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哥看李小薇的菜攤沒有顧客買菜,就多站一會和她說兩句話。
“李姑娘,現在在鎮上擺攤要交攤位費了,過一會會有人來收的。”
“啊,收多少?以前我們擺攤從來沒有人收過。”何秀芳焦急地問。
“五文到三十文不等,最少的五文錢。”王小哥說。
“要是我們什麽東西都賣不出去,那我們不是要虧那個叫什麽攤位的錢?”何秀芳又說。
“娘,不用擔心,我們肯定能夠賺到交攤位費的錢,應該還能賺點錢拿迴家。”李小薇寬慰道。
“要不你們到時候就說兩家是一家的,省一個攤位的錢。”
李大娃趕緊把自己的菜往李小薇家的攤子靠了靠。
“好的,謝謝王小哥提醒了。”李小薇說。
王小哥走後,陸續有顧客來買菜。菜價也沒有多大變動,李小薇家的價格和往常一樣,菜的樣式也沒有多大變化。
李二妹家除了青菜還有木耳香菇等幹貨。
“小薇姐,我和我阿奶這段時間去采了不少木耳,也有一些香菇,青菜也吃不完,正盼著你什麽時候一起來鎮上呢,沒有想到今天你就說來了,隻有我哥和我兩個人,我是不敢來的。”
“我們也是的,找上你哥和你壯膽子呢。”李小薇笑著說。她還擔心昨天去摘山撚子沒有叫上李二妹,李二妹心裏會不舒服,看來李二妹沒有這樣想,是她多想了。其實昨天去摘山撚子,她是沒有想到能摘到那麽多的。
一個時辰過後,早高峰差不多就過去,兩家的菜都賣得差不多,但李小薇家的竹筍和山撚子卻沒有怎麽賣,何秀芳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有些失落。
李小薇也著急,竹筍可以挑迴家曬筍幹,山撚子可吃不了那麽多 ,也不舍得吃。
李小薇正發愁,兩個穿衙役服的人走到她們攤位前。
“你們這個要交三十文的攤位費。”一個差爺說,然後刷刷寫幾下,撕下來一張紙遞給何秀芳。何秀芳拿了。
“差爺,我們菜還沒賣出去呢!”何秀芳苦著臉道。
“大嬸,大家都是這樣收費的,你以後學著點,拿些好賣的東西來賣。”
“娘,沒事,我們先把錢交了,別耽誤差爺做事。”李小薇數出來三十文錢。
差爺走後不久,一個年輕姑娘站在她們攤位前,她看著山撚子和竹筍,有些激動
“你們先別走,我迴去問一下我們老爺,老爺之前說想買一些山撚子的。”
過了一刻鍾,年輕姑娘迴來了,後麵跟著一個穿著華服的中年男人,還有一個拿著籮筐的小夥。
“老爺,就是這裏。”那姑娘站在李小薇家的菜攤前說。
“嗯,好,原以為今年世道亂,沒有人會摘山撚子來賣了,沒有想到今天讓我遇到了,大嫂子,這些我全要了,竹筍也要了,正想曬些筍幹。”
何秀芳高興過頭,不知道要做什麽,一會要找稱,一會要要幫忙裝東西到人家籮筐裏。唐明和那小夥快手快腳的稱好重,竹筍就不稱重了,五文錢一根,一共十五根,得七十五文。
由於那老爺高興,山撚子給了李小薇五文錢一斤,有六十斤,得了三百文。
“這位老爺,小女子有些好奇,您要這麽多山撚子做什麽?”
“哎呀,小姑娘,因為我夫人喜歡喝山撚子酒,這山撚子我是用來泡酒的。”
有錢人家就是不一樣。
李小薇:“看來這位老爺夫妻情深,令人羨慕。”
“哎呀,看這小姑娘說的,讓人怪不好意思的。”穿華服的老爺笑著離開了。
東西賣完了,身心都鬆快下來,也沒有什麽要買的,幾人收拾迴村。
李大娃要把一半的攤位費給李小薇。
“剛才你們也看見了,我家山撚子可是賣了好價錢的,你就別和我爭搶了,哪天你家賣得比我錢多,我是不會和你搶著付攤位費的。”李小薇實話實說。
“那行,那我就厚臉皮點,謝謝小薇妹子了。”李大娃說,誰叫自家沒人家有想法,賺的錢沒人家多呢?
