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話語中帶著深深的憂慮與無奈,他深知大明王朝所麵臨的困境,也明白官紳階層在其中的作用。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我都知道,大明立國200多年,人口增長數倍,但稅收卻未見相應增長,反而有所減少。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天災人禍、戰亂頻仍之外,更重要的是官紳階層的隱瞞與勾結。他們利用特權,逃避賦稅,使得國家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憤怒與失望,他接著說道:“李宇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恢複國家的財政健康。雖然這一政策會觸及官紳階層的利益,引發他們的不滿與反對,但長遠來看,這對國家、對百姓都是有益的。”
魏藻德聞言,臉色微變,他原本以為崇禎會對李宇的政策表示不滿,沒想到崇禎竟然能夠理解並支持這一政策。他心中暗自盤算,試圖找到應對之策。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官紳部納糧的危害。”魏藻德故作鎮定地說道,“但臣擔心的是,這一政策會引發官紳階層的大規模反對,甚至可能導致朝廷的動蕩與不安。臣以為,應該采取更為溫和的方式,逐步引導官紳階層接受這一政策,而不是強行推行。”
崇禎聞言,微微皺眉,他明白魏藻德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但他也知道,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不可能一帆風順。
“魏卿所言也有道理。”崇禎沉思片刻後說道,“但國家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我們再也不能坐視不管。李宇的這一政策,雖然會引發一些不滿與反對,但隻要我們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難關,走向光明。”
崇禎的話語中充滿了決心與勇氣,他深知,改革之路雖然艱難,但隻有這樣,才能夠拯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之中。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是朝廷重臣,應該以身作則,支持這一政策。同時,也要做好官紳階層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共同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崇禎的決心與期望,也知道自己無法再反對這一政策。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支持,並暗自發誓要在接下來的改革中,盡力維護朝廷的穩定與和諧。
崇禎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大明王朝現狀的憂慮與反思,他繼續說道:
“本來,取消士子交稅,是為了鼓勵大家讀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這是太祖皇帝時期就定下的政策,本意是好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政策卻被一些文官學子所利用,成為了他們躲避交稅的途徑。”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憤怒與無奈,他接著說道:“那些地主豪強,為了逃避繁重的賦稅,紛紛將土地轉移到士子的名下。這樣一來,交稅的人越來越少,國家的稅收自然也就越來越少。而朝廷為了維持運轉,不得不加重對普通百姓的剝削,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崇禎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大明王朝未來的擔憂,他深知,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大明王朝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我都是大明王朝的臣子,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李宇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恢複國家的財政健康。雖然這一政策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但隻要我們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難關。”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崇禎的決心與期望,也知道自己無法再反對這一政策。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支持,並暗自發誓要在接下來的改革中,盡力維護朝廷的穩定與和諧。
“陛下聖明,臣定當竭盡全力,支持這一政策。”魏藻德說道,“但臣也擔心,這一政策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紛爭與動蕩。因此,臣建議,在推行這一政策的同時,也要做好安撫與解釋工作,讓官紳階層能夠理解並接受這一政策。”
崇禎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隻要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走向光明。
