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遵世和丁傑的第三場較量終於塵埃落定,吳遵世以微弱的優勢取勝。在群臣的喝彩聲中,已經失敗的劍手退迴到各自的座位中,獲勝的稍事休息,一會兒繼續爭奪半決賽。
這些大臣們,終於緩過空來開始議論這幾各劍手的優劣。太尉、兵部等官員們都說:“一號樓觀道家選手的太極劍法,後發製人,而又後發先至,很得練武的精髓,此次一定是他第一。”那些文士名儒們則說:“二號淨土和尚劍手,招法超凡脫俗,而又海納百川,應該是他能獲勝。”領軍護軍禁軍將領們卻說:“三號少林劍手迅猛不失剛柔,出手麻利,今年金劍第一一定是他。”一些年輕一點的風雅之士如著作佐郎邢邵等讚同小皇帝的意見,都說:“四號的恆山劍士,劍法奇險獨特,內力悠長,還是他贏。”
還有更多的看法,大家議論紛紛。不過總體上,本屆的比賽還是給大家帶來看點,挺新穎,實力強。賽場上,內侍趕緊擦拭地板,重新布置好限位,等著新一輪較量。
孫雲、惠嵩、王亭和丁傑他們未晉級的劍手都退迴自己的座位。老田看見孫雲迴來,讓他們坐到自己左右,安慰他說:“別氣餒,今天你的任務就是和高手過過招,學習學習。你能闖進八強,其實已經很幸運了。坐下好好休息,一會兒看看他們四個更厲害的劍士的表演,換個旁觀者的角度,從中能悟出更多東西。”孫雲點頭,其實他心中並不遺憾,隻有慚愧。
比賽繼續,由嚴達對壘慧海,曇洵對陣遵世。再次出戰,是剩下的四強之間的戰鬥,也是頂尖天才少年的戰鬥。這四位劍士已經完成了六場的比賽,最終站到了半決賽前,他們要再打兩場,決出本屆的前三名。何巧的是他們二個是道家弟子,二個是佛家弟子,顯得今年很奇怪,最後的勝者,竟然都是淡薄功名的出家人。不過他們也是將要躋身另一個世界的武林後起之秀,他們將在這個起跑線上,借助官家籌辦的台階,去圓各自的江湖夢。
嚴達與慧海戰在一起,前幾場各自的絕對優勢蕩然無存。同樣的級別、同樣的修為、同樣的天賦,彼此之間,差距甚微。倆人攻防轉換更像表演,劍影重重之中,無分勝負。嚴達的劍法,由師祖馬儉整理而成,劍法依據易經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演變形成。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因此有無極生太極,天地始成,太極生兩儀,萬物始成。所以魏晉時期的無極、太極、混元、太初、太一以及陰陽等,都起源相同。因此太極劍法看似簡單,蘊含豐富,拆解開來,共有64路變化。
慧海的機緣也非常不錯,他在陰陽宮學習陰陽劍法,之後經過曇鸞點播後,又學習兩儀劍法。這套劍法是由曇鸞別出心裁,專門研究太極生兩儀,陰陽始生的道理而成。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包括天地、日月、雷電、風雨、雄雌、剛柔、動靜等萬事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滋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等七損八益。可以說陰陽的原理與兩儀原理相同,因此慧海現在的功力扶搖直上,從普通的天才一下越級到頂尖天才之列。
看坐上,有不少都是久經沙場的武將,也有受過名師指教過的練家,他們看到二人的比試,都不住的點頭稱讚。這二位的比劍,與之前的各個階段的比武完全不同,尤其表現在分數上,可以看出倆人的防守都是一流的。無論任何的攻防轉換中,即便攻方暴風驟雨,守方依然密不透風,每打完一局,雙方最多得二分,但場麵卻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不少官員們都跟著目不轉睛,大氣都不出,有的甚至端著酒杯停在半空,生怕錯過精彩的瞬間。
