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和李小蘭迴到家,家裏人看見他們空了的水桶,知道豆腐都賣光了,挺高興的。這一次賣豆腐得了三十多文錢。他們也算不清楚到底掙多少,豆子自家種的,又不花錢買,就不去糾結這些了。
中午,何秀芳就煮了粥,煮一碗青菜吃,煎一碗豆腐吃。何秀芳讓李小薇煎的豆腐,李小薇舍得放油,她不舍得。
吃完,雞鴨也都已經喂好,沒有什麽活要忙。他們這一天時是不準備去地裏幹活的,何秀芳讓幾個兒女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李小薇選擇了去睡覺,周婆子也迴房間躺下了。唐明去他的小木屋待著。李小蘭粘著何秀芳,何秀芳坐在屋簷下破竹篾。
睡了一會,李小薇從床上爬起來。
“娘,小蘭,我們去撈河蝦,釀豆腐吃好不好?”
何秀芳挺心動的,她放下手上的刀就去找了三隻簸箕。母女三個和周婆子唐明說一聲就出去了。
她們往擔水河的下遊走一段距離,再下到河裏,從那裏開始往曹家村這邊撈迴來,最後到達朱家村下麵,那裏差不多就是小河的盡頭,就從那裏上岸迴家。
何秀芳和李小薇兩人拿著簸箕伸進河邊的水草,撈到小蝦就倒到李小蘭拿著的簸箕裏麵。
河裏的蝦子並不多,也不大,不過積少成多,慢慢的李小蘭端著的簸箕底部鋪了一層小蝦米。
撈蝦時,總覺得下一簸箕就會撈到又多又大隻的蝦,雖然一直彎著腰,何秀芳和李小薇都沒有感覺到身上的疲憊,到她們到達朱家村的時候,太陽都快下山了,李小蘭端的簸箕裏麵堆起一堆小蝦米。
母女三個依依不舍地離開小河迴到大路上走迴家。
迴到家把小蝦放鍋裏炒一會,小蝦變紅後裝起來,挑揀掉雜草泥沙,洗幹淨後和韭菜一起剁成餡,又找出來小半碗舍不得吃的豬油渣一起剁餡,最後放調料拌好就可以釀豆腐了。
一個下午的辛苦是值得的,釀豆腐很好吃。
李小蘭一邊迴味一邊說:“娘,我們下次再去撈小蝦,釀豆腐太好吃了。”
“等過一段時間河裏的小蝦長大了我們再去。”
說得大家都笑了。
“娘,你們說我們做豆腐挑去鎮上賣怎麽樣?”唐明問,他喜歡掙錢,想快一點掙夠買房子的錢,再掙錢買一畝地……
剛好第二天是趕集日。
說幹就幹,何秀芳趕緊泡黃豆,之後就趕家裏人早早睡下。
三更就打火把去村口磨豆子,好在村裏人養的狗不叫,大家也睡得挺沉,沒有嚇到人。
磨完豆子,何秀芳讓唐明他們迴去睡覺,燒豆漿做豆腐的事就讓她和周婆子來。天亮了唐明他們還要挑豆腐去鎮上賣。
怕賣不出去,何秀芳沒有做很多豆腐,就做了三板豆腐,唐明也挑得動。
李小薇去摘了一些韭菜 ,還有其他一些長得很好的青菜豆角,沒有摘多少,另外煮了三十隻雞蛋。上一次雞蛋賣不掉,這一次她想賣煮雞蛋。
唐明挑豆腐,李小薇挑雞蛋和青菜,兄妹兩個往鎮上走。
早起的村民都看見了他們兩個走遠。
“昨天在村裏賣豆腐,今天去鎮上賣,他們這麽勤快會掙錢,說不定人家很快就又能買一畝地了。”有一個嬸子羨慕地說,她跑去把自家的兩個兒女從床上叫起來,說了一頓。
“多向唐明,小薇他們學學,人家勤快又會掙錢。”
又對著女兒說,“特別是你,少往李春曉跟前湊 。”
被說的兩兄妹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這一大早的,他們什麽都沒有做呀。
