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迴家的路上,遇到村裏的張大爺,閑來無事便纏著他,讓他給我講一些故事聽,張大爺也是無事,便欣然同意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有一個叫彭六郎的書生,彭六郎家境貧寒,父母靠捕魚為生,彭六郎進京趕考,路上所需的盤纏也是父母找相鄰借來的,臨別時,父母囑咐彭六郎路上曉行夜宿,莫要貪玩兒,到了京城安心考試,彭六郎一一記下,起初離家的時候,彭六郎心中還有幾分不舍,對父母也是十分思念,很快途中異域風情讓彭六郎是新奇不已,忘了父母的囑咐,彭六郎邊走邊玩兒,欣賞途中的名景,品嚐各地的美食,大概走了有二十多日,才走了一半兒的路程。


    有一天,這彭六郎貪戀路上的景致,天色將黑的時候還沒有下山,正在彭六郎焦急之時,山上下來了一個老漢。


    那老漢背著一捆柴草來到彭六郎麵前,老漢見彭六郎書生打扮,一臉稚氣,於是主動說道:哎,這位公子是進京趕考的吧,倘若沒有住處,不如在我那兒借宿一晚。


    彭六郎十分警惕地看著那老漢,他之前常聽老人講,有匪人扮成老實的農民,等客人住下後再謀財害命,更有甚者將客人剁成肉餡,做成人肉包子,彭六郎越想心裏邊兒越驚,又看的老漢是一臉橫肉,嚇得急忙倒退了幾步。


    正在這個時候兒,不遠處傳來幾聲鍾聲,隱月還能聽到有輕聲念經的聲音,彭六郎順著聲音望去,隻見不遠處有一座尼姑庵,他便有了打算,於是對樵夫說道:多謝老伯好意,我自幼禮佛尊道,今晚便到安裏借宿一宿,就不打攪老伯了。說罷,彭六郎便朝著尼姑庵走去。


    老漢望著彭六郎遠去的背影,長歎一聲,說道:哎,心邪往爛泥坑裏踩。說完那老漢便背著柴草下山了。


    彭六郎見尼姑庵的牌匾上寫著淡雲庵三個大字,他敲打門環,這時候,從裏麵走出來一個女童,那女童約摸著有十四五歲,長得十分標致。


    彭六郎上前施禮說道:小生進京趕考,路過此寶地,想借宿一宿,不知可否?


    那女童說道:公子請到屋裏坐,帶我進去稟報師傅。


    過了一會兒,那女童的師傅走了出來,也是一個標誌的女子,隻見這女子二十歲上下,身材高挑,皮膚白皙,兩隻眼睛水靈靈的,十分惹人喜愛,彭六郎一見,就看呆了,竟忘了施禮。


    這尼姑望著彭六郎正在出神兒,竟也呆在那兒,四目相對,這時旁邊兒的女童拉拉拉師傅的衣角兒,輕聲地喊了一聲師傅,這兩人這時候才緩過神兒來,彼此見了禮。


    彭六郎這才得知,眼前的這位女子正是這裏的住持,法名空餘,剛才給自己開門的女童,法名惠炳當時大殿上還有兩個小尼姑正在念經,空餘將彭六郎引到了一處雅士喝茶,外麵禪音繞梁,屋內香煙嫋嫋,彭六郎望著那空域,竟然有些恍惚,而這位空域師太也是含情脈脈地望著彭六郎。


    彭六郎開口問道:仙姑青春幾何?


    那空餘說:我自幼便是孤兒,八歲入了這空門,不知不覺已經十三年已。


    彭六郎說道:正是芳華正茂之時,仙姑如何耐得住寂寞,守著青燈古佛呢?


    空餘長歎一聲,說道:我現在便如那嫵媚消發的枝葉。


    彭六郎乃是飽讀詩書之人,他知道尼姑說的是唐朝女皇武則天削發為尼期間是縱情放蕩,彭六郎此時哪裏還能聽不出來呢,但見空餘失態,兩頰已經漲得通紅,兩人便迫不及待地攜手進了臥房,恰好此時,惠城端茶正進來,撞見兩人的好事兒,嚇得又趕緊退了迴去。


    到了晚飯的時候,空餘將他那三個徒弟叫來作陪,幾個人是推杯換盞,喝得大醉,彭六郎這個時候也是暈暈乎乎的,他見惠柄俊俏,伸手便去摟惠柄是急忙躲開空域,厲聲嗬斥道,我們既同在一條船上,你們就脫不了幹係,倒不如及時行樂吧。


