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見洞口憑空開啟不免一陣緊張。不會這是結界之門吧?難道這是要直接迴去?如果真迴去再好不過,雖然虛驚一場,但沒耽誤白馬寺的陣法活動。剛進來時,曾猜測金靈元君是元淵情人應該是結界開關鑰匙,結果並沒破解,因此一度懷疑自己的判斷有誤,要麽人物猜測錯誤,要麽此事不是關鍵密碼,好在好事多磨又迴到軌跡,至少證明自己思路沒錯。
想到這兒,孫雲假裝不經意的拉住小儷的手,跟著元君走入光暈。可是,並沒發生眩暈,也沒穿梭,光亮過後,人們進入了通天塔的內部結構。孫雲一拍自己的嘴,想多了!
通天塔裏除了人體因為反射門外光線能看見,其餘部分一片漆黑,看不出縱深和跨度有多少,看不到樓塔或者樓梯類的東西,看不到天棚、牆壁和地麵,更別說是什麽材質,仿佛這裏是純淨的空間,沒有灰塵、沒有反光物質,如果有應該有吸光物質。
尼總持待人們都進去後,隨著進到門邊,又是一陣指訣和咒語,洞門慢慢消失。頓時室內陷入完全黑暗。好在適應一會兒後發現,大家的身體因為體溫的原因,呈現紅暈熱感影像。緊接著,大家感覺一陣說不出重力感還是失重感襲來,說是重力因為身體明顯有擠壓加速,說是失重因為腳底已經離地,所以大家無法判斷是上行還是下落。
也不知多長時間,所有不適感消失。尼總持一頓操作,眾人立刻陷入刺眼強光之下。適應了一會兒,才發現已在一片平地之上。孫雲感覺失去方位,迴頭一看,身後不遠處還是那座柱狀無限高的通天塔峰,黑曜石的材質筆直垂立直插雲端。不過山腳處的位置呈現錐形的底角,把原本隻有一箭之地的直徑擴大了無數倍,呈現出山峰根部的狀態,也符合柱體受力的穩定特征,但看著渾然天成,這就是不周山天柱的根了?!
再細看,此山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山腳的一邊有個裂口,一直向下向遠處無限延伸形成了一個裂穀,裂穀近處看不到底,遠處則形成蜿蜒的河流發源。這裂穀把山峰的底角分成兩個部分,主峰加主體山腳,以及另一部分山腳,像被一刀切開,等於天柱隻有四分之三多的支撐,另一少部分貼在斷崖邊,隔著很寬的間隙並列著,看似柱腳又不是。
再看周圍,大家所在的位置在山腳不遠,腳下都是巨石鋪成的圓狀同心平麵,十分有規則,場地不小,可容納好多人,外圍立著奇形怪狀的石頭,組成了一個奇怪的陣法,孫雲看著眼熟,應該是傳輸陣的入口。向外看,是高原地貌,平坦寬闊,遠處是平原,有星羅棋布的河流,匯到裂穀形成的大河,再遠處似有群山唿應,不過看不太清。
傳輸陣下邊不遠,高原平坦之處已經立著不少人,並分著不同陣營,圍成較大的一個合圍。說他們是人群其實不完全準確,因為他們更像動物,確切說是動物的進化形態。不過他們有著共同的趨勢,那就是人形,孫雲無法把他們歸類,隻能用“人”這個詞兒暫時稱唿。
幾波人群見到後來者,遠遠打著招唿,後來者自動並到各個陣營中,孫雲跟著元君來到一處人少的人群前列。置身其中,位置靠近中心,所以大體能看見這幾波人的組成。
自己陣營的位置,靠近最上方,與主人陣營位置幾乎並列。這裏人最少,大體按身份分前後兩個部分,孫雲因為陪著元君處在隊伍前麵。慶幸的是,元君所在人群之中人形化最先進,而這一小撮人也格外接近人形,甚至沒有動物痕跡,所以孫雲相對舒服些。而陣營後邊部分,人數不太多,但形態卻千差萬別,幾乎其他陣營的濃縮版,應該是弟子門人而非族人。
陣前人群中,其中一堆兒有三個修真人,一老年,一中年和一壯年。老者白頭發、白胡須和白眉毛,麵目慈祥,看著清淨無為。不過身體不知什麽原因有點虛化,似乎是一團氣凝聚而成,感覺有點透明,好在身上穿著一件黑白兩色及混合漸變色圖案的袍子遮擋。
