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如今年紀大了,便不想再這麽胡亂砍殺。
想要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以殺止殺以武止戈,為天下殺出個太平來!”
森林中,徐世勣、徐樂對麵而坐。
兩人的戰馬都拴在樹樁上,長兵也全都掛在上麵,身上隻戴一口直刀。
兩人所處的位置距離自己的腳力都有數丈開外,也就是說不管誰遇到來自外麵的襲擊,都無法第一時間來到坐騎旁邊上馬持兵。
這種情況對於徐樂自然很是兇險,他是孤身前來身邊沒有侍衛。
所處之地附近又都是瓦崗寨的人馬,更別說內中還有五虎大將其中四名。
若是徐世勣豁出命去發動埋伏以命換命,就算徐樂三頭六臂也是必死無疑。
可是此刻兩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同相交多年的老友一般對麵而坐推心置腹交談,非但沒有戒備之意,就連直刀也都放在一邊,全然沒有警戒。
其實這才是好漢應有的樣子!古來漢家豪傑,本來推崇的就是這種風範。
哪怕是分屬敵國戰場上刀兵相見各為其主,也不妨礙成為敵國之交。
大家打仗歸打仗交情歸交情,哪怕在戰陣交鋒的時候,也會遵循古道保持風儀,不會為了取勝就賠上自己的名譽聲望使用鬼祟伎倆。
隻不過自古以來每逢亂世最先敗壞的都是人心,多年戰火蔓延,早將漢家自古以來傳承的忠孝仁義焚毀殆盡。
恪守古道的正人君子往往死於卑鄙小人詭計之下,世人非但不會為君子伸張正義,反倒是紛紛加以嘲笑。
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一長,自然就是小人活得越來越好,沒人再去當君子。
所謂的古道或者俠義風範,反倒成了被人嘲笑的對象,沒人再遵循原則。
像是徐樂、徐世勣如今這等情形若是落在外人眼中,也不過就是兩個結論:要麽徐樂愚不可及,要麽就是徐世勣和徐樂早有勾結暗中約定背主另投,所以才能如此大方。
事實上在今日之前,徐樂和徐世勣根本就沒見過麵,也不曾有過任何隻言片語的交談。
所有的溝通都在戰場上,以互相殺戮的方式進行。
都是通過對方的行為以及本領,給對方的為人做出評價。
而之所以能形成眼下這種局麵,也是建立在這種溝通的基礎之上。
彼此之間都能確認對方是可以坐下來講道理,也是懂得遵守規則之人,是以才能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流。
徐樂很清楚,從一開始徐世勣就不是和自己玩命的態度,否則就不會擺這種陣仗。
他伏擊車隊也好綁架九娘也罷,都是一種能力展現,讓人知道瓦崗軍絕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弱旅。
乃至安排秦瓊、羅士信和自己交手也是這個意思。
畢竟玄甲騎一到洛陽,就打得瓦崗軍沒了威風。
尤其是在個人武藝方麵,徐樂幾乎就成了無敵的象征。
徐世勣安排這一戰就是讓徐樂知道,哪怕是比武,瓦崗也不見得就怕了你!雖然兩戰自己都贏了,可是也得承認,瓦崗寨內高手如雲絕不是好相與的角色。
別的不說,五虎將就不是好對付的。
別看自己先後戰勝其中三人,也讓單雄信多少吃了虧。
可是唐軍中其他人對上五虎將,多半是沒什麽好果子吃。
即便是程咬金這種相對弱一些的,也不是侯君集、柴紹他們所能抗衡。
哪怕是在玄甲軍裏,這種也是頂尖的存在。
韓約如果對上秦瓊,也是敗多勝少。
這樣的將軍不管在哪支隊伍裏,都是要被當作祖宗一樣供起來的存在。
能有一個都是好運氣,一口氣坐擁五個頂尖高手,更是打燈籠找不到的好事。
更別說眼前這位徐世勣。
徐樂可以不在意五虎將,都無法不在意徐世勣。
別看兩人在洛陽城外交手沒分出高下,且玄甲騎隻是一支偏師而非全部家當,但是徐樂心裏清楚,賬不是那麽個算法。
自己固然隻有八百騎,徐世勣何嚐不是被困住了手腳?
