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如山倒。
在郭子和舉起反旗的一刻,結社率敗局已定。
誰也不曾想到,最終決定勝負結果的,既不是大軍較量的左翼,也不是精銳對決的中軍,而是一直被結社率視為閑子的右翼。
郭子和所部的騎兵戰鬥力並不高,即便把朔方軍算進去也還是那麽迴事。
尤其郭子和剛剛當上朔方軍主,又是靠突厥人把他抬上去的,地位並不穩固,也沒能完成對朔方軍的整合。
事實上郭子和的軍令並沒有徹底得到執行,一部分朔方軍得知郭子和造反後並沒有選擇加入,而是催動坐騎落荒而逃。
而且他們的逃跑還帶動了一部分中間派,大量的士兵潰逃而不是攻擊突厥。
就算是郭子和自己的兵馬,也不敢去和突厥交戰。
畢竟突厥積威多年,這幫人平日裏怕突厥已經怕到骨子裏哪裏是說反就能反的。
還有不少人的家眷親屬也在突厥,並不是所有人都像郭子和一樣豁的出去,說反就能反的。
因此郭子和的軍隊對於突厥人來講,其實沒有多少影響。
但是隨著郭子和的反叛,侯君集的人馬就可以從側翼對突厥發起攻擊。
比起郭子和的兵馬,侯君集的威脅就大多了。
他手下的兵馬人數不算多,卻也是大唐精騎,戰鬥力並不弱。
這裏麵還包含了昔日的驍果甲騎以及瓦崗甲騎,這兩支騎兵的戰鬥力即便不如玄甲騎相差也不太多,更重要的是他們體力相對充沛,勉強可以算作生力軍。
隨著他們的突然殺出,中軍的情形立刻就發生了變化。
兵法有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從以逸待勞的角度看,是突厥人占了先機,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
唐軍是在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的追擊,全程保存體力且兵士飲食都有保障,人、馬都處於體力充沛的狀態,在追擊過程中還讓戰馬喝足了水。
相反倒是突厥軍這邊,由於兵力太多而且統屬不一,軍陣擺開之後就不能隨意變換,否則很容易自亂陣腳。
所以從他們列陣完成以後,就沒有動過地方。
全軍上下滿身披掛,頂著炎炎烈日曬了小半天,汗濕甲胄眼冒金星,體力不到平時的一半。
以狀態對比的話,其實是突厥人更疲勞。
連續的廝殺下來,即便是金狼騎也已經人困馬乏就別說其他人。
這時候再被生力軍一衝,自然就是大敗虧輸。
而且侯君集所部一邊衝鋒,一邊用漢語和突厥話高喊著尋相已死,突厥人所有的財貨已經盡數焚燒。
中原和草原的爭鬥曠日持久,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麽個狀態。
突厥軍隊裏有漢人,漢家軍隊裏也有突厥人,一些簡單的語言彼此都掌握。
所以用突厥話唿喝,也沒什麽障礙。
這個消息對於漢軍如同晴空霹靂,對於突厥人同樣也是堪比滅頂之災的厄運。
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終於讓阿史那家族的王牌,草原第一勁旅露出了疲態。
一部分金狼騎已經堅持不住開始逃跑,還有一部分人想要留下死戰,但是這點最後的鬥誌,也隨著玄甲騎的殺到而徹底消散。
這個消息不光是金狼騎聽到,金城騎也聽到了。
他們同樣也是列陣半日人困馬乏,同樣也是全部身家都在尋相那支隊伍裏麵。
而且他們還承受著更大的傷亡,從開戰到現在,以金城騎的戰功最多,傷亡也最重。
即便是薛舉的核心部隊,這種程度的傷亡也遠遠超出了承受上限。
