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六百節 出征之日


    大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初四,京師皇城,天地壇(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為“天壇”)。


    這一日是欽天監選定禦駕親征的大吉之日,大明老皇帝朱棣穿上全副甲胄,披著大紅鬥篷,率領滿朝文武在此舉行出征前的祭天儀式。除了作為前鋒已經先出發了的忠勇王金忠和寧遠侯陳懋之外,此次要隨駕出征的文武大臣都依次跪在朱棣身後,其他留京的文武大臣也在太子和漢王的帶領下分列壇下兩側陪祭。


    禮部尚書呂震主持本次祭天大典,繁雜的儀式在涼爽的晨風中一項項在進行著,從卯時三刻開始一直持續到巳時初刻才臨近結束。儀式最後,老皇帝朱棣行三拜九叩大禮向天禱告後才起身拔出佩劍大聲向宣布:“今日,朕將討伐漠北,掃平韃靼,出征!”天地壇四周立刻響起一派山唿海嘯般的迴應,大明皇帝朱棣的第五次親征北伐,即將開始。


    祭天大典之後,老皇帝返迴皇宮稍事修整,而後全副的車駕儀仗就要在午時三刻從承天門(清順治改名天安門)出發。就在這一進一出的短短一個時辰裏,這大明的京師上下皇城內外卻是暗流湧動,一樁樁足以翻天覆地的大事都在悄然進行著。


    詔獄中,錦衣衛千戶劉勉匆匆而來,他作為公開的太子一黨,剛剛接了太子的老師楊士奇給他秘密傳來的一條命令,那就是將之前因為太子遜駕案中被打入詔獄的前內閣大臣黃淮秘密帶出詔獄,帶入文華殿中的一間密室裏。


    劉勉不敢耽擱,自然是立刻行動起來迅速到詔獄將黃淮單獨提出來,又讓他換上錦衣衛的衣服,然後帶著他到了文華殿,立刻便有小太監上前示意跟上,然後便將二人帶到了密室門外,劉勉很自覺的和小太監一起守在門外,黃淮則進入了密室等待。


    就在黃淮還在疑惑一向謹慎的楊士奇為何會在老皇帝出征之際冒險做這樣的事,卻見另一個小太監匆匆領著兩個人來了,劉勉一看這兩人也是大吃一驚,居然就是太醫院裏負責給老皇帝調理身體的王太醫和李太醫,劉勉的腦中不由得轟然作響,沒想到他居然也親自接觸到了如此驚天的大秘密!


    兩位太醫被小太監請進去將門重新關上之後,兩個太監便一左一右的看著門,眼睛卻始終看著地麵,劉勉本想湊近點聽聽裏麵在說什麽的,見這架勢也隻能自覺的站遠一點,若不是他現在是太子絕對的心腹,估計他都沒資格在這裏停留的。


    這間屋子裏隻有一個靠裏的小窗,也沒有點燈,光線很是昏暗,兩位太醫進去之後隻看清一個人氣勢十足的站在窗前背對著兩人,二人仔細從那人的服色上一看,卻身著錦衣衛的衣服,一時弄不清是什麽官員,但看他有這樣的行止和太監傳話的隱秘召見,想來不會是小官,連忙施禮道:“下官見過大人。”那人卻沒有迴身,隻是淡淡說道:“這些日子,辛苦二位太醫了。”


    劉勉屏氣凝神的想聽清裏麵的對話,卻因為平時練的都是外家功夫為主,始終聽得不是太清楚,而他卻不知道,這皇宮裏的一切哪裏瞞得住東廠的耳目,此時的東廠大檔頭劉懷禮也早就在得到報告之後趕了過來,遠遠的潛藏在暗處偷聽著。


    裏麵的對話時間也不長,不一會的功夫,黃淮已經把要講的講完了,最後吩咐道:“那獲罪的黃淮自然還在獄中服刑,你們今日也從沒有見過黃淮。內閣兩位楊大人吩咐二位的事,太子是知道的,你們放心去做就是,等到太子登基之日,二位就是有功之臣恩賞是少不了的,切莫再整日愁眉苦臉惶惑不安的惹人懷疑了。”


