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沙門金玉其外而不自知,此番必然上了李密的惡當!”
徐樂軍帳內,自洛陽乙字新城返迴自家軍寨的徐樂,對著案幾上的地形圖觀察許久,心中暗自咒罵李建成這個混賬主帥。
在他軍帳內的除了步離、韓約再有就是李君羨。
由於在之前那場打鬥中使用了大乘教秘藥,李君羨自身體力嚴重透支,對於身體造成的損害甚至遠在徐樂拳腳毆擊之上。
固然及時施以藥石外加自身吐納不至於喪命,但是短時間內也沒法恢複戰鬥力。
這位在瓦崗軍中以慣能殺人聞名的勇士,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五娘子,在廝殺上比起婦人也強不多少。
不過徐樂並未因此就看輕了他,不但委以重任,更是主動邀請其參預機密。
亂世之中人心難測,軍中大事更是關係到全軍存續,換了其他主將,肯定對李君羨嚴防死守,哪怕是表麵信任背後也會予以監視以防生變。
哪怕是豪邁如翟讓者,也不會例外。
徐樂這種推心置腹的待遇,放眼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也正因為此,李君羨也不顧自身傷痛疲憊,主動出謀劃策以報知遇之恩。
步離對人最是敏感,她是玄甲軍將裏第一個對李君羨表現出友善的,也正因為有了她的態度,韓約等人也就都相信李君羨的誠意,對於他所提供的軍情以及方略,也全都認真對待。
盲人瞎馬肯定打不了勝仗,對玄甲騎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瓦崗軍缺乏了解。
最開始的時候沒人看好這麽一支沒有根基,和世家高門關係惡劣的綠林武裝,哪怕他們聲勢再大,也不過是烏合之眾借勢而起,等到這股勁過去,收拾他們也不過是指顧間事,李淵也不例外。
他也沒把瓦崗放在眼裏,主要精力都放在對付楊家父子身上,也就沒在瓦崗軍安排耳目。
等到瓦崗真成了氣候,再想要安排人手已經來不及,現在兩軍對陣,李淵手上沒有多少可用的棋子,對於瓦崗軍所知甚少。
不過是從三山五嶽的投軍者嘴裏,打聽些零散消息。
知道瓦崗軍有哪些好漢手段厲害,又有什麽了得戰法。
除了這些,別的也就一無所知。
李君羨雖然和瓦崗諸將關係一般,但是畢竟為翟讓心腹,對於軍中情形頗為了解。
有他講述,大家才搞清楚自己麵對的是怎樣的對手,和以往的敵人相比又有什麽不同。
不過他所能提供的消息,也就是這些。
李密最新的布置是什麽,他也不知道。
至於眼下的戰事變化,玄甲騎又該如何應對,更是超出其能力範圍。
隻能在旁參與籌謀,幫不上太多的忙。
韓約、步離也是一樣,真正拿主意的隻能是徐樂。
徐樂看著地圖,腦海中則迴憶著李君羨的介紹。
所謂名將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完全憑空想象就能做出正確布置。
一個英明決策,必然是建立在足夠的情報積累之上。
李君羨提供的瓦崗軍情,就是自己決斷的基礎。
至少讓自己知道了,對手是一支怎樣的隊伍,有怎樣的長處,又有哪些缺失。
瓦崗軍不是官兵,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斷定他們一定弱於官軍。
其在陣戰方麵確實存在缺乏訓練以及不耐苦戰得短板,但是在戰場上,是他們屢敗官兵而不是被官兵所敗,自然是有過人之處。
在徐樂看來,瓦崗軍最為出色之處,就是:不依古格。
