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節,已經是秋收過後。往年,大家都會把近水的肥田翻一塊,用來種蘿卜,菜心,芥菜,頭菜,小蔥,香菜等等。從過年前開始,吃到第二年二三月。
由於幹旱什麽種不了,李小薇家在菜地種了一點芥菜,幾棵小蔥,還種了一點番薯 。
沒有什麽事情做,大家開始去山上砍柴,挑幹樹枝用刀削好,用竹篾或者藤條捆好,挑迴家,堆成一堆,然後在柴堆上麵放上幹草,幹草可以遮擋雨,這個其實沒有必要,天一點沒有要下雨的樣子。
山上的木柴很足,除了木柴,引火用的鬆針,杉樹葉,小枯枝隨處可見。何秀芳也用筐子裝了幾筐鬆針。燒火的時候容易點著火。
除了周婆子不去砍柴,一家大小都出門砍柴,扛木柴,很快院子裏就堆了一大堆木柴。能燒一段時間,看著就很有成就感。
村子靠山,木柴很足,出門就能撿到柴,洗了米下鍋了,出門撿幾根樹枝迴來都來得及 ,本來不用砍那麽多柴放家裏的 ,但沒事做,就多準備了一些。
唐明還有空就在家裏修修椅子,飯桌等,又上房頂執漏,鋪上幹草,加固好。
拖拖拉拉做點活,圍院子的籬笆都換上了新的,房前屋後的雜草都清理掉了,到了年二十三,沒有什麽事情做了。
天一天比一天冷。
“娘,我怎麽感覺今年比往年冷一些,穿上棉衣還覺得冷。”何秀芳問周婆子。
周婆子手裏提一隻放了碳盤的火籠子,碳是煮飯燒水的時候燒木柴得的碳,通紅通紅的,上麵蓋一層熱灶灰,能讓碳暖久一些,這個火籠子,拿在手上暖手,坐著的時候放地上烘腳都是可以的,天冷的時候,用上的人一般不舍得放開。
往年沒有空,何秀芳隻給周婆子編了一隻,今年有時間,何秀芳又編了五隻火籠子,家裏人都有得用,還有多的。這東西村裏基本家家戶戶都有一兩隻,主要給老人家用。
“嗯,我也覺得比往年冷一些。”今年他們沒有做新衣服 ,每個人都還是隻有一件過冬的厚棉衣,隻有一雙棉鞋,去年做的。
手上有差不多一錢銀子,李小薇打算去鎮上看看,買點棉花把棉衣和棉被做厚一些 最好能做條棉褲。
唐明和李小薇兩兄妹出門,到了鎮上的布莊,布莊裏人還不少,一問,棉花四百文一斤,放在以前,四百文能做兩張棉被了。
“唐明哥,怎麽辦,要不要買?”
“買吧,起碼阿婆穿的棉衣得加厚一些。”唐明說。
她們用光了錢,買了兩斤多棉花。迴到家,何秀芳和周婆子用了兩天時間 ,改好了周婆子和李小蘭的棉衣,一家人安心了一些。
李大娃以前來借糧食時扛來一條大棉被,李小薇去李大娃家看了,他們拿出來這張大棉被之後,家裏隻剩一張不怎麽厚的棉被了。李小薇隻好把棉被讓李大娃扛迴去了。
李小薇又一次在心裏感謝了周管事一番。周管事在如意酒樓帶走王小哥的時候,留給她一張舊棉被。也不知道周管事他們怎麽樣了,唉。
李村長帶著小孫子挨家走了一遍,讓大家注意保暖,缺少吃的東西,又沒有肉食,更容易感染風寒,這個時候感染風寒就很麻煩。
“今年比往年冷了,我們家家不缺柴,灶房裏燒火不要斷,大家待家裏烤火,穿多點衣服,不要大意了,不要大意。”李村長叮囑。
“屋裏烤火,屋門不要關死了,留條縫,記住了,要不然出人命的。”李村長又加一句。
何秀芳忙應了,“知道的,叔。”
又留李村長坐下喝口熱水。李村長看著她們家是最後一家了,便想著坐一會再迴家也可以。李村長看了一眼何秀芳家幾口人。兩個小丫頭長高了,長肉了,何秀芳和周婆子兩個人身體看起來也挺好的,身上比以前圓潤了一些,臉色也不錯,唐明更不用說,去修河堤迴來後,整個人強壯不少。
這一家子看起來沒有怎麽挨餓的樣子,看出來他們吃得還行,比他家還好。李村長暗暗佩服。
“村長叔,救濟糧有什麽說法沒有?”何秀芳問。
李村長搖頭 ,鎮裏麵隻讓耐心等,他不好亂給村民說,他又決定不了。
“你們家剩的糧食多不多?”李村長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他不想問,顯得他這個村長覬覦別人家的糧食一樣。但他也想摸一下村裏各戶人家的底,真到緊要關頭他好知道能向哪家要糧。
