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得好!”
徐樂這一聲彩,當真險些脫口而出。
他第一次感覺到,這趟洛陽之行自己來對了。
以往雖然會鬥過許多名將,但是他們都是軍班出身,所學的武藝固然高明,可是也都有一個基本的模式可循。
畢竟從南北朝到大隋,天下豪傑互相攻殺多年,天下名將的手段再怎麽保密,外人也不會一無所知。
包括軍班武藝本身,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模式,就算各家都有獨門絕學,大方向上總是有套路可循。
這倒不是說套路是錯的,能被天下英雄都接受的套路,本身就說明其確實有用且是武家正道。
隻不過再怎麽好的東西,見得多了難免就不再稀罕。
反倒是這些野路子武藝,讓徐樂有眼前一亮見獵心喜之感。
固然這兩下招數未必就比那些上將的殺法高明,可是勝在出其不意。
這些出身正途的武將,因為自幼習武以及日常交手對象都是軍班中人,已經形成了習慣。
對於什麽招數怎麽應對,實際是有個肌肉記憶存在。
很多時候哪怕腦子反應不過來,身體也能做出對應動作。
很多老將血氣已衰,不能和少年人鬥力,但是靠著這種若幹年形成的肌肉記憶,憑借豐富的經驗還是可以將少年郎打落馬下。
但是這種肌肉記憶一旦遇到野路子,就可能吃大虧。
尤其是過於自負又或者反應已經不如當年敏捷,全靠經驗預判與人動手的,遇到這種反常怪招基本就沒有好下場。
再說這種野路子招數固然被很多老將所輕視,可是並不代表它們真的上不了大雅之堂。
在家鄉隨同阿爺習武時,徐樂就有一個想法。
武藝也如其他本領一樣,本就應該推陳出新。
祖宗的本事當然要練得精熟,但是不代表這樣就夠了,更不能守著祖宗本事不思進取固步自封。
相反,是該在這個基礎上有所發展變化。
自家得武藝放在幾百年前,照樣也是野路子。
慕容家的騎兵牆陣發明之前,誰又知道具裝甲騎可以這麽用法?
是以自從藝成之後,就不曾停下過創新之路,在遇到黑尉遲等人之後,徐樂更是有一個想法。
有生之年遍走名山大川,與天下好手切磋較量,把他們的武藝盡數了解一番。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遲早有一天,自己要編練一門屬於自己的武藝,強爺勝祖讓後人知道,自己的本事!這一記迴馬槍,對於徐樂來說,就是一座寶庫的大門。
他相信,日後能遇到的瓦崗將更多,肯定有人本事在眼前這鐵槍大將之上,給自己的驚喜也會更多。
不管洛陽之行給自己多少功勞,就是武藝一道的收益,就足夠了。
葫蘆鑽貼著徐樂身旁劃過,帶起一道金風。
這一擊誠然高明,卻也要看從誰手裏使出來。
基礎上的差距就是差距,不管招數如何精妙,翟讓的底子在那,他使出來的殺招對於徐樂來說,也就談不到什麽威脅。
不過翟讓那種對於危險的本能預判,也是讓徐樂暗自吃驚。
這人絕對是個奇人,理應有屬於自己的際遇,可惜了可惜他的實戰本事遠高於修為,讓他的境界就卡在那裏上不去。
就算他的手段再多,境界不行就是不行,對自己就構成不了威脅。
翟讓這時卻是越打越興奮,一擊落空更不怠慢,圈轉戰馬之時再次將鐵槍平舉,又是一記“中平槍”。
徐樂目光一寒,猛虎不發威,便被當作病貓?
何等樣人,也配在自己麵前頻繁搶攻?
