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的夜晚,天空晴朗,半月如洗,明亮皎潔。洛陽城西,有一座很大的道觀,在月光之下,顯得清涼孤寂。這所道觀,就是著名的崇虛寺,京城道家的總壇。
崇虛寺的名字由來已久,最早在始光初年(424)太武帝剛登基時,北魏嵩山道士寇謙之向太武帝拓跋燾建議建崇虛寺,太武帝下詔始光二年(425)在代都平城東南建崇虛寺,距離現在正好100年。之後沒多久於太平真君三年(442),崇虛寺又建起了五層道壇木塔。太武帝讓寇謙之在崇虛寺道壇上顯揚道法,宣布天下,教化百姓。此外他還親備法駕,在五層道壇上接受天書,並規定今後每一位子孫登基帝位,都要在道壇上接受天書。
到太和十五年(493)八月,平城人口越來越多,市內的房子蓋得擁擠不堪,人的住所已經和神的道壇擠在一起,孝文帝下詔人神混居,對神不敬,便在清靜的桑幹河南邊又建一座道壇,仍叫崇虛寺,並建八角八卦明五層暗五層的木塔。明五層就是外麵五簷,暗五層就是塔基加三個夾層和一個頂層,隱含著道教陰陽合十的教義。除塔基以外,上麵的九層,從第一層起,每一層的木結構都連接成一個八卦中一卦的樣式,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頂層又把這八個符號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層八卦歸一的結構形式。
之後沒幾年,北魏遷都,來到洛陽,崇虛寺也跟著搬過來。洛陽崇虛寺和平城崇虛寺相比,除了占地廣大以外,幾乎如出一轍,裏邊也有五層道壇,全部用木頭做成,也就是一座五層木塔,塔內有神像,神像旁邊有玉罄,塔的四周有欄杆。當初建廟除了用於把平城的道壇搬過來給天師道做道場以外,還因為此地在漢代是濯龍園,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曾經把這裏的土地賜給百姓,但是百姓在此安家之後總看到妖異,又都逃走搬離,因此在此建寺,以寶塔鎮妖,同時也想用道家法術配合驅趕妖孽。
濯龍園是東漢明帝時修建的一座皇家宮苑,居眾皇家園林之首。明帝劉莊是光武劉秀的兒子,白馬寺就是他修建的,他在位的時代,班超曾經出使西域。因為濯龍園中有大批後宮粉黛等人冤死,而且冤魂未得超生,因此總有一些鬼魂出現,所以才有妖異。皇家本想通過設置寶塔,以鎮河妖。可惜平城的寇天師弟子自從搬到洛陽崇虛寺後,不知是被佛教比敗,還是被妖怪反噬,漸漸敗落。不得已,由中嶽的趙靜通大俠,統一管理,苟延殘喘。
此刻在寶塔的一層正中央,一個人正盤膝打坐,今天初十,月亮已經有些圓了,月色透過窗欞照進屋內,神像和玉罄在月光之下熠熠生輝,顯得整個寶塔裏空靈神秘。
塔外門口幾個樓觀台和崇虛的弟子正在輪流值班護法。再不遠幾個人站在一個禪房的門口正在小聲交談著,其中一個正是李順興,隻見他正問身邊的弟子道:“嚴達已經安靜一會兒來了吧?”旁邊弟子說道:“是啊,師叔。師兄從昨天金殿奪金迴來就張羅進塔入定,可是一直無法守神,直到現在總算靜定了。”
李順興點點頭說:“奪得金劍第一,他可能太興奮了,不過沒關係好事多磨,隻要入定就好。”一個弟子又說:“真羨慕嚴達師兄,奪了第一,又能突破,這下他可豐收了。”
李順興說:“那是啊,如果他突破成功,我們樓觀新一代第一位,同時是20歲以內突破四重關口的弟子就產生了。這是我們教派的大事,一會兒你們每個時辰輪流護法,千萬不得大意,否則一旦有誤,不僅他突破功虧一簣,甚至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就麻煩了。人手不足的話,”說著他看看崇虛寺的一位和他比他歲數大點的道士,繼續說道:“也煩請知客潘師兄加派些人員,務必保證寶塔的前後左右都有人值崗,不得有外人進入。”
旁邊道士是崇虛寺裏的一位知客,名字叫潘彌望,他點頭說道:“放心,李師弟,我們掌門師叔趙道長說了,一定全力打理好樓觀的事宜。何況嚴達師侄能在我們道觀突破,也是我們的幸事。不瞞師弟,我們寺的弟子,已經多少年都沒有人能突破到四重,今日感受感受,興許過不久,我們這些達到三重已經多年的道士,會有人可以突破。如果恰好能趕上明年的嵩山論劍之前,那麽我們就有資格參加挑戰以慰平生。不知師侄此次禪定要幾天?”
