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歌平、小男爵先生和我,在我的記憶中已經呈混淆狀態。
譬如劉歌平,他闖下了禍,不知所措。“死人應該迴到墳墓中躺著,鼠應該迴到鼠洞中縮著。”他們這麽說,他竟真的這麽做。他們將食品全藏到櫃中,他們到處安裝了鼠籠,鼠夾,他隻能將瓊瑤的小說、李後主、柳永的詩詞翻來覆去地咀嚼,以維係生命。當他們圍過來看熱鬧時,他還會對他們說:“味道真好,就象吃西餐一樣。哦,對了,加點糖會更妙。你們要不要來點?”
“這個人已經不可救藥了。”人們看著他搖頭歎息說。
“一個人千萬不能沒有堅強的意誌和信心。”有人這樣拿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自甘墮落就是這個下場。”
如果是這樣,他縮迴到殼子裏去,那他就成了“我”。
如果“他”闖下了禍,他聲稱那其實無“他”無關,“他”諍諍有詞說明那故事的荒謬,而人們也願意相信他的話,即使有人內心裏懷疑他說的是謊言。怎麽可能呢,九0年發那場特大洪水時水中那個勇敢的少年不就是他麽?人們對於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英雄形象是不會提出反意見的,遇到了反對意見,他們反而會拚命搜集素材來證實英雄的存在,他們努力使英雄的形象更鮮明,更飽滿,更能吸引人、打動人。這樣,劉歌平的形象在他們合力的作用下很快地在我們的麵前消散,在其消散處即刻代之以“我”。
如果“他”闖下了禍,他並不聲張,他看見那個故事的真實可怕將毀壞他的聲譽因而對誰也不說。怕什麽呢?那不是劉歌平嗎?即使不是劉歌平也是小男爵先生或者別的什麽人,這又有什麽呢?幸虧我是江南。他堅信那隻是劉歌平或是小男爵先生或者其他人的荒唐,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別人嘲笑劉歌平。他也跟著嘲笑,別人嘲笑小男爵先生或者其他人,他也跟著嘲笑,甚至添油加醋。那他還是“我”,江南。
如果“他”闖下了禍,他蠻不講理地說:“就是我怎麽了,你們能拿我怎麽樣?”誰能拿他怎麽樣?隻能看著他大搖大擺地離開。那“他”就成了小男爵先生。
如果省廳裏的那個“頭疼”是慧,如果慧能夠熱情地給予寧塔路立項以幫助,那個“他”就不會是劉歌平。因為慧的存在已經印證了劉歌平、冷雲、江南、小男爵先生、雨雁等一大批人的絕對存在。
而走進省廳的劉歌平給我們證實了,那個絕望地自殺而死的不會是冷雲。如果是冷雲,她仍然愛著,決不會丟下他一人。除非,她已否定了他們的愛情。如果是冷雲,他心裏的冰淩會越積越厚。因此,“我”是無法逃避的了,而那個“她”,無論她是慧、雨雁、冷雲還是那個配件公司的經理或者另的什麽精靈古怪的女子,她們都深知一點,燃燒是帶電操作的危險行當,一次熱情的燃燒,可能足以摧毀一個好女子的一生。她們深明其理不會不慎行其事,她們決不會因一時的燃燒充分而使日後再不能燃燒而感到加倍的孤獨與淒涼。
因此,當故事真的發生了,在“我”漸漸加速時,在我的列車正在駛過一站又一站時,“她”決定停車了。因此。她忽然笑了一聲,一下子坐了起來。
“你弄癢人家了。”她說,“以後再不準這樣了。”她柔和地但卻是清楚地說。說這話時歪著頭,姿式仍極可愛。
因此,“我”或是穿短褲的流浪漢劉歌平或是小男爵先生,隻能被放逐到荒原上。在隻可以設想的,不是團聚隻能是逃離的床上,妄想各自的“真真”迴來。
因為那流傳千古的荒謬故事還將繼續流傳下去,還將不斷得到演繹,在我的印象裏,劉歌平、小男爵先生和“我”甚至其他人不斷混淆。而慧、雨雁、冷雲也開始在我的記憶裏混淆。
譬如劉歌平,他闖下了禍,不知所措。“死人應該迴到墳墓中躺著,鼠應該迴到鼠洞中縮著。”他們這麽說,他竟真的這麽做。他們將食品全藏到櫃中,他們到處安裝了鼠籠,鼠夾,他隻能將瓊瑤的小說、李後主、柳永的詩詞翻來覆去地咀嚼,以維係生命。當他們圍過來看熱鬧時,他還會對他們說:“味道真好,就象吃西餐一樣。哦,對了,加點糖會更妙。你們要不要來點?”
