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正月初七,村裏就有人下地幹活了。


    最早扛上鋤頭去翻地的是李大丫家,李大丫和她爺還有她爹娘四個去地裏幹活,二丫帶著幾個妹妹在家。


    李大丫脫了鞋走出家門,來到地裏,腳板踩在泥裏,冷冷的。


    幹起活來身體就熱起來,忘記了寒冷。


    大丫娘歸攏一些雜草,生起一堆火,煙火嫋嫋上升。


    初八這天,何秀芳她們也準備要下地幹活的。早上,何秀芳煮臘鴨粥,切一塊臘鴨下來,再切得碎碎的,放在粥裏煮得香香的,菜地裏香菜還有很多,拔一把香菜,幾根蔥,蔥切成蔥花,香菜沒切,放到煮好的臘鴨粥裏麵,再把粥燒開就撤火。


    吃完臘鴨粥,換好下地的衣服,一家人脫掉鞋子,去翻地。


    周婆子也堅持要去。


    家裏沒有那麽多鋤頭,周婆子拿了一把鐮刀跟著出門。到了地裏,周婆子去砍地邊的一些雜樹,順手把它們削好,堆放在地邊,等它們幹了再拿迴家燒火。


    李小薇和李小蘭負責清理雜草,雜草歸攏在一處,生起一堆火。


    何秀芳和唐明是翻地的主勞力,出力多的活主要是她們兩個幹。


    不一會,何秀芳和唐明都脫掉一件衣服。


    何秀芳她們翻過的地,李小薇再把大塊的泥敲碎,讓地變得平整,泥塊大小均勻一些。


    整理好一小片旱地,何秀芳就說迴家。


    “我們不用那麽趕,我們家田地不多,地裏的活可以慢慢做。”


    何秀芳感覺到唐明來之後,他們家地裏的活做得快了很多。


    滅了火堆之後,一家人拿上各自的農具迴家。


    迴家後各人洗幹淨腳上的泥,燒熱水讓腳泡暖和起來,再穿上布鞋。


    何秀芳又煮一鍋薑水,每個人都喝一碗暖暖身。


    周婆子去喂雞鴨,何秀芳她們煮粥。


    李小薇兩姐妹去菜地摘一籃子青菜,放了豬油,煮出來挺大一盤,吃粥的時候吃青菜,能吃很多。何秀芳又撈一些酸筍,切成絲炒好,這個醃筍又酸又辣。


    吃完粥各人迴屋歇息一會。


    下午一家人又下地。傍晚早早就迴來了。


    張羅晚飯,燒水各人輪流洗漱,喂雞鴨,又是一番忙碌。


    何秀芳切了巴掌大一塊臘鴨出來 ,切成小塊,芥菜埂去掉葉子,切成長條,再洗兩根蔥,幾棵香菜,一小片薑。


    晚上的菜就是芥菜炒臘鴨,再有一盤青菜。


    天黑了時才吃上飯。


    最近都是吃米飯為主,很少摻雜粗糧,何秀芳看著米缸的米刷刷刷掉得很快,一陣心疼。


    種水稻的田還是不夠多。


    如果村裏有人賣田,能再買一畝就好了。但很少人會賣田,就算有人賣,她們也拿不出錢。


    “我想再把半畝旱地變成水田,隻留半畝旱地種番薯,芋頭等雜糧。”何秀芳把她的計劃說了。


    大家一致同意。


    第二天一早何秀芳煮了粥,番薯洗幹淨泥土,用鍋煮熟,何秀芳煮了挺多,把中午的份額都煮出來了。喝了粥,吃幾條番薯,不會那麽快就餓。


    菜地裏的菜要長老了,何秀芳不想浪費,一早就去摘迴來煮了一盤。


    有粥,有青菜,有番薯,還是吃得挺飽的。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過得很平淡。轉眼到了正月十四,第二天正月十五,何秀芳說歇一天。


    鎮上有一家香火挺旺的山神廟。正月十五這天有錢的人家會買一些爆竹去山神廟燒炮竹,另外這天很多人去添香油錢,買福運。


    李家村王桂花會去買福運,何秀芳知道,以前李大山還在的時候,王桂花會給家裏所有人買福運,包括在縣城的李大河一家四口。


    一大家人裏麵,王桂花就故意漏掉何秀芳和她的兩個女兒,沒有幫她們買福運。


    買福運,王桂花是叫李大海去辦的。


    每年正月十五前後那幾天,何秀芳心裏麵都不好受。


    正月十四晚吃完晚飯。何秀芳就把想給家人買福運的事情說了。


    “聽說買一年每個人要六文錢,把名字和生辰八字,住在哪裏,告訴廟祝就行。”何秀芳對家裏人說。


    李小薇和唐明都看出來何秀芳對這件事的上心。


    “那娘你去吧,總共才三十文,我們家也拿得出來。”李小薇說。


    “我陪娘一起去吧。”唐明說。唐明早就不知不覺間改了口,也喊何秀芳娘。大家都覺得很自然的。


    說好了,一家人各自去睡覺。


    正月十五,天氣晴朗。


    何秀芳和唐明,還有李村長家的寬叔一起結伴去山神廟買福運。李大海和村裏人都走得不太近,他是和他兒子李家寶一起去的 。


    李小薇在家沒事做,想到很久都沒見過曹金英了,便拿了一包番薯幹,告訴周婆子她去串門,就叫上妹妹往曹金英家走去。


    兩姐妹到了曹家大宅子外麵。


    曹金英聽到李小薇在外麵喊她,便走出來拉開院子的木柵欄門。


    “小薇,小蘭,快進來。”曹金英高興地說。李小薇把手上的番薯幹遞給曹金英。


    “我家自己曬的番薯幹,希望你不要嫌棄。”


