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七日上午,涇州郊外,西道行台軍營外。
征西大軍已經開始出發,現場隆重恢弘。主帥蕭寶夤馬上一身戎裝,正與涇州留守的官員辭行。隨行的有長史柳楷等文臣武將,送行的有涇州刺史元仲囧、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元恆芝、輕車將軍元爽等,大家如眾星捧月。
蕭寶夤對元仲囧拱手道:“仲囧兄由涇州遷任秦州刺史的任命已經下達,秦州是上州,諸事繁多,希望刺史大人盡快把涇州的相關事宜捋順好,然後與車騎大將軍揮師西進,入駐顯親城替換迴呂伯度並與其交接,好讓他遵照旨意迴涇州上任。同時仲囧兄還要坐鎮顯親城,督促元修義都督和高聿都督及早帶兵挺進從隴口進入秦州,以防秦州民心不穩。”
元仲囧拱手迴道:“大將軍放心,元修義和高聿二位都督已經出發一日,很快就能到達隴口,我每日都派人與之確認交流,相信秦州一定會平穩過渡的。”
蕭寶夤點點頭,轉向元恆芝道:“景安兄,顯親城是秦州的門戶,也是連通秦州與高平的要塞,將軍一定替我扼守住,防止秦州與高平兩方的勾連,也防止我們北行幾路大軍的後背暴露給敵人,因此如果仲囧兄不能及時交割涇州事務,將軍則先行前往。隻要顯親城等三城固若煎湯,我們整個西境的戰局就徹底扭轉,景安兄肩負的責任重大啊。”
元恆芝道:“下官記下了,關隴已經苦戰多年,如今就要徹底平息,勝利果實來之不易,我們各部一定堅持最後一哆嗦,務必讓此地徹底杜絕憂患。”
輕車將軍元爽近前一步道:“大將軍,這些年多虧你的照顧,此次又承蒙您的美言,終於讓我迴京複職可在家父跟前盡孝,臨別之際,家父寄來一封家書,其中有些話,托我和您商量一下。”元爽是元繼的三子,字景喆,年少機警,尤其為元繼所寵愛。他和所有皇室子弟差不多,起家為院外散騎侍郎,前些年隨元繼西征,遷為秘書郎中尚書起步郎加輕車將軍,後來他的哥哥元乂出事兒,元繼迴京,他繼續留在軍營隨蕭寶夤聽用。畢竟他嫂子與胡太後是姐妹,這次終於借著占據秦州的機會轉四品寧朔將軍,並迴京恢複郎中的本職工作。
蕭寶夤道:“太傅是我的老上級,照顧你是我應盡的責任,你離京已有多年,太傅年邁是該迴去照料。不知太傅有何話要對我說?”
元爽道:“大將軍知道我的家底,我膝下有一子德隆,今年雖然尚小,隻有8歲,但家父的意思,是想讓我和大將軍幼女約個兒女親家,等孩子們稍大一點就成婚。”
蕭寶夤笑道:“太傅抬愛,我自然願意,你也知道,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15歲,小的今年9歲,長女歲數與世子相差較大,幼女比較合適,可是長女不爭氣,至今尚未許配人家,我也正為此頭疼呢。”
元爽道:“這個不要緊,畢竟他們都小,成親還要等個幾年,家父的意思我們先把婚約定好,等您大女兒出嫁後,再張羅孩子們的婚事。”
蕭寶夤道:“也好,那我們就定下婚約,迴頭安排信物和文書,你迴京後轉告太傅一聲,說我十分想念他,等年末有空迴京述職的時候定去看望,感謝他對我的垂愛和關照。”
旁邊南幽州刺史兼鎮遠將軍唐永過來道:“大將軍,末將多謝您提攜我做東益州刺史兼平西將軍,末將就要赴任,特向您辭行。”借著此次獎賞他從從三品晉升到正三品。
蕭寶夤道:“將軍過謙,這都是你多年戰無不勝的軍功所致,東益州那邊,魏子健將軍治理的非常好,深得氐人的愛戴,隻是他年歲大了,多次求求迴京,所以正好空缺刺史的位置,你過去之後,要深入民眾體察民情,穩固好秦州的南大門,並警惕南梁進攻。”
