第409章 一箭雙雕
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 作者:曾經也是個青澀的少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荷有上帝視角,知道這些異國沒有一個是老實的。
等中原王朝重新陷入混亂,他們和東突厥、吐蕃、薛延陀等國一樣,會再次發動叛變。
而且杜荷認為設置都護府,並沒有把漢人遷徙過去居住,也不是一個長治久安的舉措。
李世民看到了杜荷的小動作,他饒有興趣地問道。
“杜荷,你有什麽高見?”
聽到李世民又讓杜荷來說,大殿內的一眾大臣再次把目光放到杜荷的身上。
他們開了這麽多次的宰輔會議,可從來沒有人像杜荷一樣,如此被陛下關注。
而且太子的小心思,他們這幫老狐狸心裏也清楚。
杜荷站起來說道:“陛下,臣認為房司空的建議很好,把百濟的稚童安置在交州,對我們大唐子民影響不大。”
“而且等到這3萬7千百濟稚童成長起來,可以拉起一支萬人的大軍!”
聽到杜荷認可自己的話,房玄齡微微點了點頭。
運迴長安的這群稚童,雖然絕大部分是女童,但是男童也有將近1萬4千人。
如果從小把他們當士卒來培養,等他們成年以後,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異族大戰。
杜荷話鋒一轉說道:“不過,這個安置方式在當前雖然沒有問題,可數百年以後,恐怕會出大問題!”
此言一出,大殿兩側的大臣,臉上全都露出意外的神色。
李世民皺著眉頭問道:“杜荷,何出此言?”
杜荷接著解釋道:“陛下,南越的人本就不服我們大唐,他們現在臣服也隻是迫於我們大唐的強大實力罷了。”
“雖然我們在南越設置安南都護,可南越還有自己的皇室,他們的子民隻信任他們皇室的人。”
“現在南越一直在偷學我們大唐的技術和文化,等到有合適的時機,他們定會發動叛亂。”
頓了頓,杜荷接著說道。
“百濟的稚童雖然小,但是他們並不是傻子,被滅國的仇恨不可能不記在心上。”
“把他們集中在一起,他們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等他們長大以後就有叛變的風險。”
吸~
大殿內瞬間傳來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
因為他們考慮的是當下數年,乃至數十年的事情,而杜荷竟然想到數百年亦或者千年以後。
雖然杜荷沒有說出數百年後,大唐可能會跟以前的朝代一樣,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但是這幫熟讀史書的大臣心裏都明白,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延續千年。
等到大唐陷入混亂之時,就是這些異族崛起之機。
劉洎認可說道:“杜尚書說的有道理!”
“異族始終不是我們漢人,如果把他們放在交州那等偏僻的地方,以後他們叛變,朝廷恐怕會鞭長莫及!”
當前大唐的政治經濟核心在北方,主要的人口和士卒也在北方,對南方的掌控力會差上許多。
特別交州以南的地域,大唐的掌控更是微乎其微。
高士廉皺著眉頭說道:“可不安置在交州,還能安置在哪裏呢?”
“總不能把百濟的稚童,安置在中原腹地吧?”
中原土地肥沃,大唐自己的子民世代居住於此,哪還有地方給百濟這幫稚童住?
這一刻,這幫臣子心中都冒出一個想法,為何載運百濟的大船,沒有全部沉沒。
如果船沉於海底,也就沒有後麵這麽多糟心事。
李世民蹙眉問道:“杜荷,你認為如何處置才能避免這些問題?”
杜荷朗聲說道:“這些年我們大唐子民連年征戰,出現許多孤寡老人,可把這些稚童打散,讓孤寡老人收養。”
“如果這些老人無力贍養,朝廷可適當支持一些穀物,隻要他們不餓死即可。”
“待他們長大一些,也能跟著老人勞作,朝廷便不需要再管,他們也可以反哺贍養老人。”
自隋朝末年以來,漢人便一直處於戰爭的狀態,前後持續了將近50年時間。
作為勞役最嚴重的關中,每戶僅剩孤寡老人的情況尤其多。
朝廷對於這些老人的問題,也是屬於知情,但卻無能為力的態度。
聽到杜荷提的這個建議,李世民原本放鬆的身子,直接坐的挺直。
他滿臉意動問道:“諸位愛卿,杜荷說的這個提議,你們認為如何?”