雖說他們中大多數人都經過鷹揚府訓練,還有一些人本就是朝廷官軍出身,但是自從成軍之後從上到下都摒棄了傳統的官兵戰法而是用綠林戰術作戰。
有利則擊無利則去,靠著自己弓馬嫻熟,機動靈活往來馳騁。
官兵需要陣而後戰,戰場上離不開步騎結合。
瓦崗軍卻是以山頭為單位開打,進攻時可以悍不畏死,撤退時也該走就走絕不拖泥帶水。
其單位小,指揮起來更為靈活便利。
正麵戰場拖延,另一路就去襲擾官兵後路斷絕糧道。
官兵一旦分兵,就可能被綠林人集中優勢兵力所攻破。
如果不分兵,又會陷入補給斷絕又或者失守防地的不利處境。
哪怕是能成功驅逐這些綠林人,也傷損不了元氣,等到官兵撤退,他們就繼續殺迴來,又或者襲擾其他地方。
這樣往複幾遭,官兵疲於奔命人困馬乏,士氣體力都無法維持,很容易就露出破綻。
一旦這個破綻被瓦崗抓住,接下來就是死路一條。
從這個層麵看,瓦崗軍和玄甲騎算是把騎兵的不同優勢做到了極處。
玄甲可以看作具裝重騎的巔峰,那麽瓦崗軍就是輕騎典範,把機動靈活攻敵必救應用到了極處。
不過要想做到這一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玄甲騎摧陣破敵固然不易,像瓦崗軍這種機動靈活的調度,也同樣困難。
若是外行看來,多半以為這就是蟊賊草寇手段上不得台麵,徐樂卻很清楚,要想做到瓦崗軍這種程度的調度以及戰果,非名將手段不能為之。
也就是說,瓦崗軍中那位被稱為武侯再世的徐世勣,確實有著不輸自己的用兵手腕。
正是在他的指揮下,這些綠林兵馬才能做出這種行雲流水般的調度配合。
之前是翟讓自己的格局眼界有限,讓徐世勣的才具得不到充分發揮。
李密入主瓦崗之後,他的戰略謀劃加上徐世勣的運籌調度,讓瓦崗軍得以一飛衝天,成就了當下的功業。
前些日子的攻擊,多半就是出於徐世勣的指揮。
能夠用小股弱兵把自己打得這麽難受,這足以證明徐世勣手腕高明。
也正是因為對徐世勣手段的了解,徐樂才相信今天對麵肯定換了主帥。
不過單純隻是這種消耗,還算不上真正的高手。
畢竟他就算生生打破了軍寨,自己也可以撤退。
對於徐世勣來說,這也算不上取勝,更不可能為翟讓報仇。
他們肯定是有著更大的籌劃,按照瓦崗軍以往的行事手段,他們越是表現出對自己的重視,就越是有厲害的殺招作用在別處。
如果把目光都放在洛陽,肯定要吃大虧。
軍中武將自然不是酒囊飯袋,隻是大家習慣了明刀明槍的打法,遇到瓦崗這種路數,很多時候不適應。
尤其是地方鷹揚府主將,或是守土或是攻城,目標都非常明確。
遇到瓦崗這種沒有特定目標,打哪裏都可以的隊伍就很是吃虧,更別說還有徐世勣這種名將坐鎮。
如果隻看洛陽一隅,戰局再怎麽險惡,玄甲騎也足以自保。
但是如果放眼全局或許就沒那麽樂觀。
徐樂凝視著案幾上的草圖陷入沉思之中,韓約等人也不敢打擾,也在旁觀看。
身為主帥並不是隻會廝殺就夠了,比起個人武藝,指揮全軍以及考慮戰局才是重中之重。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這時候若是判斷錯誤,代價就不光是徐樂一人的命而是整個玄甲騎這千把號人的性命!由不得他掉以輕心!這年月並沒有特別詳細的地圖,朝廷也不會專門提供行軍地圖給武將使用。
全靠武人自己記憶,依自己的判斷畫出山川地形。
畫出來的效果自然不能和丹青妙手相比,但卻是武人破敵保命手段。
單看地圖的效果,主將的本事就能猜出個大概。
徐樂的本事都是徐敢親自教授的,當日黑甲徐敢馬踏天下勝多敗少,這份繪製軍用地圖布置沙盤的手段又怎麽會差?
