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局前傳第五百八十節 潘僚的心事
交趾,乂安府境內,孟龍山。
這是乂安府境內最大的山脈,還有峽穀和河流的天險,可謂易守難攻。原本英國公張輔平定交趾全境後,在和黔國公沐晟行軍至此處時,也曾登上過被當地人稱為孟龍天門的頂峰,然後便頗有感觸的說過此處最適宜駐兵,以後可做交趾軍事之根基。
後來,為了盡快將乂安府變成張輔所說的軍事根基,便由領受皇恩而來的潘僚擔任知府,一方麵休養生息,一方麵逐步開始建設孟龍山兵營,隻可惜,潘僚被死太監馬琪逼反了,而之建了一部分的孟龍山兵營反而成了潘僚叛軍的營寨。
當初潘僚造反打下三個縣城之後,也知道以他們的實力想要憑借幾個縣城和明軍硬抗是不可能的,於是便將財貨物資糧食收攏之後便運送到了孟龍山上,明軍不來,他們就在兵營中操練,明軍一來,他們就化整為零逃入深山峽穀,躲進山洞密林。
所以明軍的數次圍剿收獲都不大,而信義王潘僚也的確很有頭腦,沒有盲目的出擊也沒有盲目的擴張,所以他屬下叛軍的數量也一直維持在五千左右,在範玉被刺身亡,黎利和陳暠的主力在年初被擊潰後,潘僚的叛軍就成了最大的一股勢力。
這也就是為什麽馬子同和李陽等諸將為了完成對潘僚的圍剿殲滅,竟然製定作戰方案就花了數月的時間,而且還專門從廣西借了兵,而借的兵就是今年年初響應黎利在廣西柳州作亂的叛軍中的一支特殊隊伍。
這支隊伍雖然人數不多,卻都是廣西當地民族裏的健壯之人,個個擅長攀援爬樹,在深山密林裏如履平地,初期也給明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後來叛軍首領龔振海被廣西都司將軍鹿榮用計生擒,這支叛軍投降後也被鹿將軍整編為一支千人隊後留用了。
廣西和交趾又不同,雖然也民族部落眾多,但起碼漢人的根基穩固,一直也都沒有離開中國管製,所以雖然也是民族叛亂頻發,卻不會發展到獨立建國而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交趾則剛剛迴歸中國十來年,人心浮動,漢人的根基更是淺薄。
為了打贏這一戰,馬子同不得已動用了李彬老侯爺和鹿榮將軍的交情,因為先前鹿榮將軍打了敗仗要被皇帝陛下責罰的時候,是李彬老侯爺出麵擔保鹿榮一定能反敗為勝,才給了鹿榮將軍能夠翻身的機會。
所以,當收到交趾總兵府的書信時,廣西都司將軍鹿榮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讓自己的親衛統領鹿升領著這一千人趕赴交趾參戰,這也是為什麽一定要等到八月底出兵的原因,就是在等他們到達交趾後盡快適應和熟悉。
經過五天的行軍,假陳智帶著交趾鎮守軍到達了孟龍山外,自是馬子同以總兵的名義發下一係列安營的指令,而後便帶著廣西來的鹿升去查看地形,而李陽則留下來“保護”著假陳智,其實就是防止他亂來。
馬子同和鹿升帶著十多個柳州兵和十多個總兵府親衛前去勘察地形。與此同時,早就已經將部下化整為零的信義王潘僚也帶著一百多人躲藏在一處隱秘的山洞裏,而四處散步的了哨也會源源不斷的送來情報,他們就是靠著這樣的戰術躲過了先前的幾次圍剿。
本是文官出身的潘僚在經過了戰火洗禮和叢林生活後,也已經褪去了原先文弱書生的樣子,此時的他原本儒雅的外表已經帶了幾分剽悍,就這麽靜靜的坐在火堆旁入神的思考著,就這麽一動不動的靜坐了良久,直到屬下再次出聲。
“啟稟信義王,三萬明軍已經分十二個營寨駐紮下來,了哨說有一個探查地形的小隊上山了,王頭領也問要不要他帶人去阻截?”潘僚終於動了動,抬頭看看屬下,卻又再次沉思了片刻才終於是點點頭道:“那就去碰一下吧,隻是記得告訴王頭領,對方敢如此上山絕對是有實力和後手的,一旦發現不對立刻撤退,千萬不要戀戰,隻需探出虛實即可。”
