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隆隆鑼聲陣陣。
作為統率各路兵馬的主將,謝書方比起麾下各路兵馬,額外多了兩麵戰鼓以便發布號令招唿各軍。
畢竟這麽大一片區域,別說他所帶的幾千人,就是李建成部下六萬大軍齊至,對比這蒼莽群山層巒疊嶂,依舊是太過渺小。
為了避免陷入各自為戰而彼此不能援護的地步,離不開金鼓響箭。
作為三軍首腦所在,這兩麵多出來的戰鼓,意味著情況的緊急程度。
一旦擊鼓就代表軍情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其他各路兵馬不得有絲毫遲滯,必須全速向此地趕來。
戰鼓一敲三軍震蕩,作為全軍主將,自然也知道這軍鼓的分量,不能隨便亂來。
謝書方身上確實有一些世家子的毛病,但是作為謝家以大量資源栽培,指望未來重振門楣的幹才,在大事上還不至於分不清輕重,更不是王仁恭那種長於權謀拙於將略的文士。
正常情況下,他並不需要這麽急著擊鼓聚兵,隻放出響箭就足夠了。
可是當他看到徐樂的刹那,便猜出了李建成心中所想: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把這三千人拚光,也要留下徐樂!自從徐樂出現,大唐軍隊攻必取戰必克,尤其是幾次關乎大唐存亡的戰役,更是從來沒少了玄甲騎的身影。
就連謝書方也承認,如果不是玄甲騎的出現,大唐非但不能如此順利建國立號,就連是否能存在下去,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但是這份戰功越大,李建成以及他身邊的人包括自己在內,對於徐樂的恨意就越深。
這不光因為徐樂不是自己人而和二郎親近,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能夠看到一種危險的苗頭:不向世家低頭。
其實李建成能夠到今天這個位置,絕不是一個動不動就搞得劍拔弩張,非友即敵的性格。
如果真的是和二郎親厚就是敵人,他不知道要殺多少人,更是早就弄到自己眾叛親離。
一個人當然可以和李世民交好,也可以不買自己的賬,但是他必須認可一個規則:即朝廷諸公都認可的正道。
換句話說,就是世家高門定下的規矩。
也就是說徐樂可以不認可李建成、謝書方又或者其他某個人,但是他必須認可世家門閥圈層,認可他們定下的尊卑貴賤規則。
知道在自己成為世家之前,就必須對世家保持敬畏,成為世家後,也要遵守世家內部的尊卑規則,不能挑戰甲字高門,甚至不能威脅世家高門的地位。
否則就是蘇則、劉裕這種前車之鑒,隨時可能對高門大姓造成威脅。
李建成這個圈子裏的人,都有一個共識。
他們可以接受這個世上再出現如桀、紂一般的暴君,甚至是胡人君主,但是絕不會接受一個無視世家規則不重視世家利益的愣頭青,否則千辛萬苦幹掉楊家父子還有什麽意義?