“魏卿所言極是。”崇禎說道,“在推行這一政策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宣傳與教育,讓更多的人明白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隻有這樣,才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紛爭與動蕩,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崇禎皇帝的話語中帶著深深的無奈與自責,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我以前也有想過去讓所有人一起交稅,包括那些官紳。但是,當時的局勢實在太複雜了,內憂外患交織在一起,讓我難以抉擇。外麵有韃子虎視眈眈,時刻威脅著大明的邊疆;內部起義軍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局勢動蕩不安。我深知,如果再把這些官紳得罪了,那麽大明可能就真的分崩離析了。”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黯然,他接著說道:“所以,我選擇了妥協,選擇了維持現狀。然而,這也讓我錯過了改革的機會,讓大明一步步走向了衰落。現在想想,我還是沒有李宇有魄力。他能夠在那樣複雜的局勢下,毅然決然地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拿下天下看來是理所應當的。”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崇禎的無奈與自責,也深知大明王朝所麵臨的困境。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並暗自發誓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盡力為朝廷分憂解難。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當時的局勢之複雜。”魏藻德說道,“但是,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我們無法改變過去,隻能盡力做好現在和未來。李宇雖然有著非凡的魄力,但我們也並非沒有機會。隻要我們能夠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
崇禎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魏藻德所言極是。雖然過去的錯誤已經無法挽迴。
魏藻德的話語中帶著一絲幸災樂禍,他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李宇的政策。然而,崇禎皇帝卻並未被他的言辭所動搖,他看向魏藻德,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深思。
“魏卿所言雖有一定道理,但朕卻認為,李宇此舉雖不合時宜,卻也是勢在必行。”崇禎緩緩說道,“他剛拿下天下,確實需要穩定局勢,救災流民。然而,官紳階層的特權與腐敗,已經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一大隱患。如果不加以整治,大明將永無寧日。”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繼續說道:“李宇敢於在這個時候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也敢於承擔改革所帶來的風險。雖然這一政策會觸及官紳階層的利益,引發他們的反抗,但隻有這樣,才能夠打破特權階層的壟斷,恢複國家的公平與正義。”
魏藻德聞言,臉色微變。他原本以為崇禎會讚同他的觀點,沒想到崇禎卻對李宇的政策表示了支持。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但心中卻暗自盤算著如何應對這一局勢。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官紳階層的特權與腐敗已經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魏藻德說道,“但是,臣還是擔心李宇此舉會引發過大的動蕩,影響國家的穩定。臣建議,我們可以先采取一些溫和的措施,逐步引導官紳階層接受這一政策,而不是貿然行動。”
崇禎聞言,微微搖頭,表示不讚同。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我都是大明王朝的臣子,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李宇此舉雖然冒險,但也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著想。我們應該支持他,而不是阻撓他。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大明王朝走出困境,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場對話,不僅是一次對李宇政策的深刻剖析,更是一次對大明王朝未來的堅定展望。崇禎與魏藻德雖然觀點不同,但都深知,隻有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夠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走向更加繁榮穩定的未來。而李宇的舉措,無論成功與否,都將為大明王朝的改革之路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陛下,李宇可是我們的敵人。他奪取了天下。將您趕下台,變成太上皇。我們一定要複仇。
不管李宇做什麽,我們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隻要削弱李宇的力量。對我們複辟就是有利的。”魏藻德對著崇禎勸說道
崇禎皇帝聽著魏藻德的話語,眉頭緊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與不甘。然而,他並未被魏藻德的複仇情緒所左右,而是冷靜地分析著當前的局勢。
“魏卿,你此言差矣。”崇禎緩緩說道,“李宇確實奪取了天下,將我趕下台,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盲目地反對他的一切政策。如果隻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麽我們將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會失去民心。”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繼續說道:“我們要複仇,但更要理智。李宇能夠奪取天下,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他,而應該學習他的優點,彌補我們的不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機會複辟成功。”
魏藻德聞言,臉色微變。他原本以為崇禎會讚同他的複仇計劃,沒想到崇禎卻如此冷靜地分析局勢。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但心中卻暗自盤算著如何繼續勸說崇禎。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複仇之路不易。”魏藻德說道,“但是,李宇此舉明顯是在削弱官紳階層的力量,這對我們複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聯合那些對李宇不滿的官紳,共同對抗他。隻要能夠削弱李宇的力量,我們就有機會複辟成功。”