李順興見潘彌望如此相問,知道他到三重末期有好多年,一直對達到四重充滿渴望,便多解釋幾句說:“一般來說,突破四重的入定需要一到三天,突破五重需要四到六天,六重要六到九天,因人而異。我的師侄悟性極好,如果快的話,應該明早即可成功。”
旁邊的許多弟子都不禁咂著舌頭羨慕,潘知客又問:“李師弟,你也是早已突破之人,能不能稍微給我們說說,這禪定突破的秘訣。”李順興謙虛道:“潘師兄,您過謙了,其實我也是突破沒幾年,怎麽敢在師兄麵前獻醜?”
潘彌望說:“師弟不必客氣,我們都知道你是當今武林之中的四大奇才之一,我是誠心想和你交流交流,以解我多年的惶惑。”李順興道:“嗬嗬,師兄過譽了。有點您或許不知,當今武林並稱絕頂天賦青年的並不是隻有四位,而是有五位的。”
眾人一愣,潘彌望說:“難道除了仲圖、周子良、法上加上您,還另有其人?”李順興說:“是的,此人雖然外表看好像還不足四重,其實他的實際功力遠遠不止,隻是他不願意暴露。”
潘彌望又問:“沒聽說有那個名門大派有能和你們幾位比肩的俊才呀?”李順興說:“其實這個人,我們這幾天都見過,他就是今年劍士比武的銀劍劍士駱子淵。”
駱子淵?眾人都是一愣,他不是連金劍都沒奪得麽,聽說敗給了太學生孫雲,他怎麽會是五大天賦青年之一?這時旁邊的一個小道士叫劉暉,他是潘彌望的弟子,如今也是三重中後期的境界。他在京城聯賽的時候,與孫雲在爭奪金劍的時候失利以京城銀劍的身份參賽,不過並沒有進入32強。他問道:“李師叔,您說的我知道,他在決賽的時候敗給我京城聯賽的對手孫雲,孫雲是京賽和國賽的雙金劍士。”
李順興說:“那個孫雲我認識,我們曾在一起破過案子。他的伸手雖然比你略好,不過他和駱子淵則沒法比。駱子淵的功力不在我之下,隻是他刻意隱瞞了境界。而且他參加國劍比武恐怕也另有目的,他止步在金劍前一方麵是怕天下劍士知道他的秘密,另一方麵怕是就想把金劍讓給孫雲。因為他們也許有同門之源,不過這個是秘密我也隻是猜測,不要當真。”
這時潘彌望誠懇說:“劉暉,這個事兒已經過去,我們不必糾結,還是請師弟給我們講講煉精化氣的要點吧。”劉暉一聽也連連點頭,想著聽下文。他的師傅多年進入三重後期但一直沒突破,而他自小也聰明跟著師傅學習也接近三重中後期,因此也很想知道突破的要領。
李順興見潘彌望誠懇便說道:“好吧,那我試著說說。築基之後,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突破前必須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和‘氣隨意動’。待三關通暢、鵲橋不漏,時機成熟,便可靜定。過程中要吹噓唿吸、吐故納新、靜心聽炁、以凝神合道。就是放鬆自我、存思存神、內聚精神、不使外遊。漸漸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安適妥帖,若存若亡。此時,唯一有覺的是頭腦反應。再漸定下去,眼前的目光開始返照,到此便會進入完全忘我,隻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全身,若‘醍醐灌頂’。之後,唿吸之氣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借後天的唿吸而溫暖怡適,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本位,不知道有我存在或無我身存在。”
“李師弟,你剛才說的時機成熟,又指如何呢?”“這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刻意而為,有的人則水到渠成。而你們看嚴達師侄,他就是這種情況,精氣神之華充沛,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之氣固本,即持盈保泰,同時丹田湧動,主動召喚自己突破。”
潘彌望聽了頓開茅塞,又問:“哦,這樣啊。還有請問,入定後,怎麽保持長久而靜呢?”李順興道:“經雲: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滅,心滅性現,如空無象,湛然圓滿。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潘彌望這會兒更加心靈透徹,說道:“善哉,李師弟,多謝指點,讓我如獲至寶。”李順興說:“隻是小弟的一番愚見和體會,不必客套。”
旁邊劉暉說:“師叔,您太客氣了,我師傅已經三重後期好多年,一直沒突破這個瓶頸,如今您來了,也許今後我們師徒倆都能過這個關口。隻是---,”說到這兒他看了師傅一眼。潘彌望聽了也突然發愣。李順興覺得他們師徒倆好像有事兒,忙問:“隻是什麽?”
