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六百二十二章 一步錯步步錯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傍晚,,也就是老皇帝已經龍馭賓天秘不發喪啟程的第二天,大明京師,漢王府裏,漢王,蒙禹,還有漢王府長史,以及漢王府審理於謙,正在接見一個人,一個自稱是東廠提督馬雲派來報信的太監番子。
聽完來人的敘述,所有人都沉默了,漢王更是眉頭緊鎖,要不是還有兩位漢王府的屬官在,估計他都要立刻暴起了,這大概也是蒙禹要讓兩位屬官一起來此的緣故吧,果然,年輕的於謙忍不住質問道:“你是說,陛下已經被太子一黨軟禁了?可東廠一眾高手都是吃素的麽?那劉懷禮可是大內第一高手,馬雲和海壽也是身手不俗,外加東廠百十號高手,就這麽放任他們一群文官放肆?還需要派你跑到京師請漢王殿下去救駕?”
來人懊喪的說道:“馬督公他們也曾想救出陛下,可不管是禁軍還是隨行的軍隊都在太子一黨掌握之中,東廠這百十來號人若是強攻必然隻有全軍覆沒還被冠以謀逆之罪,所以隻能暫時隱忍待時,這才把奴婢派出來報信。”
於謙繼續喝問道:“就算如此,軍中不可能全被太子一黨掌控,你們為何不向漢王殿下一係的將軍們求援?”來人恨聲說道:“他們一早就把漢王殿下一係的將軍們分派在步軍那一路大軍裏,馬督公自然也派人向他們求援了,可那些將軍們平時就不待見我們,自是不會信,加上已經投靠太子一黨的柳升幫著圓謊,就更加沒人信我們了。”
親耳聽到柳升已經投靠太子的漢王還是麵色微變,也有些尷尬,此前蒙禹告訴他柳升變節之時他其實並不全信的,還在自我安慰覺得柳升是忍辱負重的假意投效太子實則是幫他獲取核心機密,這大概也是漢王性格使然的幼稚一麵。
見漢王麵色尷尬,而蒙禹又一直麵色如常的不發一言,王府長史就更指望不上了,於謙一時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繼續發問,幸而,此時有人來報:“啟稟漢王殿下,由柳侯爺派來的軍中信使求見。”
漢王一時麵色大喜,柳升派來了信使,那就說明柳升或許真的沒有叛變,或許真如他猜想的真的沒錯,當下高興的喊道:“把人帶進來。”蒙禹也是笑笑,對剛才的那個太監的說道:“那就勞煩這位公公先在此稍待一下。”來人立刻躬身施禮後熟稔的站到宮裏太監該站的地方,蒙禹立刻捕捉到了這一細節。
不一會軍中信使便被帶了進來,信使一見漢王在座,連忙單膝跪地施軍禮道:“卑職見過漢王殿下。”漢王點頭道:“你向本王行軍禮,是曾經在過本王麾下?”來人道:“迴殿下,卑職曾是您麾下鎮守邊關時的旗牌官,當年曾也隨殿下一起出關征戰過。”
漢王一聽是十年前的老部下,那這人肯定靠譜啊,心中大喜之下連忙起身扶起信使道:“原來是本王的老部下,不知姓甚名誰?現在身居何職?”信使恭敬的躬身迴複道:“卑職名叫石亨,現在柳侯爺爺帳下任騎軍百戶。”
漢王一看石亨都三十多歲,不禁皺眉道:“十年前你就是旗牌官,如何今日還隻是一個六品百戶?”石亨有些懊喪的說道:“殿下有所不知,卑職先前就是承襲伯父職位曾經做到寬河衛指揮僉事,可惜後來被蒙冤處分,要不是當年被柳候爺全力保下,卑職已經迴家種田了。”
漢王了然的點頭道:“這麽說,你是柳侯爺的心腹之人了?”石亨迴道:“柳侯爺對卑職有知遇之恩,卑職自當以死迴報。”漢王眼含深意的看看蒙禹笑笑,重新迴座坐好,意思就是告訴蒙禹柳升是否真的投效了太子還不一定呢,蒙禹也迴以一笑後問道:“那不知柳侯爺派你給殿下帶來什麽訊息?”
石亨立刻抱拳迴道:“柳侯爺讓卑職轉告漢王殿下,陛下可能已經被太子一黨和東廠挾製了,侯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陛下,如今軍令和政令都是楊榮一人在草擬,海壽代為朱批,馬雲帶領東廠嚴密護衛著陛下四周嚴防任何人靠近,柳侯爺還對卑職說了一個猜想,或許他們那夥人根本不想讓陛下活著迴京!”
