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你不是誰的附屬,也無人能左右你的道路(13)
快穿:我在虐文裏改造爽文女主 作者:其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卷宗死者之一是太常寺奉禮郎呂秀成,呂秀成約二十二尚年輕,太常寺奉禮郎雖是從八品,但負責朝會、祭祀時引導君臣次序及禮儀,在職之人須博學多識且遵循祖製,免不了要與高出他多級的官員打交道。
他的死亡時間更是蹊蹺,三更墜湖而亡,且留了絕筆信信上多處提及其對宰相之女徐青黛的愛慕,在其府上尋到多首他寫的情詩與徐青黛的畫像。
府上下人報了官,大理寺找了仵作驗屍,確實無外傷是溺水而亡。大理寺把那封絕筆信當成唯一的線索,找上徐青黛問她在呂秀成死前是否與他見過。
卷宗上清楚記載了徐青黛多次聲明與呂秀成並不相識,大理寺把案子結於呂秀成單方麵愛慕自覺無緣心鬱而亡。
蘇竹煩躁地捏著卷宗,“大理寺查出都是些什麽東西,這麽著急蓋棺定論?”
案子已經過去月餘,照仵作推算的死亡時間約末是中元節前,“七月半”祭祖應是太常寺最忙的一段時間,負責祭祀引導的呂秀成半夜三更死於自家湖中。
處處都是疑點,為什麽非要在中元節前投湖?呂秀成官職不顯,那湖做造景用麵積不大也不深,能不能淹死人還另說。還偏偏留了封意味不明的信,牽扯徐青黛。
太子沉聲道:“差不多時間的幾樁案子本宮將他們歸於一處,若事實真是如此大理寺作甚要費盡心思的掩蓋。”
“本宮查過,他在老家訂過親,隻是那女子尚未及笄,呂秀成很重視這門親事,而且他與徐小姐別說有牽扯了,就是見也不曾見過。”
呂家祖業在汾州,呂秀成隻身上京,跟徐家八竿子打不著。
“若如我們推測的幾個案子相連,那便隻有一種可能。”蘇竹將攤開的卷宗置於桌案中間,目光從死者的名字上一一掠過,“呂秀成是他們拖徐家下水的幌子。”
“這樣說的話,便可以解釋為何本宮會查到宰相牽扯其中。”
蘇竹腦內的信息突然重合,敏銳地捕捉到一點:“他們必然是用徐姐姐來威脅宰相了。”
這熟悉的作案手法,用流言名聲裹挾。傳出呂秀成為情所困自殺,免不了會傳出關於徐青黛的風言風語,人們總是會下意識地偏向死者,轉而去抨擊另一方,恰恰達到了他們想要的效果。
蘇竹甚至都能猜到想出這個主意的人的嘴臉,一如既往的不長記性,“皇兄可否安排一件事?”她言簡意賅的講了她的打算,既然他這麽喜歡利用人言,那便讓他站在“漩渦”中心。
太子聽完直接應下,“確實得好好安排,弄不好就白送他一個賣慘的機會。”
“卷宗的關鍵也看的差不多了,不若直接上門問問宰相他是不是埋伏敵營,委曲求全?”蘇竹輕聲道。
門外,郭大人低著頭一言不發,麵色蒼白如紙。
臨出門,蘇竹笑吟吟轉頭:“郭大人雖然是一把年紀了,‘膽識’確實過人,隻是小心摸黑走夜路人財兩空。”
……
宰相府,出來迎接的宰相,依舊是板正嚴肅,“老臣見過太子殿下,五公主殿下。”
“徐大人不必多禮,皇妹與徐小姐相約,本宮臨時起意來尋佑延兄,算是貿然前往多有打攪。”
“殿下客氣了,既是你們各自有約,若有招待不周,還請兩位殿下見諒。”宰相依舊神色未變,轉而吩咐:“子昂帶太子殿下去前院。”
徐夫人溫言建議:“小花園的那樹白槿花開的正盛,那處風景甚好,公主可以去看看。”
蘇竹挽著徐青黛往後院走,隨意提及:“徐姐姐可認識太常寺奉禮郎呂秀成。”又補上一句,“本公主今日同皇兄去了趟大理寺。”
徐青黛聞言苦笑:“我與呂大人並不相識,甚至他身死的消息也是在大理寺的人登門後才知曉。有心之人倒是會捕風捉影,傳得不清不楚真假難辨。”
“風頭已經過去,事情卻為了結。便跟徐姐姐直說了,本公主與皇兄都懷疑呂秀成的死另有隱情,或者說那不是自殺,是謀殺。”蘇竹踩在院中新落的枯枝上停下腳步。
徐青黛慢慢抬眸,有些怔愣,“謀殺?這……莫非是想借呂大人的死做文章?”
