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爭鳴戰鼓隆隆,隨著結社率的一聲令下,整個聯軍軍陣終於開始移動。


    龐大的騎兵如同被堤壩牢牢擋住的洪流,早就想要席卷而下隻不過遲遲等不到機會而已。


    如今堤壩決口,自然要發揮威力。


    戰場不是擂台,就算是再怎麽勇武善戰的猛將,也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改變戰爭的結果。


    這些聯軍騎兵固然敬佩徐樂的武勇,但是大家的立場敵對,敬佩歸敬佩,該要命的時候也不會手軟。


    按照他們的心思,早就希望主帥傳下將令,大家縱馬衝上去把這敢來軍前挑戰的神武少年踩成肉泥爛醬。


    若是讓他從容來去,自己這些人日後和唐軍疆場相遇,還不被人笑話死?


    之前是結社率遲遲不下令沒辦法,現在有了軍令哪裏還會猶豫?


    荒草坡就那麽大,現在聯軍出動的兵力已經接近五千之數,光憑這些人都能把荒草坡填平,任憑你一二人手段再怎麽厲害又有何用?


    隻不過荒草坡的地形決定,不可能這五千人都衝上去,就那塊坡頂平地,能夠承載的兵力也有限。


    這些兵馬畢竟也是久經戰陣的軍士,不至於一窩蜂都壓上去彼此之間互相影響甚至互相衝撞無法展開隊形。


    是以大隊人馬還是采取一種梯次態勢向上衝。


    衝在最前麵的,正是之前梁師都統帥的朔方騎。


    這些騎兵雖然在結社率傳下軍令後就停下,可是梁師都堅持往上衝的時候,他們又跟著往前衝了一段路,直到鳴鏑軍令傳下才停住。


    這本來也沒什麽,對於武人來說服從軍令就是本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本能反應。


    可是在結社率眼裏,這就是死罪。


    就算不能把朔方軍全部殺掉,也得給他們足夠的教訓才能彰顯阿史那部的權威。


    是以這第一波攻擊,就由朔方軍擔任,用他們的命為後續部隊打出一條道路。


    朔方騎雖然剛剛折了主帥軍心不穩並不是很好的衝鋒時機,可是軍令如山也沒有辦法,隻能硬著頭皮向山上衝去。


    前排的兵士也高舉著騎弓,準備以箭矢拋射的方式給自己提供掩護。


    可是李世民的行動速度無疑比他們更快,而箭術也遠比他們來得高明。


    弓弦鬆動箭矢如飛,眨眼之間李世民已經射出八箭,對應的朔方軍中也有八人落馬。


    由於上坡的道路寬度有限,就算朔方軍為了保證衝擊效率犧牲了作戰隊形,彼此之間距離很近,一排也就是那麽幾個人。


    李世民一口氣射殺八人,不光是第一排的騎兵盡數落馬,第二排都倒下了好幾個。


    失去控製的戰馬雖然第一時間就被其他騎兵控製收容,但是隊形也難免受到影響,前進的速度難免變得遲緩。


    後排的騎兵見狀忙不迭開弓放箭,也不管距離遠近先把箭射出去再說。


    一排排箭簇劃破長空向下落去,但是作用非常有限。


    畢竟他們使用的騎弓力道不及李世民手中寶弓,現在基本都還沒進入有效射程內。


    這時候射出的箭基本沒多少能落到李世民、徐樂身上,就算僥幸射中也沒了力道,根本射不穿鎧甲。


    不過這倒也不是說箭簇無用,畢竟人有七情六欲。


    看著這麽多箭朝自己射來,難免心慌意亂。


    動作變形或是手腳變慢都是正常情況,隻要有這種情況出現,攻擊方就能迅速拉近距離。


    可是李世民根本不為所動,這漫天飛蝗在他眼裏似乎就是小兒把戲一般,隻是平心靜氣拉弓、放箭反複循環。


    箭矢往複空中穿梭,大羽箭和騎兵的狼牙箭擦肩而過,緊接著便將一名騎士釘在馬下。


    朔方軍的騎弓掩護沒能起到應有效果,一口氣折損了十五名騎兵,卻還是沒能拉近和李世民的距離。


    李世民的箭不光射人同時也在射馬。


    山路就這麽寬,人和馬的屍體一多,就成了一道屏障。


    雖然說這種死屍屏障並沒有多少防護能力,但是對於高速衝鋒的騎兵來說,一點點障礙都可能導致人馬倒地。


    路障一多速度就得放緩,而速度一緩,也就預示著要挨更多的箭矢。


    進攻受阻前進不利,而來自李世民的箭矢依舊在無情地收割人命。


    在這種前進無路,退後不能還有持續付出性命的打擊麵前,朔方軍的軍心再也無法維係。


    前排的士兵不顧一切撥馬就走,後排的兵士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就看到前麵的袍澤退後,自己也就稀裏糊塗跟著逃。


