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婆子打理的那些雞鴨都長得不錯,可以陸續拿出去賣。
李小薇想趁現在價錢高一些拿去賣 ,讓周婆子挑幾隻出來。
何秀芳挑一籠雞,一籠鴨子,李小薇兩姐妹跟著一起去,李小薇拿了一些青菜幹筍,還有雞蛋。
本來想讓李小蘭在家的,但她說想去鎮上買糯米糍吃。
到了地方,母女三個找邊上沒人的角落,擺好攤子。
李小薇之前就知道集市上賣雞鴨的人並不多,所以她才以為能賣個好價錢。
誰知道等了很久,都沒有人要買。
來問價錢的人挺多,看著就是很想吃肉的樣子,不停咽口水,可就是不買。
李小薇開的價錢是雞二十文一斤,鴨子十八文,比以前貴兩文錢一斤,一隻雞三斤多,七十文左右。
等好一會都沒有開張,李小薇醒悟過來,大家夥口袋空空如也,想買也拿不出來錢。
何秀芳都做好準備,賣不出去全挑迴家繼續養。
李小薇則想著實在賣不掉就厚臉皮一點去找找周管事和謝管事。
後來還是等到有人來買走一隻雞,一隻鴨,不至於要全挑迴去。
何秀芳總共挑出來雞五隻,鴨五隻,挑迴去四隻雞,四隻鴨。
雖然心情有些低落,但雞鴨還在,拿迴家養著就行,也沒有很受影響。
雖然雞鴨沒有賣完,其他東西都賣完了,收入也不算少。
到了賣糯米糍攤子,李小蘭站住了。
“小蘭,買芋頭糕或者蘿卜糕好不好,我們不吃糯米糍。”何秀芳問。
“娘,芋頭糕我吃過了,我就是想吃糯米糍。”
最後買了兩塊芋頭糕何秀芳和李小薇吃,一隻糯米糍李小蘭吃。
走在迴家的路上,何秀芳擔心的問,
“小薇,養到過年應該能賣出去吧?”
要把這些養大了的雞賣掉,過了年買小雞迴來養,這樣子才能掙到錢。一直養著不賣,浪費糧食。
“娘,我想一下辦法,肯定能賣掉的。”李小薇安慰何秀芳。
這些雞自己都可以吃得掉,但舍不得吃那麽多。
早上的時候 ,村裏人有人看見何秀芳挑著一擔雞鴨去鎮上,羨慕嫉妒的都有。
多數人家的雞養得晚,才一斤出頭,何秀芳家已經能拿去賣了。
到了下午,她們看見何秀芳挑了一擔雞鴨迴來,知道她的雞鴨沒有賣完。
心裏好受一些。
吃晚飯的時候,李小薇想到一個辦法。
“娘,阿婆,我們可以把雞鴨殺了,分開賣,要買的人不用買整隻。”
何秀芳和周婆子都覺得這個辦法好。
說好下一個趕集日殺三隻雞,兩隻鴨子去賣。
李小薇她們也不用趕早起來殺雞鴨,頭天白天就弄好,放李小薇寶箱裏。
到了鎮上,何秀芳把砧板刀都擺好,開好膛的雞鴨也擺出來。
有人看見,就問怎麽賣。
“最少要一爪,稱重,十八文一斤。”何秀芳說。
她們還把價錢降了,旱災之前整隻雞稱重都要十八文一斤,她們現在的價錢真的很實惠。
李小薇說現在大家沒有錢,賣不出來高價,隻能這樣。何秀芳沒有意見。
在旁邊觀看想買雞的人也會算,覺得這個價錢挺實惠。
那個最先詢問的人第一個要買。
“我要下爪,雞腿那塊。”
何秀芳拿著刀比劃著,砍出來一爪,搭了一塊雞脖子,拿去讓李小薇稱重,李小薇稱好重量,拿一塊蕉葉墊著放到人家的籃子裏。
那人付了錢。
接下來賣得挺順利 ,多數是買一爪的多,隻有一個顧客買了半隻。
除了雞鴨肉,心肝賣到十文錢,雞腎鴨腎一共有五隻,賣了十八文錢。
雞鴨都賣完,何秀芳鬆一口氣。
還有一個人問她們下一個集來不來,她要定一隻全雞,讓李小薇她們幫處理好,要用來拜神的。
李小薇答應了,讓她那天來拿,價錢還是十八文一斤。
收完攤,三人走在迴家的路上。
“小薇,往後我們還是這樣賣吧!”
