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坡上,梁師泰的屍體已經被士兵搶迴,現如今戰場上則是盤陀和徐樂在交鋒。
兩匹駿馬往來衝鋒,兩條馬槊上下飛舞,如同兩條巨龍在賭鬥神通爭奪寶座。
徐樂和突厥人交手不止一次,也會鬥過許多來自草原的英雄好漢。
突厥民風剽悍人皆尚武,加上軍隊的組織度和紀律性並不能和中原王朝相比。
這種環境很容易出現武藝高強勇力過人的猛將,以個人武藝論,突厥勇士並不比漢家豪傑差,徐樂對此也有心理準備。
但問題是,像眼前這個突厥人一般,能把馬槊使得如此出神入化的突厥大將,還是生平第一次遇到。
要知道突厥和漢家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治亂之別。
突厥崇尚力量強者為尊,導致草原上社會動蕩征戰不休,部落之間仇殺吞並都不算稀罕事。
這種環境下固然容易誕生勇士,但是也同樣導致很多東西無法傳承。
畢竟技藝的訓練需要時間,像徐樂這種訓練方法,得從小打基礎,再大一點教授功法循序漸進直到最後武藝大成。
對草原來說,這無疑是奢侈的。
十幾歲的後生就可以騎馬拉弓,舞刀殺人了,自然就要投入爭奪與殺戮之中貢獻力量。
所謂武藝也都是在這種殺來殺去的過程中自己摸索出來,很少有所謂傳承,更別說成體係的東西。
從兵器上看,突厥人也很少使用馬槊。
除了因為草原上缺乏製造馬槊的材料之外,再一個就是成本問題。
草原上人命賤如草芥,而且苦寒之地民窮財匱,就算是那些貴人,購置馬槊也會覺得肉疼。
就算買得起也不願意買,畢竟沒什麽實際意義。
說難聽話,對突厥人來說,一個武士的命還不如一杆馬槊值錢。
給人配這麽奢侈的兵器,豈不是虧本到家?
有這個錢多置辦些戰馬或是弓箭才是正道。
是以草原上那些武士兵器千奇百怪,單刀鐵棒什麽都有,說到底就是為了節省開銷,找到什麽就用什麽。
可麵前的盤陀並非如此。
可以說除了他身份是突厥人以外,其他方麵和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兵器是中原鬥將才用的馬槊,施展的是正宗漢人武藝,而且還不是那種尋常軍漢的野路子,而是正經的將門手段。
和徐樂練的功夫一樣,也是從小練功一步步積累起來,最終達到內外兼修的地步。
練法、打法、殺法樣樣精通,周身上下肌肉靈活,五感六識也極為敏銳。
如果換個戰場,這就是個標準的漢家武功勳貴家族培養出的一等鬥將。
和他相比,以往那些使用彎刀、鐵棒以及各色兵器的突厥猛將,就有點上不了台麵。
這突厥武人的膂力既強技藝也高,實在是沙場上一等一的鬥將之選。
平心而論,如果現在和他交戰的不是自己而是尉遲恭,恐怕已經被打落馬下了。
阿史那金狼騎,果然不可小覷!徐樂心知這等人物必然出自阿史那軍中,也隻有金狼汗麾下,才會有這種厲害人物。
從前次交手到現在,已經可以看出,始畢可汗所圖甚大。
不同於執必部執著於搶掠,阿史那想的可能是把整個中原之地永久變為突厥牧場。
所以他有意識對自家部落進行整頓,在保留草原民族特色同時,也開始努力裝成漢家軍伍。
不管是兵馬還是大將,都有一些漢軍特色。
別小看這種改法,隻有真正的人傑,才有這種目光以及魄力。
昔日南北朝時侯,真正坐穩北地江山的幾位雄主,都有類似的行為。
由此可見,這位始畢可汗想的可不是河東或是關中的財貨女子,而是整個中原天下。
可惜,你遇到我,就注定所謀難成!就先讓你碰個頭破血流再說。
要說武藝,盤陀的本領距離宇文承基還是有些差距,自己肯定能勝他。
但是這個時間是多少可是難說的很。
而且盤陀和尋常突厥武人不同,並不是那種見麵就要分生死的悍勇打法。
相反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防守戰術,往往是攻三守七。
也別說突厥人,就是漢人武將也很少有這種戰法,畢竟武人都是急性子,沒幾個人有耐性一點點磨。
能夠專門練這種防守技藝,而且保持這個心態就已經不是容易事。
而這也確實是當下最為有效的辦法。
畢竟徐樂和李世民隻有兩人,盤陀隻要拖住徐樂讓其他人可以出手對付李世民就夠了。
這場交鋒的主動權,還是在突厥人這邊。
隻要他們能夠拖住時間,就能占先手。
隻不過眼下並沒有人跟上來,山下諸軍嚴守默契,都看著盤陀和徐樂兩人交戰廝殺。
徐樂很清楚,他們是在等,等一個夠分量的人出現,隨著命令采取最後行動。
不過他們是在等,自己又何嚐不是?