    其實這也不奇怪,這個時代軍隊的組織度也就是這個樣子。


    哪怕是大隋未曾滅亡時官府的鷹揚兵也就是這麽個狀態,野戰中一支部隊的傷亡超過一成,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一旦傷亡數量上升到三成就隨時可能崩潰。


    如果領兵的主官威望足夠或者手段高明,可以讓部隊承受的傷亡更高,又或者能夠在部隊崩潰後及時完成整頓再次投入戰場。


    但是對於大多數部隊來說,崩潰都難以避免。


    朔方軍的根基本來就是馬賊、強盜以及一些豪強組建的武裝,組織度和紀律服從都不能和正規軍相比,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就更低。


    之所以梁氏兄弟能夠依靠武勇統帥三軍指揮部隊打仗,就是因為部下的水平就是這麽高,讓他們打真正的陣戰往往敗多勝少。


    打成爛仗捉對廝殺,勝算反倒是高一些。


    何況今日他們的主帥先後陣亡,自己也因為違抗軍令還不知道要遭遇何等懲罰。


    從上到下人心惶惶,又沒有夠分量的軍將出麵組織整頓,完全是趕鴨子上架一樣發起攻擊,自己都知道是充當替死鬼,鬥誌還能有多少?


    若是進展順利勉強還能打一打,偏偏李世民的弓箭又是如此了得,讓這些朔方軍根本看不到絲毫勝利希望,認為自己隻是在送死。


    注定打不贏,甚至隻能去送人頭的仗,哪怕是經製官兵都未必能打得下去更別說眼下這支朔方騎兵。


    是以他們的潰敗也就是情理中事。


    隻不過道理好懂,情感上能否接受那就是另一迴事。


    徐樂現在依舊在和薛仁杲交鋒,並沒有騰出手來參與這邊的交戰。


    李世民一人一弓就打跑了一支上百人的騎隊?


    這還了得?


    原本一個徐樂就已經夠讓人頭疼了,現在又加上個李世民,簡直是在眾人頭上潑了一盆冷水,就差指著鼻子告訴他們,趁早死了攻略河東席卷關中的心。


    我們兩個人都能打得你們千軍萬馬沒辦法,你們還敢和我大軍開戰,活得不耐煩了?


    前者夏縣大戰的時候,李世民表現也沒這麽搶眼。


    今天怎麽就像換了個人?


    難道徐樂的手段已經可怕到這種地步?


    不光自己神勇蓋世,還能把這份勇猛傳遞給身邊夥伴。


    在他旁邊的人本領都能突飛猛進,達到接近徐樂的地步?


    要是這樣的話,這仗也就沒法打了。


    戰場當然不會因為一支百人騎隊的潰散就停下來,這邊軍隊剛一撤退,立刻就有一支騎隊補上。


    李世民不慌不忙,依舊手挽強弓,對著順著山路衝上來的騎兵放箭。


    一箭一人!一箭一馬!戰場上鼓號喧囂,李世民的內心卻平靜如水。


    平素就和軍漢廝混一處,自認為對於鑼鼓號角聲早已經習慣,甚至和軍漢一樣,聽到這種廝殺號令就說不出的興奮。


    恨不得一步衝入戰場,和對手打個痛快。


    可是今日同樣的鼓號,情緒則大不相同。


    沒有了以往那種興奮衝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和。


    倒不是說對於戰爭沒了興趣,而是心靜如水靈台清明,並沒有被喧囂的氣氛給卷進去,反倒是覺得以往自己那種表現和情緒未免有點浮躁。


    此時此刻這種平靜如水的狀態,才最適合戰陣。


    始終保持理智,能讓自己對戰場掌握的更清晰,也能讓自己知道該如何分配自己的氣力,不至於因為興奮過度而做無用功,白白浪費許多力氣。


    箭不再是可著心意亂射,哪怕是這種閉著眼射箭都不會落空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理智,冷靜地選擇目標。


    麵前是烏壓壓一片的騎兵,心中則根據這些人所處位置以及背後認旗證明的身份,定出了攻擊的先後順序。


    射箭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殺人,更是為了破壞敵軍陣型和指揮。


    一人敵百騎不能隻靠蠻力,更多的時候需要的是智慧。


    每一支箭射出,所帶來的收益都遠大於一條人命的消亡。


    李世民經曆過無數戰陣,這種感覺還是第一次出現。


    他很清楚,這是因為徐樂在身邊,自己可以心無旁騖且不用擔驚受怕,精神集中心中安逸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如果換一個場合,能否如此達到這種地步則難以預料。


    不管怎麽說,觸摸到這個門檻就是摸到了,於日後自己的武藝修為固然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也幫自己解決了一個疑難。


    廟算和戰陣廝殺並非割裂,哪怕是在白刃格鬥中,廟算依舊有它的意義所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收獲則是:唯有不帶感情的計算,才能讓自己的收益最大!很多時候情感或許隻是牽製,非但沒有幫助隻會束縛了手腳。


    日後自己也該改改行事作風,換個方式處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奧斯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奧斯卡並收藏盛唐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