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薇家番薯挖完了,金銀花還沒有開花。還有一畝新挖了番薯地沒有種上東西。紅漿果可以種也可以再過一年,等小樹苗長大一些再挖去地裏種。李小薇說計劃種紅漿果的兩畝地,有一畝地在開春的時候就種下番薯玉米和花生 。他們在那些地裏挖個小坑,把紅漿果樹苗種下去,不耽誤紅漿果的生長,地裏還能收獲番薯花生和玉米,挺不錯的。
本來紅漿果樹苗長大一些再挖去種到地裏更好,可是李小薇和陳慕農不想等小樹苗長大了。
已經種了番薯玉米的地,去挖小坑把紅漿果樹苗種下去。
然後去剛挖了番薯的那塊地,隻讓地裏種紅漿果,有些浪費這麽好的地。
地裏同時種上紅漿果和花生玉米,番薯之前種了挺多,就不種了。種了紅漿果的地方,留出來一小塊地方沒有種東西,以免搶了紅漿果的肥料,影響紅漿果的生長。
忙完這些地裏的活,金銀花開之後,就去摘金銀花。
第一茬金銀花開得並不是很多,比去年開花要少一半。家家戶戶都是這樣。李村長說,不可能每年開花都那麽多,有些年份開花多,就會有些年份開花少。有多少就摘多少去賣,他們又沒有什麽辦法可以讓金銀花開更多的花。
有人問李小薇,今年金銀花開花少了那麽多,價錢會不會高一些?李小薇看了她的空間裏麵的價錢還是很穩定的,和去年並沒有變化。
她跟李村長說和其他在場的人說,她能給村裏人的價錢還是去年的價錢,願意賣給她就賣,不想賣給她,可以去找別的買家。
李村長不想那麽多,不想去折騰打聽價錢,他們出去找買家,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賣給誰,賣給李小薇,什麽都不用操心,很省心,很方便,錢也立刻就能拿到。李村長說他家的就賣給李小薇,其他人家,讓大家各自決定。
其實有一兩個人就是隨口那麽一問,看見李村長都不出頭去打聽一下金銀花的價錢,他們也就更沒有什麽想法了。就這樣吧,跟大家一樣都賣給李小薇。
村裏人摘了第一茬金銀花都曬幹了賣給李小薇。
李老四家要把屋子加蓋多一個房間 ,給阿順住。現在準備先把泥磚打好。等割完水稻插完田,繼續打泥磚。可能要到秋天割完水稻之後,才能把屋子蓋起來。一步一步來,一樣一樣做。
李村長看見李老四帶著阿順去村口一塊荒地那裏挖泥,挑迴來曬穀場和泥印泥磚。
一問,知道李老四打算多蓋一個房間。
現在李老四家就一個房間,一間堂屋,堂屋後頭隔出來一個放重要東西的雜物間,加蓋一間給阿順住,眼下是夠住了,但以後呢,以後阿順成親,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就不夠住了。
李村長跟李老四說,再多蓋一個房間更好。李老四就沉默了一會不說話了。他也知道這樣做更好了,可是他又怕他們兩個人要種田種地,加上蓋屋子,他怕累傷阿順,阿順正在長身體,幹活很賣力。
他們現在這樣隻蓋多一個小房間,現在屋子旁邊的空地就夠用,如果要蓋兩個房間,就要把屋子旁邊一堵土坡的泥挖走,挑走才夠地方。
那樣做的活更多,李老四覺得他和阿順兩個人吃不消。李老四想過幾年,等阿順準備成親,那時候再把屋子蓋大一些,也來得及。
既然李村長來問,李老四把這個想法和李村長說了。李村長迴去讓寬叔去各家找一個人來開會。等人到齊了,李村長就把李老四家要蓋屋子,但他們一老一小,要把屋子蓋起來挺不容易的。問大家能不能搭把手。主要的活就是印泥磚,還有挖走那堵土坡 ,挑走那些泥。
李村長一說大家都明白了,李村長想讓大家幫李老四家蓋屋子。
李村長他們說著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說出來什麽結果,阿順和李老四也來了。
