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腦海的畫麵猛的模糊,又變成了江河岸邊,江河裏人們肩並肩,人靠著人,用身軀阻擋洪水的畫麵,令這個出生成長在北方的男生心潮澎湃,當即對氣象和環境問題產生了好奇,填下氣象動力學專業的誌願,從此與氣象結緣,然後,我就認識了魏科。
真正意識到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是2003年歐洲的高溫熱浪事件。據統計,持續六周的高溫造成至少7.5萬人死亡。那一年魏科正在中科院讀博,開始係統學習和研究氣候變化的問題。
博士畢業後,魏科進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工作。真正觸動他出來做科普的,是幾年前的一場特大暴雨。那一年,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才一個月。
“那天,外麵下著瓢潑大雨,我的一個表哥開車迴去,我們特別擔心他會出事,後來真的出事了,所幸沒有生命危險,然而那天晚上另一些人則沒有那麽幸運。”魏科迴憶道。
“被淹死的人中,也有孩子的爸爸,我當時就覺得,同作為一個爸爸,我可以感受到那些家庭破碎的痛楚。那時候我就想說,假使有人可以提醒一下他們不能出去,或者說下那麽大雨應該該采取哪些措施,(也許會有不同的結局。)當然,我不是怪罪他們。可能我們整個社會,大家還沒真正把這樣的極端天氣事件看作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那次對我還是有很大觸動。”他說道。
魏科個子不高,講起話來總是不緊不慢語調平和,臉上總帶著一絲微笑,讓人覺得願意聽下去。但當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他的情緒明顯有一些激動。
事實上,即便在全球範圍內,願意長期堅持做科普的科學家也不多,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科普既吃力不討好,也對職業生涯發展沒有什麽直接益處。
魏科繼續說道,“後來我慢慢意識到,今天這個社會充斥著八卦和娛樂這樣牢牢占據公眾注意力的東西,如果科學家不出去做點真正涉及公共利益的東西的話,公眾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到(氣候變化)。我做科普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後來一路走來,也遇到了許多誌同道合的科學家。”
對於氣候變化是否真的發生了,早些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對此有過長期的爭論。雖然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科學研究湧現,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已經不再那麽多,不過仍有人對氣候變化持有懷疑的態度。
對此,魏科從大氣物理的角度解釋,地球的氣候確實會發生變化。總體來說,地球從太陽得到太陽的短波輻射,然後釋放出長波輻射,這兩個能量達到平衡,就使地球的氣候處於一個穩定狀態,隻要這一平衡被打破,就產生氣候向某一個方向的移動,從而導致氣候異常。
可以導致氣候異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板塊的運動,同時火山爆發,都會帶來全球氣候的異常。若考察地球的曆史,我們會發現,地球絕大多數時間沒有冰,而有幾次大的冰期,我們現在就處於其中一次冰期中間(第四紀冰期);未來至少五萬年裏麵,這一狀態原本是穩定的,但是人類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進程。
“如果考察過去80萬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演變,我們會發現它在兩個數值之間變化,最低沒有低於170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比濃度),最高沒有超過300ppm,但是最近一百年,人類活動已經迅速地把這一數值拉高到今天的超過420ppm以上。這種變化速度,若跟末次間冰期的那一次最快的增加來比較的話,現在的速度應該是自然過程的一百倍以上,甚至上千倍。”魏科說。
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提出了地球現在處於一個新時期——“人類世”的地質學概念,以區別於侏羅紀、白堊紀這些時期,凸顯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盡管對於這一時期的開始點在科學界尚未達成共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科學家的認可,魏科相信它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標準的科學概念。
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與地球曆史上自然的氣候變化根本的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在於時間尺度上的不同,二是發生原因的不同。這正是我們今天麵臨的根本問題所在。
