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個農家的屋子正中間橫擺放著一口烏黑烏黑的棺材,在昏暗燈光的照射下泛著詭異的光芒。
棺材兩頭畫著吉祥的花紋,棺材身上畫著二十四孝圖,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錢請畫匠精心畫的。
棺材大頭那邊兒坐著三個穿著孝服的孝子,三個人看起來很疲憊,但是三個人的眼睛裏都有一種若隱若現的喜悅。
這三個人是趙家三兄弟,他們在給他們的爹守靈,這三個兄弟在十裏八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老大是官員,平時巴結的人不少,老二在城裏開酒樓賺了不少的錢,早在城裏買了房,平時基本不迴鄉下農村,因為自己的老爹過世了,這才迴來,老三則在鎮上開了個麵粉廠,在兄弟三個中是最有錢的。
老大打著哈欠對兩個兄弟說:兩點了,都休息吧,明天還有事兒呢,我的腿都跪麻了。
兄弟倆站起來,揉著腿問自己大哥:今天頭七一過,明天就不用再守到現在了吧?
三個人在西邊的房子裏睡了,三個人擠在一張床上,沒脫衣服就睡下了,躺下沒多久,老大突然一個機靈坐了起來,屏住唿吸,歪著腦袋盯著堂屋,低聲叫兄弟倆:老二,老三快起來。
老三也沒怎麽睡著,被老大這麽一叫,猛地一驚:怎麽了?
老大緊張地對著兄弟倆說:你倆聽這是什麽聲音?
兄弟倆爬起來,坐起身,豎起耳朵聽了一下,對老大說:沒什麽啊,我沒聽見啊。
兄弟倆話還沒說完,堂屋想起了巨大的聲響,三個兄弟愣了一下,鞋都顧不上穿,衝向了堂屋。
他們過去一看,瞬間就驚呆了,棺材裂開了一個口子,此時一聲比一聲響,整個屋子的人都被驚醒了,睡覺的女人也跑了下來,一屋子的人目瞪口呆的盯著棺材都不敢說話。
看著棺材裂得越來越厲害,一屋子人驚恐的盯著棺材,不知道該怎麽辦,心裏恐懼到了極點。
老大定了定神兒,說道:這樣不行,趕緊想辦法。
老二結結巴巴地說:想什麽辦法呀?這是怎麽迴事啊?這棺材怎麽裂開了?
老三試探著問老大:是不是爸對我們不滿意,生氣了?
老大喊道:別瞎說,明顯是你買的棺材不行,去拿麻繩來,先捆住,等天亮了再想辦法。
繩子拿來了,可是沒人敢去捆,因為棺材已經裂開了一條很大的縫。
老大招唿老二老三:你倆搭把手,我來捆。
三個人戰戰兢兢用麻繩兒橫著捆住了棺材,又拿了根木棒絞緊了。
三個人麵色蒼白,一身大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一屋子的人都不敢睡了,圍著棺材又是磕頭,又是燒紙,又是說好話,可是棺材還在慢慢地崩裂著,屋子裏的人都擔心到了極點,真害怕麻繩被撐斷,棺材全部裂開,讓死人暴露出來,這可是很不吉利的事。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公雞的打鳴聲,屋子裏的人發現棺材停止了動靜,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一家人一起商量,棺材裂成這樣兒也不是辦法,就算不再裂了,那綁個麻繩兒下葬,那不讓人笑話麽,眾人經過商量,最後決定天一亮就去請王師傅來想辦法,因為王師傅就是幹這個的,肯定能解決這事。
天剛一亮,老大就讓同姓的一個老人過去請王師傅,本來他想自己去,但是村裏有個風俗,家裏邊有白事的人,不能隨便去別人家。
王師傅一聽那人說完這事,就覺得事有蹊蹺,二話不說就趕過去了。
王師傅到了之後,仔細看了看棺材,棺材沒有任何問題,封口也是自己封的,油漆也是自己上的,也沒有任何問題。
王師傅盯著棺材看了一會兒,忽然歎了口氣,知道這是怎麽迴事兒了。
