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晚上,午飯過後李村長就帶了幾個人來到李小薇家。
李小薇讓李小蘭去喊李大娃。李小薇搬出來長條凳讓村裏的叔伯坐。
大家商量去的人員,還有目的地。
村長家的兒子寬叔,寬叔年輕的時候跟曹獵戶去過幾天打獵,在李家村,他算是有點經驗的人。
唐明跟李大娃,這兩人跟曹獵戶打過一次野豬,看見過打野豬的場麵。
另外還有四個青壯漢年,加上李小薇一共八個人,李二妹很想去李村長沒讓她去。
雖然李小薇是個女娃,但主意都是人家提的,沒有道理不讓人去。
商量好第二天五點就出發,讓各人帶上幹糧和水。
一行八人在晨霧中越過蓮峰山,往大芒山走去。
走著走著,太陽快到頭頂上方了,山路也走沒有了,這裏應該沒有人來。
李村長的兒子寬叔指了一個方向,大家就一起在樹林裏麵摸索走,希望能夠碰見一隻野豬。
過了快一個時辰,越走大家越沒有譜,眼睛看得見的範圍都隻有樹木和雜草,除了偶爾聽見幾聲小鳥叫,什麽動物都沒有,周圍的樹木雜草生長正常,沒有倒伏。
到了一個開闊一點的地方,寬叔讓大家停下來休息一會。
“再找一個時辰左右,找不找得到,我們都要迴去了。”寬叔說話的聲音有些低落。
大家都沒有意見,誰也不敢保證一上山就會獵到野豬,大家都懂。
“下次我們向曹獵戶請教尋找野豬方法,找到野豬的機會大一些 。”一個漢子說。
“各位叔伯,都怪我,我以為我們去遠一些就能碰到野豬,是我想得太簡單了。”李小薇說。
“哎呀,你個小姑娘,又不是你逼我們來的,怎麽會怪你呢,不會的!”寬叔說。
他們在家也是閑著,沒有人會有什麽意見。
“好了,我們再在山裏找找,找不到就迴家吧。”寬叔說著站起身來。
幾人又翻過一座山,在一處山坳站定。
這裏似乎是野豬生活過的地方,有豬糞,野草也有被啃食過,地裏似乎也被拱過的樣子,但豬糞已經不新鮮,原來生活在這裏的野豬應該是搬家,去別的地方生活了 。
“我們現在迴家還是繼續尋找下去?再找就要在山裏麵過夜。”寬叔問大家的意見。
“寬叔,我們這有狼嗎?如果沒有狼我們住一晚,明早再找找野豬,找不到明天中午就迴家。”李小薇說。
“我長這麽大,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這裏的山有狼,應該是沒有的,老虎也沒有。”寬叔說。
李小薇猜山上各種小動物不多,就算有狼狼也會被餓死。所以附近幾個村子,家家戶戶隻圍籬笆牆。幾個村裏隻有一個獵戶,還打不到多少獵物。
“如果我們能找到山洞,生起火堆,在山上過夜是可以。”李大娃說。
現在還是冬天,大家就穿了身上一套衣服,晚上不烤火受不了。
“那我們在附近找找,看找不找得到山洞,找到山洞我們今晚就在這裏過夜,找不到我們就要趕緊走原路迴家。”寬叔說。
於是大家開始尋找可以過夜的山洞。
這一次他們的運氣不錯,找到一個可以容納十幾人的山洞。有了落腳之處,他們就不著急了,在附近尋找起野豬的蹤跡,順便找點野果充饑。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大家都迴到山洞裏,把山洞的雜草清理幹淨,鋪上幹草。木柴也找了幾捆,堆放在洞口。
在山裏麵奔波了一天,大家都很疲憊。吃過各自帶來的幹糧,天黑了。寬叔安排好上半夜和下半夜守夜的人,就讓大家自行休息。
李小薇有些後悔自己跟來了,來了其實沒有什麽用,還有些不方便,不過已經出來了,隻能硬著頭皮撐下去。
要說有用,就是她分了大半竹筒的水給一個帶水帶得少的族叔。
太陽出來的時候,火堆也熄滅了,住在山洞裏麵的人陸續醒來,簡單吃了點東西,繼續在山裏找野豬。
也許是在山上住了一夜,大家的膽子似乎變大了,對找到野豬的信心都增加了一些。
又翻過兩座山頭,在一個野草茂盛的山穀,寬叔察覺野豬走動的痕跡,他帶著大家找到一隻正在吃野草的大野豬。
所有人心裏麵都很激動。
他們要怎麽樣才能打到這隻野豬?
