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太極宮十分深沉,雖然皇宮大殿內燈火輝煌,可是這光明卻怎麽也無法擊敗夜色的黑。巨大的宮殿群落,總有那麽一些燭光無法照耀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總是喜歡上演那出爾虞我詐的精彩好戲。
這是一座無人居住的宮殿,據說前朝大隋時,這裏是用來給那些犯了事的宮女和太監們用刑的地方。大唐開國後,這座不大的宮殿漸漸被廢棄,別說每年的維護了,就是日常的清理都沒有人願意來做。
久而久之,這座宮殿就仿佛被世人遺忘了一般,矗立在太極宮的某處,冷眼旁觀著皇宮大內的悲歡離合。
一位相貌普通的中年宦官手上拎著一個燈籠,緩緩地走向這座廢棄的宮殿。燈籠發出的微光剛好能照亮他眼前的路,光線蔓延不了多遠就被夜幕完全吞沒了。這位中年宦官輕車熟路地走到宮殿門口,推開殿門走了進去。
大殿內蛛網密布,這位中年宦官走了幾步就停了下來。黑暗中,殿內有一個身穿道袍的人背身而立,隱約能看見他身形的輪廓,但卻看不出他的性別。
“祖爺。”中年宦官躬身行了一禮,說道。
“阿玖,事情辦的怎麽樣了?”這位身穿道袍的神秘人開口問道,聽他說話的聲音,也聽不出是雌還是雄。
“都辦妥了,祖爺放心。”這中年宦官這是白奕密諜首領學士玖,他點頭對神秘人說道。
“這次的事情,是阿玖你一手主導的,雖然布局略顯稚嫩,但至少比其他學士強了三分。”神秘人的聲音很空幻,他說出的話在大殿中四處飄蕩,如果隻聽聲音,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站在哪裏。
“祖爺,還有什麽要吩咐的嗎?”學士玖不驕不躁地問道。
“你還別說,我確實有幾句話要跟你說。”神秘人說道。
“阿玖聆聽祖爺的教誨。”學士玖馬上躬下身體,看得出來他對神秘人的尊重是發自肺腑的。
“你這次可謂是行了一招險棋,如果成功了什麽都好說,但是萬一要是失敗了呢?你的動靜太大了!從突厥到大唐、從朝廷到世家,你牽扯進去多少人了?你有沒有想過後果,咱們在大唐的布局可別被一鍋端了!”神秘人的語氣平緩,一點情緒都聽不出來。
學士玖躬著身,一言不發,但頭上已經隱隱出現了冷汗。
神秘人沒有轉身看他,而是繼續說了下去:“現在不但麗競門在查,太史局也在查,甚至大唐那四個人仙老鬼也在關注此事。尤其是岐山派,還從海西喚迴來一個所謂的‘晨曦劍星’。”
“祖爺,一個小輩而已,不值得擔憂!”學士玖趁著神秘人停下來的功夫,迴答了一句。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神秘人緩緩說道,“你對這個小輩要多加重視,他在海西不知道壞了我們多少好事。”
“祖爺說的是,阿玖知道了。”學士玖連忙迴答道。
“如果事情有變,你要及時脫身,最好要找一個替罪羊,讓他扛起一切。記住,我們在大唐的布局絕對不能暴露!”神秘人又囑咐道。
“祖爺,這個人選我早就備好了。”學士玖的汗都快滴下來了,他也不敢去擦,還是保持著躬身的姿勢說道。
“那就好!去吧,做好萬全的準備,最近不要再來宮中。”神秘人說完這句話,就沒了動靜。
學士玖一直保持著躬身,頭也不敢抬。他知道最近的一些行動引起了大唐各方的重視,祖爺嫌他們動靜太大,已經隱約對他有些不滿了。但是很多事情,祖爺有祖爺的安排,他學士玖有他自己的計劃。
許久之後,學士玖站直了身體。這時漆黑的大殿內隻剩下他自己,還有他手中隨時可能熄滅的燈籠。學士玖歎了口氣,他那幾滴冷汗也隨之滴落在地上……
在李隆基召見的諸多人中,梅妃江采萍是來的最快的。身為麗競門門主的她,在麗競門探子上報闕特勤被劫一事時,她就做好了皇帝召見她的準備。
太極宮禦書房內,梅妃江采萍正在對李隆基匯報麗競門的計劃和安排,現在當務之急不是找到兇手,而是要救出闕特勤。無論如何,突厥的王子絕對不能這樣莫名其妙的死在大唐。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十部麗競門修士,梅妃計劃出動戰力最強的“意字部”和她最信任的“雲字部”協同作戰,剩下的“定、天、無”三部廣散漁網,尋找闕特勤的下落。