今天陳寶熾和曇鸞都來到金殿之上,不過二位都沒有去陪弟子下場指導,他們一是有信心,弟子已經可以自己根據場上的狀況調整自己的打法和狀態,二是已經到決賽階段,對手都是頂尖劍手,隻能靠平時的積累,不可能靠臨時的磨槍來扭轉乾坤。因此他倆都是目光平和,仿佛比武的不是他們的弟子,或者是早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這時蕭月對大夥說:“還別說,場上的慧海真有點長得像大雲,你們看呢?”李辰仔細的端詳了一會兒說:“別說,如果有大雲比著,還不注意,沒有大雲,真像又一個大雲,就是身體要結實的多,大雲一看不太像個練武的,那個慧海一看就是練家子的樣。”
孫雲搖搖頭,覺得差距還是很大的,說:“其實我看,他和小儷長的挺像,比我還差。”李辰說:“大雲,你說對了。我們確實懷疑慧海就是小儷失散多年的哥哥,不僅長得像,連名字都像。所以明天我們要去他的住處打聽打聽,看看是不是真的。”孫雲點頭讚同。
打鬥到第三局,畢竟慧海在曇鸞的教誨下時日太短,不像嚴達已經在樓觀台從小就接受最絕頂武功的磨練,最頂級的大師的指導,無論內功的精純,和招法的奧妙,都與普通門派無可比擬,因此後勁上,嚴達顯得更有底蘊。結果到第三局,嚴達以一分小勝。二人摘下頭盔,互相行禮,嚴達說:“多謝慧海師兄承讓。”“豈敢,嚴達師弟自幼名師指點,道法深奧,貧僧敬佩。”同時,他們的師傅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彼此相互稽手行禮,以示敬佩。
因為有了瓜葛,孫雲大家都希望,慧海能贏,不過可惜失敗,大家都很惋惜。
有人收拾好場地之後,曇洵和吳遵世開始上場。曇洵繼承的是當世禪法大師僧稠的功法,遵世傳承的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北俠的恆山絕學。兩個人的戰鬥同樣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禦座上小皇帝,看到遵世出場立刻緊張起來,目不轉睛的盯著遵世的身影,隨著他的動作,不由自主的拿著銀箸跟著比量。太後看看他,嘴角揚起一絲高傲的微笑。座上的百官們,欣賞著精彩的打鬥,聽著木劍相擊清脆的啪啪聲,品著玉酒,有的人也不自覺的跟著使勁。
曇洵和吳遵世也打滿了三局,最終曇洵的精湛勝過了遵世的龐雜。小皇帝懊惱的一墩玉玨,說道:“這個吳遵世,上一場決鬥遇到了最強的對手,精力消耗的太多了,要不然這局也不會這麽吃力。相反曇洵上場的太學生對手太弱了,真是讓他撿個大便宜。”
太後說:“皇上,君無戲言,認賭服輸,你輸了就要罰酒三杯,不要講理由。再說,你也要承認你還是曆練少,看不出誰的武功高低,你要是不服,母後還可以和你打賭,我說這個吳遵世與剛才那個慧海爭奪三四名,還得失敗。”
小皇帝聽了,立刻又提起了精神,說道:“好,母後,我甘願喝了這三杯,就依母後的,我們再賭,我還賭他能贏。”他覺得這次一定能贏,因此眼睛雪亮的盯住吳遵世。
休息片刻,慧海的吳遵世繼續登場,爭奪三四名,幾百雙眼睛又一次投到他倆身上。剛才幾炷香時間的打鬥,而且剛剛的比分不大,差距不明顯,沒有影響慧海太多的體力。另外從心裏壓力上,也沒有對慧海有太多的體能消耗,反倒讓他憋了一肚子火不得發泄。吳遵世的招法也是以奇險為特征,並且旁征博引,兼蓄百家,層出不窮。如果打持久戰,估計他更有優勢,短短的擂台一炷香的功夫,他的大多數招法沒有機會施展出來。因此倆人再次出場,便一改先試探的前奏,直接進入到白熱化進攻中。因為都是以攻為主,疏於防守,比分多少要漲的快些。