李小薇和唐明到地方的時候,人已經很多了,一條街道的兩邊都擺滿了東西。
沒有辦法,找不到好位子,他們先到一個不顯眼的角落擺好攤子。
唐明已經不怕吆喝了,既然他們位置這麽偏,就吆喝幾聲吸引一下注意力。
這一招還是有效果的,有需要買豆腐的聽見叫賣聲尋了過來。
賣出去幾塊豆腐後,後麵來買的人就更多了。
來買豆腐的人,李小薇都送一小把韭菜,韭菜可以配著豆腐煮,買豆腐的人很高興。覺得送的韭菜不夠多的,又買一些。
有人來買豆腐李小薇也趁機推銷自己的雞蛋,買菜的人聽到雞蛋是熟的,多數沒有要。
旁邊擺攤的大叔要了兩個吃了。
“早上走那麽遠的路來的,餓了。”大叔說。
唐明提著籃子,邊走邊喊,“煮熟的雞蛋,剝殼就可以吃,一文錢兩個。”
“小夥子,我要兩個。”
“我也要兩個。”
煮雞蛋最後剩了兩個,唐明和李小薇一人吃一個。
集市還有挺多人,李小薇她們的豆腐賣完了,菜摘得不多,也賣完,倒幹淨桶裏的水,兩兄妹準備迴家。
“小薇,下次趕集我們可以多做一板豆腐來賣,我猜也可能賣得掉。”唐明說。
“我覺得也是這樣。”李小薇同意。
這一趟趕集,兩兄妹幾十文錢進賬。沒買東西,就那樣迴家了。說定了下一次趕集再買肉吃。他們家也留了兩大塊豆腐晚上吃的。
迴到李家村,家家戶戶都吃過飯了。
何秀芳她們也煮好了粥,煮好青菜,弄好鹹菜碗,等唐明他們迴來再吃。
吃過粥,何秀芳讓唐明他們各自去休息。她自己則和周婆子一起收拾一下院子。
張嬸子在院子外麵招唿一聲,就拉開籬笆門走了進來。
“秀芳,周阿婆忙什麽呢?”張嬸子問。
“玉鳳,快進來,我們就把院子的雞糞歸攏起來鏟一下,堆到糞堆裏。”何秀芳說。
張嬸子是來打聽事情的。
“聽說你們家今天做豆腐去鎮上賣了,好不好賣?”
“是的,做了三板豆腐,都賣完了,是唐明和小薇去賣的。”何秀芳說。
“你們家幾個孩子真能幹。”張嬸子誇道。
“你家阿棟也是挺懂事的。”何秀芳有些不知道怎麽說。別人誇她孩子,她誇別人孩子應該沒錯。
“阿棟就隻知道跟著我們下地幹活,唉,家裏連買鹽的錢都沒有……”
“這……,山上的野菜,蘑菇,野果家裏的青菜雞蛋這些拿到鎮上去賣,多少能賣出去一些的。”何秀芳說,她家確實是賣這些東西的。
“那下一次趕集我也打算拿點東西去賣,秀芳你家有經驗,你覺得我賣什麽比較好?”張嬸子說。
“我們家賣的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地裏的菜,山上的野菜野果,草藥,找到什麽賣什麽。”何秀芳說。
送走玉鳳,何秀芳和周婆子繼續整理院子。
過一會,何秀芳想起玉鳳姐做豆腐的手藝還挺好,如果她家也做豆腐去賣,會不會搶了自家的豆腐生意?何秀芳有些擔心。
等到李小薇他們也來幫忙清理院子,何秀芳把她的擔憂說了出來。
“鎮上買菜的人挺多的,趕集的時候更多。我們村離鎮上遠,挑一次豆腐去賣也挑不了多少,就算張嬸子家和我們家都做豆腐去賣,估計也能賣出去 。”
“以後說不定也會有別的人賣豆腐,我們就別想那麽多了,也阻止不了別人要做什麽,大家都能掙些錢,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這樣挺好的。”李小薇說。
唐明點頭同意,他覺得小薇說得太好了。
他覺得他們家的生活就是越來越好了,家裏比一開始時多了兩畝地,家裏還養了那麽多雞鴨,他們還能吃飽穿暖。