之所以能支撐到現在,完全是靠著仇恨支持,外加希望金狼騎可以打開局麵,再就是那筆財貨作為信念支撐。
這年月的兵馬就是如此。
大家都沒有什麽精神上的支柱,主官控製部下的手段無非是恩義相結,財貨吸引,再不然就是以神鬼之說凝聚人心。
金城騎的底色就是綠林響馬逃兵潰卒,你用什麽大道理說服他們根本沒用,就是真金白銀才能讓他們聽話。
現在幾根支柱全部折斷,兵士的鬥誌瞬間降到了穀底。
固然牆陣的好處之一,就是讓戰馬並在一起,讓人不容易逃跑。
可是這種牆陣對牆陣的戰場,根本就做不得假。
大家都是直來直去硬碰硬,誰先軟下來誰就遭殃。
失去鬥誌的一方,在這種戰鬥中注定是要吃虧的。
都不用你跑,就是出手的時候稍微慢一點,或者力氣稍微弱一些,就是生死的分別。
原本就處於下風的金城騎,眨眼間就變成了一群潰兵。
一排士兵齊刷刷落馬卻沒能把對麵的人打下來幾個,後排的士兵不想著報仇,而是都想著逃跑。
緊貼在一起的馬匹,轉向的時候自然就更費勁,不少戰馬因為轉向問題碰撞踐踏,不用玄甲騎來殺,金城騎的兵自己就落於馬下。
事已至此神仙難救,哪怕是薛舉也控製不住部隊。
隨著金城騎潰逃,玄甲騎也就再沒了阻礙。
大隊人馬徑直衝向還在負隅頑抗的金狼騎,狠狠地撞擊過去!就算是再怎麽出色的將領,這時候也控製不住部隊。
出身阿史那家族的軍將們,試圖通過死戰來捍衛金狼旗的榮耀,振奮部隊的士氣。
但是在如牆而進的玄甲騎麵前,個人的勇武毫無價值。
一名素以勇力聞名的阿史那子弟,手中馬槊揮舞如風,一邊拚命舞槊,一邊發出淒厲的狼嚎聲恐嚇對手。
麵對著如林而進的矛槊,他還想賣弄一下本領,讓唐軍知道自己的厲害。
可是剛剛蕩開兩杆長矛,便有六七根長矛同時戳在了身上。
長矛刺穿甲胄捅穿身軀,把人紮成個漏勺相仿。
那幾名玄甲騎兵同時發力,把這名阿史那家族的子弟從馬上生生抬起,卻並沒有急著甩出去,而是就這麽挑著屍體繼續衝鋒。
這就是示威!讓金狼騎看看,繼續抵抗下去就是這樣的下場。
而徐樂此時也和韓約並轡而出,專挑那些依舊頑抗的阿史那武士動手。
誰反抗便殺誰,誰想拚命誰就送命。
兩人一槊雙盾配合默契,所有頑抗的武士,根本沒人能擋下一招半式就被刺落馬下。
徐樂手中大槊如同靈蛇吞吐不定,突厥將兵擋著立披。
當最後一名突厥武士也被刺落馬下之時,麵前的金狼騎終於放棄了頑抗開始潰逃。
所謂金狼騎,不過如此!徐樂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廝殺這麽久而且始終是承擔著最為兇險也最吃力的任務,自身負擔極大,也是滿身大汗酷熱難耐。
但是眼見金狼騎狼狽而逃的模樣,徐樂隻覺得心中說不出的暢快,所有的疲勞都一掃而光。
手中馬槊指處,玄甲騎一聲唿喝,朝著金狼騎潰逃的方向衝鋒!如果是以常理考慮又或者為了獲取戰功,自己都應該帶兵支援李世民,就像侯君集做得一樣。
那樣可以抓住執必部的尾巴,不說一戰把執必部連根拔起,至少也能殺他個七零八落,更能夠接應李世民。
不管從私交還是從功勞上,都是最佳選擇。
但問題是,如果自己真的那樣做,金狼騎就跑掉了。
比起執必部這條傷而未死的惡狼,阿史那這個狼王才是自己的目標。
一直以來阿史那控製著草原各部,對於中原王朝虎視眈眈。
出兵的時候,往往是各部兵馬為前驅,不管勝負如何,都很難傷到阿史那的根基,更別說抓住金狼騎。
這次好不容易看到金狼騎露頭,還有阿史那的次子在,不抓住他們怎麽對得起這些年死在突厥刀鋒之下的邊地軍民?
又怎麽能讓阿史那膽寒,從此不敢再生進犯之心?