王師傅把三個兄弟叫到僻靜處,對他們說:這棺材沒問題,你們自己心裏清楚,這是老爺子的怨氣不散。
一聽這話,那三個兄弟的臉色頓時變了:王師傅,這都怪我們,我們兄弟求您了,幫幫我們,要多少錢都行。
王師傅淡淡的說道:忙我是得幫,但是這錢我不要,這種錢我不能要。
三兄弟一聽王師傅願意幫忙,心裏的石頭可算落地了。
王師傅給棺材上畫了一些消除怨氣的符咒,又給棺材畫上了幾道很細很淡的青色細線,用膠把裂開的地方和有裂痕的地方重新修補了一番,弄好之後,又告訴三兄弟,說:這隻是臨時的辦法,隻能撐到下葬那天,本來這方法我都不想用,但是鄉裏鄉親的,我就隻能幫到這了,你們今後還是多做些善事吧,你們做的事實在太缺德了。
原來這家三兄弟給他爹開了路,所以王師傅才說他們太缺德。
所謂開路,就是老人本不應該死,還有陽壽,但是因為老人生了病又治不好,兒女不想管了,就找一些會邪法的人,消除本該還有的陽壽。
三兄弟的爹一個月前中風了,治不好,三個兄弟不想管了,就在外地找了個會開路的人給他爹開了路。
那個開路的人對三個兄弟說:如果三年內沒事兒的話,那就沒事兒了,如果有事兒的話,三人其中一個就會有血光之災,三個人都沒放在心上,心想自己都是有福之人,不會出事兒的,就在兩年後,老三在麵粉廠的廠房,被麵粉的袋子砸死了。
三個兄弟被砸死了一個,這可把另外兩人嚇壞了,這個時候,當初幫他們開路的那個人突然來找他們了。
這個人名叫李三旺,今年已經快七十了,李老漢是一位篾匠,靠著這門手藝,李老漢家不愁吃喝,日子倒也過得安逸。
李老漢村子的東麵,住著一位張老漢,張老漢是一位農夫,靠著種地養家糊口,兩個人的年齡相仿,雖說兩家住的不是很近,但是張老漢這個人厚道實在,又因為兩家人的田地緊緊挨著,所以這個張老漢每次下地的時候,順便就給李老漢家的農田打理一番,日子久了,李老漢對張老漢便心存感激,時常拎著好酒好菜前去張老漢家裏喝酒,兩個人走動的就越來越頻繁了,那關係自然也就熟絡了許多。
張老漢隻是一個農夫,靠著種田聊以糊口,妻子體弱多病,幹不了農活,一家人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收入,張老漢的家境並不富裕,村裏人都知道張老漢家裏的情況,又因為張老漢不善言談,很多村民都不願意接近張老漢,而李老漢卻與其他村民不同,他經常會去給張老漢送些米麵,偶爾還會接濟一些錢財,算是迴報多年以來張老漢對自家農田的照顧之情,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張老漢的妻子突然患病,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張家撒上了一把鹽。
張老漢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到處給妻子尋醫問藥,郎中看了很多,湯藥也吃了不少,但是妻子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很快就把家裏的積蓄花光了,張老漢就挨家挨戶上門借錢,可是錢沒借到多少,還被人冷嘲熱諷了一頓,張老漢傷心不已,將自己關在家中小聲痛哭。
李老漢得知此事後,與妻子就商議道:張兄有難,我不能袖手旁觀,能不能先借給他一些錢,救人要緊。
妻子王氏聽後,說道:嫂夫人的病是頑疾,怕是很難治愈了,村裏人都不願意借錢,是因為你張兄還不起這錢,可是話又說迴來,張兄弟對我們家一直不錯,這個忙別人不幫,我們得幫,家裏還有一些錢,你給他送去吧,我也不指望著張兄弟還錢,先讓他拿去救治嫂子吧。
李老漢搖頭歎息,隨後拿著錢,又拎著一籃子雞蛋,就急匆匆地去張老漢家裏了。
此時的張老漢正坐在院子裏為錢的事情發愁,見李老漢來了,他趕忙起身拱手相迎:李兄弟,你這是?