    兩人此時早就想得明白了,他們已經再沒有做其他選擇的可能,隻能躬身行禮道:“請大人轉呈太子殿下,我等願為太子殿下驅馳。”黃淮撫掌笑道:“好,此後二位的一切行動首輔大人都會親自示下,你們好自為之便是,去吧。”二人唯唯稱是,施禮退出,心中也自然明白,從此時起,隻要他們再多說一句話,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可就在兩人剛迴到太醫院附近的時候,早已偷聽到了他們和黃淮對話的劉懷禮早就假裝不經意的從另一邊走了過來問詢道:“二位太醫安好啊?”二人雖然一怔,但還是連忙迴禮道:“劉公公安好。”可劉懷禮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把他們嚇得冷汗直流:“不知這個檔口二位太醫是跟著那個小太監去見了誰啊?”


    二人自是大驚失色,互相看了一眼,隻能盡力的保持鎮定,努力想著該怎麽迴複才能不露馬腳,最後還是更老成穩重些的李太醫迴道:“是太子殿下心憂陛下身體,著人囑托我們要用心調理陛下的身體,一旦發現不妥,要及時上報勸諫。”


    劉懷禮點點頭:“難得太子殿下一片仁孝之心,可太子殿下此時也不可能親至,那不知道是派了誰來啊?”兩位太醫一時語塞,這肯定不能說是黃淮,可似乎東宮的其它屬官和太子府的人也不可能出現在文華殿,這該如何迴答是好?


    劉懷禮見二人無法迴答,也知道目的已經達到了,連忙哈哈一笑:“無妨無妨,咱家也隻是有些好奇而已,其實太子殿下派誰來傳話都一樣,二位太醫謹遵太子殿下囑托便是,隻是咱家和馬督公此次也要隨陛下北征,若有用得著二位的時候,還望萬物推辭啊。”


    劉懷禮說完也不待二人答話便施禮告辭而去,兩位太醫驚魂甫定又有些不明就裏,隻能伸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互相看看,卻再次搖頭苦笑,今日之事,不管是見過黃淮,還是見過劉懷禮,都不能向任何人說起,而他們也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早就已經和老皇帝的生命綁在了一起。


    稍後在聽完劉懷禮的講述之後,馬雲也是略顯驚訝的說道:“這麽看來,東宮那邊似乎已經是成竹在胸有些肆無忌憚了啊,讓黃淮這個階下囚來安撫兩位太醫的做法不可能不絕,即體現了太子的手段,又表示了太子不會忘記任何一個對自己有功的人,從此後這兩個太醫必然是死心塌地的成為東宮的人了。”


    劉懷禮笑笑道:“是啊,所以屬下才故意現身讓兩位太醫知道他們的事我們東廠已經知道,到時候一旦情勢有變那他們也是咱們在陛下麵前扳倒東宮那邊的殺招。”馬雲卻有些猶疑的問道:“到了此時,也不知漢王那邊還有幾成勝算?”


    劉懷禮沉聲迴道:“原先屬下還不知道東宮那邊到底想幹嘛,又是聯合起來積極支持陛下親征,又是用這龍虎之藥讓陛下感覺身體康健了,現在前後聯係起來一想便知道了,他們這是想讓陛下在京師之外歸天,從而讓陛下再也無法發出改易儲位的聖旨!”


    馬雲也恍然大悟的點點頭道:“對啊,定是如此了,隻要陛下還未來得及發出改易儲君的聖命便歸天了,那皇位自然隻能由當今的太子承繼,漢王若是再想奪位,便隻有兵變一條路了,隻是這樣的事,那位號稱鬼才的蒙先生能推算不出來?”


