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聽明白了吧?”張靈悅看著兩人跑遠,說道:“我們就是去了興市讀書,也會被人瞧不起,人家會帶著岐視的眼光看我們,排擠我們。佳蕙是家教好,自身心地也好,所以對我們沒有偏見,可又有多少孩子像佳蕙一樣呢?”


    “應該也不少吧……”劉嬋有點不死心。


    孩子們被人瞧不起,她也心痛,也氣憤,可是被瞧不起,是在哪都會發生的事,他們出身不足,又能力不夠,無法為子女豎起完全隔絕的屏障。


    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創造一個機會,讓他們在此基礎上去努力,將來可以擺脫被人瞧不起的命運。


    劉嬋道:“城市裏讀書人多,隻要家中大人有文化,應該都不會教歪孩子的。”


    張靈悅搖頭,她的媽媽太善良,還沒被社會毒打,不,就算後來遭受了毒打,她也沒能看穿這個社會的本質。


    因為她太善良,所以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總是先抱著善意,思考問題,也從善意出發。


    張靈悅自認自己不善良,她從小就能輕易看到人的惡,生存的惡,她一直社恐,沒能完全改變,想要逃避這個社會,就是這個原因。


    別人家的孩子三觀不正,她媽媽就認為是對方父母讀書少,不明白道理,所以沒能教好孩子。


    而不會去想,也不會像張靈悅一樣看到,人家就是讀了很多書,還是會那樣教育孩子,因為那是人家群體的生存之道。


    中產家庭,卷生卷死,誓要把娃兒雞成孤狼雄鷹,好打敗別人,突圍勝出,進一步鞏固階級,誰有那個閑心去教育孩子善良,去體恤窮人?


    畢竟競爭就是你勝我敗,你死我活的事,孩子善良,就等於軟弱,軟弱就容易從競爭的賽道敗落,這是雞娃的父母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世人還有一個錯誤的觀點,以為暴發戶們底蘊不夠,才目光短淺,如此行事,真正有底蘊的富貴人家都是大浪淘沙,得出了大智慧,貴養出了氣度的。


    有一句話叫“富長良心”,就是這一錯誤觀點的體現。


    張靈悅對此嗤之以鼻,人家從小生長在強手如林的環境裏,看到的格局是宏大,所處的層麵也的確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也的確有著一般人以及暴發戶所沒有的大智慧。


    這種大智慧名為一一取舍。


    取舍。


    人人都有偏好心愛之物、之情,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大智慧,就是要求人學會如何取舍,即使是自己心愛偏愛的東西,在該舍棄的時候就要舍棄,以換取別的利益更大的東西一一這就是所謂的擁有大智慧的人。


    而能做到狠心舍棄心愛偏愛的東西的人,說他們有良心,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這豈非是最大的謬誤?


    張靈悅看到的是他們心冷硬如鐵,維絕對理性論,跟良心這種感性論毫不沾邊。


    你要是哪天看到了他們有良心,不要懷疑,背後肯定還是冷冰冰的利益,那才是他們所想取得的東西。


    張靈悅無意和母親剖析這些,何必去打碎母親的三觀呢?讓父母保持善良,對她來說,沒覺得有什麽不好。


    相反,正是她所期盼的。


    “媽媽,你和爸爸想把我們姐弟送去興市讀書,無非是期望我們能有好的讀書環境,有好的老師教學,更希望我們像爸爸認識邱叔叔一樣,結識家境好的同學,期望著這些同學們,將來能在人生路上提攜我們一把,做我們的貴人,那我們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有比你們更好的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對吧?”


    是的,這正是劉嬋的期望。


    水門鎮這邊的人,拜神拜天拜公禱告時,會說:求保佑身體健康,出入平安,橫財就手,出門遇貴人。


    小老百姓們並非不懂人脈的重要性,搭上貴人,得到貴人賞識,一飛衝天,這是他們做夢都想得到的機遇。


    不過,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將自己擺在了被動的位置上,等著貴人去賞識,去發現,去挑揀。


    劉嬋同樣也是如此。


    “如果媽媽所求的是這個,那沒有必要去興市,在水門圩就能辦到。”


    水門圩,怎麽可能辦得到?


    劉嬋怎麽想,都不能明白,她覺得水門鎮,完全沒法跟興市比,不,就是比興市的一個街區都比不上。


    張靈悅沒急著解釋,而是和她說了一遍洪嬸婆婆辦壽宴的前後經過,再問她:“媽媽,都說人走茶涼,就算是洪嬸的公公,人家也未必給麵子,洪嬸婆婆一個普通婦女,就更不用說了,為何現管們還是去了呢?”


    “你不是說,他們上了報紙嗎?”


    “是啊,是上了報紙。”張靈悅就是從報紙上看到的,“但他們為的,可不隻有這一點,說到底,現在誰還很關心婦女權益?重視了,也隻是錦上添朵小花,不重視,也無人問責。能讓他們聚到一起的,還有更切實的好處,洪嬸的大伯今年盤下了水門酒家,生意原本不好,這一迴過後,大概率要變成那些人的飯堂了。”


    劉嬋皺起了眉,她是正直善良的小老百姓,天然對這種事感到不悅,不滿道:“他們怎能這樣?!”


    張靈悅道:“也隻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雙方都得好處的事罷了。別說他們了,我要跟媽說的是,民以食為天,我們做好了酸料吃食,就像洪嬸大伯的水門酒家一樣,自然就有人來了。”


    劉嬋這下是完全聽明白了,趨利的本能,讓她眼前一亮,心砰砰亂跳,但她到底不是利欲熏心之輩,很快就又想到其中的壞處,皺眉道:“真像你所說的那樣,哪得填多少進去才夠?那就是個無底洞!”


    “不過是別人吃肉我們喝湯。”張靈悅聳聳肩,“我們這樣的人家,去哪裏都是如此,都是牛馬,區別是,在水門圩,我們努努力,還可以喝上湯,在興市,恐怕再努力,也連兌了水的淡湯都喝不上。”


    劉嬋囁嚅著嘴唇,想了想,還真是這樣。


    興市畢竟太大了,他們混在其中,不說是一粒灰塵,也跟一粒沙子差不多,要達到理想中的目的,真的不容易,甚至根本就可能達不到。


    而水門鎮,拋開自家大女兒已做出一點名堂的酸料不提,光說這裏是故鄉熟土,就讓人一想到這個地方,就心中安定,熟人社會的環境,也讓人覺得做起事情來更有信心,跟外鄉生地,想起來隻會讓人一片虛茫的興市完全不同。


    這一刻,劉嬋的心又倒迴了故鄉,被張靈悅說服了。


    既然所求在故鄉就能實現,又何必非要離鄉背井,去做那被人瞧不起的異鄉人呢?


    雖然寄希望於城市裏有文化的人會更有教養,更文明,更有包容心,但興市那麽大,就算有這樣的人,他們這樣的人家又能夠夠得上嗎?


    要是夠不上,子女們不就一直要生活在岐視和排擠之中了嗎?


    這樣又算哪門子的為子女好?


    子女們長期在那種環境下生活,不自卑到畏畏縮縮,不敢見人,都算好的了。


    又何談讓他們活得像個人樣?


    之前是她想當然,太樂觀,忽略了現實。


    現實是,興市不是他們的羅馬,水門鎮反而有可能是。


    她和張成林可以在這個已經紮下了根的地方,奮鬥事業,結識貴人,為兒女們的將來鋪路。


    讓他們在故鄉這片土地上,能挺著腰脊,活得開開心心,堂堂正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99之小鎮酸爽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柚子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柚子卿並收藏重生99之小鎮酸爽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