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牆高約二十米,底寬十八米,頂寬十五米,頂部通道可供至少五匹馬並行通過。為了提高城防能力,玄宗李隆基登位之後,在各個城門旁的城牆上安置了拋石炮。每門拋石炮日常配備三百斤重的石彈六枚,戰時如有需要可以臨時追加。三百斤重的石彈平時就這麽堆在城牆頂部的通道上,守城的士兵早就習以為常根本不會去多加留意。
今天倒是奇怪的很,這諸多石彈中的一枚,不知怎麽的就會從城牆上掉落下來。巧的是偏偏還是如此精準地掉落到李閻浮頭上,這其中的蹊蹺恐怕也隻要當事人才能得知了。
延興門的青龍寺旁停著一輛馬車,外表看上去毫不起眼。一位三十歲左右麵圓耳闊的男子身穿綠色錦袍、腰係金絲玉帶,走出青龍寺的大門。他正拉開馬車的簾子,正準備上車,就正好看到石彈從延興門的城牆下掉落。這名男子放下布簾,轉身對一位車夫模樣的老年男子說道:
“鍾叔,快快救人!”
話音才剛剛落下,老年男子還來不及邁出腳步。兩人就看見李閻浮身上浮現出一道耀眼的光芒,雖然站的不近,兩人都感受到了一陣暖意。這道光仿佛大日照耀一般,溫暖著世間萬物。
李閻浮抬頭看著下落的石彈,不急不忙地掐了一個法決,身上真氣遊走,使出了《陰陽混洞三元氣》之大日變。他身上的光芒化為一道屏障,托著石彈緩緩下落。李閻浮閃開一個身位,讓石彈落在自己身前。
周圍南來北往的客商和旅人看到這一幕,紛紛發出驚歎的聲音。各種議論都有,有罵守城士兵玩忽職守的,有誇獎李閻浮修為強橫的,還有人換位思考商議著如果是自己該怎麽逃脫的。
大唐儒家學說興盛,皇室也不禁言談。這民間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曾有一位鄉中耆老上書朝廷,談及對春種秋收的種種建議,當今皇上李隆基也欣然批複,傳為了一時美談。
像李閻浮這種光天化日之下大秀修為神通的修士,大唐也數不勝數。遠的不說,就說那“七絕聖手”和“草堂畫聖”在富悅酒肆大戰一場,何嚐不是一種人前顯聖呢。
這一會功夫,守城的士兵就連忙趕來向李閻浮道歉。路邊的行人也有不少人上前噓寒問暖,關心一二。李閻浮也不生氣,一一謝過後,開始再三提醒把守延興門的士卒,要注意防備石炮彈藥的安全問題。
“鍾叔,你怎麽看?”綠袍男子站在馬車旁,問道。
“王爺,這事有蹊蹺。”老年男子微微彎著腰,“我大唐軍備嚴謹,這麽多年來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這三百來斤的石彈砸下去,一般人早就被砸成肉泥了,民間物議必然沸騰。也就是這位少俠修為驚人,才躲過這一劫。”
這綠袍男子乃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忠王李浚是也。因其生母楊貴嬪身體不適,今天特意來青龍寺為母妃祈福。不想才出寺門,就目睹了這驚人的變故。
“能夠在天子腳下做出這樣的事情,這手段不像常人能為。”李浚想了想說道,“而且本王覺得,這事根本就是衝著這位少俠去的,完全就是想置其於死地。”
“也不知這少俠是何許人也?值得仇家費這麽大心思。”老年男子疑惑的說。
“本王也很想知道。鍾叔,你且去請他過來相見。”李浚吩咐道。
“是,老奴這就去。”老年男子彎腰應道。
李閻浮這邊謝過了路人的關心,提醒完士卒相關事宜後,正準備繼續向前走去,就看到了老年男子鍾叔迎麵走來。
“這位少俠,我家公子有請。”老年男子鍾叔彎腰拱手,畢恭畢敬的說道。
李閻浮看向青龍寺外的那輛普通的馬車,李浚正站在車旁一邊微笑一邊點頭示意。李閻浮想了想,右手則微微掐動了幾下,隨後也對著李浚微微一笑。
“也好,貴上氣度不凡,在下也想認識一番。”李閻浮對著鍾叔說,隨後就在鍾叔的指引下走向了李浚。
