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鹽正省農醫聯合大學8
平天一留恨江海共疾風 作者:孫宇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國曆,七十三年,蘭月冬日,薑南省全省陰雨連綿,勾曲縣杏林福利社,行政樓三樓,社長辦公室裏,等了一夜也未得到電聯迴複的譚杏林,仍用手指敲著桌麵,靜靜的等著。
昨日巳正四刻,孫宇和在與他談妥諸多事宜之後,便直接當著他的麵離去,此後僅過了盞茶時間,譚杏林便迴到了社長辦公室,將他與孫宇和的對話謄錄在紙上。
謄寫完畢,他把其中無用的廢話,以及不能說的密語,全部一一劃去,又重新將剩下的文字,複寫一遍,用秘件袋封裝好,命人即刻送往薑南省省醫院,托院長轉給醫家學社本地區代表秦越人。
時至昨日人定,省醫院院長親自與他電聯,告知他,密信已確實轉交到秦代表的手中,後續若有消息,他會負責第一時間聯係他。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流逝的時間,清晰可聞。
咯噔咯噔……咯噔咯噔……
手指敲桌子的聲音,也越發刺耳。
就在譚杏林快要沉不住氣的前一瞬,叮鈴鈴的一連串響動,令他在第一時間拿起電聯聽筒,說了一聲:“請講!”
“是杏林福利社的譚社長嗎?我們昨天聯係過。”
“是我,你是省醫院的張院長,對吧?”
“對的,譚社長,你昨天委托我轉交的信件,秦代表有迴應,他現在就在我這裏,你要是仍想商談的話,他會留在省醫院等你,你方便過來嗎?”
“張院長,請你轉告秦代表,我馬上就從福利社出發。”
“我會幫你轉告的,譚社長,請你盡量早一點。”
話音剛落,聽筒裏便傳來嘟、嘟、嘟的聲音,明顯是那邊掛斷了,又聽見哢噠一聲,譚杏林也將電聯聽筒放迴原位。
秦越人肯定會同意見他,這一點,譚杏林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然而,他怎麽也想不到,那個老頭子,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做出要見他的決定。
要知道,醫家學社雖也是學社之一,然其教學理念和治社方針,與大多數的學社相比,絕對屬於標新立異的那一邊。
大多數的學社,所提倡的教學理念,基本上都是傳統的:悶聲勤學,一鳴驚人。
這種理念明確主張,學社生當以學業為重,不到萬不得已,務必不要摻和學業之外的事情,待到學成之後,卻又令其必須擇時擇地,露己揚才。
施行該理念的學社,都是精英教育的實際擁躉,它們教育出來的學社生,不論其所學為何、水平如何,其較為統一的表現,都是一個字—傲。
將國家視為遊戲場,把民眾當成大蠢驢,好像天底下,唯有他們是聰明的,唯有他們是清醒的。
有個別學社,甚至公開鼓勵同學之間,以學業水平高低排出位次,明目張膽的允許水平高的學社生,以各種理由攻訐水平較低的學社生,還美其名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為了抵製這種,明顯不符合九三學盟教學規範要求的教學理念,九三學盟做過諸多嚐試,盡皆失敗之後,才不得已建立了300所國立九三大學。
而國立九三大學奉行的教學理念,其實是抄襲自醫家學社,即:德才兼備,細水長流。
醫家學社源自於古代醫家,這在華國,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可古代醫家,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卻又是大多數的華國民眾,都不知道的。
所謂的古代醫家,其根本就是謠傳,是古代人為了紀念某些醫道名家,而捏造出來的,它的成員全是救死扶傷的醫術聖手,所求不過是天下無病。
脫胎於如此的‘古代醫家’的醫家學社,不僅繼承其天下無病的偉大願望,更是將其自由奔放、見傷必救、順應潮流的三大法寶,發揮的淋漓盡致,以至於演變成後來的教學理念。
醫家學社緣何能堅持如此風格迥異的教學理念?這一切又要從華國建國初,便主張實現的全民醫療說起。