李小薇也想不出來更好的辦法,除非遇到做酒席的大客戶,一下子把她們的雞鴨都要了。
這一次她們家自己也沒留些吃的,隻吃了血和腸子。
周婆子何秀芳她們都覺得應該這樣,沒有問題,有腸子吃就不錯了,應該滿足。
吃著飯,李小蘭說想吃一隻鴨腿,問何秀芳能不能下次留一隻雞腿給她。
何秀芳有些糾結 ,在她心裏,好的肉要拿去賣換錢,家裏吃些邊角料就行了。
不過小女兒提了要求,家裏養那麽多雞鴨,吃一隻鴨腿,好像不過分,她把女兒的這個要求記在心上。
李小蘭其實以前也很想吃一些好的,但一直不敢提,最近她才敢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她是覺得家裏阿娘阿姐阿婆都不會責怪她貪吃她才敢說的 。
李小薇家計劃留五隻母雞下蛋,留一隻公雞,其它的都賣掉,鴨子一隻不留。
她們總共要賣掉差不多六十隻雞鴨,已經賣掉八隻,剩下的應該也不難。
下一個集因為有人定了一隻雞,何秀芳總共殺了五隻雞,兩隻鴨。
東西都放在地上,何秀芳要蹲在地上砍雞。
沒有台子,沒有辦法。
好在大家的東西都是擺在地上賣。
那定一隻雞的婦人真的來了,何秀芳將雞血蒸熟也帶來給她,除了腸子沒有,其它部位心肝腎等都在,雞毛拔的很幹淨,拿迴家衝一下水,就可以下鍋煮。
婦人很滿意,爽快付了錢。
“這樣省事不少,下迴還找你們買。”
讓顧客滿意,何秀芳很高興,臉上就帶出來了笑容。
李小蘭也擺了個菜攤,都是菜地裏摘的青菜。一堆一堆放好,一堆一文錢,有人要她收錢就行。
這一次李小蘭的青菜也賣得七七八八。
收完攤,何秀芳她們挑著籃筐迴到往常休息的那棵大樹下時,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吃東西。
飯團子配鹹菜吃,鹹菜還是放了辣椒煮的,這會吃起來特別香,很下飯,還每人都有一隻煮雞蛋。吃完東西喝幾口水,繼續趕路迴家。
“娘,下一次我打算也做豆腐來賣,你看行嗎?”農忙忙完之後,她們家就不做豆腐賣了,李小薇就想著,既然來都來了,就順便賣豆腐,多掙十文八文。
“我要挑雞鴨,豆腐你挑得動嗎?”
“兩板豆腐我應該能挑得了,以前唐明哥是放水桶裏挑的,桶裏裝了水,比較重。這一次我打算直接放在豆腐板上挑過來,到街上再切開一塊一塊的。”
“隻要你不怕累,那就做吧!到時我們多歇幾次。”
何秀芳欣慰兩個女兒懂事勤勞,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平時就隻會想著幹活,想著掙錢,不會想跑去玩,不想著穿漂亮衣服。
何秀芳甚至想,如果從小蘭這麽小就開始掙錢存錢,到她出嫁,能存下多少錢?能不能買一畝地?
如果不出嫁,繼續掙錢存錢,到三四十歲,又能存下多少錢?