屬下領命而去,潘僚卻越來越心神不寧,羅平王老範玉的的被刺身亡,黎利和範琦聯軍的大敗,還有此時對自己的大舉圍剿,按情報顯示這都和一個人有關,那就是那個洛參讚,而根據黎利送來的情報,潘僚也大概知道了這個洛參讚為什麽能這麽厲害。
所以潘僚才會在明軍來到來之後就變得沉默寡言,他不是黎利那樣的梟雄,也不是天生的將帥,他隻是一個愛民如子卻被逼得造反的好官,他從小讀的就是儒家的聖賢書,心性人品也是書生意氣。
就算是被逼造反,就算是打下過幾座縣城劫掠了糧食物資,就算也和明軍打過幾仗,可他的內心裏卻依然還是個書生,他其實更希望的是能像書裏寫的那樣等來朝廷招安的使者,重新讓他官複原職。
可惜,他的這些心思對誰都不能說,也沒人能夠理解,不管是他的父親還是兄弟,甚至是族裏同樣的讀書人,現在都是被黎利鼓動的就想重新複國,然後讓潘氏取代已經沒落的簡氏成為將來的安南四大氏族之一,然後朝中大臣多是出自族中。
這些榮耀和權勢當然比一個小小的明朝知府能帶給家族的要多得太多了,所以現在已經沒人想再迴歸明廷,也沒人願意聽他說這些。如果要改變他們的想法,或許,就隻有眼下這一場大戰了,若是那洛參讚真能輔佐陳總兵把這些人打醒,或許他們才會再重新考慮其他問題吧。
果然,才不到半個三刻的時間,就有屬下匆匆跑進來稟報:“信義王,不好了,那王統領帶了部下去阻擊那隊,可沒想到那三十多人不但戰力不凡,作戰還異常勇猛,登高爬樹比我們的人還迅捷,那王統領已經被對麵領頭的人活捉了。”
聽到這些,潘僚沒有太多了驚訝,愣怔了一瞬之後就趕緊下令道:“讓所有的大小統領各自帶好自己的部下隻與明軍躲藏周旋,不要硬拚,告訴他們,此戰不同以往,切不可輕敵冒戰,隻要能熬到明軍退兵就是大勝!”
屬下正要領命,卻又再次問道:“若是他們問起來,這次大約要熬多久,屬下該怎麽迴答?”潘僚一時愣住 了,老實說,他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以往明軍最多一個月就退了,這次嘛,那就多說一倍算是很尊重這位洛參讚了吧:“讓他們按兩個月來準備吧。”
屬下轉身去傳令了,潘僚又恢複到了坐在火堆前沉思的樣子,兩個月?下麵的人熬得過去麽?這洛參讚既然是有備而來,又會不會讓他們安然的躲藏兩個月,而且從剛才的接觸戰來看,對方也有了極其熟悉山地的戰士,那麽對方又會怎麽樣來破解他們的遊擊戰術呢?
另一邊,抓了一個小頭領的馬子同卻並沒有忙著迴營,而是將王統領捆了個結實,然後就一路帶著他到處去查看地形,然後還時不時的問上幾句,至於這位俘虜迴不迴答的並不重要,馬子同事實在問完問題後仔細觀察著對方的反應。
終於,在將孟龍山主要的地形都勘察了一遍之後,馬子同和鹿升一行才啟程迴營,這一路也再沒有遭受什麽攻擊,偶爾遇到一個了哨對方也是迅速逃竄,而馬子同也並未下令追擊,就這樣在傍晚時分帶著俘虜迴營了。
迴道大營,馬子同讓士兵們迴營休息,他則和鹿升一起將俘虜帶迴了大帳,進的大帳,李陽就迎上來問道:“情況怎麽樣?”馬子同笑笑道:“和先前預計的一樣,就遭遇了一次突襲,幸而這家夥戀戰被柳州兵圍住了。”
李陽連忙像鹿升施禮道:“多謝鹿將軍。”鹿升連忙迴禮。馬子同這才問道:“陳總兵今日可還安穩?”李陽知道是因為鹿升在場不好多問,便也隱晦的答道:“帥爺今日也想出去看看地形,被我攔住了,畢竟這裏是賊軍的地盤,不得不防著暗箭傷人。”
馬子同立刻明白了,這假陳智確實是不安分的。不過隻要有李陽這個老侯爺的舊人在,倒是也不怕他敢亂來。所以馬子同這才放心的轉而用土話向俘虜問道:“今天委屈你一天了,如今大概也又乏又餓了,我也不為難你,隻要你迴答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就讓人給你準備吃的,如何?”