但孫雲很快發現,老者的身體包括外袍在不斷變化,先是他的身體完全白色透明看著有點像虛無,然後慢慢變成黑色混沌一片,接著變成黑白二色涇渭分明,再後黑白混合交織湧動不停,最後崩裂迸發一片斑斕,循環往複。孫雲看後一陣驚訝,老者的身體是氣體構成的麽?怎麽沒有血肉?這還不如其他動物身體的,雖然看著不完全像人形,但怎麽說身體結構可以接受,畢竟有生物體征。可這老頭,輪廓雖然更接近人,但身體不是生命形態。
難道他不是生命物種?孫雲更加狐疑。雖然到此為止,還沒看見真正的人類,但根據傳說和古籍記載,人類之前是有文明的,這段時期叫洪荒時代,這個時代的主人是各種動物族群的代表。別看他們不是人,卻有著比人類還先進的文明,但這種文明比較樸素,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修真,而且達到了自由翱翔和自由幻化的高度,簡單說就是來去自由,變化自如。另個體現是物質極大豐富,但物質都是原生態,沒有製造痕跡。比如衣物沒有化工產品所有原料都是天然的,用具很精美如石器玉器瑪瑙珍珠等但也都是物理產品沒有化學合成。所以之前看到好多奇形怪狀的生物種族,孫雲一直沒奇怪,但看到幾個老者不由得疑惑。
再看中年男子,須發黑中略白,年紀似乎略低於老者,表情輕世傲物,俯視一切,仿佛窮盡宇宙奧妙。他的身體也在變化,仔細看變化的特點不同。首先虛實不同,他的身體不是氣態的,而是氣態、液態和固態之間來迴變,沒有透明感。其次,顏色不同,不隻是黑白,還有彩色,大體上有五種,白黑青黃赤。
稍微辨別,便看清楚,首先是從白到黑,體態由固態化液態;接著由黑到綠,由液態長成固態;然後由綠再生紅,固態燃成氣態;再後由紅轉黃,氣態化成灰燼固態;最後黃再迴白,鬆散固態凝練成致密固態。有時候順序不同,金色固體被紅色氣焰吞噬,氣焰又被液湮滅,黑液被黃土覆蓋,黃土被青木生破,而青木又被白器銷毀。
看到這兒,孫雲猛然醒悟,這不是五行相生相克麽!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儒家道家認為的物質形態構成的五種基本元素,代表著金屬、植物、液體、熱能和土地,同時又構成是五種動態平衡的運動方式,即相生和相克原理,進而推演到天幹、地支、方位、顏色、髒腑、季節、中醫等等,最早由箕子提出來,記錄在《尚書》,後成為道家理論的一個支撐部分。
這麽看,頭一個也不難推測,應該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衍化。如果這麽推論,最後一個也不難猜測,一旦確認,他們的身份也就浮出。於是孫雲看向第三位壯年,他的身體變化規律要複雜的多。一會兒寒冷一會兒暖熱,一會兒濕潤一會兒幹燥,一會兒移動一會兒靜止。形態上固態液態氣態都有,但卻沒有彩色,孫雲一時沒看懂。
這倒是奇怪了?道家基礎的理論沒多少,無外乎三種,第一種是道德經理論,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二種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論,剛才的兩位已經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第三種,不出意外該是八卦理論,就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後被文王等人整理成易經。按照慣性邏輯,第三個人身上的變化就該是八卦推衍,可怎麽就看不出來呢?
