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薇他們四個人來到唐明家的雲吞鋪子,鋪子裏沒有人吃東西,買米買麵也困難,唐明也不知如何是好,李大河已經找過他,說又要灰溜溜迴李家村了。
唐明知道李小薇他們一路風塵仆仆的,趕忙和錢錦月張羅飯菜。吃過飯,李小薇便把想開榨油坊的事情跟唐明說了。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初步的想法是找東寓縣縣令合作,縣令不方便出麵開油坊,他們這些人就是縣令大人的幫手,利潤大家分。難題就是如何把榨油的工具做出來。張掌櫃,唐明,周管事他們都不認識能做出來這樣工具的人。
約定了第二天一行人去找何縣令。李小薇也跟著去,其實她已經跟他們都說了她所知道的,李小薇去不去都可以,他們都能複述出來,不過大家都堅持讓李小薇一起去。
何縣令聽說有幾個人找他,想不到會有什麽人會找他。
他出來看見這幾個人,認出來張掌櫃,後來又認出來陳慕農。其他人他確信他沒有見過他們。
張掌櫃說明了他們的來意。
何縣令說,他現在為整個縣的旱災發愁,為沒有水種地發愁,為沒有糧食給一個縣的人吃發愁,現在開什麽榨油坊合適嗎?有這麽能弄出來可以出吃的油來的方法,為什麽沒有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時候說?
張掌櫃站出來說,現在要有水種地,要有糧食吃這些事情他們解決不了,不過如果這榨油坊弄出來,他們可以解決一些大家缺油吃的問題。
何縣把收起之前發怒的情緒,思量一番,做成這事對他對整個東寓縣的百姓都是好事。何縣令很快就派心腹找兩個工匠來,幾人再聽一遍張掌櫃他們說的榨油,有疑問的大家討論一下。何縣令讓張掌櫃一行人先迴去,後麵的有進一步行動他會找張掌櫃。
唐明周管事都有些擔心,何縣令會把他們幾個撇開,隻和張掌櫃合作。陳慕農覺得應該不會,最多就是讓他們幾個賺錢少一些,何縣令和張掌櫃賺錢多一些,東寓縣那麽大,有二十個鎮,分一個鎮讓他們去開榨油坊就可以了。
李小薇和陳慕農不想在縣城待著,周管事也沒有什麽事情要辦,他們三個人不想在路上過夜,也不想趕夜路,於是說好第二天迴連山鎮。
張掌櫃在縣城等何縣令的消息,唐明也決定再在縣城待一段時間 。要是何縣令把他們甩掉,不帶他們掙錢,唐明再迴李家村。掙錢的事情,唐明自己現在有雲吞鋪子,等世道好起來,他還是能掙錢的,有沒有榨油坊的生意他也不是很在意,有就做一做,沒有就算了。
李小薇兩人和周管事迴了連山鎮,他們離開幾天,鎮上並沒有什麽變化。
李小薇和陳慕農迴到家,李村長和李家村人都有些失望,什麽都沒有帶迴來 。
本來他們兩個人出門的時候並沒有說要做什麽的,並沒有對村裏人承諾過什麽。他們失望是挺沒有道理的。
從縣城迴來,休息了一天,李小薇便和陳慕農說挖一些地裏寶迴來種院子裏,金銀花也挖兩棵,留著做種。她怕那些都因為幹旱而死光,現在在院子種一些,時不時澆澆水,讓它們活著, 過幾年要種的時候,還能重新種起來。
李家村人都去挑水澆地,爭取讓最後種的番薯芋頭花生等作物能熬到成熟有收成的時候。
河裏麵沒有水了,他們可以去山塘挑水。李家村人還可以去陳慕農家地裏的水井挑水。水井裏麵的水,挑走多少它又會補上多少,根本挑不完。
李村長讓大家把路修好一些,去挑水好走一些。
其他兩個村子也有水井,暫時來說,大家吃水用水都沒有問題,就是辛苦一些。
反正每天能幹多少活就幹多少活,天亮起床幹活,天黑迴家吃飯睡覺。累了就休息一兩天,休息過後繼續幹活過日子。
李小薇和陳慕農從縣城迴來快兩個月了。一天,周管事從連山鎮來李家村找陳慕農他們。說是他們可以在連山鎮把榨油坊開起來。
何縣令知道陳慕農和李小薇是種地人,並沒有讓他們不種地去開榨油坊。他們兩個人不用去開榨油坊,他們什麽都不用做,就等著拿錢。
連山鎮的油坊獨屬於周管事。東寓縣其他的榨油坊和他沒有關係。
張掌櫃和唐明負責東寓縣縣城還有其他除連山鎮之外的各鎮的榨油坊的經營,何縣令占五成利潤,張掌櫃占三成,唐明一成,李小薇他們也是一成。
陳慕農和李小薇都挺高興的 ,坐在家裏就有錢收。
連山鎮榨油坊開業了。大家紛紛挑著自家的花生去榨花生油。
榨完之後,得到黃澄澄的香噴噴的花生油,還有花生渣。花生渣人可以吃,也可以用來喂豬喂雞。
有了這個花生油,很多人都很高興,隻要地裏能種出來花生,他們就有油吃。種花生並不是很難。