“這個人已經不可救藥了。”人們看著他搖頭歎息說。
“一個人千萬不能沒有堅強的意誌和信心。”有人這樣拿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自甘墮落就是這個下場。”
如果是這樣,他縮迴到殼子裏去,那他就成了“我”。
如果“他”闖下了禍,他聲稱那其實無“他”無關,“他”諍諍有詞說明那故事的荒謬,而人們也願意相信他的話,即使有人內心裏懷疑他說的是謊言。怎麽可能呢,九0年發那場特大洪水時水中那個勇敢的少年不就是他麽?人們對於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英雄形象是不會提出反意見的,遇到了反對意見,他們反而會拚命搜集素材來證實英雄的存在,他們努力使英雄的形象更鮮明,更飽滿,更能吸引人、打動人。這樣,劉歌平的形象在他們合力的作用下很快地在我們的麵前消散,在其消散處即刻代之以“我”。
如果“他”闖下了禍,他並不聲張,他看見那個故事的真實可怕將毀壞他的聲譽因而對誰也不說。怕什麽呢?那不是劉歌平嗎?即使不是劉歌平也是小男爵先生或者別的什麽人,這又有什麽呢?幸虧我是江南。他堅信那隻是劉歌平或是小男爵先生或者其他人的荒唐,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別人嘲笑劉歌平。他也跟著嘲笑,別人嘲笑小男爵先生或者其他人,他也跟著嘲笑,甚至添油加醋。那他還是“我”,江南。
如果“他”闖下了禍,他蠻不講理地說:“就是我怎麽了,你們能拿我怎麽樣?”誰能拿他怎麽樣?隻能看著他大搖大擺地離開。那“他”就成了小男爵先生。
如果省廳裏的那個“頭疼”是慧,如果慧能夠熱情地給予寧塔路立項以幫助,那個“他”就不會是劉歌平。因為慧的存在已經印證了劉歌平、冷雲、江南、小男爵先生、雨雁等一大批人的絕對存在。
而走進省廳的劉歌平給我們證實了,那個絕望地自殺而死的不會是冷雲。如果是冷雲,她仍然愛著,決不會丟下他一人。除非,她已否定了他們的愛情。如果是冷雲,他心裏的冰淩會越積越厚。因此,“我”是無法逃避的了,而那個“她”,無論她是慧、雨雁、冷雲還是那個配件公司的經理或者另的什麽精靈古怪的女子,她們都深知一點,燃燒是帶電操作的危險行當,一次熱情的燃燒,可能足以摧毀一個好女子的一生。她們深明其理不會不慎行其事,她們決不會因一時的燃燒充分而使日後再不能燃燒而感到加倍的孤獨與淒涼。
因此,當故事真的發生了,在“我”漸漸加速時,在我的列車正在駛過一站又一站時,“她”決定停車了。因此。她忽然笑了一聲,一下子坐了起來。
“你弄癢人家了。”她說,“以後再不準這樣了。”她柔和地但卻是清楚地說。說這話時歪著頭,姿式仍極可愛。
因此,“我”或是穿短褲的流浪漢劉歌平或是小男爵先生,隻能被放逐到荒原上。在隻可以設想的,不是團聚隻能是逃離的床上,妄想各自的“真真”迴來。
因為那流傳千古的荒謬故事還將繼續流傳下去,還將不斷得到演繹,在我的印象裏,劉歌平、小男爵先生和“我”甚至其他人不斷混淆。而慧、雨雁、冷雲也開始在我的記憶裏混淆。