李隆基聽完梅妃的計劃後,搖了搖頭,說道:“這件事不能搞的滿城風雨!你一口氣出動五部人馬,看起來好像是快刀斬亂麻,其實被有心人知道,隻會笑話我們大唐無能。”
“臣妾這也是沒辦法了,必須用最短的時間救出闕特勤,否則臣妾也不敢保證他是否還存活人世。”梅妃鄒著眉頭,迴答道。
“這樣吧,朕看這事還是交給秋衙衛來處理。李閻浮這家夥在海西的時候,不是最擅長破解懸案和突襲救援嗎?朕覺得可以讓他試一試。”李隆基思考了一會,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也好,臣妾也覺得這李晨曦是最合適的人選。”梅妃微微一笑,說道。
“你讓雲字部協助秋衙衛,其他各部還是各行其是吧。”李隆基補充了一句。
“陛下,你這心思,臣妾佩服。”梅妃點頭說道。
“有道是英雄難過美人關,菲嫣的事情朕是樂見其成的。”李隆基笑了起來,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說完這句他接著說,“愛妃出去的時候,幫我把那八個好兒子給叫進來吧。”
梅妃江采萍點頭行禮一禮後,退出了禦書房。高力士正陪著八位皇子站在門口等候皇帝的召喚,眾人一看梅妃走了出來,連忙開口說道:
“見過梅妃。”
“陛下讓你們進去,去吧。”梅妃環視著八位皇子,開口說道。
太子李鴻聽了這話,帶著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一馬當先的走了進去。鄂王李瑤還不忘轉身看看壽王李瑁,挑釁般的對他使了個眼色。壽王李瑁就當沒看見,整理了一下衣服,招唿慶王李琮、榮王李琬,三人一起走進了禦書房。
忠王李浚和永王李璘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輕聲歎了口氣,感覺自己就是被殃及池魚。高力士拍了拍李浚,露出了同情的笑容,說道:
“三殿下,進去吧,陛下心裏有數的。”
李浚對高力士苦笑了一下,也不說話,帶著永王李璘走進了禦書房。
李隆基坐在書桌前,看著自己最有出息的八位皇子,眼神中透著幾分淩厲。他拿起一本奏折丟向太子李鴻,說道:“朕的好太子,你看看這本奏折,禦史台參你不思進取,整日就是在東宮飲酒玩樂!朕給你找的太子太傅,先後被你氣跑了三位。儒門是怎麽說你的,你自己看!”
太子李鴻接過奏折,翻看了幾眼,理直氣壯地對李隆基說道:“父皇,兒臣也不都是在遊手好閑,這幾日學習山水畫也是全意全意的。”
“你還好意思說!山水畫能治國嗎?”李隆基一拍桌子,罵道。
李鴻不再頂嘴,默默無言的站到了一邊。李隆基又拿出一本奏折,丟向了壽王李瑁,說道:“李瑁,朕的好瑁兒!小小年紀就學會結黨營私了?將來要是朕不在了,你的太子哥哥還能不能管得了你?”
壽王李瑁撿起奏折,拱手對李隆基說道:“兒臣雖然沒有做這些事,但禦史的奏折也是為兒臣好。有道是吾日三省吾身,必定是兒臣哪裏還做的不夠好,迴去之後,兒臣一定閉門思過。”
李隆基似乎很吃李瑁這一套,對於這位他最寵愛的兒子,李隆基也沒有多加責罵,他點了點頭,說道:“這才像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你要學會近君子,遠小人。”
“兒臣必定謹遵父皇的教誨。”壽王李瑁畢恭畢敬的迴答道。
李隆基隨後看向了忠王李浚,他用手指了指李浚,說:“朕的‘神箭皇子’難道也惦記起東宮之位了?”
忠王李浚一聽這話,大驚失色,噗通一聲直接跪在地上,哭訴了起來:“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重來不結交朝臣,僅有的幾位朋友都在軍中,為了避嫌現在也不怎麽來往了。要說兒臣圖謀太子之位,也完全無從說起啊!”