唐永道:“末將領命,一定忠於職守,維護住隴西得來不易的穩定。”
蕭寶夤點頭稱謝,然後對所有送行人拱手:“各位,也都保重,咱們就此別過,待秦州安定後,我們一同平滅高平,迴見。”說完率領大軍西北方向而去。
與此同時,秦州東大門隴山入口。
隴山南邊是渭河峽穀和秦嶺,交通極為不便,來往商人必須翻越隴山,這裏是絲綢之路西出長安過漢中之後的第一道屏障,又叫關隴古道,隻有翻越了它,才會到達更遙遠的河西走廊,即隴右、隴山以西的大片地區,隴口就是隴山的東大門。
此刻。大魏刺史儀同三司都督元修義、小隴都督高聿兩支隊伍在隴口前。高聿帶著幾名親兵戰將來到元修義都督的隊列前,兩方見麵,高聿拱手道:“元都督,昨晚休息的可還好,今日我們要翻山越嶺,一些地方需要徒步而行,您身體舊疾未好,昨晚又喝了許多酒,不知還能否受得住。”原來他們昨天便抵達此地,晚上慶祝一番,相約今日過隴道。
元修義道:“不妨事,多謝高都督關心,我的痛風頑疾經李順興法師治療十分見效,已經好久未複發,想是根治了,昨晚我們高興,雖說稍微喝了幾杯,今早也沒啥問題嘛。”
高聿道:“可聽李先生說過,此病嚴禁飲酒,您可別當兒戲,還有,你怎麽還帶個酒葫蘆,難道李先生的話你也不聽,忘了病發時的痛苦了麽?”
元修義道:“高都督莫急,這不是要爬山麽?我多少有點心悸,稍微帶點酒,我這膽略能上來些,省得腳底下發軟。來吧,這就要進山了,我倆帶個頭,徒步而上,率隊出發。”說著還不忘擰開葫蘆蓋,咕嘟灌了一口,然後把葫蘆交給親兵,由親兵扶著下馬。
高聿眉頭皺著,先一步下了馬,來到元修義的跟前等著他下來。元修義,晃晃悠悠的翻身,因為身體略胖,像個沙袋一樣落地。結果腳剛一著地,他哎呦一聲,站立不穩。親兵忙給他扶住,卻止不住他的墜落勢頭,還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痛苦不止,冷汗直流。
高聿忙上前,問道:“元都督,怎麽了,腳崴了?”並責備親兵“這麽不小心。連大都督都扶不住,沒吃飯麽,耽誤行軍,為你們是問。”
親兵冷汗也跟著下來,同時也一頭霧水,戰戰兢兢不敢說話。元修義還算行,並沒為難手下人,道:“不關他們的事,是我的腳,好像痛風病又犯了,剛才一著地,疼痛難忍。”
啊?這都拔營起寨好半天,快進隴口了,怎麽才後返勁兒,周圍將官們這下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聿看著痛苦難受的元修義,道:“來人,快把元都督安置在擔架上,咱們先下去重新紮營,喊軍醫給都督治病。元都督,都這種情況了,我看隻能先駐紮下,待確診了你的病情,再決定行程。您先迴營醫治,我也安排一下紮營,等晚上再過去看您。”
元修義懊悔道:“悔不聽李道長的囑咐,不該喝酒,誰想到看著一直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犯病了。你看這事兒弄得,那行吧,高都督你先忙,晚上再商議商議。”
看著元修義的大軍一陣忙亂後,前隊改後隊,原路順著山坡又奔向剛剛拔營的駐地,高聿也隻好領著親兵們迴到自己的隊列中,親隨將官們迎出來,忙問怎麽迴事,高聿歎口氣,簡單重複一下剛才的經過。旁邊有戰將道:“大都督,元都督生疾,大軍不能進軍隴右,可我們軍營正常,不行咱們先行過隴道,何必陪他們在此停耗呢?”是啊,是啊,進軍秦州,收編降軍,這裏邊有不少油水可以撈,而且比強攻的風險要低,大家早就急不可耐。
高聿聽了,擰著眉毛想了想,搖搖頭沒說話。旁邊參軍道:“大都督,擔心我們撇開元都督大軍先行一步,元都督會對您有看法,懷疑您有意爭功?”
