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裏鋤草的時候,李小薇就發現那些草裏麵有霧水草,就把它們拔了,放在一邊,讓陳慕農也留意,看見霧水草就拔,能賣錢。
“要不要跟村裏人說,我們也買這種草藥,然後讓他們也找,找到了賣給你?”陳慕農問。
“現在先不要說,以後再說吧,現在我還不確定能不能賣出去。”李小薇說。
鋤半天草,迴家的時候,拿了一捆霧水草迴家,攤開晾曬。
連續兩天兩個人都去鋤草,到了第三天 往高一些地方鋤草的時候,那地太硬, 鋤草的時候震動的得手都麻了。
地太幹,鋤草也不好鋤,但草容易幹枯,是鋤草的好天氣。如果一直不下雨,地裏的作物也會因為缺水幹枯。
天上一絲雲都沒有,這幾天都看不出來要下雨的樣子。
“我們摘紅漿果之前就開始沒有下雨了,應該有一個月沒有下雨了。”李小薇說。
陳慕農想了想也點點頭。難道他們又要經曆一次旱災?
李小薇和陳慕農都隱隱擔憂起來。在旱災麵前,他們根本毫無辦法。
這天傍晚,喂雞的時候,陳慕農問李大娃和寬叔,怎麽他們現在不挖魚塘了?
他們的魚塘拖拖拉拉挖了快一年,還沒有挖好。
“想等割完水稻再挖,過年前應該能挖好。
“如果是我,我就挖完再割水稻。割完水稻,大家都清閑了,你們兩家還要去苦哈哈挖魚塘 ,不如現在就苦一些把辛苦活都做了,割完水稻就能和大家一樣清閑一些。”陳慕農說。
李大娃和寬叔真聽了陳慕農的話,立刻就迴家發動家裏人去挖魚塘。
大家都想割完水稻之後隻做一些砍柴鋤草的輕活,挖魚塘還挖的挺快。超出他們兩家人的預想。魚塘的泥是挖開了,還要用黃泥漿抹一遍塘底和塘壁。用棍子打實了。然後再放水進去,就成了魚塘。
他們挖好魚塘再過了兩天才割水稻。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幹旱又來了,水稻的收成並沒有受到影響。大家如往年一樣割完了水稻。擔心下一年不知道還能不能順利種上水稻,種了水稻會不會不會因為幹旱而死掉?
大家也是眼看著李大娃家和寬叔一家不久前挖好了魚塘。還沒有放魚進去,現在就是兩個水塘。
沒有挖水塘的人家都在想一個問題,他們要不要也挖一個水塘,來不來得及?最怕挖到一半,山泉水沒有得流出來了,就沒有水放進水塘,他們就是白費了力氣。
還有一個問題 ,真正幹旱來臨的時候,水塘裏麵那些水能起到多大作用?
李村長也愁眉苦臉,這幾年他都沒有這麽愁過了。
想了兩天兩夜,李村長去曹家村找曹家村的曹村長 ,兩個人一起去找朱家村的朱村長,三個村長商量了一天一夜。
決定在朱家村出來一些的位置,修建起一道水壩,攔住河水儲水備用。
那裏本來就是有一塊天然的低窪地,把地挖深一些,兩邊都是山,再在那裏攔一道泥壩,就能得到一個很大的水塘。
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修建大水塘的位置 。
說幹就幹,每個村子都派出人來幫忙修建水塘。
攔起一道泥壩不難,挖一些泥挑走不難 。
有一個別的難題,要用水的時候,怎麽樣把水從塘裏麵放出來呢?
因為幹旱,山泉水斷流,沒有水流入山塘,山塘的水位會降低。怎麽樣放出塘裏麵的水?
也就是從塘麵到塘地底對應的地方要有出水口。
一時想不到辦法解決。
以後要用水隻能來塘裏挑水。
或者一路挖缺口放水?
沒有人想得出來怎麽辦。
先用最笨的方法,隻能以後來挑水澆地了。
大山塘修好了,水也引進去裝起來,現在還有泉水流出來,那水就流到大山塘,再在塘麵的缺口重新流出來,被引迴河裏去。
山塘修好了,三個村子的人心定一些,就算真的有天旱的日子,他們還有一段時間有水澆地,有可能會等到雨水的到來。
接下來就是存糧食的問題,幹旱可能會導致地裏沒有收成,或者很少的收成,那麽家裏存糧食是很有必要的。
這些事情就大家自己考慮 ,反正很多人十幾年前經曆過一次。
這兩年,大家手裏是有一點錢的,要不要去鎮上買一些米迴來?