……
想著想著,何秀芳苦笑一下。
她從小就幹活很勤快,出嫁後也是個肯幹活能幹活的人,可是她……
無論是小時候做女兒在娘家,還是嫁作人婦,家裏的錢都不歸她管,手裏幾乎一文錢沒有 。
以前何秀芳的生活一直是這樣,很多女人的生活也是這樣。
現在何秀芳感覺自己擁有的不一樣了。
錢雖然是女兒小薇放著的,但她要用錢就能用,她生病了,要花錢請大夫應該也會去請,不會像以前一樣。
何秀芳發覺了她們家如今的不同。
以前在王桂花家,她們母女三個就是被嫌棄被不被重視的人,她娘在何家寨也是一樣,被大哥一家拋棄。
可是現在她們一家人,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不會嫌棄誰,也不會偏心誰。
這樣子的日子才好,對他們不好的人,離開那些人就好,離得遠遠的。離了他們,日子照樣能過下去,還會過得更好。
想起前兩年身無分文被趕出家門,連個容身之所都沒有,身上隻有一身破衣服。
何秀芳還是希望自己兩個女兒以後能夠遇到好婆家,好郎君,順順利利,不要去經曆那些坎坎坷坷。
何秀芳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就到了李家村。
留意著村口動靜的村民跑出來看,想知道何秀芳她們的雞肉賣掉沒有。
看著空空的籃筐,便知道都賣掉了。
有人就想著過一兩個月,等自家的雞大了,也學著何秀芳她們那樣拿去賣。
“大家有什麽可以拿去賣的都可以拿去賣,能賣一文是一文,我們鎮很大,鎮上住的人不少,趕集日的時候人更多,隻要東西好,價格合適,大部分東西都會有人買。”李小薇說。
“就算賣不掉,還可以拿迴家,反正虧不到哪去。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好幾個婦人都動了心思。
之前李二妹有一天隻賣掉三文錢的東西,有些氣餒,李二妹和李大丫,有一段時間沒有去鎮上賣東西了。
看見李小薇她們這樣說,李二妹和李大丫約好過幾天拿一些東西去鎮上賣。
連張嬸子家都又想做豆腐去賣,她們計劃每天去一趟鎮上,平時賣兩板豆腐,趕集日賣四板豆腐。
還來問何秀芳主意。
“每天去鎮上,我還沒有試過,就是怕身體吃不消,以前唐明出去賣豆腐,都累瘦了,我沒讓他賣了,你也是知道的。”何秀芳說。
“嬸子我有個想法,叔可以隔天去一次,過一段時間,鎮上的人就知道你家是隔天來一次的,想買豆腐的就會來買 。”
張嬸子也覺得這樣很好。
既然張嬸子家賣豆腐,李小薇就不賣了。
李小薇想趁現在價錢高一些拿去賣 ,讓周婆子挑幾隻出來。
何秀芳挑一籠雞,一籠鴨子,李小薇兩姐妹跟著一起去,李小薇拿了一些青菜幹筍,還有雞蛋。
本來想讓李小蘭在家的,但她說想去鎮上買糯米糍吃。
到了地方,母女三個找邊上沒人的角落,擺好攤子。
李小薇之前就知道集市上賣雞鴨的人並不多,所以她才以為能賣個好價錢。
誰知道等了很久,都沒有人要買。
來問價錢的人挺多,看著就是很想吃肉的樣子,不停咽口水,可就是不買。
李小薇開的價錢是雞二十文一斤,鴨子十八文,比以前貴兩文錢一斤,一隻雞三斤多,七十文左右。
等好一會都沒有開張,李小薇醒悟過來,大家夥口袋空空如也,想買也拿不出來錢。
何秀芳都做好準備,賣不出去全挑迴家繼續養。
李小薇則想著實在賣不掉就厚臉皮一點去找找周管事和謝管事。
後來還是等到有人來買走一隻雞,一隻鴨,不至於要全挑迴去。
何秀芳總共挑出來雞五隻,鴨五隻,挑迴去四隻雞,四隻鴨。
雖然心情有些低落,但雞鴨還在,拿迴家養著就行,也沒有很受影響。
雖然雞鴨沒有賣完,其他東西都賣完了,收入也不算少。
到了賣糯米糍攤子,李小蘭站住了。
“小蘭,買芋頭糕或者蘿卜糕好不好,我們不吃糯米糍。”何秀芳問。
“娘,芋頭糕我吃過了,我就是想吃糯米糍。”
最後買了兩塊芋頭糕何秀芳和李小薇吃,一隻糯米糍李小蘭吃。
走在迴家的路上,何秀芳擔心的問,
“小薇,養到過年應該能賣出去吧?”