公大於私,這個道理二郎應該明白,三軍將士也該明白。
放著阿史那不抓去抓執必部,那或許是最聰明的選擇,但絕不是自己要的結果!今日玄甲騎的對手就是金狼騎,必須得把他們打到服帖,今後看到唐軍旗號腿就哆嗦才行!至於那位阿史那部落的少主,既然喜歡中原大好河山,那就幹脆留下吧!吞龍疾馳直奔金狼大旗所在之處。
那些潰散的金狼騎兵發現玄甲騎掩殺而至,更是心膽俱碎,不要命地飛奔。
如果給他們一些時間整頓隊伍,這支阿史那部落的精銳還是有希望重新投入戰場,但是玄甲騎追擊的太快太猛,金狼騎根本來不及重整旗鼓,士氣更是一路走低。
再怎麽精銳的部隊,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就連遲滯玄甲騎的作用都起不到。
眼看著玄甲騎距離阿史那家族的金狼旗已經越來越近,忽然一支熟悉的隊伍出現在視線內!重裝步兵!那支前者在柏璧軍寨外,生生擋下玄甲騎衝鋒的重甲步兵再出出現,如同一道鐵閘,擋下了玄甲鐵騎滾滾洪流。
在郭子和舉起反旗的一刻,結社率敗局已定。
誰也不曾想到,最終決定勝負結果的,既不是大軍較量的左翼,也不是精銳對決的中軍,而是一直被結社率視為閑子的右翼。
郭子和所部的騎兵戰鬥力並不高,即便把朔方軍算進去也還是那麽迴事。
尤其郭子和剛剛當上朔方軍主,又是靠突厥人把他抬上去的,地位並不穩固,也沒能完成對朔方軍的整合。
事實上郭子和的軍令並沒有徹底得到執行,一部分朔方軍得知郭子和造反後並沒有選擇加入,而是催動坐騎落荒而逃。
而且他們的逃跑還帶動了一部分中間派,大量的士兵潰逃而不是攻擊突厥。
就算是郭子和自己的兵馬,也不敢去和突厥交戰。
畢竟突厥積威多年,這幫人平日裏怕突厥已經怕到骨子裏哪裏是說反就能反的。
還有不少人的家眷親屬也在突厥,並不是所有人都像郭子和一樣豁的出去,說反就能反的。
因此郭子和的軍隊對於突厥人來講,其實沒有多少影響。
但是隨著郭子和的反叛,侯君集的人馬就可以從側翼對突厥發起攻擊。
比起郭子和的兵馬,侯君集的威脅就大多了。
他手下的兵馬人數不算多,卻也是大唐精騎,戰鬥力並不弱。
這裏麵還包含了昔日的驍果甲騎以及瓦崗甲騎,這兩支騎兵的戰鬥力即便不如玄甲騎相差也不太多,更重要的是他們體力相對充沛,勉強可以算作生力軍。
隨著他們的突然殺出,中軍的情形立刻就發生了變化。
兵法有雲: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從以逸待勞的角度看,是突厥人占了先機,但事實情況並非如此。
唐軍是在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的追擊,全程保存體力且兵士飲食都有保障,人、馬都處於體力充沛的狀態,在追擊過程中還讓戰馬喝足了水。
相反倒是突厥軍這邊,由於兵力太多而且統屬不一,軍陣擺開之後就不能隨意變換,否則很容易自亂陣腳。
所以從他們列陣完成以後,就沒有動過地方。
全軍上下滿身披掛,頂著炎炎烈日曬了小半天,汗濕甲胄眼冒金星,體力不到平時的一半。
以狀態對比的話,其實是突厥人更疲勞。
連續的廝殺下來,即便是金狼騎也已經人困馬乏就別說其他人。
這時候再被生力軍一衝,自然就是大敗虧輸。
而且侯君集所部一邊衝鋒,一邊用漢語和突厥話高喊著尋相已死,突厥人所有的財貨已經盡數焚燒。
中原和草原的爭鬥曠日持久,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麽個狀態。
突厥軍隊裏有漢人,漢家軍隊裏也有突厥人,一些簡單的語言彼此都掌握。
所以用突厥話唿喝,也沒什麽障礙。
這個消息對於漢軍如同晴空霹靂,對於突厥人同樣也是堪比滅頂之災的厄運。
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終於讓阿史那家族的王牌,草原第一勁旅露出了疲態。
一部分金狼騎已經堅持不住開始逃跑,還有一部分人想要留下死戰,但是這點最後的鬥誌,也隨著玄甲騎的殺到而徹底消散。
這個消息不光是金狼騎聽到,金城騎也聽到了。
他們同樣也是列陣半日人困馬乏,同樣也是全部身家都在尋相那支隊伍裏麵。
而且他們還承受著更大的傷亡,從開戰到現在,以金城騎的戰功最多,傷亡也最重。
即便是薛舉的核心部隊,這種程度的傷亡也遠遠超出了承受上限。
之所以能支撐到現在,完全是靠著仇恨支持,外加希望金狼騎可以打開局麵,再就是那筆財貨作為信念支撐。
這年月的兵馬就是如此。