漢王聽完點點頭,眉頭皺的更緊了,這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可柳升到底是否真的反叛了自己還尚未可知,所以漢王當即問道:“那柳侯爺希望本王怎麽做?”石亨看看蒙禹和其他人,再看看邊上那太監,略有些猶豫,意思也很明顯了,漢王當下擺擺手道:“這些都是本王心腹之人,你但說無妨。”
石亨立刻抱拳眼神決然的說道:“侯爺請殿下速調京師大營大軍前往邊境救駕,卑職願為前驅!”蒙禹聞言心中一沉,正要說話卻見漢王擺擺手道:“好,此事還須得再嚴密計劃,石百戶也是一路辛苦,於大人先帶他下去休息吧。”
石亨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輕不便多言,立刻施禮隨著於謙退下。漢王轉頭看看蒙禹,蒙禹會心一笑,這點基本的默契他們還是有的,立刻向先前來的太監說道:“這位公公,適才石百戶的話你也聽見了,你們東廠已經是太子一黨且為虎作倀,不知還有何話說?”
那太監卻毫不在意的說道:“陛下將步騎兩軍分開兩路之後,身邊已經全是太子的人,東廠若不與他們虛與委蛇,如何能得到陛下的口諭?又如何能做殿下的內應?柳侯爺一直對我們避而不見,奴婢也不知道柳侯爺究竟何意。”
蒙禹點頭道:“也對,那不知馬督公和其他幾位公公派你前來又是什麽意思?”來人立刻跪下施禮道:“馬督公他們也請殿下立刻調京師大營前往救駕,東廠可為內應。”漢王點點頭道:“本王知道了,小公公也辛苦了,長史先帶他去休息吧。”
來人如釋重負的施禮後應諾後剛要轉身離開,蒙禹卻突然問道:“不知太子殿下近來身體可好?”來人下意識的躬身迴道:“還是老樣子。”話一出口,來人便知道完了,一時麵色慘白,連忙跪下哀求道:“漢王殿下饒命啊!”
漢王如何會不明白這是太子府上的太監冒充的,立刻一聲暴喝:“來人,押下去!嚴加審訊!”王府長史立刻帶人將已經癱軟在地的太監拖了下去。漢王氣憤的一掌拍在桌案上:“沒想到竟然是我那肥胖兄長的人。看來那石亨的話也不可盡信了。”
蒙禹這才稍微鬆了口氣說道:“看來他們這樣雙管齊下是希望將殿下將京師大營的大軍都調往邊境,這樣不但能解東宮之危,還能給殿下安上一個謀反的重罪!!”漢王無奈的點點頭:“如此看來,父皇應該根本沒事,他們就是想讓本王背上謀反的罪名,再借父皇的手處置了我,我這大哥,還真是夠陰狠的。”
蒙禹當然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一定還有更大的陰謀。恰在此時,又有人高聲稟報道:“殿下,李武他們迴來了!”漢王立刻精神大振的高聲吩咐:“快讓他們進來。”不一會,李武三人就進來了,漢王不等他們站定行禮就連忙說道:“無需多禮了,快說說你們所見情形究竟如何?”
李武抱拳迴道:“屬下在大營外就遇到了東廠哨探,被秘密帶迴了東廠營帳先見了馬雲,說是陛下被軟禁了,然後一個叫孟聘的公公帶屬下去見了陛下,還帶迴了陛下與殿下的信物以及口諭,陛下說,這玉戒乃是六十大壽時殿下所贈,內有夾層,刻有忠孝勇義四字。””李武說著便將玉戒呈上。
漢王接過玉戒仔細看了看,見確實是自己當時親手送給父皇的那枚便點點頭道:“不錯,這玉戒之事確實隻有父皇和我知道,那不知父皇有什麽口諭傳下?”李武當即朗聲說道:“陛下讓殿下速速趕到軍營之中接掌軍權,陛下會當麵傳位於殿下。”
漢王一聽心中大喜,立刻跪地向北拜道:“兒臣領旨謝恩。”漢王起身後自是喜不自禁,蒙禹聞言卻有些覺得不可思議:“你是說你親自見到了陛下了?”李武迴道:“是的,那是半夜子時左右,孟公公悄悄領我到了陛下寢帳。”
蒙禹繼續問道:“陛下可是醒著的?”李武搖搖頭:“沒有,陛下已經睡著,孟公公說,陛下身體不好,比較嗜睡。”蒙禹點點頭:“陛下既然未醒,那何來的口諭?”李武迴道:“這些話是孟聘在陛下身前說的,而孟聘說完請示時陛下也輕嗯了一聲。”
漢王一聽這話,早已激動不已,眼含熱淚再拜道:“兒臣不孝,讓父皇受苦了!”蒙禹眼看這樣的情形也知道對手的連環計已經奏效了,此時漢王已經在真真假假的信使之下深信了李武帶來的消息,下一步肯定就是要趕赴邊境去了。