不算各自背後所潛藏的實力,在明麵上他每次動用的兵力也並不多,卻能依靠這種節奏的把握以及頻率變化,打得自己難受,這等手段若是折合成武藝,絕對是能和自己一較高低的頂尖人傑。
倒不是說自己用兵手腕注定不及徐世勣,而是大家的路子不一樣。
自己家傳兵法,主要是運用於騎兵。
就算有步兵的內容,也僅僅是輔助,一切的目的都是怎麽讓騎兵發揮優勢一錘定音。
而徐世勣卻是步兵、騎兵都可以指揮,且運用自如。
如果較量騎戰,他可能不是自己的對手,可如果是對各兵種的調度安排,以及運用安排上,他怕是要勝過自己一籌。
比較的話,自己和徐世勣可能是各有勝場。
自家有家傳兵法阿爺教導,根基更為紮實。
徐世勣則勝在經驗豐富,十幾歲就開始在戰陣上廝混於屍山血海裏麵打滾,靠著經驗加天賦一點點練出來的本領。
這兩條路談不到誰比誰更正確,而是名將都要走過的道路。
隻不過徐樂很清楚,漢家天下終究不是塞上胡騎。
以農耕為本的帝國,肯定是步兵數量遠遠超過騎兵。
在戰場上騎兵固然是一錘定音的強力兵種,步兵卻是構成戰陣的基石。
哪怕是自家兵法裏麵也不止一次告誡,騎兵與步兵配合的重要性。
如果一味強調騎兵的作用忽略步兵,遲早要吃大苦頭。
不管玄甲騎再怎麽強,如果沒有步兵配合或者說配合的不夠默契,那麽不管玄甲騎這支矛頭再如何鋒利,也會有折斷的一天。
能夠指揮步卒配合玄甲騎的,除了二郎便是這位徐世勣。
這種帥才可遇不可求,也不像鬥將一樣可以通過刻苦訓練栽培出來,更多的時候是看天賦。
如果說不是這塊料,再怎麽用心攻讀,也就是個尋常統帥。
李密能夠擁有這麽個優秀的統帥以及五虎上將,運氣絕不遜色於李淵甚至可以說猶有過之,隻可惜他和李淵一樣,都是有了運氣卻不會用,白白浪費人力。
把這麽幾個人扔到崇山峻嶺之中,而不去打天下,這腦子裏到底在想些什麽?
看著眼前的徐世勣,就能想到昔日在劉武周麾下的自己,徐樂當然明白對方心中那股子怨氣,也能理解他說這話的意思。
聽得徐世勣言語,徐樂點頭道:“男兒漢生於天地間,殺人不過是尋常手段。
我雲中十幾歲的少年,也一樣可以殺人,這又算什麽本事?
以武活命,才是英雄所為!如今天下板蕩生靈塗炭,我輩若不能安社稷保蒼生,這一身本領學來何用?
我們邊地的人,有三怕。
一怕官府加租調,二怕旱澇寒災,第三便是怕胡馬南下抄掠!每到秋高馬肥的時候,突厥胡騎就像是過境的蝗蟲。
到那個時候,所有的男丁都得拿了刀槍上寨牆防守,女人做飯送飯,老人孩子也都不能閑著。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村寨被殺個精光。
那日子可不是人過的。
各位活不下去還能落草為寇,在邊地卻是都沒地方讓你落草。
胡人就是最大的馬賊,哪裏容得下其餘綠林?
若是天下都變成邊地,老百姓過得是什麽日子?”
“那種苦日子咱們中原人都受過,不能再來一次了。”
徐世勣一聲歎息:“昔日南北對峙遍地,百姓依托豪強結寨自守,以至中原遍地塢堡,這不就是樂郎君所說那種情景?
是以不管楊家何等不堪,終結亂世之功還是不容抹殺。
徐某之所以投身綠林,確實是為了求一條活命。
可是隨著年歲漸增見識日廣,所想的也就和樂郎君差不多。
都是為了不讓百姓再受那份苦。”
他看著徐樂目光如炬:“若是某放開手腳無人掣肘,或許如今的天下,已經安定大半了。”
“徐大認定能吃下某家?”
“吃下樂郎君和吃下洛陽,二者至少可得其一。
於我而言,不管哪個成功,都足夠了。
當然,最好的結果還是趁機吃下你和你的玄甲騎。
畢竟這種機會不會太多,這次錯過了,再想找就難如登天。”
“哦?
在徐大看來,某的八百玄甲比洛陽更重要?”
“洛陽王世充在某眼中,不過塚中枯骨。
樂郎君和你的玄甲騎,才是真龍!徐某雖然素來自負用兵手段天下無雙,但是也得承認,若是各統萬騎沙場相爭,我沒有取勝的把握。
雖然你得玄甲軍陣並非無懈可擊,可是你這個人卻是無敵的。
隻要有你在玄甲軍中,就沒人能破你的陣,也無法戰勝你的兵馬。
最多就是靠著人多勢眾,以命換命堆死你和你的部下。
不過打天下不是一兩支軍伍可以做到的,若說征戰四方一統寰宇,某自問不在你樂郎君之下,這話你認還是不認?”