潘知客躊躇一下,說道:“剛才劉暉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個重要的事情,這個事情若說嚴重,還很有可能影響師侄嚴達的突破,甚至會讓他有危險。”什麽?李順興大吃一驚。
崇虛寺的名字由來已久,最早在始光初年(424)太武帝剛登基時,北魏嵩山道士寇謙之向太武帝拓跋燾建議建崇虛寺,太武帝下詔始光二年(425)在代都平城東南建崇虛寺,距離現在正好100年。之後沒多久於太平真君三年(442),崇虛寺又建起了五層道壇木塔。太武帝讓寇謙之在崇虛寺道壇上顯揚道法,宣布天下,教化百姓。此外他還親備法駕,在五層道壇上接受天書,並規定今後每一位子孫登基帝位,都要在道壇上接受天書。
到太和十五年(493)八月,平城人口越來越多,市內的房子蓋得擁擠不堪,人的住所已經和神的道壇擠在一起,孝文帝下詔人神混居,對神不敬,便在清靜的桑幹河南邊又建一座道壇,仍叫崇虛寺,並建八角八卦明五層暗五層的木塔。明五層就是外麵五簷,暗五層就是塔基加三個夾層和一個頂層,隱含著道教陰陽合十的教義。除塔基以外,上麵的九層,從第一層起,每一層的木結構都連接成一個八卦中一卦的樣式,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頂層又把這八個符號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層八卦歸一的結構形式。
之後沒幾年,北魏遷都,來到洛陽,崇虛寺也跟著搬過來。洛陽崇虛寺和平城崇虛寺相比,除了占地廣大以外,幾乎如出一轍,裏邊也有五層道壇,全部用木頭做成,也就是一座五層木塔,塔內有神像,神像旁邊有玉罄,塔的四周有欄杆。當初建廟除了用於把平城的道壇搬過來給天師道做道場以外,還因為此地在漢代是濯龍園,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曾經把這裏的土地賜給百姓,但是百姓在此安家之後總看到妖異,又都逃走搬離,因此在此建寺,以寶塔鎮妖,同時也想用道家法術配合驅趕妖孽。
濯龍園是東漢明帝時修建的一座皇家宮苑,居眾皇家園林之首。明帝劉莊是光武劉秀的兒子,白馬寺就是他修建的,他在位的時代,班超曾經出使西域。因為濯龍園中有大批後宮粉黛等人冤死,而且冤魂未得超生,因此總有一些鬼魂出現,所以才有妖異。皇家本想通過設置寶塔,以鎮河妖。可惜平城的寇天師弟子自從搬到洛陽崇虛寺後,不知是被佛教比敗,還是被妖怪反噬,漸漸敗落。不得已,由中嶽的趙靜通大俠,統一管理,苟延殘喘。
此刻在寶塔的一層正中央,一個人正盤膝打坐,今天初十,月亮已經有些圓了,月色透過窗欞照進屋內,神像和玉罄在月光之下熠熠生輝,顯得整個寶塔裏空靈神秘。
塔外門口幾個樓觀台和崇虛的弟子正在輪流值班護法。再不遠幾個人站在一個禪房的門口正在小聲交談著,其中一個正是李順興,隻見他正問身邊的弟子道:“嚴達已經安靜一會兒來了吧?”旁邊弟子說道:“是啊,師叔。師兄從昨天金殿奪金迴來就張羅進塔入定,可是一直無法守神,直到現在總算靜定了。”
李順興點點頭說:“奪得金劍第一,他可能太興奮了,不過沒關係好事多磨,隻要入定就好。”一個弟子又說:“真羨慕嚴達師兄,奪了第一,又能突破,這下他可豐收了。”
李順興說:“那是啊,如果他突破成功,我們樓觀新一代第一位,同時是20歲以內突破四重關口的弟子就產生了。這是我們教派的大事,一會兒你們每個時辰輪流護法,千萬不得大意,否則一旦有誤,不僅他突破功虧一簣,甚至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那就麻煩了。人手不足的話,”說著他看看崇虛寺的一位和他比他歲數大點的道士,繼續說道:“也煩請知客潘師兄加派些人員,務必保證寶塔的前後左右都有人值崗,不得有外人進入。”
旁邊道士是崇虛寺裏的一位知客,名字叫潘彌望,他點頭說道:“放心,李師弟,我們掌門師叔趙道長說了,一定全力打理好樓觀的事宜。何況嚴達師侄能在我們道觀突破,也是我們的幸事。不瞞師弟,我們寺的弟子,已經多少年都沒有人能突破到四重,今日感受感受,興許過不久,我們這些達到三重已經多年的道士,會有人可以突破。如果恰好能趕上明年的嵩山論劍之前,那麽我們就有資格參加挑戰以慰平生。不知師侄此次禪定要幾天?”