蒙禹隻能讓李武先下去休息,然後才向漢王躬身一禮道:“屬下恭喜殿下。”漢王哈哈一笑:“是啊,父皇終於決定傳位於我,確實可喜可賀,這也離不開蒙先生的功勞。”蒙禹立刻沉聲說道:“既然已經證實太子一黨謀逆,又有了陛下的口諭和信物,那殿下此時便速速趕往京師大營率軍入城攻入皇宮,擒住太子的同時一邊掌握京師朝局,一邊派兵南下控製南京留守朝廷,則天下安矣。”
漢王有些驚訝的問道:“蒙先生,如今形勢大好,本王可以直接到父皇身邊接掌軍權順利再即位,怎麽你卻要讓本王置父皇安危於不顧的挑起內鬥?”蒙禹輕歎一聲道:“這真真假假的信使就是連環計,就是要讓殿下放棄最有利的辦法孤身離京趕赴邊境。”
蒙禹再次勸道:“如今殿下還有七分勝算,可殿下一旦孤身離京,那便是優勢逆轉,倒讓太子有了七八分勝算。”漢王也知道蒙禹算無遺策,可沉思片刻還是皺眉道:“若真是父皇有難,本王前去救駕,便可名正言順的迴京處置太子,若是冒然起兵,雖然可以迅速拿下兩京,可數十萬大軍仍然在外,一旦太子餘孽假傳聖旨說本王謀逆,號召天下起兵討伐,那本王豈不是要讓大明再次陷入內戰之中還將背上不孝的罵名?”
蒙禹一時也不知道還能如何相勸,隻能最後說了一句:“殿下隻要離了京,可就什麽都沒有了!不管殿下出於什麽考慮或是承諾過什麽人,這些比起江山社稷來都不值一提,還望殿下三思啊!”說罷便眼神灼灼的看著漢王。
漢王聽得蒙禹這麽說,一時也有些心虛,他確實是對太子妃張茵承諾過不但生死關頭絕不起兵奪位,於是有些尷尬的微微搖頭道:“若是情勢危急,本王自然會孤注一擲率兵入京奪位,可如今情勢大好,於本王極其有利,既然見到父皇就可以明正言順的掌軍即位,為什麽還要冒這挑起內戰的風險呢?此時漠南之事未平,決不能讓國家陷入內部動蕩而白白便宜了外敵啊!”
蒙禹再次出言規勸道:“殿下,事情不會這麽簡單的,或許一切對殿下有利的情勢都隻是假象!就是為了讓殿下產生輕敵之心!或許連李武麵見陛下的一切都是他們安排好的!”漢王想了想,還是搖頭道:“別的可以作假,可這信物的秘密隻有我與父皇知道,做不了假的。”
蒙禹無奈苦笑道:“屬下知道幾位老大人的厲害之處,他們先從陛下那裏套出與殿下的秘密再安排下這連環計也不是難事。”漢王點頭道:“蒙先生說的有理,那我便輕裝簡從先探探真實情形如何,若是情勢不對,我便先到開平掌握步軍便起兵靖難,若是父皇無事,那我關心父皇安危前去探望,頂多也就是被父皇責罰一番,不會有事的。”
蒙禹痛惜的說道:“殿下既有起兵靖難之心為何不趁現在勝算最大時發動呢?殿下此去,不但喪失了主動權,還無異於自投羅網啊!”漢王還是擺擺手道:“蒙先生還是不了解父皇啊,父皇先將步騎兩軍分道而行真是萬分英明之舉,這就是預防萬一留下了後手,若僅憑幾個文臣外加張輔、柳升就能將那一幫沙場老將們全部控製,那本王也早就斷了這奪位之心了。”
蒙禹已經是帶著哀痛之聲勸道:“殿下還請三思而行啊!”就在此時,卻聽得再次有人稟報道:“啟稟殿下,京師大營徐都督派來的信使求見。”漢王正想著怎麽不再和蒙禹糾結,當下笑笑道:“今日可真熱鬧,蒙先生,咱們就再看看這位信使又會說些什麽吧。帶進來”
信使進來一見漢王,立刻行軍禮道:“卑職參見漢王殿下!”漢王一看來的還是熟人,這就好辦了,立刻伸手示意道:“劉知事免禮,不知此來何事?”劉知事抱拳道:“徐都督讓卑職轉告殿下,昨日忽然接到陛下詔書,嚴令沒有陛下詔命京師大營不得擅動一兵一卒,如若違令,則京營五品以上將校全按謀反論處。徐都督及各位將軍已經商議過了,隻要殿下下令,京師大營依然隨時聽候調遣。”
漢王聽罷開心的哈哈一笑道:“請劉知事替本王謝謝徐都督及各位將軍,但本王要給大家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前程,絕不會讓大家抗旨謀逆,如今形勢大好,父皇已命本王前往軍中接掌軍權當麵傳位,請徐都督和各位將軍各司其職嚴陣以待就是。”
劉知事當下行禮道:“原來如此,那卑職就先恭喜殿下了,卑職即刻便趕迴去,徐都督及各位將軍都覺得這份詔書來的蹊蹺,擔心殿下有事,還等著卑職帶迴消息。”漢王沉吟點頭道:“也好,那就辛苦劉知事速速返迴也好讓安心吧。”
劉知事抱拳行禮就要離去,蒙禹立刻撲通一聲跪下痛心疾首的大聲說道:“殿下萬萬不可啊,還請殿下仔細想想,這詔命必是楊榮他們下的矯詔,此時殿下尚可調動京師大營,錯過此時,便再無機會了啊!”
