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皇城崇訓宮。元徽、元略和元悅攙著元雍進殿,徐紇和李神軌忙著給元雍搬坐墩兒讓座,鄭儼從太後的身後起身見禮。太後也陪著笑,看見元雍坐下,道:“城陽王、汝南王,你們幾位有著何事,還要煩勞四皇叔休沐日的特地折騰來皇城後宮。”
丞相元雍身體太胖,用手摸擦半天胸脯,也沒說出話來,隻好拱手代替,示意沒什麽。
元徽道:“太後,今日朝休,我與太尉商量著,想趁著沒人打擾,趕在明天朝會之前把幾件事確定,免得被動,打擾太後和丞相休息,實在不該。”
太後道:“客氣話不用說了,都是為大魏社稷。你們說說,還有什麽事情不放心。”
元徽看看元悅,元悅道:“第一件事,是元子攸明日封王,臣等聽說,還要加個侍中,這樣未來所有奏報,包括冀州前線的,都會由元子攸第一手先看到,那他便會第一時間轉給陛下,這樣豈不是我們與他們的信息對等性顛倒過來,我們如何掌握第一手情報?”
太後看看元徽,知道這是他最擔心的,還沒忘找機會報複元淵。於是道:“這事兒,我和丞相商量過了,陛下今年18,就要弱冠,該曆練曆練了。子攸這麽多年鞍前馬後,沒什麽過錯,可以放開手腳給他們舞台,未來究竟是他們的。”
元徽道:“太後心念陛下,心係天下,臣等心知。不過,陛下年幼,身邊總有佞臣蠱惑,難免偏執。那元淵上次從北境無功而返,心裏憋了一肚子氣,一直上躥下跳尋找機會。這次假借輔助陛下還政之際,再授兵權,不但大肆收買人心、且擁兵自重,藐視朝堂,大有待北境兵事結束,便要迴朝攝政之勢。正光之變,太後不可不防。”
太後沒吱聲,鄭儼笑笑,道:“二位一個是車騎大將軍,一個是太尉,你們有何良策?”
元悅道:“元淵已經授予驃騎大將軍,執掌兵權,所轄十萬精兵加北境州兵,聲勢浩大,我們已經難以掣肘。為今之計,就是想辦法斷絕他與陛下的聯絡,可太後竟然同意給元子攸加侍中,不是恰恰給他們接通了這份聯絡了嗎?”
太後、鄭儼再笑,徐紇補充道:“大將軍、太尉,按我們現有的軍機管理體製,中書省還是實際的機要部門,侍中轉給陛下的奏報,是中書省甄選後門下黃門郎們才呈報,所以,所有訊息,都是我們需要或者至少必要他們知道的,其中的道理,您懂得的。”
元徽不甘心:“這些我們固然知道,可是無法防止他們聯絡另有方式。元淵誌大才疏不足為懼,可他身邊有位儒將於謹,元淵全靠他叱吒北地。於謹是萬忸於氏家族的人,無論平城、關中還是關東,尤其在京城,都有八大功勳家族的勢力圈子,我們不得不防。”
太後這才略微皺眉:“城陽王之言不無道理,這個於謹哀家也早有耳聞,季然怎麽看?”