要說其他人,也許李閻浮就拒絕了,畢竟快到家門口了,歸心似箭啊。但剛才一番推衍之下,他居然沒得到任何結果。在這大唐,隻有皇室弟子在護國法寶的庇護下,無法被修士推衍。其他人隻要李閻浮有心,還是能夠推算一二的。
心裏基本有數,李閻浮也就不慌不忙的上前見禮。兩人互相拱手之後,開始了交談。
李浚在諸多皇子中,算是最沒架子的一位。無論是儒家學子還是江湖修士,他都喜歡折節下交。但李閻浮是他見過最為特殊的一位,你說他是江湖修士,但卻有一身鐵血氣息;你說他是兵家後人,但又出口成章見識極廣;你說他是儒門學子,但又沒有那儒門的“中和精氣”。
大唐皇帝陛下李隆基多年來一共生有三十名皇子,諸多皇子之中有八名佼佼者,被世人稱為“八大雛龍”。這八名皇子分別是:大皇子慶王李琮、二皇子太子李鴻、三皇子忠王李浚、五皇子鄂王李瑤、六皇子榮王李琬、八皇子光王李琚、十六皇子永王李璘、十八皇子壽王李瑁。
這八名皇子彼此分為三大派係,其一是以太子李鴻為首,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為輔的“東宮派”;其二是以壽王李瑁為核心,慶王李琮和榮王李琬為輔的“寧邸派”(因為李瑁幼時在寧王李憲府邸生活了十多年,故稱之為“寧邸派”);其三乃是以忠王李浚為首,永王李璘為輔的“別殿派”(因為忠王李浚出生在長安東宮之別殿,故稱其為“別殿派”)。
東宮派和寧邸派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近幾年來在大唐朝廷和後宮殺得是頭破血流。東宮派在後宮的支柱是太子李鴻之母“趙麗妃”,寧邸派在後宮的靠山是壽王李瑁之母“武惠妃”。
而別殿派在東宮派和寧邸派的鬥爭中保持中立,在三派之間別殿派勢力最弱,後宮內隻有忠王李浚的母親“楊貴嬪”才能提供一些微弱的支持。
武惠妃、趙麗妃和楊貴嬪這三位妃子中,武惠妃最為受寵。武惠妃原名武無載,其父恆安王武攸止,其母鄭國夫人楊氏。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因父親早逝,得到武則天庇蔭自幼於宮中長大。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將武無載賜號為惠妃,雖隻將她封為妃,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等同皇後。
太子李鴻不是武惠妃所生,武惠妃一心想讓自己親生皇子李瑁成為太子。武惠妃和李瑁一方麵得到了朝廷中武周遺留勢力的支持,另一方麵也得到武惠妃母族弘農楊氏的資助,因此寧邸派在朝中的聲勢與東宮派不相上下。
趙麗妃出身相當卑微,原本是潞州的倡伎。玄宗李隆基還身為臨淄王時,一次偶然的邂逅,遇見了才貌雙全、能歌善舞的趙氏,李隆基對其一見鍾情相當喜愛,便將趙氏納為側室寵極一時。趙氏後來被封為麗妃,生下了玄宗的第二子李鴻。隨著武惠妃受到玄宗隆寵,趙麗妃漸漸失寵。而東宮派與寧邸派多次爭鬥,也都因為趙麗妃的失寵而落於下風。
楊貴嬪也出身於弘農楊氏,其母與武周女皇“武則天”之母為同族。楊氏為人謙恭,生下忠王李浚後,因為當時的太子妃王氏無子,楊氏於是將李亨交由太子妃撫養。按說從弘農楊氏的立場出發,別殿派應該全力支持寧邸派奪取太子之位。之所以到現在還保持中立,是因為忠王李浚的養母“王皇後”。
玄宗李隆基廢王皇後,將武氏封為惠妃提拔為後宮之主。民間一直傳聞,王皇後被廢就是武惠妃暗中使手段。忠王李浚雖然不是王皇後親生,但卻是王皇後親養。王氏將李浚接到自己身邊,對他百倍嗬護,極為疼愛。所以不管從什麽角度出發,別殿派都不會倒向寧邸派。