他們手上隻有刀和木棒。
最後商量的結果就是,一哄而上,亂棍打野豬一個措手不及。
還好大家的精氣神都很足,除了李小薇,其他七人都是壯漢,力氣大得狠,野豬被打得沒有反抗之力,不一會就倒地上喘著粗氣動不了。
寬叔用繩子捆綁上野豬的四隻腳,野豬動不了了。休息一會讓大家恢複力氣,就捆上野豬,抬著野豬迴村。
迴到村子的時候太陽快下山了。大家都累得不想動,殺豬的事情就交給李村長去處理。
村裏人看見他們真的打到野豬,沒有去的人都很後悔。問李村長下一次什麽時候去 。
李家村有十八戶人家,李村長找去打野豬的幾戶人家商量好 ,沒有去打野豬的,每戶都分兩斤肥豬肉、一兩根骨頭和一塊豬血,讓每家每戶大過年的,吃一頓肉,煮一鍋骨頭湯。
這天晚上,李家村人人喜氣洋洋,衝淡了一絲旱災帶來的愁雲。
分好了給村裏人的豬肉,剩下的豬肉分成八份,去打野豬的每個人得一份。
李小薇知道自己家占了便宜,但大家都堅持這樣分,她就厚臉皮的收下了。
王桂花和李大海來找何秀芳,讓她給他們幾斤肉,說是孝敬他們的。
“阿奶,我們家分家出來一粒米都沒有分到,我們家沒有米了,我們現在就靠吃點番薯和野菜過活。我們這肉是要換米糧的,一斤肉換三斤米,你拿米來我們就把肉給你們。要不然讓我們一家五口從今以後迴去和你們一起吃住也行,我們把今天的豬肉都拿迴去 。”
李小薇笑嘻嘻地對他們兩人說。
王桂花當然不會拿米來換,也不想讓何秀芳幾個迴去,她氣哼哼地走了,她就不該來這一趟,不該來和這幾個人扯上關係,她們就會打她的米的主意。
李家村裏麵就王桂花家的米比較足一些,其他各戶都勒緊褲腰帶,天天吃野菜稀粥混著番薯粒。
在李村長的說動下,去打獵的幾戶人家,各拿出來十斤豬肉讓李小薇她們拿去鎮上換米。李小薇家拿了二十斤去換米。
去換米那天,除了唐明,李大娃和李小薇,李村長也去了。他們總共拿了九十斤肉,換到三四百斤米。
過了兩天,李村長組織村裏人第二次去打野豬。
除了王桂花家,每家都去一人。李大海不願意去,說不去也能得兩斤肉,李三柱想去,被嫌棄年齡大,至於李家寶,王桂花不舍得讓他去。
寬叔帶隊,一行十七個人進山。
這一次他們也打到一隻野豬,比他們之前打到的那隻大一些。
村裏人也拜托唐明他們幫忙把肉換成米。
那個管家模樣的人說,“各位,我們也打交道幾次了,我家老爺說今後我們家也拿不出來米來換肉了,這是最後一次了 。”
看來大戶人家的米也緊張了。
因為參與打野豬,李家村村民民大部分人家都換到一些米,對熬過荒年增加了一些信心。
他們心裏有個想法,能打到兩頭野豬,那三頭四頭也是有可能打到的。但李村長沒有組織第三次打野豬,村裏人並不敢貿然行動。
過年後本來要開始翻地整田的,現在幹旱沒有水,田地裏的活幹不了。每天大家大部分時間都是上山找食物。
整個連山鎮沒有人去地裏幹活,全鎮的人靠鎮上大山塘裏的水活命。如果山塘裏的水用完,天還沒有下雨,人們就會連喝的水都沒有 。
過了正月初九,縣裏派來的打井隊來到連山鎮選打水井的位置,準備打水井。
唐明和曹振軒要在正月十六去縣城繼續修河堤。
一家人給唐明準備帶去的東西。