當初,戰爭剛剛結束不久,華國到處都是病人,國家急需建立一支規模足夠大,技術足夠優的醫療團隊,以求快速的解決國民看病難的問題。
在戰爭中表現突出,深受民眾尊敬的,以古代醫家繼承者自居的一群人,就這樣在民眾的唿聲中,進入了最高十三人的視線。
最高十三人專門為這些人,舉辦了一個秘密會議,並充分的聽取了他們的建議,會議結束後,各省軍長便收到了興建以省醫院為主,縣醫院為輔,必要時設立鄉村衛生所的醫療係統的命令文件。
這個為最高十三人出謀劃策的年輕團體,在接受了他們的親切指點後,搖身一變,成為了華國第201個學社,也是華國現存學社中,最後一個合法建立的學社。
醫家學社不存在三家顯學那樣的領袖代言製度,所以也沒有占下一個省,做學社駐地的必要。
它本身其實是由300個省醫院,加上3600個縣醫院,以及難以計數的鄉村衛生所,統合組成的龐大機構,其教學地點同時也是,為華國民眾做醫療服務的同一地點。
考入醫家學社的新學社生,自他們入社的第一天,便也同步開始了,學習為華國民眾做醫療服務的課程。
龐大且日漸臃腫,在某個時期,自然而然的,成了醫家學社必須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它的創辦者們,經多次商討,最終決定大膽的效仿華國的軍長製度,也就是讓各省省醫院的院長,在管好省醫院的同時,轄管並負責十二家縣醫院的一切事務,各鄉村衛生所,則由其所在縣的縣醫院院長,管理負責。
一個本因過於龐大,造成管理混亂,運營困難的巨大機構,被均勻的拆分成300個等份,所達成的結果,必然是變得高效便捷。
然而,若是一直放任它不管,醫家學社不就等於名存實亡了嗎?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效仿於十二元帥的十二代表,終於應運而生。
十二代表,全稱十二地區代表,是醫家學社實際意義上的控製群體,每個代表轄管二十五個省醫院,其中又可細為指定省醫院與代管省醫院。
指定省醫院,一般隻允許一個代表指定三個,在這三個省醫院的權屬範圍之內的一切事務,皆可由地區代表說了算,包括省醫院院長的任命與解除任命權力。
代管省醫院,則是指一個地區,除了指定省醫院之外的其他省醫院,一般有二十二個,分成十一組,每組都要有另一個地區代表負責監督共管,地區代表在代管省醫院,沒有院長的任命與解除任命權力,隻有當另一個地區代表也同意時,代管省醫院的院長才可以調換,代管省醫院的院長有替另一個地區代表,監督本地區代表的義務。
正是因為十二地區代表工作的複雜性,譚杏林才會推定,秦越人應該至少要拖個幾天才會與他見麵,哪料到,他竟然一天也沒有拖。
譚杏林在掛斷電聯後,直接叫來了他的社長助理,讓其緊急安排一下,他要立刻去省醫院。
助理辦事很快,僅用了一盞茶的功夫,便將一切準備就緒。
譚杏林在離開了社長辦公室之後,不到半個時辰,人就已經出現在薑南省省醫院的院長辦公室裏,而答應見他的本地區代表秦越人,正坐在院長的座位上,閉目養神,怡然自得,與他電聯的那位張院長,則一臉生無可戀的杵在一旁。
昨日巳正四刻,孫宇和在與他談妥諸多事宜之後,便直接當著他的麵離去,此後僅過了盞茶時間,譚杏林便迴到了社長辦公室,將他與孫宇和的對話謄錄在紙上。
謄寫完畢,他把其中無用的廢話,以及不能說的密語,全部一一劃去,又重新將剩下的文字,複寫一遍,用秘件袋封裝好,命人即刻送往薑南省省醫院,托院長轉給醫家學社本地區代表秦越人。
時至昨日人定,省醫院院長親自與他電聯,告知他,密信已確實轉交到秦代表的手中,後續若有消息,他會負責第一時間聯係他。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流逝的時間,清晰可聞。
咯噔咯噔……咯噔咯噔……
手指敲桌子的聲音,也越發刺耳。
就在譚杏林快要沉不住氣的前一瞬,叮鈴鈴的一連串響動,令他在第一時間拿起電聯聽筒,說了一聲:“請講!”
“是杏林福利社的譚社長嗎?我們昨天聯係過。”
“是我,你是省醫院的張院長,對吧?”
“對的,譚社長,你昨天委托我轉交的信件,秦代表有迴應,他現在就在我這裏,你要是仍想商談的話,他會留在省醫院等你,你方便過來嗎?”
