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外的這一次碰麵,是李閻浮第一次見到這位權傾朝野的大內總管高力士。雖然李思泉與高力士的淵源頗深,但李閻浮自幼西行,大唐不少高官顯貴對他的樣貌還是很陌生的。


    李閻浮和高力士互相見禮後,就在他的引導下,隨父親走進了兩儀殿。兩儀殿整體規模不是很大,比起太極殿來是差了很多的。卻勝在精致親和,皇帝不在那麽高高在上,而是一眼就可以看到龍顏。


    李思泉進殿後拱手對皇帝李隆基行了一禮,李閻浮資曆尚淺,不敢這麽放肆,而是恭恭敬敬地抱拳彎腰行了一個大禮。高力士則走到李隆基身後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站立不動。


    “閻浮免禮,快快和國師一起入座吧。”四十來歲李隆基身穿黃色龍袍,看上去保養的極好。他容光煥發地坐在禦座上,開口說話的聲音不是很大,遠遠地傳過來李閻浮居然也聽的很清楚,這就是大唐宮殿設計之精妙了。


    李思泉坐到了大殿左邊第一個位置上,李閻浮則坐到他的身邊。大殿左右兩邊最後的位置上,分別坐著隸屬於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張九齡和隸屬於門下省的起居舍人賀知章。


    今天這番君臣會麵李思泉純粹就是個配角,他出現在這裏僅僅就是表達一下岐山派對李閻浮出任太史局秋官正的支持。而賀知章則代表門下省,負責記錄這次君前奏對。張九齡則要在奏對結束後,皇帝頒布旨意時,代表中書省草擬聖旨。


    張九齡乃是大漢帝國留侯張良之後,可謂是係出名門。可惜張良畢竟已是久遠的曆史人物了,留下的這支曲江張氏雖然也算詩書傳家,卻遠遠算不上世家大族。曲江張氏在大唐朝中並沒有什麽學生故舊,也沒有那些錯綜複雜的姻親勾聯,張九齡的妻子譚氏更是出身寒門。可以說,李隆基最看重就是他這份身家背景。


    賀知章這個人也非世家子弟,出生於江南道越州,素有“清談風流”之譽。他們賀家雖然不是寒門,但也跟寒門差不多了,就是鄉間普通的耕讀之家。賀知章既是大唐著名的詩人,更是不世出的書法大家,天下傳唱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正是出自賀知章之手。


    張、賀兩人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年少成名。張九齡九歲知文,十三歲就做得一手好文章,時任廣州刺史王方慶曾誇獎他道:“此子必能致遠”。賀知章更是了得,少時便以詩文知名。及冠後他參加科舉,一舉高中殿試狀元。


    李隆基選了這麽兩位不是世家豪門出身,卻又都是少有才名的人參加今天這場終於的君前奏對,不能不說有他深遠的考慮。


    首先,李閻浮也是年少之時就名滿海西的人物,又即將接任重要職務秋官正。張、賀兩人是李隆基未來要大力重用的人才,三人在少年時都十分優秀,彼此之間很容易產生好感。這樣的話,未來同朝為臣才能更好的配合,完成他李隆基交與他們的使命。


    其次,今天這場君前奏對,必然會涉及到很多敏感話題,尤其是關於大唐各大世家與皇權之間的博弈。這些話絕對不容外泄,中書省和門下省諸位舍人之中,隻有張、賀兩位的身份最合適參與這場奏對。


    李隆基開口向李閻浮介紹了一下張九齡和賀知章,李、張、賀三人互相在座位上拱手行了一禮。李思泉坐在座位上閉目養神,擺出了一副不再關注的高姿態。李隆基掃了一眼李思泉,微微一笑,繼續開口說道:


    “閻浮,你這晨曦之名可是響徹海西啊。麗競門裏關於你的卷宗堆滿了一個偌大的書櫃,你在海西的種種經曆,朕時常拿來教育那些不成器的皇家子弟。朕每每想到你這大唐英才,不知何時才能迴歸故裏,就夜不能寐。今天可好,總算是把你盼迴來了,朕心甚慰。”


