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翟讓,柴孝和的死並沒有給軍中士氣帶來什麽影響,相反還有不少人隱約覺得,這等人本就該死,如果不是死在徐樂手裏,自己也得要他的命。
綠林響馬從來就不是講道理的主,除了覺得官府無道強盜就會有好心腸的糊塗蟲之外,大多數人都明白,打家劫舍為生的匪徒隻會比官府更為兇殘,也更沒有什麽道理可講。
大家平日裏有爭端都是靠拳頭、刀子分勝負,何況是事關自家好友的性命,就更不是能用道理說明白的事情。
雖然殺人的不是柴孝和,可是對這些瓦崗軍將來說,既然柴孝和隨同翟讓出戰,就對他的生死負有責任。
危急關頭理應舍了自己性命也要救翟頭領,否則就是天理不容。
他要是敢丟下翟老大自己迴來,就更是該按照逃兵對待,直接砍了腦袋再說。
是以柴孝和雖然也是瓦崗謀臣之一,可是他的死訊傳來後,大家都沒有什麽表態,更沒人想過為他報仇。
和翟讓的死相比,他的死連一點波浪都沒掀起來,乃至軍中不少士兵都不知道他的死活也沒人關心。
可是這個人的存在如果被那些頭領知道,就是另一迴事。
這幫人現在都窩了一肚子火,暫時不能找徐樂報仇,就得找旁人撒氣。
對他們來說,柴孝和就是絕佳的沙包,大家隻一人一拳,也能將他打成肉泥。
隻不過這幫粗豪漢子頭腦簡單,既然下麵的人說柴孝和陣亡了,自然就是陣亡了。
翟大那種手段都死在徐樂手裏,何況柴孝和這麽個文人?
任誰也不會想到,他不但還活著而且活得好好的,更是借著內軍八千人馬為掩護,讓自己藏身於軍中,保證不為外人所知。
八千內軍雖然是瓦崗精銳,但是內部也有親疏之分。
李密此刻來到的,正是自己最為信任的親衛營地。
這些人平日裏的錢糧供應甲杖兵器,都和其他的袍澤沒區別,從表麵看也看不出他們和李密的關係如何特殊。
事實上這些人才是真正意義的禦林,每次緊要戰事李密都會將其放在自己視線範圍之內,既不讓他們投入危險的戰鬥,也不會刻意顯得親近。
他們是李密的保命絕招密不示人,即便是徐世勣等內軍將領,也不知道這些心腹鐵衛的存在。
柴孝和藏身其中自然安全,這些人不會走漏風聲。
瓦崗的這些軍將給也不會知道,徐樂其實隻殺了翟讓一人,而真正導致翟家滅門的罪魁禍首,則是這位來自大隋的降臣謀士。
徐師仁、孫長萬雖然名聲不及秦瓊、羅士信等人響亮,但是手上功夫著實硬紮。
翟寬一眾人數雖多,卻最終被他們殺個幹幹淨淨,這筆帳也記在了徐樂和他的玄甲騎頭上。
徐世勣此番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誅滅玄甲,除了為瓦崗大業考量之外,為翟家報滅門之仇也是重要原因。
柴孝和自己也知道,瓦崗軍中不都是莽夫,徐世勣、魏征哪個都不是好惹的。
自己還好說,徐、孫二人都是武夫,一個不留神就許露出破綻。
因此幹脆來個詐死瞞名藏身內軍,尋思等到將來時機成熟再行出來也不晚。
徐、孫兩人屬於直屬李密的內軍戰將,駐於哪個營帳都不奇怪。
眼下他們的任務主要就是保護柴孝和安全,免得他因意外遇害。
沒想到這還沒過十二個時辰李密就找上門來,柴孝和不敢怠慢,連忙伺候著李密落座隨後自己也坐下,低聲問道:“主公夤夜而來,想必是有緊急軍情。
莫非是與玄甲騎有關?”