    劉懷禮微微一笑道:“馬督公說的極是,或許那位鬼才就是想將計就計的等陛下歸天之後才將東宮罪行昭告天下而後便起兵血洗東宮!”馬雲倒吸一口涼氣道:“是是是,定是如此了,漢王本就執掌京師防務,除了皇城禁軍之外京師內外的大軍俱是歸他調度,看來勝算還是在漢王一邊。”


    劉懷禮卻微微搖頭道:“這也未必,這些事情,我們想得到,東宮的那些老狐狸自然也想得到,而他們依然敢如此鋌而走險,定然不可能是不顧身家性命的蠻幹,定然是還有著什麽能出奇製勝的殺手鐧是我們不知道的。”


    馬雲仔細想了想也讚同道:“言之有理,看來雙方的勝算仍是五五之數,那我們究竟該幫哪一邊?”劉懷禮陰陰一笑道:“馬督公莫非忘了,咱們先前就說過,咱們東廠隻有先保證自己活下來,才能考慮能在這大明天下裏站到什麽位置上。”


    馬雲也陰狠的笑笑道:“對,就是這麽個理,咱家先去麵見漢王,若是他能給咱家個明確的承諾,那咱們不妨就先幫一幫他先求個安穩,若是他還是對咱家愛理不理的,那咱們可就隻能是舍命相搏的和他們玩一玩了,也讓他們看看咱東廠的手段,自己掙個前程出來。”劉懷禮自是連連稱是。


    ~~~~~~~~~~~~~~~~~~~~~~


    此時漢王府的大門裏,蒙禹正焦急的等待著漢王迴來,於謙也在一旁站著,看著難得麵露憂色的蒙禹,於謙也終於是忍不住小聲問道:“蒙先生,究竟出了何事?”蒙禹自然不能告訴於謙是劉勉去天狼幫的暗樁留下了密信,那可是他千叮萬囑劉勉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的,因為不管劉勉再怎麽喬莊易容都還有可能留下蛛絲馬跡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蒙禹隻能無奈的笑笑道:“是有件急事要告知殿下。”於謙更加好奇了:“陛下祭祀完畢便要從皇城出承天門再出京師北門,漢王殿下此時應該去北門候駕送行才是,什麽事不能等送行完畢迴來再說?”蒙禹隻能輕歎一聲道:“就怕送行完畢有些事就來不及了!”


    就在於謙還想再問時,就聽得漢王終於是匆匆騎馬趕了迴來,下馬進了大門見蒙禹已經等候著,也是頗為驚訝的說道:“蒙先生著人叫我立刻迴來究竟是出了何事?”蒙禹也顧不得太多,朝於謙做了個手勢便引著漢王走進了門房,於謙自是立刻讓人護衛在外不讓人靠近。


    蒙禹也不廢話,立刻小聲說道:“有人將詔獄中的黃淮喬裝後帶進了皇宮。”漢王一聽也是一怔,繼而憤怒的說道:“父皇還未離京他們就敢這麽胡作非為,蒙先生可是要我立刻將人拿到父皇麵前問罪?”蒙禹卻搖搖頭道:“他們既然敢這麽做,就一定不會留下把柄,殿下切不可貿然行事再惹惱了陛下。”


    漢王疑惑的問道:“那蒙先生如此著急的讓我火速迴來是為何啊?”蒙禹這才鄭重的行禮道:“屬下知道東宮那邊想幹什麽,也準備好了將計就計的應對之策,而現在唯一的變數就是頗為陛下信重的東廠,此次海壽,馬雲,劉懷禮三人都隨陛下出征,一旦情勢有變,這將是一股足以改變一切是力量。”


    漢王還是不解的問道:“蒙先生這是何意?需要我怎麽做就直說便是。”蒙禹還是躬身行禮道:“屬下知道殿下心中厭惡宦官,可當次緊要關頭,還請殿下一定不能表現出半點厭棄之意,盡量裝出對他們的結好之意,若是他們提出什麽要求,不管有多無理也請殿下務必先答應下來,隻要渡過了這一關,那不管殿下承諾過他們什麽都交給屬下來處理便是,無需作數。”


    漢王仔細聽完之後眉頭微皺的點點頭道:“知道蒙先生是一心為我,這也不是什麽太難的事,我便裝上一裝也是無妨,我隻是不明白,以蒙先生之能,既然知道了東宮之人私自將詔獄重犯帶入皇宮這樣的事為何不趁著父皇還沒走讓東宮那邊直接失去這監國之位?”