高聿還是搖搖頭。又有戰將道:“難不成大都督擔心,秦州險惡,怕我們大軍陷入之後不能自拔?應該沒問題了吧?行台左承崔大人不都已經進入秦州了嗎?聽說接管的還很順利,這個時候我們過去,肯定勢如破竹,毫無阻礙才對。”眾人都跟著點頭。
高聿終於說話:“恐怕不那麽簡單,元修義一向老滑頭,眼看著要進軍隴道的當口,他為什麽會突然病倒了呢?”的確,也太巧了。
旁邊行台承道:“大將軍是懷疑元都督舊疾發作有詐?”
高聿搖頭:“應該不是,痛風病發作,鑽心的疼,我看元都督的情況,不似裝出來的。”
隨軍主簿道:“那就是說,他明知痛風不能喝酒,卻故意飲酒,誘發疾病?”
參軍道:“那我們怎麽辦?今晚都督過營探病不妨暗訪一下,如果都督擔心都是真的,元都督肯定會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屆時必然還會勸我軍先行,我們也要有個對策才行。”
高聿道:“不排除這種可能,這事兒也許我猜錯了,算了,不必想太細,我們先迴兵紮營,今晚你們幾位隨我過營問候,再探探元都督的情況,迴來後另行商議。”
是!官兵們答應一聲,傳達口令,前後軍列掉頭返還。高聿看看元修義軍隊的背影,一時猶豫起來。秦州到底有什麽危險麽?為什麽元都督突然重病來襲無法動彈,自己的軍隊是進入壟右呢,還是原地觀望呢?
征西大軍已經開始出發,現場隆重恢弘。主帥蕭寶夤馬上一身戎裝,正與涇州留守的官員辭行。隨行的有長史柳楷等文臣武將,送行的有涇州刺史元仲囧、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元恆芝、輕車將軍元爽等,大家如眾星捧月。
蕭寶夤對元仲囧拱手道:“仲囧兄由涇州遷任秦州刺史的任命已經下達,秦州是上州,諸事繁多,希望刺史大人盡快把涇州的相關事宜捋順好,然後與車騎大將軍揮師西進,入駐顯親城替換迴呂伯度並與其交接,好讓他遵照旨意迴涇州上任。同時仲囧兄還要坐鎮顯親城,督促元修義都督和高聿都督及早帶兵挺進從隴口進入秦州,以防秦州民心不穩。”
元仲囧拱手迴道:“大將軍放心,元修義和高聿二位都督已經出發一日,很快就能到達隴口,我每日都派人與之確認交流,相信秦州一定會平穩過渡的。”
蕭寶夤點點頭,轉向元恆芝道:“景安兄,顯親城是秦州的門戶,也是連通秦州與高平的要塞,將軍一定替我扼守住,防止秦州與高平兩方的勾連,也防止我們北行幾路大軍的後背暴露給敵人,因此如果仲囧兄不能及時交割涇州事務,將軍則先行前往。隻要顯親城等三城固若煎湯,我們整個西境的戰局就徹底扭轉,景安兄肩負的責任重大啊。”
元恆芝道:“下官記下了,關隴已經苦戰多年,如今就要徹底平息,勝利果實來之不易,我們各部一定堅持最後一哆嗦,務必讓此地徹底杜絕憂患。”
輕車將軍元爽近前一步道:“大將軍,這些年多虧你的照顧,此次又承蒙您的美言,終於讓我迴京複職可在家父跟前盡孝,臨別之際,家父寄來一封家書,其中有些話,托我和您商量一下。”元爽是元繼的三子,字景喆,年少機警,尤其為元繼所寵愛。他和所有皇室子弟差不多,起家為院外散騎侍郎,前些年隨元繼西征,遷為秘書郎中尚書起步郎加輕車將軍,後來他的哥哥元乂出事兒,元繼迴京,他繼續留在軍營隨蕭寶夤聽用。畢竟他嫂子與胡太後是姐妹,這次終於借著占據秦州的機會轉四品寧朔將軍,並迴京恢複郎中的本職工作。
蕭寶夤道:“太傅是我的老上級,照顧你是我應盡的責任,你離京已有多年,太傅年邁是該迴去照料。不知太傅有何話要對我說?”