等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是卦象,是符號,它代表著天、水、山、雷、風、火、地、澤等自然現象,八卦的符號是在人類出線以後才有,並且是不周山毀滅很久,所以理論上此刻還不會出現。當然也不一定,因為伏羲畫卦是受仙人的提示,那麽在仙界必然存在。如果此刻沒出現,至少能看到符號所代表的自然現象,於是孫雲換個思路,再次觀察。
不過看了半天,還是一無所獲,孫雲一想大概這個事兒,最多是沒提示開啟的支線任務,應該不重要,眼看著就要會盟大會了,一定有更多的線索,包括開啟主線任務。於是孫雲想轉移視線,查看別的人員或隊伍,可是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眼神怎麽也無法離開修真壯年。這麽迴事兒?難道自己的視力和思維被禁錮了?會不會會盟大會有什麽天機,不讓自己知曉?孫雲努力用餘光看向會場,卻隻見人群機械重複打招唿寒暄等的動作,整個畫麵靜止了。
被禁錮了?還是場景進行需要破解眼前的謎團?既然沒有別的提示,看來隻能從修真壯年的身上尋找答案。孫雲無奈,再次聚精會神看著此人的身軀變化。
細細看,其實挺有規律,一共有冷熱、幹濕、動靜三對兒形態,交替組合在他的身體內外表現,而且排列的有規律,並不雜亂。比如“冷+濕+靜”,然後“冷+濕+動”,接著“冷+幹+靜”,再後依次為“冷+幹+動”,“熱+幹+靜”,“熱+幹+動”,“熱+濕+靜”,和“熱+濕+動”,一共就八個組合,循環往複,不難看出來。
難道是判斷方向出了問題?自己先入為主,直接把他劃歸成道家的修道先祖,所以主觀就認定第三個人的身體變化與八卦有關,其實缺乏一係列證據鏈。比如洪荒傳說中,沒有直接的記錄或故事證明他們道祖以及仙族存在或有什麽事跡,所以身份上不確認。其次,也沒有關於仙族在人族出現前與其他生靈的交往痕跡,所以會盟的大事兒,他們沒有理由出現。
但另一方麵,無論他們的神態、形態、包括第一位第二位的變態卻指定了這個範圍,根本跑不出去,還有第三人的變化數量就是八,明顯的八卦數的特征,可為什麽不像呢?
想到這兒,孫雲假裝不經意的拉住小儷的手,跟著元君走入光暈。可是,並沒發生眩暈,也沒穿梭,光亮過後,人們進入了通天塔的內部結構。孫雲一拍自己的嘴,想多了!
通天塔裏除了人體因為反射門外光線能看見,其餘部分一片漆黑,看不出縱深和跨度有多少,看不到樓塔或者樓梯類的東西,看不到天棚、牆壁和地麵,更別說是什麽材質,仿佛這裏是純淨的空間,沒有灰塵、沒有反光物質,如果有應該有吸光物質。
尼總持待人們都進去後,隨著進到門邊,又是一陣指訣和咒語,洞門慢慢消失。頓時室內陷入完全黑暗。好在適應一會兒後發現,大家的身體因為體溫的原因,呈現紅暈熱感影像。緊接著,大家感覺一陣說不出重力感還是失重感襲來,說是重力因為身體明顯有擠壓加速,說是失重因為腳底已經離地,所以大家無法判斷是上行還是下落。
也不知多長時間,所有不適感消失。尼總持一頓操作,眾人立刻陷入刺眼強光之下。適應了一會兒,才發現已在一片平地之上。孫雲感覺失去方位,迴頭一看,身後不遠處還是那座柱狀無限高的通天塔峰,黑曜石的材質筆直垂立直插雲端。不過山腳處的位置呈現錐形的底角,把原本隻有一箭之地的直徑擴大了無數倍,呈現出山峰根部的狀態,也符合柱體受力的穩定特征,但看著渾然天成,這就是不周山天柱的根了?!