“你先起來,哭哭啼啼成何體統!”李隆基繼續說了下去,“你們八位皇子,禦史台那幫諫官參過其他七位,唯獨沒有參過你。浚兒,你真有那麽幹淨嗎?你不要急著解釋,很多事情朕心裏清楚,你也不要跟朕裝糊塗。”
“兒臣迴去以後,一定給父皇寫一道請罪奏折。”李浚站了起來,抹了抹眼淚,迴答道。
“想清楚了,再提筆寫!”李隆基嚴厲地說道。
“兒臣不敢隱瞞父皇,一定都交待清楚。”李浚輕聲輕語地說。
李隆基不再一一點名,他看著在場的所有皇子說道:“今天晚上的事情,你們應該都知道了。朕自然是相信你們,這件事不可能是我們大唐的皇子所為。朕叫你們來,一不是為了讓你們參謀策劃,二不是為了讓你們出人出力。”
李隆基目光炯炯地說了下去:“隻要朕還沒死,這大唐的天就由朕來撐著。出了事情,自然有麗競門、太史局和禦史台去查,不用你們八位費心。你們就安心當好你們的皇子,不要給朕添亂。”
八位皇子都垂首低頭,安安分分地聽著李隆基說話,沒有一個人敢插嘴。最活潑的鄂王李瑤,也會也蔫得像顆縮水的白菜,躲在人群中生怕李隆基點他的名。
“闕特勤被劫一事,不準外傳給他人。另外,也不要中了奸人的計策。有人希望你們八個內訌起來,別人越希望如此,你們就越不能鬧出笑話。”李隆基看八位皇子還是安分,又繼續往下說,“從今天開始,你們所有人都給我閉門思過。朕要看到你們每個人的請罪折子,寫的不好朕會給予懲罰。”
“兒臣必不讓父皇失望。”八位皇子這個時候倒是很有默契,迴答的非常整齊,看來從小到大就沒少被李隆基收拾。
“太子留下來,坐到邊上旁聽。今天晚上你隻準聽,不準說話。”李隆基對太子李鴻招了招手,說道,“朕今天就給你一個旁聽國事的機會!其他人都迴去吧,馬上出宮迴自己的府邸。”
李鴻得意地走到李隆基附近坐下,李瑁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轉身跟隨其他六位皇子一起離開了禦書房……
這是一座無人居住的宮殿,據說前朝大隋時,這裏是用來給那些犯了事的宮女和太監們用刑的地方。大唐開國後,這座不大的宮殿漸漸被廢棄,別說每年的維護了,就是日常的清理都沒有人願意來做。
久而久之,這座宮殿就仿佛被世人遺忘了一般,矗立在太極宮的某處,冷眼旁觀著皇宮大內的悲歡離合。
一位相貌普通的中年宦官手上拎著一個燈籠,緩緩地走向這座廢棄的宮殿。燈籠發出的微光剛好能照亮他眼前的路,光線蔓延不了多遠就被夜幕完全吞沒了。這位中年宦官輕車熟路地走到宮殿門口,推開殿門走了進去。
大殿內蛛網密布,這位中年宦官走了幾步就停了下來。黑暗中,殿內有一個身穿道袍的人背身而立,隱約能看見他身形的輪廓,但卻看不出他的性別。
“祖爺。”中年宦官躬身行了一禮,說道。
“阿玖,事情辦的怎麽樣了?”這位身穿道袍的神秘人開口問道,聽他說話的聲音,也聽不出是雌還是雄。
“都辦妥了,祖爺放心。”這中年宦官這是白奕密諜首領學士玖,他點頭對神秘人說道。
“這次的事情,是阿玖你一手主導的,雖然布局略顯稚嫩,但至少比其他學士強了三分。”神秘人的聲音很空幻,他說出的話在大殿中四處飄蕩,如果隻聽聲音,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站在哪裏。
“祖爺,還有什麽要吩咐的嗎?”學士玖不驕不躁地問道。
“你還別說,我確實有幾句話要跟你說。”神秘人說道。
“阿玖聆聽祖爺的教誨。”學士玖馬上躬下身體,看得出來他對神秘人的尊重是發自肺腑的。
“你這次可謂是行了一招險棋,如果成功了什麽都好說,但是萬一要是失敗了呢?你的動靜太大了!從突厥到大唐、從朝廷到世家,你牽扯進去多少人了?你有沒有想過後果,咱們在大唐的布局可別被一鍋端了!”神秘人的語氣平緩,一點情緒都聽不出來。
學士玖躬著身,一言不發,但頭上已經隱隱出現了冷汗。
神秘人沒有轉身看他,而是繼續說了下去:“現在不但麗競門在查,太史局也在查,甚至大唐那四個人仙老鬼也在關注此事。尤其是岐山派,還從海西喚迴來一個所謂的‘晨曦劍星’。”