東宮派主要力量集中在河北幽州一帶,李鴻門下隻有一小部分官員任職於中央各個機構,其餘大部分官員都是河北道的世家子弟。鄂王李瑤遙領幽州都督、河北節度大使,光王李琚遙領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大使,兩人都是太子李鴻的左膀右臂。
寧邸派主要力量集中在關內道,以弘農楊氏為首的關內中小世家官員都集中在寧邸派麾下。由於壽王李瑁年紀尚幼,寧邸派主要依靠慶王李琮和榮王李琬來與世家大族打交道。在武惠妃的幹涉下,慶王李琮遙領安西大都護兼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藩大使,榮王李琬則實授京兆牧兼遙領隴右節度大使。寧邸派在京都長安擁有極大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其餘兩派。
別殿派全部力量都集中在軍方,忠王李浚領朔方大使、單於大都護,曾率軍大破進犯大唐東北邊境的奚、契丹等部落的兵馬,被玄宗李隆基稱之為“皇家小李廣”。永王李璘的舅舅是十大節度使之一,劍南節度使郭虛己,煉神還真期的兵家大修士。
對於缺少軍方支持的東宮派和寧邸派來說,別殿派都是必須要爭取的盟友。同時,由於缺乏文官勢力和世家勢力的支撐,別殿派也被認為是最不可能奪取到至尊之位的勢力。
忠王李浚和李閻浮交談了一會,互相通報了家門。李浚得知了李閻浮就是名滿海西的“晨曦劍星”,李閻浮也知道了李浚就是大唐知名的“神箭皇子”。兩人都有軍旅的經曆,初次見麵就一見如故。李浚提出要用馬車送他迴位於興道坊的家,李閻浮推辭了一會,在李浚的堅持下,也不再客氣。
李閻浮和李浚兩人坐在車廂內,李浚的仆人鍾叔坐在車廂外揮舞著馬鞭,馬車緩緩往前行進著。車廂內空間不大也不小,兩個人坐是綽綽有餘。兩張軟墊放在車廂內,一張小桌上擺著精致的茶壺。李浚給自己和李閻浮倒了兩杯茶,然後舉起瓷杯說道:“賢弟,為兄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李閻浮舉起茶杯,迴了一禮後將茶水一飲而盡。忠王李浚放下瓷杯,看著李閻浮,欲言又止。龍鴉夜風站在李閻浮肩上,好奇地看著李浚。
“三殿下,有何賜教,還請明言。”李閻浮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賜教談不上,不過卻有一事,本王確實是百思不得其解,還請閻浮賢弟一起參詳一二。”李浚開口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東宮派和寧邸派,還有自己的別殿派的情況,隨後話鋒一轉繼續說,“你說巧也不巧,正好為兄今天前來青龍寺上香,就遇到了剛才那麽一幕。這落到有心人口中,難免不會懷疑為兄。要說這來的也太巧了吧?偏偏是為兄出現,才有石彈從那城牆下落下,而砸向的人居然是岐山派當代嫡傳。”
“三殿下的意思是,剛才那事不是意外?”李閻浮故作不解,問。
“這不是很明顯嗎,閻浮賢弟就不要故意裝傻了。對於賢弟而言,剛才那枚石彈即是一種試探,更是一種警告。”李浚直視著李閻浮,說。
“那對於三殿下而言呢?”李閻浮反問道。
“那就要看父皇怎麽樣想了。實話說,換作是我,也會懷疑。寧邸派在長安擁有莫大的能量,而我們別殿派在軍方有不少支持者。在外人眼中,這事要麽就是寧邸派所為,要麽就是我們別殿派所為。”李浚說著說著越發覺得頭疼起來。
今天倒是奇怪的很,這諸多石彈中的一枚,不知怎麽的就會從城牆上掉落下來。巧的是偏偏還是如此精準地掉落到李閻浮頭上,這其中的蹊蹺恐怕也隻要當事人才能得知了。
延興門的青龍寺旁停著一輛馬車,外表看上去毫不起眼。一位三十歲左右麵圓耳闊的男子身穿綠色錦袍、腰係金絲玉帶,走出青龍寺的大門。他正拉開馬車的簾子,正準備上車,就正好看到石彈從延興門的城牆下掉落。這名男子放下布簾,轉身對一位車夫模樣的老年男子說道:
“鍾叔,快快救人!”