元爽道:“大將軍知道我的家底,我膝下有一子德隆,今年雖然尚小,隻有8歲,但家父的意思,是想讓我和大將軍幼女約個兒女親家,等孩子們稍大一點就成婚。”
蕭寶夤笑道:“太傅抬愛,我自然願意,你也知道,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15歲,小的今年9歲,長女歲數與世子相差較大,幼女比較合適,可是長女不爭氣,至今尚未許配人家,我也正為此頭疼呢。”
元爽道:“這個不要緊,畢竟他們都小,成親還要等個幾年,家父的意思我們先把婚約定好,等您大女兒出嫁後,再張羅孩子們的婚事。”
蕭寶夤道:“也好,那我們就定下婚約,迴頭安排信物和文書,你迴京後轉告太傅一聲,說我十分想念他,等年末有空迴京述職的時候定去看望,感謝他對我的垂愛和關照。”
旁邊南幽州刺史兼鎮遠將軍唐永過來道:“大將軍,末將多謝您提攜我做東益州刺史兼平西將軍,末將就要赴任,特向您辭行。”借著此次獎賞他從從三品晉升到正三品。
蕭寶夤道:“將軍過謙,這都是你多年戰無不勝的軍功所致,東益州那邊,魏子健將軍治理的非常好,深得氐人的愛戴,隻是他年歲大了,多次求求迴京,所以正好空缺刺史的位置,你過去之後,要深入民眾體察民情,穩固好秦州的南大門,並警惕南梁進攻。”
唐永道:“末將領命,一定忠於職守,維護住隴西得來不易的穩定。”
蕭寶夤點頭稱謝,然後對所有送行人拱手:“各位,也都保重,咱們就此別過,待秦州安定後,我們一同平滅高平,迴見。”說完率領大軍西北方向而去。
與此同時,秦州東大門隴山入口。
隴山南邊是渭河峽穀和秦嶺,交通極為不便,來往商人必須翻越隴山,這裏是絲綢之路西出長安過漢中之後的第一道屏障,又叫關隴古道,隻有翻越了它,才會到達更遙遠的河西走廊,即隴右、隴山以西的大片地區,隴口就是隴山的東大門。
此刻。大魏刺史儀同三司都督元修義、小隴都督高聿兩支隊伍在隴口前。高聿帶著幾名親兵戰將來到元修義都督的隊列前,兩方見麵,高聿拱手道:“元都督,昨晚休息的可還好,今日我們要翻山越嶺,一些地方需要徒步而行,您身體舊疾未好,昨晚又喝了許多酒,不知還能否受得住。”原來他們昨天便抵達此地,晚上慶祝一番,相約今日過隴道。
元修義道:“不妨事,多謝高都督關心,我的痛風頑疾經李順興法師治療十分見效,已經好久未複發,想是根治了,昨晚我們高興,雖說稍微喝了幾杯,今早也沒啥問題嘛。”
高聿道:“可聽李先生說過,此病嚴禁飲酒,您可別當兒戲,還有,你怎麽還帶個酒葫蘆,難道李先生的話你也不聽,忘了病發時的痛苦了麽?”
