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隨著走進去,隻見影壁牆後麵是個大院子。院子的側麵有幾棵大樹,其中一棵樹下有一個水井。兩位年事已高的老和尚,一東一西正在此井旁邊閉目打坐。其中的一個人孫雲認得,正是前幾天見過的達摩老師傅,另一個人孫雲不認識,不過能猜出來,應該就是現任昭玄寺的名譽大統北天竺的菩提流支,那位舉世矚目的譯經元匠。


    他們的身邊不遠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和尚正圍坐觀望,其中一個有身份的和尚正在水井的後邊站立。這個人孫雲也認識,是前幾天和達摩同時見過的道寵,他是菩提流支的弟子,身份也很高,是昭玄寺的都維那,全國總僧官的班子成員。隻見他又像護法又像裁判,盯著二個老和尚,默不作聲。這時道寵看見慧光等人過來,示意大家不要吱聲過來觀看。


    慧光會意,領著法上等人來到道寵後麵,薑斌和孫雲等人都靠遠一點席地盤膝坐好,等著看熱鬧。神光突然拍拍孫雲,領著他來到達摩的身邊。道寵看見僧範也來了十分高興,趕忙互相行禮並輕聲的打個招唿,示意一會兒再說話。


    道寵的原名是張賓,僧範的原名是李範,倆人曾經都是鄴下大儒熊安生的副手。李、張二人齊名,當時流傳有“相州李範解深徹義,鄴下張賓領悟無疑”的美譽。他倆比慧光的年齡要長,但慧光入佛門較早。當時僧範與鄴下的許多釋門精英都陸續投師少林寺的慧光,道寵卻選擇了菩提流支三藏為師,很快道寵、僧範也都成名,但在佛門的輩分有些錯亂。不過這不影響倆人的關係,倆人私下經常往來,過從甚密。


    這時,慧光輕輕的問道寵:“師弟,二位師叔這是在幹什麽呢?”


    神光也在他們身邊,跟著附和的問:“是啊,師兄,我出去這會兒,他們這是又比什麽了?”


    道寵輕道:“今天達摩大師來寺裏拜塔,估計拜塔是假,還是又證得了什麽心法,找我師傅來印證來了。往日倆人鬥法本來都是難分伯仲,誰也不服誰。可是我師傅卻狡辯說,自己比達摩師叔多一樣長處,就是門徒眾多且都悟得道法,尤其有個出色的弟子,就是指我,而達摩卻沒有衣缽弟子,因而不如他。這不,這迴師叔過來他一見麵就炫耀說,他今天特意帶來弟子神光,說神光也是得道之人,並且已經是他的傳人,所以說達摩師叔的密法才是正宗。你看,這不是倆個老小孩兒麽?剛才師傅就把我喊來,陪著他和達摩師傅論證楞伽經。後來二人印證了半天,還是沒有個結果。哎,你也知道,也不可能有結果,倆人都鬥了多少迴了,哪有什麽結果,即便有個小贏小輸,誰也不會認賬的。不過今天達摩師傅好像是有備而來,所以剛才他又出個題目,說近日洛陽幹旱少雨空氣幹燥,提議倆人鬥法,看誰能憑空施雨讓天降甘露,誰做到算誰贏。我師傅當然不會嘴軟,還補充說如果都能行雲布雨,就比誰的雨大,讓弟子們作證,還讓我和神光監督真偽,神光師弟,你迴來的正好,咱們看著吧。”


    這是真的?怎麽可能呢?孫雲聽見他們的對話,簡直目瞪口呆。行雲布雨那是在神話故事中才聽過的傳說,那要超出人類的能力,至少人間九重境界的劍客以下根本做不到,隻有仙界、神界、佛界、或魔界的大能才有這種神奇的法力。


    慧光也有些吃驚,往日二人鬥法,他有的時候看見過,不過是運功行氣,比誰的內力精湛。記得有一次,倆人也是在井邊鬥法,道希師叔施展內功,曾經逼迫井水上湧,冒出井口。而達摩師叔施法,在水井裏投了一根竹子,逼迫井水從竹管噴出。


    當時他就在身邊,雖然他的功力有限,但能理解那是因為二人功力高深,運功壓迫井水,使井水因外力而出來。但這次不同,達摩師傅提出來要與道希師傅比法普施惠雨!這屬於法術的範疇,隻有神仙才能辦到,普通人怎麽能辦得到麽?雖然慧光知道菩提流支和達摩師叔都會佛教密宗法術,但沒看見他們施展過特殊的技能,尤其天降甘露,難以想象!


    因此慧光也不禁脫口問道“這是真的?怎麽可能?”


    道寵說:“我也不知道,反正達摩師叔出什麽注意,我師傅都應承。”


    旁邊神光說:“二位師兄,你們說他倆來東土之前,是不是以前就認識啊?他們以前就誰也不服誰,一見麵就鬥,結果到了我們中原還繼續鬥啊?”


    道寵說:“不會吧?達摩師叔是南天竺人,道希師叔是北天竺人,應該不會認識啊。”


    慧光說:“也不一定,我們南北朝國土不比天竺地方大許多麽?那些大能的高僧也互相走訪。我看他倆見麵就很熟悉,沒準兒以前就有過節,要不然怎麽總是誰也不服誰呢?”


    神光說:“極可能吧。哦,他倆坐禪多久了?”