之見這俘虜脖子一梗硬氣的說道:“我什麽都不會說的,你就別費口舌了。”馬子同卻不介意的笑笑,然後轉到孟龍山的地圖前伸手一指道:“其實你白天已經告訴我不少情報了,比如那潘僚就躲在這一片對吧?”
這俘虜立刻見鬼一般的睜大了眼睛,驚愕的愣怔了片刻才猛然醒悟道:“不對,不對,我什麽都沒有說過,信義王也不是在那裏,你就是隨手指了一個地方唬我的,你說的根本就不對,不對!”
馬子同滿意的笑笑才對守衛說道:“帶他下去吃點東西,然後好生看押,應該還會有問題要問他的。衛兵上來想要帶走他,這俘虜一看無意中暴露了潘僚的藏身地,已經是急得不行,大叫大嚷的掙紮,最後不得不被揍了兩拳才帶下去了。
鹿升此時已經是明白了一切,驚訝的問道:”洛參讚真是神鬼莫測的手段啊,你怎麽知道潘僚就躲在這一片區域的?“李陽也好奇的問道:”是啊,就算是你要詐他可也總得先有個大概的範圍吧,你是怎麽一指就準的?“
馬子同笑笑道:”其實這也沒什麽,就是我先前研究了潘僚的性格,發現他和黎利完全不一樣,他是偏於保守切愛惜屬下性命的,所以才會每次明軍一來都是逃散避戰,而他的藏身地,肯定也要找既隱蔽又四通八達的地方方便他接收情報和指揮全局。“
鹿升也是追隨鹿榮數次廣西大山裏圍剿叛軍,立時就恍然道:”怪不得洛參讚要帶上我親自去探查地形,原來並不是為了進軍圍剿而是找到潘僚的藏身之地啊,嗯,確實,怎麽看也應該在這一帶。“
李陽也點點頭道:”潘僚能派此人來阻擊試探,定是他的親近之人,所以按剛才那人的反應來看,潘僚應該就在這一帶,那洛參讚說吧,接下來我該怎麽做?“馬子同立刻笑笑向鹿升抱拳道:”那就得仰仗鹿將軍和柳州兵了。“
鹿升立刻也明白了:”我明白了,為防夜長夢多那叛賊潘僚驚覺遁走,我今晚就帶柳州兵進山抓捕。“馬子同一看鹿升這麽爽快,也是感激的說道:”那就多謝鹿將軍了,隻要能將賊首潘僚擒獲,那請教孟龍山叛軍也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鹿升領命而去,李陽卻小心的建議道:”這抓捕賊首可是大功一件,洛參讚將這功勞送給了廣西都司府的鹿將軍,這難免會讓交趾諸將心中不忿,很多人說不得會懷疑洛參讚是故意將功勞送給自己昔日的廣西同袍。“
馬子同這才反應過來,軍中不但要講戰略戰術,關係平衡也是必須的,畢竟他的軍中身份是從廣西都司府調過來的,所以這樣的安排雖然是最好的,但肯定會讓交趾諸將有所不瞞,所以也隻能是點點頭道:”是我疏忽了,那李爺就再選一位合適的交趾將領一同前往吧。“
馬子同這麽安排自然是因為李陽這位昔日李老侯爺心腹的親衛統領對於交趾總兵府的人際關係了然於心,由他去挑選這麽一個能讓大部分人說不出什麽的人選來自然是沒問題的,這就是中國官場的無奈,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都躲不開的。
躲在山洞裏的潘僚已經圍著火堆在吃晚飯,他哪裏會知道,明軍營地裏已經有一千精通山地叢林作戰的柳州兵已經在集結,而另一位交趾將軍也帶著一個百人隊披掛整齊,這兩隊人可都是衝著他來的。
等到太陽完全落山,隨著一聲低沉的:”出發!“這一千多人就安靜而整齊的出發了,這樣的斬首行動在這樣一支特殊的柳州兵參與下變得讓人期待了起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交趾,乂安府境內,孟龍山。
這是乂安府境內最大的山脈,還有峽穀和河流的天險,可謂易守難攻。原本英國公張輔平定交趾全境後,在和黔國公沐晟行軍至此處時,也曾登上過被當地人稱為孟龍天門的頂峰,然後便頗有感觸的說過此處最適宜駐兵,以後可做交趾軍事之根基。
