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顯然和李淵心思一致,身為謀主他所想的比李淵更深了一層。
“劉武周這等悍賊,所憑仗不過血勇,三鼓而竭不足慮。
真正可慮者,乃是他背後的突厥人。
若是能夠讓突厥知難而退,劉武周便不足為患,否則便是大唐之禍,亦是中原之災。
如今還隻是執必一部覬覦中原,倘若那位金狼汗動了心思,到時候一聲令下百萬胡騎南下,隻怕昔日神州塗炭慘劇將會重演。”
“裴監所言甚是,可是光說這些又有何用,總要想個良策。”
“速戰速決挫其銳氣,使胡虜不敢再生彎弓南下之心!”
裴寂的語氣聽上去還是那般從容淡然,但是作為多年至交,李淵還是能感覺出在其平和的表麵下拚命掩蓋的躁動情緒。
看來這位老友也不過是努力裝出來的從容罷了。
晉陽失守胡騎南下,立國未久的大唐情勢危如累卵,這個危局自己看得到裴寂自然也能看到。
他的身家性命和自己綁在一處,和大唐江山休戚相關,自然不會輕慢。
之所以保持那副模樣,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安心罷了。
畢竟眼下他是少數能和自己暢談機要之人,如果連他都慌了,自己又何以自處?
這才是人臣本色。
李淵心中對於老友又多了幾分讚許,越發感覺自己這次的安排不差。
三胡已經把局麵敗壞成這副樣子,河東的兵權肯定要換手,援兵的主帥也得精挑細選不能再出差錯。
如今李唐麾下文武雲集,但是這等大事不是等閑人可以承擔。
這次自己選定的主帥,便是老友裴寂。
一直以來裴寂擔任的都是文職,並沒有自領一軍征戰沙場的經曆。
不過李淵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昔日群雄逐鹿中原,多少書生拜大將,一樣可以建功立業。
不管陳慶之還是謝艾,都是以文人統大軍立下赫赫軍功的典範。
他們可以做到,裴寂為何不能?
雖說不曾領兵,可是一直以來裴寂追隨自己讚劃軍機出謀劃策,表現出的才具足以擔當一軍主帥。
何況他是河東裴氏子弟,本就是曾經得到家族之力栽培。
如今靠著從龍之功以及和自己的交情,突破了血脈限製位極人臣,家族對他的資源傾斜自然更甚。
河東裴氏枝繁葉茂,族中子弟不乏弓馬健兒。
瓦崗軍中裴仁基、裴行儼父子,就是河東裴氏子弟。
能夠出一個裴行儼,自然就能出第二個。
裴寂自己不曾經過戎馬不算什麽,隻要有曉暢軍事的子弟輔弼也就夠了。
原本擔心裴寂對於此戰重視不夠又或者謀略不明,如今一番交談下來,這點擔心便化為無形。
裴寂的心思和自己一樣,知道應該速戰速決,避免事態擴大動搖軍心國本,更是不能讓那位突厥金狼汗把河東視為可以獵取的肥美羔羊。
主帥考慮如此周詳,此戰便勝了一半。
就在李淵長出一口氣的當口,裴寂那廂卻又開口說道:“此役利在速戰,需得善戰勇將統兵才是。
二郎”“別提他!”
李淵一聲斷喝,把裴寂後半截話全都擋了迴去。
兩人相交多年,雖說位分有差,但是李淵素來仁厚又和裴寂共謀大舉,尊卑之分並不明顯。
在李淵登基後,隻要不是朝堂之上,依舊保持著這種平等往來關係。
這也是李淵刻意為之,以區別於楊廣。
像是這種無禮舉動,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極為罕見,也足以證明他的憤怒。
但見李淵雙目怒張語氣裏滿是火氣:“我李家兵將無數,難道離開他便打不成了勝仗?
若果真如此,這天下怕是也難以長久!裴監掛帥,長安兵馬任你挑選,唯獨不能點二郎的將!”
“臣遵旨。”
裴寂不鹹不淡地應了一聲,隨後眼皮耷拉著,又恢複之前沒精打采的樣子:“若是如此,這兵也不必選了。
臣想選的兵,非二郎不能馭。
既然他不能出戰,這兵也就不能調動。
其他兵馬也沒什麽差別,全看聖人的心意就是。”
“裴監不必如此,孤知道你的打算。”
李淵的語氣也略微緩和了一些:“咱們籌謀大事之時,所仰仗的也無非河東六軍鷹揚。
彼時誰也不知玄甲騎尚在人世,更不知道有朝一日會為我等所用,不也是照樣下定決心起兵?
如今我軍席卷關中,帳下豪傑萬千,難道離了玄甲騎便不能廝殺?”