唐明就想快點掙夠錢把房子買下來,買下來後再掙錢重新蓋房子,新房子蓋大一些,每個人都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想到蓋房子,唐明覺得自己家在農閑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準備工作了。
要打泥磚,要準備木料,……算了,等付了這茅草房的錢再說吧。
晚上唐明提出來農忙前每天都做豆腐去賣,平時可以到別的村子叫賣,趕集日到集市賣。他說一個人去就可以,每天賣半天豆腐 ,再迴家幹半天農活。
何秀芳
說 ,“去賣豆腐迴來就別下地了,好好歇著。”
接下來好些天,唐明挑著兩桶豆腐,把去鎮上要經過的幾個村子都走了一遍,遠的他不想去,太遠了。
趕集日的時候照舊去鎮上賣。每天這樣挑著重擔在路上奔波,挺累人的。
沒幾天,何秀芳發現唐明瘦了一圈,就不讓他挑豆腐去賣了。
張嬸子每天留意著唐明有沒有去賣豆腐,她已經有兩天沒有看見唐明去賣豆腐了,找過來問何秀芳。何秀芳如實和她說了,說不賣了,太累人。
何秀芳隱約猜出來張玉鳳的想法。
“玉鳳,我記得你做的豆腐挺好吃的,你家可以做豆腐去賣呀。”何秀芳說。
“那我明天就做豆腐去賣。”張玉鳳知道何秀芳家真不賣豆腐了,就爽快說了自己的打算。
張嬸子家男人挑豆腐去賣,隻賣了三天就放棄了。
李小薇得知這個消息,就覺得她們家唐明有點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堅持不了的事情,他可以。
轉眼到了要割禾的日子。唐明又挑著豆腐去曹家村和朱家村賣了一次,說他家農忙這些日子每天都有豆腐賣,要買的拿碗來裝。
讓人上門來買,這是他們一家人商量出來的。每天不做多,就做兩板豆腐,自己家吃一塊兩塊,再掙十文八文。
中午,何秀芳就煮了粥,煮一碗青菜吃,煎一碗豆腐吃。何秀芳讓李小薇煎的豆腐,李小薇舍得放油,她不舍得。
吃完,雞鴨也都已經喂好,沒有什麽活要忙。他們這一天時是不準備去地裏幹活的,何秀芳讓幾個兒女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李小薇選擇了去睡覺,周婆子也迴房間躺下了。唐明去他的小木屋待著。李小蘭粘著何秀芳,何秀芳坐在屋簷下破竹篾。
睡了一會,李小薇從床上爬起來。
“娘,小蘭,我們去撈河蝦,釀豆腐吃好不好?”
何秀芳挺心動的,她放下手上的刀就去找了三隻簸箕。母女三個和周婆子唐明說一聲就出去了。
她們往擔水河的下遊走一段距離,再下到河裏,從那裏開始往曹家村這邊撈迴來,最後到達朱家村下麵,那裏差不多就是小河的盡頭,就從那裏上岸迴家。
何秀芳和李小薇兩人拿著簸箕伸進河邊的水草,撈到小蝦就倒到李小蘭拿著的簸箕裏麵。
河裏的蝦子並不多,也不大,不過積少成多,慢慢的李小蘭端著的簸箕底部鋪了一層小蝦米。
撈蝦時,總覺得下一簸箕就會撈到又多又大隻的蝦,雖然一直彎著腰,何秀芳和李小薇都沒有感覺到身上的疲憊,到她們到達朱家村的時候,太陽都快下山了,李小蘭端的簸箕裏麵堆起一堆小蝦米。
母女三個依依不舍地離開小河迴到大路上走迴家。
