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四日上午,交津南官道。
一行大魏軍隊順著依稀可辨的土路南行,出了一片樹林,眼前閃出官道的痕跡,魏軍止住行進。錄事參軍元晏一圈馬,拱手道:“大都督、左都督、右都督、各位將軍,送君千裏總有一別,前麵已有官道,且叛軍已定,周圍安定,諸公軍務繁忙,不必再送了。”
元淵道:“元參軍隨軍而來,幫了征北軍最大的忙,此次說服叛軍詔安,參軍又可謂首功一件,迴京之後必然重重加官進爵。本都卸任以及表奏諸公功勳的奏折昨晚已經送往京師,不日換防的公文就會到來,屆時本都也要迴京述職,參軍先行一步,到時候我們京城見。也請參軍迴京之際在太後、陛下麵前多多為前敵美言,參軍也知道,這麽些時日,征北軍無尺寸征進,是因為爭取機會不戰而勝,同時也請參軍為我陳述實情,並非我擁兵自重,而是時勢所急,待我迴京之日,一切自當水落石出。”
元晏道:“放心,大都督,大都督的功勳,朝廷是不會抹殺的,大都督急流勇退的遠見卓識,下官也深為欽佩。既然大局已定,大都督盡早卸掉包袱,盼望你我京城再敘。”
元融道:“參軍來冀幽太匆忙,連本地特產都沒吃到,我打聽了,不遠處有個讚皇山,盛產讚皇大棗,比禦用園林的水果還美味,這個月份應該下來了,迴頭我差人加急給你送去。”
元晏道:“多謝多謝,定州的後續之事有勞將軍多操心,待此間事了,我再到王府叨擾。”
右大都督裴衍也道:“參軍一路鞍馬勞頓,不必太著急,每日都有加急驛站快馬傳遞,不會耽誤軍情的,參軍迴京要進入中樞,不必為些許小事累壞身子。”
元晏道:“多謝多謝,下官有王命在身不敢耽擱。早聞裴將軍智謀深遠素有大誌,近日相交更是獲益良多,待叛軍歸降之日,正是裴將軍繼續揮軍北上,平定幽州之圍,立不世功勳之時,下官也預祝將軍宏圖大展,早日凱旋。好了,各位都督,將軍留步,下官拜辭。”說完,打馬帶著自己的一隊親兵,順著官道南下而去,隻留下征塵滾滾。
眼見元晏離去,裴衍也一拱手,道:“大都督、左都督,我就直接迴營了,稍後有事再到中軍議事。”
元淵道:“也好,裴將軍右營注意監視瀛州動向,一方麵防止杜洛周乘機南下,另一方麵防止鮮於修禮尚有僥幸心理,與叛匪杜洛周聯合,脫離征北軍控製,而切斷兩股反叛勢力聯絡的關鍵就是瀛州。此外,瀛州刺史畢祖朽堅守瀛州數月,竟在瀛州前線病亡,我們也不能辜負衛將軍的遺願,而新刺史元寧兵力羸弱,裴將軍繼續北上幽州,瀛州正好為根本。”畢祖朽生前為安東將軍、瀛州刺史堅守瀛州,死後贈衛將軍、吏部尚書、兗州刺史,他死後朝廷又派新刺史元寧過來,輔助征北軍守城。
裴衍道:“裴某自從歸降大魏,尚無真正的功勞,此次有幸隨大都督北征,跟著大都督收獲不世之功。大都督雅量高致,將功勞分給我等,裴某感激之至,大都督放心,裴某定然加倍小心,不到水落石出一刻,絕不輕心麻痹,務必全功收複幽冀之地。”
元淵道:“裴公大將之才,足智多謀,元淵自然放心。”
元融道:“裴公辛苦,對了,瀛州的高陽,可是咱新頂頭上司大司馬當朝丞相的領地,章武郡也是小弟的封地,麻煩裴公照顧一二。”太和十一年(487年)設置了瀛州,轄河間、高陽、章武三郡,州所為河間,到現在已經四十年。
裴衍笑道:“放心,裴某就是拚上性命,也要保護瀛州在我們手裏,說什麽也不能讓章武王爵有名無實。”元融貪婪出了名,裴衍當然知道,趕緊順情說好話。