當日江州大戰承基的時候,大家也是有來有迴,哪有你這草莽匹夫接二連三搶先手的道理。
讓我來教教你,什麽是真正的中平槍!馬槊平舉與大槍的功架分毫不差,人則在馬上站穩,雙足踏在蹬裏,兩腿夾緊馬腹。
雙馬鐙的發明,解放了騎兵的雙手。
也是在那之後,騎兵的衝擊力才得到加強,具裝騎集群衝鋒也成了這個時代最可怕的鋼鐵洪流,往往憑借具裝騎的數量和表現就可定勝負。
如果說中平槍是武人的根基,那麽馬上架槍擊刺,就是天下騎士的根基。
所有的甲騎,都是從可以做這個動作開始,才有資格成為戰場上的王者。
每一名合格的騎兵,都應該能夠在馬上刺槍。
尋常的士兵以臂夾槍,武將則端槍在手。
不管動作如何,目的都是一個。
以一擊而定勝負、分生死。
步下端槍,考驗的是臂力、馬步、這些基礎的東西。
馬上持槍擊刺,則還要加上腰力、腿力以及馬術的要求。
人和馬的默契越高,在交手的時候就越是占便宜。
可以說騎兵一半的本事,都可以通過這個動作考教出來。
所以身為騎將,這一手就是根本。
要講武道根基,也得是自己,哪裏輪得到你這個盜寇?
徐樂深吸一口氣,催著馬衝向翟讓。
翟讓這時也催著馬向徐樂衝來,兩人都沒有調整姿勢,也沒有控製戰馬規避對手。
身為武人,在這一刻已經形成了默契。
就讓我們以最為基本的方式,決出彼此之間的生死。
這種基本的長槍對刺,其實是武人學徒時候互相喂招的方法。
一起操練的袍澤,各自用一根長杆對刺撥打,既提升自己的修為,也能幫助手足鍛煉武藝,乃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兩個出身、門第乃至人生經曆迥異之人,注定不會同堂學藝。
此時此刻徐樂給了翟讓一個資格,讓他有機會用同門的方式向自己挑戰,這就是對他方才那幾手本事的認可。
對於勇士,徐樂總是慷慨的。
沙場無情,自己沒法給他性命,給他留個體麵的死法就是了。
雙方的兵士不會因為將主廝殺就停下坐騎旁觀,事實上就在翟讓使出迴馬槍的時候,瓦崗軍已經和玄甲騎廝殺在一起。
不過和之前的交鋒一樣,綠林軍還是沒有辦法抵抗如牆而進的玄甲騎。
在翟讓與徐樂廝殺之後,由於缺乏箭頭人物,瓦崗軍的處境其實更為惡劣。
畢竟瓦崗這邊有能力威脅玄甲騎的,就隻有翟讓一人。
玄甲騎方麵,卻有無數藝業過人的軍將。
他們的上限比不上翟讓這個級別的武人,下限卻是遠在瓦崗軍這些好漢之上。
是以此刻戰場上早已是一片屍山血海。
刀槍揮舞人喊馬嘶,鮮血落在地上混著塵土,讓土化作了泥。
殘肢斷臂被戰馬踩踏,很快就化為嗬護土壤的肥料。
隻不過這一切的喧囂,都已經影響不到戰場上的兩人。
不管是神武少年還是中原霸王,此時都已經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外界的紛擾亦不入耳,精神所集就是對方的兵器所在。
兩匹寶馬也都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於即將進入武器交鋒距離的刹那陡然發力。
人馬合一,彼此都向對方借力,隨後將力量自腰部一路傳導至手臂,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刺!兩件長兵同時刺向對方,徐樂的馬槊乃是標準製式而翟讓的鐵槍長度也和馬槊相仿。
前七後三懷抱二尺,同樣的長度、同樣的握持手法。
從身形上,翟讓要比徐樂更為魁梧高大,兩臂的臂展也略長一些。
不過這不代表他在這種較量中就占了先機,這是技藝的比拚,而不是身形的較量,說到底就是技高一籌者生,本領遜色者亡。
於當今天下而言,這或許可以算做最公平的規則。
嗡!空氣中隱約傳來一陣蜂鳴之聲,隨後便是一聲清脆的炸響。
兩宗兵器在空中相撞,伴隨著這聲炸響,其中一件兵器的尖端忽然斷折。
緊接著兩匹馬交錯而過,馬上騎士都保持著各自的姿勢催馬向前,似乎這一擊並沒有分出勝負。
可是就在馬跑出約莫十幾步之後,其中一人的身形忽然一歪,隨後從馬上重重跌落,砸起一陣煙塵。
“頭領!”
