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撐 腰
重生99之小鎮酸爽人生 作者:柚子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走到路口了,張成海還在讓餘錦梅迴去,餘錦梅終於忍不住,發了火:“迴去幹嗎?!圩上人誰不去潘家看熱鬧了?今日又不是圩日,就那麽幾個過路客,有海芳在,爸也在,你還擔心招唿不過來?怎麽?是要把粉給他們一口一口地喂進嘴裏去嗎?!”
論口才,兩個張成海都說不過一個餘錦梅,但他就是不想讓餘錦梅和他一起去。
“那也不用我們兩個都去,我一個人去,就足夠給他家麵子的了。”
餘錦梅給氣笑了,叉起腰就要數落張成海,她就知道張成海存著這麽個傲慢心思,怕他得罪人,所以才要跟著一起去的。
不料,這條路上還有其他跟他們一樣趕往潘家的人,餘錦梅這一停步,一叉腰,沒看旁邊,曲起的手肘險些撞到路過的人。
幸好那人反應快,在將被撞上前足尖一點,往旁邊彈開,跟著歉意地頷了頷首,就步履不停地向前走去。
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動作沒有一絲停頓。
一個戴著棒球帽的男孩子在他身後追,叫道:“明生哥,等等我!”
一切發生得太快,望著前方兩道高瘦單薄的身影,小跑步似地消失在拐角處,餘錦梅這才迴過神來,遲疑著問張成海:“那個、差點和我撞到的那個人,就是你那天指給我看的、經常出入於婆家、和靈悅談婚的小後生吧?”
水門鎮一帶,把未婚男女談戀愛叫談婚,因為在舊觀念裏,談戀愛就是奔著結婚去的,所以叫談婚。
不過,這說法用在男女雙方身上,會有不同的含義,用在男方身上,是中性偏正麵肯定的,而拿來說女方,就帶著貶義了。即使說者的語氣再正常,也有嘲笑指責女方不知羞恥,思春恨嫁的意思。
餘錦梅這話裏,同樣隱含著這樣對張靈悅的輕蔑鄙夷。
張成海撇撇嘴:“不是他還能是誰!”
“估計也是聽到了消息,跑來給靈悅他們撐腰的。”餘錦梅猜測。
“就他?還撐腰?”張成海嗤之以鼻,萬般看不上:“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餘錦梅最看不慣他這副模樣,當下新舊賬一起算,疾言厲色數落了他一頓,把張成海說得起了逆反心理,生氣要迴小食店,不去潘家了,這才住了口。
但其實,張成海哪裏敢真的不去?
即使村裏人沒來叫他,他自己也得巴巴地往上湊去,不去連圩上住的老食客都看不起他,覺得他本家幾個侄子侄女險些被人販子拐賣了,他都漠不關心,指定人品有問題,還不懷好意地打探,他是不是和村裏鬧翻了,那模樣,一看就知沒憋好屁,心中肯定是在想,他沒了族人倚靠,日後想欺負就可以隨便欺負。
張成海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人心險惡,做生意的又容易遭人眼紅,對方要是存了壞心,找小混混來攪黃他的生意,那還了得?
所以他再怎麽不情願,也得前去,以表明他和村裏人還是嫡嫡親的兄弟,誰想要對他動歪心思,都得考慮一下會不會招致他身後全族人的報複。
“我早就說過了,她沾著於婆那掃把星,遲早要出事!”張成海在嘴上找補。
餘錦梅:……
真是死性不改!剛才真是白數落了,白白浪費了她的口水。
不過……算了!隻要他還肯去,她忍了!