“速戰”裴寂小聲嘟囔了一句,但是也沒有再說下去。
他當然聽得出來,老友心意已決不能更改,任憑自己再怎麽說也改變不了結果。
說到底還是因為玄武門那件事,讓李淵對徐樂和他的部下有了防備之心,短時間內不想讓玄甲騎立功太甚以免其越發驕橫難製。
再有就是對二郎的刻意打壓了。
畢竟徐樂於洛陽大戰,能夠統帶玄甲出戰的隻有二郎李世民。
說起來李淵對於自己幾個子女都極為寵愛甚至到了好壞不分的地步,哪怕是闖下大禍的李元吉,等到他氣消了也一樣會關愛有加,自然不至於對李世民有什麽特殊偏見。
主要問題還是李建成領兵於潼關,如果這時候李世民領兵征河東,日後還是麵臨兩兄弟軍功難分高下的問題。
說到底李淵維護的不是李建成,而是嫡長即位這個統緒,這一點自己也是極為讚同。
畢竟經過多年戰亂禮崩樂壞,連帝位傳承都變得充滿變數。
這一情況如果得不到改變,這個天下就很難擺脫以力為尊的想法,自然就沒法由亂入治。
不過李淵這行為,多少也有點過頭了。
萬事都有個輕重緩急,不管有再多的道理,都得先保證大唐江山穩固才行。
連國都亡了,再說其他還有什麽用?
自己滿腹經綸,劉武周不過一個土棍,兩下對壘自家倒是穩操勝券。
可問題是劉武周背後的突厥執必部,那可不是好惹的主。
要想一下子就讓突厥兵吃苦頭知難而退,最好的辦法就是動用玄甲騎,讓他們衝上幾迴就什麽都解決了。
現在李淵為了打壓李世民和玄甲騎,就不派他們上陣,在裴寂看來就是輕重不分。
可是聖意已決,自己也逆轉不了,隻好思慮著說道:“雲中子弟弓馬嫻熟,十幾歲的少年郎便可揮刀殺人。
如今再得了錢糧甲胄,就越發的不易對付。”
“右武衛大將軍薑寶誼乃是天水薑平襄之後,家學淵源文武雙全,太常少卿李仲文素有謀略。
有這一文一武輔佐,再檢精兵五萬,難道就抵不上這區區萬餘玄甲?”
李淵看出裴寂的心思,開始分派兵將。
薑寶誼的名號裴寂也是聽過的,此人將略武藝都是上上之選,確實也是大唐武將之中一流人物。
說到底李家的底蘊在那,不可能真的離開徐樂就沒有能拿出手的武人。
當日玄武門大戰,也是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顧慮,派將上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把自家武人都拉出來圍攻。
是以不少上將沒有和徐樂交戰不是因為無能或者怯懦,而是實在缺乏個合適的身份和立場。
原本留薑寶誼在長安,也是有著坐鎮京畿用意。
現在把他派給裴寂,足見李淵的誠意。
至於李仲文,裴寂倒是不太在意他的謀略,而是在意他的身份。
這李仲文和李密之父李寬乃是手足,是李密的叔父,也是李家製衡李密的一個重要人物。
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會把他安排在自己身邊,他看向李淵問道:“此人不派到大郎那邊了?”
“此番種種變故少不了李密的手腳,他把事情做到這一步,哪裏還有什麽宗族情分?
這人留在京中也無用處,還是讓他隨你出戰。
再者此番勝負難料,萬一有人因李密之故遷怒於仲文,隻怕對其不利。
此番讓他遠離是非,也是孤的一番心意。
還要勞煩裴監,替我好生照料於他,千萬不要讓他受了什麽委屈才是。”
“臣遵旨。”
裴寂口中說著,心內已然明白,李淵話說的好聽,實際就是讓自己監視李仲文的舉動。
李密這番放得好冷箭,李淵就算不死也是元氣大傷,細算起來這裏麵固然有李元吉的責任,也少不了有人勾結李密泄露軍情。
李仲文這個叔父難免讓人疑心。
隻不過此人素來低調,又對李淵很是忠心,無緣無故不好處置,讓自己帶他出戰,就是為了給李仲文和突厥人勾結出賣軍情的機會。
如果自己能抓住他的現行,就能服眾。
此番自己出兵不但是要破外敵,也是要為李淵去了內患。
這時李淵又說道:“孤要坐鎮長安不能陪伴裴監征戰,唯有備下美酒羔羊,等待兄凱旋之日犒賞將卒。”
裴寂也不答話,隻以一禮以謝。
君臣之間不需多言,都知道這是怎樣的信任,也知道是何等的責任。
就在這時,忽然殿外傳來幾聲走動,裴寂、李淵都一愣,隨後裴寂就知道:肯定是竇皇後那裏有什麽大事發生。
“劉武周這等悍賊,所憑仗不過血勇,三鼓而竭不足慮。
真正可慮者,乃是他背後的突厥人。
若是能夠讓突厥知難而退,劉武周便不足為患,否則便是大唐之禍,亦是中原之災。
如今還隻是執必一部覬覦中原,倘若那位金狼汗動了心思,到時候一聲令下百萬胡騎南下,隻怕昔日神州塗炭慘劇將會重演。”
“裴監所言甚是,可是光說這些又有何用,總要想個良策。”
“速戰速決挫其銳氣,使胡虜不敢再生彎弓南下之心!”