雖然說各家各戶按人頭領了救濟糧,但原來就還有糧食的和一點糧食都沒有的人家,能撐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叔,我們家糧食還能吃一陣子。”何秀芳說,她其實不知道家裏具體有多少,但女兒小薇說不用擔心,她就不擔心。
她們家每天上午一頓粥,配點雜糧,傍晚還有一頓雜糧飯,隔兩天每人吃一隻雞蛋,時不時還能吃上兩三片肉。每天七八分飽她們家是能保證的,何秀芳挺滿足,她和她娘的身體都養迴來一些,比以前好很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們家幾個人都能幹,不錯。我剛才一路走來,有幾戶人家跟我說領的救濟糧快吃完了,又不知道要從哪找到吃的了。”李村長說。
“村長爺爺,我們無處可去的時候,你讓我們在這間屋住下,後來接來我阿婆,再後來唐明哥也來了我們家,村裏麵多數人對我們家不說多好,但至少沒有欺負我們,也算接納了我阿婆和我唐明哥。村裏一起去打野豬還分給我們家兩份。我們會記住村裏人對我們的好的。”
“總之,村長爺爺,我們也是李家村的一份子,實在熬不下去的人家,我們家如果能出力不會見死不救。”李小薇說。
李村長知道在這個家裏,李小薇這個這個女娃子是能做得了主的,得到這句話,他就安心了一些,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本來 ,這樣的時候一般是村裏有實力的人家能擔這樣的責任。比如曹家村曹老爺家就可以拍胸脯保證不會讓村裏任何一個人餓死,朱家村朱老大家也站出來說可以借點糧食給村裏熬不下去的人家。
就他們李家村找不出來這樣的人家,他自己有心但沒有這個實力。李三柱家情況要好一些,但有王桂花在,不說也罷……。
“其他人家還好一些,能熬得住,就你四爺艱難一些。”李村長說。
“四叔不是跟著他大哥一家吃住的嗎?”何秀芳問。
李老四是個光棍,有一條腿短一些,走路的時候一高一低的,有一隻耳朵聽不見。他沒有娶上老婆,原來是和侄子一家生活的。
“唉,都是旱災鬧的,前幾天 ,老四的侄子一家讓老四迴自己的小屋去了,說領的救濟糧吃完了,家裏沒有糧食了,隻給了老四一斤米兩斤番薯,讓老四自己想辦法。”
李村長走的時候 ,李小薇拿了一塊在太陽下曬過又在灶上烤過煙火的臘肉給他。
“你們家怎麽還有臘肉?我家的早吃沒有了。”李村長問。
“上一次打野豬我們家不是分了兩份嗎,就多留了幾塊給自己吃,過年了,就送一塊給村長爺爺家,你放心,我留了我家吃的。”李小薇說。
李村長再推辭了一番,最後收下臘肉,迴家去了,腳步輕快了一些。
“娘,唐明哥,我想給張嬸子家還有金英家也送一塊臘肉,或者送點雞蛋,至於大娃哥家,送不送就再說吧。”
唐明等人都同意,讓李小薇拿主意就行。
李村長走後不久,陳嬸子來了,手裏拿了一小紮幹蘑菇。“嬸子知道你們家幾個人人都不懂看蘑菇的,不敢采,我家還有一些,就拿一點來給你們添點味,謝謝你們家的臘肉。”
何秀芳接過幹蘑菇,謝過陳嬸子,陳嬸子又和周婆子說了幾句話,走了。
陳嬸子走後,李小薇讓何秀芳給張嬸子家送臘豬肉,比給李村長家的略小一些的,何秀芳想讓李小薇她們去,李小薇堅持讓何秀芳去,最後何秀芳帶著李小蘭走了。
去曹金英家是李小薇和唐明一起去的。
拿了一塊臘肉,加十隻雞蛋,沒有別的了,再拿了一點幹辣椒。李小薇記得曹振軒以前問過要辣椒的。
到了曹家有圍牆的院子外麵 ,李小薇喊曹金英出來。
曹振軒和曹金英走了出來 。
“小薇,你們怎麽來了 ,我好幾次去找你,你都不在家,現在終於見到你了。”曹金英高興地說。
“可能碰巧我上山找吃的了。”李小薇說。
李小薇把籃子遞給曹金英:“我拿了一塊臘肉,還有一些雞蛋給你。”
曹金英高興地接過來。
“小薇,你對我太好了,謝謝你,我很喜歡吃臘肉,雞蛋也喜歡吃的。不過,給了我們家,你們自己家還有沒有?”