沉默了數十息的時間。
高士廉撫須稱讚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杜尚書的這個提議一箭雙雕啊!”
蕭瑀也點頭說道:“將這些彼此不相識的稚童打散,送給孤寡老人贍養,隻要經過正確的引導,以後他們就是我們大唐的子民了!”
緊接著侯君集、李靖、劉洎、李績和唐儉等人,紛紛讚成杜荷說的這個提議。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他又習慣性轉頭看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兩人,並朝他們詢問道。
“輔機、玄齡,你們兩人有什麽看法?”
長孫無忌表情不變說道:“臣讚成杜尚書所提建議。”
房玄齡看了一眼杜荷,也點著頭說道:“杜尚書所言,比臣所提之建議更好,臣也讚成。”
看到所有大臣都支持杜荷提的這個建議,李世民也不再猶豫,直接對戶部尚書唐儉下令道。
“唐儉,你們戶部負責大唐戶籍問題,這件事就交給你們戶部來完成!”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平日要處理的政務很多,戶部尚書的活並不輕鬆。
唐儉站起來應道:“臣遵旨!”
商議完大事,李世民滿臉笑容地站起來說道。
“今日議事先到這裏吧,尚書省要盡快把這三個問題落實,爭取在這個月前把政令定下來!”
大殿內的大臣一齊站起來,朝李世民躬身說道。
“臣遵旨!”
李世民揮手說道:“諸位愛卿先迴去忙吧,除了解決這三個問題,還要籌備後日拜太廟事宜。”
“太子留下來,朕有事和你說。”
諸位大臣再次向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遵命!”
目送一眾大臣們離開後,李世民收迴目光,微笑著對李承乾說道。
“高明,朕已經找太史令袁天罡算過,5天後是個適合安葬的好日子。”
“漢人先輩的遺骸,由你主持安葬在紀念碑下吧!”
等中原王朝重新陷入混亂,他們和東突厥、吐蕃、薛延陀等國一樣,會再次發動叛變。
而且杜荷認為設置都護府,並沒有把漢人遷徙過去居住,也不是一個長治久安的舉措。
李世民看到了杜荷的小動作,他饒有興趣地問道。
“杜荷,你有什麽高見?”
聽到李世民又讓杜荷來說,大殿內的一眾大臣再次把目光放到杜荷的身上。
他們開了這麽多次的宰輔會議,可從來沒有人像杜荷一樣,如此被陛下關注。
而且太子的小心思,他們這幫老狐狸心裏也清楚。
杜荷站起來說道:“陛下,臣認為房司空的建議很好,把百濟的稚童安置在交州,對我們大唐子民影響不大。”
“而且等到這3萬7千百濟稚童成長起來,可以拉起一支萬人的大軍!”
聽到杜荷認可自己的話,房玄齡微微點了點頭。
運迴長安的這群稚童,雖然絕大部分是女童,但是男童也有將近1萬4千人。
如果從小把他們當士卒來培養,等他們成年以後,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異族大戰。
杜荷話鋒一轉說道:“不過,這個安置方式在當前雖然沒有問題,可數百年以後,恐怕會出大問題!”
此言一出,大殿兩側的大臣,臉上全都露出意外的神色。
李世民皺著眉頭問道:“杜荷,何出此言?”
杜荷接著解釋道:“陛下,南越的人本就不服我們大唐,他們現在臣服也隻是迫於我們大唐的強大實力罷了。”
“雖然我們在南越設置安南都護,可南越還有自己的皇室,他們的子民隻信任他們皇室的人。”
“現在南越一直在偷學我們大唐的技術和文化,等到有合適的時機,他們定會發動叛亂。”
頓了頓,杜荷接著說道。
“百濟的稚童雖然小,但是他們並不是傻子,被滅國的仇恨不可能不記在心上。”
“把他們集中在一起,他們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等他們長大以後就有叛變的風險。”
吸~
大殿內瞬間傳來一陣倒吸冷氣的聲音。
因為他們考慮的是當下數年,乃至數十年的事情,而杜荷竟然想到數百年亦或者千年以後。
雖然杜荷沒有說出數百年後,大唐可能會跟以前的朝代一樣,重新陷入混亂之中。
但是這幫熟讀史書的大臣心裏都明白,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延續千年。
等到大唐陷入混亂之時,就是這些異族崛起之機。
劉洎認可說道:“杜尚書說的有道理!”