元淵聽了心中一緊,之前還真沒注意,瀛州章武又與章武王重複。從之前的重名、重夢、現在增到重地、重官,這次北上的巧合簡直太多太多。溫子升和於謹等人一再提醒,自從自己夢見槐樹袞衣之後,一個重複接著一個重複出現,按照楊元慎大夫的解夢,越是重複的事情發生,越對自己不利,沒想到盡管自己在時刻防備,諸多巧合還是不經意間在持續,而且還不止章武王自己,順帶出了高陽王大丞相元雍。
丞相元雍在對待自己和元徽關係上,並未看出他表麵上偏袒元徽那邊,故之前並未刻意把他當成防範對象,經過封地的提醒,看來有必要防備。為什麽此次自己被升為大都督,轄製元融和裴衍,除了自己的能力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之前長孫稚和元琛的臨時更換主將錯誤教訓。但朝廷卻同時把元雍委派為大司馬作為自己的頂頭上司,這裏肯定有文章。
元融道:“那就多謝了。大都督,既然裴公先撤,我也先迴去,有什麽事兒迴頭再聚。”
元淵迴過神兒來,道:“如此甚好,二位都督早早迴去休息,本都再囉嗦一句,叛賊反複無常,不到塵埃落定,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元融道:“放心,我已經在叛軍中派駐了多個臥底,稍有動態,立刻會報給我知。大都督,您也早迴吧,一大早的就出來送元晏,已鞍馬勞頓,快迴去歇歇吧,告辭。”
與此同時,城郊東南太學管理樓,太學博士一共十幾位多在此處辦公。
禮學博士盧辯、春秋博士魏收、兵法博士杜弼等正研討備課,明威將軍盧光、術數代理博士兼太史博士李業興、安豐王門客信都芳、隱士王騰周、秘書郎元晏、禦醫徐之才等人從外而入。盧辯見到他們,忙起身道:“各位好雅致,怎麽有空來到南郊偏僻之處?”
李業興笑道:“盧博士問得好,昨天我又連著忙到後半夜,本想今日午休好好眯一會兒,沒想到這幾位老早的就到辟雍荒蕪之地找我,還非拉著我到太學,他們不好好休息也不讓我休,簡直非君子所為。”
魏收看看大家道:“各位仁兄看麵相好像都熬了半宿,卻挺有精神,何事如此興奮?”
盧光道:“哪裏是興奮,不過覺得不可思議和不服罷了,所以特地到太學親自驗證。”
魏收道:“讓在下猜猜,是不是各位前幾天去了白馬寺,親自驗證了佛寶顯聖的場景,且也聽聞所有這一切都和我們太學的一個學生有關。而各位先生和仁兄不相信,一定做了什麽類似的儀式來檢驗,但沒成功,所以來太學想邀請這位學生再次參與其中,以此檢驗謠言是否為真,我說的對嗎?”
王騰周道:“都說魏收博士,年輕有為,少年天才,今日一見果然不錯。盧將軍,你把事情原原本本和你兄長及魏博士說清楚,看看二位的意見吧。”盧光奉元子攸之命關注此事,於是一五一十把來龍去脈和盤托出,最後表達邀請太學生孫雲參加觀星。
魏收聽完,微微一笑:“和我想的差不多,不過不是我潑冷水,一方麵我是孫雲的指導博士,孫雲的狀況我非常清楚,他自從大前天從白馬寺迴來,精神狀態一直不好,甚至因此耽誤了學業,連續參與科儀,如此的身體狀態,未必能再次成功。此外,大雲畢竟是太學生,以學業為重,總忙著學習以外的事情,即便我是他授業老師,也不好開口啊。”
盧光道:“我們也是尊奉長樂王差遣,孫雲同學是長樂王的義弟,怎麽說也是一家人。再者,我聽說,大雲初級班的課程因為出使南梁有功,不是免試了?中級班後,有兄長的禮記課程,到時候兄長多給孫雲同學開開小灶,讓他順利學會並通過不就成了。我看孫雲同學本身就是難得的棟梁,王爵早有意把他收入麾下,也不愁他將來的仕途吧。”
盧辯道:“話是這麽說,也都可以辦到,不過魏博士剛剛也說了,孫雲同學最近幾天狀態極差,能完成常人不可能完成的驚人之舉麽?”