李老漢笑道:張兄,嫂子有病在身,你弟妹特意讓我來送些雞蛋給她補補身子。
弟妹有心了。張老漢說完這話,眼圈兒有些微紅,趕緊拉著李老漢,讓他快到屋裏坐。
李老漢跟著張老漢進了屋,看望了一眼張老漢的妻子後,他將張老漢拉到屋外,小聲兒說道:張兄,嫂子身體有恙,需要錢看病,這些錢你拿好,是我和你弟妹的一點心意。
張老漢一聽這話,當即愣住了,隨後他推脫地說道:李兄弟,你與弟妹的好意我心領了,可是這些錢不是小數目,我不能收。
李老漢歎了口氣,說道:張兄,你我都是普通百姓,這些錢對我來說也確實不是小數目,但眼下救治嫂子要緊,這些錢就當是我借你的,日後你若是有錢了,再還給我就是了。
張老漢聞言,一把握住了李老漢的手,兩行熱淚是隨即滾落下來:兄弟,你們夫妻倆的恩情,我沒齒難忘,日後我定會報答。
李老漢把錢塞給張老漢,笑道:你我之間就別客氣了,我家裏還有事,我就先告辭了。說完之後,李老漢辭別張老漢好,迴家去了。
張老漢將李老漢送出門去,轉過身看著手裏的錢,淚如雨下。
第二天,張老漢外出尋醫問藥,可尋遍附近的醫館,沒有一個郎中能夠治愈自己妻子的病,湯藥買了不少,但也隻是臨時緩解,頑疾不能根除,這可讓張老漢心急如焚,不出半月,錢財已經所剩無幾。
張老漢看著病榻上昏迷的妻子,最終他實在忍受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又過了幾天,張老漢的妻子去世了,李老漢幫襯著張老漢將張老漢的妻子入土為安。
張老漢對李老漢滿心都是感激,為了償還之前所欠下的債務,張老漢隻得扔下鋤頭,扛著鐵鍬,跟著村裏人外出做石匠,他舍不得吃喝,日夜不歇的努力幹活,眾人紛紛勸說他,可是張老漢依舊如此賣命。
兩個月後,張老漢突然遭遇不測,在幹活的時候被滾落下來的石頭砸中頭部,當場就沒了唿吸。
李老漢得知此事後,將他的屍體拉迴村子,將他和他的妻子埋在了一起,此後,每到節氣時,李老漢都會前去去祭拜。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兩年過去了,有一天,村民們紛紛傳言村裏最近經常有個怪人來搗亂,據說還有村民相繼失蹤,村民們聽聞此事後,都警惕起來,過了半個月,有一晚,李老漢正要休息,此時院門被敲響了。
李老漢疑惑地說道:都這麽晚了,誰會來找我呢?
妻子王氏提醒道:最近村子不太平,若是陌生人,你可要小心一些。
李老漢點了點頭,朝院門走去,打開門一看,是兩個年輕的陌生人站在門外,其中一個年輕人上前拱手說道:在下深夜到訪,還請李師傅莫要見怪,我家老爺邀請您去參加酒宴,還望李師傅莫要推辭。
李老漢好奇的問道:你家老爺是誰啊?
那人解釋道:是鎮上開酒樓的鄭老板。
鄭老板?李老漢一聽,開始仔細迴想,片刻後,他才迴想起來,原來之前自己曾經給鄭老板家裏做過農具。
李老漢疑惑的問道:平日裏我與你家老爺走動的也並不頻繁,他為什麽突然要請我呢?
年輕人解釋道:我家老爺要過八十歲的壽辰,所以特意派我前來邀請您,今晚隻是小聚,明日午時才是大壽之時。
李老漢看了漆黑的夜空,心裏犯了難,天色都這麽晚了,自己去還是不去呢?
就在李老漢為難的時候,妻子王氏忽然大聲詢問道:是誰啊?