漢王一看蒙禹已經失態至此,連忙心懷愧疚的上前扶起蒙禹道:“蒙先生放心,徐都督與本王是過命的交情,隻要有他在,這京師大營就永遠是本王的後盾,本王走後京師諸事還須得蒙先生坐鎮,蒙先生務必安排好京師事宜,切不可讓太子一黨跑了一個,等著本王凱旋而歸後再處置這幫謀逆之徒吧。”
看著劉知事告辭離去的身影,蒙禹無奈的搖頭歎息道:“屬下說過隻會盡心勸諫殿下,隻要殿下心意堅決,那屬下絕不會再加阻攔,既如此,殿下放心吧,屬下一定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的。”漢王見蒙禹不再糾結了,生怕蒙禹反悔,連忙安撫了蒙禹幾句便轉身快步離開了。
蒙禹站立良久才頹然坐下,人最痛苦的就是明知道真相和結果卻已經無力去改變,還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枯坐良久,調整了心緒之後,蒙禹才自嘲的笑笑道:“幾位老大人真實好算計啊,從晚生答應協助嶽陽樓謀劃開始晚生就已經輸了,晚生輸的心服口服,現在唯一還能做的,就是為漢王殿下求一條生路以報了這大恩了。”
~~~~~~~~~~~~~~~~~~~~~~~~~~~~~~
一個時辰後,在通往京師大營駐地必經之路的一個隘口上,適才報信的劉知事策馬而過,隘口叢林中的隱秘處,正悄悄潛伏著數十個天機閣和青衣社的人,待劉知事過去後,老吳輕聲對楚天王說道:“看來漢王並未準備入京師大營調兵,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行事?”
原來是青衣社眾人跟隨楚天王到軍中麵見楊榮後,蕭雲便決定自己留下保護楊榮,其它人則跟隨楚天王繼續執行任務,蕭雲知道楚天王接下來的任務危險重重,他這也是盡力在報答楚天王對他的恩情,隻是沒想到這把青衣社帶入了劫難之中。
楚天王也小聲迴道:“首輔大人反複交代,我們這些人是阻止漢王進入京師大營調兵的屏障,大意不得,我們再留一段時間守守看,若是漢王沒有過來也沒有派來調兵的信使,那漢王一旦出京,我們就跟上去。”
老吳由衷的讚歎道:“老大人當真是謀算精密啊,每一步都安排著兩三個後手,著實令人佩服!隻是蕭雲一個人在軍中對付東廠諸人才更兇險!”楚天王笑笑道:“放心,他已經有了專破童子金身的暗器,而且你們或許還不知道,他已經將天機閣上百年無人練成的天機變練成了。”
老吳這才恍然大悟道:“難怪蕭雲這麽自信的說有他一人就行,要說對武道的悟性,他也是老夫見過的僅次於石頭的人,隻是一直以來,要麽被環境限製,要麽被心魔壓製,現在一切束縛都放開了,自然就突飛猛進了。”楚天王也點頭道:“是啊,蕭雲兄弟的悟性我也是羨慕不已,隻是天機變一旦發動也極其傷身,但願用不上吧。”
直到一個時辰後,楚天王終於收到漢王殿下已經帶著一個王府護衛百人隊輕裝出京的飛鴿傳書,楚天王一看自是大喜,立刻一聲令下,天機閣和青衣社眾人立刻一齊上馬策馬狂奔追逐而去,許多人的生死便也在這一刻注定了。
而此時的皇城仁智殿裏,聽著楊士奇匯報漢王離京的太子也終於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而且當場就將出言質疑楊士奇的貼身老太監處死了,這也讓楊士奇感到一陣寒意,還未登基,這皇威和皇恩便已經壓在他身上了。
漢王還是選擇了孤身離京,後麵自然是一步錯步步錯,此時,原本朗月當空的初秋卻忽然陰雲密布,漸漸的烏雲重重的布滿了天空遮住了月光,天地立時一片黯淡,秋風唿唿刮起,陰沉肅殺,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啊!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傍晚,,也就是老皇帝已經龍馭賓天秘不發喪啟程的第二天,大明京師,漢王府裏,漢王,蒙禹,還有漢王府長史,以及漢王府審理於謙,正在接見一個人,一個自稱是東廠提督馬雲派來報信的太監番子。
聽完來人的敘述,所有人都沉默了,漢王更是眉頭緊鎖,要不是還有兩位漢王府的屬官在,估計他都要立刻暴起了,這大概也是蒙禹要讓兩位屬官一起來此的緣故吧,果然,年輕的於謙忍不住質問道:“你是說,陛下已經被太子一黨軟禁了?可東廠一眾高手都是吃素的麽?那劉懷禮可是大內第一高手,馬雲和海壽也是身手不俗,外加東廠百十號高手,就這麽放任他們一群文官放肆?還需要派你跑到京師請漢王殿下去救駕?”