鄭儼微笑:“當年於忠雖然權傾朝野,殺伐狠厲,可對大魏和太後忠心不二,究其原因不過是耿直忠義,這是萬忸於氏的家族特質,我想那於謹也傳承家族的血脈而已。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想個辦法從元淵的身邊調走另委重任,自然即去掉元淵的羽翼,又為大魏再尋得一位良將,同時斷了元淵與朝廷各大家族勢力的聯絡,此乃絕地通天之計。”鄭儼提到的於忠雖然狠辣,但作為人臣還是有始有終,而且胡太後能在高太後陰影下避險有過很大功勞。
“絕地通天?!”徐紇身邊的李神軌驚歎道:“中書令愛惜人才此舉數得智謀深遠,我等自愧不如。”徐紇也忙跟著點頭拱手拍馬屁。
太後點頭:“嗯,就依季然的意思。其實丞相也早有此意,那就請四皇叔安排吧。”元雍忙含笑拱手領旨。徐紇聽了卻微微一愣,不由得看了看鄭儼,鄭儼微微一笑沒什麽反應。原來,當初元詡登基,元雍本是輔佐之一,後來因為元雍想讓於忠外放,差點被於忠加害,幸虧侍中崔光製止,於忠倒是能聽信重臣的勸諫最後作罷,但也免了元雍太尉之職。所以徐紇擔心丞相記仇累及於謹,其實於謹與於忠血緣關係不很近。
元悅又道:“太後,前幾日太後委派微臣與徐大人監督佛門新寶《大雲無相經》迴歸永寧寺一事,未曾想白馬寺今日召集京城內所有高僧做法喚醒靈寶,並驚動大統慧光法師和所有的天竺大德,甚至國師菩提流支也被搬出。臣擔心,如果激發佛寶成功,那麽《大雲經》將永久留在白馬寺,到時候永寧寺便沒了鎮寺之寶,國師弟子道寵便沒了競爭大統的資本,所以翻盤之日怕是遙遙無期,我不明白為何國師竟然幫助其他宗派扼殺自己高徒的未來。而且此事後果也相當嚴重,未來主張“法有我空”的小乘宗將越來越式微,而宣揚“法我皆空”“人人皆可成佛”的大乘宗會越來越壯大,那麽擁護新主藐視舊主的無知百姓和士族信仰將會越來越多,一旦形成聲勢則難以控製,太後不可不查。”
徐紇也道:“太尉之言甚是。微臣也擔憂,大乘宗信眾與日俱增,不免影響太後在百姓中的威望,所以應下旨先讓《大雲經》迎奉至永寧寺,然後再請高僧大德做法激活,這才能更彰顯太後美德聲望,並借機消除前日永寧塔寶瓶落地的謠言影響,請太後深思。”
太後聽了沉思不語。永寧寺是她一手張羅的,永寧寺浮圖,曾經是大魏國力、佛力、念力的象征。不想今年風災把浮圖上的寶瓶刮掉,嚴重動搖了永寧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勾起了靈太後是天咒之女的謠言重啟,因此這事兒一直是她的心病。
鄭儼道:“太尉、仆射,二位多慮了!我倒是恰恰覺得太後前日安排《大雲經》在白馬寺開工顯靈更為妥當。其一,若直接留在永寧寺,一旦佛性不能激發,必然坐實了謠言之說,而且《大雲經》佛寶現世,為太後洗脫謠言中傷的作用也會蕩然無存。其二,若《大雲經》能在白馬寺鑒寶成功,可想而知,白馬寺是佛門在中土的祖庭,在信眾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那麽不光白馬寺的地位更加鞏固,連帶著《大雲經》價值更加無限放大,這種價值不光是佛寶本身,隱含的寓意同樣會被根植在百姓心中,這樣太後就會從天咒之女一躍變成淨女菩薩!前幾日陛下代替太後到南石窟寺揭幕佛像,其中的兩個主像暗喻太後和陛下是菩薩轉世,如果這時候由白馬寺發現佛寶,百姓不傻,前後連起來,佛女轉世不就成真麽!至於道寵與慧光爭名,我看我們暫時沒有必要插手,道寵的佛法尚未開智,還是等他境界上來再說。說到大乘宗與小乘宗爭勢,也沒有必要幹預。二位雖然酷愛佛法,但卻一葉障目,眼下最受百姓愛戴既不是大乘宗也不是小乘宗,她們的信眾隻是貴族和士族,而底層百姓越來越多最擁戴的,你們知道麽,是新興起曇鸞大師的淨土宗,所以大乘宗信眾隻代表部分士族的利益,不代表民聲民怨,爭名逐利而已,不足為懼。”元徽代理和正式任命過一段時間的尚書令,不過加起來時間也不長,元略迴來後把尚書令遷給他,而元徽則退迴左仆射,所以稱唿上已經改迴。但元略老成自保,元徽實事上依然把持尚書省。