李老漢順口喊道:是鎮上鄭老板特意派人來請我去他家喝酒。
王氏以為是熟人,便沒有多慮,說道:既然是熟人相邀,人家都到家裏了,你就跟著去吧。
李老漢聽妻子這麽一說,心裏也打定了注意,畢竟人家鄭老板來請自己是看得起自己,自己要是拒絕了,就是不給人家麵子。
李老漢對門外的兩個年輕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勞二位帶路了。
棺材兩頭畫著吉祥的花紋,棺材身上畫著二十四孝圖,一看就是花了不少錢請畫匠精心畫的。
棺材大頭那邊兒坐著三個穿著孝服的孝子,三個人看起來很疲憊,但是三個人的眼睛裏都有一種若隱若現的喜悅。
這三個人是趙家三兄弟,他們在給他們的爹守靈,這三個兄弟在十裏八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老大是官員,平時巴結的人不少,老二在城裏開酒樓賺了不少的錢,早在城裏買了房,平時基本不迴鄉下農村,因為自己的老爹過世了,這才迴來,老三則在鎮上開了個麵粉廠,在兄弟三個中是最有錢的。
老大打著哈欠對兩個兄弟說:兩點了,都休息吧,明天還有事兒呢,我的腿都跪麻了。
兄弟倆站起來,揉著腿問自己大哥:今天頭七一過,明天就不用再守到現在了吧?
三個人在西邊的房子裏睡了,三個人擠在一張床上,沒脫衣服就睡下了,躺下沒多久,老大突然一個機靈坐了起來,屏住唿吸,歪著腦袋盯著堂屋,低聲叫兄弟倆:老二,老三快起來。
老三也沒怎麽睡著,被老大這麽一叫,猛地一驚:怎麽了?
老大緊張地對著兄弟倆說:你倆聽這是什麽聲音?
兄弟倆爬起來,坐起身,豎起耳朵聽了一下,對老大說:沒什麽啊,我沒聽見啊。
兄弟倆話還沒說完,堂屋想起了巨大的聲響,三個兄弟愣了一下,鞋都顧不上穿,衝向了堂屋。
他們過去一看,瞬間就驚呆了,棺材裂開了一個口子,此時一聲比一聲響,整個屋子的人都被驚醒了,睡覺的女人也跑了下來,一屋子的人目瞪口呆的盯著棺材都不敢說話。
看著棺材裂得越來越厲害,一屋子人驚恐的盯著棺材,不知道該怎麽辦,心裏恐懼到了極點。
老大定了定神兒,說道:這樣不行,趕緊想辦法。
老二結結巴巴地說:想什麽辦法呀?這是怎麽迴事啊?這棺材怎麽裂開了?
老三試探著問老大:是不是爸對我們不滿意,生氣了?
老大喊道:別瞎說,明顯是你買的棺材不行,去拿麻繩來,先捆住,等天亮了再想辦法。
繩子拿來了,可是沒人敢去捆,因為棺材已經裂開了一條很大的縫。
老大招唿老二老三:你倆搭把手,我來捆。
三個人戰戰兢兢用麻繩兒橫著捆住了棺材,又拿了根木棒絞緊了。
三個人麵色蒼白,一身大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一屋子的人都不敢睡了,圍著棺材又是磕頭,又是燒紙,又是說好話,可是棺材還在慢慢地崩裂著,屋子裏的人都擔心到了極點,真害怕麻繩被撐斷,棺材全部裂開,讓死人暴露出來,這可是很不吉利的事。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公雞的打鳴聲,屋子裏的人發現棺材停止了動靜,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一家人一起商量,棺材裂成這樣兒也不是辦法,就算不再裂了,那綁個麻繩兒下葬,那不讓人笑話麽,眾人經過商量,最後決定天一亮就去請王師傅來想辦法,因為王師傅就是幹這個的,肯定能解決這事。
天剛一亮,老大就讓同姓的一個老人過去請王師傅,本來他想自己去,但是村裏有個風俗,家裏邊有白事的人,不能隨便去別人家。
王師傅一聽那人說完這事,就覺得事有蹊蹺,二話不說就趕過去了。
王師傅到了之後,仔細看了看棺材,棺材沒有任何問題,封口也是自己封的,油漆也是自己上的,也沒有任何問題。