來人懊喪的說道:“馬督公他們也曾想救出陛下,可不管是禁軍還是隨行的軍隊都在太子一黨掌握之中,東廠這百十來號人若是強攻必然隻有全軍覆沒還被冠以謀逆之罪,所以隻能暫時隱忍待時,這才把奴婢派出來報信。”
於謙繼續喝問道:“就算如此,軍中不可能全被太子一黨掌控,你們為何不向漢王殿下一係的將軍們求援?”來人恨聲說道:“他們一早就把漢王殿下一係的將軍們分派在步軍那一路大軍裏,馬督公自然也派人向他們求援了,可那些將軍們平時就不待見我們,自是不會信,加上已經投靠太子一黨的柳升幫著圓謊,就更加沒人信我們了。”
親耳聽到柳升已經投靠太子的漢王還是麵色微變,也有些尷尬,此前蒙禹告訴他柳升變節之時他其實並不全信的,還在自我安慰覺得柳升是忍辱負重的假意投效太子實則是幫他獲取核心機密,這大概也是漢王性格使然的幼稚一麵。
見漢王麵色尷尬,而蒙禹又一直麵色如常的不發一言,王府長史就更指望不上了,於謙一時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繼續發問,幸而,此時有人來報:“啟稟漢王殿下,由柳侯爺派來的軍中信使求見。”
漢王一時麵色大喜,柳升派來了信使,那就說明柳升或許真的沒有叛變,或許真如他猜想的真的沒錯,當下高興的喊道:“把人帶進來。”蒙禹也是笑笑,對剛才的那個太監的說道:“那就勞煩這位公公先在此稍待一下。”來人立刻躬身施禮後熟稔的站到宮裏太監該站的地方,蒙禹立刻捕捉到了這一細節。
不一會軍中信使便被帶了進來,信使一見漢王在座,連忙單膝跪地施軍禮道:“卑職見過漢王殿下。”漢王點頭道:“你向本王行軍禮,是曾經在過本王麾下?”來人道:“迴殿下,卑職曾是您麾下鎮守邊關時的旗牌官,當年曾也隨殿下一起出關征戰過。”
漢王一聽是十年前的老部下,那這人肯定靠譜啊,心中大喜之下連忙起身扶起信使道:“原來是本王的老部下,不知姓甚名誰?現在身居何職?”信使恭敬的躬身迴複道:“卑職名叫石亨,現在柳侯爺爺帳下任騎軍百戶。”
漢王一看石亨都三十多歲,不禁皺眉道:“十年前你就是旗牌官,如何今日還隻是一個六品百戶?”石亨有些懊喪的說道:“殿下有所不知,卑職先前就是承襲伯父職位曾經做到寬河衛指揮僉事,可惜後來被蒙冤處分,要不是當年被柳候爺全力保下,卑職已經迴家種田了。”
漢王了然的點頭道:“這麽說,你是柳侯爺的心腹之人了?”石亨迴道:“柳侯爺對卑職有知遇之恩,卑職自當以死迴報。”漢王眼含深意的看看蒙禹笑笑,重新迴座坐好,意思就是告訴蒙禹柳升是否真的投效了太子還不一定呢,蒙禹也迴以一笑後問道:“那不知柳侯爺派你給殿下帶來什麽訊息?”
石亨立刻抱拳迴道:“柳侯爺讓卑職轉告漢王殿下,陛下可能已經被太子一黨和東廠挾製了,侯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陛下,如今軍令和政令都是楊榮一人在草擬,海壽代為朱批,馬雲帶領東廠嚴密護衛著陛下四周嚴防任何人靠近,柳侯爺還對卑職說了一個猜想,或許他們那夥人根本不想讓陛下活著迴京!”