透徹!幹淨!元悅、元徽、元略、徐紇、李神軌、元略等人不禁吃驚。元略一直沒說話,此刻不禁道:“鄭大人對佛學乃至佛門的見解高屋建瓴,精辟精準,一針見血,小弟受教了。”元略486年生,今年正好四十周歲,不過卻老成持重。而鄭儼雖然大他,可是長得英俊高大白皙年輕,讓人看不出年歲,有種自然的親近感。
鄭儼一笑:“豈敢,尚書令氣度寬雅,為人和邃,天資從容,朝野師模,我這都是坊間所聞,登不得大堂,尚書令不笑話我就不錯了。”
太後道:“季然這麽說,哀家也懂了。那就讓白馬寺好好的弄,你們千萬別打擾,一旦佛寶再放異彩,到時候再想別的辦法也不遲,太尉、車騎將軍,你們繼續多關注。”
元徽道:“微臣懂了,這又是一個絕地通天!可我擔心他們不能在今天、最遲明天喚醒佛寶,一旦不能一鼓作氣成功,迴到永寧寺怕也再難有機會,那咱們豈不計劃落空。”
太後道:“你們不是說,京師所有高手差不多都請來了麽?而且還有天竺高僧坐鎮,除非不是真品,否則不可能出錯。我記得那位太學院少年親眼見證過真偽,不行請他再來,聽說他有異能,承襲了他爹僧稠的遺傳,實在不行,降旨把僧稠也請出來,隻是偶爾出山不算破例,我不相信,有他們父子兩個異能者,這事兒會不成!”
元悅道:“那個孩子一定去了。因為他記名師父老隱士趙逸是我義父,義父有個弟子叫崔涵,太後、徐大人還記得城南菩提寺那個活死人嗎?就是他。他複活後被義父收下,也算我的師弟。義父前日受太後之托及我的安排,去平息惠嶷與曇謨最佛門小乘宗與大乘宗爭執事件,就是這位大雲幫助開啟的酆都城密境,事後義父帶著幾位高僧去白鹿山修仙,留下崔涵保護關門弟子大雲,所以大雲也算我的小師弟。今日我已獲悉,崔涵從太學院出來去了白馬寺,應該是輔助小師弟激活靈寶。大雲若在,僧稠必然也會去。”
太後看看鄭儼,笑道:“沒想到你這位準女婿身份竟然這麽複雜。”
鄭儼迴道:“所以,太後應放心,有大雲在,《大雲經》靈力必然再次放光。
丞相元雍身體太胖,用手摸擦半天胸脯,也沒說出話來,隻好拱手代替,示意沒什麽。
元徽道:“太後,今日朝休,我與太尉商量著,想趁著沒人打擾,趕在明天朝會之前把幾件事確定,免得被動,打擾太後和丞相休息,實在不該。”
太後道:“客氣話不用說了,都是為大魏社稷。你們說說,還有什麽事情不放心。”
元徽看看元悅,元悅道:“第一件事,是元子攸明日封王,臣等聽說,還要加個侍中,這樣未來所有奏報,包括冀州前線的,都會由元子攸第一手先看到,那他便會第一時間轉給陛下,這樣豈不是我們與他們的信息對等性顛倒過來,我們如何掌握第一手情報?”
太後看看元徽,知道這是他最擔心的,還沒忘找機會報複元淵。於是道:“這事兒,我和丞相商量過了,陛下今年18,就要弱冠,該曆練曆練了。子攸這麽多年鞍前馬後,沒什麽過錯,可以放開手腳給他們舞台,未來究竟是他們的。”
元徽道:“太後心念陛下,心係天下,臣等心知。不過,陛下年幼,身邊總有佞臣蠱惑,難免偏執。那元淵上次從北境無功而返,心裏憋了一肚子氣,一直上躥下跳尋找機會。這次假借輔助陛下還政之際,再授兵權,不但大肆收買人心、且擁兵自重,藐視朝堂,大有待北境兵事結束,便要迴朝攝政之勢。正光之變,太後不可不防。”
太後沒吱聲,鄭儼笑笑,道:“二位一個是車騎大將軍,一個是太尉,你們有何良策?”
元悅道:“元淵已經授予驃騎大將軍,執掌兵權,所轄十萬精兵加北境州兵,聲勢浩大,我們已經難以掣肘。為今之計,就是想辦法斷絕他與陛下的聯絡,可太後竟然同意給元子攸加侍中,不是恰恰給他們接通了這份聯絡了嗎?”