好幾個人聚在李村長家,拿不定主意。
“要不要先去鎮上看看情況再決定?”有人說。
寬叔李大娃兩個人去了鎮上。他們幾個村子最近忙著挖大山塘,都沒有人來過鎮上買東西。
米鋪裏麵的米已經漲到三十文錢一斤。
兩個人在鎮上打聽一圈,他們是現在開始幹旱,別的地方是半年前就開始幹旱了,有些地方,過完年還沒有下過雨。
寬叔和李大娃把聽到的消息帶迴李家村。
三十文錢一斤的米,沒有人想要去買。大家趕緊去鋤一些田,種上番薯。如果天真不下雨,這些田都是沒有水種水稻的,早些時候種下番薯,山泉水還沒有完全斷流之前,時不時挑水澆一澆,還有可能明年會有番薯挖。
李大娃和寬叔開始去賣雞,擔心賣不出去。他們都沒有想要多留著幾隻自家吃,隻擔心賣不出去,擔心要成天喂它們,擔心沒有水給它們喝。
整個連山鎮,雖然有些人心惶惶,但吃喝還是要吃喝。他們賣了一個月,就把全部的雞賣出去。
何秀芳比他們晚半個月去賣,也差不多和他們同時賣完。
輪到李小薇他們去賣雞,因為一直沒有等到下雨,大家覺得幹旱已經成定局,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吃的東西會越來越緊缺。
有幾戶大戶人家,也不在乎這些買雞的錢,幾戶人家一下子就把陳慕農家的雞都買了。沒有挑來的還在家裏的那些雞,直接送到他們家再稱重收錢。不用再挑來鎮上了。
第二天陳慕農和李小薇還有何秀芳,三個人才把陳慕農家裏剩的雞挑到買雞的人家家裏。稱好重量收好錢,三個人輕鬆走迴家。
李小薇家多留了十隻雞自己家吃,所以李小薇他們隻賣五十隻雞。何秀芳是多留五隻。明年可能不抓小雞養了。能養就養著多生雞蛋。到時候不能養了就殺來吃,還有有可能到時候會賣得更貴也說不定。往年,他們家一隻雞換迴來一大包米。
反正以後再打算,見一步走一步。
那些雞又養了一個月,要快過年了,還要養著這麽多雞,其實還是覺得比較辛苦 的。真的不想養了,也不是很想吃放空間裏麵的雞。
養這麽多雞在家裏挺惹眼的,就決定也把多留的十隻雞挑去鎮上賣,還把價錢漲了一些,也是很快就賣完了,也算沒白養多一個月。
“要不要跟村裏人說,我們也買這種草藥,然後讓他們也找,找到了賣給你?”陳慕農問。
“現在先不要說,以後再說吧,現在我還不確定能不能賣出去。”李小薇說。
鋤半天草,迴家的時候,拿了一捆霧水草迴家,攤開晾曬。
連續兩天兩個人都去鋤草,到了第三天 往高一些地方鋤草的時候,那地太硬, 鋤草的時候震動的得手都麻了。
地太幹,鋤草也不好鋤,但草容易幹枯,是鋤草的好天氣。如果一直不下雨,地裏的作物也會因為缺水幹枯。
天上一絲雲都沒有,這幾天都看不出來要下雨的樣子。
“我們摘紅漿果之前就開始沒有下雨了,應該有一個月沒有下雨了。”李小薇說。
陳慕農想了想也點點頭。難道他們又要經曆一次旱災?
李小薇和陳慕農都隱隱擔憂起來。在旱災麵前,他們根本毫無辦法。
這天傍晚,喂雞的時候,陳慕農問李大娃和寬叔,怎麽他們現在不挖魚塘了?
他們的魚塘拖拖拉拉挖了快一年,還沒有挖好。
“想等割完水稻再挖,過年前應該能挖好。
“如果是我,我就挖完再割水稻。割完水稻,大家都清閑了,你們兩家還要去苦哈哈挖魚塘 ,不如現在就苦一些把辛苦活都做了,割完水稻就能和大家一樣清閑一些。”陳慕農說。
李大娃和寬叔真聽了陳慕農的話,立刻就迴家發動家裏人去挖魚塘。
大家都想割完水稻之後隻做一些砍柴鋤草的輕活,挖魚塘還挖的挺快。超出他們兩家人的預想。魚塘的泥是挖開了,還要用黃泥漿抹一遍塘底和塘壁。用棍子打實了。然後再放水進去,就成了魚塘。
他們挖好魚塘再過了兩天才割水稻。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幹旱又來了,水稻的收成並沒有受到影響。大家如往年一樣割完了水稻。擔心下一年不知道還能不能順利種上水稻,種了水稻會不會不會因為幹旱而死掉?