迴去的路上,有一段長長的上坡路,一般李小薇她們會上坡路的中途休息,那裏有一棵大鬆樹,樹下放置有幾塊大石頭,可供人坐。
今天李小薇一行到達大鬆樹下時也把肩上的擔子放下來,停下來喝口水。李小薇拿出來煮熟的雞蛋,給何秀芳兩隻,給大娃兄妹一人一隻,她和唐明一人一隻。
李大娃想推辭,想了想沒有開口,謝過李小薇,接過兩隻雞蛋。李大娃知道依李小薇的性子,她可不能做出來讓他們兄妹看著她一家三人吃東西的事情。
吃完雞蛋,喝幾口水,幾人繼續趕路,同樣遠的路,不知道為什麽,總感覺迴程要快一些,又走過了幾座山,很快就在山腳下遠遠看見李家村所在的山頭了。
迴到家,李小薇給錢唐明,讓他去曹家村把錢還給曹木匠。
地裏的花生可以拔,番薯也要挖。挖了番薯後,還可以再種。另外黃豆小豆子也要收。李小薇家除了番薯多一點,其他的都不多,半天就把那些都收迴家,晾曬在篾板上麵。
村裏的人家,到收花生放時候多會煮一次花生吃,解解饞。何秀芳也煮了一半鍋,放鹽,放幾張紫蘇葉一起煲,晚上吃完飯後當零嘴吃。這就當是收花生的驚喜了,可以吃一次煮花生來解饞。
地邊種的豆角也進入了尾造,摘了一些嫩豆葉和最後長出來的一把豆角,一起煮了撒上蒜末拌一拌吃。之後把豆角拔了,豆角簽收起來放地邊。
花生曬幹才小半籮筐。留一些做種子外,其他的就平時吃,做粽子,炒花生米,花生燉豬腳等等 。黃豆的產量和花生差不多,小豆子要少一些。
李小薇心裏期待著有一天能吃上花生油。
忙忙碌碌,七月底了。可以不用那麽緊迫幹活。隻剩下挖番薯和種番薯了。
李小薇家種的番薯主要有一種,白中帶點淡紫色的花心薯。
燒火做飯的時候,埋幾個番薯進灶堂灰裏麵,等熟了扒出來,掰開一吃,又粉又香還帶點甜。
番薯挖了三擔多,差不多有三百斤,由於肥料供應不足,個頭都不大。看到滿滿的幾擔番薯,何秀芳和周婆子都很高興。
挖完番薯,讓地曬兩天,天氣好,一些沒用的番薯藤還有雜草就放一把火燒了,燒的草灰撥散在地裏,讓地能夠肥一些。平整好地,又要在地裏放堆好的肥料,之後重新埋上番薯藤。堆的糞肥根本不夠用,隻夠在地裏零星撒幾粒。
終於趕在八月初種完了一大片番薯,另外還在地邊種了一些玉米。
天氣熱,都是選下午太陽快下山時,種上之後澆水,天黑了過一夜,番薯藤比較容易成活。當然接下來還要澆幾天水,等番薯藤生根發芽活過來。
種完番薯,又去割草,燒灰,去挖灶堂灰,在雞棚和鴨棚底下掏雞糞鴨糞,還有茅房又去清空一次。雜七雜八堆在一起,弄了一大坑堆上,等過一段時間再給田地的農作物施肥。
忙完地裏的活,何秀芳把菜地裏的番薯挖了,曬曬地,可以準備種蘿卜、菜心、芥菜、香菜等等,還要去買菜種。
另外那些大薯和芋頭還要過一段時間再挖,看它們長勢還很旺。辣椒吃不完的,長熟了都摘下來曬幹。紫蘇葉也可以摘一些曬幹。
有時候李小薇會把紫蘇葉切碎,辣椒切成小段,這兩樣放一起煮,加油鹽醬油,吃粥吃飯都可以夾一點吃,很下飯。一開始的時候隻有李小薇吃,漸漸地大家都喜歡起來。
紫蘇做調味菜,可以煮紫蘇鴨,紫蘇魚,紫蘇有了,鴨和魚都沒有!