哪怕這個愣頭青不是君主,隻是個武將也不能接受。
徐樂自出世以來的種種表現,都證明了他恰好是一個愣頭青。
他不在意規則,不注重尊卑,而是信奉自身的勇力戰功,再就是那一幫袍澤部下。
如果他第一次得罪李淵後,主動找任意一個世家投奔,甘心屈身做狗,不管是投奔哪個世家,都會被接納進這個圈子裏。
有人要對付他就有人要抱他,最後變成利益博弈中的籌碼,要麽為主上獲取更大利益,要麽被主上拋出去送死。
可是徐樂自始至終都沒有像世家低頭的意思,不光是他自己,就連他的部下也是同樣態度。
不管是誰想要往玄甲騎伸手,又或者提供某種“助力”、“人情”,全都被冰冷的拒絕。
甚至和李世民的關係也是平等交往,而不是投奔托庇。
一個沒有任何門第的寒家奴竟敢和頂級名門的子弟平等論交,單這一條就足以讓徐樂被世家高門視為公敵!再加上徐家幾代人的風評,很容易就得出結論:這位徐家子和他的父祖一個德行,都是目無尊卑不把世家放在眼裏的純粹武人,他們把一切功勞偉力歸於自身,拒絕向任何人低頭。
絕不能讓徐樂真的成長起來!更不能讓他成為武人中的翹楚,獲得撬動世家地位的力量。
這也是為什麽玄甲騎在方方麵麵總是被人刁難,又總是容易惹上麻煩的原因之一。
沒有人希望他成功,更不能坐視玄甲騎成為李唐王朝第一強軍!謝書方自己也是圈子裏的人,自然知道這些機密。
就在看到徐樂的那一刻,就明白過來,今日的布置最主要的目標,根本就不是瓦崗這些響馬而是徐樂以及他背後的李世民。
要知道李嫣被擒這件事細算起來,其實有很多可以做文章處。
作為武人,謝書方覺得這事沒那麽複雜,李嫣沒帶過兵更沒打過仗,遇到的又是一幫久經戰陣的綠林老賊,出岔子很正常。
可是作為世家子弟,他也清楚這件事本身是多好的藥引子。
隻要借題發揮一下,把事情往玄乎上扯,非要說這背後有陰謀詭計,有人勾結外敵吃裏爬外,也足以製造一場腥風血雨。
玩這些是世家的拿手好戲,謝書方自然對這些不陌生。
知道羅織罪證何等容易,也知道這種事帶來的影響是何等駭人。
徐樂和綁架李嫣的瓦崗軍共同進退,僅這一點就足夠要了徐樂以及他一幹黨羽的命。
哪怕李淵把他碎屍萬段,都不會承擔任何道義上的壓力,也不會有人認為李淵做得有錯。
至於徐樂背後的李世民,他可是李嫣勞軍的推手,又是徐樂生死之交,要想把這一切攀扯到他頭上不是太難的事。
哪怕說不能僅憑這一點就要了李世民的命,起碼可以讓他這輩子和帝位無緣,永遠失去和李建成爭奪寶座的資格。
這就是一石二鳥,這就是這場交易的真正目的!為什麽要放走真正的敵人,而是在這裏埋伏,就是為了對付李世民、徐樂以及他背後的玄甲騎。
今天誰都可以走,徐樂必須留下!擊鼓聚兵,亂箭齊發!謝書方看到徐樂出現之後,直接下了這兩道命令,同時也放棄了用冷箭暗算徐樂的打算。
畢竟徐樂的戰績在長安傳得婦孺皆知,自己也聽過他是如何接箭還箭射死執必部射雕手的。
自己射術再怎麽高明,也不可能成功暗算。
再說就這麽個鐵坨子一樣的重騎兵衝過來,自己的箭想要奏效,就隻能射那幾處遮護破綻,想要成功實在太難。
還是直接亂箭招唿吧!所有的射士同時鬆動弓弦,漫天箭雨遮蔽了天空,朝著位於射手斜前方的瓦崗軍傾瀉而去!由於謝書方的戰術是先放箭後擊鼓,事實上當王擴所部聽到鼓聲時,唐軍的箭已經射出了兩輪。
李建成此番派出的三千兵馬乃是自本部六萬大軍中簡拔出來的精銳,而謝書方作為這支兵馬的主將,其麾下兵馬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裏麵不光有唐軍步卒裏麵的精兵,更有不少是李建成自己的部曲、家將。
他們不單善於廝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善射。
漢家子弟與草原胡人征戰多年,已然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家的戰法。
麵對來去如風的胡騎,和他們賴以成名的騎射戰術,應對手段就是堅甲強弓四個字。
重甲騎兵突擊衝鋒,摧毀胡人的軍陣。
步兵則是依靠堅固軍陣外加苦練的射術,壓製胡人的火力。
胡人的騎弓力軟,箭不能及遠也不能破甲,漢家能工巧匠所製步弓,從力道射程上就足以淩駕胡人。
至於精銳部隊,就更是有準頭的要求,一旦與胡人遭遇,必須保證在準頭上可以和草原騎兵不相伯仲。