2022年5月1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2021年的世界氣候狀況報告》,宣布今天的世界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11c,清楚地展現出我們正處在一個逐漸變暖的世界裏。
在這個變暖的世界裏,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了更多的太陽熱量,為氣候係統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從而產生了各種嚴重的極端氣候災害,高溫熱浪和野火便是最明顯的表現。更熱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每升高1c約多7%——這意味著更強烈的暴雨和更大的洪水。海洋吸收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熱量,而溫暖的海洋則助長了更強大的颶風和台風形成。兩極冰川融化和高溫海水膨脹推高了海平麵,使風暴進一步衝擊內陸更深處。
早在2020年12月12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唿籲各個國家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如果以這個事件作為一個起點,魏科認為可以把2020年看作是全球氣候危機的元年,那麽今年就是氣候危機的三年。
“當人們談論一些重大危機的時候,總會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過去人們總是認為氣候變化是很久以後的事情,我認為聯合國的唿籲就是希望讓全人類找到一個危機已至的緊迫感和儀式感。”
如此緊張的情形,令我不由的想起白羽所說的修行。
關於修行,所有丹道周天的運行,都是丹藥能量達到之後,自然而然的運行,不要用意念幹預。隻有氣功中的意念周天才意念幹預;所以氣功成不了大神通。
中丹炸散而走六根震動,通大周天時要慎重,不要兒戲。這時有可能經脈會煉壞,如果煉壞了,以後就不能修煉了,再煉也沒有條件了,除非別人幫助修補,不容易的。
通會陰,過身根,正常每次修煉,丹苗起來,大概五圈以後,70%的內容走完。而這時是中丹炸開,就不成丹狀了,四處亂竄,之後先走會陰。會陰穴為精氣的通道,精氣代表身,所以叫身根。
正常走周天時,會陰穴稍微有些熱脹、跳動、或者痛,因為每次是丹氣部分發動;而這時是一次性爆破,都往會陰處湧來,所以經脈就感覺力不從心,就脹痛了,這就是身根。能量從尾閭是泄不出去的,不用擔心;會陰穴往前走陰囊前一鼓,接著迴旋,還是經會陰、尾閭的位置走。
通玉枕,過耳根。氣走到玉枕穴,即是耳根時,都說腦後生風,兩耳底也往外鼓,因為氣見著外竅就走,這也是習慣,因為耳朵聽聲音,平時好留意這個部位,所以丹氣一走,順著就走耳根了。氣往外一鼓時也很痛,忍忍就過去了。沒有機會聽什麽的,不象書裏寫的有美妙音樂什麽的,當時首當其衝的感覺就是痛。
過眼根,耳根以後往前走,過百會,往下走就是眼根,走眼根時有眼吐金光的說法,當時眼睛是閉著的,刺痛一下子就過去了,都沒什麽感覺的,也不會看到什麽景象,走意根時才有這些現象,眼根時沒有。走眼根下麵就是鼻根,很快就下來了,鼻子酸脹一痛,便什麽都忘了。
搭鵲橋,過鼻根,走鼻根時就需注意,舌抵上齶,接著往下走絳宮,織女紡線似的。如果不搭鵲橋,單純靠氣還行,不行。舌尖往上一吸就接上了,這時滿口是沒有什麽空間的,嘴都吸癟了。
走舌根,到絳宮,走舌根之後就走喉,就到絳宮了,在此地通意根,這是六根之中最難走的位置。
走意根,繁花似錦,皆是引你入魔幻,前麵五根所走,己經是精疲力盡,到了這兒感覺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就可能出現幻覺,因為走意根時容易懈怠。
實際上中丹熟了,意根是最先發動的,但不算通。通意根時把持不住自己,尤其是氣,平時僅是血氣上湧而己,這時是真的衝昏頭腦。在平時生活之中執著於什麽,通意根時就會出現什麽,想看到什麽就能看到什麽,想聽什麽就能聽到什麽,想吃什麽就能吃什麽,為所欲為,飄飄欲仙,這是因為那時能量增強而精氣發動得猛,衝擊心神所致。
苦心地修煉多年,丹氣足了,神當時受刺激,就為所欲為了。所以說修煉不容易!因此,在走意根之時,就要對自己的心、對自己的性都把持不動,要求平時打好基礎,要煉己。
煉己就是煉情之道、煉性之道。其實修煉講究願力,要有誌,這樣,無論遇到什麽挫折,他們都會不屈不撓,多大的痛苦都不怕。就是因為他們有誌向,有更大的信念在支撐。
從生命角度而言,隻有六根通了才能煉神,煉神之後才有命胎,才能完善生命,也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所以說要立誌,不可精神空虛。
意根所走,就象做夢,如果平時把持不了自己的夢,這時候就把持不了自性;如果平常對自己的夢能有所把持,這時候也不一定能把持得了。所以平時築基要築好些,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踏踏實實做人。這是走意根。一般心性不堅者走到這兒,便停在這兒,會出現很多幻覺,稱為內魔。