崇禎聞言,微微搖頭,表示不讚同。他深知,複仇之路充滿荊棘,不能盲目行動。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此言雖有一定道理,但朕卻認為,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複仇而行動。我們要複仇,但更要為了國家的未來著想。李宇此舉雖然削弱了官紳階層的力量,但也為國家的發展帶來了希望。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恩怨而阻礙了國家的前途。”
崇禎的眼中透露出堅定的目光,他繼續說道:“我們要複仇,但更要理智。我們要學習李宇的優點,彌補我們的不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機會複辟成功,也才能夠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
這場對話,不僅是一次對複仇計劃的深刻剖析,更是一次對大明王朝未來的堅定展望。崇禎與魏藻德雖然觀點不同,但都深知,隻有理智地行動,才能夠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而複仇之路,必須建立在理智與智慧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取得成功。
崇禎皇帝聽著魏藻德的話語,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他既欣慰於魏藻德能夠明白大局,又憂慮於魏藻德可能采取的極端手段。然而,他並未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擔憂,而是選擇了沉默,讓魏藻德自己去領悟其中的深意。
“魏卿,你能夠明白朕的心意,朕很欣慰。”崇禎緩緩說道,“但是,你要記住,我們複仇的目的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如果李宇敗了,我們可以留下他的命,讓他成為我們複辟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智慧的光芒,他繼續說道:“你要聚攏人,對李宇進行監視,這是必要的。但是,你要記住,監視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李宇的動向,以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你不能因為個人的恩怨而濫用權力,更不能對李宇進行無謂的打壓。”
魏藻德聞言,心中一震。他原本以為崇禎會讚同他留下李宇性命的做法,沒想到崇禎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他將李宇轉化為複辟的助力。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並暗自發誓要更加努力地為複辟大計貢獻自己的力量。
“陛下聖明,臣明白了。”魏藻德說道,“臣會以大局為重,對李宇進行監視,但不會濫用權力。如果李宇敗了,臣會盡力爭取他的支持,為複辟大計貢獻力量。”
崇禎聞言,微微點頭,表示滿意。他深知,魏藻德雖然有時過於衝動,但總體上還是一個忠誠而有能力的臣子。隻要能夠正確引導,他一定能夠為複辟大計做出重要貢獻
“魏卿,你我都知道,大明立國200多年,人口增長數倍,但稅收卻未見相應增長,反而有所減少。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天災人禍、戰亂頻仍之外,更重要的是官紳階層的隱瞞與勾結。他們利用特權,逃避賦稅,使得國家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憤怒與失望,他接著說道:“李宇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恢複國家的財政健康。雖然這一政策會觸及官紳階層的利益,引發他們的不滿與反對,但長遠來看,這對國家、對百姓都是有益的。”
魏藻德聞言,臉色微變,他原本以為崇禎會對李宇的政策表示不滿,沒想到崇禎竟然能夠理解並支持這一政策。他心中暗自盤算,試圖找到應對之策。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官紳部納糧的危害。”魏藻德故作鎮定地說道,“但臣擔心的是,這一政策會引發官紳階層的大規模反對,甚至可能導致朝廷的動蕩與不安。臣以為,應該采取更為溫和的方式,逐步引導官紳階層接受這一政策,而不是強行推行。”
崇禎聞言,微微皺眉,他明白魏藻德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但他也知道,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不可能一帆風順。
“魏卿所言也有道理。”崇禎沉思片刻後說道,“但國家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我們再也不能坐視不管。李宇的這一政策,雖然會引發一些不滿與反對,但隻要我們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難關,走向光明。”
崇禎的話語中充滿了決心與勇氣,他深知,改革之路雖然艱難,但隻有這樣,才能夠拯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之中。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是朝廷重臣,應該以身作則,支持這一政策。同時,也要做好官紳階層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共同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崇禎的決心與期望,也知道自己無法再反對這一政策。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支持,並暗自發誓要在接下來的改革中,盡力維護朝廷的穩定與和諧。
崇禎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大明王朝現狀的憂慮與反思,他繼續說道:
“本來,取消士子交稅,是為了鼓勵大家讀書,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這是太祖皇帝時期就定下的政策,本意是好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政策卻被一些文官學子所利用,成為了他們躲避交稅的途徑。”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憤怒與無奈,他接著說道:“那些地主豪強,為了逃避繁重的賦稅,紛紛將土地轉移到士子的名下。這樣一來,交稅的人越來越少,國家的稅收自然也就越來越少。而朝廷為了維持運轉,不得不加重對普通百姓的剝削,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崇禎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大明王朝未來的擔憂,他深知,如果再不進行改革,大明王朝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我都是大明王朝的臣子,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李宇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正是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恢複國家的財政健康。雖然這一政策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但隻要我們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難關。”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崇禎的決心與期望,也知道自己無法再反對這一政策。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支持,並暗自發誓要在接下來的改革中,盡力維護朝廷的穩定與和諧。
“陛下聖明,臣定當竭盡全力,支持這一政策。”魏藻德說道,“但臣也擔心,這一政策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紛爭與動蕩。因此,臣建議,在推行這一政策的同時,也要做好安撫與解釋工作,讓官紳階層能夠理解並接受這一政策。”
崇禎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隻要堅定信念,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走向光明。
“魏卿所言極是。”崇禎說道,“在推行這一政策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宣傳與教育,讓更多的人明白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隻有這樣,才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紛爭與動蕩,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
崇禎皇帝的話語中帶著深深的無奈與自責,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我以前也有想過去讓所有人一起交稅,包括那些官紳。但是,當時的局勢實在太複雜了,內憂外患交織在一起,讓我難以抉擇。外麵有韃子虎視眈眈,時刻威脅著大明的邊疆;內部起義軍四起,百姓流離失所,局勢動蕩不安。我深知,如果再把這些官紳得罪了,那麽大明可能就真的分崩離析了。”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黯然,他接著說道:“所以,我選擇了妥協,選擇了維持現狀。然而,這也讓我錯過了改革的機會,讓大明一步步走向了衰落。現在想想,我還是沒有李宇有魄力。他能夠在那樣複雜的局勢下,毅然決然地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拿下天下看來是理所應當的。”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明白崇禎的無奈與自責,也深知大明王朝所麵臨的困境。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並暗自發誓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盡力為朝廷分憂解難。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當時的局勢之複雜。”魏藻德說道,“但是,曆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我們無法改變過去,隻能盡力做好現在和未來。李宇雖然有著非凡的魄力,但我們也並非沒有機會。隻要我們能夠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
崇禎聞言,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魏藻德所言極是。雖然過去的錯誤已經無法挽迴。
魏藻德的話語中帶著一絲幸災樂禍,他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李宇的政策。然而,崇禎皇帝卻並未被他的言辭所動搖,他看向魏藻德,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深思。
“魏卿所言雖有一定道理,但朕卻認為,李宇此舉雖不合時宜,卻也是勢在必行。”崇禎緩緩說道,“他剛拿下天下,確實需要穩定局勢,救災流民。然而,官紳階層的特權與腐敗,已經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一大隱患。如果不加以整治,大明將永無寧日。”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繼續說道:“李宇敢於在這個時候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正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也敢於承擔改革所帶來的風險。雖然這一政策會觸及官紳階層的利益,引發他們的反抗,但隻有這樣,才能夠打破特權階層的壟斷,恢複國家的公平與正義。”
魏藻德聞言,臉色微變。他原本以為崇禎會讚同他的觀點,沒想到崇禎卻對李宇的政策表示了支持。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但心中卻暗自盤算著如何應對這一局勢。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官紳階層的特權與腐敗已經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魏藻德說道,“但是,臣還是擔心李宇此舉會引發過大的動蕩,影響國家的穩定。臣建議,我們可以先采取一些溫和的措施,逐步引導官紳階層接受這一政策,而不是貿然行動。”