話音才剛剛落下,老年男子還來不及邁出腳步。兩人就看見李閻浮身上浮現出一道耀眼的光芒,雖然站的不近,兩人都感受到了一陣暖意。這道光仿佛大日照耀一般,溫暖著世間萬物。
李閻浮抬頭看著下落的石彈,不急不忙地掐了一個法決,身上真氣遊走,使出了《陰陽混洞三元氣》之大日變。他身上的光芒化為一道屏障,托著石彈緩緩下落。李閻浮閃開一個身位,讓石彈落在自己身前。
周圍南來北往的客商和旅人看到這一幕,紛紛發出驚歎的聲音。各種議論都有,有罵守城士兵玩忽職守的,有誇獎李閻浮修為強橫的,還有人換位思考商議著如果是自己該怎麽逃脫的。
大唐儒家學說興盛,皇室也不禁言談。這民間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曾有一位鄉中耆老上書朝廷,談及對春種秋收的種種建議,當今皇上李隆基也欣然批複,傳為了一時美談。
像李閻浮這種光天化日之下大秀修為神通的修士,大唐也數不勝數。遠的不說,就說那“七絕聖手”和“草堂畫聖”在富悅酒肆大戰一場,何嚐不是一種人前顯聖呢。
這一會功夫,守城的士兵就連忙趕來向李閻浮道歉。路邊的行人也有不少人上前噓寒問暖,關心一二。李閻浮也不生氣,一一謝過後,開始再三提醒把守延興門的士卒,要注意防備石炮彈藥的安全問題。
“鍾叔,你怎麽看?”綠袍男子站在馬車旁,問道。
“王爺,這事有蹊蹺。”老年男子微微彎著腰,“我大唐軍備嚴謹,這麽多年來從來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這三百來斤的石彈砸下去,一般人早就被砸成肉泥了,民間物議必然沸騰。也就是這位少俠修為驚人,才躲過這一劫。”
這綠袍男子乃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忠王李浚是也。因其生母楊貴嬪身體不適,今天特意來青龍寺為母妃祈福。不想才出寺門,就目睹了這驚人的變故。
“能夠在天子腳下做出這樣的事情,這手段不像常人能為。”李浚想了想說道,“而且本王覺得,這事根本就是衝著這位少俠去的,完全就是想置其於死地。”
“也不知這少俠是何許人也?值得仇家費這麽大心思。”老年男子疑惑的說。
“本王也很想知道。鍾叔,你且去請他過來相見。”李浚吩咐道。
“是,老奴這就去。”老年男子彎腰應道。
李閻浮這邊謝過了路人的關心,提醒完士卒相關事宜後,正準備繼續向前走去,就看到了老年男子鍾叔迎麵走來。
“這位少俠,我家公子有請。”老年男子鍾叔彎腰拱手,畢恭畢敬的說道。
李閻浮看向青龍寺外的那輛普通的馬車,李浚正站在車旁一邊微笑一邊點頭示意。李閻浮想了想,右手則微微掐動了幾下,隨後也對著李浚微微一笑。
“也好,貴上氣度不凡,在下也想認識一番。”李閻浮對著鍾叔說,隨後就在鍾叔的指引下走向了李浚。
要說其他人,也許李閻浮就拒絕了,畢竟快到家門口了,歸心似箭啊。但剛才一番推衍之下,他居然沒得到任何結果。在這大唐,隻有皇室弟子在護國法寶的庇護下,無法被修士推衍。其他人隻要李閻浮有心,還是能夠推算一二的。
心裏基本有數,李閻浮也就不慌不忙的上前見禮。兩人互相拱手之後,開始了交談。