“嬸子,我一個多月應該就迴來了,不用給我帶太多東西,務工處每天管一頓飯,不帶吃的我也撐得住。”唐明想把更多的食物留給家裏人。
沒有人聽他的。
何秀芳給唐明裝了十五斤米,二十斤番薯,還有鹹菜酸菜各一壇,鹹雞蛋一壇,其他還有幹辣椒,幹菜,幹筍等,做好的柿子餅也給他包了一包,還有幾塊臘鴨和臘豬肉。
唐明帶的東西裏麵 ,和各種菜相比,米就顯得少了些,沒有辦法,家裏米並不多了 。
唐明和曹振軒離開家半個月後,連山鎮打出第一口出水的水井。
鎮上的水依舊有差役看守,有專人分發水,不過每個人能領到的水比以前多了。
李小薇家的大水缸依舊存了一缸水。
隻要節省著用,每家每戶都能省出來一點水澆菜,李小薇家除了種韭菜,還種了一小塊地的番薯,番薯葉可以吃,到時候還可以挖點番薯,如果下雨了,蕃薯藤可以用來做種栽種。
為了盡量保住地裏的水分,李小薇在番薯藤的根部蓋上一層幹草。另外,二月初,天氣還是挺冷的,幹草的作用還能起到一點保暖的作用,促進番薯苗的生長。
李小薇把自己家的做法和李村長說了,得到李村長的認同,李村長動員村裏的人學著李小薇家一樣做,多數人都跟著做了。
李小薇讓李小蘭去喊李大娃。李小薇搬出來長條凳讓村裏的叔伯坐。
大家商量去的人員,還有目的地。
村長家的兒子寬叔,寬叔年輕的時候跟曹獵戶去過幾天打獵,在李家村,他算是有點經驗的人。
唐明跟李大娃,這兩人跟曹獵戶打過一次野豬,看見過打野豬的場麵。
另外還有四個青壯漢年,加上李小薇一共八個人,李二妹很想去李村長沒讓她去。
雖然李小薇是個女娃,但主意都是人家提的,沒有道理不讓人去。
商量好第二天五點就出發,讓各人帶上幹糧和水。
一行八人在晨霧中越過蓮峰山,往大芒山走去。
走著走著,太陽快到頭頂上方了,山路也走沒有了,這裏應該沒有人來。
李村長的兒子寬叔指了一個方向,大家就一起在樹林裏麵摸索走,希望能夠碰見一隻野豬。
過了快一個時辰,越走大家越沒有譜,眼睛看得見的範圍都隻有樹木和雜草,除了偶爾聽見幾聲小鳥叫,什麽動物都沒有,周圍的樹木雜草生長正常,沒有倒伏。
到了一個開闊一點的地方,寬叔讓大家停下來休息一會。
“再找一個時辰左右,找不找得到,我們都要迴去了。”寬叔說話的聲音有些低落。
大家都沒有意見,誰也不敢保證一上山就會獵到野豬,大家都懂。
“下次我們向曹獵戶請教尋找野豬方法,找到野豬的機會大一些 。”一個漢子說。
“各位叔伯,都怪我,我以為我們去遠一些就能碰到野豬,是我想得太簡單了。”李小薇說。
“哎呀,你個小姑娘,又不是你逼我們來的,怎麽會怪你呢,不會的!”寬叔說。
他們在家也是閑著,沒有人會有什麽意見。
“好了,我們再在山裏找找,找不到就迴家吧。”寬叔說著站起身來。
幾人又翻過一座山,在一處山坳站定。
這裏似乎是野豬生活過的地方,有豬糞,野草也有被啃食過,地裏似乎也被拱過的樣子,但豬糞已經不新鮮,原來生活在這裏的野豬應該是搬家,去別的地方生活了 。
“我們現在迴家還是繼續尋找下去?再找就要在山裏麵過夜。”寬叔問大家的意見。
“寬叔,我們這有狼嗎?如果沒有狼我們住一晚,明早再找找野豬,找不到明天中午就迴家。”李小薇說。
