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夫子的話讓孔胤植的臉色更加陰沉。他原本以為通過罷課能夠向朝廷施壓,迫使朝廷妥協,恢複八股文的地位。然而,朝廷的應對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僅沒有妥協,反而采取了更加開放的姿態,宣布學子不再僅限於考試八股文,而是要學習農學、兵學等多種學科。


    “這確實是朝廷對我們罷課的不滿。”孔胤植沉聲道,“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打破我們對教育的壟斷,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進入官場。”


    劉夫子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孔胤植的看法。他深知,這一舉措對於孔家以及那些依賴八股文維持地位的儒家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劉夫子問道,“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朝廷打破我們的壟斷嗎?”


    孔胤植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緩緩說道:“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想辦法應對朝廷的這一舉措。”


    他思考了片刻,然後繼續說道:“首先,我們要繼續堅持罷課運動,向朝廷表明我們的決心。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尋找盟友,聯合那些同樣反對朝廷這一舉措的儒家學者和官員,共同向朝廷施壓。”


    劉夫子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擔憂。他深知,罷課運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效果並不明顯。而且,繼續堅持罷課可能會引發更多的不滿和抵觸情緒,對於孔家的聲譽和地位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然而,他也明白孔胤植的決心,知道勸說他放棄罷課運動並不容易。因此,他隻能默默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會盡力支持孔胤植的決定。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孔胤植和劉夫子等人繼續堅持罷課運動,並積極尋找盟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朝廷的舉措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和認可。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學習多種學科對於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繁榮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孔胤植此刻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他原本希望通過這次罷課,讓朝廷認識到孔家的影響力,從而在新朝建立後為他們孔家爭取到一席之地。同時,他也希望通過限製女孩讀書來獲得讀書人的進一步認可,鞏固孔家在儒家學界的地位。


    然而,事態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罷課運動不僅沒有讓朝廷妥協,反而引發了更多的不滿和抵觸情緒。而朝廷的應對更是讓他措手不及,不僅宣布學子不再僅限於考試八股文,還要學習農學、兵學等多種學科,明顯是要打破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麵,再次迎來百家爭鳴的時代。


    孔胤植深知,這一舉措對於儒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儒家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那麽很可能會在這場百家爭鳴中被淘汰出局。


    “看來是我們太過於自信了。”孔胤植歎了口氣,說道,“我們以為憑借孔家的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輕易地讓朝廷妥協。卻沒有想到,朝廷的決策並非我們能夠輕易左右的。”


    “是啊,孔大人。”一旁的劉夫子也感歎道,“這次的罷課運動,確實是我們弄巧成拙了。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儒家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孔胤植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用了。我們必須想辦法應對眼前的局勢,保住儒家的地位。”


    他思考了片刻,然後繼續說道:“首先,我們要停止罷課運動,向朝廷表示我們的誠意。同時,我們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讓儒家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百家爭鳴中立於不敗之地。”


    劉夫子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知道,孔胤植雖然有些固執和自負,但也是一個有遠見和擔當的人。在關鍵時刻,他能夠放下個人的恩怨和利益,為儒家的未來著想。


    孔胤植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他深知現在主動權已經不在他們儒家手中,而朝廷的決策對於儒家的未來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確實,朝廷即使放開所有學說,其他家暫時勢弱,但隻要有朝廷的支持,他們就有可能迅速崛起。”劉夫子點頭表示讚同,“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朝廷撤銷這個政策,否則儒家的地位將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孔胤植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撤銷政策恐怕並不容易。朝廷既然已經做出了決策,就不會輕易改變。我們需要尋找其他的方式來應對這個局麵。”


    他思考了片刻,然後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方麵,我們要加強儒家的內部建設,提高儒學的水平,讓更多的人看到儒學的價值。另一方麵,我們要積極尋找朝廷中的盟友,通過他們的力量來影響朝廷的決策。”


    劉夫子聞言,眼睛一亮,覺得孔胤植的這個想法很有道理。他說道:“孔大人說得沒錯。我們可以先從內部做起,加強儒學的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同時,也可以嚐試與朝廷中的一些官員建立聯係,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應對朝廷的決策。”


    孔胤植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劉夫子的建議。他知道,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但隻要他們能夠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為儒家的未來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於是,孔胤植和劉夫子等人開始著手準備加強儒家的內部建設,並積極尋找朝廷中的盟友。他們深知,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隻要他們能夠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為儒家的未來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另一邊,魏藻德也看到了希望。


    “太上皇,李宇居然腦袋抽了,得罪全天下讀書人。


    這就是個徹徹底底的莽夫。打天下需要強大的武力。但是治理天下需要這些讀書人。現在估計李宇已經騎虎難下了。現在可是我們的好機會。”魏藻德對著崇禎說道。


    魏藻德的話讓崇禎的眼中閃過一絲光芒。他原本對於李宇的崛起感到十分忌憚,但現在看來,這個李宇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領導者。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無疑是在為自己的統治埋下隱患。


    “你說得沒錯,魏卿。”崇禎點了點頭,說道,“治理天下確實需要這些讀書人。李宇此舉無疑是在自掘墳墓。這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機會。”


    魏藻德聞言,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崇禎的注意,接下來就是要趁熱打鐵,提出自己的建議。


    “太上皇,臣認為我們應該趁機加強與其他學派的聯係,爭取他們的支持。”魏藻德說道,“同時,我們也可以借此機會向全天下的讀書人表明我們的誠意和決心,讓他們看到我們才是值得他們追隨的明君。”