    那惠柄已然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他見師傅放下話來,便默不作聲。


    彭六郎想不到自己竟然能享上齊天之福,他折騰了一夜,等到天明時分,彭六郎渾身發軟,躺在床上,那起不來了,那敢情這麽折騰,就是驢也受不了啊。


    空餘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一顆藥丸兒,塞到了彭六郎的嘴裏,然後又用酒灌了下去。


    這藥丸兒那可了不得,此藥丸兒,乃是用千年的熔元烘幹成的粉末兒,彭六郎他本是一個柔弱書生,哪能經得起如此藥力,彭六郎隻覺得渾身燥熱,似乎血液都要煮開了一樣。


    正在空餘意猶未盡之時,彭六郎是噗一口鮮血噴了出來,當時便死了,這幾個人慌成了一團。


    空餘見狀,趕緊說:我們這深山野嶺,無人知曉,等會兒抬到後山挖坑埋了便是。


    等幾人挖好了坑兒,正準備埋的時候,來了一對官差,將尼姑繩捆鎖綁,壓到縣衙,縣衙上還跪著一個人,不是別人,那人正是那晚彭六郎遇見的樵夫老漢。


    原來呀,那老漢名叫耿安公,就住在山下,耿安公有個兒子,名叫耿奎,這耿魁厚道老實,跟著父親砍柴為生,雲庵裏的尼姑時常買耿家的柴火,耿安公都是讓兒子去送,但是後來這耿安公發現兒子時常動不動就去尼姑庵裏去,再後來,幾日未歸,從此便沒了音信。


    耿安公去雲庵裏找,那庵裏的尼姑隻說沒看見,有街坊鄰居猜測,那耿奎說不定是墜落懸崖了,或者是被野獸吃了也未曾可知。


    耿安公隻好一邊砍柴,是一邊找兒子,雲庵裏的尼姑依舊時常買耿家的柴火,有一次,耿安公去安裏送柴,大門虛掩著,耿安公徑直來到廚房,隻聽廚房內有兩個女子的笑聲。


    這耿安公順著門縫兒一看,吃驚不曉啊,正是空域兩個女徒弟,在學做男女之事。


    那慧安說道:我瞧見耿奎和師傅就是這樣做的,不知道其中滋味如何。


    慧摩說道:你下次遇見個主兒,我們央求師傅分些雨露便是。


    耿安公怕兩人發現,聽完之後,便急忙出了山門,耿安公知道那耿奎和空域做了醜事兒,但不知耿奎現在何處,是死是活,隻好是常常守在安的附近,期待能看見兒子,帶他迴家。


    那日,耿安公見書生彭六郎朝旦暈庵裏走去,知道那庵裏盡是些虎狼之父,但又不好說明,故而感慨那書生是新鞋往泥坑裏踩,隻怕好進不好出,最後,耿安公發現尼姑準備埋葬彭六郎的屍體,耿安公急忙報官,這才將他們抓了一個現行。


    那幾個小徒弟為了減輕罪責,供出空餘,將耿奎也埋在了大殿的香案之下,官差將耿奎的屍體挖出,耿安公領迴家安葬。


    官差從彭六郎的包袱裏找到了他的籍貫地址,彭六郎的父母前來認屍安葬空域殺人害命五人子弟被刮了3000刀,相當於淩遲處死,那三個徒弟被發配到他地服罪,數月之後,天降大雨,山石崩裂,泥沙俱下,那尼姑庵從此便不複存在了,後來有個名叫慶家莊的村莊,人們本來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可是今年大旱,又有蝗災,大地上是一片荒涼,有人攜家帶口的搬往外地,而那些糧商和地主們卻因為家有囤倉,囤積了很多糧食,吃喝不愁,卻沒有一人博施濟眾。


    村裏有個有名的周憨實的村民,性子懦弱膽兒小,他上有七十多歲的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兒,平日裏周酣時是靠打柴為生,妻子靠給大戶人家洗洗涮涮,賺點兒小錢兒,補貼家用,雖然這個日子過得不富裕,但是溫飽也不愁,而如今因為鬧災荒,家裏又沒有存糧,家裏人已經好幾天沒有吃上一頓飽飯嘍,這一個個餓的是眼冒金花,小孩子餓的是哇哇直哭,老母親也已經氣息奄奄,生命垂危,妻子也是暈暈乎乎的抱著小兒躺在床上。