漢王聽完點點頭,眉頭皺的更緊了,這消息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可柳升到底是否真的反叛了自己還尚未可知,所以漢王當即問道:“那柳侯爺希望本王怎麽做?”石亨看看蒙禹和其他人,再看看邊上那太監,略有些猶豫,意思也很明顯了,漢王當下擺擺手道:“這些都是本王心腹之人,你但說無妨。”
石亨立刻抱拳眼神決然的說道:“侯爺請殿下速調京師大營大軍前往邊境救駕,卑職願為前驅!”蒙禹聞言心中一沉,正要說話卻見漢王擺擺手道:“好,此事還須得再嚴密計劃,石百戶也是一路辛苦,於大人先帶他下去休息吧。”
石亨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輕不便多言,立刻施禮隨著於謙退下。漢王轉頭看看蒙禹,蒙禹會心一笑,這點基本的默契他們還是有的,立刻向先前來的太監說道:“這位公公,適才石百戶的話你也聽見了,你們東廠已經是太子一黨且為虎作倀,不知還有何話說?”
那太監卻毫不在意的說道:“陛下將步騎兩軍分開兩路之後,身邊已經全是太子的人,東廠若不與他們虛與委蛇,如何能得到陛下的口諭?又如何能做殿下的內應?柳侯爺一直對我們避而不見,奴婢也不知道柳侯爺究竟何意。”
蒙禹點頭道:“也對,那不知馬督公和其他幾位公公派你前來又是什麽意思?”來人立刻跪下施禮道:“馬督公他們也請殿下立刻調京師大營前往救駕,東廠可為內應。”漢王點點頭道:“本王知道了,小公公也辛苦了,長史先帶他去休息吧。”
來人如釋重負的施禮後應諾後剛要轉身離開,蒙禹卻突然問道:“不知太子殿下近來身體可好?”來人下意識的躬身迴道:“還是老樣子。”話一出口,來人便知道完了,一時麵色慘白,連忙跪下哀求道:“漢王殿下饒命啊!”
漢王如何會不明白這是太子府上的太監冒充的,立刻一聲暴喝:“來人,押下去!嚴加審訊!”王府長史立刻帶人將已經癱軟在地的太監拖了下去。漢王氣憤的一掌拍在桌案上:“沒想到竟然是我那肥胖兄長的人。看來那石亨的話也不可盡信了。”
蒙禹這才稍微鬆了口氣說道:“看來他們這樣雙管齊下是希望將殿下將京師大營的大軍都調往邊境,這樣不但能解東宮之危,還能給殿下安上一個謀反的重罪!!”漢王無奈的點點頭:“如此看來,父皇應該根本沒事,他們就是想讓本王背上謀反的罪名,再借父皇的手處置了我,我這大哥,還真是夠陰狠的。”
蒙禹當然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一定還有更大的陰謀。恰在此時,又有人高聲稟報道:“殿下,李武他們迴來了!”漢王立刻精神大振的高聲吩咐:“快讓他們進來。”不一會,李武三人就進來了,漢王不等他們站定行禮就連忙說道:“無需多禮了,快說說你們所見情形究竟如何?”
李武抱拳迴道:“屬下在大營外就遇到了東廠哨探,被秘密帶迴了東廠營帳先見了馬雲,說是陛下被軟禁了,然後一個叫孟聘的公公帶屬下去見了陛下,還帶迴了陛下與殿下的信物以及口諭,陛下說,這玉戒乃是六十大壽時殿下所贈,內有夾層,刻有忠孝勇義四字。””李武說著便將玉戒呈上。
漢王接過玉戒仔細看了看,見確實是自己當時親手送給父皇的那枚便點點頭道:“不錯,這玉戒之事確實隻有父皇和我知道,那不知父皇有什麽口諭傳下?”李武當即朗聲說道:“陛下讓殿下速速趕到軍營之中接掌軍權,陛下會當麵傳位於殿下。”
漢王一聽心中大喜,立刻跪地向北拜道:“兒臣領旨謝恩。”漢王起身後自是喜不自禁,蒙禹聞言卻有些覺得不可思議:“你是說你親自見到了陛下了?”李武迴道:“是的,那是半夜子時左右,孟公公悄悄領我到了陛下寢帳。”
蒙禹繼續問道:“陛下可是醒著的?”李武搖搖頭:“沒有,陛下已經睡著,孟公公說,陛下身體不好,比較嗜睡。”蒙禹點點頭:“陛下既然未醒,那何來的口諭?”李武迴道:“這些話是孟聘在陛下身前說的,而孟聘說完請示時陛下也輕嗯了一聲。”
漢王一聽這話,早已激動不已,眼含熱淚再拜道:“兒臣不孝,讓父皇受苦了!”蒙禹眼看這樣的情形也知道對手的連環計已經奏效了,此時漢王已經在真真假假的信使之下深信了李武帶來的消息,下一步肯定就是要趕赴邊境去了。