“祖爺,一個小輩而已,不值得擔憂!”學士玖趁著神秘人停下來的功夫,迴答了一句。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神秘人緩緩說道,“你對這個小輩要多加重視,他在海西不知道壞了我們多少好事。”
“祖爺說的是,阿玖知道了。”學士玖連忙迴答道。
“如果事情有變,你要及時脫身,最好要找一個替罪羊,讓他扛起一切。記住,我們在大唐的布局絕對不能暴露!”神秘人又囑咐道。
“祖爺,這個人選我早就備好了。”學士玖的汗都快滴下來了,他也不敢去擦,還是保持著躬身的姿勢說道。
“那就好!去吧,做好萬全的準備,最近不要再來宮中。”神秘人說完這句話,就沒了動靜。
學士玖一直保持著躬身,頭也不敢抬。他知道最近的一些行動引起了大唐各方的重視,祖爺嫌他們動靜太大,已經隱約對他有些不滿了。但是很多事情,祖爺有祖爺的安排,他學士玖有他自己的計劃。
許久之後,學士玖站直了身體。這時漆黑的大殿內隻剩下他自己,還有他手中隨時可能熄滅的燈籠。學士玖歎了口氣,他那幾滴冷汗也隨之滴落在地上……
在李隆基召見的諸多人中,梅妃江采萍是來的最快的。身為麗競門門主的她,在麗競門探子上報闕特勤被劫一事時,她就做好了皇帝召見她的準備。
太極宮禦書房內,梅妃江采萍正在對李隆基匯報麗競門的計劃和安排,現在當務之急不是找到兇手,而是要救出闕特勤。無論如何,突厥的王子絕對不能這樣莫名其妙的死在大唐。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十部麗競門修士,梅妃計劃出動戰力最強的“意字部”和她最信任的“雲字部”協同作戰,剩下的“定、天、無”三部廣散漁網,尋找闕特勤的下落。
李隆基聽完梅妃的計劃後,搖了搖頭,說道:“這件事不能搞的滿城風雨!你一口氣出動五部人馬,看起來好像是快刀斬亂麻,其實被有心人知道,隻會笑話我們大唐無能。”
“臣妾這也是沒辦法了,必須用最短的時間救出闕特勤,否則臣妾也不敢保證他是否還存活人世。”梅妃鄒著眉頭,迴答道。
“這樣吧,朕看這事還是交給秋衙衛來處理。李閻浮這家夥在海西的時候,不是最擅長破解懸案和突襲救援嗎?朕覺得可以讓他試一試。”李隆基思考了一會,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也好,臣妾也覺得這李晨曦是最合適的人選。”梅妃微微一笑,說道。
“你讓雲字部協助秋衙衛,其他各部還是各行其是吧。”李隆基補充了一句。
“陛下,你這心思,臣妾佩服。”梅妃點頭說道。
“有道是英雄難過美人關,菲嫣的事情朕是樂見其成的。”李隆基笑了起來,毫不掩飾自己的目的,說完這句他接著說,“愛妃出去的時候,幫我把那八個好兒子給叫進來吧。”
梅妃江采萍點頭行禮一禮後,退出了禦書房。高力士正陪著八位皇子站在門口等候皇帝的召喚,眾人一看梅妃走了出來,連忙開口說道:
“見過梅妃。”
“陛下讓你們進去,去吧。”梅妃環視著八位皇子,開口說道。
太子李鴻聽了這話,帶著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一馬當先的走了進去。鄂王李瑤還不忘轉身看看壽王李瑁,挑釁般的對他使了個眼色。壽王李瑁就當沒看見,整理了一下衣服,招唿慶王李琮、榮王李琬,三人一起走進了禦書房。
忠王李浚和永王李璘互相看了一眼,兩人都輕聲歎了口氣,感覺自己就是被殃及池魚。高力士拍了拍李浚,露出了同情的笑容,說道:
“三殿下,進去吧,陛下心裏有數的。”
李浚對高力士苦笑了一下,也不說話,帶著永王李璘走進了禦書房。
李隆基坐在書桌前,看著自己最有出息的八位皇子,眼神中透著幾分淩厲。他拿起一本奏折丟向太子李鴻,說道:“朕的好太子,你看看這本奏折,禦史台參你不思進取,整日就是在東宮飲酒玩樂!朕給你找的太子太傅,先後被你氣跑了三位。儒門是怎麽說你的,你自己看!”
