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其他村子有人走動,有煙火冒出來,寬叔他們沒有那麽擔憂了。到了鎮上,人反而多一些。寬叔他們三個人先去找劉大夫。劉大夫看見他們 ,有些吃驚。問他們是不是村裏麵有人得了重病,來請他去看病的。因為如果不是有人得重病,不會有人來找他。
寬叔搖頭說不是,寬叔說他們是來打聽消息的。他們待在李家村,外麵發生什麽事都不知道,心裏麵也是有些怕的。
劉大夫告訴他們繼續安心待著就行,他們連山鎮總共有兩個村子有人得了瘟疫,得瘟疫的人已經被送到縣城集中治療,而那兩個村子其餘的人是不準離開村子的。
“我們是沒有人看住我們,我們自己就待在村子裏麵不出去,我們自己把自己關在村子裏麵。”寬叔說。
”那你們最好還是繼續把自己關起來,沒有什麽事不要到處走。”劉大夫說。
“劉大夫,那你現在知道我們縣城因為瘟疫死了多少人了?”李大娃問。
“以前是幾百人,現在估計有上千人了。我都不是很清楚,我不敢多問 ,怕打聽的多了,被抓去幫忙照顧病人。”劉大夫一臉害怕的表情。他知道其實是因為要幫忙購買金銀花,所以他才沒有被喊去幫忙治療瘟疫。
現在李家村的金銀花藤都讓他帶人去拉到縣城去了,他也不知道會不會哪天就得離開連山鎮去縣城。
劉大夫怎麽說也是一個有些本事在身上的大夫,對於這次瘟疫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我覺得明年四五月份的時候這場瘟疫就會過去,在明年四五月份之前,那些已經染上瘟疫的人, 大部分人會治好病,有小部分人會治不了死去。”劉大夫說。
“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躲在家不出門,那些染上瘟疫的人又被集中在一個地方治病,所以,往後染上瘟疫的人並不會很多。”劉大夫說。
聽了劉大夫的話,寬叔他們三個人放心一些,他們在鎮上也沒有其它事情要做了 ,村裏人托了他們能買到鹽就幫忙買鹽的。三個人就往鹽鋪子走去,一包一包的給各家買鹽。買好鹽就往李家村走。
迴到村口就有人等著他們三個了,他們也說不來什麽話,就說他們連山鎮現在還是挺安全的,得了瘟疫的人都送往縣城。大家繼續待在村子,繼續耕田種地,不要到處走,親戚家也不要去,到明年四五月份應該就會沒有什麽事了。
寬叔也跟大家說清楚,明年四五月份之後就會沒有什麽事,這些話是劉大夫說的,他們三個人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真的是劉大夫說的那樣。
過一天算一天,大家也不想那麽多了。他們種地人,地裏的草長出來了就去鋤草,種下去的作物成熟了就收迴家。
寬叔他們迴來後沒有多久,有一天上午,守在三岔路口外麵的人終於看見有三個人往他們這裏走過來。
他們兩人守在這裏好些天了,一個人都沒有遇到過,他們從來都沒有阻止過一個人進入,他們都覺得他們守在這裏是多餘的,因為根本不會有人大老遠跑來他們這幾個村子。這幾個村子還湊錢給他們每人每天發六文錢的。
這六文錢很少,陳慕農家請人幹活,一天給二十文錢。曹老爺家請人鋤草,一天十六文錢。
可是六文錢他們都不好意思拿,因為每天都是他們兩個人坐在那裏你看我我看你。
現在終於有事做了,兩人立刻就站直了身子,撿起放在手上的木棍,有些害怕,有些激動。
那三個人慢慢走近,看見守路口的兩人,便知道是怎麽迴事了。這是不讓他們往前走了。三人並不是要進村子,他們隻是要買糧食。
三人在離兩人三米的地方停住。其中的一個人開口。
“兩位兄弟,我們也是連山鎮人,我們不是從縣城偷跑迴來的,我們一直是在鎮上做小買賣的人家。”
這個人似乎說累了,停住了。另外一個開口。
“兩位兄弟,我長話短說,我們家裏現沒有米下鍋了,想來你們村子問問,有沒有人家糧食多的,好心賣一些給我們。米和番薯芋頭都可以。”
守路口的兩個人也不知道要怎麽辦。他們也做不了主能賣米給這三個人。就讓他們待在那裏,一人守路口,一人迴村子找李村長。