這些李家精銳步卒,都是這種正規軍操練體係下培養出來的,射術、速度和準頭都極為了得,所用的乃是前朝軍器監監製的一石二鬥步弓,弓勁強大威力不俗。
瓦崗軍隻聽得一陣尖利唿嘯聲起,緊接著眼中就滿是飛蝗羽箭。
直到此時,所有人都開始從心裏感激徐樂。
如果不是他及時叫停隊伍提醒全軍披,僅這輪箭雨就不知道要折損多少好漢!要知道這些箭不是以具體某個人為目標,而是以整個騎兵錐形陣的尖端為打擊對象,再加上瓦崗騎兵本身就是在前進之中並非靜止不動。
是以一部分箭是奔著徐樂等人身上落下,還有一些則從前排士兵頭頂飛過落向後麵騎兵軍陣。
由於箭雨來得突然,很多人根本沒有防備,還不知道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麽,身上已經被箭射中。
要還是之前那一身布衣,這一箭挨上怕不就是個透明窟窿!此刻靠著有甲胄護身,中箭之人雖然吃痛受傷,但是傷勢終究不算太重。
除了極少數幾個運氣太差,被一箭貫穿了頭麵或者咽喉落馬的,大多數中箭者並無大礙。
眾人倒是也不吃驚,反倒是有一種莫名的感慨:原來你們藏在這。
比起提心吊膽猜測敵人所在,又或者時刻防著不知從哪裏射出的箭,此刻伏兵出手,大家心裏反倒是踏實了。
倒不是說不怕,而是一種釋然。
反正橫豎已經到了這一步,緊張恐懼都沒用,直接招唿就是。
再說自家這次有樂郎君這等猛將為先鋒,還有什麽可怕的?
樂郎君馬槊所指,便是自家兵鋒所向。
至於其他,根本不必多想!隨著這等好漢走下去一準沒錯,就算是死也值了!
作為統率各路兵馬的主將,謝書方比起麾下各路兵馬,額外多了兩麵戰鼓以便發布號令招唿各軍。
畢竟這麽大一片區域,別說他所帶的幾千人,就是李建成部下六萬大軍齊至,對比這蒼莽群山層巒疊嶂,依舊是太過渺小。
為了避免陷入各自為戰而彼此不能援護的地步,離不開金鼓響箭。
作為三軍首腦所在,這兩麵多出來的戰鼓,意味著情況的緊急程度。
一旦擊鼓就代表軍情到了無可挽迴的地步,其他各路兵馬不得有絲毫遲滯,必須全速向此地趕來。
戰鼓一敲三軍震蕩,作為全軍主將,自然也知道這軍鼓的分量,不能隨便亂來。
謝書方身上確實有一些世家子的毛病,但是作為謝家以大量資源栽培,指望未來重振門楣的幹才,在大事上還不至於分不清輕重,更不是王仁恭那種長於權謀拙於將略的文士。
正常情況下,他並不需要這麽急著擊鼓聚兵,隻放出響箭就足夠了。
可是當他看到徐樂的刹那,便猜出了李建成心中所想: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把這三千人拚光,也要留下徐樂!自從徐樂出現,大唐軍隊攻必取戰必克,尤其是幾次關乎大唐存亡的戰役,更是從來沒少了玄甲騎的身影。
就連謝書方也承認,如果不是玄甲騎的出現,大唐非但不能如此順利建國立號,就連是否能存在下去,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但是這份戰功越大,李建成以及他身邊的人包括自己在內,對於徐樂的恨意就越深。
這不光因為徐樂不是自己人而和二郎親近,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能夠看到一種危險的苗頭:不向世家低頭。
其實李建成能夠到今天這個位置,絕不是一個動不動就搞得劍拔弩張,非友即敵的性格。
如果真的是和二郎親厚就是敵人,他不知道要殺多少人,更是早就弄到自己眾叛親離。
一個人當然可以和李世民交好,也可以不買自己的賬,但是他必須認可一個規則:即朝廷諸公都認可的正道。
換句話說,就是世家高門定下的規矩。
也就是說徐樂可以不認可李建成、謝書方又或者其他某個人,但是他必須認可世家門閥圈層,認可他們定下的尊卑貴賤規則。
知道在自己成為世家之前,就必須對世家保持敬畏,成為世家後,也要遵守世家內部的尊卑規則,不能挑戰甲字高門,甚至不能威脅世家高門的地位。
否則就是蘇則、劉裕這種前車之鑒,隨時可能對高門大姓造成威脅。
李建成這個圈子裏的人,都有一個共識。
他們可以接受這個世上再出現如桀、紂一般的暴君,甚至是胡人君主,但是絕不會接受一個無視世家規則不重視世家利益的愣頭青,否則千辛萬苦幹掉楊家父子還有什麽意義?