蒙禹隻能讓李武先下去休息,然後才向漢王躬身一禮道:“屬下恭喜殿下。”漢王哈哈一笑:“是啊,父皇終於決定傳位於我,確實可喜可賀,這也離不開蒙先生的功勞。”蒙禹立刻沉聲說道:“既然已經證實太子一黨謀逆,又有了陛下的口諭和信物,那殿下此時便速速趕往京師大營率軍入城攻入皇宮,擒住太子的同時一邊掌握京師朝局,一邊派兵南下控製南京留守朝廷,則天下安矣。”
漢王有些驚訝的問道:“蒙先生,如今形勢大好,本王可以直接到父皇身邊接掌軍權順利再即位,怎麽你卻要讓本王置父皇安危於不顧的挑起內鬥?”蒙禹輕歎一聲道:“這真真假假的信使就是連環計,就是要讓殿下放棄最有利的辦法孤身離京趕赴邊境。”
蒙禹再次勸道:“如今殿下還有七分勝算,可殿下一旦孤身離京,那便是優勢逆轉,倒讓太子有了七八分勝算。”漢王也知道蒙禹算無遺策,可沉思片刻還是皺眉道:“若真是父皇有難,本王前去救駕,便可名正言順的迴京處置太子,若是冒然起兵,雖然可以迅速拿下兩京,可數十萬大軍仍然在外,一旦太子餘孽假傳聖旨說本王謀逆,號召天下起兵討伐,那本王豈不是要讓大明再次陷入內戰之中還將背上不孝的罵名?”
蒙禹一時也不知道還能如何相勸,隻能最後說了一句:“殿下隻要離了京,可就什麽都沒有了!不管殿下出於什麽考慮或是承諾過什麽人,這些比起江山社稷來都不值一提,還望殿下三思啊!”說罷便眼神灼灼的看著漢王。
漢王聽得蒙禹這麽說,一時也有些心虛,他確實是對太子妃張茵承諾過不但生死關頭絕不起兵奪位,於是有些尷尬的微微搖頭道:“若是情勢危急,本王自然會孤注一擲率兵入京奪位,可如今情勢大好,於本王極其有利,既然見到父皇就可以明正言順的掌軍即位,為什麽還要冒這挑起內戰的風險呢?此時漠南之事未平,決不能讓國家陷入內部動蕩而白白便宜了外敵啊!”
蒙禹再次出言規勸道:“殿下,事情不會這麽簡單的,或許一切對殿下有利的情勢都隻是假象!就是為了讓殿下產生輕敵之心!或許連李武麵見陛下的一切都是他們安排好的!”漢王想了想,還是搖頭道:“別的可以作假,可這信物的秘密隻有我與父皇知道,做不了假的。”
蒙禹無奈苦笑道:“屬下知道幾位老大人的厲害之處,他們先從陛下那裏套出與殿下的秘密再安排下這連環計也不是難事。”漢王點頭道:“蒙先生說的有理,那我便輕裝簡從先探探真實情形如何,若是情勢不對,我便先到開平掌握步軍便起兵靖難,若是父皇無事,那我關心父皇安危前去探望,頂多也就是被父皇責罰一番,不會有事的。”
蒙禹痛惜的說道:“殿下既有起兵靖難之心為何不趁現在勝算最大時發動呢?殿下此去,不但喪失了主動權,還無異於自投羅網啊!”漢王還是擺擺手道:“蒙先生還是不了解父皇啊,父皇先將步騎兩軍分道而行真是萬分英明之舉,這就是預防萬一留下了後手,若僅憑幾個文臣外加張輔、柳升就能將那一幫沙場老將們全部控製,那本王也早就斷了這奪位之心了。”
蒙禹已經是帶著哀痛之聲勸道:“殿下還請三思而行啊!”就在此時,卻聽得再次有人稟報道:“啟稟殿下,京師大營徐都督派來的信使求見。”漢王正想著怎麽不再和蒙禹糾結,當下笑笑道:“今日可真熱鬧,蒙先生,咱們就再看看這位信使又會說些什麽吧。帶進來”
信使進來一見漢王,立刻行軍禮道:“卑職參見漢王殿下!”漢王一看來的還是熟人,這就好辦了,立刻伸手示意道:“劉知事免禮,不知此來何事?”劉知事抱拳道:“徐都督讓卑職轉告殿下,昨日忽然接到陛下詔書,嚴令沒有陛下詔命京師大營不得擅動一兵一卒,如若違令,則京營五品以上將校全按謀反論處。徐都督及各位將軍已經商議過了,隻要殿下下令,京師大營依然隨時聽候調遣。”
漢王聽罷開心的哈哈一笑道:“請劉知事替本王謝謝徐都督及各位將軍,但本王要給大家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前程,絕不會讓大家抗旨謀逆,如今形勢大好,父皇已命本王前往軍中接掌軍權當麵傳位,請徐都督和各位將軍各司其職嚴陣以待就是。”
劉知事當下行禮道:“原來如此,那卑職就先恭喜殿下了,卑職即刻便趕迴去,徐都督及各位將軍都覺得這份詔書來的蹊蹺,擔心殿下有事,還等著卑職帶迴消息。”漢王沉吟點頭道:“也好,那就辛苦劉知事速速返迴也好讓安心吧。”
劉知事抱拳行禮就要離去,蒙禹立刻撲通一聲跪下痛心疾首的大聲說道:“殿下萬萬不可啊,還請殿下仔細想想,這詔命必是楊榮他們下的矯詔,此時殿下尚可調動京師大營,錯過此時,便再無機會了啊!”