忽然間戰場的情況為之一變。
就在自己和盤陀廝殺之際,眼見高坡下塵土飛揚,一支精騎正以極快的速度飛速推進。
隻看他們衝鋒的速度,就知道其和之前劉武周等部完全不同。
他們不是來觀察情況,而是真的要來拚殺的。
變數!任何計劃都會麵臨變數,計劃的越周密變數就越多。
自己和李世民此番的計劃,就是針對宋金剛這種善於用謀卻不敢輕易行動的沉穩統帥,以及突厥首領這種一肚子詭計,總想要保存實力同時削弱他人的奸詐之徒。
所謂疑兵,主要在於疑而不是兵。
對方主帥越是好謀多疑,就越是容易上當。
反過來說,當然是最怕遇到二愣子。
不管不顧上來就打,疑兵計策自然就沒用了。
宋金剛遲遲不動,就是擔心自己有伏兵。
若是這支人馬殺上高坡還不見伏兵出現,虛張聲勢的把戲也就不攻自破。
徐樂眉頭微皺,心內暗罵,這是哪來得冒失鬼?
真當我殺不了你?
就在徐樂準備發力之時,卻聽下方軍陣中陣陣號角聲響。
號角聲急促尖利,顯然是在傳遞某項命令。
緊接著就見這支騎兵的行進速度略略放慢了一些,可是隨後就又快了起來!這時候徐樂已經注意到,導致這一切變化的,主要是一支規模約莫百人的尖兵。
原本在軍令發出後,這支騎兵已經放慢速度,可是隨後這支尖兵就猛地突陣而出繼續向前,其他部隊就隻能跟著往前衝。
毋庸置疑,這支尖兵就是敵人主帥所在。
正是他的一意孤行,部下才不得不跟到底。
再想想也就明白了,這事多半和自己剛才殺死的那個持槌大漢有關。
這其實也算不了什麽,沙場上結仇是最平常的事,顧慮這個別吃這碗飯了。
不就是殺了個人麽,又算得了什麽?
李世民手中大弓已經端起,瞄準的卻是盤陀。
如果對方殺上來,自然要先解決盤陀這個勁敵,然後再和徐樂並肩廝殺和那些軍漢交戰。
有這麽個人在,不管是戰是走都不方便肯定得優先清除。
可是沒等李世民鬆手,隻聽得軍號再響。
這次不光是號角響亮,還夾雜了鳴鏑破空之聲。
隨著這尖利的破空聲接連響起,那支原本氣勢如虹的隊伍,就像是中了什麽法術神通一般,速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饒是那支尖兵依舊想要前進,後續的兵馬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緊隨不舍。
就連這支尖兵自身也逐漸脫節,隻有約莫三分之一的兵力還在保持前進勢頭,其餘的都在尖利的哨箭聲中慢下來,直到駐足不前。
而這些堅持往前衝的騎兵,很快就因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隻見那依舊前衝的三十餘名騎兵行不多遠便有人從馬上落下,而且落下的人一個接一個,顯然是有意為之。
直到落馬人數達到一半以後,這種情況才停止。
剩下的人依舊緊催坐騎衝向高坡,可是經過這麽幾番削弱,真正接近高坡的騎兵隻剩下十幾騎,比起之前的千軍萬馬差了一天一地。
軍令!號角鳴鏑都是突厥軍令,最後更是用了突厥軍中的抽殺法,懲戒這些不守命令的騎兵。
隻不過即便是再殘酷的大汗,也最多是十抽三殺,這種抽一半來殺的懲罰,隻能證明主帥已經憤怒到了頂點,同時證明這支騎兵不是突厥本族人,所以才能殺得這麽肆無忌憚。
僥幸逃生的那些人其實也沒了退路,就算現在迴去也是個死。
他們顯然也明白這點,因此戰馬跑得更快,以一種慨然赴死的態度,毅然衝向徐樂、李世民!既然活不了,就把仇家拉下去墊背!不管是千人還是十人,總歸是要打的,也就不用管那麽多,放開手腳大殺特殺就夠了!李世民見此情形猛然調轉弓箭,把原本對準盤陀的羽箭改為瞄準逐漸接近的騎兵,猛然間鬆動弓弦口內高喝一聲:“著!”