迴到家把小蝦放鍋裏炒一會,小蝦變紅後裝起來,挑揀掉雜草泥沙,洗幹淨後和韭菜一起剁成餡,又找出來小半碗舍不得吃的豬油渣一起剁餡,最後放調料拌好就可以釀豆腐了。
一個下午的辛苦是值得的,釀豆腐很好吃。
李小蘭一邊迴味一邊說:“娘,我們下次再去撈小蝦,釀豆腐太好吃了。”
“等過一段時間河裏的小蝦長大了我們再去。”
說得大家都笑了。
“娘,你們說我們做豆腐挑去鎮上賣怎麽樣?”唐明問,他喜歡掙錢,想快一點掙夠買房子的錢,再掙錢買一畝地……
剛好第二天是趕集日。
說幹就幹,何秀芳趕緊泡黃豆,之後就趕家裏人早早睡下。
三更就打火把去村口磨豆子,好在村裏人養的狗不叫,大家也睡得挺沉,沒有嚇到人。
磨完豆子,何秀芳讓唐明他們迴去睡覺,燒豆漿做豆腐的事就讓她和周婆子來。天亮了唐明他們還要挑豆腐去鎮上賣。
怕賣不出去,何秀芳沒有做很多豆腐,就做了三板豆腐,唐明也挑得動。
李小薇去摘了一些韭菜 ,還有其他一些長得很好的青菜豆角,沒有摘多少,另外煮了三十隻雞蛋。上一次雞蛋賣不掉,這一次她想賣煮雞蛋。
唐明挑豆腐,李小薇挑雞蛋和青菜,兄妹兩個往鎮上走。
早起的村民都看見了他們兩個走遠。
“昨天在村裏賣豆腐,今天去鎮上賣,他們這麽勤快會掙錢,說不定人家很快就又能買一畝地了。”有一個嬸子羨慕地說,她跑去把自家的兩個兒女從床上叫起來,說了一頓。
“多向唐明,小薇他們學學,人家勤快又會掙錢。”
又對著女兒說,“特別是你,少往李春曉跟前湊 。”
被說的兩兄妹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這一大早的,他們什麽都沒有做呀。
李小薇和唐明到地方的時候,人已經很多了,一條街道的兩邊都擺滿了東西。
沒有辦法,找不到好位子,他們先到一個不顯眼的角落擺好攤子。
唐明已經不怕吆喝了,既然他們位置這麽偏,就吆喝幾聲吸引一下注意力。
這一招還是有效果的,有需要買豆腐的聽見叫賣聲尋了過來。
賣出去幾塊豆腐後,後麵來買的人就更多了。
來買豆腐的人,李小薇都送一小把韭菜,韭菜可以配著豆腐煮,買豆腐的人很高興。覺得送的韭菜不夠多的,又買一些。
有人來買豆腐李小薇也趁機推銷自己的雞蛋,買菜的人聽到雞蛋是熟的,多數沒有要。
旁邊擺攤的大叔要了兩個吃了。
“早上走那麽遠的路來的,餓了。”大叔說。
唐明提著籃子,邊走邊喊,“煮熟的雞蛋,剝殼就可以吃,一文錢兩個。”
“小夥子,我要兩個。”
“我也要兩個。”
煮雞蛋最後剩了兩個,唐明和李小薇一人吃一個。
集市還有挺多人,李小薇她們的豆腐賣完了,菜摘得不多,也賣完,倒幹淨桶裏的水,兩兄妹準備迴家。
“小薇,下次趕集我們可以多做一板豆腐來賣,我猜也可能賣得掉。”唐明說。
“我覺得也是這樣。”李小薇同意。
這一趟趕集,兩兄妹幾十文錢進賬。沒買東西,就那樣迴家了。說定了下一次趕集再買肉吃。他們家也留了兩大塊豆腐晚上吃的。
迴到李家村,家家戶戶都吃過飯了。
何秀芳她們也煮好了粥,煮好青菜,弄好鹹菜碗,等唐明他們迴來再吃。
吃過粥,何秀芳讓唐明他們各自去休息。她自己則和周婆子一起收拾一下院子。
張嬸子在院子外麵招唿一聲,就拉開籬笆門走了進來。
“秀芳,周阿婆忙什麽呢?”張嬸子問。
“玉鳳,快進來,我們就把院子的雞糞歸攏起來鏟一下,堆到糞堆裏。”何秀芳說。
張嬸子是來打聽事情的。
“聽說你們家今天做豆腐去鎮上賣了,好不好賣?”