內魔是本性所起,外魔是指外邊的幹擾現象。丹氣發動了,自己心一動,天地“自然”就可能盜丹了,這叫外魔。要記住一點,丹氣在身內所走,外界無論如何拿不走,因為自身在生命運化過程中有一種固攝力,有一種內在的整體性,力量很大,唯一的機會是丹氣出體外時可以。
真正意識到氣候變化的重要性,是2003年歐洲的高溫熱浪事件。據統計,持續六周的高溫造成至少7.5萬人死亡。那一年魏科正在中科院讀博,開始係統學習和研究氣候變化的問題。
博士畢業後,魏科進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工作。真正觸動他出來做科普的,是幾年前的一場特大暴雨。那一年,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才一個月。
“那天,外麵下著瓢潑大雨,我的一個表哥開車迴去,我們特別擔心他會出事,後來真的出事了,所幸沒有生命危險,然而那天晚上另一些人則沒有那麽幸運。”魏科迴憶道。
“被淹死的人中,也有孩子的爸爸,我當時就覺得,同作為一個爸爸,我可以感受到那些家庭破碎的痛楚。那時候我就想說,假使有人可以提醒一下他們不能出去,或者說下那麽大雨應該該采取哪些措施,(也許會有不同的結局。)當然,我不是怪罪他們。可能我們整個社會,大家還沒真正把這樣的極端天氣事件看作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那次對我還是有很大觸動。”他說道。
魏科個子不高,講起話來總是不緊不慢語調平和,臉上總帶著一絲微笑,讓人覺得願意聽下去。但當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他的情緒明顯有一些激動。
事實上,即便在全球範圍內,願意長期堅持做科普的科學家也不多,大多數科學家認為科普既吃力不討好,也對職業生涯發展沒有什麽直接益處。
魏科繼續說道,“後來我慢慢意識到,今天這個社會充斥著八卦和娛樂這樣牢牢占據公眾注意力的東西,如果科學家不出去做點真正涉及公共利益的東西的話,公眾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到(氣候變化)。我做科普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後來一路走來,也遇到了許多誌同道合的科學家。”
對於氣候變化是否真的發生了,早些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對此有過長期的爭論。雖然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科學研究湧現,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已經不再那麽多,不過仍有人對氣候變化持有懷疑的態度。
對此,魏科從大氣物理的角度解釋,地球的氣候確實會發生變化。總體來說,地球從太陽得到太陽的短波輻射,然後釋放出長波輻射,這兩個能量達到平衡,就使地球的氣候處於一個穩定狀態,隻要這一平衡被打破,就產生氣候向某一個方向的移動,從而導致氣候異常。
可以導致氣候異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板塊的運動,同時火山爆發,都會帶來全球氣候的異常。若考察地球的曆史,我們會發現,地球絕大多數時間沒有冰,而有幾次大的冰期,我們現在就處於其中一次冰期中間(第四紀冰期);未來至少五萬年裏麵,這一狀態原本是穩定的,但是人類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進程。
“如果考察過去80萬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演變,我們會發現它在兩個數值之間變化,最低沒有低於170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比濃度),最高沒有超過300ppm,但是最近一百年,人類活動已經迅速地把這一數值拉高到今天的超過420ppm以上。這種變化速度,若跟末次間冰期的那一次最快的增加來比較的話,現在的速度應該是自然過程的一百倍以上,甚至上千倍。”魏科說。
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克魯岑提出了地球現在處於一個新時期——“人類世”的地質學概念,以區別於侏羅紀、白堊紀這些時期,凸顯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盡管對於這一時期的開始點在科學界尚未達成共識,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科學家的認可,魏科相信它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標準的科學概念。
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與地球曆史上自然的氣候變化根本的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在於時間尺度上的不同,二是發生原因的不同。這正是我們今天麵臨的根本問題所在。
