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斷天師說完自己撿銅錢的經曆後,不由的哀歎一聲道:“都是我貪心不足呀!”
“少扯淡!”小阿四嗬斥道:“接下來的事情你趕緊說,為啥因為一個銅板走上犯罪的道路?!又為啥會碰見那隻火尾貓妖?”
斷天師略微想了一下後,告訴我們道:“在我還是李兜牛的時候,有一天閑來無事踢毽子玩”
那一次,李兜牛把毽子踢高了,直接飛過了牆,砸在了一個老人的頭上。
隨著一聲慘叫,李兜牛知道砸到人了,便趕忙跑出去看個究竟。
此時,他發現,自己砸到的是一個走街串巷的“擔貨郎”。擔貨郎李兜牛還恰巧認識,因為他以前經常從那家夥手裏拿蠍子和藥材換零食吃。
那個時候的農村,貨幣交易還是比較原始的階段,各家各戶都沒有閑錢,要換一些工業用品,往往都會拿富餘的農產品從這些挑貨擔子的人們身上直接換取,小孩子們自然也沒有零花錢,不過他們有上山挖的藥材和河裏撿的魚蝦,而這些東西,貨郎往往也是來者不拒的。
讓李兜牛感覺奇怪的是,這個光頭的貨郎頭被毽子砸出了一個大包,卻並不喊痛,而是拿著那毽子,不停的看來看去,他兩眼放光,仿佛看見了什麽了不得的寶貝一般。
李兜牛不解中伸出手來道:“我的毽子還給我!”
那擔貨郎一愣神,看著李兜牛道:“小孩,這毽子給我吧!我用寶貝和你換!”
貨郎的態度十分讓李兜牛詫異,他一個機靈,趁其不備,先急忙搶迴銅錢毽子,又質問那貨郎道:“拿什麽換?”
貨郎嗬嗬笑著,從貨擔子裏拿出了一個嶄新的毽子道:“這個!”
李兜牛不傻,雖然他當年隻有**歲大,但是也知道一個人如果拿新東西和一個舊東西換的話,絕不是好心,定然有蹊蹺在裏邊。
故而,他搖頭道:“不換,你先告訴我為啥要和我換。”
貨郎意識到這孩子是個難纏的主子,可無奈那枚銅錢對他的誘惑力太大,故而他隻能不斷的加價碼道:“我除了這新毽子,在給你五塊‘古巴糖’怎麽樣?”
說話間,擔貨郎把新毽子和五塊古巴糖拿了出來,說話就要和李兜牛換寶貝。
可李兜牛還是拒絕了,他隻是好奇的問:“先告訴我為啥要和我換毽子,有啥貓膩?!”
這話,把擔貨郎逼急了,這個魯莽的光頭老漢一見“誘騙”不成,便伸手來搶,想用蠻力從李兜牛手中搶下那枚銅錢。
這一下,事情鬧大了。
李兜牛雖然小,但是靈活的很,他一個“鯰魚劃鱗”便躲過了老漢的大手,同時吱哇亂叫著逃迴了自己家。
隨後,他和自己的父親撞了一個滿懷。
當年,李兜牛的父親剛當上趙家樓村村長,三十多歲,年輕的很,也是水火不容的性格。
年輕的村長因為聽見自己兒子的叫喊而跑了出來,他一看見那擔貨老頭追著自己的兒子打,便二話不說把老家夥趕了出去了。
事後,村長問李兜牛那擔貨郎為啥追他,李兜牛麵對自己爹的疑問,不敢隱瞞什麽,於是恭恭敬敬的把那枚銅錢製作的毽子從懷裏拿了出來。
李兜牛的爹一看見那枚銅錢,當時眼睛都直了,他一把從兒子手裏搶過銅錢,同時低聲問道:“你從哪兒得來的?!”
李兜牛看著爹灼熱的眼神,怕爹知道他盜墓的事情後打他,因此不由的撒謊說自己這錢是從石人崮山上翻蠍子時找到的,後來做成了毽子。
村長聽完自己兒子的話以後,拍了拍兒子的頭道:“以後撿到這種東西,就要帶迴來。但別和外人說,明白麽?”
李兜牛懵懂的點了點頭。
當天夜裏,村長給兒子做了一頓豬肉燉粉條子吃,他衝兒子神秘的笑著,同時用一隻手緊緊的握著那枚銅錢,似乎得了天大的便宜。
聽到這裏,我不解的問道:“到底是什麽銅錢呀,你爹和擔貨郎都趨之若鶩,這麽有魅力?”