李小薇家也挑了兩擔花生去榨油,還賣給周管事幾擔花生,差不多把他們家存的花生都賣光了。周管事榨出來的花生油,可以零賣給需要買油的人,還是有挺多人買的。
整個東寓縣因為有了花生油,解決了沒有油吃的困難,雖然其他的困難還是存在的,能解決一樣就解決一樣也是好的。
這年秋天割水稻的時候,李家村是沒有水稻收割的,不過收稅的人還是一樣的來。官府收稅也是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收稅,給種地人留一些吃的,不能讓種地人沒有得吃餓死,因為還要靠他們種地種糧食。
李家村家家戶戶交的是番薯,因為他們收到的也是番薯芋頭這些,並沒有別的糧食。
東寓縣外麵,受災的情況也是很嚴重,比東寓縣更嚴重,東寓縣還能收到種地人的一些番薯,其他很多地方,官府的糧食隻出不進,要開糧倉發糧食給沒有糧食的人家,糧倉沒有糧食,都不知道要怎麽辦,隻能任由災民挨餓,沒有辦法。
周管事的榨油坊,在秋收結束的時候,來榨油的人很多了,每天都忙得不得了,家裏種出來花生的人家,都把家裏的花生大部分榨油,留出來一些吃。
這一次大家紮堆榨油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然後才慢慢沒有那麽多人挑花生來榨油。不過買油的人還是每天都有的。周管事知道如果天還是幹旱,種地人種不出來花生,榨油坊就會沒有活幹。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周管事能解決得了的,隻能等以後旱災結束。
李小薇家養的一百隻雞養大了,因為沒有豬肉吃,這些雞肉就顯得很珍貴。李家村人其他人家也有養雞的,當然他們沒有養李小薇他們家那麽多,多數人家都是跟何秀芳她們差不多,有三十隻左右,有十隻是先養的,有二十隻是後養的。
寬叔和李大娃兩家養也不少,各養六十隻左右。過年大家是有雞肉吃了。
寬叔家和李大娃家打算賣出去三十隻雞,家裏養著這麽多雞,要給它們準備雞食是挺不容易。賣出去三十隻家裏還有三十隻,和村裏麵大多數人家有的差不多。
這個時候應該養出來的雞應該留著自己吃吧?這樣想是對的,賣出去好像挺傻的,不過他們就是願意賣出去。
陳慕農家賣出去了五十隻雞,賣給周管二十隻,周管事把雞做成臘雞,做成煙熏雞。
李小薇家也做了一批柴火熏雞出來,有二十多隻,最後留的也是三十隻雞左右,跟大家的差不多。
周管事也沒有怪李小薇,不怪她沒有把五十隻雞都賣給他,能賣給他二十隻已經很好了。
這一年雖然艱難一些,李家村人沒有人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也沒有人因為沒有水喝而渴死,大家都活了下來。
過年的時候唐明一家迴來了,李大河家裏四個人在挖番薯的就迴來了。
唐明告訴李小薇他們說榨油坊現在買不到花生,東寓縣各鎮的榨油坊都是關門的。要等以後種地人種出來花生再開門。至於利潤分成,現在還沒有利潤分成,所以李小薇他們一文錢都沒有分到。
沒有就沒有,陳慕農覺得就算他們現在有錢,都沒有地方花,他對於錢並不是很在意。
轉眼就到了第二四月,旱災越來越嚴重,小河早就沒有了水流,河泥幹裂。山塘裏麵的水沒有了,李家村三個魚塘的水也沒有了。李家村的水井,水的位置比以前矮下去一半。挑水種地那是不可能的了。
唐明知道李小薇他們一路風塵仆仆的,趕忙和錢錦月張羅飯菜。吃過飯,李小薇便把想開榨油坊的事情跟唐明說了。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初步的想法是找東寓縣縣令合作,縣令不方便出麵開油坊,他們這些人就是縣令大人的幫手,利潤大家分。難題就是如何把榨油的工具做出來。張掌櫃,唐明,周管事他們都不認識能做出來這樣工具的人。
約定了第二天一行人去找何縣令。李小薇也跟著去,其實她已經跟他們都說了她所知道的,李小薇去不去都可以,他們都能複述出來,不過大家都堅持讓李小薇一起去。
何縣令聽說有幾個人找他,想不到會有什麽人會找他。
他出來看見這幾個人,認出來張掌櫃,後來又認出來陳慕農。其他人他確信他沒有見過他們。
張掌櫃說明了他們的來意。
何縣令說,他現在為整個縣的旱災發愁,為沒有水種地發愁,為沒有糧食給一個縣的人吃發愁,現在開什麽榨油坊合適嗎?有這麽能弄出來可以出吃的油來的方法,為什麽沒有在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時候說?