“我長這麽大,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這裏的山有狼,應該是沒有的,老虎也沒有。”寬叔說。
李小薇猜山上各種小動物不多,就算有狼狼也會被餓死。所以附近幾個村子,家家戶戶隻圍籬笆牆。幾個村裏隻有一個獵戶,還打不到多少獵物。
“如果我們能找到山洞,生起火堆,在山上過夜是可以。”李大娃說。
現在還是冬天,大家就穿了身上一套衣服,晚上不烤火受不了。
“那我們在附近找找,看找不找得到山洞,找到山洞我們今晚就在這裏過夜,找不到我們就要趕緊走原路迴家。”寬叔說。
於是大家開始尋找可以過夜的山洞。
這一次他們的運氣不錯,找到一個可以容納十幾人的山洞。有了落腳之處,他們就不著急了,在附近尋找起野豬的蹤跡,順便找點野果充饑。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大家都迴到山洞裏,把山洞的雜草清理幹淨,鋪上幹草。木柴也找了幾捆,堆放在洞口。
在山裏麵奔波了一天,大家都很疲憊。吃過各自帶來的幹糧,天黑了。寬叔安排好上半夜和下半夜守夜的人,就讓大家自行休息。
李小薇有些後悔自己跟來了,來了其實沒有什麽用,還有些不方便,不過已經出來了,隻能硬著頭皮撐下去。
要說有用,就是她分了大半竹筒的水給一個帶水帶得少的族叔。
太陽出來的時候,火堆也熄滅了,住在山洞裏麵的人陸續醒來,簡單吃了點東西,繼續在山裏找野豬。
也許是在山上住了一夜,大家的膽子似乎變大了,對找到野豬的信心都增加了一些。
又翻過兩座山頭,在一個野草茂盛的山穀,寬叔察覺野豬走動的痕跡,他帶著大家找到一隻正在吃野草的大野豬。
所有人心裏麵都很激動。
他們要怎麽樣才能打到這隻野豬?
他們手上隻有刀和木棒。
最後商量的結果就是,一哄而上,亂棍打野豬一個措手不及。
還好大家的精氣神都很足,除了李小薇,其他七人都是壯漢,力氣大得狠,野豬被打得沒有反抗之力,不一會就倒地上喘著粗氣動不了。
寬叔用繩子捆綁上野豬的四隻腳,野豬動不了了。休息一會讓大家恢複力氣,就捆上野豬,抬著野豬迴村。
迴到村子的時候太陽快下山了。大家都累得不想動,殺豬的事情就交給李村長去處理。
村裏人看見他們真的打到野豬,沒有去的人都很後悔。問李村長下一次什麽時候去 。
李家村有十八戶人家,李村長找去打野豬的幾戶人家商量好 ,沒有去打野豬的,每戶都分兩斤肥豬肉、一兩根骨頭和一塊豬血,讓每家每戶大過年的,吃一頓肉,煮一鍋骨頭湯。
這天晚上,李家村人人喜氣洋洋,衝淡了一絲旱災帶來的愁雲。
分好了給村裏人的豬肉,剩下的豬肉分成八份,去打野豬的每個人得一份。
李小薇知道自己家占了便宜,但大家都堅持這樣分,她就厚臉皮的收下了。
王桂花和李大海來找何秀芳,讓她給他們幾斤肉,說是孝敬他們的。
“阿奶,我們家分家出來一粒米都沒有分到,我們家沒有米了,我們現在就靠吃點番薯和野菜過活。我們這肉是要換米糧的,一斤肉換三斤米,你拿米來我們就把肉給你們。要不然讓我們一家五口從今以後迴去和你們一起吃住也行,我們把今天的豬肉都拿迴去 。”
