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呂澤是呂後的大哥。司馬遷對呂澤的定語是“發兵佐高祖定天下”,此言亦是呂澤在軍事上獨當一麵的重要依據。據學者考證,呂澤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的主要角色是帶兵打仗。漢軍中的很多重要將領如陳豨、靳歙、丁複、傅寬、蠱逢(又作蟲達)、郭蒙、朱軫等與呂澤有很深的淵源。呂澤之功都足以封王,而其生前並沒有享受封王之榮耀,直到其死後很久,才由呂太後追封為悼武王。
漢二年,漢王在彭城兵敗向西撤退。這時候,呂後的哥哥周呂侯呂澤為漢王帶兵駐守下邑,漢王順小路去投奔他,漸漸地收集漢軍士卒,駐紮在碭縣。然後率軍向西,經過梁地,到達虞縣。到滎陽時,各路敗軍都已會集在這裏,蕭何也把關中沒有載入兵役名冊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帶到滎陽,漢軍重又大振。楚軍從彭城出發,一路上經常借著勝利的威勢追擊敗逃的漢兵。可是在滎陽南麵的京邑、索邑之間與漢軍打了一仗,漢軍打敗了楚軍,楚軍因此不能越過滎陽向西推進。
據有關記載,劉邦建國後,以太子劉盈孱弱為慮,欲以戚姬所生子如意替代之,遭到眾大臣的一致反對。而最終劉邦未能如願以償改立太子,也與呂澤的戰功及其屬下眾多有關。呂氏家族肯定動用了一切手段,力圖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而劉邦方麵又不得不考慮呂氏的勢力,從而使自己的打算徹底落空。應該看到,由於共同參加了反秦及楚漢戰爭,呂澤與劉邦陣營的眾多武將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大家也願意為老戰友抗顏犯上。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留侯世家》記載,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很多大臣進諫勸阻,都沒能改變高帝確定不移的想法。呂後很驚恐,不知該怎麽辦。有人對呂後說:“留侯善於出謀劃策,皇上信任他。”
呂後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麽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留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麽益處。”呂澤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
留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麽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麽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
於是呂後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請注意,張良是個很清高的謀聖,也要顧及呂後和呂澤的麵子,在呂澤“脅迫”、“要挾”下,不得不為之出謀劃策。
漢十一年(前196),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
於是勸告建成侯呂澤說:“太子率兵出戰,如立了功,那麽權位也不會高過太子;如無功而返,那麽從這以後就是遭受禍患了。再說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將領,都是曾經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麽兩樣,他們決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們聽說‘愛其母必抱其子’,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麵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之上’,顯然,趙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寶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趕緊請呂後打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
於是呂澤立即在當夜晉見呂後,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
皇上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於是皇上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皇上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國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國人鬥個高低。”
留侯又趁機規勸皇上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
皇上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臥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職。
但事成之後,尤其是呂太後執政時期,呂氏家庭的勢力驟然膨脹,以呂代劉的用心已毫不掩飾,而劉邦給眾部下的恩情始終存在,這就造成了以擁呂還是擁劉的兩大政治集團。有學者研究,呂後大封呂氏子弟,其家族稱王者達三人之多,而且又有多人功未有,得以封侯。此等行徑肯定要觸怒為漢家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已封功臣和未及封侯的戰將(漢文帝時,又對參加戰爭的武官論功行封)。則使得原本不錯的同僚關係終於惡化,最終造成呂氏滅族。
;
呂澤是呂後的大哥。司馬遷對呂澤的定語是“發兵佐高祖定天下”,此言亦是呂澤在軍事上獨當一麵的重要依據。據學者考證,呂澤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的主要角色是帶兵打仗。漢軍中的很多重要將領如陳豨、靳歙、丁複、傅寬、蠱逢(又作蟲達)、郭蒙、朱軫等與呂澤有很深的淵源。呂澤之功都足以封王,而其生前並沒有享受封王之榮耀,直到其死後很久,才由呂太後追封為悼武王。
漢二年,漢王在彭城兵敗向西撤退。這時候,呂後的哥哥周呂侯呂澤為漢王帶兵駐守下邑,漢王順小路去投奔他,漸漸地收集漢軍士卒,駐紮在碭縣。然後率軍向西,經過梁地,到達虞縣。到滎陽時,各路敗軍都已會集在這裏,蕭何也把關中沒有載入兵役名冊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帶到滎陽,漢軍重又大振。楚軍從彭城出發,一路上經常借著勝利的威勢追擊敗逃的漢兵。可是在滎陽南麵的京邑、索邑之間與漢軍打了一仗,漢軍打敗了楚軍,楚軍因此不能越過滎陽向西推進。
據有關記載,劉邦建國後,以太子劉盈孱弱為慮,欲以戚姬所生子如意替代之,遭到眾大臣的一致反對。而最終劉邦未能如願以償改立太子,也與呂澤的戰功及其屬下眾多有關。呂氏家族肯定動用了一切手段,力圖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而劉邦方麵又不得不考慮呂氏的勢力,從而使自己的打算徹底落空。應該看到,由於共同參加了反秦及楚漢戰爭,呂澤與劉邦陣營的眾多武將有著相當深厚的感情,大家也願意為老戰友抗顏犯上。
編輯本段相關事件
《留侯世家》記載,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很多大臣進諫勸阻,都沒能改變高帝確定不移的想法。呂後很驚恐,不知該怎麽辦。有人對呂後說:“留侯善於出謀劃策,皇上信任他。”
呂後就派建成侯呂澤脅迫留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您怎麽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留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麽益處。”呂澤竭力要挾說:“一定得給我出個主意。”
留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麽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麽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
於是呂後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請注意,張良是個很清高的謀聖,也要顧及呂後和呂澤的麵子,在呂澤“脅迫”、“要挾”下,不得不為之出謀劃策。
漢十一年(前196),黥布反叛,皇上患重病,打算派太子率兵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
於是勸告建成侯呂澤說:“太子率兵出戰,如立了功,那麽權位也不會高過太子;如無功而返,那麽從這以後就是遭受禍患了。再說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將領,都是曾經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麽兩樣,他們決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們聽說‘愛其母必抱其子’,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麵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之上’,顯然,趙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寶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趕緊請呂後打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
於是呂澤立即在當夜晉見呂後,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
皇上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於是皇上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留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皇上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國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國人鬥個高低。”
留侯又趁機規勸皇上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
皇上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臥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留侯任少傅之職。
但事成之後,尤其是呂太後執政時期,呂氏家庭的勢力驟然膨脹,以呂代劉的用心已毫不掩飾,而劉邦給眾部下的恩情始終存在,這就造成了以擁呂還是擁劉的兩大政治集團。有學者研究,呂後大封呂氏子弟,其家族稱王者達三人之多,而且又有多人功未有,得以封侯。此等行徑肯定要觸怒為漢家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已封功臣和未及封侯的戰將(漢文帝時,又對參加戰爭的武官論功行封)。則使得原本不錯的同僚關係終於惡化,最終造成呂氏滅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