潘家在水門圩原是個大姓,背靠圩郊的潘屋村,風光時占了圩人口大半,但時代無情,經過戰爭亂世和饑荒,到了現在,潘屋村都由以姓為名的一姓村變成了幾姓村,圩上的潘姓人家更是銳減到不足五分之一,人丁凋零。
於婆的丈夫便是圩上潘姓其中一房的後代,他是獨子,但同一房的伯父家還有三兄弟,按族中排行,人們叫他們潘廿七潘三十,最小的那個,則是出生時腳就有問題的,人稱跛腳潘的黎超英的丈夫。
這三兄弟早已分家,大的兩個住了祖屋,小的分了出去,但仍在同一條巷裏。
張成海和餘錦梅到的時候,這兩家已圍滿了人,有張家的,有潘家的,還有來看熱鬧的。
這三幫人還挺好分辨的,張家人自不必說,自家村裏人能不認識麽,潘家人也好認,臉上既警惕又厭煩的就是,看熱鬧的就更不必說了,都雙眼放光,滿臉興奮地往潘家屋裏擠湧,力圖擠到吃瓜第一線去。
和守在路口的同輩兄弟打了招唿遞了煙,張成海解釋忙著小食店早市來遲了,一有空馬上就來了,絕口不提是他老父親大清早來告知他催他來的事,再問事情進行得怎樣了?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都是兄弟,雖然張成海讓人詬病,但餘錦梅一向會做人,守路口的也就裝作才想起來大夥兒忘了去叫他,彼此裝傻幾句,接過了煙,就和他們說了眼下的狀況:
“潘家不承認幹過的事,大夥兒就把他們家砸了一遍,和潘家兩個老東西動了下手,被架開了,沒見紅,潘廿七家的那個老太婆躺地上撒潑打滾,想要訛我們,於婆就拿繩子說先勒死她,再上吊賠命給她,把她唬住了,不敢再鬧。後麵潘家話事的伯公帶著幾個人就趕來了,這不,才剛進去,茶可能都還沒喝上呢。”
張成海問請誰來做中間人調停。
守路口的兄弟一聽就明白他害怕會再打架,期望有有力的中間人來居中調停,打不起來,心中頓時鄙夷,麵上似笑非笑,說道:“沒有中間人,這種情況,人家都請人來拐賣你家的子侄了,不打死他們都是我們張家尊紀守法,還調停什麽調停!”
張成海被刺得麵皮發紅,心下生惱,恨對方不給自己麵子,白瞎了給出去的煙,但不待他再說什麽,餘錦梅怕待下去會更丟臉,把他拖走了。
潘家的天井裏擠滿了人,餘錦梅一路叫著是苦主本家,才從讓開的人群中擠到了最前麵,這裏再往前就是潘家的廳屋了,裏麵同樣滿是人,以張象富及潘伯公為首,分坐兩側,他們身後,立著張家和潘家的人。
餘錦梅站定後,還看到了剛才險些和她相撞的梁明生,他和他們一樣,也站在廊下屋階上,沒有進廳屋去。
餘錦梅心中點頭,是個識分寸的,眼下張家的叔伯嬸嫂兄長們,在給張靈悅他們家討公道,不管他和張靈悅是什麽關係,現在始終是個外姓人,還不是張家的姑爺,確實不宜進去。
梁明生不知道餘錦梅對他的評價,他倒不是像餘錦梅想的什麽識分寸,他之所以站在廊下,還避著廳屋裏的人,是不想在這關頭給張靈悅添麻煩。
畢竟見過他和張靈悅姐弟來往的人不少,特別是這兩家潘家人,他們能幹出這種事來,顯然是蓄謀已久,肯定見過他,他要是貿然現身,還不知他們會怎樣編排張靈悅,往她身上潑髒水。
張靈悅現在是對潘家興師問罪來的,梁明生可不能讓潘家有機會模糊重點,用給她潑髒水來偷換概念,他有一對無賴父母,從小對這種利用潑髒水來倒打一耙的行徑見過不要太多。
還好,他進來的時候已經看到了張靈悅,見到她和兩個弟弟,還有於婆,一起坐在張家領頭人的下首,妹妹張靈音立在她的身後,姐弟四人,除了被於婆半摟著,眼眶通紅,臉上滿是被欺負的氣憤和悲戚的張立孝外,其他三人還好,張靈悅看起來還很平靜,臉上沒有半點受到驚嚇後的惶恐不安。
這讓梁明生高懸的心放下了一些,但一想到她有可能是因為家中父母不在一一他在人群中沒看到曾在她家照片中見過的她的父母一一要代表自家,在人前強作堅強,保持體麵,心不禁一揪,又提了起來。
廳屋裏,張象富和潘伯公已喝過了一輪茶,同時把茶杯放下一一
這場麵看起來彬彬有禮,不像來聲討潘家的樣子,但其實,如果不是張成林趕不迴來,張象富要拖時間的話,場麵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就如守路口的張家人所說,人家都拐賣你家的孩子,騎到你家頭上拉屎了,不打死都算是他們遵紀守法,哪可能還能坐下來喝茶,一副要和平解決的樣子?