菜地裏的青菜隻有韭菜和通菜。陳嬸子給了何秀芳幾粒秋豆角的種子,何秀芳在院子邊上靠著籬笆挖了一小塊地 ,又從雞圈那邊挖來一點肥泥土。把秋豆角種子種在上麵,五顆種子都發芽了。到時候豆角藤就可以沿著籬笆爬,不用再給它們插竹簽。
“李姑娘,現在在鎮上擺攤要交攤位費了,過一會會有人來收的。”
“啊,收多少?以前我們擺攤從來沒有人收過。”何秀芳焦急地問。
“五文到三十文不等,最少的五文錢。”王小哥說。
“要是我們什麽東西都賣不出去,那我們不是要虧那個叫什麽攤位的錢?”何秀芳又說。
“娘,不用擔心,我們肯定能夠賺到交攤位費的錢,應該還能賺點錢拿迴家。”李小薇寬慰道。
“要不你們到時候就說兩家是一家的,省一個攤位的錢。”
李大娃趕緊把自己的菜往李小薇家的攤子靠了靠。
“好的,謝謝王小哥提醒了。”李小薇說。
王小哥走後,陸續有顧客來買菜。菜價也沒有多大變動,李小薇家的價格和往常一樣,菜的樣式也沒有多大變化。
李二妹家除了青菜還有木耳香菇等幹貨。
“小薇姐,我和我阿奶這段時間去采了不少木耳,也有一些香菇,青菜也吃不完,正盼著你什麽時候一起來鎮上呢,沒有想到今天你就說來了,隻有我哥和我兩個人,我是不敢來的。”
“我們也是的,找上你哥和你壯膽子呢。”李小薇笑著說。她還擔心昨天去摘山撚子沒有叫上李二妹,李二妹心裏會不舒服,看來李二妹沒有這樣想,是她多想了。其實昨天去摘山撚子,她是沒有想到能摘到那麽多的。
一個時辰過後,早高峰差不多就過去,兩家的菜都賣得差不多,但李小薇家的竹筍和山撚子卻沒有怎麽賣,何秀芳雖然有心理準備,但還是有些失落。
李小薇也著急,竹筍可以挑迴家曬筍幹,山撚子可吃不了那麽多 ,也不舍得吃。
李小薇正發愁,兩個穿衙役服的人走到她們攤位前。
“你們這個要交三十文的攤位費。”一個差爺說,然後刷刷寫幾下,撕下來一張紙遞給何秀芳。何秀芳拿了。
“差爺,我們菜還沒賣出去呢!”何秀芳苦著臉道。
“大嬸,大家都是這樣收費的,你以後學著點,拿些好賣的東西來賣。”
“娘,沒事,我們先把錢交了,別耽誤差爺做事。”李小薇數出來三十文錢。
差爺走後不久,一個年輕姑娘站在她們攤位前,她看著山撚子和竹筍,有些激動
“你們先別走,我迴去問一下我們老爺,老爺之前說想買一些山撚子的。”
過了一刻鍾,年輕姑娘迴來了,後麵跟著一個穿著華服的中年男人,還有一個拿著籮筐的小夥。
“老爺,就是這裏。”那姑娘站在李小薇家的菜攤前說。
“嗯,好,原以為今年世道亂,沒有人會摘山撚子來賣了,沒有想到今天讓我遇到了,大嫂子,這些我全要了,竹筍也要了,正想曬些筍幹。”
何秀芳高興過頭,不知道要做什麽,一會要找稱,一會要要幫忙裝東西到人家籮筐裏。唐明和那小夥快手快腳的稱好重,竹筍就不稱重了,五文錢一根,一共十五根,得七十五文。
由於那老爺高興,山撚子給了李小薇五文錢一斤,有六十斤,得了三百文。
“這位老爺,小女子有些好奇,您要這麽多山撚子做什麽?”
“哎呀,小姑娘,因為我夫人喜歡喝山撚子酒,這山撚子我是用來泡酒的。”
有錢人家就是不一樣。
李小薇:“看來這位老爺夫妻情深,令人羨慕。”
“哎呀,看這小姑娘說的,讓人怪不好意思的。”穿華服的老爺笑著離開了。
東西賣完了,身心都鬆快下來,也沒有什麽要買的,幾人收拾迴村。
李大娃要把一半的攤位費給李小薇。
“剛才你們也看見了,我家山撚子可是賣了好價錢的,你就別和我爭搶了,哪天你家賣得比我錢多,我是不會和你搶著付攤位費的。”李小薇實話實說。
“那行,那我就厚臉皮點,謝謝小薇妹子了。”李大娃說,誰叫自家沒人家有想法,賺的錢沒人家多呢?