大家都沒有什麽精神上的支柱,主官控製部下的手段無非是恩義相結,財貨吸引,再不然就是以神鬼之說凝聚人心。
金城騎的底色就是綠林響馬逃兵潰卒,你用什麽大道理說服他們根本沒用,就是真金白銀才能讓他們聽話。
現在幾根支柱全部折斷,兵士的鬥誌瞬間降到了穀底。
固然牆陣的好處之一,就是讓戰馬並在一起,讓人不容易逃跑。
可是這種牆陣對牆陣的戰場,根本就做不得假。
大家都是直來直去硬碰硬,誰先軟下來誰就遭殃。
失去鬥誌的一方,在這種戰鬥中注定是要吃虧的。
都不用你跑,就是出手的時候稍微慢一點,或者力氣稍微弱一些,就是生死的分別。
原本就處於下風的金城騎,眨眼間就變成了一群潰兵。
一排士兵齊刷刷落馬卻沒能把對麵的人打下來幾個,後排的士兵不想著報仇,而是都想著逃跑。
緊貼在一起的馬匹,轉向的時候自然就更費勁,不少戰馬因為轉向問題碰撞踐踏,不用玄甲騎來殺,金城騎的兵自己就落於馬下。
事已至此神仙難救,哪怕是薛舉也控製不住部隊。
隨著金城騎潰逃,玄甲騎也就再沒了阻礙。
大隊人馬徑直衝向還在負隅頑抗的金狼騎,狠狠地撞擊過去!就算是再怎麽出色的將領,這時候也控製不住部隊。
出身阿史那家族的軍將們,試圖通過死戰來捍衛金狼旗的榮耀,振奮部隊的士氣。
但是在如牆而進的玄甲騎麵前,個人的勇武毫無價值。
一名素以勇力聞名的阿史那子弟,手中馬槊揮舞如風,一邊拚命舞槊,一邊發出淒厲的狼嚎聲恐嚇對手。
麵對著如林而進的矛槊,他還想賣弄一下本領,讓唐軍知道自己的厲害。
可是剛剛蕩開兩杆長矛,便有六七根長矛同時戳在了身上。
長矛刺穿甲胄捅穿身軀,把人紮成個漏勺相仿。
那幾名玄甲騎兵同時發力,把這名阿史那家族的子弟從馬上生生抬起,卻並沒有急著甩出去,而是就這麽挑著屍體繼續衝鋒。
這就是示威!讓金狼騎看看,繼續抵抗下去就是這樣的下場。
而徐樂此時也和韓約並轡而出,專挑那些依舊頑抗的阿史那武士動手。
誰反抗便殺誰,誰想拚命誰就送命。
兩人一槊雙盾配合默契,所有頑抗的武士,根本沒人能擋下一招半式就被刺落馬下。
徐樂手中大槊如同靈蛇吞吐不定,突厥將兵擋著立披。
當最後一名突厥武士也被刺落馬下之時,麵前的金狼騎終於放棄了頑抗開始潰逃。
所謂金狼騎,不過如此!徐樂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廝殺這麽久而且始終是承擔著最為兇險也最吃力的任務,自身負擔極大,也是滿身大汗酷熱難耐。
但是眼見金狼騎狼狽而逃的模樣,徐樂隻覺得心中說不出的暢快,所有的疲勞都一掃而光。
手中馬槊指處,玄甲騎一聲唿喝,朝著金狼騎潰逃的方向衝鋒!如果是以常理考慮又或者為了獲取戰功,自己都應該帶兵支援李世民,就像侯君集做得一樣。
那樣可以抓住執必部的尾巴,不說一戰把執必部連根拔起,至少也能殺他個七零八落,更能夠接應李世民。
不管從私交還是從功勞上,都是最佳選擇。
但問題是,如果自己真的那樣做,金狼騎就跑掉了。
比起執必部這條傷而未死的惡狼,阿史那這個狼王才是自己的目標。
一直以來阿史那控製著草原各部,對於中原王朝虎視眈眈。
出兵的時候,往往是各部兵馬為前驅,不管勝負如何,都很難傷到阿史那的根基,更別說抓住金狼騎。
這次好不容易看到金狼騎露頭,還有阿史那的次子在,不抓住他們怎麽對得起這些年死在突厥刀鋒之下的邊地軍民?
又怎麽能讓阿史那膽寒,從此不敢再生進犯之心?
公大於私,這個道理二郎應該明白,三軍將士也該明白。
放著阿史那不抓去抓執必部,那或許是最聰明的選擇,但絕不是自己要的結果!今日玄甲騎的對手就是金狼騎,必須得把他們打到服帖,今後看到唐軍旗號腿就哆嗦才行!至於那位阿史那部落的少主,既然喜歡中原大好河山,那就幹脆留下吧!吞龍疾馳直奔金狼大旗所在之處。
那些潰散的金狼騎兵發現玄甲騎掩殺而至,更是心膽俱碎,不要命地飛奔。
如果給他們一些時間整頓隊伍,這支阿史那部落的精銳還是有希望重新投入戰場,但是玄甲騎追擊的太快太猛,金狼騎根本來不及重整旗鼓,士氣更是一路走低。
再怎麽精銳的部隊,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就連遲滯玄甲騎的作用都起不到。
眼看著玄甲騎距離阿史那家族的金狼旗已經越來越近,忽然一支熟悉的隊伍出現在視線內!重裝步兵!那支前者在柏璧軍寨外,生生擋下玄甲騎衝鋒的重甲步兵再出出現,如同一道鐵閘,擋下了玄甲鐵騎滾滾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