漢王一看蒙禹已經失態至此,連忙心懷愧疚的上前扶起蒙禹道:“蒙先生放心,徐都督與本王是過命的交情,隻要有他在,這京師大營就永遠是本王的後盾,本王走後京師諸事還須得蒙先生坐鎮,蒙先生務必安排好京師事宜,切不可讓太子一黨跑了一個,等著本王凱旋而歸後再處置這幫謀逆之徒吧。”
看著劉知事告辭離去的身影,蒙禹無奈的搖頭歎息道:“屬下說過隻會盡心勸諫殿下,隻要殿下心意堅決,那屬下絕不會再加阻攔,既如此,殿下放心吧,屬下一定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的。”漢王見蒙禹不再糾結了,生怕蒙禹反悔,連忙安撫了蒙禹幾句便轉身快步離開了。
蒙禹站立良久才頹然坐下,人最痛苦的就是明知道真相和結果卻已經無力去改變,還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枯坐良久,調整了心緒之後,蒙禹才自嘲的笑笑道:“幾位老大人真實好算計啊,從晚生答應協助嶽陽樓謀劃開始晚生就已經輸了,晚生輸的心服口服,現在唯一還能做的,就是為漢王殿下求一條生路以報了這大恩了。”
~~~~~~~~~~~~~~~~~~~~~~~~~~~~~~
一個時辰後,在通往京師大營駐地必經之路的一個隘口上,適才報信的劉知事策馬而過,隘口叢林中的隱秘處,正悄悄潛伏著數十個天機閣和青衣社的人,待劉知事過去後,老吳輕聲對楚天王說道:“看來漢王並未準備入京師大營調兵,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行事?”
原來是青衣社眾人跟隨楚天王到軍中麵見楊榮後,蕭雲便決定自己留下保護楊榮,其它人則跟隨楚天王繼續執行任務,蕭雲知道楚天王接下來的任務危險重重,他這也是盡力在報答楚天王對他的恩情,隻是沒想到這把青衣社帶入了劫難之中。
楚天王也小聲迴道:“首輔大人反複交代,我們這些人是阻止漢王進入京師大營調兵的屏障,大意不得,我們再留一段時間守守看,若是漢王沒有過來也沒有派來調兵的信使,那漢王一旦出京,我們就跟上去。”
老吳由衷的讚歎道:“老大人當真是謀算精密啊,每一步都安排著兩三個後手,著實令人佩服!隻是蕭雲一個人在軍中對付東廠諸人才更兇險!”楚天王笑笑道:“放心,他已經有了專破童子金身的暗器,而且你們或許還不知道,他已經將天機閣上百年無人練成的天機變練成了。”
老吳這才恍然大悟道:“難怪蕭雲這麽自信的說有他一人就行,要說對武道的悟性,他也是老夫見過的僅次於石頭的人,隻是一直以來,要麽被環境限製,要麽被心魔壓製,現在一切束縛都放開了,自然就突飛猛進了。”楚天王也點頭道:“是啊,蕭雲兄弟的悟性我也是羨慕不已,隻是天機變一旦發動也極其傷身,但願用不上吧。”
直到一個時辰後,楚天王終於收到漢王殿下已經帶著一個王府護衛百人隊輕裝出京的飛鴿傳書,楚天王一看自是大喜,立刻一聲令下,天機閣和青衣社眾人立刻一齊上馬策馬狂奔追逐而去,許多人的生死便也在這一刻注定了。
而此時的皇城仁智殿裏,聽著楊士奇匯報漢王離京的太子也終於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而且當場就將出言質疑楊士奇的貼身老太監處死了,這也讓楊士奇感到一陣寒意,還未登基,這皇威和皇恩便已經壓在他身上了。
漢王還是選擇了孤身離京,後麵自然是一步錯步步錯,此時,原本朗月當空的初秋卻忽然陰雲密布,漸漸的烏雲重重的布滿了天空遮住了月光,天地立時一片黯淡,秋風唿唿刮起,陰沉肅殺,真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啊!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