別看徐樂平日不喜歡展露文墨手段,若是把他手繪的這份地形圖拿到名家麵前,也足以震驚四座,收獲無數讚譽。
大軍出長安至洛陽,一路行來所經山川地形,凡是徐樂目光所及之處,全都收羅於眼前這份地圖之中。
邙山至金墉城一線,則通過李君羨口述,在地圖上做出標記。
通過地圖判斷敵人動作安排調度軍力,這是主將的職責所在叫不得苦。
徐樂出世以來,大多是以先鋒之姿臨陣,靠著一身武藝血勇衝鋒陷陣,為自己為鄉親於絕境中殺出一條生路。
可是這迴不一樣了,自己不但要拚殺衝陣,更要謀劃方向。
自己不是一勇匹夫,董道直行更不是胡亂衝殺。
爺爺當日除了教授自己武藝,也同樣教授了自己帶兵打仗指揮調度的手腕,不至於應付不來局麵。
真正讓自己頭疼的,是眼下這個局麵有點複雜,讓自己難以下決斷。
從地圖看,瓦崗軍也做不出什麽手腳。
自潼關至洛陽,李唐大軍與王世充所部雖然勾心鬥角,但是大勢所趨,於對抗瓦崗上立場一致。
兩軍合計近十萬之數,有限的戰場內,瓦崗軍根本做不出什麽手腳。
哪怕是那位徐世勣,也沒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騰挪。
就那麽幾座城池,也沒法來迴扯動攻敵必救。
那麽他的勝機到底在哪?
真的隻想為翟讓報仇吃掉玄甲騎,然後再攻打洛陽?
不對從臨陣易將來看,瓦崗內部肯定是出現了問題,但是也證明其所圖沒那麽簡單。
李密並非莽夫,他敢在這種時候換下徐世勣,肯定是有了必勝把握。
那麽這個把握又來自何處?
李建成肯定是和李密有所勾結,也定然中了李密奸計。
但是僅憑這種勾結,還不足以讓李密有這種把握。
李密自己忘恩負義,不但視恩主翟讓為眼中釘,對於其宗族部眾都不肯相容,這種人又怎麽會真的相信盟約?
他這種人絕不會把勝負係於他人守約之上,一定有更有力的憑仗,才有這種自信。
這個憑仗究竟為何?
自己又怎麽看不出來?
徐樂的眼睛緊緊盯著地圖,腦海飛速轉動,一時間卻又猜不出什麽。
目光在洛陽、潼關一線來迴逡巡,最終落在長安之上。
這幅地圖會不會畫的小了?
徐樂軍帳內,自洛陽乙字新城返迴自家軍寨的徐樂,對著案幾上的地形圖觀察許久,心中暗自咒罵李建成這個混賬主帥。
在他軍帳內的除了步離、韓約再有就是李君羨。
由於在之前那場打鬥中使用了大乘教秘藥,李君羨自身體力嚴重透支,對於身體造成的損害甚至遠在徐樂拳腳毆擊之上。
固然及時施以藥石外加自身吐納不至於喪命,但是短時間內也沒法恢複戰鬥力。
這位在瓦崗軍中以慣能殺人聞名的勇士,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五娘子,在廝殺上比起婦人也強不多少。
不過徐樂並未因此就看輕了他,不但委以重任,更是主動邀請其參預機密。
亂世之中人心難測,軍中大事更是關係到全軍存續,換了其他主將,肯定對李君羨嚴防死守,哪怕是表麵信任背後也會予以監視以防生變。
哪怕是豪邁如翟讓者,也不會例外。
徐樂這種推心置腹的待遇,放眼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也正因為此,李君羨也不顧自身傷痛疲憊,主動出謀劃策以報知遇之恩。
步離對人最是敏感,她是玄甲軍將裏第一個對李君羨表現出友善的,也正因為有了她的態度,韓約等人也就都相信李君羨的誠意,對於他所提供的軍情以及方略,也全都認真對待。
盲人瞎馬肯定打不了勝仗,對玄甲騎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瓦崗軍缺乏了解。