想要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以殺止殺以武止戈,為天下殺出個太平來!”
森林中,徐世勣、徐樂對麵而坐。
兩人的戰馬都拴在樹樁上,長兵也全都掛在上麵,身上隻戴一口直刀。
兩人所處的位置距離自己的腳力都有數丈開外,也就是說不管誰遇到來自外麵的襲擊,都無法第一時間來到坐騎旁邊上馬持兵。
這種情況對於徐樂自然很是兇險,他是孤身前來身邊沒有侍衛。
所處之地附近又都是瓦崗寨的人馬,更別說內中還有五虎大將其中四名。
若是徐世勣豁出命去發動埋伏以命換命,就算徐樂三頭六臂也是必死無疑。
可是此刻兩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同相交多年的老友一般對麵而坐推心置腹交談,非但沒有戒備之意,就連直刀也都放在一邊,全然沒有警戒。
其實這才是好漢應有的樣子!古來漢家豪傑,本來推崇的就是這種風範。
哪怕是分屬敵國戰場上刀兵相見各為其主,也不妨礙成為敵國之交。
大家打仗歸打仗交情歸交情,哪怕在戰陣交鋒的時候,也會遵循古道保持風儀,不會為了取勝就賠上自己的名譽聲望使用鬼祟伎倆。
隻不過自古以來每逢亂世最先敗壞的都是人心,多年戰火蔓延,早將漢家自古以來傳承的忠孝仁義焚毀殆盡。
恪守古道的正人君子往往死於卑鄙小人詭計之下,世人非但不會為君子伸張正義,反倒是紛紛加以嘲笑。
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一長,自然就是小人活得越來越好,沒人再去當君子。
所謂的古道或者俠義風範,反倒成了被人嘲笑的對象,沒人再遵循原則。
像是徐樂、徐世勣如今這等情形若是落在外人眼中,也不過就是兩個結論:要麽徐樂愚不可及,要麽就是徐世勣和徐樂早有勾結暗中約定背主另投,所以才能如此大方。
事實上在今日之前,徐樂和徐世勣根本就沒見過麵,也不曾有過任何隻言片語的交談。
所有的溝通都在戰場上,以互相殺戮的方式進行。
都是通過對方的行為以及本領,給對方的為人做出評價。
而之所以能形成眼下這種局麵,也是建立在這種溝通的基礎之上。
彼此之間都能確認對方是可以坐下來講道理,也是懂得遵守規則之人,是以才能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流。
徐樂很清楚,從一開始徐世勣就不是和自己玩命的態度,否則就不會擺這種陣仗。
他伏擊車隊也好綁架九娘也罷,都是一種能力展現,讓人知道瓦崗軍絕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弱旅。
乃至安排秦瓊、羅士信和自己交手也是這個意思。
畢竟玄甲騎一到洛陽,就打得瓦崗軍沒了威風。
尤其是在個人武藝方麵,徐樂幾乎就成了無敵的象征。
徐世勣安排這一戰就是讓徐樂知道,哪怕是比武,瓦崗也不見得就怕了你!雖然兩戰自己都贏了,可是也得承認,瓦崗寨內高手如雲絕不是好相與的角色。
別的不說,五虎將就不是好對付的。
別看自己先後戰勝其中三人,也讓單雄信多少吃了虧。
可是唐軍中其他人對上五虎將,多半是沒什麽好果子吃。
即便是程咬金這種相對弱一些的,也不是侯君集、柴紹他們所能抗衡。
哪怕是在玄甲軍裏,這種也是頂尖的存在。
韓約如果對上秦瓊,也是敗多勝少。
這樣的將軍不管在哪支隊伍裏,都是要被當作祖宗一樣供起來的存在。
能有一個都是好運氣,一口氣坐擁五個頂尖高手,更是打燈籠找不到的好事。
更別說眼前這位徐世勣。
徐樂可以不在意五虎將,都無法不在意徐世勣。
別看兩人在洛陽城外交手沒分出高下,且玄甲騎隻是一支偏師而非全部家當,但是徐樂心裏清楚,賬不是那麽個算法。
自己固然隻有八百騎,徐世勣何嚐不是被困住了手腳?