迴去的路上,有一段長長的上坡路,一般李小薇她們會上坡路的中途休息,那裏有一棵大鬆樹,樹下放置有幾塊大石頭,可供人坐。
今天李小薇一行到達大鬆樹下時也把肩上的擔子放下來,停下來喝口水。李小薇拿出來煮熟的雞蛋,給何秀芳兩隻,給大娃兄妹一人一隻,她和唐明一人一隻。
李大娃想推辭,想了想沒有開口,謝過李小薇,接過兩隻雞蛋。李大娃知道依李小薇的性子,她可不能做出來讓他們兄妹看著她一家三人吃東西的事情。
吃完雞蛋,喝幾口水,幾人繼續趕路,同樣遠的路,不知道為什麽,總感覺迴程要快一些,又走過了幾座山,很快就在山腳下遠遠看見李家村所在的山頭了。
迴到家,李小薇給錢唐明,讓他去曹家村把錢還給曹木匠。
地裏的花生可以拔,番薯也要挖。挖了番薯後,還可以再種。另外黃豆小豆子也要收。李小薇家除了番薯多一點,其他的都不多,半天就把那些都收迴家,晾曬在篾板上麵。
村裏的人家,到收花生放時候多會煮一次花生吃,解解饞。何秀芳也煮了一半鍋,放鹽,放幾張紫蘇葉一起煲,晚上吃完飯後當零嘴吃。這就當是收花生的驚喜了,可以吃一次煮花生來解饞。
地邊種的豆角也進入了尾造,摘了一些嫩豆葉和最後長出來的一把豆角,一起煮了撒上蒜末拌一拌吃。之後把豆角拔了,豆角簽收起來放地邊。
花生曬幹才小半籮筐。留一些做種子外,其他的就平時吃,做粽子,炒花生米,花生燉豬腳等等 。黃豆的產量和花生差不多,小豆子要少一些。
李小薇心裏期待著有一天能吃上花生油。
忙忙碌碌,七月底了。可以不用那麽緊迫幹活。隻剩下挖番薯和種番薯了。
李小薇家種的番薯主要有一種,白中帶點淡紫色的花心薯。
燒火做飯的時候,埋幾個番薯進灶堂灰裏麵,等熟了扒出來,掰開一吃,又粉又香還帶點甜。
番薯挖了三擔多,差不多有三百斤,由於肥料供應不足,個頭都不大。看到滿滿的幾擔番薯,何秀芳和周婆子都很高興。
挖完番薯,讓地曬兩天,天氣好,一些沒用的番薯藤還有雜草就放一把火燒了,燒的草灰撥散在地裏,讓地能夠肥一些。平整好地,又要在地裏放堆好的肥料,之後重新埋上番薯藤。堆的糞肥根本不夠用,隻夠在地裏零星撒幾粒。
終於趕在八月初種完了一大片番薯,另外還在地邊種了一些玉米。
天氣熱,都是選下午太陽快下山時,種上之後澆水,天黑了過一夜,番薯藤比較容易成活。當然接下來還要澆幾天水,等番薯藤生根發芽活過來。
種完番薯,又去割草,燒灰,去挖灶堂灰,在雞棚和鴨棚底下掏雞糞鴨糞,還有茅房又去清空一次。雜七雜八堆在一起,弄了一大坑堆上,等過一段時間再給田地的農作物施肥。
忙完地裏的活,何秀芳把菜地裏的番薯挖了,曬曬地,可以準備種蘿卜、菜心、芥菜、香菜等等,還要去買菜種。
另外那些大薯和芋頭還要過一段時間再挖,看它們長勢還很旺。辣椒吃不完的,長熟了都摘下來曬幹。紫蘇葉也可以摘一些曬幹。
有時候李小薇會把紫蘇葉切碎,辣椒切成小段,這兩樣放一起煮,加油鹽醬油,吃粥吃飯都可以夾一點吃,很下飯。一開始的時候隻有李小薇吃,漸漸地大家都喜歡起來。
紫蘇做調味菜,可以煮紫蘇鴨,紫蘇魚,紫蘇有了,鴨和魚都沒有!
菜地裏的青菜隻有韭菜和通菜。陳嬸子給了何秀芳幾粒秋豆角的種子,何秀芳在院子邊上靠著籬笆挖了一小塊地 ,又從雞圈那邊挖來一點肥泥土。把秋豆角種子種在上麵,五顆種子都發芽了。到時候豆角藤就可以沿著籬笆爬,不用再給它們插竹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