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花被李三柱勸住之後,每天都跟著下地幫忙,李三柱都感覺那些地裏的活沒有那麽緊迫了。
李三柱還跟王桂花說,她多拿一些米出來給村裏,讓李大娃他們運送到百山鎮,修城牆的人吃飽了飯,修的城牆夠堅固,月影國兵士就打不進來, 那她們家的糧食就不會被搶走,他們的八畝良田還是他們家的。
李三柱順從王桂花順從了一輩子,到現在才敢說多幾句話去勸她。現在這樣動蕩不安定,放家裏的糧食不一定守得住,還不如拿一些出來給修城牆的人吃了可能有些用。
王桂花可能是被李三柱說動了,村裏人第二次湊糧食的時候她破天荒拿了半袋米出來,比他們村籌集的糧食加起來都多很多。
李村長做主,這半袋米並沒有一下子交給負責運糧食的曹家村兄弟拿走,隻拿走一小部分,和村裏人湊的加起來和以往湊到的量差不多。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自己的糧食也不寬裕,越是往後,讓大家湊糧食越困難,要到收糧食的時候才會好轉。好轉也好不到哪裏去想,隻要打仗,這一兩年應該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現在出去修城牆的人才離開沒有多久,往後還要送很多次糧食去。所以他們每次交糧食都是按著數來的。
給修城牆的人第二次送出糧食之後 ,王小哥李大丫的兒子滿月,也沒有什麽條件請酒了,就算有條件,請酒也不合適。大丫娘讓王小哥殺了兩隻雞,煮了雞酒,每家端去一碗雞酒。村裏人大部分人都真心為他們高興,迴給他們家十個八個雞蛋,沒有那麽多的就迴五六個雞蛋,反正就是要表表心意。
周管事得了消息,又親自來一趟,給王小哥家送一些米還有兩條魚。王小哥家三畝山地,後來硬是開墾出來一畝水田,不過那田的收成沒有陳慕農家的好,他們幾個人肯定不夠吃。周管事還有米,就給他家送來,他不希望他們一家三口頓頓都吃不飽飯。
李大丫家種地錢是有一些,但是在這個時米貴,買米不劃算,所以不舍得買米,都盡量省著米吃,多吃一些雜糧。
有了周管事送來的米,王小哥就放心了很多,很感激他這個舅舅。他就是發愁家裏米不夠吃,可是他沒有什麽法子。
王小哥家解決了暫時不夠米吃的問題,村裏跟他相熟的幾家人都鬆了一口氣,還有大丫娘家也是,大丫要奶孩子 他們不忍心看著大丫天天吃雜糧,可是不忍心又能怎麽辦,家家戶戶自顧不暇。
大丫他們前不久還在想這個孩子來的好像不是時候,正是缺糧食的時候來,可把他們兩個人愁死了。
現在終於一切都暫時得到解決!
李小薇家今年的春耕任務有些重,兩家的水田加起來有四畝,又各家有一畝多的新田。加起來有七畝水田。
還好新田再踩一次田就可以插秧,如果要她們春耕的時候才開始開墾,那她們肯定是不可能的做得到,隻能先放著不管。
不過既然去年底那麽辛苦開墾出來 ,她們無論如何都要插上秧苗在田裏的。
李小薇家和陳慕農家種雜糧的旱地都不多,多數地都種了金銀花,還有一些地種了地裏寶和果樹。也不舍得挖那些已經種下的作物,挖了去種雜糧 ,不舍得。就在地邊,在那些作物中間見到有點空地就種一些番薯芋頭。陳慕農的院子的菜地都種上花生。
種好番薯芋頭豆子花生這些,何秀芳她們就下水田鋤田。
李小薇計劃等插秧的時候請兩三個人幫忙幹兩天,就是每家活都挺重,不知道有沒有人有空。本來她就是這樣想的,請人幹幾天活。被李大娃帶陳慕農那麽一句話迴來,害得她到時候請人幹活,還被人誤以為是她聽了陳慕農的話才請人,唉!
有人來問李村長,那兩戶不在家的,他們的田地能不能種上水稻,地裏能不能種上番薯,這些糧食收了,可以拿去給修建城牆的人吃。
有人跟李村長說,他們外出修建城牆,作用就是保護大家的田地不被搶走,現在那兩戶人家不在這裏,田地還在,種他們的地得到糧食給修城牆的人吃,是合情理的。有人還說出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樣一句話。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李村長就不糾結了,他家多下一些穀種,多育一些秧苗。村裏人各家派人來幫忙把那兩家的水田鋤好,踩好,等插秧就行。村裏大夥還說到收了稻穀 ,把李村長家出的穀種還給他家,沒有道理要李村長虧出來穀種。
那旱地更容易處理,鋤好地,等有番薯藤苗的時候扯來種上就行。
有了這兩戶人家的田地的這一份糧食 ,他們人不在家種地,他們不用交田地的糧食稅,這些收成都能留下來,說不定除了交出去給修建城牆的人吃之外還有剩餘的!
雖然每一家幹自家的活已經累到不行,但來一起耕種這兩戶人家的田地,一點怨言都沒有。有了這些田地 ,他們各家能留給自己家的糧食就更多!