李浚在諸多皇子中,算是最沒架子的一位。無論是儒家學子還是江湖修士,他都喜歡折節下交。但李閻浮是他見過最為特殊的一位,你說他是江湖修士,但卻有一身鐵血氣息;你說他是兵家後人,但又出口成章見識極廣;你說他是儒門學子,但又沒有那儒門的“中和精氣”。
大唐皇帝陛下李隆基多年來一共生有三十名皇子,諸多皇子之中有八名佼佼者,被世人稱為“八大雛龍”。這八名皇子分別是:大皇子慶王李琮、二皇子太子李鴻、三皇子忠王李浚、五皇子鄂王李瑤、六皇子榮王李琬、八皇子光王李琚、十六皇子永王李璘、十八皇子壽王李瑁。
這八名皇子彼此分為三大派係,其一是以太子李鴻為首,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為輔的“東宮派”;其二是以壽王李瑁為核心,慶王李琮和榮王李琬為輔的“寧邸派”(因為李瑁幼時在寧王李憲府邸生活了十多年,故稱之為“寧邸派”);其三乃是以忠王李浚為首,永王李璘為輔的“別殿派”(因為忠王李浚出生在長安東宮之別殿,故稱其為“別殿派”)。
東宮派和寧邸派為了爭奪太子之位,近幾年來在大唐朝廷和後宮殺得是頭破血流。東宮派在後宮的支柱是太子李鴻之母“趙麗妃”,寧邸派在後宮的靠山是壽王李瑁之母“武惠妃”。
而別殿派在東宮派和寧邸派的鬥爭中保持中立,在三派之間別殿派勢力最弱,後宮內隻有忠王李浚的母親“楊貴嬪”才能提供一些微弱的支持。
武惠妃、趙麗妃和楊貴嬪這三位妃子中,武惠妃最為受寵。武惠妃原名武無載,其父恆安王武攸止,其母鄭國夫人楊氏。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因父親早逝,得到武則天庇蔭自幼於宮中長大。玄宗李隆基即位後將武無載賜號為惠妃,雖隻將她封為妃,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等同皇後。
太子李鴻不是武惠妃所生,武惠妃一心想讓自己親生皇子李瑁成為太子。武惠妃和李瑁一方麵得到了朝廷中武周遺留勢力的支持,另一方麵也得到武惠妃母族弘農楊氏的資助,因此寧邸派在朝中的聲勢與東宮派不相上下。
趙麗妃出身相當卑微,原本是潞州的倡伎。玄宗李隆基還身為臨淄王時,一次偶然的邂逅,遇見了才貌雙全、能歌善舞的趙氏,李隆基對其一見鍾情相當喜愛,便將趙氏納為側室寵極一時。趙氏後來被封為麗妃,生下了玄宗的第二子李鴻。隨著武惠妃受到玄宗隆寵,趙麗妃漸漸失寵。而東宮派與寧邸派多次爭鬥,也都因為趙麗妃的失寵而落於下風。
楊貴嬪也出身於弘農楊氏,其母與武周女皇“武則天”之母為同族。楊氏為人謙恭,生下忠王李浚後,因為當時的太子妃王氏無子,楊氏於是將李亨交由太子妃撫養。按說從弘農楊氏的立場出發,別殿派應該全力支持寧邸派奪取太子之位。之所以到現在還保持中立,是因為忠王李浚的養母“王皇後”。
玄宗李隆基廢王皇後,將武氏封為惠妃提拔為後宮之主。民間一直傳聞,王皇後被廢就是武惠妃暗中使手段。忠王李浚雖然不是王皇後親生,但卻是王皇後親養。王氏將李浚接到自己身邊,對他百倍嗬護,極為疼愛。所以不管從什麽角度出發,別殿派都不會倒向寧邸派。
東宮派主要力量集中在河北幽州一帶,李鴻門下隻有一小部分官員任職於中央各個機構,其餘大部分官員都是河北道的世家子弟。鄂王李瑤遙領幽州都督、河北節度大使,光王李琚遙領廣州都督、五府經略大使,兩人都是太子李鴻的左膀右臂。