不算各自背後所潛藏的實力,在明麵上他每次動用的兵力也並不多,卻能依靠這種節奏的把握以及頻率變化,打得自己難受,這等手段若是折合成武藝,絕對是能和自己一較高低的頂尖人傑。
倒不是說自己用兵手腕注定不及徐世勣,而是大家的路子不一樣。
自己家傳兵法,主要是運用於騎兵。
就算有步兵的內容,也僅僅是輔助,一切的目的都是怎麽讓騎兵發揮優勢一錘定音。
而徐世勣卻是步兵、騎兵都可以指揮,且運用自如。
如果較量騎戰,他可能不是自己的對手,可如果是對各兵種的調度安排,以及運用安排上,他怕是要勝過自己一籌。
比較的話,自己和徐世勣可能是各有勝場。
自家有家傳兵法阿爺教導,根基更為紮實。
徐世勣則勝在經驗豐富,十幾歲就開始在戰陣上廝混於屍山血海裏麵打滾,靠著經驗加天賦一點點練出來的本領。
這兩條路談不到誰比誰更正確,而是名將都要走過的道路。
隻不過徐樂很清楚,漢家天下終究不是塞上胡騎。
以農耕為本的帝國,肯定是步兵數量遠遠超過騎兵。
在戰場上騎兵固然是一錘定音的強力兵種,步兵卻是構成戰陣的基石。
哪怕是自家兵法裏麵也不止一次告誡,騎兵與步兵配合的重要性。
如果一味強調騎兵的作用忽略步兵,遲早要吃大苦頭。
不管玄甲騎再怎麽強,如果沒有步兵配合或者說配合的不夠默契,那麽不管玄甲騎這支矛頭再如何鋒利,也會有折斷的一天。
能夠指揮步卒配合玄甲騎的,除了二郎便是這位徐世勣。
這種帥才可遇不可求,也不像鬥將一樣可以通過刻苦訓練栽培出來,更多的時候是看天賦。
如果說不是這塊料,再怎麽用心攻讀,也就是個尋常統帥。
李密能夠擁有這麽個優秀的統帥以及五虎上將,運氣絕不遜色於李淵甚至可以說猶有過之,隻可惜他和李淵一樣,都是有了運氣卻不會用,白白浪費人力。
把這麽幾個人扔到崇山峻嶺之中,而不去打天下,這腦子裏到底在想些什麽?
看著眼前的徐世勣,就能想到昔日在劉武周麾下的自己,徐樂當然明白對方心中那股子怨氣,也能理解他說這話的意思。
聽得徐世勣言語,徐樂點頭道:“男兒漢生於天地間,殺人不過是尋常手段。
我雲中十幾歲的少年,也一樣可以殺人,這又算什麽本事?
以武活命,才是英雄所為!如今天下板蕩生靈塗炭,我輩若不能安社稷保蒼生,這一身本領學來何用?
我們邊地的人,有三怕。
一怕官府加租調,二怕旱澇寒災,第三便是怕胡馬南下抄掠!每到秋高馬肥的時候,突厥胡騎就像是過境的蝗蟲。
到那個時候,所有的男丁都得拿了刀槍上寨牆防守,女人做飯送飯,老人孩子也都不能閑著。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村寨被殺個精光。
那日子可不是人過的。
各位活不下去還能落草為寇,在邊地卻是都沒地方讓你落草。
胡人就是最大的馬賊,哪裏容得下其餘綠林?
若是天下都變成邊地,老百姓過得是什麽日子?”
“那種苦日子咱們中原人都受過,不能再來一次了。”
徐世勣一聲歎息:“昔日南北對峙遍地,百姓依托豪強結寨自守,以至中原遍地塢堡,這不就是樂郎君所說那種情景?
是以不管楊家何等不堪,終結亂世之功還是不容抹殺。
徐某之所以投身綠林,確實是為了求一條活命。
可是隨著年歲漸增見識日廣,所想的也就和樂郎君差不多。
都是為了不讓百姓再受那份苦。”
他看著徐樂目光如炬:“若是某放開手腳無人掣肘,或許如今的天下,已經安定大半了。”
“徐大認定能吃下某家?”
“吃下樂郎君和吃下洛陽,二者至少可得其一。
於我而言,不管哪個成功,都足夠了。
當然,最好的結果還是趁機吃下你和你的玄甲騎。
畢竟這種機會不會太多,這次錯過了,再想找就難如登天。”
“哦?
在徐大看來,某的八百玄甲比洛陽更重要?”
“洛陽王世充在某眼中,不過塚中枯骨。
樂郎君和你的玄甲騎,才是真龍!徐某雖然素來自負用兵手段天下無雙,但是也得承認,若是各統萬騎沙場相爭,我沒有取勝的把握。
雖然你得玄甲軍陣並非無懈可擊,可是你這個人卻是無敵的。
隻要有你在玄甲軍中,就沒人能破你的陣,也無法戰勝你的兵馬。
最多就是靠著人多勢眾,以命換命堆死你和你的部下。
不過打天下不是一兩支軍伍可以做到的,若說征戰四方一統寰宇,某自問不在你樂郎君之下,這話你認還是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