“翟大!”
幾名兀自浴血苦戰的綠林軍將,猛然間同時嘶吼起來,語氣中滿是悲愴之意。
這些人都是綠林中一等一的血性男兒,與玄甲騎死戰雖然身處劣勢,但是依舊鏖戰不休。
可是此時,隨著這幾聲哀嚎,這些人竟然停止了抵抗束手待斃。
這還僅僅是開始,隨著他們的哀嚎,越來越多的幸存瓦崗軍都停下了廝殺,就這麽看著對麵的玄甲騎等著對方把自己斬殺於馬下。
饒是玄甲騎久經戰陣,不知打過多少惡仗苦仗,也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對手。
一時間竟有些手足無措,不知是該趁勢砍殺還是該收手。
而這時另一名活下來的騎士也已經圈轉戰馬,手中馬槊高高舉起一聲斷喝:“停!”
戰場的廝殺暫時停止,交戰雙方都看向落馬的翟讓,用這片刻的安寧,為這位綠林王者中原豪傑送行。
方才二馬交錯兩人遞招,看上去隻是兵器碰了一下,甚至都看不到有人中招,似乎很是尋常,實則卻是一場極為兇險的較量。
徐樂練武之時,不止要練端槍也要練抖槍,所謂槍怕搖頭棍怕點,大槍的基本功不僅有端槍更要有抖槍。
大槍的威力要想充分發揮,必須將“搬、扣、刺”三字決運用到極處。
而要將這三個動作一氣嗬成使用出來,就必須要將槍抖起來讓槍頭形成圓弧。
按照徐敢的說法,便是抖成鍋蓋大小才是徐家人手段。
這不是江湖賣解為了好看騙錢,而是戰場殺人的需要,是以徐樂自從端槍培力之後,便在阿爺的教導下練習抖槍。
刺槍、抖槍、再刺槍。
這幾個動作實際是一個輪迴,千錘百煉合成一處,由於出手動作很快,所以看上去仿佛隻有刺這一擊,而前麵的抖,往往被人所忽略。
要想抖槍,大槍的材質便要有要求。
普通軍卒用的木杆槍根本不受力,當然無法抖槍。
大將之所以用白蠟杆做槍杆,就是因為其便於卸力,也能抖起來使用。
如果是普通的騎矛,那其實是消耗品,刺到敵人身上就要撒手或者等著木矛折斷,自然也就說不起做動作。
拿到真正大槍的時候,就得能施展出抖槍的手藝,這樣才可以算作上將。
鐵槍杆無論如何也沒法抖起來,這是由材質決定而不是本領。
當徐樂看到翟讓所用的兵器時,就知道他沒學過抖槍,或者沒有領會到抖槍的必要性。
是以當兩人互相擊刺時,徐樂便施展了一手抖槍的本事。
在他的馬槊刺出時手上用力,馬槊的槊鋒陡然成圓如同孔雀開屏。
不過這個動作極快,那槊鋒在翟讓眼前化作一個鍋蓋隨後又消失不見,翟讓甚至懷疑是自己眼花,並未想到是徐樂施展的高明手段,緊接著兩件兵器便撞在了一處。
在二刃相交之時,徐樂手上用力,大槊看上去隻是和鐵槍碰了一下,實際在那刹那間,這條馬槊以相同的頻率在極短的時間內接連砸了鐵槍數十次有餘,而且每一次砸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這便是鐵槍不如馬槊之處。
馬槊的槊杆可以卸力,打完仗之後又可以保養,這些鐵槍都難以做到,而且也種需求也往往被人忽視。
看上去它就是一根鐵棍堅不可摧,誰又能想到,這件兵器需要養護?