要把這些養大了的雞賣掉,過了年買小雞迴來養,這樣子才能掙到錢。一直養著不賣,浪費糧食。
“娘,我想一下辦法,肯定能賣掉的。”李小薇安慰何秀芳。
這些雞自己都可以吃得掉,但舍不得吃那麽多。
早上的時候 ,村裏人有人看見何秀芳挑著一擔雞鴨去鎮上,羨慕嫉妒的都有。
多數人家的雞養得晚,才一斤出頭,何秀芳家已經能拿去賣了。
到了下午,她們看見何秀芳挑了一擔雞鴨迴來,知道她的雞鴨沒有賣完。
心裏好受一些。
吃晚飯的時候,李小薇想到一個辦法。
“娘,阿婆,我們可以把雞鴨殺了,分開賣,要買的人不用買整隻。”
何秀芳和周婆子都覺得這個辦法好。
說好下一個趕集日殺三隻雞,兩隻鴨子去賣。
李小薇她們也不用趕早起來殺雞鴨,頭天白天就弄好,放李小薇寶箱裏。
到了鎮上,何秀芳把砧板刀都擺好,開好膛的雞鴨也擺出來。
有人看見,就問怎麽賣。
“最少要一爪,稱重,十八文一斤。”何秀芳說。
她們還把價錢降了,旱災之前整隻雞稱重都要十八文一斤,她們現在的價錢真的很實惠。
李小薇說現在大家沒有錢,賣不出來高價,隻能這樣。何秀芳沒有意見。
在旁邊觀看想買雞的人也會算,覺得這個價錢挺實惠。
那個最先詢問的人第一個要買。
“我要下爪,雞腿那塊。”
何秀芳拿著刀比劃著,砍出來一爪,搭了一塊雞脖子,拿去讓李小薇稱重,李小薇稱好重量,拿一塊蕉葉墊著放到人家的籃子裏。
那人付了錢。
接下來賣得挺順利 ,多數是買一爪的多,隻有一個顧客買了半隻。
除了雞鴨肉,心肝賣到十文錢,雞腎鴨腎一共有五隻,賣了十八文錢。
雞鴨都賣完,何秀芳鬆一口氣。
還有一個人問她們下一個集來不來,她要定一隻全雞,讓李小薇她們幫處理好,要用來拜神的。
李小薇答應了,讓她那天來拿,價錢還是十八文一斤。
收完攤,三人走在迴家的路上。
“小薇,往後我們還是這樣賣吧!”
李小薇也想不出來更好的辦法,除非遇到做酒席的大客戶,一下子把她們的雞鴨都要了。
這一次她們家自己也沒留些吃的,隻吃了血和腸子。
周婆子何秀芳她們都覺得應該這樣,沒有問題,有腸子吃就不錯了,應該滿足。
吃著飯,李小蘭說想吃一隻鴨腿,問何秀芳能不能下次留一隻雞腿給她。
何秀芳有些糾結 ,在她心裏,好的肉要拿去賣換錢,家裏吃些邊角料就行了。
不過小女兒提了要求,家裏養那麽多雞鴨,吃一隻鴨腿,好像不過分,她把女兒的這個要求記在心上。
李小蘭其實以前也很想吃一些好的,但一直不敢提,最近她才敢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她是覺得家裏阿娘阿姐阿婆都不會責怪她貪吃她才敢說的 。
李小薇家計劃留五隻母雞下蛋,留一隻公雞,其它的都賣掉,鴨子一隻不留。
她們總共要賣掉差不多六十隻雞鴨,已經賣掉八隻,剩下的應該也不難。
下一個集因為有人定了一隻雞,何秀芳總共殺了五隻雞,兩隻鴨。
東西都放在地上,何秀芳要蹲在地上砍雞。
沒有台子,沒有辦法。
好在大家的東西都是擺在地上賣。
那定一隻雞的婦人真的來了,何秀芳將雞血蒸熟也帶來給她,除了腸子沒有,其它部位心肝腎等都在,雞毛拔的很幹淨,拿迴家衝一下水,就可以下鍋煮。
婦人很滿意,爽快付了錢。
“這樣省事不少,下迴還找你們買。”
讓顧客滿意,何秀芳很高興,臉上就帶出來了笑容。
李小蘭也擺了個菜攤,都是菜地裏摘的青菜。一堆一堆放好,一堆一文錢,有人要她收錢就行。
這一次李小蘭的青菜也賣得七七八八。
收完攤,何秀芳她們挑著籃筐迴到往常休息的那棵大樹下時,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吃東西。
飯團子配鹹菜吃,鹹菜還是放了辣椒煮的,這會吃起來特別香,很下飯,還每人都有一隻煮雞蛋。吃完東西喝幾口水,繼續趕路迴家。
“娘,下一次我打算也做豆腐來賣,你看行嗎?”農忙忙完之後,她們家就不做豆腐賣了,李小薇就想著,既然來都來了,就順便賣豆腐,多掙十文八文。
“我要挑雞鴨,豆腐你挑得動嗎?”