    崇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神色。他深知,魏藻德此言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有著深遠的考慮。加強與其他學派的聯係,不僅可以削弱李宇的勢力,還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支持。


    “好,魏卿,你的建議很好。”崇禎說道,“你立即著手準備,加強與各學派的聯係,爭取他們的支持。同時,也要向全天下的讀書人表明我們的誠意和決心。”


    魏藻德聞言,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終於有機會在崇禎麵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謀了。他立刻領命而去,開始著手準備相關事宜。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魏藻德積極與各學派聯係,向他們傳達了崇禎的誠意和決心。同時,他也通過各種渠道向全天下的讀書人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他的努力得到了許多讀書人的認可和支持,也為崇禎爭取到了更多的盟友和力量。


    而另一邊,李宇對於孔胤植等人的罷課運動以及朝廷的決策感到十分頭疼。他深知,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並不是明智之舉。但是,他也無法輕易妥協,否則就會失去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陛下,現在最需要拉攏的就是孔胤植。


    他本想著通過這次罷課展現實力的。沒有想到被李宇直接釜底抽薪。


    現在孔胤植進退兩難。


    繼續罷了,那麽李宇肯定真的來個百家爭鳴,到時候整個孔家都不好過。


    讓孔胤植退一步,估計他也沒有臉了。這正好是我們雪中送炭的好時候。”魏藻德繼續對著崇禎說道。


    崇禎聽著魏藻德的分析,眉頭漸漸舒展,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意識到,魏藻德不僅洞察了當前的局勢,還為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破局之策。


    “魏卿所言極是,孔胤植此刻確實處於進退維穀的境地。”崇禎緩緩說道,“我們若能在此刻伸出援手,不僅能贏得孔家的感激,還能有效削弱李宇的勢力,真是一舉兩得。”


    魏藻德見崇禎有所意動,心中更加篤定,繼續說道:“陛下,臣願親自前往曲阜,與孔胤植麵談,表達您的誠意與關懷。同時,臣也會提出一係列對孔家有利的政策,確保他們願意站在我們這邊。”


    崇禎點頭表示讚同,他深知孔家在儒家學界的地位,以及其對士人階層的影響力。若能爭取到孔家的支持,無疑將大大增強他的統治基礎。


    “魏卿,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務必謹慎行事,既要表現出我們的誠意,又不能讓李宇有所察覺。”崇禎囑咐道。


    魏藻德領命而去,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這次出使曲阜,不僅關乎他個人的前程,更關乎大明的未來。


    數日之後,魏藻德帶著崇禎的密信和豐厚的禮物,踏上了前往曲阜的路途。他深知此行的重要性,因此一路上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謹慎。


    抵達曲阜後,魏藻德立即求見孔胤植。麵對這位曾經的儒家領袖,他表現出了極大的尊重和謙遜。在交談中,他詳細闡述了崇禎的誠意和決心,以及一係列對孔家有利的政策。


    孔胤植聽著魏藻德的話,心中不禁有些動搖。他深知,繼續與李宇對抗下去,隻會讓孔家陷入更加被動的境地。而崇禎的示好,無疑為他提供了一個擺脫困境的契機。


    “孔大人,外麵有個叫魏藻德的,說是朝廷命官,要見您。他說可以解決您目前的困境”手下對著孔胤植說道。


    孔胤植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心中不禁湧起一陣疑惑。魏藻德?這個名字他並不陌生,知道此人是朝廷中的官員,但與他並無太多交集。此時他突然出現,聲稱能解決孔家目前的困境,這讓孔胤植不得不謹慎對待。


    “請他進來吧。”孔胤植沉吟片刻後,對手下吩咐道。他想知道,這個魏藻德究竟有何目的,又能如何解決孔家當前的難題。


    不一會兒,魏藻德便步入孔府大廳,他身著官服,麵帶微笑,顯得頗為自信。孔胤植起身相迎,兩人寒暄幾句後,便直奔主題。


    “孔大人,我聽聞您最近遇到了些麻煩,特來相助。”魏藻德開門見山地說道。


    孔胤植微微一笑,心中卻暗自戒備:“哦?魏大人有何高見?”


    魏藻德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遞給孔胤植:“這是陛下親筆所寫,表達了他對孔家的關懷與重視。陛下深知孔家在儒家學界的地位,也明白您此次罷課的苦衷。因此,他願意與您共商大計,共同應對當前的困境。”


    孔胤植接過密信,仔細閱讀。信中言辭懇切,確實表達了崇禎對孔家的重視與關懷。這讓他心中不禁有些動容,但轉念一想,這畢竟隻是崇禎的一麵之詞,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驗證其誠意。


    “魏大人,陛下之意我已知曉。但孔家作為儒家領袖,行事需謹慎。若要與朝廷合作,還需確保雙方都能從中受益。”孔胤植緩緩說道。


    魏藻德聞言,心中一喜。他知道,孔胤植這話已經表明了他願意與朝廷接觸的態度。於是,他繼續詳細闡述了崇禎提出的一係列對孔家有利的政策,以及朝廷願意為孔家提供的支持。


    孔胤植聽著魏藻德的話,心中漸漸有了計較。他深知,孔家此刻確實需要朝廷的支持來擺脫困境。而崇禎的提議,無疑是一個不錯的契機。


    “魏大人,此事關係重大,我還需與家族長輩商議後再做決定。”孔胤植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最強走私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浮小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浮小沉並收藏明末最強走私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