斷天師撓了撓自己的腦袋,不好意思的說道:“這事情後又過了一年,我從我爹酒後的閑談中得知,我當年撿到的那一枚銅錢可不是銅的,是金的!”
“金的?!”我們所有人愕然。
斷天師點頭之後,告訴了我們那枚金錢的來曆。
原來,那枚錢根本就不是銅錢,而是一種叫做“賞功錢”的金幣!
李兜牛後來知道,所謂的“賞功錢”,是明代時朝廷特地頒發給有功官員平民的一種榮譽,類似於“紀念獎章”。這種錢並不作為流通,因此傳世量稀少,而且多為金銀質地鑄造。乍一看和普通銅錢沒有兩樣,可在識貨的行家手裏,那可是真金白銀的玩意,價格自然也是硬砰砰的。
之所以李兜牛的爹認識,是因為當年在破四舊批鬥“廚俠”趙青山時,他跟著紅衛兵從趙家祖墳和祖屋中搜出過這麽一批東西,當年那金幣還是趙青山反革命的“鐵證”之一,所以這位村長看著兒子的毽子,一眼便認出了這個寶貝,並輕易的把他收入囊中了,還換了不少錢貼補家用。
可是讓村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卻在李兜牛的心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和陰影。
小時候的李兜牛和農村的所有孩子一樣,生活非常艱苦,而且心機更重。
當他知道有如此大的一筆財富與自己擦肩而過的時候,心裏的落差陡然而生。
他不理解生活,更不理解為啥自己的父親也和那個擔貨郎一樣要從他手中“騙”去那枚金幣,還不和他說明真相。
也從此之後,知道了真相的李兜牛如發瘋一般,隔三差五的往趙家祖墳裏去,他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希望幸運之神再次光顧,能讓他在撿到一枚那金晃晃的寶貝。
可遺憾的是,似乎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此後數年,他無數次進入趙家祖墳,最後都快把祖墳當家了,卻始終都沒有在找到過那種錢幣。
雖然他早已明白,趙家祖墳經過日本人,紅衛兵,以及趙德廣等無數人的挖掘之後,所殘存的東西已然寥寥,可他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個結,放不下心頭的那份恨!
直到某一天,已經十三歲的李兜牛再次去墳地裏“挖寶”時,他才再一次看見了那種錢幣。
而那一次“盜墳”的經曆,也永遠的改變了他的一生。
斷天師說完自己撿銅錢的經曆後,不由的哀歎一聲道:“都是我貪心不足呀!”
“少扯淡!”小阿四嗬斥道:“接下來的事情你趕緊說,為啥因為一個銅板走上犯罪的道路?!又為啥會碰見那隻火尾貓妖?”
斷天師略微想了一下後,告訴我們道:“在我還是李兜牛的時候,有一天閑來無事踢毽子玩”
那一次,李兜牛把毽子踢高了,直接飛過了牆,砸在了一個老人的頭上。
隨著一聲慘叫,李兜牛知道砸到人了,便趕忙跑出去看個究竟。
此時,他發現,自己砸到的是一個走街串巷的“擔貨郎”。擔貨郎李兜牛還恰巧認識,因為他以前經常從那家夥手裏拿蠍子和藥材換零食吃。
那個時候的農村,貨幣交易還是比較原始的階段,各家各戶都沒有閑錢,要換一些工業用品,往往都會拿富餘的農產品從這些挑貨擔子的人們身上直接換取,小孩子們自然也沒有零花錢,不過他們有上山挖的藥材和河裏撿的魚蝦,而這些東西,貨郎往往也是來者不拒的。
讓李兜牛感覺奇怪的是,這個光頭的貨郎頭被毽子砸出了一個大包,卻並不喊痛,而是拿著那毽子,不停的看來看去,他兩眼放光,仿佛看見了什麽了不得的寶貝一般。
李兜牛不解中伸出手來道:“我的毽子還給我!”
那擔貨郎一愣神,看著李兜牛道:“小孩,這毽子給我吧!我用寶貝和你換!”
貨郎的態度十分讓李兜牛詫異,他一個機靈,趁其不備,先急忙搶迴銅錢毽子,又質問那貨郎道:“拿什麽換?”
貨郎嗬嗬笑著,從貨擔子裏拿出了一個嶄新的毽子道:“這個!”
李兜牛不傻,雖然他當年隻有**歲大,但是也知道一個人如果拿新東西和一個舊東西換的話,絕不是好心,定然有蹊蹺在裏邊。
故而,他搖頭道:“不換,你先告訴我為啥要和我換。”
貨郎意識到這孩子是個難纏的主子,可無奈那枚銅錢對他的誘惑力太大,故而他隻能不斷的加價碼道:“我除了這新毽子,在給你五塊‘古巴糖’怎麽樣?”