    蒙禹見漢王是疑惑這個,也便輕舒一口氣迴道:“多謝殿下答允,至於此事嘛,殿下應該明白陛下的心思,此時陛下是容不得任何人任何事影響北征之事的,如今祭天大典禮成,陛下出兵在即,誰敢在此時鬧事才是會讓陛下暴怒的,所以殿下千萬不可去觸這個黴頭。”


    漢王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卻又搖搖頭道:“可詔獄是父皇的底線,將人犯帶出詔獄就是觸了父皇的逆鱗,父皇就算暴怒也該是處置了做這事的人,怎麽會是我這個出首之人遭殃的?”蒙禹長歎一聲道:“屬下此時終於知道他們為何敢冒險做此事了,原來就是算準了我們要麽隻能隱忍,要麽就是殿下忍不住出首,卻因此觸怒陛下遭受責罰甚至重處!”


    漢王更加不解的問道:“蒙先生為何就篤定父皇一定是處罰我這個出首之人呢?”蒙禹苦笑道:“殿下此時出首,陛下能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讓大軍延後出城來處理此事,因為此事一旦要深究那可就是更易儲君的大事,沒有一兩個月是解決不完的,陛下是絕對不會願意耽擱這麽長的時間,所以不管誰去出首都隻會讓陛下暴怒之下給出首之人安上誣告之名並立刻重處,這才不會耽擱按計劃出發,至於後續怎麽調查怎麽處置都已經是後邊的事了。”


    漢王這才倒吸一口涼氣的說道:“原來如此,對的對的,父皇對此次出征格外在意,確實不同往常,蒙先生是對的,那我就暫且忍一忍,等父皇走了再慢慢調查此事吧。”蒙禹這才鬆了一口氣道:“殿下英明,那還請殿下千萬記住剛才答應屬下的事。”


    漢王認真答應後才又匆匆離去,畢竟午時三刻之前他必須在京師北門候駕送行。可漢王這樣的性子就算答應了蒙禹也是做不到像胖太子那樣演的看上去真情實意的,所以,就在他趕往北門的路上就真是被同樣趕來探底的馬雲給找到了。


    馬雲本就是來看漢王的態度順便在臨走前要一個可以讓他們安心的承諾。但結果可想而知,漢王這樣盡量裝出來的虛假態度和一臉急著要走的樣子就已經讓馬雲這個半輩子靠著察言觀色為生的人知道了漢王的真實態度,至於什麽承諾嘛,也就根本來不及說出來。


    就這樣,盡管蒙禹已經是推算無遺,但漢王還是在這關鍵時候因為自己的性子失去了牢牢抓住東廠這個強力助力的機會,這就讓蒙禹原本推算好的八成勝算瞬間就變成了五成,而且,此消彼長之下,勝利的天平就已經逐漸偏移了。


    因為漢王陣營這邊還有一個隨時都在觀望和投機取巧的人也在默默的注視著形勢的變化,雖然他一直看上去都是漢王忠實支持著,可他也早就在考慮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甚至也想在這關鍵的節點讓自己成為事情的關鍵點從而為自己的將來謀求最大的利益。


    這個人就是安遠侯柳升,這個兩代燕山護衛出身的武將,這個讓老皇帝朱棣又愛又恨的晚輩,甚至還親自出手將他打壓去邊境兵站裏曆練,想讓他開闊心胸成為和張輔一樣的統帥之才,隻可惜,柳升根本沒有真正體會到老皇帝的苦心,他的心思依然用在了什麽鑽營和牟私利上。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變節是不可控的,而他不久之後的變節導向太子一黨也讓漢王的勝算隻剩下了起兵一條路,而柳升給大明帶來的災禍卻遠遠不止於此,因為他的心胸狹隘,還將讓大明徹底的失去對交趾的統治,這是後話了。


