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九月黃
重生99之小鎮酸爽人生 作者:柚子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郵局出來,趕早不宜遲,張靈悅拿上資料,和弟妹又去了電信廳,電信廳的主任和霞嫂家有親,霞嫂昨日陪他們一起來過,私下打過招唿,知道張家父母不在家,隻有孩子在,答應給張家便宜行事。
張靈悅慶幸上次母親迴來,多複印了幾份她的證件,私章也在手中,授權的文書也齊全,一切都準備得很充分,不然還得等父母從興市寄迴來,又要等上一段時間了。
家中能盡早安裝好電話,還是很有益處的,以後用電話和菜販們聯係,和縣裏聯係等就方便多了。
她要上學,空閑的時間本來就有限,很多時候還要跑來跑去找菜販談進貨的事,太浪費時間了。
報裝電話的事搞定,迴來經過洪嬸的攤檔前,沒見到她在,是她婆婆在看檔,上前聊了聊,才知道她迴娘家了。
據說她爸生病了,得迴去好些天,照顧她爸。
正說著,勝雄領著同學迴來,要請同學們吃雪糕喝汽水,張靈悅便告辭走了。
迴到於婆家,把要做的酸料洗切晾上,到了時間,將酸料和裝酸料用的瓶罐都搬上車,姐妹倆又出發去鎮中賣酸料了。
雙休過去,又到了上學的時間,學生們上了長長八天的課,才休息了兩天,感覺疲累都還沒過,精神還沒恢複,就又要上學了,不由多有歎息抱怨。
看到張家姐妹花的酸料攤,消極沮喪的心情才振了振,有了點精神。
張家姐妹花賣的酸料好吃哇,想起那味道就讓人控製不住口水分泌。
特別是上個星期推出的蘿卜條和青瓜條,香酸脆爽,滋味豐富,不僅下飯一流,空口當零食吃也是一絕,不知道多少人,半夜睡不著爬起來吃。
脆響聲在黑燈的宿舍裏響起,伴著酸香味飄來,引來笑罵聲,罵著罵著,也爬起來加入,擰開裝酸料的玻璃瓶蓋一起吃。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買的一瓶酸料,兩天不到就吃光了。
張家姐妹倒是說吃光可以報名再買,橫豎她們晚上要迴去洗澡,可以帶來,可照之前的消耗速度,一塊五一瓶的酸料,多數人一周實在吃不起兩次。
但現在是新的一周開始了,又可以買酸料解饞了。
學生們湧到酸料攤前,高興地買了酸料,頓覺疲累沮喪一掃而空,上學也有了盼頭。
青瓜蘿卜條很快就銷售一空,別的酸料賣得也很不錯,雖然不像以往那樣幾乎全部賣光,也賣出了大半。
張靈音朝著職中的方向遺憾道:“那裏的學生也很多,可惜我們人手不夠。”
話畢,她突然想到:“姐,要不我們再弄一輛車,下個星期我和你各推一輛,你帶上立孝,我帶上立嚴,分頭去賣吧。”
張靈悅笑了,搖了搖頭,邊收拾著東西邊道:“不行的,你不能光想著多賣酸料可以多掙錢,也要想想,我們做不做得出這麽多酸料來呀。”
“也是哦。”
自從張靈悅的作文確定要發表,又帶起了一波新的熱度,現在於婆那裏,有熱血叛逆的中學生帶頭,生意已翻了一番。
小食店裏的青瓜蘿卜條也正日益受到歡迎,拿貨量在增加,再加上要供應學生一一鎮中一周吃不起兩次蘿卜青瓜條的學生的確很多,但能吃得起兩次三次的不是沒有,人數還不少。
還有菜市場的酸刀豆,賣得也不錯,那些在霞嫂的店,在別的食店吃過酸刀豆做的菜肴的人迴家一說,家裏人不舍得去食店吃,在市場裏看到有酸刀豆賣,就買迴家,想照貓畫虎,按家人吃過的在家複刻。
如此多方供應,雖有田鳳嬌幫忙,於婆現在腳好多了,也能幫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出來的酸料供應得上來還有些富餘,但要連另外兩家中學的生意都做了的話,那就不行了,以眼下的人手,是吃不消的。
況且,現在的情況也不錯了,要知道,於婆攤檔那邊,銷量還有上升的空間,隻要她們把眼下的生意做好,賺到的錢也不少了。
所以就先維持著目前這樣子吧,搶占市場是重要,但以自家現在的情況,步子邁得太大太急反而不妥。
