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對峙(四)
重生99之小鎮酸爽人生 作者:柚子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伯公……”
隨身聽裏,還在播放著洪蓮和於婆的對話,潘家人已生了別心,叫潘伯公的這一聲,含著濃濃的不滿。
這是在告訴潘伯公,他們不願做潘廿七三兄弟的幫兇,管他們三兄弟今天是被張家打死還是打殘,都與他們無關,他們不會出手相幫。
潘伯公此時麵色也不好看,暗罵洪蓮大嫂壞事,他是不知道磁帶裏錄了什麽,但根據張靈悅的指控,用腳趾頭想也想得到,不是洪蓮挑唆於婆謀張家的酸料生意,就是挑唆於婆協助拐賣張家的孩子。
但他猜應該是前者,因為若是後者,張靈悅大可以拿著這份錄音證據去派出所報案,請警察來潘家抓人,就算她年紀小想不到這一層,她家的大人們也能想到。
當然,即使是前者,對潘家也相當不利,阻止播放是對的,但像洪蓮大嫂那樣去搶,那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擺明了潘家真的幹了張靈悅所指控的事情。
真是蠢到家了!
潘伯公心中惱火,耳中聽著看熱鬧人群議論紛紛,有人更是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半點都不顧忌潘家地下定論:“看潘家這邊的反應,還有那臉色,張家說他們謀算生意,請人拐賣孩子,我看是真的!”
“我覺得也是,不然他們為什麽要搶證據?臉也黑得跟鍋底一樣!”
在潘家人一聲“伯公”出來後,眼尖耳靈的人更是興奮地嚷:“快看!潘家人都忍無可忍,不想管他們兄弟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當場走掉?”
“換我我絕對走掉,潘廿七他們也太惡毒了,但凡有點良心,都幹不出這種事,他們今日能賣張家的孩子,焉知明日不賣王家李家潘家的孩子?這種人,什麽事都幹得出來,你們忘啦?他們以前就差點把人於婆逼得上吊。”
“沒忘沒忘,所以我一聽說張家打上了他們幾家的門,還不清楚是什麽事,就知道一定沒冤枉了他們潘家。”
“得了吧,發叔,你不過是馬後炮罷了,我才不相信,一聽張家打上門你就知道是潘家的錯了,神仙還要掐指算一算呢,你連掐指都不用,你比神仙還厲害了?”
周邊聽到的人哈哈大笑起來。
潘伯公聽著這些笑聲,感覺臉皮都被揭下來了。
他狠狠地剜了剛才出聲叫他的侄孫一眼,那淬毒的眼神,嚇得侄孫縮頭退了迴去,再看向張象富,提高了聲音道:“張一公,這就是你們張家的處事方式?大人當縮頭烏龜,推小孩子出頭,仗著年紀小,打量著別人不好意思和孩子計較,就隨便亂說話亂攀誣好人?!”
張象富被點名,雖有惱意,但心中更多的是快意,為張靈悅被指責感到一陣報複似的快感。
看吧!被罵了吧!
這下她該知道,小孩子是不能隨便插入大人之間的對話的了吧!
要不然,就算她手中證據再怎麽確鑿,別人也不會當她一迴事的!
一句小孩子亂來,就能剝奪掉一切的正確性,讓小孩子的話當不了真,算不了數。
張象富看向張靈悅,想看到她的難堪和憋屈,卻不料,隻看到了一臉了然譏笑的張靈悅。
“潘太公,”張靈悅嗤笑了一聲,說道:“別以為就你聰明,剩下在場的人都是傻的,都看不出你這是想使激將法,激我家大人他們出麵,喝止我不讓我說話,逼我關停錄音播放,這樣大夥兒就聽不到後麵的錄音裏都有些什麽,也就不知道你們潘家都幹了些什麽勾當,當真是好心計!好手段!”
說著,張靈悅還“啪啪啪”鼓了幾下掌,一如電視劇裏人物般,嘲諷意味拉滿。
“隻可惜,”張靈悅挑起雙眉,“別說我家大人他們不會像你想的那麽傻,中你的計,就算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如了你的願,那我今天不播放,明天也可以拿著個大喇叭,全圩播放上個三天三夜,讓大夥兒聽到可以背出來為止,潘太公,你覺得怎麽樣?潘家的叔叔伯伯、伯娘嬸娘、哥哥嫂子們,你們又覺得怎麽樣?”