不過他們的節奏快,場麵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倆個人發揮的都淋漓盡致,把劍士比武推上一個小高潮。看坐上的王公貴族看見二人的以攻治攻、以快打快的打法,大唿過癮,十分暢快。吳遵世一度比分領先,率先拿下第一局,樂的小皇帝手舞足蹈,神采飛揚,他一高興,頻頻向太後敬酒。太後依然談笑自若,顯得信心十足,勝卷在握。果然轉過第二局,情形急轉,慧海攻勢更猛,小比分扳迴一局。小皇帝按耐不住,連拍桌子帶摔碗。旁邊的元子攸,抽空悄悄的過來,輕輕的踩了他的腳一下,元詡一愣反應過來,立刻安穩。接著第三局,慧海和遵世打的更不可開交,倆人都在進攻的同時加強了防守,結果從頭打到尾,二人不曾停歇,最後一刻還是慧海抓住機會得分獲勝。小皇帝見狀不好發泄,隻得氣惱的連喝三杯,旁邊的太後則意氣風發,頻頻與大臣敬酒。
最後一場,是爭奪今年的第一國劍,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嚴達和曇洵都施展出了各自的平生所學,兩種風格各不相讓。樓觀台講究清修,主張清靜無為,陰陽平衡。少林寺講究禪定,主張指心問佛,四大皆空,兩派武功也代表了當今武林的最高境界。場下無論是士族、將軍,還是坐下的三十二名劍手以及他們的師長門人,都眾目睽睽的看著倆人的決賽。倆人第一局過後0比0平分,第二局過後同樣是0比0,到第三局依然是0比0。眼看比賽時間結束,倆人一著急,丹田氣息同時按捺不住湧動。於是同時施展臨界劍法最難的蕩劍式。隻見兩把寶劍旋轉而出,竟然撞到一處,之後同時向後彈了一彈,又重新撞到一起,結果曇洵的寶劍被撞開,嚴達的寶劍側自行退迴。二人同時旋轉迴身,嚴達接劍在手,而曇洵的寶劍則落在地上。嚴達順勢點了一下曇洵肩膀,贏得比賽。
看來盡管二人武功相當,但在比內力的環節上,嚴達小勝。曇洵非常大氣,用腳把劍勾起,抱劍拱手道:“道兄內力精湛,小僧佩服。”嚴達也謙虛的說:“不敢,多謝道兄承讓。”
比武結束,第一國劍產生,場上掌聲雷動。
這些大臣們,終於緩過空來開始議論這幾各劍手的優劣。太尉、兵部等官員們都說:“一號樓觀道家選手的太極劍法,後發製人,而又後發先至,很得練武的精髓,此次一定是他第一。”那些文士名儒們則說:“二號淨土和尚劍手,招法超凡脫俗,而又海納百川,應該是他能獲勝。”領軍護軍禁軍將領們卻說:“三號少林劍手迅猛不失剛柔,出手麻利,今年金劍第一一定是他。”一些年輕一點的風雅之士如著作佐郎邢邵等讚同小皇帝的意見,都說:“四號的恆山劍士,劍法奇險獨特,內力悠長,還是他贏。”
還有更多的看法,大家議論紛紛。不過總體上,本屆的比賽還是給大家帶來看點,挺新穎,實力強。賽場上,內侍趕緊擦拭地板,重新布置好限位,等著新一輪較量。
孫雲、惠嵩、王亭和丁傑他們未晉級的劍手都退迴自己的座位。老田看見孫雲迴來,讓他們坐到自己左右,安慰他說:“別氣餒,今天你的任務就是和高手過過招,學習學習。你能闖進八強,其實已經很幸運了。坐下好好休息,一會兒看看他們四個更厲害的劍士的表演,換個旁觀者的角度,從中能悟出更多東西。”孫雲點頭,其實他心中並不遺憾,隻有慚愧。
比賽繼續,由嚴達對壘慧海,曇洵對陣遵世。再次出戰,是剩下的四強之間的戰鬥,也是頂尖天才少年的戰鬥。這四位劍士已經完成了六場的比賽,最終站到了半決賽前,他們要再打兩場,決出本屆的前三名。何巧的是他們二個是道家弟子,二個是佛家弟子,顯得今年很奇怪,最後的勝者,竟然都是淡薄功名的出家人。不過他們也是將要躋身另一個世界的武林後起之秀,他們將在這個起跑線上,借助官家籌辦的台階,去圓各自的江湖夢。