裴寂的語氣聽上去還是那般從容淡然,但是作為多年至交,李淵還是能感覺出在其平和的表麵下拚命掩蓋的躁動情緒。
看來這位老友也不過是努力裝出來的從容罷了。
晉陽失守胡騎南下,立國未久的大唐情勢危如累卵,這個危局自己看得到裴寂自然也能看到。
他的身家性命和自己綁在一處,和大唐江山休戚相關,自然不會輕慢。
之所以保持那副模樣,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安心罷了。
畢竟眼下他是少數能和自己暢談機要之人,如果連他都慌了,自己又何以自處?
這才是人臣本色。
李淵心中對於老友又多了幾分讚許,越發感覺自己這次的安排不差。
三胡已經把局麵敗壞成這副樣子,河東的兵權肯定要換手,援兵的主帥也得精挑細選不能再出差錯。
如今李唐麾下文武雲集,但是這等大事不是等閑人可以承擔。
這次自己選定的主帥,便是老友裴寂。
一直以來裴寂擔任的都是文職,並沒有自領一軍征戰沙場的經曆。
不過李淵不認為這有什麽問題,昔日群雄逐鹿中原,多少書生拜大將,一樣可以建功立業。
不管陳慶之還是謝艾,都是以文人統大軍立下赫赫軍功的典範。
他們可以做到,裴寂為何不能?
雖說不曾領兵,可是一直以來裴寂追隨自己讚劃軍機出謀劃策,表現出的才具足以擔當一軍主帥。
何況他是河東裴氏子弟,本就是曾經得到家族之力栽培。
如今靠著從龍之功以及和自己的交情,突破了血脈限製位極人臣,家族對他的資源傾斜自然更甚。
河東裴氏枝繁葉茂,族中子弟不乏弓馬健兒。
瓦崗軍中裴仁基、裴行儼父子,就是河東裴氏子弟。
能夠出一個裴行儼,自然就能出第二個。
裴寂自己不曾經過戎馬不算什麽,隻要有曉暢軍事的子弟輔弼也就夠了。
原本擔心裴寂對於此戰重視不夠又或者謀略不明,如今一番交談下來,這點擔心便化為無形。
裴寂的心思和自己一樣,知道應該速戰速決,避免事態擴大動搖軍心國本,更是不能讓那位突厥金狼汗把河東視為可以獵取的肥美羔羊。
主帥考慮如此周詳,此戰便勝了一半。
就在李淵長出一口氣的當口,裴寂那廂卻又開口說道:“此役利在速戰,需得善戰勇將統兵才是。
二郎”“別提他!”
李淵一聲斷喝,把裴寂後半截話全都擋了迴去。
兩人相交多年,雖說位分有差,但是李淵素來仁厚又和裴寂共謀大舉,尊卑之分並不明顯。
在李淵登基後,隻要不是朝堂之上,依舊保持著這種平等往來關係。
這也是李淵刻意為之,以區別於楊廣。
像是這種無禮舉動,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極為罕見,也足以證明他的憤怒。
但見李淵雙目怒張語氣裏滿是火氣:“我李家兵將無數,難道離開他便打不成了勝仗?
若果真如此,這天下怕是也難以長久!裴監掛帥,長安兵馬任你挑選,唯獨不能點二郎的將!”
“臣遵旨。”
裴寂不鹹不淡地應了一聲,隨後眼皮耷拉著,又恢複之前沒精打采的樣子:“若是如此,這兵也不必選了。
臣想選的兵,非二郎不能馭。
既然他不能出戰,這兵也就不能調動。
其他兵馬也沒什麽差別,全看聖人的心意就是。”
“裴監不必如此,孤知道你的打算。”
李淵的語氣也略微緩和了一些:“咱們籌謀大事之時,所仰仗的也無非河東六軍鷹揚。
彼時誰也不知玄甲騎尚在人世,更不知道有朝一日會為我等所用,不也是照樣下定決心起兵?
如今我軍席卷關中,帳下豪傑萬千,難道離了玄甲騎便不能廝殺?”