魏收補充道:“還有一件事,今天是半旬末,丞相的孫女元美儀因為要出閣輟學,傍晚邀請全班同學吃飯,我也被邀請之列,所以時間上怕衝突啊。”哦,還有這麽一檔子事,中途把孫雲截走,不說同學之誼難做,丞相的家事誰敢摻和。
信都芳道:“其實,我們之所以選擇今天來而不是明天休息日,一是時間緊迫,不想再拖。二來就是,想著明天能讓這位大雲同學可以好好休整休整,而且晚上觀星時間也不會太早,和大雲參加同學的告別宴不衝突。不瞞各位,我已經連著兩夜沒怎麽合眼,倒不是我精力有多麽好,主要是想不明白,聽聞大雲同學的傳奇事跡不是一件兩件,為什麽他如此神異,所以連著兩次沒有觀星成功,才想著親眼目睹他的不同之處。還有,聽說他是老隱士趙逸的記名弟子,王騰周先生也曾有緣受教過老隱士,我們就是想親自觀察一下,大雲同學是否與占星天文有天賦,如果是,我必傾囊相授。”原來是這麽迴事兒。
魏收一見,道:“既然如此,那我今天下午的課程就講一半,讓大雲當場消化少些負擔。傍晚的宴會,我就陪著大雲,待時間一到,我便領著他去一趟明堂,對了,你們就安排在明堂吧,離太學還近些,如何?”眾人一聽,齊了,這就迴去早做準備。
一行大魏軍隊順著依稀可辨的土路南行,出了一片樹林,眼前閃出官道的痕跡,魏軍止住行進。錄事參軍元晏一圈馬,拱手道:“大都督、左都督、右都督、各位將軍,送君千裏總有一別,前麵已有官道,且叛軍已定,周圍安定,諸公軍務繁忙,不必再送了。”
元淵道:“元參軍隨軍而來,幫了征北軍最大的忙,此次說服叛軍詔安,參軍又可謂首功一件,迴京之後必然重重加官進爵。本都卸任以及表奏諸公功勳的奏折昨晚已經送往京師,不日換防的公文就會到來,屆時本都也要迴京述職,參軍先行一步,到時候我們京城見。也請參軍迴京之際在太後、陛下麵前多多為前敵美言,參軍也知道,這麽些時日,征北軍無尺寸征進,是因為爭取機會不戰而勝,同時也請參軍為我陳述實情,並非我擁兵自重,而是時勢所急,待我迴京之日,一切自當水落石出。”
元晏道:“放心,大都督,大都督的功勳,朝廷是不會抹殺的,大都督急流勇退的遠見卓識,下官也深為欽佩。既然大局已定,大都督盡早卸掉包袱,盼望你我京城再敘。”
元融道:“參軍來冀幽太匆忙,連本地特產都沒吃到,我打聽了,不遠處有個讚皇山,盛產讚皇大棗,比禦用園林的水果還美味,這個月份應該下來了,迴頭我差人加急給你送去。”
元晏道:“多謝多謝,定州的後續之事有勞將軍多操心,待此間事了,我再到王府叨擾。”
右大都督裴衍也道:“參軍一路鞍馬勞頓,不必太著急,每日都有加急驛站快馬傳遞,不會耽誤軍情的,參軍迴京要進入中樞,不必為些許小事累壞身子。”
元晏道:“多謝多謝,下官有王命在身不敢耽擱。早聞裴將軍智謀深遠素有大誌,近日相交更是獲益良多,待叛軍歸降之日,正是裴將軍繼續揮軍北上,平定幽州之圍,立不世功勳之時,下官也預祝將軍宏圖大展,早日凱旋。好了,各位都督,將軍留步,下官拜辭。”說完,打馬帶著自己的一隊親兵,順著官道南下而去,隻留下征塵滾滾。
眼見元晏離去,裴衍也一拱手,道:“大都督、左都督,我就直接迴營了,稍後有事再到中軍議事。”