寧邸派主要力量集中在關內道,以弘農楊氏為首的關內中小世家官員都集中在寧邸派麾下。由於壽王李瑁年紀尚幼,寧邸派主要依靠慶王李琮和榮王李琬來與世家大族打交道。在武惠妃的幹涉下,慶王李琮遙領安西大都護兼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藩大使,榮王李琬則實授京兆牧兼遙領隴右節度大使。寧邸派在京都長安擁有極大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其餘兩派。
別殿派全部力量都集中在軍方,忠王李浚領朔方大使、單於大都護,曾率軍大破進犯大唐東北邊境的奚、契丹等部落的兵馬,被玄宗李隆基稱之為“皇家小李廣”。永王李璘的舅舅是十大節度使之一,劍南節度使郭虛己,煉神還真期的兵家大修士。
對於缺少軍方支持的東宮派和寧邸派來說,別殿派都是必須要爭取的盟友。同時,由於缺乏文官勢力和世家勢力的支撐,別殿派也被認為是最不可能奪取到至尊之位的勢力。
忠王李浚和李閻浮交談了一會,互相通報了家門。李浚得知了李閻浮就是名滿海西的“晨曦劍星”,李閻浮也知道了李浚就是大唐知名的“神箭皇子”。兩人都有軍旅的經曆,初次見麵就一見如故。李浚提出要用馬車送他迴位於興道坊的家,李閻浮推辭了一會,在李浚的堅持下,也不再客氣。
李閻浮和李浚兩人坐在車廂內,李浚的仆人鍾叔坐在車廂外揮舞著馬鞭,馬車緩緩往前行進著。車廂內空間不大也不小,兩個人坐是綽綽有餘。兩張軟墊放在車廂內,一張小桌上擺著精致的茶壺。李浚給自己和李閻浮倒了兩杯茶,然後舉起瓷杯說道:“賢弟,為兄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李閻浮舉起茶杯,迴了一禮後將茶水一飲而盡。忠王李浚放下瓷杯,看著李閻浮,欲言又止。龍鴉夜風站在李閻浮肩上,好奇地看著李浚。
“三殿下,有何賜教,還請明言。”李閻浮微微一笑,開口說道。
“賜教談不上,不過卻有一事,本王確實是百思不得其解,還請閻浮賢弟一起參詳一二。”李浚開口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東宮派和寧邸派,還有自己的別殿派的情況,隨後話鋒一轉繼續說,“你說巧也不巧,正好為兄今天前來青龍寺上香,就遇到了剛才那麽一幕。這落到有心人口中,難免不會懷疑為兄。要說這來的也太巧了吧?偏偏是為兄出現,才有石彈從那城牆下落下,而砸向的人居然是岐山派當代嫡傳。”
“三殿下的意思是,剛才那事不是意外?”李閻浮故作不解,問。
“這不是很明顯嗎,閻浮賢弟就不要故意裝傻了。對於賢弟而言,剛才那枚石彈即是一種試探,更是一種警告。”李浚直視著李閻浮,說。
“那對於三殿下而言呢?”李閻浮反問道。
“那就要看父皇怎麽樣想了。實話說,換作是我,也會懷疑。寧邸派在長安擁有莫大的能量,而我們別殿派在軍方有不少支持者。在外人眼中,這事要麽就是寧邸派所為,要麽就是我們別殿派所為。”李浚說著說著越發覺得頭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