“孝和不愧孤之子房,一猜便中。”
李密在柴孝和麵前沒必要隱瞞什麽,當下將徐世勣與自己所說言語和盤托出,之後便看著柴孝和,等待他的意見。
他之所以冒著暴露柴孝和的風險,夤夜之中趕來此處,就是因為這件事關係重大,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隻好來問這位智囊。
其實李密也清楚,柴孝和武略不及徐世勣,文謀遠遜魏玄成。
換句話說,他在大隋官場坐的那個位置,就已經是他才能的極限,如果給他更高的職位肯定是無法勝任。
徐、魏則是廟堂之才,如果不是因為出身門第的關係無法進入大隋上層,哪怕是在名臣如雲的大業初年,他們也足以躋身高層與那些名將謀臣分庭抗禮。
但問題在於,才能是一迴事,是否為自己所用,又是另一迴事。
魏征、徐世勣可不會為了自己設謀去鏟除翟讓,那些人再如何有才,也是瓦崗的人或者說未來大魏朝廷的人,而柴孝和則是自己的人。
他的謀略隻為自己一人效力,自然就是最好的臂膀。
至少就當下而言,柴孝和對自己的作用,遠比秦瓊、徐世勣等人加起來還要大。
等到李密說完,柴孝和並沒急著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反問李密:“主公若是覺得徐世勣所言乃是錦囊妙計,便不會於此時來見微臣。
隻不過不管如何想,他的計謀都是破敵製勝的妙方,按他的謀劃行事,必可破玄甲擒徐樂,進而奪洛陽圖關中。
是以主公覺得他所說有道理,可是又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勁,不敢按他的方略行事,不知臣說得準是不準?”
李密下意識地點點頭,不過隨即又停止了動作。
他的謙和以及禮賢下士,是對那些瓦崗勇將以及魏、徐等謀主的,至於柴孝和就犯不上。
他是自己的私人幕僚,地位一如當日自己之於楊素。
倒不是說不能給好臉色,而是犯不上讓他覺得和自己平起平坐。
這人本來就不得瓦崗眾人好感,如今更是離開自己就要粉身碎骨,唯一的作用就是出謀劃策。
自己和他的關係像主仆多於君臣,沒有必要演戲。
相反,自己還得適當的時候敲打敲打他,免得柴某恃才傲物,仗著能揣摩自己心思就不受控製。
“孤前來可不是和你耍笑的,猜出孤的心思又有何用?
當務之急,是到底該不該按徐世勣的謀劃行事。”
“主公心中已有定見,本就不需臣多口。”
柴孝和並不以李密的態度為意,相反,李密的態度越差他越是歡喜。
“徐世勣的謀略確實可以奪下洛陽,但那個洛陽又是誰的洛陽?”
軍帳之中再無外人,李密倒是也不需要偽裝。
聞聽柴孝和此言,也隻是一聲冷哼:“就憑他們?
一群蟊賊草寇烏合之眾,沒有孤為他們運籌,他們能拿得下洛口?
如今投奔大魏的這些豪傑好漢,又有幾個是想要落草為寇的!孤打下的江山,他們想奪,也得有那個本事!”
“主公息怒,明眼人都知道,綠林不是個長久之計。
可是這般響馬賊性難馴,自然不願意受朝廷法度約束。
再者說來,瓦崗成軍至今積弊甚多,那些軍漢心中認可的,既不是王法亦不是主公,而是自家的頭目首領。
如今翟讓雖死,他手下那些頭目卻還活著。
想讓那幫嘍羅對主公忠心,怕是沒那麽容易。
主公今日之所以能發號施令,便是因為這八千內軍。
倘若內軍與玄甲兩敗俱傷,主公又如何震懾那群盜匪?
徐世勣也知道驍果難馭,卻又攛掇主公用內軍去拚玄甲,他又安的什麽心?”
他所擔心的,恰恰也是李密的顧慮所在。
從軍略角度看,內軍確實是對付玄甲騎的最佳人選。
可是在李密看來,內軍就是他最大的保障所在,如何舍得輕易犧牲?
再說江都之亂未遠,李密可不想落楊廣那麽個收場。
這幫江湖人可不是什麽善茬,火並頭目吞並山頭,對於綠林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即便是以仁義聞名的翟讓,也不是沒幹過類似的事情。
對於這幫人來說,弑君謀反根本就不算個事。
打天下的時候他們離不開自己,可等到得了洛陽,看到城中堆積的財貨珍寶,那幫人能做出何等舉動,卻是誰也說不好的事。
其實距離洛陽越近,李密的心裏就越是不安。
他見過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自然知道人的心思能歹毒到怎樣的地步。
同患難不容易共富貴就更難,人心隔肚皮,萬一誰起了別樣心思,自己手上沒兵何以自保?
再說李密就是靠著一身謀略得將士之心,才取代翟讓成為瓦崗之主。
如果徐世勣有樣學樣,先除內軍再借助綠林人又或是驍果軍之力取李密而代之,到時候李密豈不是成了笑柄?
可是徐世勣的建議,李密也沒立場拒絕。
他也知道,徐世勣在軍略上的分析完全正確,自己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駁。
總不能說自己對部下不放心,所以必須保留內軍以震懾群雄吧?