李老四說他不想欠大家那麽多人情,他可以出錢請大家去幹活,把他家屋旁的土坡的泥挖走挑走就行,其他的活他和阿順慢慢做。挖泥挑泥,他出二十文錢一天不包飯。
李村長覺得這樣也好。他問大家,每天十六文錢行不行,村裏人都同意,之前還正在討論不拿錢去幹活的。
第二天一早,吃過粥,村裏的青壯勞動力 ,就挑著鬥箕扛著鋤頭來到李老四家旁邊,開始挖泥挑泥去別的地方倒掉。有男有女,每家都有人來。陳慕農和李小薇兩個人,何秀芳一個人,李村長家也兩個人 ,……
李老四和阿順依然忙自己的活,印泥磚。李村長不用李老四付錢給他,幫李老四看著幹活的人,記下有誰來幹活了,以後李老四要付錢的。李小薇找李村長說她可以給她付十二文錢一天就行,她幹活幹不了陳慕農那麽多。李村長說陳慕農幹得多一些, 李小薇幹得少一些,兩個人拿兩份人工,也適合。
李小薇去了兩天就不去了 ,比在自己家幹活累一些,她有些受不住 ,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還比著誰挑得更多,誰挖泥挖得更快。陳慕農總共去了五天。五天,村裏人就合力把一堵土坡挖走挑走了。第五天下午,最後的泥挖了挑走了,看天色,還差一些沒有到往日下工的時辰,不過也差不了多少了。李村長說活幹完了,大家可以迴去了,大家就拿上自己的鋤頭鬥箕迴家。
寬叔叫住八個男人,讓他們跟他走,九個人去李老四他們挖泥的荒地那裏,每個人去挑了四擔泥迴來堆在曬穀場旁邊,堆起來挺高挺大的一堆。夠李老四他們用很久了。
李村長挨家挨戶幫李老四把工錢送過去。李村長送完錢迴去,讓李老四幹活悠著些,印泥磚也不用急於一時,慢慢來,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就找他。李老四滿口答應。他覺得自己雖然每天都不少幹活,可是身體比以前還好了一些,並不會因為要幹活身體不好。每天能吃飽,能穿暖,有屋子住,睡覺睡得挺好,還能偶爾買一頓豬肉吃,自己養的雞,一年也能殺幾迴來吃,最主要的,家裏還有一個勤勞懂事的阿順 。李老四沒有想到,他一個腿腳不便的人,老了老了,日子過得似乎還不錯。
本來紅漿果樹苗長大一些再挖去種到地裏更好,可是李小薇和陳慕農不想等小樹苗長大了。
已經種了番薯玉米的地,去挖小坑把紅漿果樹苗種下去。
然後去剛挖了番薯的那塊地,隻讓地裏種紅漿果,有些浪費這麽好的地。
地裏同時種上紅漿果和花生玉米,番薯之前種了挺多,就不種了。種了紅漿果的地方,留出來一小塊地方沒有種東西,以免搶了紅漿果的肥料,影響紅漿果的生長。
忙完這些地裏的活,金銀花開之後,就去摘金銀花。
第一茬金銀花開得並不是很多,比去年開花要少一半。家家戶戶都是這樣。李村長說,不可能每年開花都那麽多,有些年份開花多,就會有些年份開花少。有多少就摘多少去賣,他們又沒有什麽辦法可以讓金銀花開更多的花。
有人問李小薇,今年金銀花開花少了那麽多,價錢會不會高一些?李小薇看了她的空間裏麵的價錢還是很穩定的,和去年並沒有變化。
她跟李村長說和其他在場的人說,她能給村裏人的價錢還是去年的價錢,願意賣給她就賣,不想賣給她,可以去找別的買家。
李村長不想那麽多,不想去折騰打聽價錢,他們出去找買家,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賣給誰,賣給李小薇,什麽都不用操心,很省心,很方便,錢也立刻就能拿到。李村長說他家的就賣給李小薇,其他人家,讓大家各自決定。
其實有一兩個人就是隨口那麽一問,看見李村長都不出頭去打聽一下金銀花的價錢,他們也就更沒有什麽想法了。就這樣吧,跟大家一樣都賣給李小薇。
村裏人摘了第一茬金銀花都曬幹了賣給李小薇。
李老四家要把屋子加蓋多一個房間 ,給阿順住。現在準備先把泥磚打好。等割完水稻插完田,繼續打泥磚。可能要到秋天割完水稻之後,才能把屋子蓋起來。一步一步來,一樣一樣做。