實際上翟讓行走江湖多年,後來又揭竿而起與官兵廝殺。
這條大鐵槍伴隨他立下赫赫戰功,自身不知承受了多少次巨力撞擊,對於兵器已經形成損害。
而且這時候的冶煉技術並不能與後世相比,鐵料本身材質所限,也容易碎裂斷折。
隻不過翟讓不惜重金打造的鐵槍格外結實,就算自身受多少損傷,內部又是怎樣千瘡百孔,都能勉強撐下,直到徐樂這次的重擊落下。
這一輪連打,就像是突如其來的外人闖入,揭開了之前辛苦維持的遮羞布,把這條鐵槍的短處暴露無遺進而當場損毀。
馬槊敲擊的地方,就是大槍的槍擋之下。
隨著槍擋折斷,連同前麵的槍尖一起落地,翟讓手中的鐵槍就變成了鐵棍。
而徐樂手中的馬槊,則趁此機會向前一遞,如靈蛇吐信般在翟讓的咽喉處一啄隨後便是一收。
由於這一係列動作太快,哪怕是那些軍將也看不出來,隻覺得兩人不疼不癢碰了一下兵器,以為接下來還要再戰幾十迴合,沒想到生死已經見了分曉。
由於徐樂動作太快,所以一開始傷口並不明顯,此時才徹底裂開來。
鮮血順著喉頭汩汩流出,染紅了翟讓屍體下麵的地麵。
斷了頭的鐵槍落在翟讓身邊,另一邊則是追隨他的戰馬,圍著主人屍體戀棧不去,口內哀鳴連聲。
一代豪傑就此隕落,中原的霸王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烏江。
之前追隨翟讓斷後的親隨,如今所剩不過幾十人。
他們即便沒死,身上多半也都帶傷。
眾人心裏知道,憑借這些殘兵敗將,根本不可能為首領報仇,既然如此那還苟且偷生幹什麽?
還不如死了幹淨!當啷。
一件兵器落在地上。
隨後是第二件、第三件一個人開了頭,後麵的人便跟上。
大家把自己的兵器往地上丟,隨後便閉上了眼睛。
他們不曾讀過書,不懂什麽大道理,甚至也根本算不上好人。
在場的誰不是滿手血債,誰又不是砍頭十次也不嫌多的兇神惡煞。
然則他們總歸也有自己的義理堅持,這條性命乃是屬於首領的,首領死了自己便也要追隨而去,這就是綠林人的忠義!
徐樂這一聲彩,當真險些脫口而出。
他第一次感覺到,這趟洛陽之行自己來對了。
以往雖然會鬥過許多名將,但是他們都是軍班出身,所學的武藝固然高明,可是也都有一個基本的模式可循。
畢竟從南北朝到大隋,天下豪傑互相攻殺多年,天下名將的手段再怎麽保密,外人也不會一無所知。
包括軍班武藝本身,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模式,就算各家都有獨門絕學,大方向上總是有套路可循。
這倒不是說套路是錯的,能被天下英雄都接受的套路,本身就說明其確實有用且是武家正道。
隻不過再怎麽好的東西,見得多了難免就不再稀罕。
反倒是這些野路子武藝,讓徐樂有眼前一亮見獵心喜之感。
固然這兩下招數未必就比那些上將的殺法高明,可是勝在出其不意。
這些出身正途的武將,因為自幼習武以及日常交手對象都是軍班中人,已經形成了習慣。
對於什麽招數怎麽應對,實際是有個肌肉記憶存在。
很多時候哪怕腦子反應不過來,身體也能做出對應動作。
很多老將血氣已衰,不能和少年人鬥力,但是靠著這種若幹年形成的肌肉記憶,憑借豐富的經驗還是可以將少年郎打落馬下。
但是這種肌肉記憶一旦遇到野路子,就可能吃大虧。
尤其是過於自負又或者反應已經不如當年敏捷,全靠經驗預判與人動手的,遇到這種反常怪招基本就沒有好下場。
再說這種野路子招數固然被很多老將所輕視,可是並不代表它們真的上不了大雅之堂。
在家鄉隨同阿爺習武時,徐樂就有一個想法。
武藝也如其他本領一樣,本就應該推陳出新。
祖宗的本事當然要練得精熟,但是不代表這樣就夠了,更不能守著祖宗本事不思進取固步自封。
相反,是該在這個基礎上有所發展變化。
自家得武藝放在幾百年前,照樣也是野路子。
慕容家的騎兵牆陣發明之前,誰又知道具裝甲騎可以這麽用法?