“不錯,連那封牽連徐姐姐的絕筆信,八成都是假的。”想到這兒,蘇竹又突然生出了新的疑點:為何偏偏是呂秀成?他擋了誰的道?
從他的職責之內去猜,大約是與中元節或過往的祭祀有關?
電光火石間她想到了小說慣用的套路,握住了徐青黛的手:“徐姐姐,近幾個月你可丟過東西?”
徐青黛也明白了她的意思,細細思索:“還真有。幾個月前丟了隻素簪,不是什麽值錢的,隻當我院中有人手腳不幹淨,問了一圈也沒人認,就此作罷。”
“還有月初與母親一道去過洪福寺求了平安符讓身邊的丫鬟收著,下山卻找不到了。”
徐青黛神色凝重:“莫非並不是意外丟失,是落到了有心之人手裏。”
簪子若是被誰偷拿去當掉算事小,隻是簪子也算作定情之物,被以徐青黛的名義給了陌生男子,麻煩就大了。
一種慣用的惡臭手段,女子的貼身之物帕子之類的被故意拿走或撿走私藏,男的站出來倒打一耙說兩人早私定終身。
她平生最恨算計女子的名聲,婚事。為了私欲,要讓女孩子賠上自己的一生。世人會怪她們不小心,可是錯的是那些加害者,見不得光的臭蟲用最卑鄙的方式去毀了一朵盛放的花。
蘇竹的手不由自主握成拳,壓住顫抖的指尖,唿吸也變得沉重,怒氣湧上心頭:“徐姐姐不必擔心,不管這其中存了什麽交換或利害,都阻止不了劍指幕後黑手。”
徐青黛生在大家族,自是見過不少肮髒手段,瞬間就明白蘇竹話中的深層意味,“有人故意操縱流言給徐家施壓……”
他的死亡時間更是蹊蹺,三更墜湖而亡,且留了絕筆信信上多處提及其對宰相之女徐青黛的愛慕,在其府上尋到多首他寫的情詩與徐青黛的畫像。
府上下人報了官,大理寺找了仵作驗屍,確實無外傷是溺水而亡。大理寺把那封絕筆信當成唯一的線索,找上徐青黛問她在呂秀成死前是否與他見過。
卷宗上清楚記載了徐青黛多次聲明與呂秀成並不相識,大理寺把案子結於呂秀成單方麵愛慕自覺無緣心鬱而亡。
蘇竹煩躁地捏著卷宗,“大理寺查出都是些什麽東西,這麽著急蓋棺定論?”