後來,為了盡快將乂安府變成張輔所說的軍事根基,便由領受皇恩而來的潘僚擔任知府,一方麵休養生息,一方麵逐步開始建設孟龍山兵營,隻可惜,潘僚被死太監馬琪逼反了,而之建了一部分的孟龍山兵營反而成了潘僚叛軍的營寨。
當初潘僚造反打下三個縣城之後,也知道以他們的實力想要憑借幾個縣城和明軍硬抗是不可能的,於是便將財貨物資糧食收攏之後便運送到了孟龍山上,明軍不來,他們就在兵營中操練,明軍一來,他們就化整為零逃入深山峽穀,躲進山洞密林。
所以明軍的數次圍剿收獲都不大,而信義王潘僚也的確很有頭腦,沒有盲目的出擊也沒有盲目的擴張,所以他屬下叛軍的數量也一直維持在五千左右,在範玉被刺身亡,黎利和陳暠的主力在年初被擊潰後,潘僚的叛軍就成了最大的一股勢力。
這也就是為什麽馬子同和李陽等諸將為了完成對潘僚的圍剿殲滅,竟然製定作戰方案就花了數月的時間,而且還專門從廣西借了兵,而借的兵就是今年年初響應黎利在廣西柳州作亂的叛軍中的一支特殊隊伍。
這支隊伍雖然人數不多,卻都是廣西當地民族裏的健壯之人,個個擅長攀援爬樹,在深山密林裏如履平地,初期也給明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後來叛軍首領龔振海被廣西都司將軍鹿榮用計生擒,這支叛軍投降後也被鹿將軍整編為一支千人隊後留用了。
廣西和交趾又不同,雖然也民族部落眾多,但起碼漢人的根基穩固,一直也都沒有離開中國管製,所以雖然也是民族叛亂頻發,卻不會發展到獨立建國而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交趾則剛剛迴歸中國十來年,人心浮動,漢人的根基更是淺薄。
為了打贏這一戰,馬子同不得已動用了李彬老侯爺和鹿榮將軍的交情,因為先前鹿榮將軍打了敗仗要被皇帝陛下責罰的時候,是李彬老侯爺出麵擔保鹿榮一定能反敗為勝,才給了鹿榮將軍能夠翻身的機會。
所以,當收到交趾總兵府的書信時,廣西都司將軍鹿榮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讓自己的親衛統領鹿升領著這一千人趕赴交趾參戰,這也是為什麽一定要等到八月底出兵的原因,就是在等他們到達交趾後盡快適應和熟悉。
經過五天的行軍,假陳智帶著交趾鎮守軍到達了孟龍山外,自是馬子同以總兵的名義發下一係列安營的指令,而後便帶著廣西來的鹿升去查看地形,而李陽則留下來“保護”著假陳智,其實就是防止他亂來。
馬子同和鹿升帶著十多個柳州兵和十多個總兵府親衛前去勘察地形。與此同時,早就已經將部下化整為零的信義王潘僚也帶著一百多人躲藏在一處隱秘的山洞裏,而四處散步的了哨也會源源不斷的送來情報,他們就是靠著這樣的戰術躲過了先前的幾次圍剿。
本是文官出身的潘僚在經過了戰火洗禮和叢林生活後,也已經褪去了原先文弱書生的樣子,此時的他原本儒雅的外表已經帶了幾分剽悍,就這麽靜靜的坐在火堆旁入神的思考著,就這麽一動不動的靜坐了良久,直到屬下再次出聲。
“啟稟信義王,三萬明軍已經分十二個營寨駐紮下來,了哨說有一個探查地形的小隊上山了,王頭領也問要不要他帶人去阻截?”潘僚終於動了動,抬頭看看屬下,卻又再次沉思了片刻才終於是點點頭道:“那就去碰一下吧,隻是記得告訴王頭領,對方敢如此上山絕對是有實力和後手的,一旦發現不對立刻撤退,千萬不要戀戰,隻需探出虛實即可。”