“兩板豆腐我應該能挑得了,以前唐明哥是放水桶裏挑的,桶裏裝了水,比較重。這一次我打算直接放在豆腐板上挑過來,到街上再切開一塊一塊的。”
“隻要你不怕累,那就做吧!到時我們多歇幾次。”
何秀芳欣慰兩個女兒懂事勤勞,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熱。平時就隻會想著幹活,想著掙錢,不會想跑去玩,不想著穿漂亮衣服。
何秀芳甚至想,如果從小蘭這麽小就開始掙錢存錢,到她出嫁,能存下多少錢?能不能買一畝地?
如果不出嫁,繼續掙錢存錢,到三四十歲,又能存下多少錢?
……
想著想著,何秀芳苦笑一下。
她從小就幹活很勤快,出嫁後也是個肯幹活能幹活的人,可是她……
無論是小時候做女兒在娘家,還是嫁作人婦,家裏的錢都不歸她管,手裏幾乎一文錢沒有 。
以前何秀芳的生活一直是這樣,很多女人的生活也是這樣。
現在何秀芳感覺自己擁有的不一樣了。
錢雖然是女兒小薇放著的,但她要用錢就能用,她生病了,要花錢請大夫應該也會去請,不會像以前一樣。
何秀芳發覺了她們家如今的不同。
以前在王桂花家,她們母女三個就是被嫌棄被不被重視的人,她娘在何家寨也是一樣,被大哥一家拋棄。
可是現在她們一家人,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不會嫌棄誰,也不會偏心誰。
這樣子的日子才好,對他們不好的人,離開那些人就好,離得遠遠的。離了他們,日子照樣能過下去,還會過得更好。
想起前兩年身無分文被趕出家門,連個容身之所都沒有,身上隻有一身破衣服。
何秀芳還是希望自己兩個女兒以後能夠遇到好婆家,好郎君,順順利利,不要去經曆那些坎坎坷坷。
何秀芳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就到了李家村。
留意著村口動靜的村民跑出來看,想知道何秀芳她們的雞肉賣掉沒有。
看著空空的籃筐,便知道都賣掉了。
有人就想著過一兩個月,等自家的雞大了,也學著何秀芳她們那樣拿去賣。
“大家有什麽可以拿去賣的都可以拿去賣,能賣一文是一文,我們鎮很大,鎮上住的人不少,趕集日的時候人更多,隻要東西好,價格合適,大部分東西都會有人買。”李小薇說。
“就算賣不掉,還可以拿迴家,反正虧不到哪去。大家說是不是這樣?”
好幾個婦人都動了心思。
之前李二妹有一天隻賣掉三文錢的東西,有些氣餒,李二妹和李大丫,有一段時間沒有去鎮上賣東西了。
看見李小薇她們這樣說,李二妹和李大丫約好過幾天拿一些東西去鎮上賣。
連張嬸子家都又想做豆腐去賣,她們計劃每天去一趟鎮上,平時賣兩板豆腐,趕集日賣四板豆腐。
還來問何秀芳主意。
“每天去鎮上,我還沒有試過,就是怕身體吃不消,以前唐明出去賣豆腐,都累瘦了,我沒讓他賣了,你也是知道的。”何秀芳說。
“嬸子我有個想法,叔可以隔天去一次,過一段時間,鎮上的人就知道你家是隔天來一次的,想買豆腐的就會來買 。”
張嬸子也覺得這樣很好。
既然張嬸子家賣豆腐,李小薇就不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