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蒙恬將軍就收下它吧,不過是一顆人參罷了。此物並非是吃的越多越好,須知是藥三分毒。就算是再好的東西吃的時候也要有個限製,物極必反的事情想必蒙恬將軍也是知道的吧?”


    呂布擺了擺手,對於人參這種大補之物卻絕無可能一天一顆當米飯吃,尚且有百餘顆人參上交給始皇羸政,絕對夠始皇帝以後數年吃食的了。至於數年之後且不說始皇羸政還能不能活著再向呂布討要,就算是的話也不過是再跑一趟的小事罷了。


    為什麽說始皇羸政隻有幾年可以活?難道呂布進獻給始皇羸政的這種長白山野參一點效果沒有?並非如此,呂布之所以斷定始皇羸政沒有幾年好活那是因為他知道因為幻想長生不老,始皇羸政召集了眾多方士和煉丹師為他在皇宮中大練‘仙丹′。


    煉丹術,又稱外丹黃白術,或稱金丹術,簡稱“外丹”,以區別於長壽真人丘處機全真龍門派的“內丹”導引術。煉丹術約起於戰國中期,而正是在此時始皇羸政的大力推行下,開始真正盛行起來。


    煉丹是古人為追求“長生”而煉製丹藥的方術。丹即指丹砂或稱硫化汞,是硫與汞的無機化合物。丹砂與草木不同,不但燒而不燼,而且“燒之愈久,變化愈妙。”丹砂化汞所生成的水銀屬於金屬物質,但卻呈液體狀態,具有金屬的光澤而又不同於五金(金、銀、銅、鐵、錫)的“形質頑狠,至性沉滯。”。


    由於丹砂的藥理效用及其理化性能,古代煉丹家將其作為煉丹的主要材料。其形體圓轉流動,易於揮發,古人感到十分神奇,進而選擇其他金石藥物來和液體汞,按照一定配方彼此混合燒煉,並反複進行還原和氧化反應的實驗,以煉就轉還丹”或稱丹”。


    不管這些丹道之法有多神妙,呂布卻知道以始皇羸政的平凡體質,長年累月的大量吃食這種富含硫與汞等‘營養物質′的‘九轉金丹”若是不死的話他必然能稱得上是當世金仙了!呂布進獻的確實是品質極好的人參,但是人參卻並不能去消除‘九轉金丹′裏麵的那些硫與汞。


    故此就算人參再好吃多了丹藥還是不能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並且這些呂布辛苦尋來的‘良藥”在一定作用下給了始皇羸政更大的信心,原本每天吃十顆丹藥的始皇帝,在有了呂布進獻的絕品人參之後,必然會加大丹藥的用量以保證自己能早些‘白日飛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呂布進獻不是什麽‘良藥”而是一種加快了始皇羸政踏上‘白日飛升′的‘毒藥′!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二一五年),始皇羸政東巡至碣石,派燕地方士盧生入海尋找羨門、高誓兩位仙人。下令平夷諸侯舊日城郭,決通河川堤防,以利水陸交通。刻碣石門,鐫詞稱頌秦的文德武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匈奴對河套地"區的威脅解除之後,始皇羸政又命蒙恬、呂布率軍北渡黃河(河套地"區的黃河),奪取高闕、陽山、北段等地,構築烽亭城障戍守,逐走這一地區的西戎人遷移罪徒來此戍衛,並充實這一地區。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一三年)始皇羸政命監禦史祿,率大批健卒在湘江上遊與漓江上遊之間開鑿渠道,連通湘、漓兩江,以解決通往南方大秦數十萬大軍的軍糧等物資運送問題。並終於鑿成一條全長六十裏的人工河道。因兩水落差較大,渠中設鬥門若幹道,南北往來船隻,便可逐鬥上進與下降。因渠構思巧妙,名之為靈渠,是溝通長江與珠江兩大水係的重大工程。


    同年,因秦法嚴厲,深文周納,獄吏時有舉措失當而反觸法網的。始皇羸政在得知此事後,下令謫發不依法辦案與辦案不實的獄吏,南戍五嶺,與越人雜處,並開發嶺南地區。此令一下關東各地的秦國官吏在用刑之時多了一點顧及,卻讓已經被嚴厲秦法壓的快喘不過來氣的關東百姓,稍稍直起了一點腰身。


    這一年六月,始皇羸政在鹹陽宮大宴群臣,博士七十人致頌詞。亻周青臣頌揚始皇帝“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昭,莫不賓服。以諸侯為