    麵對家裏的慘狀,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卻是手足無策,滿臉愁雲慘霧,他想了想,長歎一聲,他起身厚著臉皮兒去糧商潘心那兒賒糧,可那肥頭大耳的潘欣聽吧,不僅不肯借,反而對他是一番冷嘲熱諷,不耐煩地把他攆走了,此時的周憨石是悲憤欲絕,仰天長歎,想著自己一家老小都盼著他能借到糧食,可是如今自己這麽空手而歸,那是何等失望啊,想到這兒,淚如泉湧,覺得自己真是無用之人,他不敢迴去,踉踉蹌蹌的,如同行屍走肉般漫無目的地走著,心如死灰,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過了一會兒,他看到前麵樹旁有個洞,他近前一看,此洞有一人多高,心裏很是好奇,這個洞裏會不會有小動物什麽的,要是自己能捉住個小動物虎口,那也行啊,想到這兒,他來了勁頭兒,小心翼翼的走了進去,這裏麵越來越敞亮。


    過了一會兒,忽然聽到聲音至眼前一看,他一愣,隻見前麵有很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少說也有上百人,可是一個個兒都長得是尖嘴兒,猴三兒目光淩厲,但是女眷們倒是長得還算俊美,很是奇怪,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國家一樣,此時有人發現了他,立刻熱情的招唿他一起吃飯,隻見桌上擺著熱乎乎的飯菜,還有一壺美酒,他早就饑腸轆轆,於是毫不客氣地坐下來,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那些人都驚奇的戒備著看著他,猶如看一個怪人。


    過了一會兒,他酒足飯飽,趕忙施禮道謝,那些人詢問他為何在此,他便如實相告。


    有個須發皆白的老者聽罷,沉思片刻,道,既然如此,閣下不要著急,一會兒你迴家時,老夫送你一些糧食,幫你渡過難關。


    此時周酣時已經有了醉意,聽罷,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動萬分的跪下直磕頭答謝,暈暈乎乎的,竟然醉倒在地,等他醒來之後,目睹此景,大驚失色,隻見洞穴裏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老鼠,一個個目光如炬,甚是駭人。


    他從小就怕老鼠,嚇得是瑟瑟發抖,想抓住他們虎口卻是戰戰兢兢,不敢壯著膽子偷偷出來,走到洞口,看見前麵有幾個土洞,裏麵都是各種各樣的糧食,頓時是又驚又喜,他看到旁邊兒有一口的糧食,他又想起了那老者的話,忙背起來離開。


    一路上興奮至極,勁頭兒十足,想著一家人看到糧食,那該有多高興啊,他迴到家裏,一家人已經餓得近乎暈厥了,看到他背的糧食迴來,頓時是又驚又喜,精神一振。


    周石忙著點火做飯,妻子也晃晃悠悠的忙活起來,不大一會兒,飯做好了,這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吃著香噴噴的飯菜。


    聽周憨實講述,覺得那些老鼠已經成精了,這也是上天在幫助他們很是高興,過了一會兒,母親突然想起了什麽,他急急忙忙盛了一碗飯遞給他,對他說:鄰居二狗家夫妻倆這兩天沒了動靜兒,怕是餓得不行了,你快把把飯給他們送過點兒去吧。


    周酣時聽罷,連連答應,把飯菜送了過去。


    那二狗夫妻倆家裏也是一貧如洗,如今又鬧饑荒,夫妻倆確實此時餓的是前心貼後背,雙雙是病倒在床。


    周石進入看到此情此景,趕忙把飯菜遞給他們夫妻倆,這夫妻倆一看,顧不得道謝,猶如搶過來一樣,狼吞虎咽的就吃了起來,片刻後啊,飯菜吃光了,夫妻倆都期待地看著他,周漢石覺得他們倆沒吃飽,就忙又迴家盛了晚飯。


    母親看了看,歎口氣說:哎,都說遠親不如近鄰,現在有了難處,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把這米分給他們一些吧。


    周石的妻子聽罷有點兒不高興,覺得這一口袋兒糧食,自家省著吃,能夠吃一段兒日子吧,那要是分給別人,自己家裏可怎麽辦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極道天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魅影黃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魅影黃泉並收藏極道天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