嚴達與慧海戰在一起,前幾場各自的絕對優勢蕩然無存。同樣的級別、同樣的修為、同樣的天賦,彼此之間,差距甚微。倆人攻防轉換更像表演,劍影重重之中,無分勝負。嚴達的劍法,由師祖馬儉整理而成,劍法依據易經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演變形成。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因此有無極生太極,天地始成,太極生兩儀,萬物始成。所以魏晉時期的無極、太極、混元、太初、太一以及陰陽等,都起源相同。因此太極劍法看似簡單,蘊含豐富,拆解開來,共有64路變化。
慧海的機緣也非常不錯,他在陰陽宮學習陰陽劍法,之後經過曇鸞點播後,又學習兩儀劍法。這套劍法是由曇鸞別出心裁,專門研究太極生兩儀,陰陽始生的道理而成。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包括天地、日月、雷電、風雨、雄雌、剛柔、動靜等萬事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滋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等七損八益。可以說陰陽的原理與兩儀原理相同,因此慧海現在的功力扶搖直上,從普通的天才一下越級到頂尖天才之列。
看坐上,有不少都是久經沙場的武將,也有受過名師指教過的練家,他們看到二人的比試,都不住的點頭稱讚。這二位的比劍,與之前的各個階段的比武完全不同,尤其表現在分數上,可以看出倆人的防守都是一流的。無論任何的攻防轉換中,即便攻方暴風驟雨,守方依然密不透風,每打完一局,雙方最多得二分,但場麵卻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不少官員們都跟著目不轉睛,大氣都不出,有的甚至端著酒杯停在半空,生怕錯過精彩的瞬間。
今天陳寶熾和曇鸞都來到金殿之上,不過二位都沒有去陪弟子下場指導,他們一是有信心,弟子已經可以自己根據場上的狀況調整自己的打法和狀態,二是已經到決賽階段,對手都是頂尖劍手,隻能靠平時的積累,不可能靠臨時的磨槍來扭轉乾坤。因此他倆都是目光平和,仿佛比武的不是他們的弟子,或者是早在他們的預料之中。
這時蕭月對大夥說:“還別說,場上的慧海真有點長得像大雲,你們看呢?”李辰仔細的端詳了一會兒說:“別說,如果有大雲比著,還不注意,沒有大雲,真像又一個大雲,就是身體要結實的多,大雲一看不太像個練武的,那個慧海一看就是練家子的樣。”
孫雲搖搖頭,覺得差距還是很大的,說:“其實我看,他和小儷長的挺像,比我還差。”李辰說:“大雲,你說對了。我們確實懷疑慧海就是小儷失散多年的哥哥,不僅長得像,連名字都像。所以明天我們要去他的住處打聽打聽,看看是不是真的。”孫雲點頭讚同。
打鬥到第三局,畢竟慧海在曇鸞的教誨下時日太短,不像嚴達已經在樓觀台從小就接受最絕頂武功的磨練,最頂級的大師的指導,無論內功的精純,和招法的奧妙,都與普通門派無可比擬,因此後勁上,嚴達顯得更有底蘊。結果到第三局,嚴達以一分小勝。二人摘下頭盔,互相行禮,嚴達說:“多謝慧海師兄承讓。”“豈敢,嚴達師弟自幼名師指點,道法深奧,貧僧敬佩。”同時,他們的師傅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彼此相互稽手行禮,以示敬佩。
因為有了瓜葛,孫雲大家都希望,慧海能贏,不過可惜失敗,大家都很惋惜。
有人收拾好場地之後,曇洵和吳遵世開始上場。曇洵繼承的是當世禪法大師僧稠的功法,遵世傳承的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北俠的恆山絕學。兩個人的戰鬥同樣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禦座上小皇帝,看到遵世出場立刻緊張起來,目不轉睛的盯著遵世的身影,隨著他的動作,不由自主的拿著銀箸跟著比量。太後看看他,嘴角揚起一絲高傲的微笑。座上的百官們,欣賞著精彩的打鬥,聽著木劍相擊清脆的啪啪聲,品著玉酒,有的人也不自覺的跟著使勁。