元修義道:“高都督莫急,這不是要爬山麽?我多少有點心悸,稍微帶點酒,我這膽略能上來些,省得腳底下發軟。來吧,這就要進山了,我倆帶個頭,徒步而上,率隊出發。”說著還不忘擰開葫蘆蓋,咕嘟灌了一口,然後把葫蘆交給親兵,由親兵扶著下馬。
高聿眉頭皺著,先一步下了馬,來到元修義的跟前等著他下來。元修義,晃晃悠悠的翻身,因為身體略胖,像個沙袋一樣落地。結果腳剛一著地,他哎呦一聲,站立不穩。親兵忙給他扶住,卻止不住他的墜落勢頭,還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痛苦不止,冷汗直流。
高聿忙上前,問道:“元都督,怎麽了,腳崴了?”並責備親兵“這麽不小心。連大都督都扶不住,沒吃飯麽,耽誤行軍,為你們是問。”
親兵冷汗也跟著下來,同時也一頭霧水,戰戰兢兢不敢說話。元修義還算行,並沒為難手下人,道:“不關他們的事,是我的腳,好像痛風病又犯了,剛才一著地,疼痛難忍。”
啊?這都拔營起寨好半天,快進隴口了,怎麽才後返勁兒,周圍將官們這下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聿看著痛苦難受的元修義,道:“來人,快把元都督安置在擔架上,咱們先下去重新紮營,喊軍醫給都督治病。元都督,都這種情況了,我看隻能先駐紮下,待確診了你的病情,再決定行程。您先迴營醫治,我也安排一下紮營,等晚上再過去看您。”
元修義懊悔道:“悔不聽李道長的囑咐,不該喝酒,誰想到看著一直好好的,怎麽突然就犯病了。你看這事兒弄得,那行吧,高都督你先忙,晚上再商議商議。”
看著元修義的大軍一陣忙亂後,前隊改後隊,原路順著山坡又奔向剛剛拔營的駐地,高聿也隻好領著親兵們迴到自己的隊列中,親隨將官們迎出來,忙問怎麽迴事,高聿歎口氣,簡單重複一下剛才的經過。旁邊有戰將道:“大都督,元都督生疾,大軍不能進軍隴右,可我們軍營正常,不行咱們先行過隴道,何必陪他們在此停耗呢?”是啊,是啊,進軍秦州,收編降軍,這裏邊有不少油水可以撈,而且比強攻的風險要低,大家早就急不可耐。
高聿聽了,擰著眉毛想了想,搖搖頭沒說話。旁邊參軍道:“大都督,擔心我們撇開元都督大軍先行一步,元都督會對您有看法,懷疑您有意爭功?”
高聿還是搖搖頭。又有戰將道:“難不成大都督擔心,秦州險惡,怕我們大軍陷入之後不能自拔?應該沒問題了吧?行台左承崔大人不都已經進入秦州了嗎?聽說接管的還很順利,這個時候我們過去,肯定勢如破竹,毫無阻礙才對。”眾人都跟著點頭。
高聿終於說話:“恐怕不那麽簡單,元修義一向老滑頭,眼看著要進軍隴道的當口,他為什麽會突然病倒了呢?”的確,也太巧了。
旁邊行台承道:“大將軍是懷疑元都督舊疾發作有詐?”
高聿搖頭:“應該不是,痛風病發作,鑽心的疼,我看元都督的情況,不似裝出來的。”
隨軍主簿道:“那就是說,他明知痛風不能喝酒,卻故意飲酒,誘發疾病?”
參軍道:“那我們怎麽辦?今晚都督過營探病不妨暗訪一下,如果都督擔心都是真的,元都督肯定會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屆時必然還會勸我軍先行,我們也要有個對策才行。”
高聿道:“不排除這種可能,這事兒也許我猜錯了,算了,不必想太細,我們先迴兵紮營,今晚你們幾位隨我過營問候,再探探元都督的情況,迴來後另行商議。”
是!官兵們答應一聲,傳達口令,前後軍列掉頭返還。高聿看看元修義軍隊的背影,一時猶豫起來。秦州到底有什麽危險麽?為什麽元都督突然重病來襲無法動彈,自己的軍隊是進入壟右呢,還是原地觀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