元淵道:“也好,裴將軍右營注意監視瀛州動向,一方麵防止杜洛周乘機南下,另一方麵防止鮮於修禮尚有僥幸心理,與叛匪杜洛周聯合,脫離征北軍控製,而切斷兩股反叛勢力聯絡的關鍵就是瀛州。此外,瀛州刺史畢祖朽堅守瀛州數月,竟在瀛州前線病亡,我們也不能辜負衛將軍的遺願,而新刺史元寧兵力羸弱,裴將軍繼續北上幽州,瀛州正好為根本。”畢祖朽生前為安東將軍、瀛州刺史堅守瀛州,死後贈衛將軍、吏部尚書、兗州刺史,他死後朝廷又派新刺史元寧過來,輔助征北軍守城。
裴衍道:“裴某自從歸降大魏,尚無真正的功勞,此次有幸隨大都督北征,跟著大都督收獲不世之功。大都督雅量高致,將功勞分給我等,裴某感激之至,大都督放心,裴某定然加倍小心,不到水落石出一刻,絕不輕心麻痹,務必全功收複幽冀之地。”
元淵道:“裴公大將之才,足智多謀,元淵自然放心。”
元融道:“裴公辛苦,對了,瀛州的高陽,可是咱新頂頭上司大司馬當朝丞相的領地,章武郡也是小弟的封地,麻煩裴公照顧一二。”太和十一年(487年)設置了瀛州,轄河間、高陽、章武三郡,州所為河間,到現在已經四十年。
裴衍笑道:“放心,裴某就是拚上性命,也要保護瀛州在我們手裏,說什麽也不能讓章武王爵有名無實。”元融貪婪出了名,裴衍當然知道,趕緊順情說好話。
元淵聽了心中一緊,之前還真沒注意,瀛州章武又與章武王重複。從之前的重名、重夢、現在增到重地、重官,這次北上的巧合簡直太多太多。溫子升和於謹等人一再提醒,自從自己夢見槐樹袞衣之後,一個重複接著一個重複出現,按照楊元慎大夫的解夢,越是重複的事情發生,越對自己不利,沒想到盡管自己在時刻防備,諸多巧合還是不經意間在持續,而且還不止章武王自己,順帶出了高陽王大丞相元雍。
丞相元雍在對待自己和元徽關係上,並未看出他表麵上偏袒元徽那邊,故之前並未刻意把他當成防範對象,經過封地的提醒,看來有必要防備。為什麽此次自己被升為大都督,轄製元融和裴衍,除了自己的能力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之前長孫稚和元琛的臨時更換主將錯誤教訓。但朝廷卻同時把元雍委派為大司馬作為自己的頂頭上司,這裏肯定有文章。
元融道:“那就多謝了。大都督,既然裴公先撤,我也先迴去,有什麽事兒迴頭再聚。”
元淵迴過神兒來,道:“如此甚好,二位都督早早迴去休息,本都再囉嗦一句,叛賊反複無常,不到塵埃落定,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元融道:“放心,我已經在叛軍中派駐了多個臥底,稍有動態,立刻會報給我知。大都督,您也早迴吧,一大早的就出來送元晏,已鞍馬勞頓,快迴去歇歇吧,告辭。”
與此同時,城郊東南太學管理樓,太學博士一共十幾位多在此處辦公。
禮學博士盧辯、春秋博士魏收、兵法博士杜弼等正研討備課,明威將軍盧光、術數代理博士兼太史博士李業興、安豐王門客信都芳、隱士王騰周、秘書郎元晏、禦醫徐之才等人從外而入。盧辯見到他們,忙起身道:“各位好雅致,怎麽有空來到南郊偏僻之處?”