守路口隻有六文錢一天,這個活並沒有人搶,最後是李家村的兩個不愛農活的小夥被爹娘壓迫著來幹了這活。有六文錢一天比在家睡覺強。
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李家村的,所以其中的一個人跑迴去找李村長,另外一個人強裝鎮定防備著這三個人進村子。
聽說有三個人家裏揭不開鍋要進村子買糧食,李村長立刻就有了惻隱之心。盤算著自己家裏能拿出來多少糧食可以賣。
陳嬸子到底是不舍得賣糧食的,自己家是剛好夠吃,其實沒有多少糧食,她就去把兒子寬叔找迴來勸勸。聽說要賣家裏的糧食,寬叔一下子就迴來了。
然後很多人就知道有人到了村口那裏要買糧食的事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覺得這個時候還是不要輕易把家裏的糧食賣出去比較好 。現在就是有錢他們也沒有什麽用,買不到豬肉吃,也出不去外麵花錢。
還有一個人想得更深一些 ,懷疑這三個人可能沒有說真話,懷疑他們是騙子。“這三個人說他們在鎮上做小買賣,現在沒有錢買米沒有米下鍋,我們怎樣知道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
有人讓李阿福兩夫妻去看看,看認不認識那三個人。
李阿福覺得沒有必要去:“不管那三個人是誰,我們直接拒絕,說我們村不賣糧食,讓他們離開就行了。”
大家都覺得李阿福說得挺對。寬叔和陳慕農還有李大娃,另外還有兩個人一共五個人和迴來傳話的人一起往三岔路口那裏走去。
那三個人看見來了那麽多人,聽他們說沒有糧食賣,他們也不能硬要別人賣糧食,隻能一臉失望的迴家去。
李村長心裏難安,一夜都沒有睡好。
過了一天,李村長被叫去鎮上開會,他迴來的時候告訴大家一個消息。說之前那三個人是糧食販子,裝可憐去村裏麵買了村民的糧食,再把糧食在鎮上找買家賣出去,他們賣出價比米鋪便宜一些。很容易就能出手。
這三個人專門去離鎮上遠的村子買糧食。雖然不會每一個村子都有人賣米給他們,但也有個別人家會賣。
李家村人聽說了李村長說的話,也有些慶幸自己沒有一時心軟,給了機會別人賺錢。
寬叔搖頭說不是,寬叔說他們是來打聽消息的。他們待在李家村,外麵發生什麽事都不知道,心裏麵也是有些怕的。
劉大夫告訴他們繼續安心待著就行,他們連山鎮總共有兩個村子有人得了瘟疫,得瘟疫的人已經被送到縣城集中治療,而那兩個村子其餘的人是不準離開村子的。
“我們是沒有人看住我們,我們自己就待在村子裏麵不出去,我們自己把自己關在村子裏麵。”寬叔說。
”那你們最好還是繼續把自己關起來,沒有什麽事不要到處走。”劉大夫說。
“劉大夫,那你現在知道我們縣城因為瘟疫死了多少人了?”李大娃問。
“以前是幾百人,現在估計有上千人了。我都不是很清楚,我不敢多問 ,怕打聽的多了,被抓去幫忙照顧病人。”劉大夫一臉害怕的表情。他知道其實是因為要幫忙購買金銀花,所以他才沒有被喊去幫忙治療瘟疫。
現在李家村的金銀花藤都讓他帶人去拉到縣城去了,他也不知道會不會哪天就得離開連山鎮去縣城。
劉大夫怎麽說也是一個有些本事在身上的大夫,對於這次瘟疫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我覺得明年四五月份的時候這場瘟疫就會過去,在明年四五月份之前,那些已經染上瘟疫的人, 大部分人會治好病,有小部分人會治不了死去。”劉大夫說。
“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躲在家不出門,那些染上瘟疫的人又被集中在一個地方治病,所以,往後染上瘟疫的人並不會很多。”劉大夫說。
聽了劉大夫的話,寬叔他們三個人放心一些,他們在鎮上也沒有其它事情要做了 ,村裏人托了他們能買到鹽就幫忙買鹽的。三個人就往鹽鋪子走去,一包一包的給各家買鹽。買好鹽就往李家村走。