大家也是眼看著李大娃家和寬叔一家不久前挖好了魚塘。還沒有放魚進去,現在就是兩個水塘。
沒有挖水塘的人家都在想一個問題,他們要不要也挖一個水塘,來不來得及?最怕挖到一半,山泉水沒有得流出來了,就沒有水放進水塘,他們就是白費了力氣。
還有一個問題 ,真正幹旱來臨的時候,水塘裏麵那些水能起到多大作用?
李村長也愁眉苦臉,這幾年他都沒有這麽愁過了。
想了兩天兩夜,李村長去曹家村找曹家村的曹村長 ,兩個人一起去找朱家村的朱村長,三個村長商量了一天一夜。
決定在朱家村出來一些的位置,修建起一道水壩,攔住河水儲水備用。
那裏本來就是有一塊天然的低窪地,把地挖深一些,兩邊都是山,再在那裏攔一道泥壩,就能得到一個很大的水塘。
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絕好的修建大水塘的位置 。
說幹就幹,每個村子都派出人來幫忙修建水塘。
攔起一道泥壩不難,挖一些泥挑走不難 。
有一個別的難題,要用水的時候,怎麽樣把水從塘裏麵放出來呢?
因為幹旱,山泉水斷流,沒有水流入山塘,山塘的水位會降低。怎麽樣放出塘裏麵的水?
也就是從塘麵到塘地底對應的地方要有出水口。
一時想不到辦法解決。
以後要用水隻能來塘裏挑水。
或者一路挖缺口放水?
沒有人想得出來怎麽辦。
先用最笨的方法,隻能以後來挑水澆地了。
大山塘修好了,水也引進去裝起來,現在還有泉水流出來,那水就流到大山塘,再在塘麵的缺口重新流出來,被引迴河裏去。
山塘修好了,三個村子的人心定一些,就算真的有天旱的日子,他們還有一段時間有水澆地,有可能會等到雨水的到來。
接下來就是存糧食的問題,幹旱可能會導致地裏沒有收成,或者很少的收成,那麽家裏存糧食是很有必要的。
這些事情就大家自己考慮 ,反正很多人十幾年前經曆過一次。
這兩年,大家手裏是有一點錢的,要不要去鎮上買一些米迴來?
好幾個人聚在李村長家,拿不定主意。
“要不要先去鎮上看看情況再決定?”有人說。
寬叔李大娃兩個人去了鎮上。他們幾個村子最近忙著挖大山塘,都沒有人來過鎮上買東西。
米鋪裏麵的米已經漲到三十文錢一斤。
兩個人在鎮上打聽一圈,他們是現在開始幹旱,別的地方是半年前就開始幹旱了,有些地方,過完年還沒有下過雨。
寬叔和李大娃把聽到的消息帶迴李家村。
三十文錢一斤的米,沒有人想要去買。大家趕緊去鋤一些田,種上番薯。如果天真不下雨,這些田都是沒有水種水稻的,早些時候種下番薯,山泉水還沒有完全斷流之前,時不時挑水澆一澆,還有可能明年會有番薯挖。
李大娃和寬叔開始去賣雞,擔心賣不出去。他們都沒有想要多留著幾隻自家吃,隻擔心賣不出去,擔心要成天喂它們,擔心沒有水給它們喝。
整個連山鎮,雖然有些人心惶惶,但吃喝還是要吃喝。他們賣了一個月,就把全部的雞賣出去。
何秀芳比他們晚半個月去賣,也差不多和他們同時賣完。
輪到李小薇他們去賣雞,因為一直沒有等到下雨,大家覺得幹旱已經成定局,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吃的東西會越來越緊缺。
有幾戶大戶人家,也不在乎這些買雞的錢,幾戶人家一下子就把陳慕農家的雞都買了。沒有挑來的還在家裏的那些雞,直接送到他們家再稱重收錢。不用再挑來鎮上了。
第二天陳慕農和李小薇還有何秀芳,三個人才把陳慕農家裏剩的雞挑到買雞的人家家裏。稱好重量收好錢,三個人輕鬆走迴家。
李小薇家多留了十隻雞自己家吃,所以李小薇他們隻賣五十隻雞。何秀芳是多留五隻。明年可能不抓小雞養了。能養就養著多生雞蛋。到時候不能養了就殺來吃,還有有可能到時候會賣得更貴也說不定。往年,他們家一隻雞換迴來一大包米。
反正以後再打算,見一步走一步。
那些雞又養了一個月,要快過年了,還要養著這麽多雞,其實還是覺得比較辛苦 的。真的不想養了,也不是很想吃放空間裏麵的雞。
養這麽多雞在家裏挺惹眼的,就決定也把多留的十隻雞挑去鎮上賣,還把價錢漲了一些,也是很快就賣完了,也算沒白養多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