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厚之名冠於天下的名門家主,正在籌劃登基的未來帝王,此刻的神情、語氣乃至口中言語,竟是和江都城中那位有名的暴君昏王頗為相似。“為父早就與你說過,武人於我李家,便如刀劍一般。寶刀再利,也要為我所掌握,否則便是無用的廢鐵並非戰陣軍刃。為父帶兵之時,你還不曾出生,戰場上的事比你熟悉多了!誠然,一口寶刀於軍將而言幾乎可以比肩性命,但是真到了生死相搏之時,沒有哪個軍將會為了保護兵器讓自己陷入險地。說到底刀劍不過是器械,性命才是最要緊的物事。為了保護一口寶刀名劍便要豁出自家性命的蠢材,注定成不了大事!你的才具不在為父之下,這其中的道理自然不難明白。太阿不可倒持,刀劍更不可自行


    其是,這道理為父之前與你講過一次,如今再講一次。若你還是聽不明白,為父也就不必再講了。”李淵為人素有城府,否則又怎能瞞過楊廣耳目,更不可能成就今日霸業。哪怕是在自己骨肉麵前,他也很少會說出心中真實想法。像是今日這等言語哪怕是酒酣耳熱之時


    也不會說出,如今話已出口便足以證明李淵此時心情是何等激動,以及這番言語的分量非同尋常。李世民固然李淵愛子亦是李家大軍統帥,李淵自己也是個難得慈父,可李世民若是還不能明白父親的態度,又或者不能遵從父命,那麽李淵就會毫不留情地將這位次子的


    兵權收迴,日後最多讓兒子當個富貴閑人,不會再委以重任,至於李世民心中念念不忘的大業也自然沒了希望。從小到大李世民沒少挨父親責罵,乃至家法也吃過幾次。可是生平所受責罰加在一起,也趕不上這一遭的壓力。哪怕是在戰陣之上,麵對敵兵千軍萬馬之時,李世民也未


    曾如此刻這般心驚膽戰。他並非膽小之人,戰場上親冒矢石浴血廝殺的事做了不知多少,廝殺之時性命都可以不要,尋常言語又或是威脅自然嚇不住他。然則李淵此刻擺在他麵前的,不是尋常責


    罰,而是關係到他一生前途乃至平生抱負的大事。生逢亂世身懷絕技,自不甘於平庸。李世民胸有淩雲之誌,早就想靠著一身所學定國安邦,終結眼下這個亂世,為百姓締造個錦繡乾坤。這番誌向不僅於自己有關,更是


    關係著整個天下蒼生福祉,絕不容有絲毫閃失。固然李世民顧念著與徐樂的交情,卻也不想單純為了交情就舍棄大業。隻不過在此之前,他從不曾想到過,一向對徐樂愛護有加視如子侄的父親,居然會對徐樂以及他手下的玄甲騎防範到這等地步。哪怕是那些歸附的關中鷹揚又或是民間義


    軍,自家也不曾如此戒備,何以對徐樂這般擔心?李世民想不通,亦不敢問。由於從未想到過有這麽一遭,此時突逢父親發難,他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作答。他不能坐視自己之前幾番搏命廝殺種種謀劃化為流水,卻也無


    法舍棄與徐樂的交情,饒是他素來剛勇直爽,這時也無法開口作答。李淵見兒子麵紅耳赤有口難言的模樣,並沒有繼續追問下去,房間重又陷入沉寂。過了好一陣,李淵才再次開口,語氣較方才則緩和了許多:“屈突通乃是大隋老將,論名望雖不及重瞳賊魚俱羅,卻也並非等閑之輩。昔日劉迦論謀反,麾下兵馬號稱十萬眾,屈突通以萬餘鷹揚相敵一戰破之。斬劉迦論於上郡,殺賊過萬於南山築京觀而返。


    民間有諺: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此人脾性如何,從這句諺語便可見一斑,這等老將你可能駕馭?”李世民點點頭並未作答,屈突通威名甚大資曆亦老,但自歸順以來對自己畢恭畢敬忠心耿耿,看不出半點異心。這其中固然有自己以恩義相結的因素,更重要的一點還是玄甲騎的赫赫兵威。如果不是之前在戰陣上以玄甲騎為先鋒,一戰將屈突通麾下精銳甲騎全殲,屈突兄弟也未必會像如今這般聽話。不過這番話此時自然不能講,李世民


    也隻好以沉默作為迴應。李淵手撚須髯,點首道:“算他識相,若是他敢目無君上,某便取了他的首級!這老將並非好相與,便是楊堅在日,他也屢次以言語相抗。如今卻肯聽你號令,可知其中原


    因為何?”不待李世民做答,李淵已經繼續說道:“大勢!老兒雖然性情執拗,但總算兩眼不盲,能看得清大勢。如今天命在我李家不在於楊氏,他便不敢像往日那般跋扈,更不敢對我兒無禮。天下豪傑不知凡幾,才具勝過屈突通者不計其數,眼光較屈突通為好者亦不知多少。隻要我李家把握大勢,這些人便會成為我兒的羽翼,為李家衝鋒陷陣建功