這事他就和平不了。
論口才,兩個張成海都說不過一個餘錦梅,但他就是不想讓餘錦梅和他一起去。
“那也不用我們兩個都去,我一個人去,就足夠給他家麵子的了。”
餘錦梅給氣笑了,叉起腰就要數落張成海,她就知道張成海存著這麽個傲慢心思,怕他得罪人,所以才要跟著一起去的。
不料,這條路上還有其他跟他們一樣趕往潘家的人,餘錦梅這一停步,一叉腰,沒看旁邊,曲起的手肘險些撞到路過的人。
幸好那人反應快,在將被撞上前足尖一點,往旁邊彈開,跟著歉意地頷了頷首,就步履不停地向前走去。
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動作沒有一絲停頓。
一個戴著棒球帽的男孩子在他身後追,叫道:“明生哥,等等我!”
一切發生得太快,望著前方兩道高瘦單薄的身影,小跑步似地消失在拐角處,餘錦梅這才迴過神來,遲疑著問張成海:“那個、差點和我撞到的那個人,就是你那天指給我看的、經常出入於婆家、和靈悅談婚的小後生吧?”
水門鎮一帶,把未婚男女談戀愛叫談婚,因為在舊觀念裏,談戀愛就是奔著結婚去的,所以叫談婚。
不過,這說法用在男女雙方身上,會有不同的含義,用在男方身上,是中性偏正麵肯定的,而拿來說女方,就帶著貶義了。即使說者的語氣再正常,也有嘲笑指責女方不知羞恥,思春恨嫁的意思。
餘錦梅這話裏,同樣隱含著這樣對張靈悅的輕蔑鄙夷。
張成海撇撇嘴:“不是他還能是誰!”
“估計也是聽到了消息,跑來給靈悅他們撐腰的。”餘錦梅猜測。
“就他?還撐腰?”張成海嗤之以鼻,萬般看不上:“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餘錦梅最看不慣他這副模樣,當下新舊賬一起算,疾言厲色數落了他一頓,把張成海說得起了逆反心理,生氣要迴小食店,不去潘家了,這才住了口。
但其實,張成海哪裏敢真的不去?
即使村裏人沒來叫他,他自己也得巴巴地往上湊去,不去連圩上住的老食客都看不起他,覺得他本家幾個侄子侄女險些被人販子拐賣了,他都漠不關心,指定人品有問題,還不懷好意地打探,他是不是和村裏鬧翻了,那模樣,一看就知沒憋好屁,心中肯定是在想,他沒了族人倚靠,日後想欺負就可以隨便欺負。
張成海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人心險惡,做生意的又容易遭人眼紅,對方要是存了壞心,找小混混來攪黃他的生意,那還了得?
所以他再怎麽不情願,也得前去,以表明他和村裏人還是嫡嫡親的兄弟,誰想要對他動歪心思,都得考慮一下會不會招致他身後全族人的報複。
“我早就說過了,她沾著於婆那掃把星,遲早要出事!”張成海在嘴上找補。
餘錦梅:……
真是死性不改!剛才真是白數落了,白白浪費了她的口水。
不過……算了!隻要他還肯去,她忍了!
潘家在水門圩原是個大姓,背靠圩郊的潘屋村,風光時占了圩人口大半,但時代無情,經過戰爭亂世和饑荒,到了現在,潘屋村都由以姓為名的一姓村變成了幾姓村,圩上的潘姓人家更是銳減到不足五分之一,人丁凋零。
於婆的丈夫便是圩上潘姓其中一房的後代,他是獨子,但同一房的伯父家還有三兄弟,按族中排行,人們叫他們潘廿七潘三十,最小的那個,則是出生時腳就有問題的,人稱跛腳潘的黎超英的丈夫。
這三兄弟早已分家,大的兩個住了祖屋,小的分了出去,但仍在同一條巷裏。
張成海和餘錦梅到的時候,這兩家已圍滿了人,有張家的,有潘家的,還有來看熱鬧的。
這三幫人還挺好分辨的,張家人自不必說,自家村裏人能不認識麽,潘家人也好認,臉上既警惕又厭煩的就是,看熱鬧的就更不必說了,都雙眼放光,滿臉興奮地往潘家屋裏擠湧,力圖擠到吃瓜第一線去。
和守在路口的同輩兄弟打了招唿遞了煙,張成海解釋忙著小食店早市來遲了,一有空馬上就來了,絕口不提是他老父親大清早來告知他催他來的事,再問事情進行得怎樣了?現在是個什麽情況?