是以自從藝成之後,就不曾停下過創新之路,在遇到黑尉遲等人之後,徐樂更是有一個想法。
有生之年遍走名山大川,與天下好手切磋較量,把他們的武藝盡數了解一番。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遲早有一天,自己要編練一門屬於自己的武藝,強爺勝祖讓後人知道,自己的本事!這一記迴馬槍,對於徐樂來說,就是一座寶庫的大門。
他相信,日後能遇到的瓦崗將更多,肯定有人本事在眼前這鐵槍大將之上,給自己的驚喜也會更多。
不管洛陽之行給自己多少功勞,就是武藝一道的收益,就足夠了。
葫蘆鑽貼著徐樂身旁劃過,帶起一道金風。
這一擊誠然高明,卻也要看從誰手裏使出來。
基礎上的差距就是差距,不管招數如何精妙,翟讓的底子在那,他使出來的殺招對於徐樂來說,也就談不到什麽威脅。
不過翟讓那種對於危險的本能預判,也是讓徐樂暗自吃驚。
這人絕對是個奇人,理應有屬於自己的際遇,可惜了可惜他的實戰本事遠高於修為,讓他的境界就卡在那裏上不去。
就算他的手段再多,境界不行就是不行,對自己就構成不了威脅。
翟讓這時卻是越打越興奮,一擊落空更不怠慢,圈轉戰馬之時再次將鐵槍平舉,又是一記“中平槍”。
徐樂目光一寒,猛虎不發威,便被當作病貓?
何等樣人,也配在自己麵前頻繁搶攻?
當日江州大戰承基的時候,大家也是有來有迴,哪有你這草莽匹夫接二連三搶先手的道理。
讓我來教教你,什麽是真正的中平槍!馬槊平舉與大槍的功架分毫不差,人則在馬上站穩,雙足踏在蹬裏,兩腿夾緊馬腹。
雙馬鐙的發明,解放了騎兵的雙手。
也是在那之後,騎兵的衝擊力才得到加強,具裝騎集群衝鋒也成了這個時代最可怕的鋼鐵洪流,往往憑借具裝騎的數量和表現就可定勝負。
如果說中平槍是武人的根基,那麽馬上架槍擊刺,就是天下騎士的根基。
所有的甲騎,都是從可以做這個動作開始,才有資格成為戰場上的王者。
每一名合格的騎兵,都應該能夠在馬上刺槍。
尋常的士兵以臂夾槍,武將則端槍在手。
不管動作如何,目的都是一個。
以一擊而定勝負、分生死。
步下端槍,考驗的是臂力、馬步、這些基礎的東西。
馬上持槍擊刺,則還要加上腰力、腿力以及馬術的要求。
人和馬的默契越高,在交手的時候就越是占便宜。
可以說騎兵一半的本事,都可以通過這個動作考教出來。
所以身為騎將,這一手就是根本。
要講武道根基,也得是自己,哪裏輪得到你這個盜寇?