他們剛走的時候,還沒有人想到這一點,慢慢大家才想明白。
不過他們並沒有那種不堪的想法,那種希望人家一直不迴來這樣的想法。
李大海看見村裏人一起把那兩戶人家的田地種了,慶幸自己家沒有離開李家村。
李三柱還跟王桂花說,她多拿一些米出來給村裏,讓李大娃他們運送到百山鎮,修城牆的人吃飽了飯,修的城牆夠堅固,月影國兵士就打不進來, 那她們家的糧食就不會被搶走,他們的八畝良田還是他們家的。
李三柱順從王桂花順從了一輩子,到現在才敢說多幾句話去勸她。現在這樣動蕩不安定,放家裏的糧食不一定守得住,還不如拿一些出來給修城牆的人吃了可能有些用。
王桂花可能是被李三柱說動了,村裏人第二次湊糧食的時候她破天荒拿了半袋米出來,比他們村籌集的糧食加起來都多很多。
李村長做主,這半袋米並沒有一下子交給負責運糧食的曹家村兄弟拿走,隻拿走一小部分,和村裏人湊的加起來和以往湊到的量差不多。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自己的糧食也不寬裕,越是往後,讓大家湊糧食越困難,要到收糧食的時候才會好轉。好轉也好不到哪裏去想,隻要打仗,這一兩年應該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現在出去修城牆的人才離開沒有多久,往後還要送很多次糧食去。所以他們每次交糧食都是按著數來的。
給修城牆的人第二次送出糧食之後 ,王小哥李大丫的兒子滿月,也沒有什麽條件請酒了,就算有條件,請酒也不合適。大丫娘讓王小哥殺了兩隻雞,煮了雞酒,每家端去一碗雞酒。村裏人大部分人都真心為他們高興,迴給他們家十個八個雞蛋,沒有那麽多的就迴五六個雞蛋,反正就是要表表心意。
周管事得了消息,又親自來一趟,給王小哥家送一些米還有兩條魚。王小哥家三畝山地,後來硬是開墾出來一畝水田,不過那田的收成沒有陳慕農家的好,他們幾個人肯定不夠吃。周管事還有米,就給他家送來,他不希望他們一家三口頓頓都吃不飽飯。
李大丫家種地錢是有一些,但是在這個時米貴,買米不劃算,所以不舍得買米,都盡量省著米吃,多吃一些雜糧。
有了周管事送來的米,王小哥就放心了很多,很感激他這個舅舅。他就是發愁家裏米不夠吃,可是他沒有什麽法子。
王小哥家解決了暫時不夠米吃的問題,村裏跟他相熟的幾家人都鬆了一口氣,還有大丫娘家也是,大丫要奶孩子 他們不忍心看著大丫天天吃雜糧,可是不忍心又能怎麽辦,家家戶戶自顧不暇。
大丫他們前不久還在想這個孩子來的好像不是時候,正是缺糧食的時候來,可把他們兩個人愁死了。
現在終於一切都暫時得到解決!
李小薇家今年的春耕任務有些重,兩家的水田加起來有四畝,又各家有一畝多的新田。加起來有七畝水田。
還好新田再踩一次田就可以插秧,如果要她們春耕的時候才開始開墾,那她們肯定是不可能的做得到,隻能先放著不管。
不過既然去年底那麽辛苦開墾出來 ,她們無論如何都要插上秧苗在田裏的。
李小薇家和陳慕農家種雜糧的旱地都不多,多數地都種了金銀花,還有一些地種了地裏寶和果樹。也不舍得挖那些已經種下的作物,挖了去種雜糧 ,不舍得。就在地邊,在那些作物中間見到有點空地就種一些番薯芋頭。陳慕農的院子的菜地都種上花生。
種好番薯芋頭豆子花生這些,何秀芳她們就下水田鋤田。
李小薇計劃等插秧的時候請兩三個人幫忙幹兩天,就是每家活都挺重,不知道有沒有人有空。本來她就是這樣想的,請人幹幾天活。被李大娃帶陳慕農那麽一句話迴來,害得她到時候請人幹活,還被人誤以為是她聽了陳慕農的話才請人,唉!
有人來問李村長,那兩戶不在家的,他們的田地能不能種上水稻,地裏能不能種上番薯,這些糧食收了,可以拿去給修建城牆的人吃。
有人跟李村長說,他們外出修建城牆,作用就是保護大家的田地不被搶走,現在那兩戶人家不在這裏,田地還在,種他們的地得到糧食給修城牆的人吃,是合情理的。有人還說出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樣一句話。也不知道說的對不對。
李村長就不糾結了,他家多下一些穀種,多育一些秧苗。村裏人各家派人來幫忙把那兩家的水田鋤好,踩好,等插秧就行。村裏大夥還說到收了稻穀 ,把李村長家出的穀種還給他家,沒有道理要李村長虧出來穀種。
那旱地更容易處理,鋤好地,等有番薯藤苗的時候扯來種上就行。
有了這兩戶人家的田地的這一份糧食 ,他們人不在家種地,他們不用交田地的糧食稅,這些收成都能留下來,說不定除了交出去給修建城牆的人吃之外還有剩餘的!
雖然每一家幹自家的活已經累到不行,但來一起耕種這兩戶人家的田地,一點怨言都沒有。有了這些田地 ,他們各家能留給自己家的糧食就更多!
他們剛走的時候,還沒有人想到這一點,慢慢大家才想明白。
不過他們並沒有那種不堪的想法,那種希望人家一直不迴來這樣的想法。
李大海看見村裏人一起把那兩戶人家的田地種了,慶幸自己家沒有離開李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