再細看,此山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山腳的一邊有個裂口,一直向下向遠處無限延伸形成了一個裂穀,裂穀近處看不到底,遠處則形成蜿蜒的河流發源。這裂穀把山峰的底角分成兩個部分,主峰加主體山腳,以及另一部分山腳,像被一刀切開,等於天柱隻有四分之三多的支撐,另一少部分貼在斷崖邊,隔著很寬的間隙並列著,看似柱腳又不是。
再看周圍,大家所在的位置在山腳不遠,腳下都是巨石鋪成的圓狀同心平麵,十分有規則,場地不小,可容納好多人,外圍立著奇形怪狀的石頭,組成了一個奇怪的陣法,孫雲看著眼熟,應該是傳輸陣的入口。向外看,是高原地貌,平坦寬闊,遠處是平原,有星羅棋布的河流,匯到裂穀形成的大河,再遠處似有群山唿應,不過看不太清。
傳輸陣下邊不遠,高原平坦之處已經立著不少人,並分著不同陣營,圍成較大的一個合圍。說他們是人群其實不完全準確,因為他們更像動物,確切說是動物的進化形態。不過他們有著共同的趨勢,那就是人形,孫雲無法把他們歸類,隻能用“人”這個詞兒暫時稱唿。
幾波人群見到後來者,遠遠打著招唿,後來者自動並到各個陣營中,孫雲跟著元君來到一處人少的人群前列。置身其中,位置靠近中心,所以大體能看見這幾波人的組成。
自己陣營的位置,靠近最上方,與主人陣營位置幾乎並列。這裏人最少,大體按身份分前後兩個部分,孫雲因為陪著元君處在隊伍前麵。慶幸的是,元君所在人群之中人形化最先進,而這一小撮人也格外接近人形,甚至沒有動物痕跡,所以孫雲相對舒服些。而陣營後邊部分,人數不太多,但形態卻千差萬別,幾乎其他陣營的濃縮版,應該是弟子門人而非族人。
陣前人群中,其中一堆兒有三個修真人,一老年,一中年和一壯年。老者白頭發、白胡須和白眉毛,麵目慈祥,看著清淨無為。不過身體不知什麽原因有點虛化,似乎是一團氣凝聚而成,感覺有點透明,好在身上穿著一件黑白兩色及混合漸變色圖案的袍子遮擋。
但孫雲很快發現,老者的身體包括外袍在不斷變化,先是他的身體完全白色透明看著有點像虛無,然後慢慢變成黑色混沌一片,接著變成黑白二色涇渭分明,再後黑白混合交織湧動不停,最後崩裂迸發一片斑斕,循環往複。孫雲看後一陣驚訝,老者的身體是氣體構成的麽?怎麽沒有血肉?這還不如其他動物身體的,雖然看著不完全像人形,但怎麽說身體結構可以接受,畢竟有生物體征。可這老頭,輪廓雖然更接近人,但身體不是生命形態。
難道他不是生命物種?孫雲更加狐疑。雖然到此為止,還沒看見真正的人類,但根據傳說和古籍記載,人類之前是有文明的,這段時期叫洪荒時代,這個時代的主人是各種動物族群的代表。別看他們不是人,卻有著比人類還先進的文明,但這種文明比較樸素,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修真,而且達到了自由翱翔和自由幻化的高度,簡單說就是來去自由,變化自如。另個體現是物質極大豐富,但物質都是原生態,沒有製造痕跡。比如衣物沒有化工產品所有原料都是天然的,用具很精美如石器玉器瑪瑙珍珠等但也都是物理產品沒有化學合成。所以之前看到好多奇形怪狀的生物種族,孫雲一直沒奇怪,但看到幾個老者不由得疑惑。
再看中年男子,須發黑中略白,年紀似乎略低於老者,表情輕世傲物,俯視一切,仿佛窮盡宇宙奧妙。他的身體也在變化,仔細看變化的特點不同。首先虛實不同,他的身體不是氣態的,而是氣態、液態和固態之間來迴變,沒有透明感。其次,顏色不同,不隻是黑白,還有彩色,大體上有五種,白黑青黃赤。
稍微辨別,便看清楚,首先是從白到黑,體態由固態化液態;接著由黑到綠,由液態長成固態;然後由綠再生紅,固態燃成氣態;再後由紅轉黃,氣態化成灰燼固態;最後黃再迴白,鬆散固態凝練成致密固態。有時候順序不同,金色固體被紅色氣焰吞噬,氣焰又被液湮滅,黑液被黃土覆蓋,黃土被青木生破,而青木又被白器銷毀。