2022年5月1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2021年的世界氣候狀況報告》,宣布今天的世界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11c,清楚地展現出我們正處在一個逐漸變暖的世界裏。
在這個變暖的世界裏,人類活動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了更多的太陽熱量,為氣候係統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從而產生了各種嚴重的極端氣候災害,高溫熱浪和野火便是最明顯的表現。更熱的空氣可以容納更多的水蒸氣——每升高1c約多7%——這意味著更強烈的暴雨和更大的洪水。海洋吸收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熱量,而溫暖的海洋則助長了更強大的颶風和台風形成。兩極冰川融化和高溫海水膨脹推高了海平麵,使風暴進一步衝擊內陸更深處。
早在2020年12月12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唿籲各個國家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如果以這個事件作為一個起點,魏科認為可以把2020年看作是全球氣候危機的元年,那麽今年就是氣候危機的三年。
“當人們談論一些重大危機的時候,總會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過去人們總是認為氣候變化是很久以後的事情,我認為聯合國的唿籲就是希望讓全人類找到一個危機已至的緊迫感和儀式感。”
如此緊張的情形,令我不由的想起白羽所說的修行。
關於修行,所有丹道周天的運行,都是丹藥能量達到之後,自然而然的運行,不要用意念幹預。隻有氣功中的意念周天才意念幹預;所以氣功成不了大神通。
中丹炸散而走六根震動,通大周天時要慎重,不要兒戲。這時有可能經脈會煉壞,如果煉壞了,以後就不能修煉了,再煉也沒有條件了,除非別人幫助修補,不容易的。
通會陰,過身根,正常每次修煉,丹苗起來,大概五圈以後,70%的內容走完。而這時是中丹炸開,就不成丹狀了,四處亂竄,之後先走會陰。會陰穴為精氣的通道,精氣代表身,所以叫身根。
正常走周天時,會陰穴稍微有些熱脹、跳動、或者痛,因為每次是丹氣部分發動;而這時是一次性爆破,都往會陰處湧來,所以經脈就感覺力不從心,就脹痛了,這就是身根。能量從尾閭是泄不出去的,不用擔心;會陰穴往前走陰囊前一鼓,接著迴旋,還是經會陰、尾閭的位置走。
通玉枕,過耳根。氣走到玉枕穴,即是耳根時,都說腦後生風,兩耳底也往外鼓,因為氣見著外竅就走,這也是習慣,因為耳朵聽聲音,平時好留意這個部位,所以丹氣一走,順著就走耳根了。氣往外一鼓時也很痛,忍忍就過去了。沒有機會聽什麽的,不象書裏寫的有美妙音樂什麽的,當時首當其衝的感覺就是痛。
過眼根,耳根以後往前走,過百會,往下走就是眼根,走眼根時有眼吐金光的說法,當時眼睛是閉著的,刺痛一下子就過去了,都沒什麽感覺的,也不會看到什麽景象,走意根時才有這些現象,眼根時沒有。走眼根下麵就是鼻根,很快就下來了,鼻子酸脹一痛,便什麽都忘了。
搭鵲橋,過鼻根,走鼻根時就需注意,舌抵上齶,接著往下走絳宮,織女紡線似的。如果不搭鵲橋,單純靠氣還行,不行。舌尖往上一吸就接上了,這時滿口是沒有什麽空間的,嘴都吸癟了。
走舌根,到絳宮,走舌根之後就走喉,就到絳宮了,在此地通意根,這是六根之中最難走的位置。
走意根,繁花似錦,皆是引你入魔幻,前麵五根所走,己經是精疲力盡,到了這兒感覺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就可能出現幻覺,因為走意根時容易懈怠。
實際上中丹熟了,意根是最先發動的,但不算通。通意根時把持不住自己,尤其是氣,平時僅是血氣上湧而己,這時是真的衝昏頭腦。在平時生活之中執著於什麽,通意根時就會出現什麽,想看到什麽就能看到什麽,想聽什麽就能聽到什麽,想吃什麽就能吃什麽,為所欲為,飄飄欲仙,這是因為那時能量增強而精氣發動得猛,衝擊心神所致。
苦心地修煉多年,丹氣足了,神當時受刺激,就為所欲為了。所以說修煉不容易!因此,在走意根之時,就要對自己的心、對自己的性都把持不動,要求平時打好基礎,要煉己。
煉己就是煉情之道、煉性之道。其實修煉講究願力,要有誌,這樣,無論遇到什麽挫折,他們都會不屈不撓,多大的痛苦都不怕。就是因為他們有誌向,有更大的信念在支撐。
從生命角度而言,隻有六根通了才能煉神,煉神之後才有命胎,才能完善生命,也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所以說要立誌,不可精神空虛。
意根所走,就象做夢,如果平時把持不了自己的夢,這時候就把持不了自性;如果平常對自己的夢能有所把持,這時候也不一定能把持得了。所以平時築基要築好些,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踏踏實實做人。這是走意根。一般心性不堅者走到這兒,便停在這兒,會出現很多幻覺,稱為內魔。
內魔是本性所起,外魔是指外邊的幹擾現象。丹氣發動了,自己心一動,天地“自然”就可能盜丹了,這叫外魔。要記住一點,丹氣在身內所走,外界無論如何拿不走,因為自身在生命運化過程中有一種固攝力,有一種內在的整體性,力量很大,唯一的機會是丹氣出體外時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