隨著這一聲大喝,弓做霹靂弦驚,一名騎兵應聲落馬!
兩匹駿馬往來衝鋒,兩條馬槊上下飛舞,如同兩條巨龍在賭鬥神通爭奪寶座。
徐樂和突厥人交手不止一次,也會鬥過許多來自草原的英雄好漢。
突厥民風剽悍人皆尚武,加上軍隊的組織度和紀律性並不能和中原王朝相比。
這種環境很容易出現武藝高強勇力過人的猛將,以個人武藝論,突厥勇士並不比漢家豪傑差,徐樂對此也有心理準備。
但問題是,像眼前這個突厥人一般,能把馬槊使得如此出神入化的突厥大將,還是生平第一次遇到。
要知道突厥和漢家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治亂之別。
突厥崇尚力量強者為尊,導致草原上社會動蕩征戰不休,部落之間仇殺吞並都不算稀罕事。
這種環境下固然容易誕生勇士,但是也同樣導致很多東西無法傳承。
畢竟技藝的訓練需要時間,像徐樂這種訓練方法,得從小打基礎,再大一點教授功法循序漸進直到最後武藝大成。
對草原來說,這無疑是奢侈的。
十幾歲的後生就可以騎馬拉弓,舞刀殺人了,自然就要投入爭奪與殺戮之中貢獻力量。
所謂武藝也都是在這種殺來殺去的過程中自己摸索出來,很少有所謂傳承,更別說成體係的東西。
從兵器上看,突厥人也很少使用馬槊。
除了因為草原上缺乏製造馬槊的材料之外,再一個就是成本問題。
草原上人命賤如草芥,而且苦寒之地民窮財匱,就算是那些貴人,購置馬槊也會覺得肉疼。
就算買得起也不願意買,畢竟沒什麽實際意義。
說難聽話,對突厥人來說,一個武士的命還不如一杆馬槊值錢。
給人配這麽奢侈的兵器,豈不是虧本到家?
有這個錢多置辦些戰馬或是弓箭才是正道。
是以草原上那些武士兵器千奇百怪,單刀鐵棒什麽都有,說到底就是為了節省開銷,找到什麽就用什麽。
可麵前的盤陀並非如此。
可以說除了他身份是突厥人以外,其他方麵和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兵器是中原鬥將才用的馬槊,施展的是正宗漢人武藝,而且還不是那種尋常軍漢的野路子,而是正經的將門手段。
和徐樂練的功夫一樣,也是從小練功一步步積累起來,最終達到內外兼修的地步。
練法、打法、殺法樣樣精通,周身上下肌肉靈活,五感六識也極為敏銳。
如果換個戰場,這就是個標準的漢家武功勳貴家族培養出的一等鬥將。
和他相比,以往那些使用彎刀、鐵棒以及各色兵器的突厥猛將,就有點上不了台麵。
這突厥武人的膂力既強技藝也高,實在是沙場上一等一的鬥將之選。
平心而論,如果現在和他交戰的不是自己而是尉遲恭,恐怕已經被打落馬下了。
阿史那金狼騎,果然不可小覷!徐樂心知這等人物必然出自阿史那軍中,也隻有金狼汗麾下,才會有這種厲害人物。
從前次交手到現在,已經可以看出,始畢可汗所圖甚大。
不同於執必部執著於搶掠,阿史那想的可能是把整個中原之地永久變為突厥牧場。
所以他有意識對自家部落進行整頓,在保留草原民族特色同時,也開始努力裝成漢家軍伍。
不管是兵馬還是大將,都有一些漢軍特色。
別小看這種改法,隻有真正的人傑,才有這種目光以及魄力。
昔日南北朝時侯,真正坐穩北地江山的幾位雄主,都有類似的行為。
由此可見,這位始畢可汗想的可不是河東或是關中的財貨女子,而是整個中原天下。
可惜,你遇到我,就注定所謀難成!就先讓你碰個頭破血流再說。
要說武藝,盤陀的本領距離宇文承基還是有些差距,自己肯定能勝他。
但是這個時間是多少可是難說的很。
而且盤陀和尋常突厥武人不同,並不是那種見麵就要分生死的悍勇打法。
相反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防守戰術,往往是攻三守七。
也別說突厥人,就是漢人武將也很少有這種戰法,畢竟武人都是急性子,沒幾個人有耐性一點點磨。
能夠專門練這種防守技藝,而且保持這個心態就已經不是容易事。
而這也確實是當下最為有效的辦法。
畢竟徐樂和李世民隻有兩人,盤陀隻要拖住徐樂讓其他人可以出手對付李世民就夠了。
這場交鋒的主動權,還是在突厥人這邊。
隻要他們能夠拖住時間,就能占先手。
隻不過眼下並沒有人跟上來,山下諸軍嚴守默契,都看著盤陀和徐樂兩人交戰廝殺。
徐樂很清楚,他們是在等,等一個夠分量的人出現,隨著命令采取最後行動。
不過他們是在等,自己又何嚐不是?