迴到村口就有人等著他們三個了,他們也說不來什麽話,就說他們連山鎮現在還是挺安全的,得了瘟疫的人都送往縣城。大家繼續待在村子,繼續耕田種地,不要到處走,親戚家也不要去,到明年四五月份應該就會沒有什麽事了。
寬叔也跟大家說清楚,明年四五月份之後就會沒有什麽事,這些話是劉大夫說的,他們三個人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真的是劉大夫說的那樣。
過一天算一天,大家也不想那麽多了。他們種地人,地裏的草長出來了就去鋤草,種下去的作物成熟了就收迴家。
寬叔他們迴來後沒有多久,有一天上午,守在三岔路口外麵的人終於看見有三個人往他們這裏走過來。
他們兩人守在這裏好些天了,一個人都沒有遇到過,他們從來都沒有阻止過一個人進入,他們都覺得他們守在這裏是多餘的,因為根本不會有人大老遠跑來他們這幾個村子。這幾個村子還湊錢給他們每人每天發六文錢的。
這六文錢很少,陳慕農家請人幹活,一天給二十文錢。曹老爺家請人鋤草,一天十六文錢。
可是六文錢他們都不好意思拿,因為每天都是他們兩個人坐在那裏你看我我看你。
現在終於有事做了,兩人立刻就站直了身子,撿起放在手上的木棍,有些害怕,有些激動。
那三個人慢慢走近,看見守路口的兩人,便知道是怎麽迴事了。這是不讓他們往前走了。三人並不是要進村子,他們隻是要買糧食。
三人在離兩人三米的地方停住。其中的一個人開口。
“兩位兄弟,我們也是連山鎮人,我們不是從縣城偷跑迴來的,我們一直是在鎮上做小買賣的人家。”
這個人似乎說累了,停住了。另外一個開口。
“兩位兄弟,我長話短說,我們家裏現沒有米下鍋了,想來你們村子問問,有沒有人家糧食多的,好心賣一些給我們。米和番薯芋頭都可以。”
守路口的兩個人也不知道要怎麽辦。他們也做不了主能賣米給這三個人。就讓他們待在那裏,一人守路口,一人迴村子找李村長。
守路口隻有六文錢一天,這個活並沒有人搶,最後是李家村的兩個不愛農活的小夥被爹娘壓迫著來幹了這活。有六文錢一天比在家睡覺強。
因為這兩個人都是李家村的,所以其中的一個人跑迴去找李村長,另外一個人強裝鎮定防備著這三個人進村子。
聽說有三個人家裏揭不開鍋要進村子買糧食,李村長立刻就有了惻隱之心。盤算著自己家裏能拿出來多少糧食可以賣。
陳嬸子到底是不舍得賣糧食的,自己家是剛好夠吃,其實沒有多少糧食,她就去把兒子寬叔找迴來勸勸。聽說要賣家裏的糧食,寬叔一下子就迴來了。
然後很多人就知道有人到了村口那裏要買糧食的事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覺得這個時候還是不要輕易把家裏的糧食賣出去比較好 。現在就是有錢他們也沒有什麽用,買不到豬肉吃,也出不去外麵花錢。
還有一個人想得更深一些 ,懷疑這三個人可能沒有說真話,懷疑他們是騙子。“這三個人說他們在鎮上做小買賣,現在沒有錢買米沒有米下鍋,我們怎樣知道他們說的是不是真的?”
有人讓李阿福兩夫妻去看看,看認不認識那三個人。
李阿福覺得沒有必要去:“不管那三個人是誰,我們直接拒絕,說我們村不賣糧食,讓他們離開就行了。”
大家都覺得李阿福說得挺對。寬叔和陳慕農還有李大娃,另外還有兩個人一共五個人和迴來傳話的人一起往三岔路口那裏走去。
那三個人看見來了那麽多人,聽他們說沒有糧食賣,他們也不能硬要別人賣糧食,隻能一臉失望的迴家去。
李村長心裏難安,一夜都沒有睡好。
過了一天,李村長被叫去鎮上開會,他迴來的時候告訴大家一個消息。說之前那三個人是糧食販子,裝可憐去村裏麵買了村民的糧食,再把糧食在鎮上找買家賣出去,他們賣出價比米鋪便宜一些。很容易就能出手。
這三個人專門去離鎮上遠的村子買糧食。雖然不會每一個村子都有人賣米給他們,但也有個別人家會賣。
李家村人聽說了李村長說的話,也有些慶幸自己沒有一時心軟,給了機會別人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