李小薇笑嘻嘻地對他們兩人說。
王桂花當然不會拿米來換,也不想讓何秀芳幾個迴去,她氣哼哼地走了,她就不該來這一趟,不該來和這幾個人扯上關係,她們就會打她的米的主意。
李家村裏麵就王桂花家的米比較足一些,其他各戶都勒緊褲腰帶,天天吃野菜稀粥混著番薯粒。
在李村長的說動下,去打獵的幾戶人家,各拿出來十斤豬肉讓李小薇她們拿去鎮上換米。李小薇家拿了二十斤去換米。
去換米那天,除了唐明,李大娃和李小薇,李村長也去了。他們總共拿了九十斤肉,換到三四百斤米。
過了兩天,李村長組織村裏人第二次去打野豬。
除了王桂花家,每家都去一人。李大海不願意去,說不去也能得兩斤肉,李三柱想去,被嫌棄年齡大,至於李家寶,王桂花不舍得讓他去。
寬叔帶隊,一行十七個人進山。
這一次他們也打到一隻野豬,比他們之前打到的那隻大一些。
村裏人也拜托唐明他們幫忙把肉換成米。
那個管家模樣的人說,“各位,我們也打交道幾次了,我家老爺說今後我們家也拿不出來米來換肉了,這是最後一次了 。”
看來大戶人家的米也緊張了。
因為參與打野豬,李家村村民民大部分人家都換到一些米,對熬過荒年增加了一些信心。
他們心裏有個想法,能打到兩頭野豬,那三頭四頭也是有可能打到的。但李村長沒有組織第三次打野豬,村裏人並不敢貿然行動。
過年後本來要開始翻地整田的,現在幹旱沒有水,田地裏的活幹不了。每天大家大部分時間都是上山找食物。
整個連山鎮沒有人去地裏幹活,全鎮的人靠鎮上大山塘裏的水活命。如果山塘裏的水用完,天還沒有下雨,人們就會連喝的水都沒有 。
過了正月初九,縣裏派來的打井隊來到連山鎮選打水井的位置,準備打水井。
唐明和曹振軒要在正月十六去縣城繼續修河堤。
一家人給唐明準備帶去的東西。
“嬸子,我一個多月應該就迴來了,不用給我帶太多東西,務工處每天管一頓飯,不帶吃的我也撐得住。”唐明想把更多的食物留給家裏人。
沒有人聽他的。
何秀芳給唐明裝了十五斤米,二十斤番薯,還有鹹菜酸菜各一壇,鹹雞蛋一壇,其他還有幹辣椒,幹菜,幹筍等,做好的柿子餅也給他包了一包,還有幾塊臘鴨和臘豬肉。
唐明帶的東西裏麵 ,和各種菜相比,米就顯得少了些,沒有辦法,家裏米並不多了 。
唐明和曹振軒離開家半個月後,連山鎮打出第一口出水的水井。
鎮上的水依舊有差役看守,有專人分發水,不過每個人能領到的水比以前多了。
李小薇家的大水缸依舊存了一缸水。
隻要節省著用,每家每戶都能省出來一點水澆菜,李小薇家除了種韭菜,還種了一小塊地的番薯,番薯葉可以吃,到時候還可以挖點番薯,如果下雨了,蕃薯藤可以用來做種栽種。
為了盡量保住地裏的水分,李小薇在番薯藤的根部蓋上一層幹草。另外,二月初,天氣還是挺冷的,幹草的作用還能起到一點保暖的作用,促進番薯苗的生長。
李小薇把自己家的做法和李村長說了,得到李村長的認同,李村長動員村裏的人學著李小薇家一樣做,多數人都跟著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