徐樂深吸一口氣,催著馬衝向翟讓。
翟讓這時也催著馬向徐樂衝來,兩人都沒有調整姿勢,也沒有控製戰馬規避對手。
身為武人,在這一刻已經形成了默契。
就讓我們以最為基本的方式,決出彼此之間的生死。
這種基本的長槍對刺,其實是武人學徒時候互相喂招的方法。
一起操練的袍澤,各自用一根長杆對刺撥打,既提升自己的修為,也能幫助手足鍛煉武藝,乃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兩個出身、門第乃至人生經曆迥異之人,注定不會同堂學藝。
此時此刻徐樂給了翟讓一個資格,讓他有機會用同門的方式向自己挑戰,這就是對他方才那幾手本事的認可。
對於勇士,徐樂總是慷慨的。
沙場無情,自己沒法給他性命,給他留個體麵的死法就是了。
雙方的兵士不會因為將主廝殺就停下坐騎旁觀,事實上就在翟讓使出迴馬槍的時候,瓦崗軍已經和玄甲騎廝殺在一起。
不過和之前的交鋒一樣,綠林軍還是沒有辦法抵抗如牆而進的玄甲騎。
在翟讓與徐樂廝殺之後,由於缺乏箭頭人物,瓦崗軍的處境其實更為惡劣。
畢竟瓦崗這邊有能力威脅玄甲騎的,就隻有翟讓一人。
玄甲騎方麵,卻有無數藝業過人的軍將。
他們的上限比不上翟讓這個級別的武人,下限卻是遠在瓦崗軍這些好漢之上。
是以此刻戰場上早已是一片屍山血海。
刀槍揮舞人喊馬嘶,鮮血落在地上混著塵土,讓土化作了泥。
殘肢斷臂被戰馬踩踏,很快就化為嗬護土壤的肥料。
隻不過這一切的喧囂,都已經影響不到戰場上的兩人。
不管是神武少年還是中原霸王,此時都已經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外界的紛擾亦不入耳,精神所集就是對方的兵器所在。
兩匹寶馬也都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於即將進入武器交鋒距離的刹那陡然發力。
人馬合一,彼此都向對方借力,隨後將力量自腰部一路傳導至手臂,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刺!兩件長兵同時刺向對方,徐樂的馬槊乃是標準製式而翟讓的鐵槍長度也和馬槊相仿。
前七後三懷抱二尺,同樣的長度、同樣的握持手法。
從身形上,翟讓要比徐樂更為魁梧高大,兩臂的臂展也略長一些。
不過這不代表他在這種較量中就占了先機,這是技藝的比拚,而不是身形的較量,說到底就是技高一籌者生,本領遜色者亡。
於當今天下而言,這或許可以算做最公平的規則。
嗡!空氣中隱約傳來一陣蜂鳴之聲,隨後便是一聲清脆的炸響。
兩宗兵器在空中相撞,伴隨著這聲炸響,其中一件兵器的尖端忽然斷折。
緊接著兩匹馬交錯而過,馬上騎士都保持著各自的姿勢催馬向前,似乎這一擊並沒有分出勝負。
可是就在馬跑出約莫十幾步之後,其中一人的身形忽然一歪,隨後從馬上重重跌落,砸起一陣煙塵。
“頭領!”
“翟大!”
幾名兀自浴血苦戰的綠林軍將,猛然間同時嘶吼起來,語氣中滿是悲愴之意。
這些人都是綠林中一等一的血性男兒,與玄甲騎死戰雖然身處劣勢,但是依舊鏖戰不休。
可是此時,隨著這幾聲哀嚎,這些人竟然停止了抵抗束手待斃。
這還僅僅是開始,隨著他們的哀嚎,越來越多的幸存瓦崗軍都停下了廝殺,就這麽看著對麵的玄甲騎等著對方把自己斬殺於馬下。
饒是玄甲騎久經戰陣,不知打過多少惡仗苦仗,也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對手。
一時間竟有些手足無措,不知是該趁勢砍殺還是該收手。
而這時另一名活下來的騎士也已經圈轉戰馬,手中馬槊高高舉起一聲斷喝:“停!”