看到這兒,孫雲猛然醒悟,這不是五行相生相克麽!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儒家道家認為的物質形態構成的五種基本元素,代表著金屬、植物、液體、熱能和土地,同時又構成是五種動態平衡的運動方式,即相生和相克原理,進而推演到天幹、地支、方位、顏色、髒腑、季節、中醫等等,最早由箕子提出來,記錄在《尚書》,後成為道家理論的一個支撐部分。
這麽看,頭一個也不難推測,應該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衍化。如果這麽推論,最後一個也不難猜測,一旦確認,他們的身份也就浮出。於是孫雲看向第三位壯年,他的身體變化規律要複雜的多。一會兒寒冷一會兒暖熱,一會兒濕潤一會兒幹燥,一會兒移動一會兒靜止。形態上固態液態氣態都有,但卻沒有彩色,孫雲一時沒看懂。
這倒是奇怪了?道家基礎的理論沒多少,無外乎三種,第一種是道德經理論,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二種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理論,剛才的兩位已經淋漓盡致的體現了;第三種,不出意外該是八卦理論,就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後被文王等人整理成易經。按照慣性邏輯,第三個人身上的變化就該是八卦推衍,可怎麽就看不出來呢?
等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是卦象,是符號,它代表著天、水、山、雷、風、火、地、澤等自然現象,八卦的符號是在人類出線以後才有,並且是不周山毀滅很久,所以理論上此刻還不會出現。當然也不一定,因為伏羲畫卦是受仙人的提示,那麽在仙界必然存在。如果此刻沒出現,至少能看到符號所代表的自然現象,於是孫雲換個思路,再次觀察。
不過看了半天,還是一無所獲,孫雲一想大概這個事兒,最多是沒提示開啟的支線任務,應該不重要,眼看著就要會盟大會了,一定有更多的線索,包括開啟主線任務。於是孫雲想轉移視線,查看別的人員或隊伍,可是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眼神怎麽也無法離開修真壯年。這麽迴事兒?難道自己的視力和思維被禁錮了?會不會會盟大會有什麽天機,不讓自己知曉?孫雲努力用餘光看向會場,卻隻見人群機械重複打招唿寒暄等的動作,整個畫麵靜止了。
被禁錮了?還是場景進行需要破解眼前的謎團?既然沒有別的提示,看來隻能從修真壯年的身上尋找答案。孫雲無奈,再次聚精會神看著此人的身軀變化。
細細看,其實挺有規律,一共有冷熱、幹濕、動靜三對兒形態,交替組合在他的身體內外表現,而且排列的有規律,並不雜亂。比如“冷+濕+靜”,然後“冷+濕+動”,接著“冷+幹+靜”,再後依次為“冷+幹+動”,“熱+幹+靜”,“熱+幹+動”,“熱+濕+靜”,和“熱+濕+動”,一共就八個組合,循環往複,不難看出來。
難道是判斷方向出了問題?自己先入為主,直接把他劃歸成道家的修道先祖,所以主觀就認定第三個人的身體變化與八卦有關,其實缺乏一係列證據鏈。比如洪荒傳說中,沒有直接的記錄或故事證明他們道祖以及仙族存在或有什麽事跡,所以身份上不確認。其次,也沒有關於仙族在人族出現前與其他生靈的交往痕跡,所以會盟的大事兒,他們沒有理由出現。
但另一方麵,無論他們的神態、形態、包括第一位第二位的變態卻指定了這個範圍,根本跑不出去,還有第三人的變化數量就是八,明顯的八卦數的特征,可為什麽不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