更不能說就這麽耗著,反正自己糧食多,餓也餓死了王世充。
其實現在瓦崗麵臨得難處也不小,自己手中雖然有糧可是沒錢。
對於吃不上飯得流民而言,糧食自然是最為珍貴。
可是對於瓦崗這幫軍將來說,他們早過了吃飽肚子的階段,現在想的都是財貨。
按照南北朝傳下來的規矩,軍漢賣命打仗,金珠布帛例行賞賜是則維係士氣的法寶。
對於那些綠林人來說,更是錢錢錢命相連。
腰裏有錢進退自如,風頭不對就能溜之大吉,所以對於財貨看的格外重。
前者大破驍果軍後,雖然繳獲了宇文家自江都奪來的財貨宮人,可是其中大半當時就分了出去。
剩下的則被李密扣下,用來日後登基所用以及謀劃其他大事。
瓦崗兵馬又多,那些財貨填不滿他們的胃口。
之所以咬定牙關攻打洛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為了奪取洛陽城中積累的財帛。
一個缺錢一個缺糧,打消耗戰也是兩敗俱傷。
固然王世充耗不起,自己也好不到哪去,隻會便宜了李淵。
現在自己麵對的,就是這麽個難題。
耗下去不是辦法,想要解決戰鬥,又要搭上自己最精銳的嫡係。
不管怎麽看,都不是個劃算的買賣,是以比起徐世勣,還是柴孝和的分析更合李密心思。
柴孝和這當口繼續說道:“這些綠林草莽不懂戰陣手段,打仗更是僅憑一股血勇外加自身的本事。
對付一般人還可以,真要是卯上玄甲騎或是李家河東六鎮鷹揚精銳,這麽蠻幹肯定要吃虧。
如今他們能在戰場上聽話,是因為有內軍震懾,關鍵時刻也是有這八千兵馬當主心骨。
就算按徐世勣所說,拚上八千部眾耗死玄甲騎,李建成的六萬兵殺過來,咱們又靠誰去抵擋?
是以依臣所見,絕不能拿咱家的內軍去拚徐樂的玄甲。”
“徐大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咱們若是在洛陽吃了虧,那些世家高門肯定會落井下石,到時候怕是也難辦的很。”
“玄甲騎要破,洛陽要得,便是整個天下也該是咱們的。
不過得換個辦法。”
綠林響馬從來就不是講道理的主,除了覺得官府無道強盜就會有好心腸的糊塗蟲之外,大多數人都明白,打家劫舍為生的匪徒隻會比官府更為兇殘,也更沒有什麽道理可講。
大家平日裏有爭端都是靠拳頭、刀子分勝負,何況是事關自家好友的性命,就更不是能用道理說明白的事情。
雖然殺人的不是柴孝和,可是對這些瓦崗軍將來說,既然柴孝和隨同翟讓出戰,就對他的生死負有責任。
危急關頭理應舍了自己性命也要救翟頭領,否則就是天理不容。
他要是敢丟下翟老大自己迴來,就更是該按照逃兵對待,直接砍了腦袋再說。
是以柴孝和雖然也是瓦崗謀臣之一,可是他的死訊傳來後,大家都沒有什麽表態,更沒人想過為他報仇。
和翟讓的死相比,他的死連一點波浪都沒掀起來,乃至軍中不少士兵都不知道他的死活也沒人關心。
可是這個人的存在如果被那些頭領知道,就是另一迴事。
這幫人現在都窩了一肚子火,暫時不能找徐樂報仇,就得找旁人撒氣。
對他們來說,柴孝和就是絕佳的沙包,大家隻一人一拳,也能將他打成肉泥。
隻不過這幫粗豪漢子頭腦簡單,既然下麵的人說柴孝和陣亡了,自然就是陣亡了。
翟大那種手段都死在徐樂手裏,何況柴孝和這麽個文人?