張掌櫃站出來說,現在要有水種地,要有糧食吃這些事情他們解決不了,不過如果這榨油坊弄出來,他們可以解決一些大家缺油吃的問題。
何縣把收起之前發怒的情緒,思量一番,做成這事對他對整個東寓縣的百姓都是好事。何縣令很快就派心腹找兩個工匠來,幾人再聽一遍張掌櫃他們說的榨油,有疑問的大家討論一下。何縣令讓張掌櫃一行人先迴去,後麵的有進一步行動他會找張掌櫃。
唐明周管事都有些擔心,何縣令會把他們幾個撇開,隻和張掌櫃合作。陳慕農覺得應該不會,最多就是讓他們幾個賺錢少一些,何縣令和張掌櫃賺錢多一些,東寓縣那麽大,有二十個鎮,分一個鎮讓他們去開榨油坊就可以了。
李小薇和陳慕農不想在縣城待著,周管事也沒有什麽事情要辦,他們三個人不想在路上過夜,也不想趕夜路,於是說好第二天迴連山鎮。
張掌櫃在縣城等何縣令的消息,唐明也決定再在縣城待一段時間 。要是何縣令把他們甩掉,不帶他們掙錢,唐明再迴李家村。掙錢的事情,唐明自己現在有雲吞鋪子,等世道好起來,他還是能掙錢的,有沒有榨油坊的生意他也不是很在意,有就做一做,沒有就算了。
李小薇兩人和周管事迴了連山鎮,他們離開幾天,鎮上並沒有什麽變化。
李小薇和陳慕農迴到家,李村長和李家村人都有些失望,什麽都沒有帶迴來 。
本來他們兩個人出門的時候並沒有說要做什麽的,並沒有對村裏人承諾過什麽。他們失望是挺沒有道理的。
從縣城迴來,休息了一天,李小薇便和陳慕農說挖一些地裏寶迴來種院子裏,金銀花也挖兩棵,留著做種。她怕那些都因為幹旱而死光,現在在院子種一些,時不時澆澆水,讓它們活著, 過幾年要種的時候,還能重新種起來。
李家村人都去挑水澆地,爭取讓最後種的番薯芋頭花生等作物能熬到成熟有收成的時候。
河裏麵沒有水了,他們可以去山塘挑水。李家村人還可以去陳慕農家地裏的水井挑水。水井裏麵的水,挑走多少它又會補上多少,根本挑不完。
李村長讓大家把路修好一些,去挑水好走一些。
其他兩個村子也有水井,暫時來說,大家吃水用水都沒有問題,就是辛苦一些。
反正每天能幹多少活就幹多少活,天亮起床幹活,天黑迴家吃飯睡覺。累了就休息一兩天,休息過後繼續幹活過日子。
李小薇和陳慕農從縣城迴來快兩個月了。一天,周管事從連山鎮來李家村找陳慕農他們。說是他們可以在連山鎮把榨油坊開起來。
何縣令知道陳慕農和李小薇是種地人,並沒有讓他們不種地去開榨油坊。他們兩個人不用去開榨油坊,他們什麽都不用做,就等著拿錢。
連山鎮的油坊獨屬於周管事。東寓縣其他的榨油坊和他沒有關係。
張掌櫃和唐明負責東寓縣縣城還有其他除連山鎮之外的各鎮的榨油坊的經營,何縣令占五成利潤,張掌櫃占三成,唐明一成,李小薇他們也是一成。
陳慕農和李小薇都挺高興的 ,坐在家裏就有錢收。
連山鎮榨油坊開業了。大家紛紛挑著自家的花生去榨花生油。
榨完之後,得到黃澄澄的香噴噴的花生油,還有花生渣。花生渣人可以吃,也可以用來喂豬喂雞。
有了這個花生油,很多人都很高興,隻要地裏能種出來花生,他們就有油吃。種花生並不是很難。
李小薇家也挑了兩擔花生去榨油,還賣給周管事幾擔花生,差不多把他們家存的花生都賣光了。周管事榨出來的花生油,可以零賣給需要買油的人,還是有挺多人買的。