哪怕這個愣頭青不是君主,隻是個武將也不能接受。
徐樂自出世以來的種種表現,都證明了他恰好是一個愣頭青。
他不在意規則,不注重尊卑,而是信奉自身的勇力戰功,再就是那一幫袍澤部下。
如果他第一次得罪李淵後,主動找任意一個世家投奔,甘心屈身做狗,不管是投奔哪個世家,都會被接納進這個圈子裏。
有人要對付他就有人要抱他,最後變成利益博弈中的籌碼,要麽為主上獲取更大利益,要麽被主上拋出去送死。
可是徐樂自始至終都沒有像世家低頭的意思,不光是他自己,就連他的部下也是同樣態度。
不管是誰想要往玄甲騎伸手,又或者提供某種“助力”、“人情”,全都被冰冷的拒絕。
甚至和李世民的關係也是平等交往,而不是投奔托庇。
一個沒有任何門第的寒家奴竟敢和頂級名門的子弟平等論交,單這一條就足以讓徐樂被世家高門視為公敵!再加上徐家幾代人的風評,很容易就得出結論:這位徐家子和他的父祖一個德行,都是目無尊卑不把世家放在眼裏的純粹武人,他們把一切功勞偉力歸於自身,拒絕向任何人低頭。
絕不能讓徐樂真的成長起來!更不能讓他成為武人中的翹楚,獲得撬動世家地位的力量。
這也是為什麽玄甲騎在方方麵麵總是被人刁難,又總是容易惹上麻煩的原因之一。
沒有人希望他成功,更不能坐視玄甲騎成為李唐王朝第一強軍!謝書方自己也是圈子裏的人,自然知道這些機密。
就在看到徐樂的那一刻,就明白過來,今日的布置最主要的目標,根本就不是瓦崗這些響馬而是徐樂以及他背後的李世民。
要知道李嫣被擒這件事細算起來,其實有很多可以做文章處。
作為武人,謝書方覺得這事沒那麽複雜,李嫣沒帶過兵更沒打過仗,遇到的又是一幫久經戰陣的綠林老賊,出岔子很正常。
可是作為世家子弟,他也清楚這件事本身是多好的藥引子。
隻要借題發揮一下,把事情往玄乎上扯,非要說這背後有陰謀詭計,有人勾結外敵吃裏爬外,也足以製造一場腥風血雨。
玩這些是世家的拿手好戲,謝書方自然對這些不陌生。
知道羅織罪證何等容易,也知道這種事帶來的影響是何等駭人。
徐樂和綁架李嫣的瓦崗軍共同進退,僅這一點就足夠要了徐樂以及他一幹黨羽的命。
哪怕李淵把他碎屍萬段,都不會承擔任何道義上的壓力,也不會有人認為李淵做得有錯。
至於徐樂背後的李世民,他可是李嫣勞軍的推手,又是徐樂生死之交,要想把這一切攀扯到他頭上不是太難的事。
哪怕說不能僅憑這一點就要了李世民的命,起碼可以讓他這輩子和帝位無緣,永遠失去和李建成爭奪寶座的資格。
這就是一石二鳥,這就是這場交易的真正目的!為什麽要放走真正的敵人,而是在這裏埋伏,就是為了對付李世民、徐樂以及他背後的玄甲騎。
今天誰都可以走,徐樂必須留下!擊鼓聚兵,亂箭齊發!謝書方看到徐樂出現之後,直接下了這兩道命令,同時也放棄了用冷箭暗算徐樂的打算。
畢竟徐樂的戰績在長安傳得婦孺皆知,自己也聽過他是如何接箭還箭射死執必部射雕手的。
自己射術再怎麽高明,也不可能成功暗算。