    “當不得陛下誇獎。我大唐英才輩出,閻浮所做還太少,比不得太史局的前輩之萬一。”李閻浮連忙在座位上拱手迴答道。


    “前輩自有前輩好,後輩未必不英豪。”李隆基擺了擺手,隨後指著李、張、賀三人說道,“我大唐如果沒有你們這些後起之秀,如何能在諸多強敵的環視下立足?如今的大唐,正是需要你們這樣的後輩英才,多多益善。”


    “臣等自當為國盡力。”李閻浮和張、賀兩人連忙迴答道。


    “閑話不多說了。”李隆基點點頭,“今天主要就是跟閻浮你談談太史局。這秋官正一職也空懸了一段時間了,據說下麵的秋衙衛士師已經有些人心浮動。既然閻浮迴來了,那就盡早上任吧。不過在此之前,朕有兩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其一嘛,太史局監察天下所有修士。但你也應該知道,拋開你們四大門派不談。我大唐大多數的修士,都是各大世家的子弟。而朝中大小官員,也有很多世家中人。這其中會出現什麽狀況就不言而喻了,不知你待如何處理?”


    “恕臣直言,這樣的情況很正常。別說我大唐如此,就算是海西和白奕何嚐不是如此?”李閻浮毫不怯場,沒有一點猶豫就這麽直接答道,“世家也好,貴族也罷。掌握了很多資源的他們,不但在知識領域處於絕對控製地位,就是在修行之道上也比寒門子弟先行一步。這不是短期之內能改變的,隻能徐徐圖之。”


    李閻浮繼續說道:“因此,在這樣的局麵下,世家的存在不能簡單的將其視作大唐前進的阻礙,而是要想辦法讓其成為大唐發展的助力。而太史局監察世家修士的時候,也不能一味的粗暴對待。臣認為應該一手硬一手軟,抓一批、防一批、拉一批、用一批。分而化之,促其之行。”


    “恩?願聞其詳。”李隆基來了興致,插了一句。


    “一手硬,就是對那些觸犯大唐律法的世家子弟毫不容情,不管他們背後站著誰,違法必究違律必罰。對那些心懷不軌、行為詭異的世家子弟嚴加防範,提高監察等級。這也就是臣說的抓一批、防一批。”李閻浮說的頭頭是道。


    “而一手軟則是建立在一手硬的基礎上的,有了那些被嚴厲處罰的案例在,也能威懾諸多有心無膽之徒。”李閻浮稍微停了停,環視了殿內眾人後繼續說道,“我大唐禦史台清查逃戶和籍外田地時,得到了不少世家的支持。對於這些以國事為重的忠良世家,如果他們的優秀子弟願意加入太史局,春官處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晉身之階。在陛下選官時,他們也能以保章正之職,進入朝廷為官。這就是所謂的拉一批。”


    “至於用一批,則需要冬官處的配合。臣的想法是,對於那些世家之中不得誌的子弟,可以秘密招為冬官典事。”李閻浮說道這裏就停了下來,他抬頭看向坐在禦座之上的李隆基,兩人眼中流露出的意思都隻有對方能懂。


    李隆基看了一眼張九齡和賀知章,隻見這兩人都低頭不語,裝作沒有聽見李閻浮剛才的話。李隆基點點頭,說道:“閻浮,迴去你具體寫一份折子,待朕禦批後轉給太史令即可實施。”


    “臣遵旨。”李閻浮拱手行禮。


    “朕剛才說有兩個問題想請教,閻浮你已為朕解除一惑。”李隆基伸出了一根手指比了比,“這另一惑,則跟白奕妖族相關。妖皇白柯蔓野心勃勃圖謀東進,不但在河中跟我大唐鬥得你死我活,更是派出了大量的密諜潛伏在我大唐各地。麗競門這些年來不知道拔除了多少釘子,可惜還是收效甚微。”