說話間,擔貨郎把新毽子和五塊古巴糖拿了出來,說話就要和李兜牛換寶貝。
可李兜牛還是拒絕了,他隻是好奇的問:“先告訴我為啥要和我換毽子,有啥貓膩?!”
這話,把擔貨郎逼急了,這個魯莽的光頭老漢一見“誘騙”不成,便伸手來搶,想用蠻力從李兜牛手中搶下那枚銅錢。
這一下,事情鬧大了。
李兜牛雖然小,但是靈活的很,他一個“鯰魚劃鱗”便躲過了老漢的大手,同時吱哇亂叫著逃迴了自己家。
隨後,他和自己的父親撞了一個滿懷。
當年,李兜牛的父親剛當上趙家樓村村長,三十多歲,年輕的很,也是水火不容的性格。
年輕的村長因為聽見自己兒子的叫喊而跑了出來,他一看見那擔貨老頭追著自己的兒子打,便二話不說把老家夥趕了出去了。
事後,村長問李兜牛那擔貨郎為啥追他,李兜牛麵對自己爹的疑問,不敢隱瞞什麽,於是恭恭敬敬的把那枚銅錢製作的毽子從懷裏拿了出來。
李兜牛的爹一看見那枚銅錢,當時眼睛都直了,他一把從兒子手裏搶過銅錢,同時低聲問道:“你從哪兒得來的?!”
李兜牛看著爹灼熱的眼神,怕爹知道他盜墓的事情後打他,因此不由的撒謊說自己這錢是從石人崮山上翻蠍子時找到的,後來做成了毽子。
村長聽完自己兒子的話以後,拍了拍兒子的頭道:“以後撿到這種東西,就要帶迴來。但別和外人說,明白麽?”
李兜牛懵懂的點了點頭。
當天夜裏,村長給兒子做了一頓豬肉燉粉條子吃,他衝兒子神秘的笑著,同時用一隻手緊緊的握著那枚銅錢,似乎得了天大的便宜。
聽到這裏,我不解的問道:“到底是什麽銅錢呀,你爹和擔貨郎都趨之若鶩,這麽有魅力?”
斷天師撓了撓自己的腦袋,不好意思的說道:“這事情後又過了一年,我從我爹酒後的閑談中得知,我當年撿到的那一枚銅錢可不是銅的,是金的!”
“金的?!”我們所有人愕然。
斷天師點頭之後,告訴了我們那枚金錢的來曆。
原來,那枚錢根本就不是銅錢,而是一種叫做“賞功錢”的金幣!
李兜牛後來知道,所謂的“賞功錢”,是明代時朝廷特地頒發給有功官員平民的一種榮譽,類似於“紀念獎章”。這種錢並不作為流通,因此傳世量稀少,而且多為金銀質地鑄造。乍一看和普通銅錢沒有兩樣,可在識貨的行家手裏,那可是真金白銀的玩意,價格自然也是硬砰砰的。
之所以李兜牛的爹認識,是因為當年在破四舊批鬥“廚俠”趙青山時,他跟著紅衛兵從趙家祖墳和祖屋中搜出過這麽一批東西,當年那金幣還是趙青山反革命的“鐵證”之一,所以這位村長看著兒子的毽子,一眼便認出了這個寶貝,並輕易的把他收入囊中了,還換了不少錢貼補家用。
可是讓村長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卻在李兜牛的心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和陰影。
小時候的李兜牛和農村的所有孩子一樣,生活非常艱苦,而且心機更重。
當他知道有如此大的一筆財富與自己擦肩而過的時候,心裏的落差陡然而生。
他不理解生活,更不理解為啥自己的父親也和那個擔貨郎一樣要從他手中“騙”去那枚金幣,還不和他說明真相。
也從此之後,知道了真相的李兜牛如發瘋一般,隔三差五的往趙家祖墳裏去,他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希望幸運之神再次光顧,能讓他在撿到一枚那金晃晃的寶貝。
可遺憾的是,似乎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此後數年,他無數次進入趙家祖墳,最後都快把祖墳當家了,卻始終都沒有在找到過那種錢幣。
雖然他早已明白,趙家祖墳經過日本人,紅衛兵,以及趙德廣等無數人的挖掘之後,所殘存的東西已然寥寥,可他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個結,放不下心頭的那份恨!
直到某一天,已經十三歲的李兜牛再次去墳地裏“挖寶”時,他才再一次看見了那種錢幣。
而那一次“盜墳”的經曆,也永遠的改變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