李順興見潘彌望如此相問,知道他到三重末期有好多年,一直對達到四重充滿渴望,便多解釋幾句說:“一般來說,突破四重的入定需要一到三天,突破五重需要四到六天,六重要六到九天,因人而異。我的師侄悟性極好,如果快的話,應該明早即可成功。”
旁邊的許多弟子都不禁咂著舌頭羨慕,潘知客又問:“李師弟,你也是早已突破之人,能不能稍微給我們說說,這禪定突破的秘訣。”李順興謙虛道:“潘師兄,您過謙了,其實我也是突破沒幾年,怎麽敢在師兄麵前獻醜?”
潘彌望說:“師弟不必客氣,我們都知道你是當今武林之中的四大奇才之一,我是誠心想和你交流交流,以解我多年的惶惑。”李順興道:“嗬嗬,師兄過譽了。有點您或許不知,當今武林並稱絕頂天賦青年的並不是隻有四位,而是有五位的。”
眾人一愣,潘彌望說:“難道除了仲圖、周子良、法上加上您,還另有其人?”李順興說:“是的,此人雖然外表看好像還不足四重,其實他的實際功力遠遠不止,隻是他不願意暴露。”
潘彌望又問:“沒聽說有那個名門大派有能和你們幾位比肩的俊才呀?”李順興說:“其實這個人,我們這幾天都見過,他就是今年劍士比武的銀劍劍士駱子淵。”
駱子淵?眾人都是一愣,他不是連金劍都沒奪得麽,聽說敗給了太學生孫雲,他怎麽會是五大天賦青年之一?這時旁邊的一個小道士叫劉暉,他是潘彌望的弟子,如今也是三重中後期的境界。他在京城聯賽的時候,與孫雲在爭奪金劍的時候失利以京城銀劍的身份參賽,不過並沒有進入32強。他問道:“李師叔,您說的我知道,他在決賽的時候敗給我京城聯賽的對手孫雲,孫雲是京賽和國賽的雙金劍士。”
李順興說:“那個孫雲我認識,我們曾在一起破過案子。他的伸手雖然比你略好,不過他和駱子淵則沒法比。駱子淵的功力不在我之下,隻是他刻意隱瞞了境界。而且他參加國劍比武恐怕也另有目的,他止步在金劍前一方麵是怕天下劍士知道他的秘密,另一方麵怕是就想把金劍讓給孫雲。因為他們也許有同門之源,不過這個是秘密我也隻是猜測,不要當真。”
這時潘彌望誠懇說:“劉暉,這個事兒已經過去,我們不必糾結,還是請師弟給我們講講煉精化氣的要點吧。”劉暉一聽也連連點頭,想著聽下文。他的師傅多年進入三重後期但一直沒突破,而他自小也聰明跟著師傅學習也接近三重中後期,因此也很想知道突破的要領。
李順興見潘彌望誠懇便說道:“好吧,那我試著說說。築基之後,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突破前必須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和‘氣隨意動’。待三關通暢、鵲橋不漏,時機成熟,便可靜定。過程中要吹噓唿吸、吐故納新、靜心聽炁、以凝神合道。就是放鬆自我、存思存神、內聚精神、不使外遊。漸漸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安適妥帖,若存若亡。此時,唯一有覺的是頭腦反應。再漸定下去,眼前的目光開始返照,到此便會進入完全忘我,隻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全身,若‘醍醐灌頂’。之後,唿吸之氣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借後天的唿吸而溫暖怡適,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本位,不知道有我存在或無我身存在。”
“李師弟,你剛才說的時機成熟,又指如何呢?”“這也因人而異,有的人刻意而為,有的人則水到渠成。而你們看嚴達師侄,他就是這種情況,精氣神之華充沛,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之氣固本,即持盈保泰,同時丹田湧動,主動召喚自己突破。”
潘彌望聽了頓開茅塞,又問:“哦,這樣啊。還有請問,入定後,怎麽保持長久而靜呢?”李順興道:“經雲: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滅,心滅性現,如空無象,湛然圓滿。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潘彌望這會兒更加心靈透徹,說道:“善哉,李師弟,多謝指點,讓我如獲至寶。”李順興說:“隻是小弟的一番愚見和體會,不必客套。”
旁邊劉暉說:“師叔,您太客氣了,我師傅已經三重後期好多年,一直沒突破這個瓶頸,如今您來了,也許今後我們師徒倆都能過這個關口。隻是---,”說到這兒他看了師傅一眼。潘彌望聽了也突然發愣。李順興覺得他們師徒倆好像有事兒,忙問:“隻是什麽?”
潘知客躊躇一下,說道:“剛才劉暉說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個重要的事情,這個事情若說嚴重,還很有可能影響師侄嚴達的突破,甚至會讓他有危險。”什麽?李順興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