最開始的時候沒人看好這麽一支沒有根基,和世家高門關係惡劣的綠林武裝,哪怕他們聲勢再大,也不過是烏合之眾借勢而起,等到這股勁過去,收拾他們也不過是指顧間事,李淵也不例外。
他也沒把瓦崗放在眼裏,主要精力都放在對付楊家父子身上,也就沒在瓦崗軍安排耳目。
等到瓦崗真成了氣候,再想要安排人手已經來不及,現在兩軍對陣,李淵手上沒有多少可用的棋子,對於瓦崗軍所知甚少。
不過是從三山五嶽的投軍者嘴裏,打聽些零散消息。
知道瓦崗軍有哪些好漢手段厲害,又有什麽了得戰法。
除了這些,別的也就一無所知。
李君羨雖然和瓦崗諸將關係一般,但是畢竟為翟讓心腹,對於軍中情形頗為了解。
有他講述,大家才搞清楚自己麵對的是怎樣的對手,和以往的敵人相比又有什麽不同。
不過他所能提供的消息,也就是這些。
李密最新的布置是什麽,他也不知道。
至於眼下的戰事變化,玄甲騎又該如何應對,更是超出其能力範圍。
隻能在旁參與籌謀,幫不上太多的忙。
韓約、步離也是一樣,真正拿主意的隻能是徐樂。
徐樂看著地圖,腦海中則迴憶著李君羨的介紹。
所謂名將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完全憑空想象就能做出正確布置。
一個英明決策,必然是建立在足夠的情報積累之上。
李君羨提供的瓦崗軍情,就是自己決斷的基礎。
至少讓自己知道了,對手是一支怎樣的隊伍,有怎樣的長處,又有哪些缺失。
瓦崗軍不是官兵,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斷定他們一定弱於官軍。
其在陣戰方麵確實存在缺乏訓練以及不耐苦戰得短板,但是在戰場上,是他們屢敗官兵而不是被官兵所敗,自然是有過人之處。
在徐樂看來,瓦崗軍最為出色之處,就是:不依古格。
雖說他們中大多數人都經過鷹揚府訓練,還有一些人本就是朝廷官軍出身,但是自從成軍之後從上到下都摒棄了傳統的官兵戰法而是用綠林戰術作戰。
有利則擊無利則去,靠著自己弓馬嫻熟,機動靈活往來馳騁。
官兵需要陣而後戰,戰場上離不開步騎結合。
瓦崗軍卻是以山頭為單位開打,進攻時可以悍不畏死,撤退時也該走就走絕不拖泥帶水。
其單位小,指揮起來更為靈活便利。
正麵戰場拖延,另一路就去襲擾官兵後路斷絕糧道。
官兵一旦分兵,就可能被綠林人集中優勢兵力所攻破。
如果不分兵,又會陷入補給斷絕又或者失守防地的不利處境。
哪怕是能成功驅逐這些綠林人,也傷損不了元氣,等到官兵撤退,他們就繼續殺迴來,又或者襲擾其他地方。
這樣往複幾遭,官兵疲於奔命人困馬乏,士氣體力都無法維持,很容易就露出破綻。
一旦這個破綻被瓦崗抓住,接下來就是死路一條。
從這個層麵看,瓦崗軍和玄甲騎算是把騎兵的不同優勢做到了極處。
玄甲可以看作具裝重騎的巔峰,那麽瓦崗軍就是輕騎典範,把機動靈活攻敵必救應用到了極處。
不過要想做到這一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玄甲騎摧陣破敵固然不易,像瓦崗軍這種機動靈活的調度,也同樣困難。
若是外行看來,多半以為這就是蟊賊草寇手段上不得台麵,徐樂卻很清楚,要想做到瓦崗軍這種程度的調度以及戰果,非名將手段不能為之。
也就是說,瓦崗軍中那位被稱為武侯再世的徐世勣,確實有著不輸自己的用兵手腕。
正是在他的指揮下,這些綠林兵馬才能做出這種行雲流水般的調度配合。
之前是翟讓自己的格局眼界有限,讓徐世勣的才具得不到充分發揮。
李密入主瓦崗之後,他的戰略謀劃加上徐世勣的運籌調度,讓瓦崗軍得以一飛衝天,成就了當下的功業。
前些日子的攻擊,多半就是出於徐世勣的指揮。
能夠用小股弱兵把自己打得這麽難受,這足以證明徐世勣手腕高明。