“速戰”裴寂小聲嘟囔了一句,但是也沒有再說下去。
他當然聽得出來,老友心意已決不能更改,任憑自己再怎麽說也改變不了結果。
說到底還是因為玄武門那件事,讓李淵對徐樂和他的部下有了防備之心,短時間內不想讓玄甲騎立功太甚以免其越發驕橫難製。
再有就是對二郎的刻意打壓了。
畢竟徐樂於洛陽大戰,能夠統帶玄甲出戰的隻有二郎李世民。
說起來李淵對於自己幾個子女都極為寵愛甚至到了好壞不分的地步,哪怕是闖下大禍的李元吉,等到他氣消了也一樣會關愛有加,自然不至於對李世民有什麽特殊偏見。
主要問題還是李建成領兵於潼關,如果這時候李世民領兵征河東,日後還是麵臨兩兄弟軍功難分高下的問題。
說到底李淵維護的不是李建成,而是嫡長即位這個統緒,這一點自己也是極為讚同。
畢竟經過多年戰亂禮崩樂壞,連帝位傳承都變得充滿變數。
這一情況如果得不到改變,這個天下就很難擺脫以力為尊的想法,自然就沒法由亂入治。
不過李淵這行為,多少也有點過頭了。
萬事都有個輕重緩急,不管有再多的道理,都得先保證大唐江山穩固才行。
連國都亡了,再說其他還有什麽用?
自己滿腹經綸,劉武周不過一個土棍,兩下對壘自家倒是穩操勝券。
可問題是劉武周背後的突厥執必部,那可不是好惹的主。
要想一下子就讓突厥兵吃苦頭知難而退,最好的辦法就是動用玄甲騎,讓他們衝上幾迴就什麽都解決了。
現在李淵為了打壓李世民和玄甲騎,就不派他們上陣,在裴寂看來就是輕重不分。
可是聖意已決,自己也逆轉不了,隻好思慮著說道:“雲中子弟弓馬嫻熟,十幾歲的少年郎便可揮刀殺人。
如今再得了錢糧甲胄,就越發的不易對付。”
“右武衛大將軍薑寶誼乃是天水薑平襄之後,家學淵源文武雙全,太常少卿李仲文素有謀略。
有這一文一武輔佐,再檢精兵五萬,難道就抵不上這區區萬餘玄甲?”
李淵看出裴寂的心思,開始分派兵將。
薑寶誼的名號裴寂也是聽過的,此人將略武藝都是上上之選,確實也是大唐武將之中一流人物。
說到底李家的底蘊在那,不可能真的離開徐樂就沒有能拿出手的武人。
當日玄武門大戰,也是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顧慮,派將上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把自家武人都拉出來圍攻。
是以不少上將沒有和徐樂交戰不是因為無能或者怯懦,而是實在缺乏個合適的身份和立場。
原本留薑寶誼在長安,也是有著坐鎮京畿用意。
現在把他派給裴寂,足見李淵的誠意。
至於李仲文,裴寂倒是不太在意他的謀略,而是在意他的身份。
這李仲文和李密之父李寬乃是手足,是李密的叔父,也是李家製衡李密的一個重要人物。
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會把他安排在自己身邊,他看向李淵問道:“此人不派到大郎那邊了?”
“此番種種變故少不了李密的手腳,他把事情做到這一步,哪裏還有什麽宗族情分?
這人留在京中也無用處,還是讓他隨你出戰。
再者此番勝負難料,萬一有人因李密之故遷怒於仲文,隻怕對其不利。
此番讓他遠離是非,也是孤的一番心意。
還要勞煩裴監,替我好生照料於他,千萬不要讓他受了什麽委屈才是。”
“臣遵旨。”
裴寂口中說著,心內已然明白,李淵話說的好聽,實際就是讓自己監視李仲文的舉動。
李密這番放得好冷箭,李淵就算不死也是元氣大傷,細算起來這裏麵固然有李元吉的責任,也少不了有人勾結李密泄露軍情。
李仲文這個叔父難免讓人疑心。
隻不過此人素來低調,又對李淵很是忠心,無緣無故不好處置,讓自己帶他出戰,就是為了給李仲文和突厥人勾結出賣軍情的機會。
如果自己能抓住他的現行,就能服眾。
此番自己出兵不但是要破外敵,也是要為李淵去了內患。
這時李淵又說道:“孤要坐鎮長安不能陪伴裴監征戰,唯有備下美酒羔羊,等待兄凱旋之日犒賞將卒。”
裴寂也不答話,隻以一禮以謝。
君臣之間不需多言,都知道這是怎樣的信任,也知道是何等的責任。
就在這時,忽然殿外傳來幾聲走動,裴寂、李淵都一愣,隨後裴寂就知道:肯定是竇皇後那裏有什麽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