“張院長,請你轉告秦代表,我馬上就從福利社出發。”
“我會幫你轉告的,譚社長,請你盡量早一點。”
話音剛落,聽筒裏便傳來嘟、嘟、嘟的聲音,明顯是那邊掛斷了,又聽見哢噠一聲,譚杏林也將電聯聽筒放迴原位。
秦越人肯定會同意見他,這一點,譚杏林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然而,他怎麽也想不到,那個老頭子,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做出要見他的決定。
要知道,醫家學社雖也是學社之一,然其教學理念和治社方針,與大多數的學社相比,絕對屬於標新立異的那一邊。
大多數的學社,所提倡的教學理念,基本上都是傳統的:悶聲勤學,一鳴驚人。
這種理念明確主張,學社生當以學業為重,不到萬不得已,務必不要摻和學業之外的事情,待到學成之後,卻又令其必須擇時擇地,露己揚才。
施行該理念的學社,都是精英教育的實際擁躉,它們教育出來的學社生,不論其所學為何、水平如何,其較為統一的表現,都是一個字—傲。
將國家視為遊戲場,把民眾當成大蠢驢,好像天底下,唯有他們是聰明的,唯有他們是清醒的。
有個別學社,甚至公開鼓勵同學之間,以學業水平高低排出位次,明目張膽的允許水平高的學社生,以各種理由攻訐水平較低的學社生,還美其名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為了抵製這種,明顯不符合九三學盟教學規範要求的教學理念,九三學盟做過諸多嚐試,盡皆失敗之後,才不得已建立了300所國立九三大學。
而國立九三大學奉行的教學理念,其實是抄襲自醫家學社,即:德才兼備,細水長流。
醫家學社源自於古代醫家,這在華國,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可古代醫家,實際上並不存在,這卻又是大多數的華國民眾,都不知道的。
所謂的古代醫家,其根本就是謠傳,是古代人為了紀念某些醫道名家,而捏造出來的,它的成員全是救死扶傷的醫術聖手,所求不過是天下無病。
脫胎於如此的‘古代醫家’的醫家學社,不僅繼承其天下無病的偉大願望,更是將其自由奔放、見傷必救、順應潮流的三大法寶,發揮的淋漓盡致,以至於演變成後來的教學理念。
醫家學社緣何能堅持如此風格迥異的教學理念?這一切又要從華國建國初,便主張實現的全民醫療說起。
當初,戰爭剛剛結束不久,華國到處都是病人,國家急需建立一支規模足夠大,技術足夠優的醫療團隊,以求快速的解決國民看病難的問題。
在戰爭中表現突出,深受民眾尊敬的,以古代醫家繼承者自居的一群人,就這樣在民眾的唿聲中,進入了最高十三人的視線。
最高十三人專門為這些人,舉辦了一個秘密會議,並充分的聽取了他們的建議,會議結束後,各省軍長便收到了興建以省醫院為主,縣醫院為輔,必要時設立鄉村衛生所的醫療係統的命令文件。
這個為最高十三人出謀劃策的年輕團體,在接受了他們的親切指點後,搖身一變,成為了華國第201個學社,也是華國現存學社中,最後一個合法建立的學社。
醫家學社不存在三家顯學那樣的領袖代言製度,所以也沒有占下一個省,做學社駐地的必要。
它本身其實是由300個省醫院,加上3600個縣醫院,以及難以計數的鄉村衛生所,統合組成的龐大機構,其教學地點同時也是,為華國民眾做醫療服務的同一地點。
考入醫家學社的新學社生,自他們入社的第一天,便也同步開始了,學習為華國民眾做醫療服務的課程。
龐大且日漸臃腫,在某個時期,自然而然的,成了醫家學社必須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它的創辦者們,經多次商討,最終決定大膽的效仿華國的軍長製度,也就是讓各省省醫院的院長,在管好省醫院的同時,轄管並負責十二家縣醫院的一切事務,各鄉村衛生所,則由其所在縣的縣醫院院長,管理負責。
一個本因過於龐大,造成管理混亂,運營困難的巨大機構,被均勻的拆分成300個等份,所達成的結果,必然是變得高效便捷。
然而,若是一直放任它不管,醫家學社不就等於名存實亡了嗎?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效仿於十二元帥的十二代表,終於應運而生。
十二代表,全稱十二地區代表,是醫家學社實際意義上的控製群體,每個代表轄管二十五個省醫院,其中又可細為指定省醫院與代管省醫院。
指定省醫院,一般隻允許一個代表指定三個,在這三個省醫院的權屬範圍之內的一切事務,皆可由地區代表說了算,包括省醫院院長的任命與解除任命權力。
代管省醫院,則是指一個地區,除了指定省醫院之外的其他省醫院,一般有二十二個,分成十一組,每組都要有另一個地區代表負責監督共管,地區代表在代管省醫院,沒有院長的任命與解除任命權力,隻有當另一個地區代表也同意時,代管省醫院的院長才可以調換,代管省醫院的院長有替另一個地區代表,監督本地區代表的義務。
正是因為十二地區代表工作的複雜性,譚杏林才會推定,秦越人應該至少要拖個幾天才會與他見麵,哪料到,他竟然一天也沒有拖。
譚杏林在掛斷電聯後,直接叫來了他的社長助理,讓其緊急安排一下,他要立刻去省醫院。
助理辦事很快,僅用了一盞茶的功夫,便將一切準備就緒。
譚杏林在離開了社長辦公室之後,不到半個時辰,人就已經出現在薑南省省醫院的院長辦公室裏,而答應見他的本地區代表秦越人,正坐在院長的座位上,閉目養神,怡然自得,與他電聯的那位張院長,則一臉生無可戀的杵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