也正是因為對徐世勣手段的了解,徐樂才相信今天對麵肯定換了主帥。
不過單純隻是這種消耗,還算不上真正的高手。
畢竟他就算生生打破了軍寨,自己也可以撤退。
對於徐世勣來說,這也算不上取勝,更不可能為翟讓報仇。
他們肯定是有著更大的籌劃,按照瓦崗軍以往的行事手段,他們越是表現出對自己的重視,就越是有厲害的殺招作用在別處。
如果把目光都放在洛陽,肯定要吃大虧。
軍中武將自然不是酒囊飯袋,隻是大家習慣了明刀明槍的打法,遇到瓦崗這種路數,很多時候不適應。
尤其是地方鷹揚府主將,或是守土或是攻城,目標都非常明確。
遇到瓦崗這種沒有特定目標,打哪裏都可以的隊伍就很是吃虧,更別說還有徐世勣這種名將坐鎮。
如果隻看洛陽一隅,戰局再怎麽險惡,玄甲騎也足以自保。
但是如果放眼全局或許就沒那麽樂觀。
徐樂凝視著案幾上的草圖陷入沉思之中,韓約等人也不敢打擾,也在旁觀看。
身為主帥並不是隻會廝殺就夠了,比起個人武藝,指揮全軍以及考慮戰局才是重中之重。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這時候若是判斷錯誤,代價就不光是徐樂一人的命而是整個玄甲騎這千把號人的性命!由不得他掉以輕心!這年月並沒有特別詳細的地圖,朝廷也不會專門提供行軍地圖給武將使用。
全靠武人自己記憶,依自己的判斷畫出山川地形。
畫出來的效果自然不能和丹青妙手相比,但卻是武人破敵保命手段。
單看地圖的效果,主將的本事就能猜出個大概。
徐樂的本事都是徐敢親自教授的,當日黑甲徐敢馬踏天下勝多敗少,這份繪製軍用地圖布置沙盤的手段又怎麽會差?
別看徐樂平日不喜歡展露文墨手段,若是把他手繪的這份地形圖拿到名家麵前,也足以震驚四座,收獲無數讚譽。
大軍出長安至洛陽,一路行來所經山川地形,凡是徐樂目光所及之處,全都收羅於眼前這份地圖之中。
邙山至金墉城一線,則通過李君羨口述,在地圖上做出標記。
通過地圖判斷敵人動作安排調度軍力,這是主將的職責所在叫不得苦。
徐樂出世以來,大多是以先鋒之姿臨陣,靠著一身武藝血勇衝鋒陷陣,為自己為鄉親於絕境中殺出一條生路。
可是這迴不一樣了,自己不但要拚殺衝陣,更要謀劃方向。
自己不是一勇匹夫,董道直行更不是胡亂衝殺。
爺爺當日除了教授自己武藝,也同樣教授了自己帶兵打仗指揮調度的手腕,不至於應付不來局麵。
真正讓自己頭疼的,是眼下這個局麵有點複雜,讓自己難以下決斷。
從地圖看,瓦崗軍也做不出什麽手腳。
自潼關至洛陽,李唐大軍與王世充所部雖然勾心鬥角,但是大勢所趨,於對抗瓦崗上立場一致。
兩軍合計近十萬之數,有限的戰場內,瓦崗軍根本做不出什麽手腳。
哪怕是那位徐世勣,也沒法在有限的空間內騰挪。
就那麽幾座城池,也沒法來迴扯動攻敵必救。
那麽他的勝機到底在哪?
真的隻想為翟讓報仇吃掉玄甲騎,然後再攻打洛陽?
不對從臨陣易將來看,瓦崗內部肯定是出現了問題,但是也證明其所圖沒那麽簡單。
李密並非莽夫,他敢在這種時候換下徐世勣,肯定是有了必勝把握。
那麽這個把握又來自何處?
李建成肯定是和李密有所勾結,也定然中了李密奸計。
但是僅憑這種勾結,還不足以讓李密有這種把握。
李密自己忘恩負義,不但視恩主翟讓為眼中釘,對於其宗族部眾都不肯相容,這種人又怎麽會真的相信盟約?
他這種人絕不會把勝負係於他人守約之上,一定有更有力的憑仗,才有這種自信。
這個憑仗究竟為何?
自己又怎麽看不出來?
徐樂的眼睛緊緊盯著地圖,腦海飛速轉動,一時間卻又猜不出什麽。
目光在洛陽、潼關一線來迴逡巡,最終落在長安之上。
這幅地圖會不會畫的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