“我肯定是留了自己家的。”李小薇說。
唐明問了曹振軒,他們家知不知道什麽時候有救濟糧領。
曹振軒說他爹曹老爺也沒有打聽到消息。
“唐明,小薇,你們家沒糧了,來找我,我們家多少能幫一些。”曹振軒說。
“振軒哥,行,有你這句話我們就很感激,有需要我們會來找你們的。我們也是一樣,我不自量力說一句,有我們幫得著的地方,你們也要開口。”李小薇也說。
曹振軒迴屋拿了一包茶葉一包紅糖給李小薇。
唐明和李小薇離開曹家往自己家走去 。
迴到家得時候,看見李大娃兩兄妹在他們家。
“小薇,唐明,你大娃哥給我們家拿了一塊臘肉,還有一些幹菌子。”何秀芳對兩人說 。
“那我們也給大娃哥他們一些雞蛋吧 。”李小薇說。
李小薇拿了七八隻雞蛋放在李大娃的籃子裏。
周婆子又叮囑李大娃兩兄妹讓他們照顧好他們阿奶。
李大娃兩兄妹就迴去了 。
年二十八這天下午,天上飄灑下一些像鹽粒像棉絮一樣的雪。
村裏所有人都跑出屋看,很驚奇。李村長都露出了笑容,伸手去接:“我這麽大年紀了還是第一次看見下雪,這是雪吧,哈哈哈!”
雪下了兩刻鍾就停了,地上鋪了薄薄一層鹽粒。
“村長叔,都下雪了,雨應該也很快就會下了。”村裏人很高興。
由於幹旱什麽種不了,李小薇家在菜地種了一點芥菜,幾棵小蔥,還種了一點番薯 。
沒有什麽事情做,大家開始去山上砍柴,挑幹樹枝用刀削好,用竹篾或者藤條捆好,挑迴家,堆成一堆,然後在柴堆上麵放上幹草,幹草可以遮擋雨,這個其實沒有必要,天一點沒有要下雨的樣子。
山上的木柴很足,除了木柴,引火用的鬆針,杉樹葉,小枯枝隨處可見。何秀芳也用筐子裝了幾筐鬆針。燒火的時候容易點著火。
除了周婆子不去砍柴,一家大小都出門砍柴,扛木柴,很快院子裏就堆了一大堆木柴。能燒一段時間,看著就很有成就感。
村子靠山,木柴很足,出門就能撿到柴,洗了米下鍋了,出門撿幾根樹枝迴來都來得及 ,本來不用砍那麽多柴放家裏的 ,但沒事做,就多準備了一些。
唐明還有空就在家裏修修椅子,飯桌等,又上房頂執漏,鋪上幹草,加固好。
拖拖拉拉做點活,圍院子的籬笆都換上了新的,房前屋後的雜草都清理掉了,到了年二十三,沒有什麽事情做了。
天一天比一天冷。
“娘,我怎麽感覺今年比往年冷一些,穿上棉衣還覺得冷。”何秀芳問周婆子。
周婆子手裏提一隻放了碳盤的火籠子,碳是煮飯燒水的時候燒木柴得的碳,通紅通紅的,上麵蓋一層熱灶灰,能讓碳暖久一些,這個火籠子,拿在手上暖手,坐著的時候放地上烘腳都是可以的,天冷的時候,用上的人一般不舍得放開。
往年沒有空,何秀芳隻給周婆子編了一隻,今年有時間,何秀芳又編了五隻火籠子,家裏人都有得用,還有多的。這東西村裏基本家家戶戶都有一兩隻,主要給老人家用。
“嗯,我也覺得比往年冷一些。”今年他們沒有做新衣服 ,每個人都還是隻有一件過冬的厚棉衣,隻有一雙棉鞋,去年做的。
手上有差不多一錢銀子,李小薇打算去鎮上看看,買點棉花把棉衣和棉被做厚一些 最好能做條棉褲。
唐明和李小薇兩兄妹出門,到了鎮上的布莊,布莊裏人還不少,一問,棉花四百文一斤,放在以前,四百文能做兩張棉被了。
“唐明哥,怎麽辦,要不要買?”