太子李鴻接過奏折,翻看了幾眼,理直氣壯地對李隆基說道:“父皇,兒臣也不都是在遊手好閑,這幾日學習山水畫也是全意全意的。”
“你還好意思說!山水畫能治國嗎?”李隆基一拍桌子,罵道。
李鴻不再頂嘴,默默無言的站到了一邊。李隆基又拿出一本奏折,丟向了壽王李瑁,說道:“李瑁,朕的好瑁兒!小小年紀就學會結黨營私了?將來要是朕不在了,你的太子哥哥還能不能管得了你?”
壽王李瑁撿起奏折,拱手對李隆基說道:“兒臣雖然沒有做這些事,但禦史的奏折也是為兒臣好。有道是吾日三省吾身,必定是兒臣哪裏還做的不夠好,迴去之後,兒臣一定閉門思過。”
李隆基似乎很吃李瑁這一套,對於這位他最寵愛的兒子,李隆基也沒有多加責罵,他點了點頭,說道:“這才像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你要學會近君子,遠小人。”
“兒臣必定謹遵父皇的教誨。”壽王李瑁畢恭畢敬的迴答道。
李隆基隨後看向了忠王李浚,他用手指了指李浚,說:“朕的‘神箭皇子’難道也惦記起東宮之位了?”
忠王李浚一聽這話,大驚失色,噗通一聲直接跪在地上,哭訴了起來:“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重來不結交朝臣,僅有的幾位朋友都在軍中,為了避嫌現在也不怎麽來往了。要說兒臣圖謀太子之位,也完全無從說起啊!”
“你先起來,哭哭啼啼成何體統!”李隆基繼續說了下去,“你們八位皇子,禦史台那幫諫官參過其他七位,唯獨沒有參過你。浚兒,你真有那麽幹淨嗎?你不要急著解釋,很多事情朕心裏清楚,你也不要跟朕裝糊塗。”
“兒臣迴去以後,一定給父皇寫一道請罪奏折。”李浚站了起來,抹了抹眼淚,迴答道。
“想清楚了,再提筆寫!”李隆基嚴厲地說道。
“兒臣不敢隱瞞父皇,一定都交待清楚。”李浚輕聲輕語地說。
李隆基不再一一點名,他看著在場的所有皇子說道:“今天晚上的事情,你們應該都知道了。朕自然是相信你們,這件事不可能是我們大唐的皇子所為。朕叫你們來,一不是為了讓你們參謀策劃,二不是為了讓你們出人出力。”
李隆基目光炯炯地說了下去:“隻要朕還沒死,這大唐的天就由朕來撐著。出了事情,自然有麗競門、太史局和禦史台去查,不用你們八位費心。你們就安心當好你們的皇子,不要給朕添亂。”
八位皇子都垂首低頭,安安分分地聽著李隆基說話,沒有一個人敢插嘴。最活潑的鄂王李瑤,也會也蔫得像顆縮水的白菜,躲在人群中生怕李隆基點他的名。
“闕特勤被劫一事,不準外傳給他人。另外,也不要中了奸人的計策。有人希望你們八個內訌起來,別人越希望如此,你們就越不能鬧出笑話。”李隆基看八位皇子還是安分,又繼續往下說,“從今天開始,你們所有人都給我閉門思過。朕要看到你們每個人的請罪折子,寫的不好朕會給予懲罰。”
“兒臣必不讓父皇失望。”八位皇子這個時候倒是很有默契,迴答的非常整齊,看來從小到大就沒少被李隆基收拾。
“太子留下來,坐到邊上旁聽。今天晚上你隻準聽,不準說話。”李隆基對太子李鴻招了招手,說道,“朕今天就給你一個旁聽國事的機會!其他人都迴去吧,馬上出宮迴自己的府邸。”
李鴻得意地走到李隆基附近坐下,李瑁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轉身跟隨其他六位皇子一起離開了禦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