屬下領命而去,潘僚卻越來越心神不寧,羅平王老範玉的的被刺身亡,黎利和範琦聯軍的大敗,還有此時對自己的大舉圍剿,按情報顯示這都和一個人有關,那就是那個洛參讚,而根據黎利送來的情報,潘僚也大概知道了這個洛參讚為什麽能這麽厲害。
所以潘僚才會在明軍來到來之後就變得沉默寡言,他不是黎利那樣的梟雄,也不是天生的將帥,他隻是一個愛民如子卻被逼得造反的好官,他從小讀的就是儒家的聖賢書,心性人品也是書生意氣。
就算是被逼造反,就算是打下過幾座縣城劫掠了糧食物資,就算也和明軍打過幾仗,可他的內心裏卻依然還是個書生,他其實更希望的是能像書裏寫的那樣等來朝廷招安的使者,重新讓他官複原職。
可惜,他的這些心思對誰都不能說,也沒人能夠理解,不管是他的父親還是兄弟,甚至是族裏同樣的讀書人,現在都是被黎利鼓動的就想重新複國,然後讓潘氏取代已經沒落的簡氏成為將來的安南四大氏族之一,然後朝中大臣多是出自族中。
這些榮耀和權勢當然比一個小小的明朝知府能帶給家族的要多得太多了,所以現在已經沒人想再迴歸明廷,也沒人願意聽他說這些。如果要改變他們的想法,或許,就隻有眼下這一場大戰了,若是那洛參讚真能輔佐陳總兵把這些人打醒,或許他們才會再重新考慮其他問題吧。
果然,才不到半個三刻的時間,就有屬下匆匆跑進來稟報:“信義王,不好了,那王統領帶了部下去阻擊那隊,可沒想到那三十多人不但戰力不凡,作戰還異常勇猛,登高爬樹比我們的人還迅捷,那王統領已經被對麵領頭的人活捉了。”
聽到這些,潘僚沒有太多了驚訝,愣怔了一瞬之後就趕緊下令道:“讓所有的大小統領各自帶好自己的部下隻與明軍躲藏周旋,不要硬拚,告訴他們,此戰不同以往,切不可輕敵冒戰,隻要能熬到明軍退兵就是大勝!”
屬下正要領命,卻又再次問道:“若是他們問起來,這次大約要熬多久,屬下該怎麽迴答?”潘僚一時愣住 了,老實說,他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以往明軍最多一個月就退了,這次嘛,那就多說一倍算是很尊重這位洛參讚了吧:“讓他們按兩個月來準備吧。”
屬下轉身去傳令了,潘僚又恢複到了坐在火堆前沉思的樣子,兩個月?下麵的人熬得過去麽?這洛參讚既然是有備而來,又會不會讓他們安然的躲藏兩個月,而且從剛才的接觸戰來看,對方也有了極其熟悉山地的戰士,那麽對方又會怎麽樣來破解他們的遊擊戰術呢?
另一邊,抓了一個小頭領的馬子同卻並沒有忙著迴營,而是將王統領捆了個結實,然後就一路帶著他到處去查看地形,然後還時不時的問上幾句,至於這位俘虜迴不迴答的並不重要,馬子同事實在問完問題後仔細觀察著對方的反應。
終於,在將孟龍山主要的地形都勘察了一遍之後,馬子同和鹿升一行才啟程迴營,這一路也再沒有遭受什麽攻擊,偶爾遇到一個了哨對方也是迅速逃竄,而馬子同也並未下令追擊,就這樣在傍晚時分帶著俘虜迴營了。
迴道大營,馬子同讓士兵們迴營休息,他則和鹿升一起將俘虜帶迴了大帳,進的大帳,李陽就迎上來問道:“情況怎麽樣?”馬子同笑笑道:“和先前預計的一樣,就遭遇了一次突襲,幸而這家夥戀戰被柳州兵圍住了。”
李陽連忙像鹿升施禮道:“多謝鹿將軍。”鹿升連忙迴禮。馬子同這才問道:“陳總兵今日可還安穩?”李陽知道是因為鹿升在場不好多問,便也隱晦的答道:“帥爺今日也想出去看看地形,被我攔住了,畢竟這裏是賊軍的地盤,不得不防著暗箭傷人。”
馬子同立刻明白了,這假陳智確實是不安分的。不過隻要有李陽這個老侯爺的舊人在,倒是也不怕他敢亂來。所以馬子同這才放心的轉而用土話向俘虜問道:“今天委屈你一天了,如今大概也又乏又餓了,我也不為難你,隻要你迴答幾個簡單的問題,我就讓人給你準備吃的,如何?”