“買吧,起碼阿婆穿的棉衣得加厚一些。”唐明說。
她們用光了錢,買了兩斤多棉花。迴到家,何秀芳和周婆子用了兩天時間 ,改好了周婆子和李小蘭的棉衣,一家人安心了一些。
李大娃以前來借糧食時扛來一條大棉被,李小薇去李大娃家看了,他們拿出來這張大棉被之後,家裏隻剩一張不怎麽厚的棉被了。李小薇隻好把棉被讓李大娃扛迴去了。
李小薇又一次在心裏感謝了周管事一番。周管事在如意酒樓帶走王小哥的時候,留給她一張舊棉被。也不知道周管事他們怎麽樣了,唉。
李村長帶著小孫子挨家走了一遍,讓大家注意保暖,缺少吃的東西,又沒有肉食,更容易感染風寒,這個時候感染風寒就很麻煩。
“今年比往年冷了,我們家家不缺柴,灶房裏燒火不要斷,大家待家裏烤火,穿多點衣服,不要大意了,不要大意。”李村長叮囑。
“屋裏烤火,屋門不要關死了,留條縫,記住了,要不然出人命的。”李村長又加一句。
何秀芳忙應了,“知道的,叔。”
又留李村長坐下喝口熱水。李村長看著她們家是最後一家了,便想著坐一會再迴家也可以。李村長看了一眼何秀芳家幾口人。兩個小丫頭長高了,長肉了,何秀芳和周婆子兩個人身體看起來也挺好的,身上比以前圓潤了一些,臉色也不錯,唐明更不用說,去修河堤迴來後,整個人強壯不少。
這一家子看起來沒有怎麽挨餓的樣子,看出來他們吃得還行,比他家還好。李村長暗暗佩服。
“村長叔,救濟糧有什麽說法沒有?”何秀芳問。
李村長搖頭 ,鎮裏麵隻讓耐心等,他不好亂給村民說,他又決定不了。
“你們家剩的糧食多不多?”李村長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他不想問,顯得他這個村長覬覦別人家的糧食一樣。但他也想摸一下村裏各戶人家的底,真到緊要關頭他好知道能向哪家要糧。
雖然說各家各戶按人頭領了救濟糧,但原來就還有糧食的和一點糧食都沒有的人家,能撐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叔,我們家糧食還能吃一陣子。”何秀芳說,她其實不知道家裏具體有多少,但女兒小薇說不用擔心,她就不擔心。
她們家每天上午一頓粥,配點雜糧,傍晚還有一頓雜糧飯,隔兩天每人吃一隻雞蛋,時不時還能吃上兩三片肉。每天七八分飽她們家是能保證的,何秀芳挺滿足,她和她娘的身體都養迴來一些,比以前好很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們家幾個人都能幹,不錯。我剛才一路走來,有幾戶人家跟我說領的救濟糧快吃完了,又不知道要從哪找到吃的了。”李村長說。
“村長爺爺,我們無處可去的時候,你讓我們在這間屋住下,後來接來我阿婆,再後來唐明哥也來了我們家,村裏麵多數人對我們家不說多好,但至少沒有欺負我們,也算接納了我阿婆和我唐明哥。村裏一起去打野豬還分給我們家兩份。我們會記住村裏人對我們的好的。”
“總之,村長爺爺,我們也是李家村的一份子,實在熬不下去的人家,我們家如果能出力不會見死不救。”李小薇說。
李村長知道在這個家裏,李小薇這個這個女娃子是能做得了主的,得到這句話,他就安心了一些,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本來 ,這樣的時候一般是村裏有實力的人家能擔這樣的責任。比如曹家村曹老爺家就可以拍胸脯保證不會讓村裏任何一個人餓死,朱家村朱老大家也站出來說可以借點糧食給村裏熬不下去的人家。