再迴到於婆家,梁明生已經來過,又送來了信和竹筍,還有一袋野果和炸小河魚。
“說是對平時你給的吃食的一點迴禮。”於婆轉述道。
“小河魚炸得很香!”張立孝咂著嘴迴味。
小河魚送來,他已試過味了。
張靈悅洗了手,也拈了一條吃,的確香酥美味,炸得恰到好處,又收拾得很幹淨,嚼之隻有鮮美,沒有苦味。
野果是九月黃,滑嫩香甜,鬆崗村這邊沒有這種野果,張靈悅上輩子家中搬到清平縣後,才在市場上買到這種野果吃。
說起來,好像用自然地理給劃界似的,清平縣那邊,全境都比水門鎮原屬的縣地勢高,山川風景,比水門鎮原屬的縣秀麗自是不必說了,出產的物產也比水門鎮豐富。
像張靈悅曾吐槽過的寫家鄉的作文,一沒景色二沒物產,連山上的菌菇也隻得一兩種能吃的,這種事,如果她是在秀水鎮的中學宿舍裏發牢騷,根本不會有學生共情。
因為人家的家鄉就是景色秀麗,物產豐富,去野炊隨便就能撿到可以吃的大蘑菇一點也不稀奇。
放在種田小說裏,那就是能夠靠山吃山的地方,跟水門鎮這邊隻有草樹,以及寥寥幾種能吃的野果菌菇的小土山包不一樣。
隻不過,物產雖多,但因太常見了,且高山也阻擋了發展的腳步,再加上現在的經濟環境不行,人們普遍思維僵化,沒什麽超前的眼光,想不到發拓優勢,整合資源,包裝營銷,帶動老百姓發家致富。
於是富的鎮子就一直富著,窮的就一直窮著,比如秀水鎮,村民們在家鄉隻能捱窮,有門路的,都傾向於出去討生活。
張立孝吃著九月黃,一邊吃一邊讚歎,最後舔著嘴唇羨慕道:“要是我生在明生哥家的村子裏就好了,年年都有九月黃吃。”
真是孩子氣的話,年年吃又不是頓頓吃,再說頓頓吃也會膩呀。
在現在,以及此前漫長的歲月裏,相比能吃野果但山高地少的雲上村,還是平緩易耕種的坡地,人均擁田畝數更多的鬆崗村,生活起來要舒心得多。
畢竟田地多,山不高,陽光足,作物產量高,人們能吃飽肚的同時,去耕作也不用那麽辛苦。
張立孝還小,沒挑過沉重的糞肥爬山過垌去耕種,沒在天旱的時候,肩頭挑破皮,挑水去山上的旱地搶救莊稼,更沒在辛辛苦苦把莊稼種出來後,挑著死沉的農具,爬山過垌去收割,在勞累一天把糧食收割完畢,還得靠肩挑、靠背背,把糧食給從田地弄迴家,才隻看得到有美味野果吃的美好,不知道背後生存的艱辛。
張靈悅慶幸上次母親迴來,多複印了幾份她的證件,私章也在手中,授權的文書也齊全,一切都準備得很充分,不然還得等父母從興市寄迴來,又要等上一段時間了。
家中能盡早安裝好電話,還是很有益處的,以後用電話和菜販們聯係,和縣裏聯係等就方便多了。
她要上學,空閑的時間本來就有限,很多時候還要跑來跑去找菜販談進貨的事,太浪費時間了。
報裝電話的事搞定,迴來經過洪嬸的攤檔前,沒見到她在,是她婆婆在看檔,上前聊了聊,才知道她迴娘家了。
據說她爸生病了,得迴去好些天,照顧她爸。
正說著,勝雄領著同學迴來,要請同學們吃雪糕喝汽水,張靈悅便告辭走了。
迴到於婆家,把要做的酸料洗切晾上,到了時間,將酸料和裝酸料用的瓶罐都搬上車,姐妹倆又出發去鎮中賣酸料了。
雙休過去,又到了上學的時間,學生們上了長長八天的課,才休息了兩天,感覺疲累都還沒過,精神還沒恢複,就又要上學了,不由多有歎息抱怨。
看到張家姐妹花的酸料攤,消極沮喪的心情才振了振,有了點精神。
張家姐妹花賣的酸料好吃哇,想起那味道就讓人控製不住口水分泌。
特別是上個星期推出的蘿卜條和青瓜條,香酸脆爽,滋味豐富,不僅下飯一流,空口當零食吃也是一絕,不知道多少人,半夜睡不著爬起來吃。
脆響聲在黑燈的宿舍裏響起,伴著酸香味飄來,引來笑罵聲,罵著罵著,也爬起來加入,擰開裝酸料的玻璃瓶蓋一起吃。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買的一瓶酸料,兩天不到就吃光了。
張家姐妹倒是說吃光可以報名再買,橫豎她們晚上要迴去洗澡,可以帶來,可照之前的消耗速度,一塊五一瓶的酸料,多數人一周實在吃不起兩次。
但現在是新的一周開始了,又可以買酸料解饞了。
學生們湧到酸料攤前,高興地買了酸料,頓覺疲累沮喪一掃而空,上學也有了盼頭。