都是兄弟,雖然張成海讓人詬病,但餘錦梅一向會做人,守路口的也就裝作才想起來大夥兒忘了去叫他,彼此裝傻幾句,接過了煙,就和他們說了眼下的狀況:
“潘家不承認幹過的事,大夥兒就把他們家砸了一遍,和潘家兩個老東西動了下手,被架開了,沒見紅,潘廿七家的那個老太婆躺地上撒潑打滾,想要訛我們,於婆就拿繩子說先勒死她,再上吊賠命給她,把她唬住了,不敢再鬧。後麵潘家話事的伯公帶著幾個人就趕來了,這不,才剛進去,茶可能都還沒喝上呢。”
張成海問請誰來做中間人調停。
守路口的兄弟一聽就明白他害怕會再打架,期望有有力的中間人來居中調停,打不起來,心中頓時鄙夷,麵上似笑非笑,說道:“沒有中間人,這種情況,人家都請人來拐賣你家的子侄了,不打死他們都是我們張家尊紀守法,還調停什麽調停!”
張成海被刺得麵皮發紅,心下生惱,恨對方不給自己麵子,白瞎了給出去的煙,但不待他再說什麽,餘錦梅怕待下去會更丟臉,把他拖走了。
潘家的天井裏擠滿了人,餘錦梅一路叫著是苦主本家,才從讓開的人群中擠到了最前麵,這裏再往前就是潘家的廳屋了,裏麵同樣滿是人,以張象富及潘伯公為首,分坐兩側,他們身後,立著張家和潘家的人。
餘錦梅站定後,還看到了剛才險些和她相撞的梁明生,他和他們一樣,也站在廊下屋階上,沒有進廳屋去。
餘錦梅心中點頭,是個識分寸的,眼下張家的叔伯嬸嫂兄長們,在給張靈悅他們家討公道,不管他和張靈悅是什麽關係,現在始終是個外姓人,還不是張家的姑爺,確實不宜進去。
梁明生不知道餘錦梅對他的評價,他倒不是像餘錦梅想的什麽識分寸,他之所以站在廊下,還避著廳屋裏的人,是不想在這關頭給張靈悅添麻煩。
畢竟見過他和張靈悅姐弟來往的人不少,特別是這兩家潘家人,他們能幹出這種事來,顯然是蓄謀已久,肯定見過他,他要是貿然現身,還不知他們會怎樣編排張靈悅,往她身上潑髒水。
張靈悅現在是對潘家興師問罪來的,梁明生可不能讓潘家有機會模糊重點,用給她潑髒水來偷換概念,他有一對無賴父母,從小對這種利用潑髒水來倒打一耙的行徑見過不要太多。
還好,他進來的時候已經看到了張靈悅,見到她和兩個弟弟,還有於婆,一起坐在張家領頭人的下首,妹妹張靈音立在她的身後,姐弟四人,除了被於婆半摟著,眼眶通紅,臉上滿是被欺負的氣憤和悲戚的張立孝外,其他三人還好,張靈悅看起來還很平靜,臉上沒有半點受到驚嚇後的惶恐不安。
這讓梁明生高懸的心放下了一些,但一想到她有可能是因為家中父母不在一一他在人群中沒看到曾在她家照片中見過的她的父母一一要代表自家,在人前強作堅強,保持體麵,心不禁一揪,又提了起來。
廳屋裏,張象富和潘伯公已喝過了一輪茶,同時把茶杯放下一一
這場麵看起來彬彬有禮,不像來聲討潘家的樣子,但其實,如果不是張成林趕不迴來,張象富要拖時間的話,場麵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就如守路口的張家人所說,人家都拐賣你家的孩子,騎到你家頭上拉屎了,不打死都算是他們遵紀守法,哪可能還能坐下來喝茶,一副要和平解決的樣子?
這事他就和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