再說就這麽個鐵坨子一樣的重騎兵衝過來,自己的箭想要奏效,就隻能射那幾處遮護破綻,想要成功實在太難。
還是直接亂箭招唿吧!所有的射士同時鬆動弓弦,漫天箭雨遮蔽了天空,朝著位於射手斜前方的瓦崗軍傾瀉而去!由於謝書方的戰術是先放箭後擊鼓,事實上當王擴所部聽到鼓聲時,唐軍的箭已經射出了兩輪。
李建成此番派出的三千兵馬乃是自本部六萬大軍中簡拔出來的精銳,而謝書方作為這支兵馬的主將,其麾下兵馬更是精銳中的精銳。
這裏麵不光有唐軍步卒裏麵的精兵,更有不少是李建成自己的部曲、家將。
他們不單善於廝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善射。
漢家子弟與草原胡人征戰多年,已然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家的戰法。
麵對來去如風的胡騎,和他們賴以成名的騎射戰術,應對手段就是堅甲強弓四個字。
重甲騎兵突擊衝鋒,摧毀胡人的軍陣。
步兵則是依靠堅固軍陣外加苦練的射術,壓製胡人的火力。
胡人的騎弓力軟,箭不能及遠也不能破甲,漢家能工巧匠所製步弓,從力道射程上就足以淩駕胡人。
至於精銳部隊,就更是有準頭的要求,一旦與胡人遭遇,必須保證在準頭上可以和草原騎兵不相伯仲。
這些李家精銳步卒,都是這種正規軍操練體係下培養出來的,射術、速度和準頭都極為了得,所用的乃是前朝軍器監監製的一石二鬥步弓,弓勁強大威力不俗。
瓦崗軍隻聽得一陣尖利唿嘯聲起,緊接著眼中就滿是飛蝗羽箭。
直到此時,所有人都開始從心裏感激徐樂。
如果不是他及時叫停隊伍提醒全軍披,僅這輪箭雨就不知道要折損多少好漢!要知道這些箭不是以具體某個人為目標,而是以整個騎兵錐形陣的尖端為打擊對象,再加上瓦崗騎兵本身就是在前進之中並非靜止不動。
是以一部分箭是奔著徐樂等人身上落下,還有一些則從前排士兵頭頂飛過落向後麵騎兵軍陣。
由於箭雨來得突然,很多人根本沒有防備,還不知道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麽,身上已經被箭射中。
要還是之前那一身布衣,這一箭挨上怕不就是個透明窟窿!此刻靠著有甲胄護身,中箭之人雖然吃痛受傷,但是傷勢終究不算太重。
除了極少數幾個運氣太差,被一箭貫穿了頭麵或者咽喉落馬的,大多數中箭者並無大礙。
眾人倒是也不吃驚,反倒是有一種莫名的感慨:原來你們藏在這。
比起提心吊膽猜測敵人所在,又或者時刻防著不知從哪裏射出的箭,此刻伏兵出手,大家心裏反倒是踏實了。
倒不是說不怕,而是一種釋然。
反正橫豎已經到了這一步,緊張恐懼都沒用,直接招唿就是。
再說自家這次有樂郎君這等猛將為先鋒,還有什麽可怕的?
樂郎君馬槊所指,便是自家兵鋒所向。
至於其他,根本不必多想!隨著這等好漢走下去一準沒錯,就算是死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