戰場的廝殺暫時停止,交戰雙方都看向落馬的翟讓,用這片刻的安寧,為這位綠林王者中原豪傑送行。
方才二馬交錯兩人遞招,看上去隻是兵器碰了一下,甚至都看不到有人中招,似乎很是尋常,實則卻是一場極為兇險的較量。
徐樂練武之時,不止要練端槍也要練抖槍,所謂槍怕搖頭棍怕點,大槍的基本功不僅有端槍更要有抖槍。
大槍的威力要想充分發揮,必須將“搬、扣、刺”三字決運用到極處。
而要將這三個動作一氣嗬成使用出來,就必須要將槍抖起來讓槍頭形成圓弧。
按照徐敢的說法,便是抖成鍋蓋大小才是徐家人手段。
這不是江湖賣解為了好看騙錢,而是戰場殺人的需要,是以徐樂自從端槍培力之後,便在阿爺的教導下練習抖槍。
刺槍、抖槍、再刺槍。
這幾個動作實際是一個輪迴,千錘百煉合成一處,由於出手動作很快,所以看上去仿佛隻有刺這一擊,而前麵的抖,往往被人所忽略。
要想抖槍,大槍的材質便要有要求。
普通軍卒用的木杆槍根本不受力,當然無法抖槍。
大將之所以用白蠟杆做槍杆,就是因為其便於卸力,也能抖起來使用。
如果是普通的騎矛,那其實是消耗品,刺到敵人身上就要撒手或者等著木矛折斷,自然也就說不起做動作。
拿到真正大槍的時候,就得能施展出抖槍的手藝,這樣才可以算作上將。
鐵槍杆無論如何也沒法抖起來,這是由材質決定而不是本領。
當徐樂看到翟讓所用的兵器時,就知道他沒學過抖槍,或者沒有領會到抖槍的必要性。
是以當兩人互相擊刺時,徐樂便施展了一手抖槍的本事。
在他的馬槊刺出時手上用力,馬槊的槊鋒陡然成圓如同孔雀開屏。
不過這個動作極快,那槊鋒在翟讓眼前化作一個鍋蓋隨後又消失不見,翟讓甚至懷疑是自己眼花,並未想到是徐樂施展的高明手段,緊接著兩件兵器便撞在了一處。
在二刃相交之時,徐樂手上用力,大槊看上去隻是和鐵槍碰了一下,實際在那刹那間,這條馬槊以相同的頻率在極短的時間內接連砸了鐵槍數十次有餘,而且每一次砸的都是同一個地方。
這便是鐵槍不如馬槊之處。
馬槊的槊杆可以卸力,打完仗之後又可以保養,這些鐵槍都難以做到,而且也種需求也往往被人忽視。
看上去它就是一根鐵棍堅不可摧,誰又能想到,這件兵器需要養護?
實際上翟讓行走江湖多年,後來又揭竿而起與官兵廝殺。
這條大鐵槍伴隨他立下赫赫戰功,自身不知承受了多少次巨力撞擊,對於兵器已經形成損害。
而且這時候的冶煉技術並不能與後世相比,鐵料本身材質所限,也容易碎裂斷折。
隻不過翟讓不惜重金打造的鐵槍格外結實,就算自身受多少損傷,內部又是怎樣千瘡百孔,都能勉強撐下,直到徐樂這次的重擊落下。
這一輪連打,就像是突如其來的外人闖入,揭開了之前辛苦維持的遮羞布,把這條鐵槍的短處暴露無遺進而當場損毀。
馬槊敲擊的地方,就是大槍的槍擋之下。
隨著槍擋折斷,連同前麵的槍尖一起落地,翟讓手中的鐵槍就變成了鐵棍。
而徐樂手中的馬槊,則趁此機會向前一遞,如靈蛇吐信般在翟讓的咽喉處一啄隨後便是一收。
由於這一係列動作太快,哪怕是那些軍將也看不出來,隻覺得兩人不疼不癢碰了一下兵器,以為接下來還要再戰幾十迴合,沒想到生死已經見了分曉。
由於徐樂動作太快,所以一開始傷口並不明顯,此時才徹底裂開來。
鮮血順著喉頭汩汩流出,染紅了翟讓屍體下麵的地麵。
斷了頭的鐵槍落在翟讓身邊,另一邊則是追隨他的戰馬,圍著主人屍體戀棧不去,口內哀鳴連聲。
一代豪傑就此隕落,中原的霸王終於迎來了屬於他的烏江。
之前追隨翟讓斷後的親隨,如今所剩不過幾十人。
他們即便沒死,身上多半也都帶傷。
眾人心裏知道,憑借這些殘兵敗將,根本不可能為首領報仇,既然如此那還苟且偷生幹什麽?
還不如死了幹淨!當啷。
一件兵器落在地上。
隨後是第二件、第三件一個人開了頭,後麵的人便跟上。
大家把自己的兵器往地上丟,隨後便閉上了眼睛。
他們不曾讀過書,不懂什麽大道理,甚至也根本算不上好人。
在場的誰不是滿手血債,誰又不是砍頭十次也不嫌多的兇神惡煞。
然則他們總歸也有自己的義理堅持,這條性命乃是屬於首領的,首領死了自己便也要追隨而去,這就是綠林人的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