    立業。”“天予不取反為之災。如今天下人皆等著為父登基,我軍中將校更是等著為父身登大寶,他們也好成為從龍之臣得以封賞。長安新定人心不穩之時,他們還可以等。如今眼見大勢平定人心所向,這些人又如何等得及?若是遲遲不肯定下名位,這些軍將難免心生不滿乃至生出異誌也不稀罕。玄甲騎再如何了得,也隻是一支孤軍。我父子不可為一支精兵,寒了萬千將士之心。二郎熟讀兵法,論及用兵手段天下少有人及,沙場之道不用為父教你。你也知道,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我父子要得是這個天下,


    便不能把眼界隻放在一城一地又或者一員戰將身上。不管徐樂再怎麽了得,都不能因為他一人誤了家中大事!”李世民依舊無言。他並不認同父親的觀點,卻又沒法辯駁。世家有世家的規矩,家主令出如山無可更易,不管這個命令是對是錯,當家主做出決斷的一刻,家中其他人都


    隻能服從。身為世家子李世民很小的時候便知道這個道理,是以此時不管有多少委屈也隻能自己悶在心裏不敢宣諸於口。李淵看兒子的神情,就能猜出他的念頭,麵上重又露出笑容:“二郎能顧念與樂郎君的情義,為父很是歡喜。當年為父與徐衛,又何嚐不是這等交情?在我眼中,徐樂和你們並沒有多少區別,自然也不會真的想要他遭遇不測。隻不過兵兇戰危沙場無情,徐樂既為鬥將,便不會貪生怕死,更不會把自家性命置於大局之上。倘若他當真如此膽怯無能,便不配做徐家子孫,更不敢前往江都。他出發之時,便已準備好盡忠。再說他一身藝業何等了得你最是清楚,就算楊廣想要對他不利,他也有自保之道,你就不必太過擔憂。九娘乃是女兒家,目光短淺,你不可學她。咱們李家的男兒是要做大事的,眼界要放長遠一些,不可為一人而誤大局。日後你會遇到無數豪傑,天下間更有


    萬千好男兒等著為新君效力,你要做的是把這些人掌握在手中,讓天下英雄為我所用,而不是被他們掌握,明白了沒有?”李世民心知,自己此時理應說一句明白,以示自己對父親的孝敬與服從。然則想著徐樂的英姿以及為李家所立下的赫赫戰功,這句話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隻不過那些希


    望父親為徐樂安危考量,不要急著稱帝的諫言,自然也沒法出唇。李淵輕輕一揮手:“你征戰關中受盡鞍馬之苦,為父心中有數。看看你的樣子,比起在家中時清減了許多,此番迴來,正該好好歇息一番。人馬且紮在城外,免得嚇壞了城


    中這些鼠輩。你便好生歇息,等為父登基大典完畢,再與你封賞。”這番布置既是慈父體恤愛子,卻也是對李世民的警告。如果在李淵登基大典完成前,他再和李嫣一起胡鬧試圖拖延李淵登基的日期,這兵權是否能拿迴,便在兩可之間。對於父親心思,李世民如何不曉,然則又無可奈何。他可以選擇抗爭到底,但是也知道這樣做毫無意義。終究是三軍之主,不至於如李嫣一般任性,徒勞無功之事便不會


    去做。是以李世民並未再開口說些什麽,沉吟許久也隻是說了一句:“多謝大人,孩兒自有分寸,絕不會誤了大事。”被李嫣視為最大助力的李世民突然退縮,再加上嫂子長孫音的約束,李嫣也難以掀動風波。城外玄甲騎將士大多不知李淵登基的危害,少數人縱然能感覺出其中不妥之處


    ,卻也是孤掌難鳴不足以阻礙大局,空有一身勇力的武人,在這等天下大勢麵前,終究是難以有所作為。五日後,唐國公李淵於大興宮中受禪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唐,年號為武德。朝中文臣武將皆有封賞,徐樂本人不在城中,由李世民代敘其功,得封為左翊衛大將軍,李淵


    更是於百官麵前三次提及徐樂姓名,稱其為李家千裏駒,有大唐一日便保徐家富貴一朝,如違此誓天不負地不載!


    之前被尊為皇帝的代王楊侑,則改封酅國公,幽禁於長安。雖然在此之前,亦有反軍自立為王,然則不拘聲勢名望,並無一人能與李淵相提並論。大江南北無數名門世家相信以唐代隋乃是天命,紛紛向李淵稱臣示好。而李淵於長安登基,正式與大隋一刀兩斷的消息,也如同生了雙翼一般,在極短時間內傳遍大江南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使奧斯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使奧斯卡並收藏盛唐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