“是的,做了三板豆腐,都賣完了,是唐明和小薇去賣的。”何秀芳說。
“你們家幾個孩子真能幹。”張嬸子誇道。
“你家阿棟也是挺懂事的。”何秀芳有些不知道怎麽說。別人誇她孩子,她誇別人孩子應該沒錯。
“阿棟就隻知道跟著我們下地幹活,唉,家裏連買鹽的錢都沒有……”
“這……,山上的野菜,蘑菇,野果家裏的青菜雞蛋這些拿到鎮上去賣,多少能賣出去一些的。”何秀芳說,她家確實是賣這些東西的。
“那下一次趕集我也打算拿點東西去賣,秀芳你家有經驗,你覺得我賣什麽比較好?”張嬸子說。
“我們家賣的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地裏的菜,山上的野菜野果,草藥,找到什麽賣什麽。”何秀芳說。
送走玉鳳,何秀芳和周婆子繼續整理院子。
過一會,何秀芳想起玉鳳姐做豆腐的手藝還挺好,如果她家也做豆腐去賣,會不會搶了自家的豆腐生意?何秀芳有些擔心。
等到李小薇他們也來幫忙清理院子,何秀芳把她的擔憂說了出來。
“鎮上買菜的人挺多的,趕集的時候更多。我們村離鎮上遠,挑一次豆腐去賣也挑不了多少,就算張嬸子家和我們家都做豆腐去賣,估計也能賣出去 。”
“以後說不定也會有別的人賣豆腐,我們就別想那麽多了,也阻止不了別人要做什麽,大家都能掙些錢,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這樣挺好的。”李小薇說。
唐明點頭同意,他覺得小薇說得太好了。
他覺得他們家的生活就是越來越好了,家裏比一開始時多了兩畝地,家裏還養了那麽多雞鴨,他們還能吃飽穿暖。
唐明就想快點掙夠錢把房子買下來,買下來後再掙錢重新蓋房子,新房子蓋大一些,每個人都有一間自己的房間。
想到蓋房子,唐明覺得自己家在農閑的時候可以做一些準備工作了。
要打泥磚,要準備木料,……算了,等付了這茅草房的錢再說吧。
晚上唐明提出來農忙前每天都做豆腐去賣,平時可以到別的村子叫賣,趕集日到集市賣。他說一個人去就可以,每天賣半天豆腐 ,再迴家幹半天農活。
何秀芳
說 ,“去賣豆腐迴來就別下地了,好好歇著。”
接下來好些天,唐明挑著兩桶豆腐,把去鎮上要經過的幾個村子都走了一遍,遠的他不想去,太遠了。
趕集日的時候照舊去鎮上賣。每天這樣挑著重擔在路上奔波,挺累人的。
沒幾天,何秀芳發現唐明瘦了一圈,就不讓他挑豆腐去賣了。
張嬸子每天留意著唐明有沒有去賣豆腐,她已經有兩天沒有看見唐明去賣豆腐了,找過來問何秀芳。何秀芳如實和她說了,說不賣了,太累人。
何秀芳隱約猜出來張玉鳳的想法。
“玉鳳,我記得你做的豆腐挺好吃的,你家可以做豆腐去賣呀。”何秀芳說。
“那我明天就做豆腐去賣。”張玉鳳知道何秀芳家真不賣豆腐了,就爽快說了自己的打算。
張嬸子家男人挑豆腐去賣,隻賣了三天就放棄了。
李小薇得知這個消息,就覺得她們家唐明有點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堅持不了的事情,他可以。
轉眼到了要割禾的日子。唐明又挑著豆腐去曹家村和朱家村賣了一次,說他家農忙這些日子每天都有豆腐賣,要買的拿碗來裝。
讓人上門來買,這是他們一家人商量出來的。每天不做多,就做兩板豆腐,自己家吃一塊兩塊,再掙十文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