崇禎聞言,微微搖頭,表示不讚同。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荊棘,但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我都是大明王朝的臣子,有責任和義務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李宇此舉雖然冒險,但也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著想。我們應該支持他,而不是阻撓他。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大明王朝走出困境,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這場對話,不僅是一次對李宇政策的深刻剖析,更是一次對大明王朝未來的堅定展望。崇禎與魏藻德雖然觀點不同,但都深知,隻有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夠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走向更加繁榮穩定的未來。而李宇的舉措,無論成功與否,都將為大明王朝的改革之路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教訓。
“陛下,李宇可是我們的敵人。他奪取了天下。將您趕下台,變成太上皇。我們一定要複仇。
不管李宇做什麽,我們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隻要削弱李宇的力量。對我們複辟就是有利的。”魏藻德對著崇禎勸說道
崇禎皇帝聽著魏藻德的話語,眉頭緊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與不甘。然而,他並未被魏藻德的複仇情緒所左右,而是冷靜地分析著當前的局勢。
“魏卿,你此言差矣。”崇禎緩緩說道,“李宇確實奪取了天下,將我趕下台,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盲目地反對他的一切政策。如果隻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麽我們將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會失去民心。”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繼續說道:“我們要複仇,但更要理智。李宇能夠奪取天下,必然有其過人之處。我們不能一味地否定他,而應該學習他的優點,彌補我們的不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機會複辟成功。”
魏藻德聞言,臉色微變。他原本以為崇禎會讚同他的複仇計劃,沒想到崇禎卻如此冷靜地分析局勢。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但心中卻暗自盤算著如何繼續勸說崇禎。
“陛下聖明,臣也深知複仇之路不易。”魏藻德說道,“但是,李宇此舉明顯是在削弱官紳階層的力量,這對我們複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聯合那些對李宇不滿的官紳,共同對抗他。隻要能夠削弱李宇的力量,我們就有機會複辟成功。”
崇禎聞言,微微搖頭,表示不讚同。他深知,複仇之路充滿荊棘,不能盲目行動。他看向魏藻德,繼續說道:
“魏卿,你此言雖有一定道理,但朕卻認為,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複仇而行動。我們要複仇,但更要為了國家的未來著想。李宇此舉雖然削弱了官紳階層的力量,但也為國家的發展帶來了希望。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恩怨而阻礙了國家的前途。”
崇禎的眼中透露出堅定的目光,他繼續說道:“我們要複仇,但更要理智。我們要學習李宇的優點,彌補我們的不足。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機會複辟成功,也才能夠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
這場對話,不僅是一次對複仇計劃的深刻剖析,更是一次對大明王朝未來的堅定展望。崇禎與魏藻德雖然觀點不同,但都深知,隻有理智地行動,才能夠為國家的未來做出貢獻。而複仇之路,必須建立在理智與智慧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取得成功。
崇禎皇帝聽著魏藻德的話語,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他既欣慰於魏藻德能夠明白大局,又憂慮於魏藻德可能采取的極端手段。然而,他並未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擔憂,而是選擇了沉默,讓魏藻德自己去領悟其中的深意。
“魏卿,你能夠明白朕的心意,朕很欣慰。”崇禎緩緩說道,“但是,你要記住,我們複仇的目的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如果李宇敗了,我們可以留下他的命,讓他成為我們複辟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智慧的光芒,他繼續說道:“你要聚攏人,對李宇進行監視,這是必要的。但是,你要記住,監視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李宇的動向,以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你不能因為個人的恩怨而濫用權力,更不能對李宇進行無謂的打壓。”
魏藻德聞言,心中一震。他原本以為崇禎會讚同他留下李宇性命的做法,沒想到崇禎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他將李宇轉化為複辟的助力。他隻能默默點頭,表示理解,並暗自發誓要更加努力地為複辟大計貢獻自己的力量。
“陛下聖明,臣明白了。”魏藻德說道,“臣會以大局為重,對李宇進行監視,但不會濫用權力。如果李宇敗了,臣會盡力爭取他的支持,為複辟大計貢獻力量。”
崇禎聞言,微微點頭,表示滿意。他深知,魏藻德雖然有時過於衝動,但總體上還是一個忠誠而有能力的臣子。隻要能夠正確引導,他一定能夠為複辟大計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