就他們李家村找不出來這樣的人家,他自己有心但沒有這個實力。李三柱家情況要好一些,但有王桂花在,不說也罷……。
“其他人家還好一些,能熬得住,就你四爺艱難一些。”李村長說。
“四叔不是跟著他大哥一家吃住的嗎?”何秀芳問。
李老四是個光棍,有一條腿短一些,走路的時候一高一低的,有一隻耳朵聽不見。他沒有娶上老婆,原來是和侄子一家生活的。
“唉,都是旱災鬧的,前幾天 ,老四的侄子一家讓老四迴自己的小屋去了,說領的救濟糧吃完了,家裏沒有糧食了,隻給了老四一斤米兩斤番薯,讓老四自己想辦法。”
李村長走的時候 ,李小薇拿了一塊在太陽下曬過又在灶上烤過煙火的臘肉給他。
“你們家怎麽還有臘肉?我家的早吃沒有了。”李村長問。
“上一次打野豬我們家不是分了兩份嗎,就多留了幾塊給自己吃,過年了,就送一塊給村長爺爺家,你放心,我留了我家吃的。”李小薇說。
李村長再推辭了一番,最後收下臘肉,迴家去了,腳步輕快了一些。
“娘,唐明哥,我想給張嬸子家還有金英家也送一塊臘肉,或者送點雞蛋,至於大娃哥家,送不送就再說吧。”
唐明等人都同意,讓李小薇拿主意就行。
李村長走後不久,陳嬸子來了,手裏拿了一小紮幹蘑菇。“嬸子知道你們家幾個人人都不懂看蘑菇的,不敢采,我家還有一些,就拿一點來給你們添點味,謝謝你們家的臘肉。”
何秀芳接過幹蘑菇,謝過陳嬸子,陳嬸子又和周婆子說了幾句話,走了。
陳嬸子走後,李小薇讓何秀芳給張嬸子家送臘豬肉,比給李村長家的略小一些的,何秀芳想讓李小薇她們去,李小薇堅持讓何秀芳去,最後何秀芳帶著李小蘭走了。
去曹金英家是李小薇和唐明一起去的。
拿了一塊臘肉,加十隻雞蛋,沒有別的了,再拿了一點幹辣椒。李小薇記得曹振軒以前問過要辣椒的。
到了曹家有圍牆的院子外麵 ,李小薇喊曹金英出來。
曹振軒和曹金英走了出來 。
“小薇,你們怎麽來了 ,我好幾次去找你,你都不在家,現在終於見到你了。”曹金英高興地說。
“可能碰巧我上山找吃的了。”李小薇說。
李小薇把籃子遞給曹金英:“我拿了一塊臘肉,還有一些雞蛋給你。”
曹金英高興地接過來。
“小薇,你對我太好了,謝謝你,我很喜歡吃臘肉,雞蛋也喜歡吃的。不過,給了我們家,你們自己家還有沒有?”
“我肯定是留了自己家的。”李小薇說。
唐明問了曹振軒,他們家知不知道什麽時候有救濟糧領。
曹振軒說他爹曹老爺也沒有打聽到消息。
“唐明,小薇,你們家沒糧了,來找我,我們家多少能幫一些。”曹振軒說。
“振軒哥,行,有你這句話我們就很感激,有需要我們會來找你們的。我們也是一樣,我不自量力說一句,有我們幫得著的地方,你們也要開口。”李小薇也說。
曹振軒迴屋拿了一包茶葉一包紅糖給李小薇。
唐明和李小薇離開曹家往自己家走去 。
迴到家得時候,看見李大娃兩兄妹在他們家。
“小薇,唐明,你大娃哥給我們家拿了一塊臘肉,還有一些幹菌子。”何秀芳對兩人說 。
“那我們也給大娃哥他們一些雞蛋吧 。”李小薇說。
李小薇拿了七八隻雞蛋放在李大娃的籃子裏。
周婆子又叮囑李大娃兩兄妹讓他們照顧好他們阿奶。
李大娃兩兄妹就迴去了 。
年二十八這天下午,天上飄灑下一些像鹽粒像棉絮一樣的雪。
村裏所有人都跑出屋看,很驚奇。李村長都露出了笑容,伸手去接:“我這麽大年紀了還是第一次看見下雪,這是雪吧,哈哈哈!”
雪下了兩刻鍾就停了,地上鋪了薄薄一層鹽粒。
“村長叔,都下雪了,雨應該也很快就會下了。”村裏人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