    “遠的就不去說了,就說去年發生的那起‘靖安案’。我大唐的頂級名門清河崔氏,居然也出了裏通敵國的叛徒,這讓朕說什麽好呢?究竟是我大唐太無能,還是白奕太狡猾?我東土之地,都快被白奕搞成一個篩子了,你說可笑不可笑?”李隆基越說越激動,連連發問道。


    “陛下息怒。”李閻浮和張、賀兩人同時勸解了一句。


    “朕怎麽可能不生氣。”李隆基平息了怒火,“但氣又有什麽用呢?朕又不能親自提劍上馬,誅殺如此之多的白奕密諜。太史局另一職責就是監察天下所有異類,這異類就包含了白奕妖族在內。閻浮,你來說說你們太史局該怎麽和麗競門通力合作,防範白奕密諜的滲透?”


    “說到白奕,臣敢自誇一句,在這大唐要說對白奕的了解,不可能有人比得上臣。”李閻浮毫不謙虛的說道,“兩年前,臣因為查案喬裝打扮,秘密潛入了白奕。機緣巧合之下,拜入了白奕三大門派之一的混元陰陽洞。個中故事,臣就不在這裏贅述了。這兩年臣在白奕目睹了妖族種種處事之道,至今記憶猶新。白奕妖族身處南荒交通要道,北上有海西帝國關門攔路,南下又有不周大峽穀天塹難逾,西行被北地法蘭克王國當頭打退。現在隻剩下一條路可行,那就是東進河中,與我大唐爭一時之長短。”


    “白奕妖族先祖本來居住於東土南部十萬大山之中,白奕皇族心心念念的都是重返祖地。其內部雖然也有勾心鬥角,但涉及到東進大略均是一心行事。而白奕國內物產豐饒,妖族繁殖之快,不亞於我東土人族。可以說,白奕人力物力都不缺乏,有足夠的基礎來實現東進戰略。”李閻浮說著說著,站了起來離開了桌位,在兩儀殿內走了幾步。


    “白奕國內三大門派混元陰陽洞、太上紫曜派、清微天極府,為了實現東進戰略,皆放開門派大門廣為招收寒門子弟。甚至連密探機關圓頂研究院,也開始放鬆選拔門檻。可以這麽說,白奕早就做好了戰前動員,發動了舉國之力。”李閻浮走到皇帝李隆基的禦座正對麵,站立不動。


    然後他拱手彎腰,行了一個大禮,說道:“陛下,要想徹底解決白奕問題,關鍵不在於太史局和麗競門兩個衙門如何去做。而是需要朝野上下通力合作,文武大臣齊心協力,名門寒門同氣連枝;若不如此,我太史局和麗競門最多隻能做到查缺補漏,無法阻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其它先不談,閻浮,你就說說怎麽查缺補漏即可。”李隆基聽完李閻浮的話,不動聲色地問道。


    “主次兩條線並行,臣這次在瀚海無意間卷入白奕的行動,發現他們在尋找上古天庭秘術傳承《金篆玉書》,根據史料記載,這種天庭秘術可以大大提升一國的軍力。這本是臣在瀚海找到的《金篆玉書》第一卷《星宗會》的臨摹本,臣將它獻與陛下。”李閻浮從懷中拿出自己臨摹的《金篆玉書》第一卷,交給了在李隆基示意下走過來的高力士。


    隨後李閻浮繼續說道:“而保存了《金篆玉書》的仙家洞天,大多在我東土各國的境內,白奕在東土的密諜必然會把尋找《金篆玉書》放在首要位置。抓住了這條主線,就能破解看似紛亂的白奕密諜的行動,給其迎頭痛擊。”


    李隆基從高力士手中接過《星宗會》的臨摹本,一邊聽著李閻浮的話,一邊翻看了起來。李閻浮走到座位前,坐迴椅子上說:“白奕密諜不管在大唐如何潛伏,總會有那麽一批露出馬腳的。對那些暫時沒有造成重大破壞的密諜,太史局和麗競門不要急於抓捕,而是應該重點監控,借機引出更大的魚來。對於那些馬上就要實施白奕陰謀的,則馬上抓捕嚴加審問。此乃次線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英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盡之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盡之湖並收藏大唐英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