王師傅盯著棺材看了一會兒,忽然歎了口氣,知道這是怎麽迴事兒了。
王師傅把三個兄弟叫到僻靜處,對他們說:這棺材沒問題,你們自己心裏清楚,這是老爺子的怨氣不散。
一聽這話,那三個兄弟的臉色頓時變了:王師傅,這都怪我們,我們兄弟求您了,幫幫我們,要多少錢都行。
王師傅淡淡的說道:忙我是得幫,但是這錢我不要,這種錢我不能要。
三兄弟一聽王師傅願意幫忙,心裏的石頭可算落地了。
王師傅給棺材上畫了一些消除怨氣的符咒,又給棺材畫上了幾道很細很淡的青色細線,用膠把裂開的地方和有裂痕的地方重新修補了一番,弄好之後,又告訴三兄弟,說:這隻是臨時的辦法,隻能撐到下葬那天,本來這方法我都不想用,但是鄉裏鄉親的,我就隻能幫到這了,你們今後還是多做些善事吧,你們做的事實在太缺德了。
原來這家三兄弟給他爹開了路,所以王師傅才說他們太缺德。
所謂開路,就是老人本不應該死,還有陽壽,但是因為老人生了病又治不好,兒女不想管了,就找一些會邪法的人,消除本該還有的陽壽。
三兄弟的爹一個月前中風了,治不好,三個兄弟不想管了,就在外地找了個會開路的人給他爹開了路。
那個開路的人對三個兄弟說:如果三年內沒事兒的話,那就沒事兒了,如果有事兒的話,三人其中一個就會有血光之災,三個人都沒放在心上,心想自己都是有福之人,不會出事兒的,就在兩年後,老三在麵粉廠的廠房,被麵粉的袋子砸死了。
三個兄弟被砸死了一個,這可把另外兩人嚇壞了,這個時候,當初幫他們開路的那個人突然來找他們了。
這個人名叫李三旺,今年已經快七十了,李老漢是一位篾匠,靠著這門手藝,李老漢家不愁吃喝,日子倒也過得安逸。
李老漢村子的東麵,住著一位張老漢,張老漢是一位農夫,靠著種地養家糊口,兩個人的年齡相仿,雖說兩家住的不是很近,但是張老漢這個人厚道實在,又因為兩家人的田地緊緊挨著,所以這個張老漢每次下地的時候,順便就給李老漢家的農田打理一番,日子久了,李老漢對張老漢便心存感激,時常拎著好酒好菜前去張老漢家裏喝酒,兩個人走動的就越來越頻繁了,那關係自然也就熟絡了許多。
張老漢隻是一個農夫,靠著種田聊以糊口,妻子體弱多病,幹不了農活,一家人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收入,張老漢的家境並不富裕,村裏人都知道張老漢家裏的情況,又因為張老漢不善言談,很多村民都不願意接近張老漢,而李老漢卻與其他村民不同,他經常會去給張老漢送些米麵,偶爾還會接濟一些錢財,算是迴報多年以來張老漢對自家農田的照顧之情,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張老漢的妻子突然患病,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張家撒上了一把鹽。
張老漢拿出家裏所有的積蓄,到處給妻子尋醫問藥,郎中看了很多,湯藥也吃了不少,但是妻子的病情依然沒有好轉,很快就把家裏的積蓄花光了,張老漢就挨家挨戶上門借錢,可是錢沒借到多少,還被人冷嘲熱諷了一頓,張老漢傷心不已,將自己關在家中小聲痛哭。
李老漢得知此事後,與妻子就商議道:張兄有難,我不能袖手旁觀,能不能先借給他一些錢,救人要緊。
妻子王氏聽後,說道:嫂夫人的病是頑疾,怕是很難治愈了,村裏人都不願意借錢,是因為你張兄還不起這錢,可是話又說迴來,張兄弟對我們家一直不錯,這個忙別人不幫,我們得幫,家裏還有一些錢,你給他送去吧,我也不指望著張兄弟還錢,先讓他拿去救治嫂子吧。
李老漢搖頭歎息,隨後拿著錢,又拎著一籃子雞蛋,就急匆匆地去張老漢家裏了。
此時的張老漢正坐在院子裏為錢的事情發愁,見李老漢來了,他趕忙起身拱手相迎:李兄弟,你這是?