任誰也不會想到,他不但還活著而且活得好好的,更是借著內軍八千人馬為掩護,讓自己藏身於軍中,保證不為外人所知。
八千內軍雖然是瓦崗精銳,但是內部也有親疏之分。
李密此刻來到的,正是自己最為信任的親衛營地。
這些人平日裏的錢糧供應甲杖兵器,都和其他的袍澤沒區別,從表麵看也看不出他們和李密的關係如何特殊。
事實上這些人才是真正意義的禦林,每次緊要戰事李密都會將其放在自己視線範圍之內,既不讓他們投入危險的戰鬥,也不會刻意顯得親近。
他們是李密的保命絕招密不示人,即便是徐世勣等內軍將領,也不知道這些心腹鐵衛的存在。
柴孝和藏身其中自然安全,這些人不會走漏風聲。
瓦崗的這些軍將給也不會知道,徐樂其實隻殺了翟讓一人,而真正導致翟家滅門的罪魁禍首,則是這位來自大隋的降臣謀士。
徐師仁、孫長萬雖然名聲不及秦瓊、羅士信等人響亮,但是手上功夫著實硬紮。
翟寬一眾人數雖多,卻最終被他們殺個幹幹淨淨,這筆帳也記在了徐樂和他的玄甲騎頭上。
徐世勣此番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誅滅玄甲,除了為瓦崗大業考量之外,為翟家報滅門之仇也是重要原因。
柴孝和自己也知道,瓦崗軍中不都是莽夫,徐世勣、魏征哪個都不是好惹的。
自己還好說,徐、孫二人都是武夫,一個不留神就許露出破綻。
因此幹脆來個詐死瞞名藏身內軍,尋思等到將來時機成熟再行出來也不晚。
徐、孫兩人屬於直屬李密的內軍戰將,駐於哪個營帳都不奇怪。
眼下他們的任務主要就是保護柴孝和安全,免得他因意外遇害。
沒想到這還沒過十二個時辰李密就找上門來,柴孝和不敢怠慢,連忙伺候著李密落座隨後自己也坐下,低聲問道:“主公夤夜而來,想必是有緊急軍情。
莫非是與玄甲騎有關?”
“孝和不愧孤之子房,一猜便中。”
李密在柴孝和麵前沒必要隱瞞什麽,當下將徐世勣與自己所說言語和盤托出,之後便看著柴孝和,等待他的意見。
他之所以冒著暴露柴孝和的風險,夤夜之中趕來此處,就是因為這件事關係重大,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隻好來問這位智囊。
其實李密也清楚,柴孝和武略不及徐世勣,文謀遠遜魏玄成。
換句話說,他在大隋官場坐的那個位置,就已經是他才能的極限,如果給他更高的職位肯定是無法勝任。
徐、魏則是廟堂之才,如果不是因為出身門第的關係無法進入大隋上層,哪怕是在名臣如雲的大業初年,他們也足以躋身高層與那些名將謀臣分庭抗禮。
但問題在於,才能是一迴事,是否為自己所用,又是另一迴事。
魏征、徐世勣可不會為了自己設謀去鏟除翟讓,那些人再如何有才,也是瓦崗的人或者說未來大魏朝廷的人,而柴孝和則是自己的人。
他的謀略隻為自己一人效力,自然就是最好的臂膀。
至少就當下而言,柴孝和對自己的作用,遠比秦瓊、徐世勣等人加起來還要大。
等到李密說完,柴孝和並沒急著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反問李密:“主公若是覺得徐世勣所言乃是錦囊妙計,便不會於此時來見微臣。
隻不過不管如何想,他的計謀都是破敵製勝的妙方,按他的謀劃行事,必可破玄甲擒徐樂,進而奪洛陽圖關中。
是以主公覺得他所說有道理,可是又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勁,不敢按他的方略行事,不知臣說得準是不準?”
李密下意識地點點頭,不過隨即又停止了動作。
他的謙和以及禮賢下士,是對那些瓦崗勇將以及魏、徐等謀主的,至於柴孝和就犯不上。
他是自己的私人幕僚,地位一如當日自己之於楊素。
倒不是說不能給好臉色,而是犯不上讓他覺得和自己平起平坐。
這人本來就不得瓦崗眾人好感,如今更是離開自己就要粉身碎骨,唯一的作用就是出謀劃策。
自己和他的關係像主仆多於君臣,沒有必要演戲。
相反,自己還得適當的時候敲打敲打他,免得柴某恃才傲物,仗著能揣摩自己心思就不受控製。
“孤前來可不是和你耍笑的,猜出孤的心思又有何用?
當務之急,是到底該不該按徐世勣的謀劃行事。”
“主公心中已有定見,本就不需臣多口。”
柴孝和並不以李密的態度為意,相反,李密的態度越差他越是歡喜。
“徐世勣的謀略確實可以奪下洛陽,但那個洛陽又是誰的洛陽?”
軍帳之中再無外人,李密倒是也不需要偽裝。
聞聽柴孝和此言,也隻是一聲冷哼:“就憑他們?
一群蟊賊草寇烏合之眾,沒有孤為他們運籌,他們能拿得下洛口?