廳屋裏,鴉雀無聲,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們,都感受到了一股撲麵而來的淩厲之氣,而潘家人,皆麵如鍋底,臉全黑了。
他們,包括對張靈悅驚訝側目的張家人,都料不到看著還一臉青澀稚嫩的張靈悅,居然做事這麽狠辣。
這簡直是一點活路都不給潘家留,要麽選擇在今天讓大夥兒聽錄音內容,讓大夥兒傳播出去,要麽就是明天全圩拿喇叭廣播三天三夜,滿圩宣傳潘家幹過的壞事,讓潘家名聲盡失,臭名不止遠揚,還流傳後世,成為代代相傳的醜事惡事。
還是黎超英反應快,她看到了吃瓜群眾們臉上露出的不忍不讚同的表情,忙說道:“小阿妹,俗話說,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你一定要把事情做得這麽絕嗎?我承認,我家小兒媳是說了一些不妥當的話,但那也是出於擔心她嬸娘年老糊塗,生怕她被你們張家騙了她安身立命的家產的緣故。”
“而且,就算她是有過什麽想法,最後她嬸娘不還是一心向著你們張家,沒有答應,不是嗎?這一點,你就是拿大喇叭在圩上播上十天十夜,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氣氛,隨著黎超英的話鬆馳了下來,眾人點頭的點頭,出聲的出聲,紛紛認同。
本來,會有“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樣一句俗語流傳,也就說明了,國人並不喜歡像張靈悅這樣的處事方式。
哪怕理在張靈悅那邊,旁觀者也不喜歡看到她咄咄逼人、不依不饒的樣子,更喜歡看她理占滿了,卻還是網開一麵,寬宏大量,這才是國人認可的處事方式一一
當然,這是現在這個年代的國人認可的處事方式,所以這時候的熒幕上才老看到壞事做盡的反派,來個老和尚說什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能被原諒。
到了後世的新生代,就不認可這一套了。
而眼下尚認可這一套的當代吃瓜群眾們,心已經偏向了潘家,有人向張靈悅說教:“這樣是不應該,人家潘家也有潘家擔心的道理,換誰家誰家不擔心?那可是臨街的三間鋪麵。”
有人想勸和:“哥說哥有理,嫂說嫂文章,兩邊各有擔心,這事說來也不難,說開了就沒事了,橫豎不管潘家想幹什麽,你們張家都高明遠見,沒讓他們幹成,那這事,隻要找個說話算得數的人來做個中間人見證,這事也就過去了。”
有人向張靈悅施壓:“差不多就行了,潘家是做了不對的事,但你得理不饒人,非要把事情做絕,還想不想做生意了?”
“就是!”有人陰暗揣測:“你們張家也說不上無辜,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你們張家怎麽想的?那麽好的臨街鋪麵,鬼知道你們有沒有心動,不然怎麽你家大人完全不出麵,就留你們幾個孩子做酸料生意,還哄著於婆幫你們幹這幹那的?”
隨身聽裏,還在播放著洪蓮和於婆的對話,潘家人已生了別心,叫潘伯公的這一聲,含著濃濃的不滿。
這是在告訴潘伯公,他們不願做潘廿七三兄弟的幫兇,管他們三兄弟今天是被張家打死還是打殘,都與他們無關,他們不會出手相幫。
潘伯公此時麵色也不好看,暗罵洪蓮大嫂壞事,他是不知道磁帶裏錄了什麽,但根據張靈悅的指控,用腳趾頭想也想得到,不是洪蓮挑唆於婆謀張家的酸料生意,就是挑唆於婆協助拐賣張家的孩子。
但他猜應該是前者,因為若是後者,張靈悅大可以拿著這份錄音證據去派出所報案,請警察來潘家抓人,就算她年紀小想不到這一層,她家的大人們也能想到。
當然,即使是前者,對潘家也相當不利,阻止播放是對的,但像洪蓮大嫂那樣去搶,那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擺明了潘家真的幹了張靈悅所指控的事情。
真是蠢到家了!
潘伯公心中惱火,耳中聽著看熱鬧人群議論紛紛,有人更是用大家都能聽到的聲音,半點都不顧忌潘家地下定論:“看潘家這邊的反應,還有那臉色,張家說他們謀算生意,請人拐賣孩子,我看是真的!”
“我覺得也是,不然他們為什麽要搶證據?臉也黑得跟鍋底一樣!”
在潘家人一聲“伯公”出來後,眼尖耳靈的人更是興奮地嚷:“快看!潘家人都忍無可忍,不想管他們兄弟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當場走掉?”
“換我我絕對走掉,潘廿七他們也太惡毒了,但凡有點良心,都幹不出這種事,他們今日能賣張家的孩子,焉知明日不賣王家李家潘家的孩子?這種人,什麽事都幹得出來,你們忘啦?他們以前就差點把人於婆逼得上吊。”
“沒忘沒忘,所以我一聽說張家打上了他們幾家的門,還不清楚是什麽事,就知道一定沒冤枉了他們潘家。”
“得了吧,發叔,你不過是馬後炮罷了,我才不相信,一聽張家打上門你就知道是潘家的錯了,神仙還要掐指算一算呢,你連掐指都不用,你比神仙還厲害了?”