忽然間戰場的情況為之一變。
就在自己和盤陀廝殺之際,眼見高坡下塵土飛揚,一支精騎正以極快的速度飛速推進。
隻看他們衝鋒的速度,就知道其和之前劉武周等部完全不同。
他們不是來觀察情況,而是真的要來拚殺的。
變數!任何計劃都會麵臨變數,計劃的越周密變數就越多。
自己和李世民此番的計劃,就是針對宋金剛這種善於用謀卻不敢輕易行動的沉穩統帥,以及突厥首領這種一肚子詭計,總想要保存實力同時削弱他人的奸詐之徒。
所謂疑兵,主要在於疑而不是兵。
對方主帥越是好謀多疑,就越是容易上當。
反過來說,當然是最怕遇到二愣子。
不管不顧上來就打,疑兵計策自然就沒用了。
宋金剛遲遲不動,就是擔心自己有伏兵。
若是這支人馬殺上高坡還不見伏兵出現,虛張聲勢的把戲也就不攻自破。
徐樂眉頭微皺,心內暗罵,這是哪來得冒失鬼?
真當我殺不了你?
就在徐樂準備發力之時,卻聽下方軍陣中陣陣號角聲響。
號角聲急促尖利,顯然是在傳遞某項命令。
緊接著就見這支騎兵的行進速度略略放慢了一些,可是隨後就又快了起來!這時候徐樂已經注意到,導致這一切變化的,主要是一支規模約莫百人的尖兵。
原本在軍令發出後,這支騎兵已經放慢速度,可是隨後這支尖兵就猛地突陣而出繼續向前,其他部隊就隻能跟著往前衝。
毋庸置疑,這支尖兵就是敵人主帥所在。
正是他的一意孤行,部下才不得不跟到底。
再想想也就明白了,這事多半和自己剛才殺死的那個持槌大漢有關。
這其實也算不了什麽,沙場上結仇是最平常的事,顧慮這個別吃這碗飯了。
不就是殺了個人麽,又算得了什麽?
李世民手中大弓已經端起,瞄準的卻是盤陀。
如果對方殺上來,自然要先解決盤陀這個勁敵,然後再和徐樂並肩廝殺和那些軍漢交戰。
有這麽個人在,不管是戰是走都不方便肯定得優先清除。
可是沒等李世民鬆手,隻聽得軍號再響。
這次不光是號角響亮,還夾雜了鳴鏑破空之聲。
隨著這尖利的破空聲接連響起,那支原本氣勢如虹的隊伍,就像是中了什麽法術神通一般,速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饒是那支尖兵依舊想要前進,後續的兵馬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緊隨不舍。
就連這支尖兵自身也逐漸脫節,隻有約莫三分之一的兵力還在保持前進勢頭,其餘的都在尖利的哨箭聲中慢下來,直到駐足不前。
而這些堅持往前衝的騎兵,很快就因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隻見那依舊前衝的三十餘名騎兵行不多遠便有人從馬上落下,而且落下的人一個接一個,顯然是有意為之。
直到落馬人數達到一半以後,這種情況才停止。
剩下的人依舊緊催坐騎衝向高坡,可是經過這麽幾番削弱,真正接近高坡的騎兵隻剩下十幾騎,比起之前的千軍萬馬差了一天一地。
軍令!號角鳴鏑都是突厥軍令,最後更是用了突厥軍中的抽殺法,懲戒這些不守命令的騎兵。
隻不過即便是再殘酷的大汗,也最多是十抽三殺,這種抽一半來殺的懲罰,隻能證明主帥已經憤怒到了頂點,同時證明這支騎兵不是突厥本族人,所以才能殺得這麽肆無忌憚。
僥幸逃生的那些人其實也沒了退路,就算現在迴去也是個死。
他們顯然也明白這點,因此戰馬跑得更快,以一種慨然赴死的態度,毅然衝向徐樂、李世民!既然活不了,就把仇家拉下去墊背!不管是千人還是十人,總歸是要打的,也就不用管那麽多,放開手腳大殺特殺就夠了!李世民見此情形猛然調轉弓箭,把原本對準盤陀的羽箭改為瞄準逐漸接近的騎兵,猛然間鬆動弓弦口內高喝一聲:“著!”
隨著這一聲大喝,弓做霹靂弦驚,一名騎兵應聲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