如今投奔大魏的這些豪傑好漢,又有幾個是想要落草為寇的!孤打下的江山,他們想奪,也得有那個本事!”
“主公息怒,明眼人都知道,綠林不是個長久之計。
可是這般響馬賊性難馴,自然不願意受朝廷法度約束。
再者說來,瓦崗成軍至今積弊甚多,那些軍漢心中認可的,既不是王法亦不是主公,而是自家的頭目首領。
如今翟讓雖死,他手下那些頭目卻還活著。
想讓那幫嘍羅對主公忠心,怕是沒那麽容易。
主公今日之所以能發號施令,便是因為這八千內軍。
倘若內軍與玄甲兩敗俱傷,主公又如何震懾那群盜匪?
徐世勣也知道驍果難馭,卻又攛掇主公用內軍去拚玄甲,他又安的什麽心?”
他所擔心的,恰恰也是李密的顧慮所在。
從軍略角度看,內軍確實是對付玄甲騎的最佳人選。
可是在李密看來,內軍就是他最大的保障所在,如何舍得輕易犧牲?
再說江都之亂未遠,李密可不想落楊廣那麽個收場。
這幫江湖人可不是什麽善茬,火並頭目吞並山頭,對於綠林人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即便是以仁義聞名的翟讓,也不是沒幹過類似的事情。
對於這幫人來說,弑君謀反根本就不算個事。
打天下的時候他們離不開自己,可等到得了洛陽,看到城中堆積的財貨珍寶,那幫人能做出何等舉動,卻是誰也說不好的事。
其實距離洛陽越近,李密的心裏就越是不安。
他見過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自然知道人的心思能歹毒到怎樣的地步。
同患難不容易共富貴就更難,人心隔肚皮,萬一誰起了別樣心思,自己手上沒兵何以自保?
再說李密就是靠著一身謀略得將士之心,才取代翟讓成為瓦崗之主。
如果徐世勣有樣學樣,先除內軍再借助綠林人又或是驍果軍之力取李密而代之,到時候李密豈不是成了笑柄?
可是徐世勣的建議,李密也沒立場拒絕。
他也知道,徐世勣在軍略上的分析完全正確,自己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駁。
總不能說自己對部下不放心,所以必須保留內軍以震懾群雄吧?
更不能說就這麽耗著,反正自己糧食多,餓也餓死了王世充。
其實現在瓦崗麵臨得難處也不小,自己手中雖然有糧可是沒錢。
對於吃不上飯得流民而言,糧食自然是最為珍貴。
可是對於瓦崗這幫軍將來說,他們早過了吃飽肚子的階段,現在想的都是財貨。
按照南北朝傳下來的規矩,軍漢賣命打仗,金珠布帛例行賞賜是則維係士氣的法寶。
對於那些綠林人來說,更是錢錢錢命相連。
腰裏有錢進退自如,風頭不對就能溜之大吉,所以對於財貨看的格外重。
前者大破驍果軍後,雖然繳獲了宇文家自江都奪來的財貨宮人,可是其中大半當時就分了出去。
剩下的則被李密扣下,用來日後登基所用以及謀劃其他大事。
瓦崗兵馬又多,那些財貨填不滿他們的胃口。
之所以咬定牙關攻打洛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為了奪取洛陽城中積累的財帛。
一個缺錢一個缺糧,打消耗戰也是兩敗俱傷。
固然王世充耗不起,自己也好不到哪去,隻會便宜了李淵。
現在自己麵對的,就是這麽個難題。
耗下去不是辦法,想要解決戰鬥,又要搭上自己最精銳的嫡係。
不管怎麽看,都不是個劃算的買賣,是以比起徐世勣,還是柴孝和的分析更合李密心思。
柴孝和這當口繼續說道:“這些綠林草莽不懂戰陣手段,打仗更是僅憑一股血勇外加自身的本事。
對付一般人還可以,真要是卯上玄甲騎或是李家河東六鎮鷹揚精銳,這麽蠻幹肯定要吃虧。
如今他們能在戰場上聽話,是因為有內軍震懾,關鍵時刻也是有這八千兵馬當主心骨。
就算按徐世勣所說,拚上八千部眾耗死玄甲騎,李建成的六萬兵殺過來,咱們又靠誰去抵擋?
是以依臣所見,絕不能拿咱家的內軍去拚徐樂的玄甲。”
“徐大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咱們若是在洛陽吃了虧,那些世家高門肯定會落井下石,到時候怕是也難辦的很。”
“玄甲騎要破,洛陽要得,便是整個天下也該是咱們的。
不過得換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