周邊聽到的人哈哈大笑起來。
潘伯公聽著這些笑聲,感覺臉皮都被揭下來了。
他狠狠地剜了剛才出聲叫他的侄孫一眼,那淬毒的眼神,嚇得侄孫縮頭退了迴去,再看向張象富,提高了聲音道:“張一公,這就是你們張家的處事方式?大人當縮頭烏龜,推小孩子出頭,仗著年紀小,打量著別人不好意思和孩子計較,就隨便亂說話亂攀誣好人?!”
張象富被點名,雖有惱意,但心中更多的是快意,為張靈悅被指責感到一陣報複似的快感。
看吧!被罵了吧!
這下她該知道,小孩子是不能隨便插入大人之間的對話的了吧!
要不然,就算她手中證據再怎麽確鑿,別人也不會當她一迴事的!
一句小孩子亂來,就能剝奪掉一切的正確性,讓小孩子的話當不了真,算不了數。
張象富看向張靈悅,想看到她的難堪和憋屈,卻不料,隻看到了一臉了然譏笑的張靈悅。
“潘太公,”張靈悅嗤笑了一聲,說道:“別以為就你聰明,剩下在場的人都是傻的,都看不出你這是想使激將法,激我家大人他們出麵,喝止我不讓我說話,逼我關停錄音播放,這樣大夥兒就聽不到後麵的錄音裏都有些什麽,也就不知道你們潘家都幹了些什麽勾當,當真是好心計!好手段!”
說著,張靈悅還“啪啪啪”鼓了幾下掌,一如電視劇裏人物般,嘲諷意味拉滿。
“隻可惜,”張靈悅挑起雙眉,“別說我家大人他們不會像你想的那麽傻,中你的計,就算他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如了你的願,那我今天不播放,明天也可以拿著個大喇叭,全圩播放上個三天三夜,讓大夥兒聽到可以背出來為止,潘太公,你覺得怎麽樣?潘家的叔叔伯伯、伯娘嬸娘、哥哥嫂子們,你們又覺得怎麽樣?”
廳屋裏,鴉雀無聲,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們,都感受到了一股撲麵而來的淩厲之氣,而潘家人,皆麵如鍋底,臉全黑了。
他們,包括對張靈悅驚訝側目的張家人,都料不到看著還一臉青澀稚嫩的張靈悅,居然做事這麽狠辣。
這簡直是一點活路都不給潘家留,要麽選擇在今天讓大夥兒聽錄音內容,讓大夥兒傳播出去,要麽就是明天全圩拿喇叭廣播三天三夜,滿圩宣傳潘家幹過的壞事,讓潘家名聲盡失,臭名不止遠揚,還流傳後世,成為代代相傳的醜事惡事。
還是黎超英反應快,她看到了吃瓜群眾們臉上露出的不忍不讚同的表情,忙說道:“小阿妹,俗話說,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你一定要把事情做得這麽絕嗎?我承認,我家小兒媳是說了一些不妥當的話,但那也是出於擔心她嬸娘年老糊塗,生怕她被你們張家騙了她安身立命的家產的緣故。”
“而且,就算她是有過什麽想法,最後她嬸娘不還是一心向著你們張家,沒有答應,不是嗎?這一點,你就是拿大喇叭在圩上播上十天十夜,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氣氛,隨著黎超英的話鬆馳了下來,眾人點頭的點頭,出聲的出聲,紛紛認同。
本來,會有“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樣一句俗語流傳,也就說明了,國人並不喜歡像張靈悅這樣的處事方式。
哪怕理在張靈悅那邊,旁觀者也不喜歡看到她咄咄逼人、不依不饒的樣子,更喜歡看她理占滿了,卻還是網開一麵,寬宏大量,這才是國人認可的處事方式一一
當然,這是現在這個年代的國人認可的處事方式,所以這時候的熒幕上才老看到壞事做盡的反派,來個老和尚說什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能被原諒。
到了後世的新生代,就不認可這一套了。
而眼下尚認可這一套的當代吃瓜群眾們,心已經偏向了潘家,有人向張靈悅說教:“這樣是不應該,人家潘家也有潘家擔心的道理,換誰家誰家不擔心?那可是臨街的三間鋪麵。”
有人想勸和:“哥說哥有理,嫂說嫂文章,兩邊各有擔心,這事說來也不難,說開了就沒事了,橫豎不管潘家想幹什麽,你們張家都高明遠見,沒讓他們幹成,那這事,隻要找個說話算得數的人來做個中間人見證,這事也就過去了。”
有人向張靈悅施壓:“差不多就行了,潘家是做了不對的事,但你得理不饒人,非要把事情做絕,還想不想做生意了?”
“就是!”有人陰暗揣測:“你們張家也說不上無辜,人心隔肚皮,誰知道你們張家怎麽想的?那麽好的臨街鋪麵,鬼知道你們有沒有心動,不然怎麽你家大人完全不出麵,就留你們幾個孩子做酸料生意,還哄著於婆幫你們幹這幹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