“異族始終不是我們漢人,如果把他們放在交州那等偏僻的地方,以後他們叛變,朝廷恐怕會鞭長莫及!”
當前大唐的政治經濟核心在北方,主要的人口和士卒也在北方,對南方的掌控力會差上許多。
特別交州以南的地域,大唐的掌控更是微乎其微。
高士廉皺著眉頭說道:“可不安置在交州,還能安置在哪裏呢?”
“總不能把百濟的稚童,安置在中原腹地吧?”
中原土地肥沃,大唐自己的子民世代居住於此,哪還有地方給百濟這幫稚童住?
這一刻,這幫臣子心中都冒出一個想法,為何載運百濟的大船,沒有全部沉沒。
如果船沉於海底,也就沒有後麵這麽多糟心事。
李世民蹙眉問道:“杜荷,你認為如何處置才能避免這些問題?”
杜荷朗聲說道:“這些年我們大唐子民連年征戰,出現許多孤寡老人,可把這些稚童打散,讓孤寡老人收養。”
“如果這些老人無力贍養,朝廷可適當支持一些穀物,隻要他們不餓死即可。”
“待他們長大一些,也能跟著老人勞作,朝廷便不需要再管,他們也可以反哺贍養老人。”
自隋朝末年以來,漢人便一直處於戰爭的狀態,前後持續了將近50年時間。
作為勞役最嚴重的關中,每戶僅剩孤寡老人的情況尤其多。
朝廷對於這些老人的問題,也是屬於知情,但卻無能為力的態度。
聽到杜荷提的這個建議,李世民原本放鬆的身子,直接坐的挺直。
他滿臉意動問道:“諸位愛卿,杜荷說的這個提議,你們認為如何?”
沉默了數十息的時間。
高士廉撫須稱讚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杜尚書的這個提議一箭雙雕啊!”
蕭瑀也點頭說道:“將這些彼此不相識的稚童打散,送給孤寡老人贍養,隻要經過正確的引導,以後他們就是我們大唐的子民了!”
緊接著侯君集、李靖、劉洎、李績和唐儉等人,紛紛讚成杜荷說的這個提議。
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他又習慣性轉頭看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兩人,並朝他們詢問道。
“輔機、玄齡,你們兩人有什麽看法?”
長孫無忌表情不變說道:“臣讚成杜尚書所提建議。”
房玄齡看了一眼杜荷,也點著頭說道:“杜尚書所言,比臣所提之建議更好,臣也讚成。”
看到所有大臣都支持杜荷提的這個建議,李世民也不再猶豫,直接對戶部尚書唐儉下令道。
“唐儉,你們戶部負責大唐戶籍問題,這件事就交給你們戶部來完成!”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平日要處理的政務很多,戶部尚書的活並不輕鬆。
唐儉站起來應道:“臣遵旨!”
商議完大事,李世民滿臉笑容地站起來說道。
“今日議事先到這裏吧,尚書省要盡快把這三個問題落實,爭取在這個月前把政令定下來!”
大殿內的大臣一齊站起來,朝李世民躬身說道。
“臣遵旨!”
李世民揮手說道:“諸位愛卿先迴去忙吧,除了解決這三個問題,還要籌備後日拜太廟事宜。”
“太子留下來,朕有事和你說。”
諸位大臣再次向李世民躬身行禮道。
“遵命!”
目送一眾大臣們離開後,李世民收迴目光,微笑著對李承乾說道。
“高明,朕已經找太史令袁天罡算過,5天後是個適合安葬的好日子。”
“漢人先輩的遺骸,由你主持安葬在紀念碑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