案子已經過去月餘,照仵作推算的死亡時間約末是中元節前,“七月半”祭祖應是太常寺最忙的一段時間,負責祭祀引導的呂秀成半夜三更死於自家湖中。
處處都是疑點,為什麽非要在中元節前投湖?呂秀成官職不顯,那湖做造景用麵積不大也不深,能不能淹死人還另說。還偏偏留了封意味不明的信,牽扯徐青黛。
太子沉聲道:“差不多時間的幾樁案子本宮將他們歸於一處,若事實真是如此大理寺作甚要費盡心思的掩蓋。”
“本宮查過,他在老家訂過親,隻是那女子尚未及笄,呂秀成很重視這門親事,而且他與徐小姐別說有牽扯了,就是見也不曾見過。”
呂家祖業在汾州,呂秀成隻身上京,跟徐家八竿子打不著。
“若如我們推測的幾個案子相連,那便隻有一種可能。”蘇竹將攤開的卷宗置於桌案中間,目光從死者的名字上一一掠過,“呂秀成是他們拖徐家下水的幌子。”
“這樣說的話,便可以解釋為何本宮會查到宰相牽扯其中。”
蘇竹腦內的信息突然重合,敏銳地捕捉到一點:“他們必然是用徐姐姐來威脅宰相了。”
這熟悉的作案手法,用流言名聲裹挾。傳出呂秀成為情所困自殺,免不了會傳出關於徐青黛的風言風語,人們總是會下意識地偏向死者,轉而去抨擊另一方,恰恰達到了他們想要的效果。
蘇竹甚至都能猜到想出這個主意的人的嘴臉,一如既往的不長記性,“皇兄可否安排一件事?”她言簡意賅的講了她的打算,既然他這麽喜歡利用人言,那便讓他站在“漩渦”中心。
太子聽完直接應下,“確實得好好安排,弄不好就白送他一個賣慘的機會。”
“卷宗的關鍵也看的差不多了,不若直接上門問問宰相他是不是埋伏敵營,委曲求全?”蘇竹輕聲道。
門外,郭大人低著頭一言不發,麵色蒼白如紙。
臨出門,蘇竹笑吟吟轉頭:“郭大人雖然是一把年紀了,‘膽識’確實過人,隻是小心摸黑走夜路人財兩空。”
……
宰相府,出來迎接的宰相,依舊是板正嚴肅,“老臣見過太子殿下,五公主殿下。”
“徐大人不必多禮,皇妹與徐小姐相約,本宮臨時起意來尋佑延兄,算是貿然前往多有打攪。”
“殿下客氣了,既是你們各自有約,若有招待不周,還請兩位殿下見諒。”宰相依舊神色未變,轉而吩咐:“子昂帶太子殿下去前院。”
徐夫人溫言建議:“小花園的那樹白槿花開的正盛,那處風景甚好,公主可以去看看。”
蘇竹挽著徐青黛往後院走,隨意提及:“徐姐姐可認識太常寺奉禮郎呂秀成。”又補上一句,“本公主今日同皇兄去了趟大理寺。”
徐青黛聞言苦笑:“我與呂大人並不相識,甚至他身死的消息也是在大理寺的人登門後才知曉。有心之人倒是會捕風捉影,傳得不清不楚真假難辨。”
“風頭已經過去,事情卻為了結。便跟徐姐姐直說了,本公主與皇兄都懷疑呂秀成的死另有隱情,或者說那不是自殺,是謀殺。”蘇竹踩在院中新落的枯枝上停下腳步。
徐青黛慢慢抬眸,有些怔愣,“謀殺?這……莫非是想借呂大人的死做文章?”
“不錯,連那封牽連徐姐姐的絕筆信,八成都是假的。”想到這兒,蘇竹又突然生出了新的疑點:為何偏偏是呂秀成?他擋了誰的道?
從他的職責之內去猜,大約是與中元節或過往的祭祀有關?
電光火石間她想到了小說慣用的套路,握住了徐青黛的手:“徐姐姐,近幾個月你可丟過東西?”
徐青黛也明白了她的意思,細細思索:“還真有。幾個月前丟了隻素簪,不是什麽值錢的,隻當我院中有人手腳不幹淨,問了一圈也沒人認,就此作罷。”
“還有月初與母親一道去過洪福寺求了平安符讓身邊的丫鬟收著,下山卻找不到了。”
徐青黛神色凝重:“莫非並不是意外丟失,是落到了有心之人手裏。”
簪子若是被誰偷拿去當掉算事小,隻是簪子也算作定情之物,被以徐青黛的名義給了陌生男子,麻煩就大了。
一種慣用的惡臭手段,女子的貼身之物帕子之類的被故意拿走或撿走私藏,男的站出來倒打一耙說兩人早私定終身。
她平生最恨算計女子的名聲,婚事。為了私欲,要讓女孩子賠上自己的一生。世人會怪她們不小心,可是錯的是那些加害者,見不得光的臭蟲用最卑鄙的方式去毀了一朵盛放的花。
蘇竹的手不由自主握成拳,壓住顫抖的指尖,唿吸也變得沉重,怒氣湧上心頭:“徐姐姐不必擔心,不管這其中存了什麽交換或利害,都阻止不了劍指幕後黑手。”
徐青黛生在大家族,自是見過不少肮髒手段,瞬間就明白蘇竹話中的深層意味,“有人故意操縱流言給徐家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