李老漢笑道:張兄,嫂子有病在身,你弟妹特意讓我來送些雞蛋給她補補身子。
弟妹有心了。張老漢說完這話,眼圈兒有些微紅,趕緊拉著李老漢,讓他快到屋裏坐。
李老漢跟著張老漢進了屋,看望了一眼張老漢的妻子後,他將張老漢拉到屋外,小聲兒說道:張兄,嫂子身體有恙,需要錢看病,這些錢你拿好,是我和你弟妹的一點心意。
張老漢一聽這話,當即愣住了,隨後他推脫地說道:李兄弟,你與弟妹的好意我心領了,可是這些錢不是小數目,我不能收。
李老漢歎了口氣,說道:張兄,你我都是普通百姓,這些錢對我來說也確實不是小數目,但眼下救治嫂子要緊,這些錢就當是我借你的,日後你若是有錢了,再還給我就是了。
張老漢聞言,一把握住了李老漢的手,兩行熱淚是隨即滾落下來:兄弟,你們夫妻倆的恩情,我沒齒難忘,日後我定會報答。
李老漢把錢塞給張老漢,笑道:你我之間就別客氣了,我家裏還有事,我就先告辭了。說完之後,李老漢辭別張老漢好,迴家去了。
張老漢將李老漢送出門去,轉過身看著手裏的錢,淚如雨下。
第二天,張老漢外出尋醫問藥,可尋遍附近的醫館,沒有一個郎中能夠治愈自己妻子的病,湯藥買了不少,但也隻是臨時緩解,頑疾不能根除,這可讓張老漢心急如焚,不出半月,錢財已經所剩無幾。
張老漢看著病榻上昏迷的妻子,最終他實在忍受不住,放聲大哭起來,又過了幾天,張老漢的妻子去世了,李老漢幫襯著張老漢將張老漢的妻子入土為安。
張老漢對李老漢滿心都是感激,為了償還之前所欠下的債務,張老漢隻得扔下鋤頭,扛著鐵鍬,跟著村裏人外出做石匠,他舍不得吃喝,日夜不歇的努力幹活,眾人紛紛勸說他,可是張老漢依舊如此賣命。
兩個月後,張老漢突然遭遇不測,在幹活的時候被滾落下來的石頭砸中頭部,當場就沒了唿吸。
李老漢得知此事後,將他的屍體拉迴村子,將他和他的妻子埋在了一起,此後,每到節氣時,李老漢都會前去去祭拜。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兩年過去了,有一天,村民們紛紛傳言村裏最近經常有個怪人來搗亂,據說還有村民相繼失蹤,村民們聽聞此事後,都警惕起來,過了半個月,有一晚,李老漢正要休息,此時院門被敲響了。
李老漢疑惑地說道:都這麽晚了,誰會來找我呢?
妻子王氏提醒道:最近村子不太平,若是陌生人,你可要小心一些。
李老漢點了點頭,朝院門走去,打開門一看,是兩個年輕的陌生人站在門外,其中一個年輕人上前拱手說道:在下深夜到訪,還請李師傅莫要見怪,我家老爺邀請您去參加酒宴,還望李師傅莫要推辭。
李老漢好奇的問道:你家老爺是誰啊?
那人解釋道:是鎮上開酒樓的鄭老板。
鄭老板?李老漢一聽,開始仔細迴想,片刻後,他才迴想起來,原來之前自己曾經給鄭老板家裏做過農具。
李老漢疑惑的問道:平日裏我與你家老爺走動的也並不頻繁,他為什麽突然要請我呢?
年輕人解釋道:我家老爺要過八十歲的壽辰,所以特意派我前來邀請您,今晚隻是小聚,明日午時才是大壽之時。
李老漢看了漆黑的夜空,心裏犯了難,天色都這麽晚了,自己去還是不去呢?
就在李老漢為難的時候,妻子王氏忽然大聲詢問道:是誰啊?
李老漢順口喊道:是鎮上鄭老板特意派人來請我去他家喝酒。
王氏以為是熟人,便沒有多慮,說道:既然是熟人相邀,人家都到家裏了,你就跟著去吧。
李老漢聽妻子這麽一說,心裏也打定了注意,畢竟人家鄭老板來請自己是看得起自己,自己要是拒絕了,就是不給人家麵子。
李老漢對門外的兩個年輕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勞二位帶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