之見這俘虜脖子一梗硬氣的說道:“我什麽都不會說的,你就別費口舌了。”馬子同卻不介意的笑笑,然後轉到孟龍山的地圖前伸手一指道:“其實你白天已經告訴我不少情報了,比如那潘僚就躲在這一片對吧?”
這俘虜立刻見鬼一般的睜大了眼睛,驚愕的愣怔了片刻才猛然醒悟道:“不對,不對,我什麽都沒有說過,信義王也不是在那裏,你就是隨手指了一個地方唬我的,你說的根本就不對,不對!”
馬子同滿意的笑笑才對守衛說道:“帶他下去吃點東西,然後好生看押,應該還會有問題要問他的。衛兵上來想要帶走他,這俘虜一看無意中暴露了潘僚的藏身地,已經是急得不行,大叫大嚷的掙紮,最後不得不被揍了兩拳才帶下去了。
鹿升此時已經是明白了一切,驚訝的問道:”洛參讚真是神鬼莫測的手段啊,你怎麽知道潘僚就躲在這一片區域的?“李陽也好奇的問道:”是啊,就算是你要詐他可也總得先有個大概的範圍吧,你是怎麽一指就準的?“
馬子同笑笑道:”其實這也沒什麽,就是我先前研究了潘僚的性格,發現他和黎利完全不一樣,他是偏於保守切愛惜屬下性命的,所以才會每次明軍一來都是逃散避戰,而他的藏身地,肯定也要找既隱蔽又四通八達的地方方便他接收情報和指揮全局。“
鹿升也是追隨鹿榮數次廣西大山裏圍剿叛軍,立時就恍然道:”怪不得洛參讚要帶上我親自去探查地形,原來並不是為了進軍圍剿而是找到潘僚的藏身之地啊,嗯,確實,怎麽看也應該在這一帶。“
李陽也點點頭道:”潘僚能派此人來阻擊試探,定是他的親近之人,所以按剛才那人的反應來看,潘僚應該就在這一帶,那洛參讚說吧,接下來我該怎麽做?“馬子同立刻笑笑向鹿升抱拳道:”那就得仰仗鹿將軍和柳州兵了。“
鹿升立刻也明白了:”我明白了,為防夜長夢多那叛賊潘僚驚覺遁走,我今晚就帶柳州兵進山抓捕。“馬子同一看鹿升這麽爽快,也是感激的說道:”那就多謝鹿將軍了,隻要能將賊首潘僚擒獲,那請教孟龍山叛軍也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鹿升領命而去,李陽卻小心的建議道:”這抓捕賊首可是大功一件,洛參讚將這功勞送給了廣西都司府的鹿將軍,這難免會讓交趾諸將心中不忿,很多人說不得會懷疑洛參讚是故意將功勞送給自己昔日的廣西同袍。“
馬子同這才反應過來,軍中不但要講戰略戰術,關係平衡也是必須的,畢竟他的軍中身份是從廣西都司府調過來的,所以這樣的安排雖然是最好的,但肯定會讓交趾諸將有所不瞞,所以也隻能是點點頭道:”是我疏忽了,那李爺就再選一位合適的交趾將領一同前往吧。“
馬子同這麽安排自然是因為李陽這位昔日李老侯爺心腹的親衛統領對於交趾總兵府的人際關係了然於心,由他去挑選這麽一個能讓大部分人說不出什麽的人選來自然是沒問題的,這就是中國官場的無奈,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都躲不開的。
躲在山洞裏的潘僚已經圍著火堆在吃晚飯,他哪裏會知道,明軍營地裏已經有一千精通山地叢林作戰的柳州兵已經在集結,而另一位交趾將軍也帶著一個百人隊披掛整齊,這兩隊人可都是衝著他來的。
等到太陽完全落山,隨著一聲低沉的:”出發!“這一千多人就安靜而整齊的出發了,這樣的斬首行動在這樣一支特殊的柳州兵參與下變得讓人期待了起來。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長篇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傳”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擊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