李業興笑道:“盧博士問得好,昨天我又連著忙到後半夜,本想今日午休好好眯一會兒,沒想到這幾位老早的就到辟雍荒蕪之地找我,還非拉著我到太學,他們不好好休息也不讓我休,簡直非君子所為。”
魏收看看大家道:“各位仁兄看麵相好像都熬了半宿,卻挺有精神,何事如此興奮?”
盧光道:“哪裏是興奮,不過覺得不可思議和不服罷了,所以特地到太學親自驗證。”
魏收道:“讓在下猜猜,是不是各位前幾天去了白馬寺,親自驗證了佛寶顯聖的場景,且也聽聞所有這一切都和我們太學的一個學生有關。而各位先生和仁兄不相信,一定做了什麽類似的儀式來檢驗,但沒成功,所以來太學想邀請這位學生再次參與其中,以此檢驗謠言是否為真,我說的對嗎?”
王騰周道:“都說魏收博士,年輕有為,少年天才,今日一見果然不錯。盧將軍,你把事情原原本本和你兄長及魏博士說清楚,看看二位的意見吧。”盧光奉元子攸之命關注此事,於是一五一十把來龍去脈和盤托出,最後表達邀請太學生孫雲參加觀星。
魏收聽完,微微一笑:“和我想的差不多,不過不是我潑冷水,一方麵我是孫雲的指導博士,孫雲的狀況我非常清楚,他自從大前天從白馬寺迴來,精神狀態一直不好,甚至因此耽誤了學業,連續參與科儀,如此的身體狀態,未必能再次成功。此外,大雲畢竟是太學生,以學業為重,總忙著學習以外的事情,即便我是他授業老師,也不好開口啊。”
盧光道:“我們也是尊奉長樂王差遣,孫雲同學是長樂王的義弟,怎麽說也是一家人。再者,我聽說,大雲初級班的課程因為出使南梁有功,不是免試了?中級班後,有兄長的禮記課程,到時候兄長多給孫雲同學開開小灶,讓他順利學會並通過不就成了。我看孫雲同學本身就是難得的棟梁,王爵早有意把他收入麾下,也不愁他將來的仕途吧。”
盧辯道:“話是這麽說,也都可以辦到,不過魏博士剛剛也說了,孫雲同學最近幾天狀態極差,能完成常人不可能完成的驚人之舉麽?”
魏收補充道:“還有一件事,今天是半旬末,丞相的孫女元美儀因為要出閣輟學,傍晚邀請全班同學吃飯,我也被邀請之列,所以時間上怕衝突啊。”哦,還有這麽一檔子事,中途把孫雲截走,不說同學之誼難做,丞相的家事誰敢摻和。
信都芳道:“其實,我們之所以選擇今天來而不是明天休息日,一是時間緊迫,不想再拖。二來就是,想著明天能讓這位大雲同學可以好好休整休整,而且晚上觀星時間也不會太早,和大雲參加同學的告別宴不衝突。不瞞各位,我已經連著兩夜沒怎麽合眼,倒不是我精力有多麽好,主要是想不明白,聽聞大雲同學的傳奇事跡不是一件兩件,為什麽他如此神異,所以連著兩次沒有觀星成功,才想著親眼目睹他的不同之處。還有,聽說他是老隱士趙逸的記名弟子,王騰周先生也曾有緣受教過老隱士,我們就是想親自觀察一下,大雲同學是否與占星天文有天賦,如果是,我必傾囊相授。”原來是這麽迴事兒。
魏收一見,道:“既然如此,那我今天下午的課程就講一半,讓大雲當場消化少些負擔。傍晚的宴會,我就陪著大雲,待時間一到,我便領著他去一趟明堂,對了,你們就安排在明堂吧,離太學還近些,如何?”眾人一聽,齊了,這就迴去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