李村長看見李老四帶著阿順去村口一塊荒地那裏挖泥,挑迴來曬穀場和泥印泥磚。
一問,知道李老四打算多蓋一個房間。
現在李老四家就一個房間,一間堂屋,堂屋後頭隔出來一個放重要東西的雜物間,加蓋一間給阿順住,眼下是夠住了,但以後呢,以後阿順成親,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就不夠住了。
李村長跟李老四說,再多蓋一個房間更好。李老四就沉默了一會不說話了。他也知道這樣做更好了,可是他又怕他們兩個人要種田種地,加上蓋屋子,他怕累傷阿順,阿順正在長身體,幹活很賣力。
他們現在這樣隻蓋多一個小房間,現在屋子旁邊的空地就夠用,如果要蓋兩個房間,就要把屋子旁邊一堵土坡的泥挖走,挑走才夠地方。
那樣做的活更多,李老四覺得他和阿順兩個人吃不消。李老四想過幾年,等阿順準備成親,那時候再把屋子蓋大一些,也來得及。
既然李村長來問,李老四把這個想法和李村長說了。李村長迴去讓寬叔去各家找一個人來開會。等人到齊了,李村長就把李老四家要蓋屋子,但他們一老一小,要把屋子蓋起來挺不容易的。問大家能不能搭把手。主要的活就是印泥磚,還有挖走那堵土坡 ,挑走那些泥。
李村長一說大家都明白了,李村長想讓大家幫李老四家蓋屋子。
李村長他們說著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說出來什麽結果,阿順和李老四也來了。
李老四說他不想欠大家那麽多人情,他可以出錢請大家去幹活,把他家屋旁的土坡的泥挖走挑走就行,其他的活他和阿順慢慢做。挖泥挑泥,他出二十文錢一天不包飯。
李村長覺得這樣也好。他問大家,每天十六文錢行不行,村裏人都同意,之前還正在討論不拿錢去幹活的。
第二天一早,吃過粥,村裏的青壯勞動力 ,就挑著鬥箕扛著鋤頭來到李老四家旁邊,開始挖泥挑泥去別的地方倒掉。有男有女,每家都有人來。陳慕農和李小薇兩個人,何秀芳一個人,李村長家也兩個人 ,……
李老四和阿順依然忙自己的活,印泥磚。李村長不用李老四付錢給他,幫李老四看著幹活的人,記下有誰來幹活了,以後李老四要付錢的。李小薇找李村長說她可以給她付十二文錢一天就行,她幹活幹不了陳慕農那麽多。李村長說陳慕農幹得多一些, 李小薇幹得少一些,兩個人拿兩份人工,也適合。
李小薇去了兩天就不去了 ,比在自己家幹活累一些,她有些受不住 ,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還比著誰挑得更多,誰挖泥挖得更快。陳慕農總共去了五天。五天,村裏人就合力把一堵土坡挖走挑走了。第五天下午,最後的泥挖了挑走了,看天色,還差一些沒有到往日下工的時辰,不過也差不了多少了。李村長說活幹完了,大家可以迴去了,大家就拿上自己的鋤頭鬥箕迴家。
寬叔叫住八個男人,讓他們跟他走,九個人去李老四他們挖泥的荒地那裏,每個人去挑了四擔泥迴來堆在曬穀場旁邊,堆起來挺高挺大的一堆。夠李老四他們用很久了。
李村長挨家挨戶幫李老四把工錢送過去。李村長送完錢迴去,讓李老四幹活悠著些,印泥磚也不用急於一時,慢慢來,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就找他。李老四滿口答應。他覺得自己雖然每天都不少幹活,可是身體比以前還好了一些,並不會因為要幹活身體不好。每天能吃飽,能穿暖,有屋子住,睡覺睡得挺好,還能偶爾買一頓豬肉吃,自己養的雞,一年也能殺幾迴來吃,最主要的,家裏還有一個勤勞懂事的阿順 。李老四沒有想到,他一個腿腳不便的人,老了老了,日子過得似乎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