    就這樣,到了午時三刻,老皇帝的車駕在三千禦林軍護衛下出了京師北門,開始了第五次禦駕親征北伐漠北,百姓們夾道相送,歡聲雷動。老皇帝也興致勃勃,聽著百姓們的唿聲,最後一次享受著屬於他的無上尊榮,可等待他的,卻是足以吞噬一切的深淵 。


    老皇帝朱棣的車駕還未駛出密雲,便又有關外加急探報送到。馬雲接過之後,親自呈給朱棣,朱棣親手拆封,拿出一看,不由的微微皺眉,臉色凝重起來,一旁服侍的海壽察言觀色,連忙給車外的馬雲使了個眼色,馬雲試探的問道:“陛下,可是關外又有異動?”朱棣聽馬雲發問,也不作答,直接把探報遞給他道:“你自己看看吧。”


    馬雲大喜接過探報仔細看了起來,不遠處的楊榮和金幼孜卻皺起了眉頭,這東廠,越發沒有禮數不知道規矩了。而馬雲看完探報也是立刻勃然大怒的嗬斥道:“這額色庫竟然如此大膽,公然敢在蘇魯錠大會上說這樣的話,狼子野心,暴露無遺,陛下,以微臣看,這次就順道將其滅了吧。”


    朱棣臉色凝重的看著遠方,半晌才沉聲說道:“朕就從未想過這頭蒼狼會真的臣服,隻是草原各部需要牽製,漠南需要安穩,我大明需要良馬,邊關需要互市,才讓他做了這十年的安穩大汗,本想徹底平定漠北之後再收拾漠南的,不想他卻如此沉不住氣,也確實是該給他點教訓了,隻是現下,還是要先把阿魯台這隻大老鼠先收拾了再說,否則兩頭開戰,於我大明不利啊。”


    老皇帝朱棣說罷,便看著車窗外的遠方陷入了沉思。他如何不知道漠南是在養虎遺患,可是大明目前實力還有限,隻能先解決更加緊迫的漠北危機。可這漠南忽然成了大氣候還真就是更大的危機了,這一次若是有可能,真的就一並解決了吧。


    想到這裏,朱棣忽然又想起了先前一直佯裝不知的漠南之事,立刻高聲喊道:“勉仁!”楊榮聽得老皇帝叫自己,連忙上前迴道:“陛下喚微臣何事?”老皇帝麵色凝重的問道:“勉仁啊,朕記得你曾經說過,派了個人去漠南?”楊榮連忙說道:“迴稟陛下,確有此事,隻是此事甚為機密,切不可泄露。”


    老皇帝欣慰的點點頭:“知道了,那等今日紮營之後,你給朕再好好講講吧,都到這個時候了,朕也不該聽聽你們完整的匯報了。”楊榮領命而退,一旁的馬雲也正在暗自慶幸自己讓東廠的人從頭到尾都有參與到漠南之事裏,那他可就也是有功之人了。


    可他哪裏會知道,這就是楊榮他們的厲害之處,楊榮先前讓來皇帝皇帝知道的,隻是派已經成為內衛的魚筐帶著青衣社的刺客前往居延海的方案,而實際操作執行的,卻又是另一套方案。因為是出於保密需要,不管是老皇帝還是其他人都不會去說起此事,老皇帝知道這事對大明隻有好處,當然也就不會去管。於是,這個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就這麽巧妙的維係下去了。


    看老皇帝又陷入了沉思,馬雲也不敢再打攪,默默的隨車駕前行著,隻是經過了這一係列的事情之後,馬雲的心中已經是更加篤定,是時候該東廠做點什麽找迴主動權的時候了,東廠的生死他馬雲的未來都該掌握在自己手裏才是!


    於是,隨著北征隊伍的進行,馬雲便已經將東廠主力和十三太保中的大部分都安插到了隨行的隊伍裏,東廠由此成了決定性的一股力量,也讓大明的未來從此開始又要陷入宦官幹政的泥潭,這絕對不是幾位老大人和蒙禹想看到的局麵,卻無疑就是他們無意中聯手造成的惡果!這或許就是天意弄人吧!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危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文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文說並收藏大明危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