整個東寓縣因為有了花生油,解決了沒有油吃的困難,雖然其他的困難還是存在的,能解決一樣就解決一樣也是好的。
這年秋天割水稻的時候,李家村是沒有水稻收割的,不過收稅的人還是一樣的來。官府收稅也是會根據實際情況來收稅,給種地人留一些吃的,不能讓種地人沒有得吃餓死,因為還要靠他們種地種糧食。
李家村家家戶戶交的是番薯,因為他們收到的也是番薯芋頭這些,並沒有別的糧食。
東寓縣外麵,受災的情況也是很嚴重,比東寓縣更嚴重,東寓縣還能收到種地人的一些番薯,其他很多地方,官府的糧食隻出不進,要開糧倉發糧食給沒有糧食的人家,糧倉沒有糧食,都不知道要怎麽辦,隻能任由災民挨餓,沒有辦法。
周管事的榨油坊,在秋收結束的時候,來榨油的人很多了,每天都忙得不得了,家裏種出來花生的人家,都把家裏的花生大部分榨油,留出來一些吃。
這一次大家紮堆榨油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然後才慢慢沒有那麽多人挑花生來榨油。不過買油的人還是每天都有的。周管事知道如果天還是幹旱,種地人種不出來花生,榨油坊就會沒有活幹。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周管事能解決得了的,隻能等以後旱災結束。
李小薇家養的一百隻雞養大了,因為沒有豬肉吃,這些雞肉就顯得很珍貴。李家村人其他人家也有養雞的,當然他們沒有養李小薇他們家那麽多,多數人家都是跟何秀芳她們差不多,有三十隻左右,有十隻是先養的,有二十隻是後養的。
寬叔和李大娃兩家養也不少,各養六十隻左右。過年大家是有雞肉吃了。
寬叔家和李大娃家打算賣出去三十隻雞,家裏養著這麽多雞,要給它們準備雞食是挺不容易。賣出去三十隻家裏還有三十隻,和村裏麵大多數人家有的差不多。
這個時候應該養出來的雞應該留著自己吃吧?這樣想是對的,賣出去好像挺傻的,不過他們就是願意賣出去。
陳慕農家賣出去了五十隻雞,賣給周管二十隻,周管事把雞做成臘雞,做成煙熏雞。
李小薇家也做了一批柴火熏雞出來,有二十多隻,最後留的也是三十隻雞左右,跟大家的差不多。
周管事也沒有怪李小薇,不怪她沒有把五十隻雞都賣給他,能賣給他二十隻已經很好了。
這一年雖然艱難一些,李家村人沒有人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也沒有人因為沒有水喝而渴死,大家都活了下來。
過年的時候唐明一家迴來了,李大河家裏四個人在挖番薯的就迴來了。
唐明告訴李小薇他們說榨油坊現在買不到花生,東寓縣各鎮的榨油坊都是關門的。要等以後種地人種出來花生再開門。至於利潤分成,現在還沒有利潤分成,所以李小薇他們一文錢都沒有分到。
沒有就沒有,陳慕農覺得就算他們現在有錢,都沒有地方花,他對於錢並不是很在意。
轉眼就到了第二四月,旱災越來越嚴重,小河早就沒有了水流,河泥幹裂。山塘裏麵的水沒有了,李家村三個魚塘的水也沒有了。李家村的水井,水的位置比以前矮下去一半。挑水種地那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