青瓜蘿卜條很快就銷售一空,別的酸料賣得也很不錯,雖然不像以往那樣幾乎全部賣光,也賣出了大半。
張靈音朝著職中的方向遺憾道:“那裏的學生也很多,可惜我們人手不夠。”
話畢,她突然想到:“姐,要不我們再弄一輛車,下個星期我和你各推一輛,你帶上立孝,我帶上立嚴,分頭去賣吧。”
張靈悅笑了,搖了搖頭,邊收拾著東西邊道:“不行的,你不能光想著多賣酸料可以多掙錢,也要想想,我們做不做得出這麽多酸料來呀。”
“也是哦。”
自從張靈悅的作文確定要發表,又帶起了一波新的熱度,現在於婆那裏,有熱血叛逆的中學生帶頭,生意已翻了一番。
小食店裏的青瓜蘿卜條也正日益受到歡迎,拿貨量在增加,再加上要供應學生一一鎮中一周吃不起兩次蘿卜青瓜條的學生的確很多,但能吃得起兩次三次的不是沒有,人數還不少。
還有菜市場的酸刀豆,賣得也不錯,那些在霞嫂的店,在別的食店吃過酸刀豆做的菜肴的人迴家一說,家裏人不舍得去食店吃,在市場裏看到有酸刀豆賣,就買迴家,想照貓畫虎,按家人吃過的在家複刻。
如此多方供應,雖有田鳳嬌幫忙,於婆現在腳好多了,也能幫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出來的酸料供應得上來還有些富餘,但要連另外兩家中學的生意都做了的話,那就不行了,以眼下的人手,是吃不消的。
況且,現在的情況也不錯了,要知道,於婆攤檔那邊,銷量還有上升的空間,隻要她們把眼下的生意做好,賺到的錢也不少了。
所以就先維持著目前這樣子吧,搶占市場是重要,但以自家現在的情況,步子邁得太大太急反而不妥。
再迴到於婆家,梁明生已經來過,又送來了信和竹筍,還有一袋野果和炸小河魚。
“說是對平時你給的吃食的一點迴禮。”於婆轉述道。
“小河魚炸得很香!”張立孝咂著嘴迴味。
小河魚送來,他已試過味了。
張靈悅洗了手,也拈了一條吃,的確香酥美味,炸得恰到好處,又收拾得很幹淨,嚼之隻有鮮美,沒有苦味。
野果是九月黃,滑嫩香甜,鬆崗村這邊沒有這種野果,張靈悅上輩子家中搬到清平縣後,才在市場上買到這種野果吃。
說起來,好像用自然地理給劃界似的,清平縣那邊,全境都比水門鎮原屬的縣地勢高,山川風景,比水門鎮原屬的縣秀麗自是不必說了,出產的物產也比水門鎮豐富。
像張靈悅曾吐槽過的寫家鄉的作文,一沒景色二沒物產,連山上的菌菇也隻得一兩種能吃的,這種事,如果她是在秀水鎮的中學宿舍裏發牢騷,根本不會有學生共情。
因為人家的家鄉就是景色秀麗,物產豐富,去野炊隨便就能撿到可以吃的大蘑菇一點也不稀奇。
放在種田小說裏,那就是能夠靠山吃山的地方,跟水門鎮這邊隻有草樹,以及寥寥幾種能吃的野果菌菇的小土山包不一樣。
隻不過,物產雖多,但因太常見了,且高山也阻擋了發展的腳步,再加上現在的經濟環境不行,人們普遍思維僵化,沒什麽超前的眼光,想不到發拓優勢,整合資源,包裝營銷,帶動老百姓發家致富。
於是富的鎮子就一直富著,窮的就一直窮著,比如秀水鎮,村民們在家鄉隻能捱窮,有門路的,都傾向於出去討生活。
張立孝吃著九月黃,一邊吃一邊讚歎,最後舔著嘴唇羨慕道:“要是我生在明生哥家的村子裏就好了,年年都有九月黃吃。”
真是孩子氣的話,年年吃又不是頓頓吃,再說頓頓吃也會膩呀。
在現在,以及此前漫長的歲月裏,相比能吃野果但山高地少的雲上村,還是平緩易耕種的坡地,人均擁田畝數更多的鬆崗村,生活起來要舒心得多。
畢竟田地多,山不高,陽光足,作物產量高,人們能吃飽肚的同時,去耕作也不用那麽辛苦。
張立孝還小,沒挑過沉重的糞肥爬山過垌去耕種,沒在天旱的時候,肩頭挑破皮,挑水去山上的旱地搶救莊稼,更沒在辛辛苦苦把莊稼種出來後,挑著死沉的農具,爬山過垌去收割,在勞累一天把糧食收割完畢,還得靠肩挑、靠背背,把糧食給從田地弄迴家,才隻看得到有美味野果吃的美好,不知道背後生存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