    曹金英拿著出來一根咬了一口。


    “真好吃,謝謝你。”曹金英說 。


    “要不要進來我們家坐一坐,我爹娘他們都不在家。”


    “還是金英你出來吧,今天我們去山上拜一拜打柴郎,你去不去?”李小薇說。


    李小薇看見天氣不錯,有太陽,地上也很幹燥,又很久沒有上山,很想去山上走一走。


    天氣其實還有些冷,不過這點冷不影響她們上山。走起路來身體就熱了。


    曹金英聽到也挺高興,他爹娘和她哥去鎮上的廟裏燒爆竹了,她不想去,就留在家裏。


    “那你們等我一會,我帶些吃的。”曹金英說。


    說著曹金英走進屋裏,過一會拿著一隻小布袋出來。


    李小薇兩姐妹迴到家,也拿了一些吃的東西,三人腳步輕快地往蓮峰山走去。


    一路往上走。


    野沙梨已經開花,雪白的花,一簇簇的,挺好看。這種野沙梨隻有小指那麽大,除了核沒有什麽果肉,吃起來很澀,幾乎沒有人摘來吃。


    她們經過的一片地方,長有一種很細的,筷子那麽大竹子,地裏不少小竹筍冒出來。


    這樣的竹筍也是沒有人吃的,太小了。


    看見竹筍,李小薇想起毛竹筍。隻要天氣變暖一些,有雨水,毛竹筍很快就會長出來。她記得她娘說過,有一次正月初二迴娘家,迴來的路上竟然摘到了毛竹筍。


    三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到了半山腰,找一個開闊的地坐下來。


    往下看,能看見李家村的屋子,隱約看見有人走動,還能模糊聽見說話的聲音。


    曹家村隻看見一兩戶人家的屋頂。


    三人坐了一會,曹金英給了李小薇和李小蘭各兩顆糖。李小薇遞給她幾粒炒花生。


    休息一會後繼續往上走。


    山上很安靜,隻偶爾有一兩隻小鳥在樹上飛。


    很多樹木都長出了新葉子 ,嫩綠嫩綠的。地上也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悄悄從地上冒出來。


    不知不覺走到那棵打柴郎歇息的大樹下麵。


    三人各自折了一把草木的枝條,插在大樹頭周圍的草叢裏,拜了拜。


    三人繼續往前走,這裏差不多是蓮峰山的最高處,但她們不能繼續往上走了,很少人去,路都都找不到,被草蓋住了。


    她們就在附近的山路坐下來,從這裏往遠處看去,隻看見一隻山頭連著一隻山頭,沒有盡頭。


    三個人曬著太陽,分吃帶來的食物,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坐了一會幾人打算下山迴家。


    “金英,小蘭我們去毛竹林那看看毛竹筍長出來沒有。”李小薇提議道。


    曹金英兩人並沒有意見,聽李小薇的。


    往下走一段路,離開主山道拐進一條小路,去到毛竹林,三人都希望能看見草地裏有竹筍長出來。


    令她們驚喜的是,真的有毛竹筍長出來。三人歡唿一陣,分散開來掰竹筍。


    在竹林待了將近半個時辰,把這片竹林仔細搜尋一遍,找藤條捆好找到的竹筍,各自扛一捆下山,竹筍有些毛,挺紮手的。


    到了李家村,曹金英從李小薇她們屋旁的坡路迴她家了,她今天掰到竹筍,很高興。


    周婆子看見李小薇她們扛迴來的竹筍,也有些驚訝,“這麽早竹筍就長出來了!”


    “阿婆,竹筍我打算拿去鎮上賣。”李小薇說。


    她和李小蘭兩人的竹筍加起來有十多斤。


    “竹筍剛出,大家就想吃個新鮮,應該容易賣出去。”周婆子道。


    趕不趕集日,李小薇覺得也不用在意,她這筍不多,主要是賣給鎮上需要每天買菜的人家。


    “那明天我和小蘭去賣竹筍。”李小薇高興地說。


    李小蘭聽到姐姐帶自己去賣竹筍,也很高興。


    李小薇把竹筍理了理,大的四根竹筍為一份,小的五六根都有,用稻杆捆起來,一捆差不多能煮出來一碟子筍,每捆賣兩文錢。這個價錢比她以前賣的是貴了。


    處理好竹筍收進空間。


    想到另一座山頭還有一片竹林,李小薇拉上李小蘭再次出門上山。


    一個半時辰後,兩人扛迴來兩捆竹筍,也有十來斤,加起來就有三十多斤了。


    李小薇又把空間裏的雞蛋清點一遍,竟然有五十多隻,剛好雞蛋也一起拿去賣了。趁還是過年的尾巴,希望能賣得一個好價錢。


    幹脆又去菜地裏摘了不少青菜,挑揀好,一把一把綁好,每一把都有一斤半左右,又拔了一些香菜和蔥,到時候做添頭 。


    第一天一早,李小薇她們去賣竹筍,何秀芳最終不放心,讓唐明跟著去了,以前沒有唐明在,李小薇兩姐妹自己去,何秀芳覺得沒有什麽問題,但現在不同了。


    這天兄妹三人小攤上的東西賣得挺順利,竹筍兩文錢一捆,雞蛋兩文錢三隻,青菜一文錢一把。


    無論顧客買了什麽,李小蘭都拿三棵香菜,兩根蔥送給顧客。


    他們賣的東西確實不錯,特別是青菜,很劃算。不用怎麽吆喝,菜就賣出去不少。


    很快,清空了菜攤,三兄妹在路邊數了一下賣到的錢,有八十六文錢,拿著錢高高興興迴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村小農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茶小茶12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茶小茶123並收藏山村小農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