    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羸政很高興,但是博士齊人淳於越卻針對周青臣頌詞,指責其“麵諛”,為始皇羸政以文蓋過,不是忠臣的作為。並指責郡縣製,企圖說服秦始皇複遵古法,封皇子功臣為諸侯,以為輔弼肱股,而致天下太平。並信誓旦旦的對始皇羸政說道:“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始皇羸政聞言麵無表情的將此事交群臣討論,丞相李斯以‘五帝不複,三代不相襲,各以治′的例證駁斥淳於越所議,並指責儒生頌古非今,各尊私學,誹謗朝政,擾亂民心的危害。指出古代天下動亂,無法一統,招致諸侯並起,四海分裂,根源在於‘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的之所建立。′


    李斯眼看始皇羸政不僅沒有打斷自己話語,反而隱隱有鼓勵自己繼續說下去的意思,便狠下心大膽說道:“現在皇帝已統一天下,萬事定於一尊,而私學儒生攻擊秦法政教,每有政令下達,他們總量議論不休,‘入則心非,出則巷議”煽動輿,毀謗今世。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臣力主對儒門私學及其言論‘禁之便′。建議除秦記史書之外的列國史書統統燒掉。除秦博士官所職掌而外,天下私藏的《詩》、《書》及百家語,皆送官府,責成郡守與尉‘雜燒之′。有敢在私下兩兩對談《詩》、《書》者一旦被發現則判處斬首棄市。以古非今的滅族!官吏見知而不舉報的一同治罪!!


    從即日起算三十日,有不燒這些書籍的人,一旦被發現處黥刑充為城旦輸連築長城年。另外醫藥、卜筮、種樹這一類書籍因為可惠利蒼生百姓可以不燒。而若欲學習法令,當以吏為師而非從書籍私學。


    李斯的一番話仿佛給了那些儒生當頭一棒,但更令這些儒生陷入絕望的是,始皇羸政好似根本沒有多做什麽考慮,很輕鬆的就批準了丞相李斯提出的這些‘惡毒′建議,並於當日就向天下各地下達了實施焚燒百家書籍的決策,似乎這些百家書籍當真是如丞相李斯所說一般,會顛覆他大秦江山似的。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方士盧生為求仙人仙藥不得,詭稱有惡鬼作怪。又稱方術之書記載:人主必需微行,乃可避惡鬼,“惡鬼避,真人至”。真人入水不濕身,入火不見焚,騰淩雲氣,壽命與天地一樣。人主的行止若為人臣知曉,會被神傷害。因勸始皇微行,所居宮室,不讓人知道,然後可以得仙人仙藥。


    始皇羸政確信不疑,表示`慕真人”,遂自稱‘真人”不稱‘朕′。下令從鹹陽城旁二百裏以內,二百七十所宮觀,一律建造複道、甬道以連接,並以帷帳遮掩,鍾鼓美人充實其中,各個登記位置,不得隨意移動。皇帝行幸所至,有敢泄露機密的論罪處死經,執行這一禁令初始時,觸禁而死的甚眾。其後,始皇行蹤絕密,無人知之,群臣與皇帝議事,一律在鹹陽宮進行。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二一二),方士侯生、盧生為求仙藥不得,又擔心始皇羸政會因此而遷怒自己。遂聽從些許儒生之建譏僅始皇“剛戾自用”,“專任獄吏”,‘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指責始皇“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嘲弄始皇“意得欲從”、“貪於權勢”,不值得為其求仙藥,遂相約逃走。


    秦始皇得知,大怒,認為盧生等人“今乃用言語毀我大道功德.,誇大皇帝未行恩德的過失。認定儒生“或為妖言以舌”,令禦史案問在鹹陽的儒生。諸儒生輾轉揭發,牽連出四百六十餘人,全部被坑殺於鹹陽,借以昭示天下,懲戒其後,隨後大量流放刑徒於邊荒


    始皇羸政的長子扶蘇在河套之地得知這個消息後,上書給始皇羸政進諫道:“當今天下初定,遠方百姓尚未歸附,諸儒生隻是宣揚孔子之說,陛下一概處以極刑,臣擔心天下因此不安定。請陛下明察。”


    秦始皇羸政聞言大怒,不僅將心中原先打算將扶蘇從河套召迴任命為當朝太子的心思斷了,還用極為嚴厲的語氣寫了一封旨詔將扶蘇狠狠罵了


    一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氏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絕冷無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絕冷無淚並收藏呂氏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