曇洵和吳遵世也打滿了三局,最終曇洵的精湛勝過了遵世的龐雜。小皇帝懊惱的一墩玉玨,說道:“這個吳遵世,上一場決鬥遇到了最強的對手,精力消耗的太多了,要不然這局也不會這麽吃力。相反曇洵上場的太學生對手太弱了,真是讓他撿個大便宜。”
太後說:“皇上,君無戲言,認賭服輸,你輸了就要罰酒三杯,不要講理由。再說,你也要承認你還是曆練少,看不出誰的武功高低,你要是不服,母後還可以和你打賭,我說這個吳遵世與剛才那個慧海爭奪三四名,還得失敗。”
小皇帝聽了,立刻又提起了精神,說道:“好,母後,我甘願喝了這三杯,就依母後的,我們再賭,我還賭他能贏。”他覺得這次一定能贏,因此眼睛雪亮的盯住吳遵世。
休息片刻,慧海的吳遵世繼續登場,爭奪三四名,幾百雙眼睛又一次投到他倆身上。剛才幾炷香時間的打鬥,而且剛剛的比分不大,差距不明顯,沒有影響慧海太多的體力。另外從心裏壓力上,也沒有對慧海有太多的體能消耗,反倒讓他憋了一肚子火不得發泄。吳遵世的招法也是以奇險為特征,並且旁征博引,兼蓄百家,層出不窮。如果打持久戰,估計他更有優勢,短短的擂台一炷香的功夫,他的大多數招法沒有機會施展出來。因此倆人再次出場,便一改先試探的前奏,直接進入到白熱化進攻中。因為都是以攻為主,疏於防守,比分多少要漲的快些。不過他們的節奏快,場麵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倆個人發揮的都淋漓盡致,把劍士比武推上一個小高潮。看坐上的王公貴族看見二人的以攻治攻、以快打快的打法,大唿過癮,十分暢快。吳遵世一度比分領先,率先拿下第一局,樂的小皇帝手舞足蹈,神采飛揚,他一高興,頻頻向太後敬酒。太後依然談笑自若,顯得信心十足,勝卷在握。果然轉過第二局,情形急轉,慧海攻勢更猛,小比分扳迴一局。小皇帝按耐不住,連拍桌子帶摔碗。旁邊的元子攸,抽空悄悄的過來,輕輕的踩了他的腳一下,元詡一愣反應過來,立刻安穩。接著第三局,慧海和遵世打的更不可開交,倆人都在進攻的同時加強了防守,結果從頭打到尾,二人不曾停歇,最後一刻還是慧海抓住機會得分獲勝。小皇帝見狀不好發泄,隻得氣惱的連喝三杯,旁邊的太後則意氣風發,頻頻與大臣敬酒。
最後一場,是爭奪今年的第一國劍,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嚴達和曇洵都施展出了各自的平生所學,兩種風格各不相讓。樓觀台講究清修,主張清靜無為,陰陽平衡。少林寺講究禪定,主張指心問佛,四大皆空,兩派武功也代表了當今武林的最高境界。場下無論是士族、將軍,還是坐下的三十二名劍手以及他們的師長門人,都眾目睽睽的看著倆人的決賽。倆人第一局過後0比0平分,第二局過後同樣是0比0,到第三局依然是0比0。眼看比賽時間結束,倆人一著急,丹田氣息同時按捺不住湧動。於是同時施展臨界劍法最難的蕩劍式。隻見兩把寶劍旋轉而出,竟然撞到一處,之後同時向後彈了一彈,又重新撞到一起,結果曇洵的寶劍被撞開,嚴達的寶劍側自行退迴。二人同時旋轉迴身,嚴達接劍在手,而曇洵的寶劍則落在地上。嚴達順勢點了一下曇洵肩膀,贏得比賽。
看來盡管二人武功相當,但在比內力的環節上,嚴達小勝。曇洵非常大氣,用腳把劍勾起,抱劍拱手道:“道兄內力精湛,小僧佩服。”嚴達也謙虛的說:“不敢,多謝道兄承讓。”
比武結束,第一國劍產生,場上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