    道寵說:“已經坐一會兒了,等著吧。”慧光聽罷,點頭不語。遠點那些弟子已經孫雲同學也都聚精會神的看著,並不時的交頭接耳,議論著什麽。孫雲剛從那位曾經轟動洛陽的淒美愛情故事的主人公覺空大師終於像流星劃過天際的感慨中迴過神兒,此刻又聽說兩位天下最頂尖兒的高手施展秋雨的絕技,感慨緊盯著兩位高僧,懷著無比敬重的心情靜靜的看著。


    這時候,突然有禪音出聞。大家注目觀看,隻見菩提流支和達摩倆人,雖然緊閉雙目,但口中卻念念有詞。人們不知道是念動真言,還是念誦口訣,緊接著二人的身體開始隱隱現出金光,同時從他們的口中似乎也有金光和霧氣蕩漾出來,直匯井口傾瀉而入。再一會兒,忽見井中突然升起兩股水霧,像兩支水龍,攪在一起,盤旋而上,直衝到天空中。


    “快看,那是什麽?”“是水井底下的龍嗎?”“真的是龍王上天布雨去嗎?”院子裏的人們都覺震驚,一些年歲小的和尚,以及學生們不禁發出驚奇和驚歎的聲音。


    這會兒孫雲離著井口很近,他比其他弟子和同學看的更清楚,他發現,這個水井和前些天他見過的洛陽古井十分相像,都是十二塊青石圍成的井口,石壁刻有符文,正是當年東漢初年鄧禹法師的傑作。據說這些古井都坐落在龍脈上,每個古井的下麵都有蛟龍守護,難道二位法師真的可以念動真言,把井下的蛟龍拘遣出來?


    孫雲繼續緊盯這水龍,二個龍頭升空之後,龍身攪在一起,再也辨別不出來是一條還是兩條,反正形成井口粗細的水霧柱子,直上雲霄。刹那之間,原本晴空萬裏的天空,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彤雲密布,電閃隱隱。雲層之中,似有兩條蛟龍翻滾舞動。


    “看,天空有烏雲了!”不知是哪個弟子驚叫一聲,緊接著院內院外連同遠處,驚喊聲連成一片,“聽有雷聲!是要下雨嗎?好久沒下雨了!”“看雲裏好像有龍!”“真是龍呀,神龍擺尾,遮天蔽日!”“雲從龍,風從虎,有龍就有雨,一定是要下雨了!”


    這時突然一聲霹靂,緊接著,微風輕啟,細雨驟來,漫天雨露,細潤無聲。


    洛陽百姓正在街頭寺廟徜徉避日,忽然一陣小雨灑下,伴隨清風微涼,大家不僅仰天奇怪,紛紛議論。有的幹脆跑進雨裏盡情的享受細雨的柔潤綿綿。


    “哪來的及時雨呢,正好解了大家的燥熱。”“好多天沒下雨了,這雨真涼快呀!”“今天的雨真奇怪,剛才還萬裏無雲,怎麽突然之間,細雨綿綿呢?” “終於到秋天了,一場秋雨一場寒!”“早該涼了,這都深秋了。”“今年秋天來的太晚了!”“哎呀!沒帶雨傘啊!不知道一會兒能下大不?”“這雨細潤柔滑,清涼無比,真是好雨啊。龍王開恩,普施惠雨呀!”


    與此同時,太後正在禦花園賞菊,烈日無風,太監給他打著雲羅傘蓋,不過她還煩悶無比。旁邊城陽王元徽,正迴稟著太學比武的事情。他今天本來沒去看比賽,聽見太後召見,馬上詳細問了他安排去兩邊賽場的屬吏,然後到太後這匯報。禦花園培植了一大片菊花,太後邊走邊看邊聽城陽王奏事。走著走著,天氣突然涼爽,一陣細雨,不期而至。太後十分高興,竟然忘了躲避,隻是他有傘蓋遮蔽,飄落她身上的雨滴並不多,正好增添涼爽。


    城陽王沒有遮攔,結果滿臉都是雨水,弄得臉上的官粉都被水衝掉。南北朝時候,男子承魏晉之風,追求儀容之美依然盛行,尤其講究美麗的容貌和瀟灑的氣度,追求風姿獨秀、爽朗清舉、飄如浮雲、矯若驚龍的非凡氣質。甚至名士追求的是女性化的美,講究化妝和服飾,不化妝不見人,最突出的就是男子傅粉和熏香。大魏雖然的馬背民族,不過北朝遷都洛陽後,逐漸和南朝學過來,因此城陽王也是同樣,顯得極有氣度。


    不過這雨來的太突然,澆了他一臉,因此城陽王趕緊用袍袖遮頭、香帕搽臉。太後這才注意天氣變化,連忙說:“我說怎麽這會兒涼爽了,原來是不知何時下了雨。城陽王,我們趕緊進亭子裏吧。你看你,臉都淋濕了。”說著進到身邊的賞花亭。


    城陽王跟著進來說:“不礙事,太後覺得清爽就好。今個兒這雨下的及時,正好明後兩天天氣不冷不熱,風和日麗,太後到邙山賞菊,恰好能盡了雅興。迴來在金殿大宴文武,觀賞殿外劍士比武,舉國同慶,豈不樂哉。”太後沒吱聲,卻嗬嗬的大笑起來,不知道是聽了城陽王奉承的話語覺得欣慰,還是看見城陽王被雨水澆的狼狽覺得可笑,弄得元徽莫名其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破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阡並收藏劍破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