太後、鄭儼再笑,徐紇補充道:“大將軍、太尉,按我們現有的軍機管理體製,中書省還是實際的機要部門,侍中轉給陛下的奏報,是中書省甄選後門下黃門郎們才呈報,所以,所有訊息,都是我們需要或者至少必要他們知道的,其中的道理,您懂得的。”
元徽不甘心:“這些我們固然知道,可是無法防止他們聯絡另有方式。元淵誌大才疏不足為懼,可他身邊有位儒將於謹,元淵全靠他叱吒北地。於謹是萬忸於氏家族的人,無論平城、關中還是關東,尤其在京城,都有八大功勳家族的勢力圈子,我們不得不防。”
太後這才略微皺眉:“城陽王之言不無道理,這個於謹哀家也早有耳聞,季然怎麽看?”
鄭儼微笑:“當年於忠雖然權傾朝野,殺伐狠厲,可對大魏和太後忠心不二,究其原因不過是耿直忠義,這是萬忸於氏的家族特質,我想那於謹也傳承家族的血脈而已。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想個辦法從元淵的身邊調走另委重任,自然即去掉元淵的羽翼,又為大魏再尋得一位良將,同時斷了元淵與朝廷各大家族勢力的聯絡,此乃絕地通天之計。”鄭儼提到的於忠雖然狠辣,但作為人臣還是有始有終,而且胡太後能在高太後陰影下避險有過很大功勞。
“絕地通天?!”徐紇身邊的李神軌驚歎道:“中書令愛惜人才此舉數得智謀深遠,我等自愧不如。”徐紇也忙跟著點頭拱手拍馬屁。
太後點頭:“嗯,就依季然的意思。其實丞相也早有此意,那就請四皇叔安排吧。”元雍忙含笑拱手領旨。徐紇聽了卻微微一愣,不由得看了看鄭儼,鄭儼微微一笑沒什麽反應。原來,當初元詡登基,元雍本是輔佐之一,後來因為元雍想讓於忠外放,差點被於忠加害,幸虧侍中崔光製止,於忠倒是能聽信重臣的勸諫最後作罷,但也免了元雍太尉之職。所以徐紇擔心丞相記仇累及於謹,其實於謹與於忠血緣關係不很近。
元悅又道:“太後,前幾日太後委派微臣與徐大人監督佛門新寶《大雲無相經》迴歸永寧寺一事,未曾想白馬寺今日召集京城內所有高僧做法喚醒靈寶,並驚動大統慧光法師和所有的天竺大德,甚至國師菩提流支也被搬出。臣擔心,如果激發佛寶成功,那麽《大雲經》將永久留在白馬寺,到時候永寧寺便沒了鎮寺之寶,國師弟子道寵便沒了競爭大統的資本,所以翻盤之日怕是遙遙無期,我不明白為何國師竟然幫助其他宗派扼殺自己高徒的未來。而且此事後果也相當嚴重,未來主張“法有我空”的小乘宗將越來越式微,而宣揚“法我皆空”“人人皆可成佛”的大乘宗會越來越壯大,那麽擁護新主藐視舊主的無知百姓和士族信仰將會越來越多,一旦形成聲勢則難以控製,太後不可不查。”
徐紇也道:“太尉之言甚是。微臣也擔憂,大乘宗信眾與日俱增,不免影響太後在百姓中的威望,所以應下旨先讓《大雲經》迎奉至永寧寺,然後再請高僧大德做法激活,這才能更彰顯太後美德聲望,並借機消除前日永寧塔寶瓶落地的謠言影響,請太後深思。”
太後聽了沉思不語。永寧寺是她一手張羅的,永寧寺浮圖,曾經是大魏國力、佛力、念力的象征。不想今年風災把浮圖上的寶瓶刮掉,嚴重動搖了永寧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勾起了靈太後是天咒之女的謠言重啟,因此這事兒一直是她的心病。
鄭儼道:“太尉、仆射,二位多慮了!我倒是恰恰覺得太後前日安排《大雲經》在白馬寺開工顯靈更為妥當。其一,若直接留在永寧寺,一旦佛性不能激發,必然坐實了謠言之說,而且《大雲經》佛寶現世,為太後洗脫謠言中傷的作用也會蕩然無存。其二,若《大雲經》能在白馬寺鑒寶成功,可想而知,白馬寺是佛門在中土的祖庭,在信眾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那麽不光白馬寺的地位更加鞏固,連帶著《大雲經》價值更加無限放大,這種價值不光是佛寶本身,隱含的寓意同樣會被根植在百姓心中,這樣太後就會從天咒之女一躍變成淨女菩薩!前幾日陛下代替太後到南石窟寺揭幕佛像,其中的兩個主像暗喻太後和陛下是菩薩轉世,如果這時候由白馬寺發現佛寶,百姓不傻,前後連起來,佛女轉世不就成真麽!至於道寵與慧光爭名,我看我們暫時沒有必要插手,道寵的佛法尚未開智,還是等他境界上來再說。說到大乘宗與小乘宗爭勢,也沒有必要幹預。二位雖然酷愛佛法,但卻一葉障目,眼下最受百姓愛戴既不是大乘宗也不是小乘宗,她們的信眾隻是貴族和士族,而底層百姓越來越多最擁戴的,你們知道麽,是新興起曇鸞大師的淨土宗,所以大乘宗信眾隻代表部分士族的利益,不代表民聲民怨,爭名逐利而已,不足為懼。”元徽代理和正式任命過一段時間的尚書令,不過加起來時間也不長,元略迴來後把尚書令遷給他,而元徽則退迴左仆射,所以稱唿上已經改迴。但元略老成自保,元徽實事上依然把持尚書省。
透徹!幹淨!元悅、元徽、元略、徐紇、李神軌、元略等人不禁吃驚。元略一直沒說話,此刻不禁道:“鄭大人對佛學乃至佛門的見解高屋建瓴,精辟精準,一針見血,小弟受教了。”元略486年生,今年正好四十周歲,不過卻老成持重。而鄭儼雖然大他,可是長得英俊高大白皙年輕,讓人看不出年歲,有種自然的親近感。
鄭儼一笑:“豈敢,尚書令氣度寬雅,為人和邃,天資從容,朝野師模,我這都是坊間所聞,登不得大堂,尚書令不笑話我就不錯了。”
太後道:“季然這麽說,哀家也懂了。那就讓白馬寺好好的弄,你們千萬別打擾,一旦佛寶再放異彩,到時候再想別的辦法也不遲,太尉、車騎將軍,你們繼續多關注。”
元徽道:“微臣懂了,這又是一個絕地通天!可我擔心他們不能在今天、最遲明天喚醒佛寶,一旦不能一鼓作氣成功,迴到永寧寺怕也再難有機會,那咱們豈不計劃落空。”
太後道:“你們不是說,京師所有高手差不多都請來了麽?而且還有天竺高僧坐鎮,除非不是真品,否則不可能出錯。我記得那位太學院少年親眼見證過真偽,不行請他再來,聽說他有異能,承襲了他爹僧稠的遺傳,實在不行,降旨把僧稠也請出來,隻是偶爾出山不算破例,我不相信,有他們父子兩個異能者,這事兒會不成!”
元悅道:“那個孩子一定去了。因為他記名師父老隱士趙逸是我義父,義父有個弟子叫崔涵,太後、徐大人還記得城南菩提寺那個活死人嗎?就是他。他複活後被義父收下,也算我的師弟。義父前日受太後之托及我的安排,去平息惠嶷與曇謨最佛門小乘宗與大乘宗爭執事件,就是這位大雲幫助開啟的酆都城密境,事後義父帶著幾位高僧去白鹿山修仙,留下崔涵保護關門弟子大雲,所以大雲也算我的小師弟。今日我已獲悉,崔涵從太學院出來去了白馬寺,應該是輔助小師弟激活靈寶。大雲若在,僧稠必然也會去。”
太後看看鄭儼,笑道:“沒想到你這位準女婿身份竟然這麽複雜。”
鄭儼迴道:“所以,太後應放心,有大雲在,《大雲經》靈力必然再次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